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開發商在質保期內不維修怎麼辦
法律分析:開發商在質保期內不維修,業主可以根據房屋銷售合同約定,向開發商提出書面正式保修要求,如果開發商不履行保修責任,可向房管部門或當地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投訴;經主管部門協調,雙方仍未達成一致意見時,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七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土地管理部門依照國務院規定的職權劃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管理全國房地產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土地管理部門的機構設置及其職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採取措施,方便消費者提起訴訟。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起訴條件的消費者權益爭議,必須受理,及時審理。
② 空調在保修期內,報修後,拖延不給維修,該打什麼投訴電話
要是正常使用或產品質量問題發生的故障保修期內報修4個月沒有修復的,可以要求換新機,這是消法的規定。要是投訴先給廠家客服打電話反映情況,解決不了就打12315投訴。
③ 保修期內廠家不給維修怎麼辦
法律分析:當發現購買商品與自己的需要不相符合時第一時間與商家協商溝通,指出自己的購買目的與產品不符合,申請更換或者退貨。如果不能謝協商解決的話,可以訴訟解決,要求廠家履行維修義務並賠償拖延維修給您造成的損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二十二條 消費者有權就產品質量問題,向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查詢;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申訴,接受申訴的部門應當負責處理。
第二十三條 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社會組織可以就消費者反映的產品質量問題建議有關部門負責處理,支持消費者對因產品質量造成的損害向人民法院起訴。
④ 售後不給維修怎麼舉報
一般來講,任何產品都有一個保修規定,上面規定了給予保修和拒絕保修的詳細規定,遇到廠家不給保修的情況,建議先看看說明書和保修單,看看是否屬於廠家保修范圍,如果是他們拒絕維修,你就可以到消協申訴,
售後已撤銷還能退款嗎
視情況而定,商品下架並不影響退貨退款。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費者定作的;
(二)鮮活易腐的;
(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報紙、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據商品性質並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
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法律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八條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
⑤ 買了手機或者電腦後在保修期內出現問題拿到售後去修如果售後找各種理由不給保修的話該怎麼辦
買手機或者電腦後在保修卡內出現問題。到售後去修理售後找各種理由不給修,最好的辦法打投訴電話,希望採納。
⑥ 保修期內不保修在哪裡投訴
對於遇到保修期內不保修的問題,消費者可以向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申訴機構申訴或者採取投訴、起訴等方式維權,由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按三包規定辦理。但是維權的同時首先要明確保修期不同於保質期。商家在承諾售後服務時,往往會有「保修期」和「保質期」兩種概念,導致部分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因不了解情況而在後期維權時困難重重。所以,一定要了解兩者的概念和區別。
保修期,通常是指在規定的時間段內,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商家可以免費幫助消費者維修,如果超出了這一范圍,商家將不再負責或者免費維修;保質期,通常是指產品最大范圍的使用期限。保修期內不保修,消費者可以向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申訴機構申訴,由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按三包規定辦理。經營者應當聽取消費者對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意見,接受消費者的監督。消費者有權就產品質量問題,向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查詢;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有關部門申訴,接受申訴的部門應當負責處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社會組織可以就消費者反映的產品質量問題建議有關部門負責處理,支持消費者對因產品質量造成的損害向人民法院起訴。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十六條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義務。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得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強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