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水力發電與火力發電各佔全國多少比例
北方以火力為主,南方以水利為主
核電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
之前有在一個軍事群里談到這個問題,這次就乾脆把我的想法和觀點總結一下拿來壇子里跟大家分享和探討。
首先,我需要聲明的是,我本人的意見是堅決反對中國大量建設核電站的。不過是否建核電站不在本帖的討論范圍內,因為,我個人的意見左右不了這個國家,而且,國家已經開始重啟和上馬了大量核電項目,國家必然有國家的難處。現在討論是否建核電已經沒有意義了。
那麼我現在想跟大家討論的是如果無法避免建核電站,那麼既然要建,就要怎麼建才更好,更有價值,更符合國家安全和戰略需要。
我此前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大致的中國核電站建設分布圖。 除了西北邊疆等少數地區外,中國的核電建設項目基本上是一個省一座核電站。 我覺得這個決策實在是太愚蠢了。
核電站這種東西,大家都知道,是一種不容易出問題,但一旦出了問題將是後果極為嚴重的災難性問題的東西。也就是說,風險低,但危險很高的東西。而且一旦核泄漏事故發生,其放射性物質看不見,摸不著,將隨著自然界的空氣,水流動而影響非常大的范圍,並且影響非常長的時間。將給這個國家和社會帶來極為慘重的後果。如果把核電站當做炸葯來舉例。中國現目前這種各個省區分散式布局的核電站就好比在陣地上到處放炸葯一般危險。
而且核電站在四川重慶等長江上游都有建設,一旦出了問題,放射性物質將順江而下,整個南中國都將損失慘重,後果不堪設想。(核電站需要大量的水來冷卻,所以是內陸核電站是必然靠江靠河的)
再一個核電站分散建設,一個省一個核電站的平均建設法,其實對能源需求並沒有多大的價值和意義。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不平均的,對能源的需求也是不均衡的。對於像甘肅這樣的內陸地區,對能源的需求並不高,臨近地區的煤電就足夠供應了,完全沒必要建設核電,而像上海附近的長江三角洲,對能源需求巨大,建設一座兩座核電站又根本是杯水車薪,除了增加核電風險外,沒有任何價值。
我建議國家,如果無法避免建設核電站。那麼能不能將核電站都集中起來,並最好建設在沿海地區,洋流豐富地區。而不是如同現在這樣分散建設在全國各地,一省一個核電站。 尤其是四川重慶甘肅等長江黃河上游地區,一定要避免建設核電站這個極為危險的東西。
從核電建設的必要性和對經濟好處來談。集中建設核電站才是真正發揮核電價值的方案。首先,正如同前面所闡述的一樣,全國分散建設核電,往往一省一個核電,那麼單獨的一個核電站所能提供的能源對於一個省的能源而言,其實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沒有多大幫助。這就使得建設核電的價值大大降低了。 倒不如在經濟發達地區附近,能源需求大的地區附近,其他能源貧乏的地區附近,成規模的集中建設核電站。如此才能成規模的提供電能給附近需求地區,充分發揮核電站的經濟價值。 其次,只有集中建設核電站,才能形成成規模的相關核電產業,與核電相關的一些如核原料加工,相關人才培訓學校,核電站建設工程,安全保衛等等相關產業,配套設施才可以就近集中建設和調配,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中轉環節,從經濟性上來講,也更合算。打比方說,核電站所需要的鈾原料。如果是集中建設核電站,那麼就可以只在附近建設一座原料加工廠,其生產的原料分配供應核電站的時候,也可以就近運輸,就近分配。 但如果是全國分散布局建設核電,那麼就可能需要建設多座原料加工廠,並且鈾原料生產出來後還需要往全國各地去分散運輸和分配。這中間鈾的運輸成本和運輸風險都大大的提高了。還有安全保衛,如果是集中建設的核電群,那麼附近只需要駐扎一支專職的保衛部隊就行了,如果是分散的,那麼每個核電附近都需要駐扎一支專職保衛部隊。完全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Ⅱ 中國各種發電所佔比例
我國發電主力是火電和水電,占總發電量的90%,其中火電佔72%,水電佔18%,其餘10%是核電4%、風電4.5%、太陽能1.5%,地熱電、潮汐電、生物電可以忽略不計。
2017年,我國總發電量為64951億度,火電46627億度,水電11898億度,核電2481億度,風電2950億度,光伏電967億度。
Ⅲ 目前中國的各種發電比例。
l
2014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要達到32.7%,火電佔比降到67.3%,火電容量將控制在8.9億千瓦左右。
l
2014年我國水電總裝機將突破3億千瓦(300
GW)。
l
2014年我國並網風電裝機容量將超過9000萬千瓦(90
GW)。
l
2014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將有望超過3000萬千瓦(30
GW)。
l
2014年我國核電總裝機容量有望突破2000萬千瓦(20
GW)。
l
2014年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規模有望突破1000萬千瓦(10
GW)。
其中火電佔比65.4%,水電+新能源電力(包括核電)佔比34.6%,可再生能源電力佔比33%,水電23%,風電7%,光伏發電2.3%,核電1.5%,其他0.8%。
Ⅳ 火力發電佔全國比例是多少
火力發電量高達47095.9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為70.5%。
去年前11個月,我國的水力發電量達到了11378.2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約為17%;風力發電量達到3731億千瓦時,佔比約為5.6%;核能發電量約為3309.7億千瓦時,佔比接近5%。
