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摩托車維修中的哪些陷阱要注意
摩托車維修中的哪些陷阱要注意
摩托車維修中的哪些陷阱要注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具體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1.小題大做
摩托車剛買不久,各方面零件的性能都有個磨合期。起動時出現發動不起火或行駛間突然來個熄火,車主把車推到維修站,修理人員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新車主根本不知道摩托車的部件結構,這時很有可能僅是火花塞進水或蒙塵,卸下來用干布簡單一擦就可以處理掉問題。但修理人員會當著你的面做如下「表演」:先掛一擋位,再加個油門,然後猛按電門起動按鈕或使勁地踩腳動桿。折騰了半天摩托車肯定是「不聽話的」,這時修理人員才很內行地告訴車主,是因駕駛不規范,把發動機給燒了,得換個「機頭」。並裝成無所謂地看你一下扭頭到店裡,意思是換不換隨便,他並不看好這筆生意似的,把焦急的情緒留給車主。到這份上,誰不想開著車就走人?詢個價格吧,裡面丟出來一句話,到正規商場買個「機頭」是860元,這里580元搞定還不收裝卸維修費用。
2.一有機會就「扒皮」
以摩托車汽油為例,很多維修師傅自己也有摩托車,但從來都不去加油的。知道為什麼嗎?在摩托車保養或者維修的過程中,拆下油濾清洗,油濾拿掉了,油壓會使油從高向低嘩嘩地往外流,維修師傅就在一旁拿個盤子接。如果車主就站在旁邊,技師一般都會說是油濾夾子壞了。而哪個車主會要求技師把那個爛盆子的油再給他加進油箱呢?這種情況下,車主只有站在一旁心疼的份。至於其他的昂貴的部件就更不用提了,隨隨便便找個理由就敢光明正大的扒人一層皮。
3.利用無協議坑人
開汽車的朋友應該知道,車子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熄火或發生問題了沒法開只能打電話找維修廠的人來。車子拖走後修幾天是常見的事。摩托車發生問題後送到維修點也有可能修幾天。有些不法商家就會把問題說的很簡單,一句非常簡單,幾天後來取吧就把人打發走了。隔幾天當車主來取車時簡單的問題張口漫天要價。據一些摩友說,甚至有的維修錢都比買新車的錢還貴。這就是不法商家利用沒有協議或者欺騙消費者的心理來謀取利益。這樣的時候消費者往往只能吃啞巴虧。商家大可以說,如果覺得不合適我就給你拆下來,而消費者根本就不知道到底修的那個部分,只好拿錢息事寧人。
4.與不法分子沆瀣一氣
近年摩托車被盜案件頻發,有一部分犯罪嫌疑人是具有摩托車修理技術的,其中不乏維修人員充當盜竊分子的幫凶。實際上不懂一定的技術,摩托車是很難被撬開的,被盜的摩托車經過這些維修人員之手後,經過烤漆、修改發動機號,使摩托車改變「面目」,便於銷贓。在一定程度上,給公安機關破案帶來困難。還有一些不法商家,當消費者遇到他們時,舊車修壞了算用戶倒霉,新車修壞了給用戶說:「這是摩托車本身質量問題,你得找經銷商。」以此充當「黑牛」,領著用戶買摩托車,並索取回扣。導致摩托車經銷商也不敢得罪摩托車修理人員。
以上幾個問題僅僅是本車行整理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內幕希望大家踴躍討論,互相分享。最後本車行也要提醒各位摩友,辛辛苦苦買一輛車不容易,自己也應該多學一下摩托車的有關知識,防止被這些黑心商人鑽了空子。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多多小心!
相關閱讀:
摩托車維修店該怎麼管理?
