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保修維修 > 德國保修中山橋

德國保修中山橋

發布時間:2022-06-21 02:16:00

㈠ 中山橋最初建成叫什麼名字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萬多兩,由德國商人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為技術指導,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改為「中山橋」,1954年,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形架拱梁,使鐵橋更加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㈡ 中山橋簡介

中山橋[1] ,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的一座跨黃河鐵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蘭州黃河鐵橋」,後改稱「中山橋」。全部建橋材料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從德國走海運到天津,再由甘肅洋務總局從天津轉運至蘭州。建橋的工程師是美國人滿寶本和德國人德羅,施工負責人為天津人劉永起。施工人員以德商聘來的69名洋工華匠為主。歷時3年建成。造價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有「天下黃河第一橋」[2] 之稱。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在舊中國,與濟南道口鐵橋、鄭州鐵橋同列為黃河上三大橋梁。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稱中山橋,沿用至今。

㈢ 位於蘭州的中山橋是哪個國家的人設計的或建造的

位於蘭州的中山橋(又名「蘭州黃河鐵橋」)是由美國橋梁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中國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

蘭州黃河鐵橋,又名中山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為「中山橋」。清光緒三十四年5月9日,蘭州黃河鐵橋工程正式開工。

蘭州黃河鐵橋為四墩五孔,每孔跨徑45.9米。上部結構為梯形穿式鋼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靜定結構組成桁架體系,有豎向鋼架劃分成五個長方形。橋長233.5米,總寬8.36米。

蘭州黃河鐵橋作為一個交通結構工程,體現了中國近代歷史上洋務運動時期建築藝術發展史的風格、流派、特徵。

蘭州黃河鐵橋是中國近代史上蘭州市、甘肅省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第一座引進外國技術建造的橋梁,這一特殊的建設背景及建設年代使蘭州黃河鐵橋變成了研究近代歷史的鑰匙,在中國的建築歷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

同時,橋梁所需物資的運輸過程也創造了近代運輸史上的奇跡。

(3)德國保修中山橋擴展閱讀:

結構:

蘭州黃河鐵橋為四墩五孔,每孔跨徑45.9米。上部結構為梯形穿式鋼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靜定結構組成桁架體系,有豎向鋼架劃分成五個長方形,再加上斜撐竿件,構成一個框架清晰又有韻律的立面。

特點:

蘭州黃河鐵橋由美國橋梁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中國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初建橋所用料件均由泰來洋行從德國購置。

蘭州黃河鐵橋設計簡潔明了,沒有多餘冗雜的裝飾,它不是中國的傳統的建築類型,而是工業化時代的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新工藝以及先進的施工、管理水平在空間構築物上的形象體現。

㈣ 中山橋的建設歷程

1906年5月初,甘肅洋務總局彭英甲等與德國泰來洋行喀佑斯就包修蘭州黃河鐵橋一事擬定了初步的合作合同,代理蘭州府傅秉鑒隨即給升允上了一道條陳,請求對包修合同中的一些地方進行「考究」。升允看了條陳後,為表示慎重,同意與洋商就有關問題繼續進行磋商,但同時他也強調,「不宜偏執己見,故破成議。」為了解除傅秉鑒等人和中方的疑慮,喀佑斯決定請工程師進行實際勘測,合同因此暫緩訂立。很快,工程師的勘測結果出來了,德方認為「黃河水性,雖雲湍急,若如所議章程架修鐵橋,甘願保固八十年」。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十一,甘肅洋務總局與德國泰來洋行正式簽訂黃河鐵橋包修合同,黃河鐵橋的各項建設籌備工作全面展開,但反對的聲音並沒有因此停止。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初二,庄浪縣舉人牛獻珠致稟彭英甲,請求停修黃河鐵橋。他還列舉了修建黃河鐵橋在發生戰爭時的六大弊端。彭英甲對牛獻珠的觀點予以堅決回擊,認為建橋正當時宜,刻不容緩。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二十一,來自朝廷的硃批傳達到了甘肅:「該部知道。欽此。」至此,黃河鐵橋的建設工程正式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在從天津到蘭州的數千里路途上,一條由火車、騾馬組成的運輸長龍,翻山躍嶺,風餐露宿,歷時近兩年,終於將全部橋料一站站轉運至蘭州……
經過華洋工匠共同努力,鐵橋於宣統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
鐵橋施工進入尾聲時,護督毛慶蕃決定,在鐵橋南北兩端各添建一座中華傳統式古建築——牌廈。
1909年6月18日,兩座牌廈竣工。每座牌廈均為三開間,雕梁畫棟,蔚為壯觀。牌廈前後共懸名人匾額四塊:其中由升允題寫「第一橋」匾2塊,分置南北橋頭;另有「九曲安瀾」、「三邊利濟」匾各一塊。為永久紀念這一偉大工程,在鐵橋兩頭立了兩塊石碑,由升允撰文記述鐵橋修建始末。鐵橋建成後,洋務總局還花了52兩銀子,請人拍攝了54張鐵橋全景照片,分送當時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有關部門閱存。
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二十五,陝甘總督長庚就鐵橋工程用款上奏宣統皇帝稱,包括包修價、運輸價及各項支出費用,鐵橋「實用庫平銀三十萬六千六百九十一兩八錢九分八厘四毫九絲八忽」。
黃河鐵橋之所以能歷時近百年而雄姿依舊,離不開蘭州人民對鐵橋一以貫之的珍愛與保護。
長達百年的相依相伴,黃河鐵橋已經深烙在蘭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記憶底片。
中國近代史上,甘肅人自主、自願與西方人進行的此次純經濟、技術上的合作並非一帆風順,期間多有摩擦,但甘肅官員均能據理力爭,維護自己的利益,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
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由當時的甘肅省主席劉郁芬手書的「中山橋」匾額,被懸掛於鐵橋南面的牌廈上,「第一橋」從此改名中山橋,沿用至今。
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蘭州戰役中,鐵橋橋面木板被焚,桿件及縱梁被槍彈打得通紅,但橋身安穩如常。解放軍以奪得黃河鐵橋作為解放蘭州的標志。隨後,蘭州軍管會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工兵星夜搶修,於9月6日修竣通車。
1954年,國家撥款60萬元對鐵橋進行全面維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桿上端置拱式鋼梁,使鐵橋更加美觀堅固。
1989年,鐵橋保固期滿,部分構件老化。蘭州市政工程管理處正擬對鐵橋進行全面大修時,8月9日,一艘自重260噸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橋墩上,鐵橋遭受重創,蘭州市當即組織技術力量進行搶修,使鐵橋轉危為安。同時,加寬了人行道,裝飾了橋身,鐵橋煥然一新。這一年,黃河鐵橋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鐵橋保固期滿後德國有關方面曾致函蘭州市政府,在詢問鐵橋狀況的同時,申明合同到期。
1992年,在首屆絲綢之路藝術節期間,蘭州市政府在橋頭豎碑,第一次將鐵橋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象徵」。
2004年,蘭州市政府投資500萬元,對黃河鐵橋開始進行建國以來最徹底最大規模的維修加固。中山橋將結束其近百年的通車歷史,變成永久性步行橋。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蘭州市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中山橋再次維修加固,並將橋體抬升了1.2米,不但進一步增強了抗震泄洪能力,而且恢復通車,緩解了蘭州交通的壓力。
為了保障行人、遊客通行的安全,保護國家重點文物,該橋從2013年3月30日起禁止機動車輛通行。