2020年前11個月,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同比增長8.1%,總量約為1307.6億千瓦時,占發電總量的比例接近2%。整體來看,雖然非火力發電增速更高,但中國的發電類型中「火電仍占據主導地位,比例超過70%」。
發展
火力發電是我國主要的發電方式,電站鍋爐作為火力電站的三大主機設備之一,伴隨著我國火電行業的發展而發展。
當環保節能成為中國電力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時,火電行業在「上大壓小」的政策導向下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關閉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國內火電設備的更新換代。
至2010年底,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佔全部火電機組容量的60%以上。火電行業的「上大壓小」也推動了電站鍋爐向高參數、大容量方向發展。此外,循環流化床、IGCC等清潔煤技術逐漸成熟,應用也日益廣泛,從而推動了CFB鍋爐與IGCC氣化爐的發展。
Ⅳ 中國發電來源佔比是多少
佔比如下:
中國的電力90%來自火電和水電,其中火電佔72%,水電佔18%,未來清潔能源逐步替代火電,這是大趨勢,三峽新能源長期持有。
簡介:
發電即利用發電動力裝置將水能、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的熱能、核能以及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轉換為電能。20世紀末發電多用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資源不多,日漸枯竭,人類已漸漸較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來發電。
Ⅵ 中國電力供應中煤電的比例是多少
燃煤發電稱為火力發電,我國近十年以來火力發電總量仍然佔到70%到75%之間,是最重要的發電方式,此外還有天然氣發電都是小容量機組,水力發電,以後主要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為主,目前國內核電裝機容量擴容比較快,主要在沿海地區
Ⅶ 火力發電佔全國比例是怎麼樣的
以2019年為例,中國的火力發電佔比為68.88%。依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官方網站發布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1006萬千瓦,其中火電118957萬千瓦。
再以2018年為例,中國的火力發電佔比為60.21%。依據人民網官方網站發布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190012萬千瓦,其中火電114408萬千瓦。
2019年全國電力相關情況:
1、2019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248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4%,增速比上年回落4.0個百分點;全國人均用電量5186千瓦時/人,比上年增加241千瓦時/人。
2、2019年,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為7326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7%,增速比上年降低3.6個百分點。
3、水電1302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7%(抽水蓄能319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3.0%)。
4、火電5046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5%(煤電4553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6%;氣電232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9%)。
5、核電348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8.2%;並網風電4053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8%;並網太陽能發電223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6.4%。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0》、人民網-《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在京發布
Ⅷ 國家規定電損率是多少
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網電能損耗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電力網電能損耗(簡稱線損)是電能從發電廠傳輸到客戶過程中,在輸電、變電、配電和營銷各環節中所產生的電能損耗和損失。線損率是綜合反映電力網規劃設計、生產運行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為規范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各單位的線損管理,提高電網經濟運行水平,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各電網經營企業要根據電力市場運營機制的需要,把線損率降低到合理的水平,努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於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各級電網經營企業。
