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的洗碗機品牌如何未來發展怎麼樣
近日,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18年洗碗機市場整體零售額59.2億元,增速達36.5%,零售量135.6萬台,增速為37.7%。其中,線上零售額達到29億元,增速為47.2%,零售量為78.7萬台,增速達50.2%;線下零售額為30.2億元,增速為27.7%,零售量56.9萬台,增速為23.4%。
洗碗機行業未來將得到爆發式發展 而國產品牌將成為市場主流
根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18年洗碗洗品牌零售額前三名分別是:西門子、方太、老闆;份額佔比分別為:45.4%、34.9%、8.1%;零售量前三名為:西門子、方太、美的,份額佔比為:45.9%、27.6%、11.8%。不難發現,在洗碗機市場佔比前三名的品牌中,中國品牌占據兩位。除了它們,還有很多國產品牌正在不懈努力研發推廣洗碗機,眾人拾材火焰高,洗碗機行業未來將得到爆發式發展,而國產品牌將成為市場主流。
相較於其他家電領域增速放緩的現象,洗碗機行業逆勢增長。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洗碗機在國內市場發展較好,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國內消費升級,洗碗機從高端用戶走入普通家庭;其二、相較於老年消費者的理性消費心理,年輕用戶更青睞用洗碗機來減輕家裡的家務活。當然,家庭裝修風格的現代化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洗碗機的銷量。
洗碗機屬於近代產物,經過近一個世紀的迭代,作為日常家用電器,它在歐美家庭的普及率已經超過60%,但在國內市場一直普及率較低。據數據顯示,當洗碗機在美國市場普及率高達80%時,中國僅為1%。從數據可以看出,國內洗碗洗業務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中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追求品質生活的觀念也在不斷上升。在這一背景下,洗碗機已經成為中國家電行業增速最快的品類。從年輕消費者需求到家庭裝修或廚房改造,洗碗機已成為消費者生活當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洗碗機是自動清洗碗、筷、盤、碟、刀、叉等餐具的設備。在市面上在售的洗碗機分為商用型洗碗機和家用型洗碗機,商用洗碗機按結構可分為櫃式、罩式、籃傳式、帶傳式、超聲波5大類,為餐廳、賓館、機關單位食堂的炊事人員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進清潔衛生。
家用洗碗機主要有櫃式、台式、嵌入式及水槽一體式。台式洗碗機為小型機,一般洗滌容量不超過5套餐具。櫃式洗碗機又分為45CM和60CM櫃機,洗滌容量分為8套和12套餐具;嵌入式洗碗機容量較大,一般能容納8套甚至更多容量的餐具;水槽洗碗機將水槽及洗碗機功能融為一體,大小與水槽一致,洗滌容量為6套餐具,也有可容納8套餐具的產品。能夠幫助家庭用戶洗碗筷等物件,部分產品在洗干凈碗筷後還能對碗筷進行高溫殺菌操作,幫助用戶減輕家務活。
目前,國內洗碗機品牌集中度欠缺,規模和品類良莠不齊。可以看出,國內洗碗機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洗碗機產品還需要進行市場普及,在品牌文化,產品營銷模式等方面還需要跟進。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如今,洗碗機市場中主流的品牌有老闆、美的、華帝、西門子和方太等,產品分為台式、嵌入式(台鉗兩用式)、水槽式、抽屜式等。在國內市場,消費者對嵌入式洗碗機認可度較高,其次是水槽式洗碗機,而台式洗碗機受洗碗數量的限制,雖然它很火爆,但是熱度不及前兩位。消費者在選購洗碗機時,建議入手有技術研發實力的企業產品,售後完善的品牌為佳。
『貳』 北京市有沒有較大的二手家電舊貨交易市場謝謝
摘要 北京大型二手家電市場:
『叄』 中國家電巨頭長虹:被美國拖欠44億跌落神壇,後來怎樣
「天上彩虹、人間長虹」,這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彩電品牌,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每賣出3台電視機就有1台長虹,並連續20年保持銷售量第一的我國家電巨頭企業,如今卻跌落神壇。
長虹想開拓美國市場然卻被拖欠了44億元貨款,現如今,長虹的年營業收入只有小米的一半,年利潤也只有格力的百分之一,還因急需流動資金而以8000萬元的價格,賣掉價值1.5億元的長虹大廈。
長虹,中國曾經的家電巨頭企業
長虹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軍工企業,1965年轉為民用,但其產品質量一向以軍工質量著稱。長虹的崛起與董事長倪潤峰的戰略布局和對市場的敏銳度緊密相關。倪潤峰23歲進入長虹,從一個普通工人一路成長為車間主任、廠長,後任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接連的戰略失誤及企業內部管理問題使長虹虧損並急需流動資金,為了盡快改變現狀,2018年9月長虹竟以8000萬的價格出售了位於上海靜安區的長虹大廈,而當時它的市場價格至少在1.5億元以上。昔日的家電巨頭如今卻以低價銷售辦公樓求自保,不免讓人感到惋惜。
在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的家電巨頭企業長虹已變得黯然失色、跌落神壇,曾經讓人引以自豪的民族品牌卻不得不靠賣樓自保,讓人為之惋惜。在互聯網、5G發展的新一輪機遇中,我們更希望看到長虹能走出困境,再次崛起。
『肆』 請問世紀聯華超市哪幾家有家電賣
樓主狠的。
世紀聯華都是大賣場,每家店都有家電。
如果你說沒有家電賣的,估計要不是聯華超市(業態和世紀聯華不一樣),還有就是世紀華聯(假的),哈哈。
『伍』 智能家電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網路化和通信化為智能家電發展趨勢
我國智能家電行業的發展起初源於我國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以及在家電領域的應用,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微處理器的廣泛應用,使電器及其裝置具備了自動診斷和記憶功能,自動化程度及可靠性有了較大提高。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通信技術和網路化的不斷發展,網路化和通信化將成為智能家電發展趨勢。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家電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陸』 今天去家電賣場閑逛,看到海信有一款激光電視,親們幫忙,效果咋樣
激光電視挺不錯的,尺寸大,觀看效果更震撼更有臨場感,有獨立的低音炮音響,跟在電影院可像,色彩柔和不刺激眼睛,挺護眼的,價位也比較合適,同等水平很多品牌價格比它貴上好幾倍了
『柒』 家電行業現狀分析
1、二元化市場結構造成供給相對過剩
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城市,而且城鄉收入差距還有日益擴
大的趨勢,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市場特有的二元化市場結構。一方面城市市場主
要家電產品容量普遍接近飽和,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卻始終保持著較低的家電保
有水平,家電產品的邊際需求也長期得不到提高。在農民購買力嚴重不足的條件制
約下,家電生產企業只能將精力集中於競爭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場,結果便造成了
