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舊房子怎麼翻新改造
具體如下:
1、老房子改造翻新需要首先檢查並加固原有建築缺陷;
2、更換全部的水管、電線;牆面可以採用乳膠漆、牆布、木飾面牆板等材料;
3、牆面的色彩可以是中心偏冷色調,增加房子的視覺尺寸;
4、購置新傢具、新家電都要符合房間尺寸;
5、外立面可以採用真石漆、噴砂等工藝加以翻新改造。
圖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開展,貢獻至鉅,所以,無論古今中外,對於圖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
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文字。這些文字是刻在烏龜殼和扁平的獸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發現。
圖書的演變過程
那是清朝光緒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榮的官員得了病。他懂得醫道,每次抓來的葯,都要親自看過,然後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龍骨」的葯上面,發現有許多好像文字的東西,他感到驚訝。於是把這家葯鋪里刻有這種文字的「龍骨」全買下來,憑著他對中國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詣,考證出這些「龍骨」是殷商時代遺留下來的烏龜殼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時使用的文字。在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記載了殷代的祭祀、戰爭、農業、牧業、手工業、氣象、政權組織,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況。後來人們把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這些「龍骨」可以說是書籍的雛形。
正式的書籍,是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出現的。起先,人們把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這些木片或竹片叫簡或牘。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樣長度和寬度的細條(一般5寸至2尺長),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筆寫,每片可以寫8到14個字。有的把簡牘用麻繩、絲繩或者皮條串編起來,叫做「冊」,也寫作「策」。這個「冊」字,像在幾片竹簡中間穿上繩索的樣子。傳說孔子因為勤奮讀書,竟把這種穿冊的皮條翻斷了多次。
這種笨重的書使用起來當然是極不方便的。據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簡牘文書有120斤重。西漢的時候,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簡。
春秋末期,還出現了寫在綢子上面的書。這種書叫做帛書。它可以捲起來,一部書就是一卷或幾卷綢子,用木棒做軸,所以也叫它卷軸。後來,「卷」成了書的量詞。人們常說的「開卷有益」,「讀書破萬卷」,就是從這里來的。這種書比竹簡輕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採用。
紙的發明,為書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東漢有個叫蔡倫的,改進了西漢時候的造紙技術,於是出現了用紙抄寫的書。這種書也是一卷一卷的,輕巧適用,成本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寫紙書很費事,後來又發展成雕版印刷:刻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幾百部到幾千部的書。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雕版書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剛經》,藏於英國博物館。
