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家小區里邊的電梯費是怎麼收取的
讓住在一層的業主要和住在三十一層的業主繳納同樣的電梯費,一層的業主如果感到不公平。很有可能拒絕繳費。這種情形下,了解電梯費的構成,對物業企業來說或為一種必要。
一
眾說紛紜
01
應當按層收取電梯費
很多業主這樣抱怨過:「憑什麼住2樓的和住17樓的交一樣多的電梯費?2樓的又不坐電梯,高層的應該多交,1樓2樓的不交。」可是,物業公司依然按原標准收取電梯費,業主感覺心裡特別不平衡。居住在底層的業主一般持有這種觀點,認為他們不應交或應少交電梯費。
02
應當按戶收取電梯費
例如,有的業主住在14樓,房屋建築面積132平方米,而他的一位鄰居的房子建築面積60多平方米。他所交納的電梯費是鄰居的2倍多。他們認為:「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嘛,大家都住在同一樓層,為什麼要多交那麼多電梯費?應該按戶平均分攤電梯費才算合理吧。」居住在高層的大戶型業主一般持有該種觀點。
03
應當按面積收取電梯費
有的業主認為,《物權法》規定得很明確,就是按照建築面積收取物業費。而且,每個業主的房產面積都包含著電梯的公攤面積,面積大的應多交,面積小的就少交。同一小區內小戶型業主一般持有該觀點。
03
誰使用誰就該交費
也有人認為,最公平的電梯費分攤方法是按使用次數,誰使用誰就該交費。不論業主是1樓的還是頂樓的,也不論建築面積的大小區別,就按使用次數收費最合理。據了解,有些地方曾推廣使用IC卡電梯。物業公司按一定使用次數,預先充值後,給業主發放IC卡。真正實現了電梯費用與使用次數掛鉤。
04
按實際情況採用多種標准
還有人認為,因為情況比較復雜,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在電梯費分攤上不應按照一種標准,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各種標准。
以上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種觀點分別從不同角度出發,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實際上,100個人可能會提出100種分攤辦法,但不管採取哪種模式,基本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那麼,從法理角度,應當如何認識電梯費的分攤問題呢?
二
法理分析
按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二款,「本辦法所稱共用設施設備,是指根據法律、法規和房屋買賣合同,由住宅業主或者住宅業主及有關非住宅業主共有的附屬設施設備,一般包括電梯、天線、照明、消防設施、綠地、道路、路燈、溝渠、池、井、非經營性車場車庫、公益性文體設施和共用設施設備使用的房屋等。」可見,電梯屬於物業的共用設施設備。這應當是沒有爭議的。而按照《物權法》第八十條的規定,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
有關業主對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負擔、受益分配的問題,在《物權法》立法過程中就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應當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有的認為,應當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的價值比例確定,還有的提出,這一比例應當考慮業主專有部分的面積、樓層、朝向、購買時的價錢等綜合因素。鑒於現實中的情況復雜,各地及每個建築區劃的具體情況不同,業主如何負擔建築物及其
Ⅱ 大家電梯費一年交多少錢都
全國大家的電梯費都一個價嗎?電梯費是按住房面積繳納的,全國大家住房面積都一樣多嗎?別人的繳費對你有參考價值嗎? 你的問題無法回答。
Ⅲ 高層電梯費一個月多少錢
我家33層每個月要交多少錢電梯
Ⅳ 買樓房的時候,電梯要錢還是免費一個月還是一年交多少錢啊
電梯費有的是單獨算,有的是算在物業費裡面,具體你要咨詢你們小區的物管。一般來說都是按月繳納。
Ⅳ 一部18層的電梯一月大約費多少錢
看人口走動大不大? 住宅還是寫字樓?、
保養費平均在450元每月。加上易損配件,年檢費,每月大概2000元左右。
Ⅵ 自己家專用一個電梯一個月需要多少費用
算包掉使用吧了,不好說,
呵呵,電梯還有維護費,年檢費,損耗費(你使用對電梯總有損耗吧)
電梯是另外計算的,也就是說你用多少自個交多少,不包在這里頭的
Ⅶ 大家電梯費一年交多少錢都
一般都是直接包含在物業費裡面,一起交的,很少會有單獨交電梯費的,而且樓層不同,比如一二樓,可以不繳納電梯費的,直接關電梯,不使用
Ⅷ 大家說說看你們每月要交物業費和電梯費多少錢
就目前形勢,物業公司這類行業沒有相應的法規政策規定,所以,收費自然不是很受限內制,就你所說的這種容情況,是比較普遍的,有電梯的樓房,自然會讓你們用戶去分攤電梯用電費,和共用水電費應該是在一起算的,還要交你住戶家的物業管理費,(物業管理費包括樓道保潔、保安看管、小區內的綠化設施及保安措施等)這些費用都會有名堂的。你自然是要交的,1.5元/平方的價格,不算低了。這個價格卻很普遍的
Ⅸ 大家所住的小區的電梯費每月是多少呀 請講講
電梯費包括在物業費里!我們小區物業費一個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