城市市場供給相對過剩的現象,價格大戰、概念炒作、囤積居奇等現象成了家電行
業特有的風景。
從家電產品的保有水平來看,我國家電行業未來的主戰場毫無疑問在農村地區
,農村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足以使家電行業再獲得一次高速成長的機會。但基於農
民收入在短期內仍無法迅速提升的現實,預計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家電市
場仍將維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場格局,品牌競爭也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2、家電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明顯分化
在家電業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家電
企業幾乎都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但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
期開始,由於城市市場趨於飽和,家電產品供大於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最近
幾年,隨著家電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多數企業的產品價格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企業利潤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終導致家電生產企業利潤持續下滑,有的甚至已經出
現了巨額虧損。
事實上,家電業從1998年開始就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而到了2000
年,則更有廈華、廈新等一大批虧損企業浮出水面。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同時,我
們也注意到還有一批企業仍在實現著發展,海爾、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爾依靠
其多元化產品組合、國際化營銷思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
得了主動,實現了業績穩步增長、規模不斷擴大的目標,在不太景氣的家電行業中
成為了一個醒目的亮點。美的則憑借其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團隊以及不斷
豐富的產品組合,一舉在白色家電和小家電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家電行
業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之一。
筆者認為,家電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能夠及早進行有力的兼
並重組並加大產品開發的力度,家電行業仍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行業。
3、家電銷售渠道和價格決定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
伴隨著生產廠家間的激烈競爭,家電銷售網路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家電銷售
網路中傳統的百貨商場數量逐漸減少,家電專賣和超級市場則異軍突起。
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家電專賣店在全部家電銷售網點中所佔比例高達65%,
在數量上已經成為了家電經銷網點的絕對主體。家電專賣店發展如此迅速,許多業
內人士也頗感震驚。在家電專賣店迅速擴張的同時,企業的銷售分公司和超級市場
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作為傳統家電經銷主力的百貨商場數量比例卻在不斷縮減
,有的百貨商場甚至已經放棄了家電經營。調研數據還表明,目前多數家電經銷網
點經營狀況平平,能維持正常經營的網點只佔到總數的七成左右,原因是近幾年來
家電銷售的利潤率不斷降低,特別是經營彩電、影碟機等價格競爭較激烈的品種的
銷售網點,基本上處在薄利經營的境況中。
另一方面,隨著國美、蘇寧、三聯等為代表的家電零售巨頭的崛起,家電產品
的價格決定機制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家電零售商銷貨能力日益增大並具備
了一定壟斷實力的情況下,產品價格已不再由製造商自己說了算了,在零售商規模
普遍較大的中心城市,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已經開始由製造商單獨制定向製造
商和銷售商協議制定轉變。而且可以預見,隨著網上銷售、會員直銷等先進銷售方
式的逐步開展,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仍將不斷改變。
4、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不斷增大
在家電行業大舉擴張的時期,國產品牌以價格和營銷為武器,曾經一度把洋品
牌逼到了市場一隅,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長期保
持在85%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家電企業一度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來自國際品牌的
威脅。
然而從1999年末開始,這一趨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伴隨著家電產品升級
換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對國內市場的反撲。
2000年中,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彩電市場上,平均零售價格幾乎是國產同型彩
電一倍的索尼彩電其零售額份額連續數月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其中索尼純平彩電在
最初上市的幾個月中市場份額一度佔了純平彩電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難怪
業內人士急呼狼來了。
彩電市場如此,其他家電產品市場也如此。2000年中,伊萊克斯在冰箱市
場的月度零售份額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機市場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
三星在微波爐市場也逐漸崛起,這些事實都向我們明確無誤地表明了國際品牌已經
開始大舉反撲的嚴峻現實,我國家電行業所面臨的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正在不斷增
大。
『捌』 現在家電行業賺錢嗎