雕版印刷質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書版要幾年,而且一部書要刻許多塊板,佔用大量房舍存放,發現了錯誤也不好改。宋朝慶歷年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膠泥做成厚塊,刻上一個一個字,用火把泥塊燒硬。印書時,就把一個個活字塊,按照書稿的次序,放在一塊鐵板上,用松香、蠟和紙灰等東西把它們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壓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質量好,製版比較容易,發現錯誤可以隨時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繼續使用。這是印刷史上劃時代的改革。
到了近代,隨著造紙工業的發展和印刷技術的提高,印書花樣翻新,如油印、石印、鉛印、膠板彩印、影印,以及靜電復印等,於是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書。
隨著電子和激光技術的廣泛應用,近年來,又出現了許多奇妙的書,像會說話的書,能活動的書,立體的書以及縮微型的書,等等。
會說話的書,是在書里裝有微型唱片或者錄音帶,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發音代號,通過電子儀器可以還原成為人的聲音。一些兒童讀物,在封底上鑲有微型唱片和唱針。唱針接觸唱片以後,隨著唱片的轉動,就可以聽到書中出現的人物的聲音。
更有趣的是一種叫做「電視唱片」的書,也叫「視盤」,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圖像和聲音錄到視盤上,收看的時候,把放像機接到電視機上,就可以把圖像和聲音還原。根據學習和研究的需要,還可以使畫面隨著停下來。出版某種重要的學術著作或者論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實驗情況,錄在視盤上,跟書籍一起出賣。視盤既可以顯示物體運動情況,也可以顯示許多微妙的現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質的分子運動,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動畫的辦法顯示。
還有一種書,插圖是立體的。打開書,書里的人和動物會站起來,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現在的書,品種多,而且有的越來越小。「縮微膠卷」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用照相機把書或者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1/48。使用的時候,通過閱讀器可以放大到原來大小。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19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當時法國的諜報人員把一份3000多頁的情報縮拍在一張幾寸長的膠片上,讓信鴿帶回了巴黎。
『叄』 老舊木椅子想動手翻新,原來的漆怎樣處理
可以按照以下方法翻新舊椅子:
1、膠帶撕下小塊,粘到椅子的損壞部分。每一塊膠布上寫一個字母或數字標記。為椅子畫一個結構草圖,讓你以後可以重新組裝。
2、轉動椅子,卸下螺絲。撬開並取下座墊。您可能需要使用軟頭槌或可逆鉗放鬆一些碎片,使他們可以拆開。
3、修復椅子的損壞部位。有色木材膩子填補晶元或裂縫。刪除表鋸角與木工工具的替代品,取代破碎的主軸或擔架兩端。對方將新件,木材膠和鉗制他們在一起。
4、根據您的圖表重新裝上椅子。注意保護與木材膠件。一個半粘貼完成汽提塔的層,使用畫筆的椅子覆蓋整個表面。等候椅面起泡,然後刮油灰刀,最老的光潔度。
5、擦洗掉剩餘的,使用鋼鐵羊毛染色,工作要深入到角落和縫隙。將一塊抹布徹底稀釋劑並擦拭整個椅子,以消除剩餘的汽提塔和碎片。在整個椅子上輕輕地用細砂紙擦拭,並用干凈的抹布擦拭灰塵。
