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威電池怎樣查詢真假
超威電池防偽查詢說明:
1、電話防偽查詢撥打電話4006057258,根據語音提示輸入16位防偽碼
2、簡訊防偽查詢編輯987#+16位防偽碼發送到12114
3、網站防偽查詢登錄超威電池官網,www.cnchaowei.com,找到「產品真偽查詢欄」,輸入16位防偽碼,點擊鑒別
4、箱體二維碼防偽查詢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對電池盒上二維碼進行掃碼,輸入手機號碼,再點擊查詢;
5、超威電池商城微信公眾號查詢關注「超威電池商城」微信公眾號後,點擊右下角「百寶箱」,再點擊「防偽查詢」,輸入16位防偽碼,再點擊「查詢」。
(1)如何辨別超威黑金電瓶翻新電瓶擴展閱讀:
看清超威電池的許可證號可識別超威電池是原廠生產還是分廠生產:超威集團在全國有5個全資子公司,每個子公司都有一個獨立的生產許可證號,下面列舉一下超威幾個分廠的生產許可證號:
1、超威電源有限公司(總公司)生產許可證號:XK06-006-00743
2、江蘇超威電源有限公司(分公司)生產許可證號:XK06-044-01030
3、山東超威電源有限公司(分公司)生產許可證號:XK06-006-00726
4、河南超威電源有限公司(分公司)生產許可證號:XK06-044-01024
5、安徽超威電源有限公司(分公司)生產許可證號:XK06-006-00303
Ⅱ 如何分辨超威電池新舊與真假!
首先看包裝,是否寫有特供某個地方;
其次看電池的生產日期,越是與買時的時間差不多越可能是真的;
然後再看是否貼有修復電池的標簽,要是被撕掉了,就看電池的新舊;
再者看新電池充滿電能跑多遠;
最後打電話查詢真偽。
一般來講,網上購買有風險,因為超威電池是沒有授權給任何一家網店的。所以買到假貨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且要是維護自身利益也比較困難。
我建議去實體店購買,質量首先有保證,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而且實體店是不可能會賣你修復電池的。除非他不想做了。這個一告一個准。
Ⅲ 如何分辨新電池和翻新電池
盡量在正規的品牌店鋪,畢竟正規品牌的質量相對來說更有保障,一分錢,一分貨。
是看生產日期,生產日期模糊不清或者有明顯改動的痕跡,盡量不要購買。
看電池的正負極,新電池的焊錫干凈明亮,舊電池的焊錫一般會有磨損、污漬。
如何一眼識破翻新電池:
首先查看電池外包裝,封口的膠帶有沒有被拆過的痕跡,一旦被拆過估計有問題。
查看電池外包裝,印刷的logo、字跡是否清楚,一般字跡印刷的外包裝不會像原廠那樣精細。
查看電池的塑料外殼,字跡是否清楚,是不是與網上的新品包裝圖案一致?新電池外表一般都非常干凈、漂亮,沒有磨花、擦劃的痕跡。
查看接線的端子有沒有使用過的磨痕?正極端是紅色膠,負極端是黑色膠或蘭色膠,色膠是不是光滑、平整。
查看上蓋與塑殼的接縫處有沒有漏液,有沒有膠水溢流出來。
價格超級便宜的電池你一定要小心,因為正常情況下,電池成本相差不大,比如超威和天能也就10元的差距,而其他二線品牌的電池也就30元左右的差距,如果相差100元絕對有問題。
Ⅳ 擔心買到超威翻新電池,怎麼去判斷
如果沒有專業儀器,好電瓶以業余的經驗判斷:
1、第一次充電,電瓶如果用原裝充電器充電,剩餘電量為20%左右充電,一般都是能充10~12小時充滿。
2、充電後與原來好電瓶正常的時候跑的里程一致。
3、電量表電量下降時,特別能看出電瓶的真偽,現電瓶需要與原好電瓶一樣能跑,里程數基本一致。
Ⅳ 怎麼能看出電動車的電瓶是新電瓶還是翻新的啊
可以利用「彈跳高度」區分。新舊電池它的內容物不同,新電池內部有半液態的物質,隨著電力的消耗這種半液態的物質逐漸固化,直到變成固體,所以新電池的硬度小於舊電池的硬度。
當兩個電池從同一高度落到桌面時,它的速度是一樣的,和桌面發生碰撞時,新電池的速度小一些,舊電池的速度大一些,所以它們彈起的高度是不一樣的。
還可以查看包裝。正規電瓶的外包裝盒做工精細,而且帶有封條。打開後包裝盒後,會有印刷清晰、精美的質保卡和產品手冊。如果您在購買時,多數是同品牌多種型號的電瓶落在一起,外包裝應沒有色差,如果發現有色差的話,請慎重選擇。
電瓶保養:
1、勿大電流放電。電動自行車在起步、載人、上坡時,最好用腳蹬助力,盡量避免瞬間大電流放電。大電流放電容易導致硫酸鉛結晶,從而損害電瓶極板的物理性能。
2、掌握充電時間。一般情況下蓄電池都在夜間進行充電,平均充電時間在8小時左右。若是淺放電(充電後行駛里程很短),電瓶很快就會充滿,繼續充電就會出現過充現象,導致電瓶失水、發熱,降低電瓶壽命。
所以,蓄電池以放電深度為60%-70%時充一次電最佳,實際使用時可折算成騎行里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充電,避免傷害性充電。
3、防止高溫曝曬。電動車嚴禁在陽光下曝曬。溫度過高的環境會使蓄電池內部壓力增加而使電瓶限壓閥被迫自動開啟,直接後果就是增加電瓶的失水量,而電瓶過度失水必然引發電瓶活性下降,加速極板軟化,充電時殼體發熱、殼體起鼓、變形等致命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