在創業初期,也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剛剛參加摩托車維修的時候,與客戶的交往幾乎都是口頭協議,進貨出貨的賬目都是用本子記錄。因為經營的規模小,在維持中還可以得到一定的發展。隨著規模的壯大,維修人員和客戶群的增多,管理的課題也就提上日程。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維修後的車輛的保修,還有不是我們維修的項目出現問題之後,客戶產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的記憶中,我是在2002年10月開始做摩配的,隨著業務量的增加,一些配件的退貨換貨也就出現了問題。為了保證不和客戶發生沖突,我開始擬定配件的三保協議。
基本的流程就是:
1,客戶送修的車輛,由維修師傅拆檢,拆開後列清楚需要更換配件的明細。當然,這個配件的利潤是有師傅的業績提成的。
在爭取客戶的意見後,落實需要更換的配件和維修項目。比如原廠配件,市場上的品牌配件,一般配件,在明細表上都寫清楚,備注進貨渠道。有的維修人員會說,你把進貨渠道都寫在單子上,客戶自己不會去問差價嗎?說這話的人是典型的說話不經過大腦的.。進貨渠道用暗語。比如,在濟南四海摩托車配件進的貨,這是假名,就備注Ash,在零件後邊打個括弧,A代表省會魯A,sh是四海的小寫拼音。
這樣一來,萬一這個零件在客戶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拆下來清洗好,一般都能換新的。
配件可以分高中低幾個檔次,不同的配件三包期不一樣。比如,大修的摩托車,曲軸,套缸,氣門導管等都換新件的大修車,保修一年一萬公里,按新車出廠標准三包。要求客戶定期更換達標的機油,免費調試,建立單車檔案,跟蹤服務。這樣的活很容易培養忠誠客戶,樹立自己的店面形象,給人一種權威認證和超值服務的感覺。
比如缺機油拉缸的摩托車,客戶自己選擇配件,我們備注缺機油拉缸,曲軸變形,不予三包。
比如燒機油的四沖程摩托車,在確保曲軸連桿間隙正常的情況下,客戶要求用最好的配件,保修半年;用中間配件,保修三個月;用最便宜的配件,不三包。
2,明確檢修不同車型的不同部位,收取不同的工時費。這一點是我在維修過程中給客戶留下不好名聲的主要原因。曾經一度有人謠傳我修車太黑,就是因為修車收工時費。主要原因是客戶對摩托車不了解,不尊重維修工的工作。他們喜歡把汽車和摩托車放在一起加以比對。尤其是在潤滑油的選用上更為明顯。
3,維修師傅開好維修明細,和客戶溝通,達成維修協議,要客戶交納維修訂金。有些老舊破車,車不值維修費。不讓客戶付費,經常出現修完車,客戶不來取車,把車賣了,還不夠維修費。麻煩的是,你剛把車給處理了,客戶來要車了。
在這里明確規定,維修好的車輛,三個月不來取車,直接給處理掉了做停車費了。合同上明文規定,防止爭議。尤其是一些不發達地區,容易引起暴力沖突。
4,達成維修協議,在收到維修訂金的基礎上,按合同給客戶修復車輛。修完後,清洗干凈,路試完畢,通知客戶提車。給客戶開具維修憑證,建立單車檔案,跟蹤服務。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維修人員,拆檢不認真,會出現漏寫零件的現象。在利潤空間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不要和客戶再要了。一是丟人,說明你維修技術和水平不到位;二是出於誠信,你賺錢的時候怎麼不退給客戶呢;第三就是,萬一出現返修現象,這些小件也是你能找到的借口。這是很多維修人員不具備的心理素質。
5,對於一些維修工時很高,又很難收費的維修項目,很多人的做法是採用在零件里加價。其作用不外乎掩耳盜鈴。自己感覺做得很高明,其實客戶心裡根本不買單,不如明碼收費。比如查全車電路,這是現實當中很多摩托車維修工的短板。因為沒經過正規學習,不懂電器原理。機器等部分可以照著葫蘆畫瓢,一說查線就傻眼。有時不修正好,越修毛病越多。
其實,摩托車電氣系統的維修相對來說省時省力還盈利,維修完直接用表一量,自己就知道修好沒有。這就需要維修人員業余時間多看看專業書籍,提升自己的素質。
6,跟蹤客戶的三包車輛。凡是修過機器的車輛,都要建議客戶重新磨合,定期檢查和更換達標機油。在我的經驗中,只要維修人員技術過關和配件質量過關的前提下,維修車輛的返修率不到百分之二。也就是一百輛車里,能出現一輛有問題的,就算多的了。比如有些踏板摩托車大修後,腳啟動能啟動,電啟動不好用,多數原因都是氣門密封不嚴,或者觸發線圈離磁電機觸發凸台太遠。和維修更換的零件幾乎都關系不大,都是操作不規范人為造成的。