6、測試新的污漬內的座椅框架,以確保椅子的原本顏色。均勻地覆蓋整個椅子污漬。幾分鍾後,用干凈的抹布。從頂部向底部染色的椅子上,讓它乾燥24小時。
7、擦用干凈的抹布,以消除灰塵。用蟲膠薄層描繪出整個椅子,等待它干半個小時。
8、椅子採用有色玻璃液在用小刷子縫里看其年齡。用干凈的抹布吸收多餘的釉。讓釉干,然後應用聚氨酯清漆椅子的彩色表面。
9、更換新的面料座椅。
10、木椅部分用0000鋼絲絨粘貼蠟。等待5分鍾,蠟浸泡英寸淺黃色與拋光布木。
11、這樣一個老舊的古董傢具椅子就翻新完成了,對於這樣的傢具翻新還是非常有用處的,美觀大方,經濟實惠。
『肆』 請教:如何用Photoshop修復破損老照片教程有關修復舊照的書籍也可以
網上教程多多,在GOOGLE 搜一下
這個是非常經典的。http://school.zzit.com.cn/PlanarDesign/Photoshop/20081209/161921.html
以下書面教程
如何用Photoshop修復一張舊照片(三)
===========================================================
作者: xie087(http://xie087.itpub.net)
發表於: 2004.12.25 18:35
分類: 圖像處理
出處: http://xie087.itpub.net/post/2273/11753
---------------------------------------------------------------
增亮/加深修復法
這種方法主要針對於—些比較老和舊的照片。
當我們將原照片拿到手上時就可以發現照片上的深色區有白點,而亮色區也有白點。但是當我們掃描後在顯示器上觀察,就不可能發現這種區別。
如果我們製作完成後不檢查一下就列印,就會將這些雜點又還原到紙張上了,這時再重新製作,不僅浪費時間,又浪費紙墨。
為了在列印之前就能克服列印後暴露的缺點,我們對於深色區內的觀察用
[Ctrl+M]加亮。
這時會發現深色區的頭發內有白色的雜點, 如果我們採用笨辦法,可
以先用[Ctrl+M]打亮查看一下,再取消,在原圖片上製作,然後再打亮,再取
消……。這樣雖然繁瑣一些,卻是一種很實用的辦法。
我們也可以事先製作一個副本圖層,將上一圖層用[Ctrl+M]打亮確認。然
後將活動圖層放在下面原照片圖層上,用印章對著出現白點的地方修復,最後
將上一圖層刪除即可。
第二種方法可以多次刪除副本,再製作副本進行加亮檢查。
第二種方法要求對於圖片有較強的直覺能力。因此大家可以在兩者之間任
意用一種方法,都可以達到效果。
對於亮色區中的白斑我們可以用[Ctrl+M]加深的辦法,檢查白色區域內有
無特別亮的區域,對於特別亮的區域也要進行修正,如圖2—81所示右邊臉部。
印章修復: 在照片被損不是很嚴重時,在單張舊照上使用「印章工具/S」修復。
剪貼修復:使用「勾線工具/L」
優點:有大面積相同圖案時,可以大面積地使用:眼鼻嘴等重要部分完全破損無法用
「印章工具」找到采樣點時,可以從別的圖片上剪貼完整的眼鼻嘴,進行修復。
缺點:時間要花費長一些,角度要調整,大小明暗要調整。
有大面積相同花紋時,以及眼鼻嘴等重要部分全破損時,可以從別的圖片上
剪貼完整的眼鼻嘴。
畫筆修復
使用工具:「噴槍工具/B」
優點:照片已破損地非常嚴重,基本上找不到好的采樣點,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
以及照片的主人要求不高時才使用本工具,優點也是有的,因為事先和照片的主人交涉好
以在要求不高的條件下完成修復工作。
缺點:比較難以掌握。一般要有長期的經驗後,才可以嘗試。
應用范圍: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以及照片的主人要求不高時才使用本工具。
指移修復
使用工具:「指移工具/R」
優點:一般很易掌握,也非常直觀,初學者往往會用這種辦法修復舊照片,
缺點:多推移幾次就會使照片作用部位變得模糊,一般不使用。
應用范圍:改動人臉的胖瘦、推移臉部邊緣等。一般推一二次,多推不易。
練習:用一張人物輪廓比較清晰的圖片,用「勾線工具/L」勾這人物的
輪廓,以作為以後換背景、換臉的練習。
一般要求兩天之內掌握要點,三天內熟背快捷鍵。
第3章 照片拼接/去除雜物
{勾前羽化}的概念:是指在勾臉之前將羽化選項事先設定好非零的數值。
