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敦煌琵琶保修期多長
終身保修。
敦煌琵琶生產於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該廠主要生產高、中、低檔二胡,琵琶,柳琴,中阮,月琴等民族樂器。該廠的宗旨是質量第一,用戶至上,設備先進,選料精良,做工精細,終身保修。
㈡ 枇杷可以保存多久
1、枇杷的儲藏,天晴3天後採收,采時留果柄。選果色橙黃、無病蟲和損傷的果於普通潔凈冷庫貯藏。自配保鮮劑(主要成分為高錳酸鉀和含Fe、K、C等的鹼性載體,兩種成分比為高錳酸鉀:載體=1:2)。 2、處理。採收的果實置於潔凈、通風陰涼處,用排風扇進行1.5-2小時風冷,然後裝入外套PE(即聚乙烯膜袋)的塑料筐內,每筐裝果22.5-25kg。果面上放定量保鮮劑,蓋上塑料筐蓋,立即運進經過24小時預冷的冷庫中降溫。當庫溫降到5℃以下,用真空泵對聚乙烯袋(厚度40-60μm,若有熱合條件,選用80μm更佳)抽氣減壓,抽至膜袋緊緊壓附果筐為止,用橡皮筋緊扎袋口,謹防空氣漏入;接著有序地碼垛;再將庫溫降到1.5±0.5℃,進行恆溫貯藏。果實發運時卸去PE袋和保鮮劑。實踐證明,保鮮果實運到銷地後,果實色澤鮮度仍基本保持不變。 3、效果。採收的枇杷經風冷預貯後,裝入外套PE袋的塑料筐內,應用保鮮劑、減壓、低溫等技術措施,保鮮45天,失水率幾乎為零,好果率100%,果實主要品質指數維持在較佳水平上,感觀鮮度、果皮可剝度、肉質柔度和食用品質風味均與鮮果無異。延長了枇杷鮮食期,調節了市場供應。該技術操作簡單,投資少,見效快,經保鮮過的果實無葯物污染,符合衛生標准。
㈢ 天音樂器專營店的琵琶您還敢買嗎
您的心情我理解,從描述上看,第一把的確屬質量問題,該換或退。
第二把「234弦高音部分不準」,這個受檔次、價位及工藝方面,也較常見,不屬質量問題,屬於同批次可挑選范圍。
第三次「一頻粘倒了,音質還不如前兩個」,品粘反了屬於工人粗心所致,可以退換或自己摘下重粘一下,問題不大。至於音質,不如前兩個也正常,因為木製樂器只有大概齊的檔次,沒有一模一樣的木質。也屬於同批次可挑選范圍。
以上僅從質量及價格方面分析,希望對您有幫助。
㈣ 仇廷榮製作的琵琶,7000元,初學,使用2月多, 底部開裂(背板和面板都有裂),想換不給換,修了還能用嗎
還是別用了,對了,以後買木質樂器都別放在太乾的地方或者用水擦,風吹日曬會裂的
㈤ 有關厲兵秣馬的詩句
1. 關於厲兵秣馬的詩句
關於厲兵秣馬的詩句 1.厲兵秣馬,「欲將血淚寄山河」為何可成千古名句
准備吧自己的血淚寄託在山河之中,為國效力,未果捐軀,甘願在東山撒一捧土來掩埋自己的屍體。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應派人到全國去探視一下徽、欽二帝,順便打探有無求和的可能。但聽說要入虎狼之域,一時朝中無人敢應命。
大臣韓肖胄見狀自告奮勇,願冒險一去。李清照日夜關心國事,聞此十分激動,滿腹愁緒頓然化作希望與豪情,便作了一首長詩相贈。
她在序中說:「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弱。
見此大號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當時她是一個貧病交加,身心憔悴,獨身寡居的婦道人家,卻還這樣關心國事。
不用說她在朝中沒有地位,就是地社會上也輪不到她來議論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來,大聲歌頌韓肖胄此舉的凜然大義:「原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
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
她願以一個民間寡婦的身份臨別贈幾句話:「閭閻嫠婦亦如,瀝血投書干記室」,「不乞隋珠與和璧,只乞鄉關新信息」,「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2.「秣馬厲兵迎鏖戰,枕戈待旦再前行」出自誰的詩句
這不是詩句,而且語義不通,意思重復,只是現在一些企業的動員口號。枕戈待旦字面意思是喂飽馬,磨快兵器,准備作戰。枕戈待旦是枕著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時間警惕敵人,准備作戰。全句大意是做好准備,時刻警惕,准備作戰,隨時殺敵。
秣馬厲兵
拼音:[mò mǎ lì bīng]
