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都去考研不考國家電網
因為不好考。
尤其對於數學和英語不擅長的同學是非常不友好的,國網考試屬於入職考試,相對簡單。總體來說,研究生畢業後依然面臨著找工作的問題,而且進國網也能繼續考研,考個非全日制,也是有雙證的。
考研的流程
1、選定報考單位、報考專業和初試科目。這個不是規定的程序,但是是最重要的前提工作,只有這一項確定了,其他准備工作才有明確方向。
2、網上報名與繳費。網上報名時間為10月中下旬。
3、現場確認。根據報考點的公告,攜帶本人有效證件和規定材料到指定地點進行現場確認,並採集個人電子照片。
4、列印准考證。按照報考點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列印准考證。
5、初試。初試一般安排在12月份最後一個周末進行。
6、復試、體檢、資格復審。復試一般為次年的3-4月份。如果沒有滿足初試分數線,則需要自己關注調劑信息進行調劑。
7、錄取與通知書發放。錄取結果在復試後一周內會公示,錄取通知書一般在次年6月份發放。
Ⅱ 每年2萬人進國家電網,剛轉正就想辭職,這是為什麼
國家電網工作很辛苦,雖然待遇我們一般人看著不錯,但是真的很辛苦。尤其這幾年,每年都會有不一樣的考核,培訓,各種各樣的文件材料,真的會讓人頭禿,而且形式主義很多,讓很多有志青年感覺來到這里就是每天干一些脫褲子放屁的沒用的事情,總感覺沒有將時間和人才用在刀刃上,很多有理想的年輕人就覺得在這里發展是耽誤自己,耽誤青春,所以會有很多人紛紛辭職,這樣的現象,不奇怪。
其實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易,各行有各行的辛苦的地方,我們看著表面很不錯,不理解他們辭職的決定究竟是為了什麼,但其實,我們只知道表面情況,他們內心的苦,我們是無法體會到的。
Ⅲ 如果有一個人和你說可以花30萬進國家電網你去不去
這種事情最好不要相信,有30萬可以自己投資做點生意,不要竹籃打水一場空,被別人騙了不劃算。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2月29日,是根據《公司法》規定設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國有重點骨幹企業。公司以投資、建設、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承擔著保障安全、經濟、清潔、可持續電力供應的基本使命。
公司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國土面積的88%以上,供電服務人口超過11億人。公司注冊資本8295億元,資產總額38088.3億元,穩健運營在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義大利、希臘、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資產。
歷史沿革
中國電力工業具有140年的歷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電力工業管理體制歷經多次變化,歷經燃料工業部、電力工業部、水電部、能源部,到1993年成立電力工業部。
1997年,國家電力公司成立,與電力工業部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運行。
2002年,國務院實施電力體制改革,決定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國家電網公司,由中央管理。由國務院授權國家電網公司,作為原國家電力公司管理的電網資產出資人代表。
Ⅳ 為什麼還會有地方電網,怎麼不把他們都納入國家電網
這是利益分配原因,地方不願意把自己的電網納入國家電網,這樣自己的收益沒了。甚至,國家電網制度設計之處,有一些地方電網不願意參與其中。
Ⅳ 國家電網公示名單有不想去怎麼辦
可以不去的。
考上電網後公示不簽約,以後應該不能報考了,通過了自己到當地電網招考部門咨詢。事實上,電網面試過後我們還要經過以下環節,選崗--郵寄三方--體檢--發布擬錄用公示--入職。選崗面試出成績以後,各省電力公司會通知學生進行選崗。各省電力公司通知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有的選擇電話通知,有的選擇簡訊通知,但前提是手機一定要保持暢通,同時也要關注電網人力資源招聘平台站內信,以免錯過重要信息。
Ⅵ 國家電網非正式工,該不該去
建議你不要去,在國網公司的非正式工,待遇肯定沒你現在的好,而且公司給非正式工和正式工的待遇差距非常大,肯定不會有公積金的,當公司業務不好的時候,你是優先考慮辭掉的對象,你朋友說很快漲工資,但是這肯定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國企的工資不會像私企那樣可以隨便漲的,管理的很嚴格的,有專門的工資管理條例,所以強烈建議你不要去合肥的國家電網。
在這里只能給你提個建議,你應該多考察考察,最後再做決定
Ⅶ 國家電網該不該去
首先,南網不比國網好,彼此彼此。其次,試用期也要看你是什麼學歷,本科一般1500,研究生要高一些,大概2000左右,博士更高,可能會有近3000。轉正後,當前基層員工一個月3000到4000,這是較發達地區(省會,沿海發達地區)的收入。差一些的地方2000多,最差的可能2000不到。基層一般年收入4到6萬。差一些的地方可能4萬左右。現在電網員工收入改革,各公司不能像以前一樣隨便立名目給員工發獎金了。所以,基層收入基本就是這樣。單從收入來說,去國網未必比上海你現在的單位好多少,而且要去西部地區,發展機會遠不如上海多。但在上海生活成本很高,這些錢在西部省市可以過的更好一些。自己看吧。