{勾後羽化}的概念:是指在勾臉之後再進行羽化的過程。
我們製作舊照黑白上色、換服裝、換臉時,以及想要將邊界與背景層無縫融合時都
要進行羽化。
補救羽化:是指在勾前羽化或勾後羽化過後,還不能將臉圖層的邊界與底
板圖層融合,可用「作用路徑」的方法,或直接用「柔化工具/R」進行手工羽化。
即當羽化值為0時,所產生的選區邊界是非常生硬的。當羽化值為1
以上時,會產生過渡的、柔化的、漸進的效果。
我們用「勾線工具/L(多邊套索工具)進行勾線,而在勾線之前,我們可以
在面板中設置羽化的值,讓我們看一看各種數值輸入時的效果。
羽化值為零時的效果,如圖3—]所示。
圖3—2是14比值為1以上時的效果。
大家看了以上的效果後,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要在舊照片翻新過程中使用
羽化,是為了更好地讓邊界與背景相融合,而不會產生很生硬的樣子。
一. 實現羽化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用{勾後羽化},在必要時才採用補救羽化和手工羽化。
下面將分別對幾種羽化的方法進行介紹。
1.勾前羽化用面板
(1)可以用選項面板進行事先設定羽化值的「勾線工具」有:「手繪套索工具/L」、多
邊套索工具/L」,磁性套索工具/L」3種。矩形、圓形工具也可以設定,但在照片製作中
用得不多。
(2)具體操作是在使用『勾線工具」前,打開選項面板,輸人數值。然後再使用「勾線
工具」。
數值可根據需要進行輸入。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這個過程叫做{勾前羽化}了、就是因為在勾線之前,我們已
經預先設定好了羽化值,所以就稱這種羽化方法為{勾前羽化}。
2.勾後羽化用快鍵
如果大家在使用{勾前羽化}時預置羽化值為「0」,或雖然設置了1以上的數值,但還覺
得羽化效果不明顯,那麼可以再使用{勾後羽化}方法。這是在勾線之後進行的再羽化,所以
叫做{勾後羽化}。
實現{勾後羽化}的幾種方法:
(1)我們可以通過菜單執行羽化命令:「選擇」→「羽化」
(2)使用熱鍵最快速;[Ctrl+A1t+D]
(3)使用命令按鈕:Phototoo1s最下一排有個羽毛形狀的即是「羽化按鈕」,如圖3-4所
示。
使用熱鍵進行勾後羽化的操作是最快速的,所以要背熟牢記。
{勾後羽化}是在製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種羽化,因為我們一般都是先勾線,後羽化的。進
行勾後羽化時,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在裡面輸入數值就可以了,如圖3—5所示。
3.補救羽化用路徑
此種方法即是:將選擇區轉為路徑,再使用路徑菜單中的「描邊路徑」即可。
這是因為,有時我們羽化後,一不小心取消了選擇區,也沒有保存,也沒有生成圖層,
這時再重新勾一次太麻煩了,所以可以採用補救羽化的方法進行羽化。
具體過程:
第一步:快速找回選擇區。
如果您不想重復勾線,而想要非常快速地找回上次勾過的選區,我們的補救羽化就基本
上完成一半了。找回選擇區的方法有以下4種。
(1)用[Ctrl+Z]可以快速恢復被取消的選擇區。如果您在勾線後,還沒有繼續下一步,可
以立即恢復到勾線的狀態。多次恢復的命令是:[Ctrl+A1t+Z]。
(2)您已經勾好一塊選區,並已將此選區內的內容移動到另一圖像內,選擇區已沒有,
這時才發現還沒有羽化。這時不要重新羽化再重移動,可以點菜單「選擇」下選「載人選區」
自動選擇前景圖層,「通道:前景透明。新選區,好。」自動得到選區。
這時可讓您自動選擇浮在上面的透明圖層(工作區不在背景層),如圖3—6.3—7,3—8.3—9
所示。
上述情況也適用於勾線後使用[Ctrl+J]提取為一個圖層後的情況。
(3)您巳事先將選擇區保存在通道中了。保存選區通過主菜單「選擇」→「存儲選區」
取回選區可以通過主菜單」選擇」→「載入選區」來實現。「通道:新建」。
可以在通道面板中找到這個被存儲的選區。
再次載入這個被存儲的選區。
此種方法適用於上色,已成功勾選的圖像,如臉部、衣服等通道,如果上色邊界非常生
硬,可以在合並圖層的情況下任意羽化。
(4)可以用滑鼠直接在圖層面板上取到。在有多個圖層情況下,我們可以按住鍵盤上的
[Ctrl]鍵不松,再用滑鼠點選圖層面板上除背景以外的圖層,就可以自動載入選區了。
第二步:選好後可以打開「路徑面板』。面板下面有一個按鈕是「從選區建立工作路徑」