解釋:厲,磨的意思,("厲",古同"礪")。兵,兵器;秣:喂養;喂飽馬匹,磨快兵器。指准備作戰或比賽。也作"厲兵秣馬"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枕戈待旦
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
解釋:枕著武器躺著,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心切,毫不鬆懈,時刻准備迎戰。
出處:《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3.關於馬的詩句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之馬 脫韁之馬 鐵馬金戈 天馬行空 童牛角馬 土牛木馬 天粟馬角 銅圍鐵馬 烏白馬角 舞刀躍馬 五花殺馬 文君司馬 萬馬奔騰 五馬分屍 萬馬齊喑 問牛知馬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馬角 烏焉成馬 問羊知馬 洗兵牧馬 選兵秣馬 懸兵束馬 香車寶馬 鮮車健馬 鮮車怒馬 懸車束馬 下馬馮婦 下馬看花 系馬埋輪 下馬威 信馬由韁 休牛歸馬 休牛散馬 效犬馬力 朽索馭馬 懸崖勒馬 鮮衣良馬 鮮衣怒馬 心猿意馬 以渴服馬 以鹿為馬 飲馬長江 一馬當先 倚馬可待 一馬平川 衣馬輕肥 倚馬千言 倚馬七紙 飲馬投錢 躍馬彎弓 野馬無韁 以毛相馬 意馬心猿 一馬一鞍 躍馬揚鞭 玉堂金馬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燕昭好馬 招兵買馬 枕戈汗馬 止戈散馬 獐麇馬鹿 招軍買馬 指鹿為馬 指鹿作馬 走馬到任 陣馬風檣 走馬赴任 走馬觀花 仗馬寒蟬 走馬看花 走馬上任 竹馬之交 走馬章台 竹馬之友 蛛絲馬跡 駑馬十駕 駑馬十舍 牛溲馬勃 牛溲馬渤 牛頭不對馬面 牛頭不對馬嘴 牛頭馬面 牛童馬走 拿下馬來 匹馬單槍 匹馬當先 跑馬觀花 拍馬溜須 盤馬彎弓 匹馬一麾 匹馬只輪 千兵萬馬 騎曹不記馬 乞兒馬醫 秋高馬肥 千軍萬馬 犬馬戀主 裘馬輕肥 裘馬輕狂 裘馬清狂 裘馬聲色 求馬唐肆 騎馬尋馬 雀馬魚龍 求馬於唐市 求馬於唐肆 犬馬之報 犬馬之誠 犬馬之疾 犬馬之決 犬馬之勞 犬馬之力 犬馬之戀 騎馬找馬 青梅竹馬 犬馬之年 犬馬之養 敲牛宰馬 輕裘肥馬 青絲白馬 青衫司馬 牆頭馬上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權移馬鹿 人歡馬叫 人荒馬亂 人喊馬嘶 人困馬乏 戎馬倉皇 戎馬劻勷 戎馬倥傯 戎馬倥傯 戎馬生郊 戎馬生涯 軟裘快馬 人強馬壯 人仰馬翻 人語馬嘶 束兵秣馬 士飽馬騰 素車白馬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神龍馬壯 駟馬不追 司馬稱好 四馬攢蹄 死馬當活馬醫 駟馬高車 駟馬高蓋 駟馬高門 殺馬毀車 食馬留肝 駟馬莫追 駟馬難追 司馬牛之嘆 司馬青衫 善馬熟人 失馬塞翁 三馬同槽 束馬懸車 束馬縣車 駟馬軒車 散馬休牛 率馬以驥 駟馬仰秣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昭之心 射人先射馬 聲色狗馬 素絲良馬 聲色犬馬 識途老馬 識塗老馬 塞翁得馬 塞翁失馬 襟裾馬牛 裾馬襟牛 金馬玉堂 僅容旋馬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尻輪神馬 叩馬而諫 快馬加鞭 尻輿神馬 厲兵秣馬 歷兵秣馬 勵兵秣馬 練兵秣馬 歷兵粟馬 厲兵粟馬 驢唇不對馬嘴 驢唇馬觜 驢唇馬嘴 礪戈秣馬 露馬腳 龍馬精神 老馬戀棧 老馬識途 立馬萬言 六馬仰秣 驢年馬月 驢前馬後 龍神馬壯 驢頭不對馬嘴 溜須拍馬 臨崖勒馬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馬不解鞍 馬勃牛溲 馬浡牛溲 馬不停蹄 馬塵不及 馬遲枚疾 馬齒徒增 馬齒徒長 馬到成功 馬到功成 馬耳春風 馬耳東風 馬放南山 馬翻人仰 馬腹逃鞭 馬革裹屍 馬工枚速 枚速馬工 馬革盛屍 馬後炮 馬角烏白 馬角烏頭 馬跡蛛絲 馬空冀北 馬龍車水 馬鹿異形 馬鹿易形 馬馬虎虎 秣馬厲兵 馬面牛頭 馬毛蝟磔 馬毛蝟磔 買馬招兵 買馬招軍 馬牛襟裾 馬牛其風 馬去馬歸 馬前潑水 馬前卒 馬入華山 馬如流水 盲人騎瞎馬 盲人瞎馬 瞎馬臨池 馬如游龍 馬如游魚 馬水車龍 馬上得天下 