第二章管理措施
第四條管理體制與職責
(一)線損管理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實行線損的全過程管理。
(二)各級電網經營企業要建立健全線損管理領導小組,由公司主管領導擔任組長。領導小組成員由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分工負責、協同合作。日常工作由歸口管理部門負責,並設置線損管理崗位,配備專責人員。
(三)線損管理職責:
1.國家電網公司負責貫徹國家節能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各單位的運營情況研究節能降損技術,制定規則、標准、獎懲辦法等;組織、協調各電網經營企業的節能降損工作,制定、審批節能規劃和重大節能措施。
2.各級電網經營企業負責貫徹國家和國家電網公司的節能降損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有關指令,制定本企業的線損管理制度,負責分解下達線損率指標計劃;制訂近期和中期的控制目標;監督、檢查、考核所屬各單位的貫徹執行情況。
(四)線損管理范圍可以產權范圍為基礎進行劃分,或按有關各方的合同約定執行。
第五條指標管理
(一)線損率指標實行分級管理,國家電網公司向各區域電網有限公司或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下達年度線損率計劃指標,各級電網公司要將年度線損率指標分解下達、確保完成。同時要認真總結管理經驗,分析節能降損項目的經濟效益。
(二)線損指標中要考慮穿越電量產生的過網損耗。
(三)月、季及年度線損的統計是線損率指標管理及考核的基礎,定義如下:
線損率=[(供電量-售電量)/供電量]×100%
其中,供電量=發電公司(廠)上網電量+外購電量+電網輸入電量-電網輸出電量(詳見附錄)。
售電量=所有終端客戶的抄見電量。
為了分級統計線損的需要,本網把輸往本公司下一級電網的電量視為售電量。
(四)抽水蓄能電廠的上網線路視同聯絡線,其線損按聯絡線線損統計、計算。
(五)為減少電量損失、便於檢查和考核線損管理工作,各電網經營企業應建立線損小指標內部統計與考核制度。具體指標由各電網經營企業制定。
第六條關口計量點的設置與電能計量管理
(一)關口計量點指與各電網經營企業貿易結算電量及企業內部考核結算的電量計量分界點。
(二)關口計量點設置原則
l.跨省、地區電網間聯絡線兩端裝表計量,聯絡線線損承擔原則按雙方合約執行。
2.發電公司(廠)上網電量關口計量點一般設在產權分界點,特殊情況按合同規定的計量點執行。
3.各區域電網有限公司、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內部考核結算電量的計量點由各單位自定。
4.客戶關口計量點一般設在產權分界點,有合約規定的按合約執行。
(三)關口計量管理
1.所有關口計量裝置配置的設備和精度等級要滿足《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規定的要求。
2.新建、擴建(改建)的關口計量裝置必須與一次設備同步投運,並滿足本電網電能採集系統要求。
3.按月做好關口表計所在母線電量平衡。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母線電量不平衡率不大於±1%;1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母線電量不平衡率不大於±2%。
第七條營銷管理
(一)各電網經營企業必須加強電力營銷管理,建立健全營銷管理崗位責任制,減少內部責任差錯,防止竊電和違章用電,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防竊電管理,堅持開展經常性的用電檢查,對發現由於管理不善造成的電量損失應採取有效措施,以降低管理線損。
(二)嚴格抄表制度,所有客戶的抄表例日應予固定。每月的售電量與供電量盡可能對應,以減少統計線損的波動。
(三)嚴格供電企業自用電管理,變電站站用電納入考核范圍。變電站的其它用電(如大修、基建、辦公、三產)應由當地供電單位裝表收費。
(四)電力營銷部門要加強客戶無功電力管理,提高無功補償設備的補償效果,按照《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和國家電網公司有關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的管理規定促進客戶採用集中和分散補償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功率因數。
(五)低壓線損分台變(區)管理
根據低壓電網的特點,實現線損分台變(區)管理是加強低壓線損全過程管理的重要措施,各電網經營企業要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落實低壓線損分台變(區)的考核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
第八條工作質量要求
(一)各電網經營企業要做好年度降損項目的經濟效益分析。定期進行情況調查,特別要加強定量分析。
(二)各區域電網有限公司、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每月6日(節假日順延)前通過國家電網公司線損管理網頁上報線損完成快報,對線損率波動大的原因要進行分析,及時溝通信息。
(三)各區域電網有限公司、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對線損情況每季度應進行一次分析(分線、分壓、分區)、每半年進行一次小結,每年2月15日前向國家電網公司上報年度線損工作總結報告電子版,2月底以前以正式文件上報。