鈕。單擊即將當前選區轉換為一條「工作路徑」。如圖3—16,3—17所示。
下面,我們將利用這個路徑,使用「柔化工具」自動羽化。
第三步:先選擇「柔化工具/R」並調整壓力和畫筆大小。然後單擊「路徑面板」右上方
的小三角選擇「描邊路徑」,「工具:模糊,好」這時系統將自動用「柔化工具」在路徑上
進行描邊,並可重復描邊的步驟,如圖3—18,3—19.3—20所示。
單擊垃圾桶,或直接將路徑拖動到垃圾桶中即可。此種方法有些復雜,只對
於熟悉路徑使用方法的人適用。但熟練之後可以事半功倍。
4.手工羽化用「柔化工具/R」(一滴水圖標)
這種方法是最原始的羽化方法。基本上只要用「柔化工具」在羽化的地方(頭發邊緣)單
擊移動即可。缺點是必須精細操作,整個過程非常耗時,如圖3—21所示。
二.側面拼接舊照
修復鼻子
當照片中的人物處於側面,找不到相似並且可在原圖片復制翻轉的部位時,這里我們就
要從其他圖片中找到可以修復的部位,移動到被修復的圖片上。下面我們根據一個實例講述
側面拼接的過程。
(1)在圖片庫中查找一張與舊照片角度相同,並且鼻型大體相同的圖片(作此步之前一
定要對圖片庫很熟悉)。在圖片上用「勾線工具」勾出完整的鼻子輪廓,如圖3—22所示。
{勾後羽化},設8個像點進行羽化。作此步的目的是:可以讓選取的新鼻子邊緣模糊一些,好
覆蓋在原圖破損的部位上。
(2)用「移動工具/V」將勾好的鼻子移動到原圖片上(移動時按住Ctrl鍵),對齊,旋
轉,裝在壞的鼻子上即可。如圖3—23所示。
注意:可以在圖層面板上適當降低不透明度以查看是否對齊了、調整後再恢復原不透明度。
用[Ctrl+T]進行旋轉調整。如圖3—24所示。
(3)調整明暗度,顏色。在鼻子圖層周圍用「橡皮檫工具/E」輕輕檫一下。
作此步的目的是:讓鼻子更加自然地覆蓋在臉圖層上,如圖3—25.3—26所示。
(4)合並圖層。合並鼻子圖層與臉的圖層。還可以進一步修飾。
注意:拼接其他的部位,大家也可以參考上例進行練習,如側面的眼睛、耳環、項鍵等。
通過本節的學習,大家可以自己找一些圖片來練習,如找一張側面的人臉圖片、可以將
鼻子用「橡皮擦工具」擦掉,再用原來的鼻子補回去。
練習:自己試著找一些舊照片進行修復,如補眼睛.補鼻子,石路變草地等。
三.拼接兩張圖片
在很多時候,我們得到的照片非常大,沒有辦法一次掃描完成,或者照片被撕開了,
不是完整的一張。這時就要用到Photoshop的拼接功能。本節即是介紹如何對照片進行拼
接。
1.定位拼接
例如:地圖太大,掃描儀太小,可以按如下操作:
(1)掃描:將地圖分兩次或三次以上掃描。形成地圖A、地圖B兩張。
注意:掃描時要用相同的解析度, 可以多掃描—些,以便可以用透明度較對是否重合。
(2)組合:定製一個空白圖片,可以為20x27厘米,解析度為200像素/英寸。
將圖A移到空白圖上,定位在一邊;再將圖B也移到空白圖上,定位在另一邊。
(3)拼合:將不透明度調低一些、可以為50一60%。查看是否有重影,即是否重合在一
起。不重合可以用「移動工具」或用[Ctrl+T]命令轉一下。
(4)調整合並:合並前調整一些色差,這是在分開的圖片掃描中形成的偏色現象。最後
合並所有圖層,並保存。
3.3.2拼接注意事項
(1)掃描時的解析度必須保持一致,掃描過程中不要更改,否則拼接時要調成一樣的,
反而麻煩。要先進行拼接,等拼接完成後再調整。
如果解析度改變有可能在拼接製作過程中無法正確對應上。
(2)掃描范圍可以稍大——些,以方便拼接時對齊。拼接完成後再切割成適合的大小。
(3)掃描後的色彩拼接前也不要更改,合並前才可以微調一點。
有時掃描後的照片會產生一些色差,一般情況下不會很嚴重,亮度不一致的可能性會大
一些。
3.3.3具體實例:
(1)掃描:首先分別掃描兩張缺損照片.注意使用相同的解析度,如圖3—27所示。
(2)組合:然後定製—一個空白圖片,可以為20x27厘米,解析度為200像素英寸。將
圖A移到空白圖上,定位在一邊;再將圖B也移到空白圖上,定位在另一邊。
(3)拼合:將不透明度調低一些.可以為50一60%。查看是否有重影,即是否重合在一
起。不重合可以用「移動工具」或[Ctrl+T]轉一下。
(4)調整合並:合並前調整一些色差,最後合並所有圖層,並保存。
去除前景雜物
3.5.1 去除雜物的方法
去除雜物的過程也是用「印章工具」進行的,此外,還可以用「勾線工具。,「移動工
具」調用其他圖片進行更換。
家用照片去除的雜物是:無關的人物,桌椅上的擺設,腦花像章等。
用「勾線工具」進行去除雜物的過程:
這是一張天安門前的照片。圖中人物非常的雜亂,我們將一中心人物用「勾線工具/L」