馬上房子 馬上功成 馬上看花 馬瘦毛長 馬上牆頭 馬首是瞻 馬首欲東 馬咽車闐 馬仰人翻 馬足車塵 馬中關五 馬捉老鼠 馬足龍沙 馬壯人強 泥車瓦馬 牛高馬大 牛馬襟裾 駑馬戀棧豆 駑馬戀棧 駑馬鉛刀 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鞍不離馬,甲不離身 鞍馬勞頓 鞍馬勞倦 鞍馬勞困 鞍馬勞神 鞍馬之勞 鞍前馬後 鞭長不及馬腹 弊車羸馬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兵荒馬亂 兵慌馬亂 伯樂相馬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班馬文章 寶馬香車 兵強馬壯 避世金馬 不食馬肝 不識馬肝 北叟失馬 車塵馬足 車馳馬驟 車殆馬煩 車怠馬煩 車煩馬斃 持戈試馬 窗間過馬 車馬輻輳 策馬飛輿 車馬駢闐 馳馬試劍 車馬填門 車馬盈門 吹牛拍馬 車水馬龍 車填馬隘 車塵馬跡 車轍馬跡 車在馬前 東風吹馬耳 東風馬耳 東風射馬耳 斗雞走馬 打馬虎眼 大馬金刀 得馬失馬 得馬生災 得馬折足 代馬望北 代馬依風 單槍獨馬 單槍匹馬 丹書白馬 短衣匹馬 二童一馬 風吹馬耳 風車雨馬 風車雲馬 非驢非馬 風馬不接 放馬後炮 放馬華陽 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 肥馬輕裘 風馬雲車 服牛乘馬 放牛歸馬 風牛馬不相及 風檣陣馬 飛鷹走馬 光車駿馬 膏車秣馬 高車駟馬 弓調馬服 歸馬放牛 谷馬礪兵 狗馬聲色 裹屍馬革 高頭大馬 毀車殺馬 寒蟬仗馬 橫刀躍馬 橫戈盤馬 橫戈躍馬 汗馬功勞 汗馬之功 汗馬之勞 呼牛呼馬 猴年馬月 呼牛作馬 橫槍躍馬 害群之馬 諱樹數馬 見鞍思馬 鳩車竹馬 金戈鐵馬。
4.厲兵秣馬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秦國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領軍駐守鄭國,卻美其名曰為:幫助鄭國守衛其國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做秦國內應,協助秦國攻鄭。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後,覺得機不可失,顧不得聽取大夫蹇叔的勸阻,便立即派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率兵進攻鄭國。
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哭泣著對自己的兒子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禦,到時我來幫你收屍。」
秦軍經過長途跋涉後,終於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
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秦國將領懷疑鄭國已做好了作戰的准備,所以對繼續進軍猶豫不決。
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密報後,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查看,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喂得飽飽的,完全處於一種作為內應的作戰狀態。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後,也不情願地下令撤軍。
成語「厲兵秣馬」便來自於典故中「束載、厲兵、秣馬矣」。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5.解答詩句安步當車,厲兵秣馬猜一種動物生肖
保修一年(打魯迅一詩句)管它冬夏與春秋
雲彩(打一成語)有聲有色
翻開日記憶前事(打一字)惜
多一橫不好,多一倍不少(打一字)夕
前夜,昨夜,今夜,明夜(打一字)羅
上海人(打一字)伸
二人行,必有我師(猜一字)徒
添了一口,上下和好(打一字)委
何謂正立?(成語一)是非顛倒
不吝賜教(打一字)文
節約照明用電(四字新詞)經濟亮點
批判閻王(撲克游戲一)鬥地主
拆信(打一地名)開封
兒皇帝(口語一)先小人後君主
6.關於馬的詩句,十個.