7,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普及,很多管理用的軟體開始上市。借用這些高科技產品,不但可以有效記錄客戶的信息,更利於管理店面的庫存和銷售。很多明細的賬目在網路上一目瞭然。
一些正規的廠商的售後 ,不再是單純的自己記錄,給客戶列印單據。而是建立網路售後平台,客戶可以和廠商的工作人員在網路上互動,維修完的車輛客戶在網路上給予評價和打分。再根據這個打分考核工作人員的績效。
8,最好把相關的維修章程張貼在維修車間的牆壁上,讓客戶很容易了解到哪些配件屬於三包,哪些配件不屬於三包。我就遇到過剛換完的輪胎,客戶騎出去轉一圈回來,就紮上個釘子,然後要求免費更換內胎。
9,完善的管理體系利於績效的提升。在我做摩托車維修和配件的時間內,我們當地的維修店都是在當地的摩配拿配件,我也不例外。最大的問題是,一樣的配件沒法加價。於是,我把當地摩配的產品定位自己的二類產品,一類產品和三類產品出去采購。然後再拿自己的三類產品和摩配的產品打價格戰,比如一些外觀件,輪胎,等。
由於同行和摩配管理不善,有時加班累了,或者下雨陰天不幹活,我就讓徒弟收拾廢品,把換下來的零件是當地摩配的,都清洗干凈,騎摩托車去換成新的,或者頂其它配件的貨款,這樣手裡有錢了,就給他們改善生活。所以,我的徒弟大多數會做飯,會喝酒,就是這樣煉成的。
2. 消費路上,你遇到過哪些「坑」
隨著去年共享單車的逐漸「崩盤」,押金難退的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除此之外,共享汽車的押金問題也不少。去年12月,中消協公布的《2018電商行業消費數據報告》顯示,共享經濟的投訴量在2018年出現上升趨勢,最主要集中在共享出行當中,共享單車投訴量最多,達到67.5%,而「退押金難」的在共享單車投訴中佔比高達71.8%。去年下半年ofo共享單車曾經採取了集中退押金的方式,但出現了排名到幾萬名、等待時間過長等問題。
2、通信類服務投訴仍是熱點
通信類服務投訴多年來一直也是熱點之一,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通信服務投訴同比增加2.64%,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資費問題、網路問題、個人信息泄露導致騷擾電話太多,以及合約機服務管理不規范等等。運營商最近兩三年一直主推「不限量套餐」,但因為「不限量」的含義比較模糊,「不限量」並非真正意義上完全不限量,而都是有條件的不限量。去年工信部曾經對運營商的「不限量套餐」提出要求,避免虛假宣傳。
此外,有的運營商針對老用戶推出新的合約套餐等方案,但通過電話營銷等方式並未完全告知相關條款,誘導消費者使用,以至於用戶在參與合約之後發現有不正常扣費的問題。這是目前通信類服務投訴的新情況。
3、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量居高不下
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處於商品類投訴的第一位,存在問題最多的還是廚電類、小家電產品,因為品牌眾多、產品線長,加之部分新興的熱門產品國標缺失,導致產品可能存在質量或性能問題。此外,家電品牌提供的售後維修等服務不到位,也是容易產生糾紛甚至投訴的重要因素。
以家電品牌戴森為例,消費者楊女士向羊城晚報記者反映,自己購買的戴森手持吸塵器使用之後出現發臭現象,她認為是產品質量問題,但戴森方面認為是「消費者操作不當」。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即俗稱的「三包」規定)第十六條,「在三包有效期內,提倡銷售者、修理者、生產者上門提供三包服務」。而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戴森在全國只有一個位於上海的維修機構,並且並未對外開放。如果消費者發現產品有問題,只能寄回上海,究竟是產品存在質量問題還是消費者操作不當導致的問題,消費者和廠家無法當場檢驗對證。
家電維修專家、廣州市電器維修行業協會前會長姚文楨表示,以往在廣州出現類似糾紛,維修協會召集消費者、廠家以及媒體等第三方機構同時見證,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究竟是產品質量。
3. 電噴車和化油器的車有什麼區別
化油器(carburetor)是在發動機工作產生的真空作用下,將一定比例的汽油與空回氣混合的機械裝置。化油器答作為一種精密的機械裝置,它利用吸入空氣流的動能實現汽油的霧化的。
電噴供油系統比傳統化油器供油系統更加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