勾出,並且用[Ctrl+J]生成一新的圖層、用[Ctrl+T]放大。再調用另一張帶有草地的圖
片,將草地勾下,用「移動工具/V」移過來。最後用「印章工具/S。修一下邊緣部分即可。
所要去除的一定是照片中不和諧的部分。所要剪切修補的外部圖片一定要符合原圖的場
景,色彩明暗度等色差也是這樣。
3.6 去除眼鏡中的反光
3.6.2去除眼鏡中的反光的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移眼睛蓋反光法,另一種是移眼鏡擦反光法。
第一種方法是將沒有反光的眼睛移動到有反光的眼鏡上,第二種是將有反光的眼鏡移動到沒
有反光的眼睛上。這兩種方法都能達到去除眼鏡中反光的目的。因此大家熟練掌握其中的一
種就可以了。
以上兩種方法在製作之前要求用數碼相機拍攝兩張照片,一張是戴眼鏡有反光的,另一
張是不戴眼鏡的(沒有反光)。這樣,製作中就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一種進行製作了。
移眼鏡擦反光法:
(1)拍攝兩張照片,一張是戴眼鏡有反光的,另一張是不戴眼鏡的。
(2)將戴眼鏡的照片用「勾線工具/L」勾取眼鏡部位,范圍可以稍大一些。
(3)將勾下的眼鏡部位移到沒有眼鏡的照片上,形成眼鏡圖層。
(4)用「橡皮擦工具/E」在眼鏡圖層周圍擦一圈,再將圖層合並即可。
移眼睛蓋反光法:
(1)拍攝兩張照片,一張是戴眼鏡有反光的,另一張是不戴眼鏡的。
(2)勾下好的無反光的眼睛。
(3)將此好眼睛移動到有反光的帶眼鏡的圖層上去,形成好眼睛圖層。
(4)用「橡皮擦工具」擦眼鏡圖層周圍一圈,將眼鏡框擦出來。合並即可。
3.7 帽子改頭發
在製作雙人照片時,有時客戶給我們的兩張單獨照片眼神並非一致,而眼神一致的,卻
會有一些缺點,如戴了帽子等。我們還發現,有些人年青的照片表情非常好,可戴了帽子,
但有的照片中發型非常好。這樣,我們通過將帽子改成頭發,就可以製作出眼神一致的雙人
照片來了。
3.7.1 除帽改發的步驟
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步驟將帽子改成頭發:
(1)將帽子部分隱去。
(2)選擇客人喜歡的頭發,將此頭發勾下來,並移動到帶帽子的照片上,將頭發蓋在帽
子上。根據客人的要求換上喜歡的頭發;將原有帽子完全去除。
(3)修飾調整後合並。將接縫處稍作修整,明亮度調節一下,最後合並圖層,合並後也
可以將接縫處再修一下。
3.7.2 具體實例
(1)打開有帽子的照片,用「印章工具/S」將帽子印去一些.如圖3—35所示。
(2)選擇客人喜歡的頭發,將此頭發勾下來。如圖3—36所示。
(3)移動到帶帽子的照片上,將頭發蓋在帽子上,調整大小及角度,如圖3—37所示。
(4)修飾調整後合並。合並前再看一下接縫處,如還有色差要用「畫筆工具」的「正
常」選項修整,或用「加亮工具」、「加暗工具」將明亮度調節一致,合並後也可以用上
述同樣方法將接縫處再修一下,如圖3—38所示。
3.8存檔文件格式
經過以上的掃描後及製作,我們就可以用[Ctrl+S]將圖片保存下來了,但在存檔時
Photoshop會提示我們選擇一種文件格式。這時候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本節介
紹了幾種存檔格式的應用范圍,以及在照片製作中如何確定是用哪一種格式進行保存。
其中有的格式可以保存選區及路徑等,有的格式可以節約空間,有的格式還可以保存多
個圖層,有的格式通用在幾種機器之間讀取。所有的這些格式大家都可根據實際情況而選
擇。
3.8.1 TIFF文件格式(.TIF文件):
這是保存照片的通用格式,可以在Pc及MAC機器之間讀取。掃描照片,數碼相機中
經常要用到。
優點:
(1)保存照片的真實性高,可以用LOW無損壓縮方式保存,相對圖片尺寸小一些。
(2)可以保存通道和路徑。
(3)現在Photoshop7.0已可以保存多圖層了,但低版本的圖像軟體有可能打不開。
(4)通用格式,可以在PC及MAC機器之間讀取。
缺點:
(1)缺點是文件量大,雖經過壓縮,但佔用磁碟空間還是很大。
(2)雖然7.0可以保存多圖層,但早期圖像軟體有可能讀不出來。
綜合運用:掃描或數碼相機拍攝後,使用TIF格式存檔,保存所有信息不丟失。在電腦
製作照片中,我們只對於數碼相機保存為TIF格式。如果使用LOW無損壓縮,壓縮後的圖
像與原因像無區別。
注意:在Photoshop 6.0中[Ctrl+K]鍵打開存檔高級選項,才可以在TIF中分層保存。
『伍』 請問舊書如何翻新謝謝!