㈤ 蘭州的跨河大橋那座是德國人建造的

是蘭州中山鐵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建於公元1907年(清光緒33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成。詳見http://ke..com/view/574250.htm

㈥ 國內這座中山橋,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橋長多少呢

中國的橋梁數量非常之多,不管是古老的已有千年的古橋,還是如今在建的巨龍之橋,它們不僅是一種跨越兩岸方便人們出行的基建,很多還有著特殊的意義。正是這些被附加的價值,讓這些橋梁即便過了百年、千年,依舊是橋梁建築當中的一顆顆明珠,值得我們閑暇之時反復擦拭,讓它們繼續屹立在我們的心頭之上。

這座鐵橋並不是國人設計製造的,一開始是德國工程師設計並完成。不過建造之後就飽經戰火,最終的幾次修建自然都是國內工程師的功勞,所以網上很多網友以此橋來作為褒贊德國製造的例證,筆者認為還是有欠穩妥。

㈦ 蘭州中山橋的歷史價值

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黃啟炎傳,鐵漢秦章光隴板;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金城。」如今,這座古老的橋梁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朴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游興。和諸多橋梁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

㈧ 蘭州黃河大橋是那國修建的

是德國人修建的。

蘭州黃河大橋即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遠橋,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

它建於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橋兩端分別築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後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1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後經補修而復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㈨ 蘭州中山橋修建於哪年哪月哪日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於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美稱。它建於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橋兩端分別築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後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191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後經補修而復通。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1906年,總辦甘肅洋務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黃河鐵橋,並在1906年10月以16。5萬兩白銀包工包料的總價承包價德國泰來洋行,合同規定,鐵橋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黃河鐵橋竣工之後,實際耗銀30.66萬兩。
修建鐵橋所用的鋼材、水泥等材料都是從德國購置,海運到天津,由京奉鐵路運到北京豐台火車站,再由京漢鐵路運到河南新鄉。從新鄉取道西安,分36批,用馬車運到蘭州。

閱讀全文

與德國保修中山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家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蘋果指紋保修嗎 瀏覽:270
木質傢具摔裂怎麼固定 瀏覽:296
防水塗料如何用滾筒刷 瀏覽:563
華苑冠華維修電話 瀏覽:698
頂樓雨棚多久需要維修 瀏覽:864
海爾空調武漢維修點 瀏覽:603
北碚長安4s店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24
小米售後維修大概需要多久 瀏覽:949
電腦保修鍵盤進水保修嗎 瀏覽:398
維修車子需要帶什麼 瀏覽:829
維修電腦與家電怎麼辦理執照 瀏覽:518
瑞士珠寶保修單 瀏覽:284
中式古典傢具質量怎麼樣 瀏覽:296
合肥傢具除甲醛如何處理 瀏覽:457
樓頂開裂用什麼防水材料 瀏覽:441
蘋果廣西售後維修點嗎 瀏覽:739
廣州市蘋果維修電話 瀏覽:46
家電的市場部活動怎麼寫 瀏覽:535
開平二手家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