關於馬的詩句
1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王昌齡《出塞二首》
3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孟郊《登科後》
5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6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 徐錫麟《出塞》
7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8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9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10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 陶淵明《飲酒·其五》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 岑參《逢入京使》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李白《送友人》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 王禹偁《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 陸游《書憤五首·其一》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 李煜《憶江南·多少恨》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 王維《觀獵》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 杜甫《登岳陽樓》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 戚繼光《馬上作》
寶馬雕車香滿路。 ——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 王維《送別》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 辛棄疾《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 蘇軾《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太一況,天馬下,沾赤汗,沫流赭。 —— 劉徹《天馬二首·其一》
看章台走馬,長堤種取,柔絲千樹。 —— 吳文英《水龍吟·過秋壑湖上舊居寄贈》
勍敵猛,戎馬殷,橫陣亘野若屯雲。 —— 何承天《戰城南》
日色馬上明,波痕鷺邊淺。 —— 王闓運《秋曉風日偶憶淇上》
馬上牆頭,縱教瞥見,也難相認。 —— 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匹,龍為友。 —— 劉徹《天馬二首·其一》
7.厲兵秣馬字開頭的成語
【厲兵秣馬】:lì bīng mò mǎ,厲:同「礪」,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准備戰斗。作謂語、定語;指准備戰斗。
【勵兵秣馬】:lì bīng mò mǎ,勵:磨利;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飽馬匹。指准備戰斗作謂語;指准備戰斗。
【束兵秣馬】:shù bīng mò mǎ,猶厲兵秣馬。形容准備戰斗。作謂語、定語;指准備戰斗。
【訓兵秣馬】:xùn bīng mò mǎ,訓練好士兵,喂飽戰馬。指作好戰斗准備。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秣馬厲兵】:mò mǎ lì bīng,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准備戰斗。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准備戰斗。
【礪兵秣馬】:lì bīng mò mǎ,礪:磨礪;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飽馬匹。指准備戰斗。作謂語;指准備戰斗。
【練兵秣馬】:liàn bīng mò mǎ,訓練士兵,喂飽戰馬。指作好戰斗准備。作謂語;指作好戰斗准備。
8.厲兵秣馬類似成語
秣馬厲兵 [mò mǎ lì bī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磨好兵器,喂好馬。形容准備戰斗。
出 處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嚴陣以待 [yán zhèn yǐ dài]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指做好充分戰斗准備,等待著敵人。
褒義
出 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㈥ 剛買一個月的琴,琵琶品掉了一大堆,這個是質量不好么
有好幾種能。
①可能是環境問題。可能周身的環境比較乾燥,所以使琵琶發干,品也就會鬆弛掉下來。
②可能因為時間的問題。但從你買的這把琴來說,如果是訂做的就應該是環境、方法或質量的問題,但如果是現買的話,那就可能是放的時間有點長,應該換換品了。
③可能因為保存方法的問題。保存方法和環境是有不可避免的關系的,家裡最好要有濕度計,隨時看一看空氣的濕度,並採取合適的存放方式。如果空氣過濕,就最好在不用琴時把琴放到琴盒裡,避免讓琴過濕;如果空氣過干,那就最好買個加濕器在家中出出濕。
④使用方法不得當。品一般不可以去弄他,他是不會掉的,但不避免彈一些《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啦等武曲時用力或激情過勝,把品給弄了下來。
⑤質量問題。一般定做的琴,質量是不會有問題,而且一旦有問題,他有保修的,可以讓專業廠家的人來用精準的儀器再換一套(掉下一個來的沒必要),但現賣的話,因為沒用過,質量應該是不如訂做的。
品掉了的話其實沒什麼大礙,但切記一定不要自己盲目的去用什麼502膠去粘,因為這樣,第一高度位置咱們是把握不好的,一旦用膠貼上,90%會貼錯,不要以為自己前幾次僥幸貼准確而繼續這樣,品貼的不好,是會影響到一把琴的音質,所以如果旁邊有專業老師的話,最好不要冒這么大的險,不但方法要注意,用什麼膠也得注意,因為品到一定年頭也是得一次性換的(像您這樣的,建議您重新換一套),如果粘得太牢,換的時候,往下掰很有可能連木板一塊掰下來,這樣很損壞琴的。
但凡琴出了什麼事,希望第一時間聯系一下專業老師,因為他們是專業的,會給您更好地解決辦法,一定要採納噢!
