1. 硬碟怎樣修復壞道視頻
使用教程
1.在「標准」項目中選擇硬碟然後進入「測試」項,起始LBA和結束LBA一般採用默認,也就是全盤檢查。
2.選擇「讀取」和「擦除」,完成後記錄所有「擦除過的位置」,重新描確認擦除的結果;
3.如果擦除後仍顯示為壞道,則選擇「讀取」和「重映射」重新掃描壞道直至掃描結果變為正常;
功能項說明:
1.「忽略」
硬碟在掃描的過程發現了壞道和超時的磁軌時不處理,只檢測不修復。
2.「擦除」
硬碟在掃描的過程發現了壞道和讀取超時的扇區進行擦除處理。對邏輯壞道(CRC錯誤)修復效果比較好。
3.「重映射」
也就是重新定義壞塊的LBA地址,將壞道寫入到壞道列表G-list中,
因為硬碟在生產的時候都會有保留容量,這個功能就是用保留容量內的好地址替換壞塊。
硬碟容量不變。適合少量壞扇區的修復。
4.「恢復」恢復應該是使用反相磁化修復的方法修理磁軌。
所謂反相磁化就是通過用軟體的指令迫使磁頭產生不同極性及強度的磁力,對壞扇區和壞道進行反復加磁,
使這些扇區和壞道的磁介質重新獲得完好的磁記錄特性。
以便繼續使用,但是會損耗磁頭,特別是有大量壞扇區的時候。
修復時間也最長。不建議使用。而且這個是付費的功能,免費版的也用不了。
如果只是硬碟出現了大量色塊,可先用ERASE功能進行全盤擦寫,看是否能減少壞道,
然後再使用Remap功能,記得在超時那一欄填寫合適的超時值,默認是1000ms,建議先修改為250ms,
掃描多次後再修改為150ms掃描,應該可以將多數色塊掃描進G表。
要是壞塊很集中的話還不如直接用PQ分成一個分區屏蔽來得快。
victoria號稱WINDOWS版本的MHDD,雖然4.3版本早在07年就已發布,
但還是夠資格稱為最好的硬碟測試工具,
原因1:通吃各種介面硬碟,
原因2:可視化的用戶界面(MS現在沒人這樣說了),
原因3:可以在WINDOWS下使用,而且其本身也是一款G-list級的壞道修復軟體,
但現在網上流行的基本都是測試版本,無法使用修復功能,不過做為一款測試工具還是綽綽有餘的。
扇區顏色說明:
扇區讀取時間處的顏色為:淺灰色(<5ms)、灰色
(<20ms)、深灰色(<50ms)、綠色<200ms)、橙色(<500ms)、紅色(>500ms)表示從正常到異常,讀寫速度由快到慢正常情況下
應該只出現第一個和第二個方塊(即淺灰色、灰色兩種顏色);第三個方塊(即:深灰色)則代表該處讀取耗時較多;第四個和第五個方塊(即:綠色和
橙色)則代表此處讀取異常,但還未產生壞道;第六個(即:紅色)則代表此處讀取吃力,馬上就要產生壞道;出現×,則表示讀取錯誤,有嚴重物理壞道,無法修復。
2. 硬碟壞了可以修么
可以,但是需要分不同情況,如果有很重要的資料那就維修,否則可以適當對硬碟進行更代。
硬碟的損壞有以下幾種方面:
1.硬碟邏輯壞道可以修復,而物理壞道不可修復。實際情況是應該是分為按邏輯地址記錄的壞扇區和按物理地址記錄的壞扇區。
2.壞道對於硬碟來講就是"癌症",用戶發現壞道就意味著硬碟進入危險狀態。實際情況是,每個硬碟出廠前都記錄有一定數量的缺陷磁軌和缺陷扇區,有些數量甚至達到數千上萬個壞扇區,相比之下,用戶發現一兩個缺陷磁軌或缺陷扇區不算多大的危險。
3.只有在BIOS下可以被正確識別的硬碟才有可能被軟體修復,硬碟不認盤就沒救,實際情況是,有相當部分不認的硬碟也可以修好。
4. 低級格式化並不能修復硬碟,反而會使問題更嚴重(壞道有可能會擴散)。實際情況是,低格是修復硬碟的一個有效手段。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常說的「壞道」概念確切嗎?我們知道以前的老硬碟只要某磁軌中出現一個壞扇區,該磁軌就算「壞磁軌(Bad Track)」,修復時就整個磁軌所有扇區一起「跳過(skipped)」。所以,壞磁軌和壞扇區沒有區別開來,一起被稱為「壞道」也還算貼切。
而現在的硬碟不同的缺陷(如缺陷磁頭. 缺陷磁軌. 缺陷扇區)有不同的表現,不同的原因,修復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繼續用「壞磁軌」或「壞道」來概括多種缺陷,很明顯詞不達意。所以這里用缺陷概念。
3. 急求加分電腦硬體維修很喜歡請大家發視頻教程全面的
視頻教材的就確實沒有,文字教材的你可以看看這個.
http://www.dnwx.com/zhuban/index.htm
4. 電腦硬碟壞了能維修嗎
硬碟的損壞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設備損壞了,導致硬碟無法正常工作。這時候我們就必須求助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開盤數據恢復了,缺乏專業知識的我們很難自己處理。
第二種情況則是設備一切正常,但文件數據丟失了,這種情況一般是因為誤操作或是出現BUG,這種情況我們就可以自己進行數據恢復了,而且非常簡單,步驟如下:
第一步:如果是移動硬碟損壞的話需要接入移動硬碟,讀取並保持穩定連接,如果是電腦硬碟可以跳過這一步。打開一款專業的數據恢復軟體;
第二步:在「場景模式」中選擇符合自己情況的恢復模式,即可快速掃描磁碟數據。或者軟體操作不太熟練的朋友們還可以點擊下方的「向導模式」進行切換,根據引導進行更簡便的操作;
依靠專業軟體的幫助,很快就可以找回因為硬碟損壞丟失的數據了,可以說十分簡單便捷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移動硬碟的話掃描的過程中必須保證穩定連接,才能順利完成掃描和恢復。不過比起數據找回,即時地備份預防數據丟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大家最好養成即時備份的良好習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