我國家電行業現狀分析 1、二元化市場結構造成供給相對過剩 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城市,而且城鄉收入差距還有日益擴大的趨勢,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市場特有的二元化市場結構。一方面城市市場主要家電產品容量普遍接近飽和,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卻始終保持著較低的家電保有水平,家電產品的邊際需求也長期得不到提高。在農民購買力嚴重不足的條件制約下,家電生產企業只能將精力集中於競爭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場,結果便造成了城市市場供給相對過剩的現象,價格大戰、概念炒作、囤積居奇等現象成了家電行業特有的風景。 從家電產品的保有水平來看,我國家電行業未來的主戰場毫無疑問在農村地區,農村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足以使家電行業再獲得一次高速成長的機會。但基於農民收入在短期內仍無法迅速提升的現實,預計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家電市場仍將維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場格局,品牌競爭也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2、家電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明顯分化 在家電業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家電企業幾乎都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但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由於城市市場趨於飽和,家電產品供大於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最近幾年,隨著家電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多數企業的產品價格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企業利潤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終導致家電生產企業利潤持續下滑,有的甚至已經出現了巨額虧損。 事實上,家電業從1998年開始就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而到了2000年,則更有廈華、廈新等一大批虧損企業浮出水面。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還有一批企業仍在實現著發展,海爾、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爾依靠其多元化產品組合、國際化營銷思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主動,實現了業績穩步增長、規模不斷擴大的目標,在不太景氣的家電行業中成為了一個醒目的亮點。美的則憑借其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團隊以及不斷豐富的產品組合,一舉在白色家電和小家電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家電行業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之一。 家電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能夠及早進行有力的兼並重組並加大產品開發的力度,家電行業仍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行業。 3、家電銷售渠道和價格決定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 伴隨著生產廠家間的激烈競爭,家電銷售網路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家電銷售網路中傳統的百貨商場數量逐漸減少,家電專賣和超級市場則異軍突起。 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家電專賣店在全部家電銷售網點中所佔比例高達65%,在數量上已經成為了家電經銷網點的絕對主體。家電專賣店發展如此迅速,許多業內人士也頗感震驚。在家電專賣店迅速擴張的同時,企業的銷售分公司和超級市場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作為傳統家電經銷主力的百貨商場數量比例卻在不斷縮減,有的百貨商場甚至已經放棄了家電經營。調研數據還表明,目前多數家電經銷網點經營狀況平平,能維持正常經營的網點只佔到總數的七成左右,原因是近幾年來家電銷售的利潤率不斷降低,特別是經營彩電、影碟機等價格競爭較激烈的品種的銷售網點,基本上處在薄利經營的境況中。 另一方面,隨著國美、蘇寧、三聯等為代表的家電零售巨頭的崛起,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家電零售商銷貨能力日益增大並具備了一定壟斷實力的情況下,產品價格已不再由製造商自己說了算了,在零售商規模普遍較大的中心城市,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已經開始由製造商單獨制定向製造商和銷售商協議制定轉變。而且可以預見,隨著網上銷售、會員直銷等先進銷售方式的逐步開展,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仍將不斷改變。 4、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不斷增大 在家電行業大舉擴張的時期,國產品牌以價格和營銷為武器,曾經一度把洋品牌逼到了市場一隅,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長期保持在85%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家電企業一度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來自國際品牌的威脅。 然而從1999年末開始,這一趨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伴隨著家電產品升級換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對國內市場的反撲。2000年中,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彩電市場上,平均零售價格幾乎是國產同型彩電一倍的索尼彩電其零售額份額連續數月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其中索尼純平彩電在最初上市的幾個月中市場份額一度佔了純平彩電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難怪業內人士急呼狼來了。 彩電市場如此,其他家電產品市場也如此。2000年中,伊萊克斯在冰箱市場的月度零售份額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機市場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三星在微波爐市場也逐漸崛起,這些事實都向我們明確無誤地表明了國際品牌已經開始大舉反撲的嚴峻現實,我國家電行業所面臨的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正在不斷增大。
『玖』 中國家電銷量排行榜介紹(最新)
隨著人們生活的日益提高,對家庭用具的要求需求特別的大,家電產品就是很好的一個證明,每家每戶都需要吃飯,都需要清洗衣物,如今家電產業市場需求非常大,每家每戶都需要家電產品來滿足日常的生活需要,那麼大家知道在國內市場上哪些品牌的家電銷量好呢?小編正好對家電產品有一定的研究,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下銷量最好的十大家電品牌吧!