㈦ 什麼牌子的琵琶最好
彈琵琶的人,不論是初學或是已會彈奏琵琶的,都會想買一把外形美觀、質量上乘、演奏方便、音響優美、經久耐用的琵琶。在購買時如何挑選,主要要從「看」與「聽」兩方面來選購。一.看先看琵琶的用料。琵琶的材料,以背板的原料來說,分有最高檔、高檔、中擋、次擋四種。最高檔是用紫檀做背料,音色最好,價格最貴,目前整塊紫檀背料的琵琶很少,雖有,但是由二或三塊紫檀料拼成的。高檔的是用紅木做背料,紅木的品種很多,其中以老紅木(顏色呈黑紅色,目前也很難能買到)新紅木(顏色呈淡紅色,目前市場上能買到的紅木琵琶大都是這一種)做背料,音色較好,價格稍貴。中檔的是用花梨木、香紅木做背料,音色尚好,價格適中。次檔的用白木 (如(窿)木等)做背料,音色較差,價格最便宜。背板整料最好,象貝最貴不論用哪種材料做背板,大都選用整塊的背料,不愛用由幾塊拼成的背料。因為用幾塊拼成的背料,在新買時,對外觀、音響都不受影響。但用了一段時期後,相拼之處會看出拼的痕跡來,如果脫膠,音響也會變壞。對整塊背料,也須看看是否裂縫或變形。如何區別紫檀、老紅木、新紅木的背料,可把山口後面、背料上端處用小刀把漆刮掉,然後用測試法或用肉眼觀看它的木紋與顏色來辨別。如果對紫檀的木紋顏色看不懂也不會測檢的話,還是請會看的人一同挑選,因為目前紫檀料太少了,不免有以次充好的。山口、六相、鳳枕的用料,以成本價格來說,分有象牙、玉石、白牛角、黑牛角、骨料、紅木等幾種。象貝的價格最貴,紅木的成本最便宜。頭花分有象牙、玉石、骨料等幾種。珍子分有象牙、紫檀、黃楊、紅木等幾種。頭度、弦槽、軫子要勻襯合度從琵琶外形來說,頭部的大小、弦槽的彎度、四個軫子的斜度以及長短、粗細等都以勻襯美觀合度為主。磨工要細,漆色要雅。琵琶頸部(六個相位處)不宜太厚太闊,品位第一把處也不宜太厚太闊,如果太厚太闊,左手按音會感到很累,不利於左手的按音動作,尤其女性手指較短,更感費力。要仔細觀察相位與第一品第一弦的左外側端以及第四弦的石外側端的距離是否相仿。常見第一弦與第一品左外端的距離較短,第四弦與第一品右外端的距離較長,在子弦上演奏「吟」「挽」時,易使弦身滑出品端而沒有了樂音。這是製作上的弊病。形成的原因,大都由於沒有把復手粘在面板下腹部的中央處,或因山口的架弦開得偏左或不平均之故。復手面要呈水平面復手面宜呈水平面,不宜呈半圓彎形,首先它關繫到發音,其次為呈半圓彎形,當弦身向上拉緊之後,在復手上口處的弦身呈下凹形,此處弦身就會易於斷裂。第一弦最細,音高也最高,使用比較多,為此,第一弦最易斷裂,常須換弦。一般在復手子弦穿匝孔的下面,都鋸成一條線槽,可通過這條線槽來換弦,可節省換弦的時間。可是有些製作者,只鋸一條很細的線槽,在實際換弦時,不能利用這條線槽來換弦,使這條線槽形同虛設。所以這條線槽既要闊一些,也須把線槽處的復手裡側多去掉一些,以能通過這條線槽很方便地換擊弦線為原則。品、相裝置不可忽視品與相都是琵琶上的音位裝置,每個品的位置都須排粘的音很准。每個品與品之間,從上到下,由寬至狹排列非常均勻。尤其應看一下第十八品位的上端與弦身之間的距離宜在O.4至O.5公分;如距離超過O.6公分以上,在下把按音時會感到很累。為此,對弦身與第十八品上端之間的距離超過O.6公分的品,是屬於製作上的弊病,應宜重新換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