Ⅷ 為什麼國家電網公司這么難進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你好, 1.關系網 因為待遇相對比較好,想進去人比較多,而很多時候說是對外回招聘,但是答有不少是內定的.憑借關系,裡面的官員讓親戚朋友進. 2.因為國家級的,進去考試面試都比較難些.(主要還是因為關系) 祝:希望你能成功
Ⅸ 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為什麼不選擇國家電網
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幾個原因有:國家人口太多、高校不斷擴招、企業太看重文憑、家庭期望太高、學生認知太少。
1.中國人口太多,競爭壓力過大
2014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達134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所以,根本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崗位。換句話說,也就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
2.學生仍然期望過高 眼高手低
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由於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3.家庭期望過高 學生心理壓力增大
家庭背景」可以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以至於許多學生家庭在低年級時就開始發動所有資源來為之尋找就業可能。家長也往往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有一種較強烈的投資回報預期,使得大學生產生一種較強的對家庭的負疚感。由此導致畢業生在求職時的心理壓力增大。
4.高校不斷擴招 企業招人專盯文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擴招導致大學生總量逐年增加,2010年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已達到631萬人,這便造成了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而用人單位在篩選大學生的時候,往往會根據學校的社會地位、綜合實力的排名等進行。相對來說,重點院校,比如211和985院校的師資比較雄厚,辦學資金較充足,教學質量比較高,具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學生就業有相對優勢,這樣也導致這些院校之外的學生往往會因為學校資源及專業設置等的限制,處於崗位競爭的劣勢,導致產生就業壓力。
5.社會競爭激烈 學生社會經驗太少
由於當前就業崗位競爭激烈,用人單位在挑選畢業生時往往會從專業素養、職業能力、工作經歷和獲得獎項中設置許多「門檻」。而這些能力的高低會很直接的對畢業生產生就業壓力。同時如何正確面對被挑選、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已,發現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也成為大學生能否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因素。
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是個普遍問題,而要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難。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工作單位不如意,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經驗而不能勝任工作等),這些都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因此,大學生應進行職業輔導,調整擇業心態,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Ⅹ 國家電網出現離職浪潮,大學生為什麼不珍惜呢
因為工資太低,難以維持基本生活,也看不到晉升空間。
與其在這里浪費青春,還不如盡快辭職,走向更高的平台。大學生通過校招進入國家電網,本是一份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工作,但離職率非常高,堅持幹下去的員工非常少。每年國家電網都會進入各高校招聘,畢業生通過筆試和面試進入公司,競爭非常激烈,真正到崗之後,才發現和自己想像中不一樣。
大學生還年輕,職業選擇很廣闊,有了國企的工作經驗,跳槽去其他公司會非常吃香。國企的工作機制很完善,正是那些私企需要的。
1、因為本科生很難進總部工作,會被分配到偏遠地區的分公司。
這里人生地不熟,基本沒有發展空間,要想漲工資,希望渺茫。一份工作要是在金錢和發展上都滿足不了員工,員工遲早會辭職。大學生們年輕氣盛,初生牛犢不怕虎,辭職是必然的。他們想要穩定的工作,但也想賺大錢,為父母爭光。
有必要珍惜這種錢少事多離家遠的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