中國十大家電銷量排行
NO.1海爾集團(Haier)
海爾家電一直在市場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尤其是白色家電、小家電市場。目前,海爾已在智能家居、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上有長足的積累;在專利、自主知識產權上更有著堅實的沉澱;同時,還參與了諸多國家家電標準的制定。
NO.2格力電器(Gree)
10多年前,格力與中國大多數家電企業一樣,產能雖大,卻以組裝、貼牌加工為主,處於全球產業鏈的末端,殘酷的事實告訴格力人,貼牌「打零工」或是「肉搏」打價格戰,雖能搶得一定市場份額,但只是短期行為,一個沒有核心科技的企業是走不長遠的,更是沒有脊樑的。
NO.3美的集團(Midea)
美的集團是一家綜合製作為主的綜合性企業,旗下擁有小天鵝、威靈、華凌、安得、美芝等十餘個品牌。而在互聯網的浪潮下,美的攜手小米,將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合作。
NO.4樂視(Letv)
樂視是乘著互聯網而起的,賈躍亭提出「平台+終端+內容+應用」產業鏈垂直整合的樂視生態模式,推出超級電視和盒子、收購花兒影視等策略都不斷推動樂視前進,而智能手機也補齊了終端布局的關鍵一環。
NO.5三星(SAMSUNG)
如今的三星家電開始優化產品組合,向高端化發展,憑借曲面、超薄、超高清等高附加值產品成功引爆了新一輪增長熱潮,充分釋放新的消費需求。
NO.6海信集團(Hisense)
海信集團持有海信、科龍和容聲三個中國著名商標,並且海信還接管了夏普在北美和南美的電視機業務,讓自己的家電業務更具實力、更國際化。同時海信一直致力於打造最佳用戶體驗,並將產品向年輕人靠攏。
NO.7索尼(SONY)
索尼稱得上是日本家電的「神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家電風靡世界各地。家電產業作為拉動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造就了「日本製造」在世界市場的良好口碑。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日本家電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逐步被韓國、中國等後起之秀趕超,但仍是家電行業不朽的傳奇。
NO.8創維集團(Skyworth)
2010年創維正式跨界進入家電領域,從第一台冰箱下線到第100萬台冰箱下線,創維僅用了兩年時間。2013年以來,創維電器又相繼推出了洗衣機產品、冷櫃、空氣凈化器,開啟了多品類的發展之路。
NO.9飛利浦(PHILIPS)
飛利浦可以說是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品牌,從彩色電視、照明、電動剃須刀的等等產品。從2008年1月1日起飛利浦成立了三大事業部:醫療保健、照明和優質生活,進一步將飛利浦定位為一家以市場為導向、以人為本的公司,其業務結構和發展策略充分反映客戶的需要。基於這樣的業務組合,飛利浦打造了「健康舒適、優質生活」領域品牌。
NO.10西門子(SIEMENS)
由於西門子家電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早,而且品類眾多,包括冰箱、洗衣機、乾衣機、廚房電器、洗碗機、電熱水器和小家電。因其品質和功能受到消費者青睞,其冰箱的零度保鮮功能非常實用。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關於中國十大家電銷量的排行介紹,希望大家對此了解一下,如今家電產品是人們的必備品,所以對它們多一些了解對我們並沒有壞處,如果大家能夠對家電品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的話,可以方便大家在以後的家電購買中起到很好的作用,讓大家選到最優惠的家電品牌。如今市場上家電品牌繁多,小編希望家電廠商能夠生產出優質的產品面向消費者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