年度報告中要總結與分析的內容包括:
1.線損指標完成情況。
2.線損構成情況分析。
(1)按綜合線損率、網損率、地區線損率分析。
(2)按電壓等級分析線損率。
(3)扣除無損電量、躉售電量的線損分析。
3.存在問題和所採取的措施。量化分析造成線損率升、降的原因和影響程度(比例)。
4.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下一步工作的重點措施。
(四)各電網經營企業要定期組織負荷實測,進行線損理論計算,35kV及以上輸電網每一年一次;10kV及以下配電網每兩年一次,為電網建設、技術改造和經濟運行提供依據。
(五)各電網經營企業要重視線損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定期組織線損專業培訓,每三年對線損管理專業人員至少進行一次輪訓。定期組織線損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
第三章技術措施
第九條各電網經營企業在進行電力網的規劃建設時,應遵照國家及國家電網公司頒布的有關規定,完善網路結構,降低技術線損,不斷提高電網的經濟運行水平。
第十條各電網經營企業應制定年度節能降損的技術措施計劃,分別納入大修、技改、科技等工程項目中安排實施。要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降損措施,重點抓好電網規劃、升壓改造等工作。要簡化電壓等級,縮短供電半徑,減少迂迴供電,合理選擇導線截面和變壓器規格、容量,制訂防竊電措施。淘汰高能耗變壓器。
第十一條根據《電力系統電壓和無功電力技術導則》、國家電網公司有關電壓質量和無功電力的管理規定及其它有關規定,按照電力系統無功優化計算結果,合理配置無功補償設備,提高無功設備的運行水平,做到無功分壓、分區就地平衡,改善電壓質量,降低電能損耗。
第十二條積極應用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利用科技進步的成果降低技術線損。
第十三條積極利用現代化技術,提高線損管理水平。
第十四條各級電網調度部門要根據電網的負荷潮流變化及設備的技術狀況及時調整運行方式,實現電網的安全、經濟運行。
第四章獎懲
第十五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和財政部、國家電網公司的有關規定,各電網經營企業要建立與電力市場運營機制相適應的線損獎勵制度並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加大線損考核管理力度,激勵廣大職工降損積極性、挖掘節電潛力、提高企業效益。
第十六條國家電網公司、各區域電網有限公司、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應對節能降損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第十七條對完不成線損指標計劃、虛報指標、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處罰,並通報批評。
第五章附則
第十八條本規定由國家電網公司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規定自頒發之日起執行。
附錄:
有關電量含義解釋
1、發電公司(廠)上網電量:指本地區統調電廠(獨立發電公司、直屬電廠、地方電廠)記錄的上網電量。
2、外購電量:指各供電(電力)公司從本公司供電區域外的電網購買的電量。
3、電網輸入電量:主要是高於本供電區域管理的電壓等級的電網輸入電量。
4、電網輸出電量:指各供電(電力)公司從本公司供電區域向外部電網輸出的電量。
Ⅸ 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佔全國電網的比例各是多少
國家電網覆蓋26省,南方電網覆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5省
Ⅹ 火電佔全國電力的比重是多少
2019年,我國火力發電佔全國電力的比重是68.88%。2019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01006萬千瓦,其中火電118957萬千瓦。2020年,我國火力發電量高達47095.9億千瓦時,佔全國電力的比例為70.5%。
火力發電是我國主要的發電方式,電站鍋爐作為火力電站的三大主機設備之一,伴隨著我國火電行業的發展而發展。
隨著中國電力供應的逐步寬松以及國家對節能降耗的重視,中國開始加大力度調整火力發電行業的結構。「十一五」期間將加大「關小」步伐,到「十一五」末期,要關掉4000萬千瓦小火電,使電力工業結構發生一個較大的變化。
「十一五」期間的火電電源建設,將體現資源優化配置,西電東送,合理布局,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十一五」期間,火電行業整體效益將有一定的下降趨勢。對於企業來說,效益還將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弊端
1、煙氣污染
煤炭直接燃燒排放的污染氣體不斷增長,使中國很多地區酸雨量增加。全國每年產生140萬噸。
2、粉塵污染
對電站附近環境造成粉煤灰污染,對人們的生活及植物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全國每年產生1500萬噸煙塵。
3、資源消耗
發電的汽輪機通常選用水作為冷卻介質,一座1000MW火力發電廠每日的耗水量約為 十萬噸。全國每年消耗5000萬噸標准煤。火力發電污染嚴重,電力工業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污染排放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