紙質藏品翻新六法
在各類藏品之中,紙質收藏品最講究品相好壞,一點瑕疵,也會使藏品的價值下降許多。於此,介紹幾種使紙質收藏品翻新的妙法:
一、紙質收藏品出現黃斑後,把一小勺精鹽溶解在加熱的牛奶里,待牛奶涼後,把藏品完全浸泡在牛奶中1至2小時,然後取出,用軟布輕輕擦拭,再用清水將其漂洗干凈,晾乾後黃斑便已除去。
二、紙質收藏品染上了藍色墨水,可將漂白粉和小蘇打以相同的比例溶於水中,然後將紙質藏品放入,浸泡片刻後藍墨跡即可除去。
三、有折皺缺陷的紙質收藏品,可放入清水中浸泡15至20分鍾後撈起,用吸水紙吸干其表面水分,再將其夾入書籍中壓干即可。
四、揭薄了的紙質收藏品,可在揭薄處塗上膠水,再貼上一大小相同的紙片,用圓形物體滾動壓平即可。
五、紙質收藏品沾有油漬時,可用棉花球蘸些汽油或酒精,將其輕輕擦拭,即可除去。
六、沾有蠟跡的紙質收藏品,可將其放在兩張吸水紙之間,用熨斗在上面熨一下,即可將蠟跡除去。
『陸』 傢具怎樣自己翻新刷漆
木質傢具、金屬傢具使用久了,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老舊。就是因為傢具老舊的關系,會給它的外觀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讓它看起來舊舊的。僅因傢具舊了而丟了就太可惜了,特別有些傢具具有紀念意義的,必須要留在家裡。這時可以對傢具進行改色,讓它能夠重新變得新穎。但是,傢具改色翻新怎麼做?小編為你介紹具體的技巧。
傢具改色翻新處理
在不改變原有傢具結構的情況下網路超女,重新刷漆無疑是人們最先想到的裝飾方法。
尤其對於木質傢具而言,消費者在長年累月中看膩了舊有的木質紋理。專家提醒消費者,並不是所有傢具都適合刷漆。板式傢具的板材表面往往黏合了一層較難剝離的三聚氰胺板,在其表面塗刷油漆,附著力較差。相比之下鹿鼎記,實木類傢具較適合重新刷漆。
提示:油漆方面,也應當選擇與傢具表面原有油漆性質相同的產品,以防止新舊兩種油漆發生化學反應,導致傢具表面起皺。此外,如果塗刷水性木器漆,木材本身很容易吸水導致不穩定,問題嚴重的會發生輕微起鼓變形網路超女,油性漆相對穩定些。
舊傢具塗漆工藝
舊傢具塗漆工藝比新制木器要麻煩。舊木器傢具用塗料翻新一般有原色翻新、加色做新、改色翻新三種。另外,可用粘貼木紋紙和膠貼三聚氫氨塑膠貼面等方法翻新。具體需視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1)舊白坯傢具塗新:有些白坯傢具使用時間較長,雖沒有塗過漆,但表面已沾上一層油污。對這種情況只要用砂紙打磨,除去污跡,油跡應用汽油擦洗,便可按木器塗裝工藝施工。
有些木器木質較乾燥,未塗過色漆,但塗了桐油。對這種情況只要桐油完全乾燥,擦洗干凈後用砂紙打磨平滑,便可按木器塗飾工藝施工。
(2)原色翻新:木器已漆過調合漆,但顏色不好看需要重漆,翻新顏色與原色相同。對這種情況,也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不必起底,只要將漆膜上沾染的油污用肥皂水或汽油擦洗干凈,便可重新塗飾。另一種是要求全部去除舊漆後再塗飾。去舊漆時可用木棒一頭綁上舊布或紗頭,蘸上燒鹼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在舊漆面上全部擦塗1~2遍,見舊漆脫皮後,迅速用清水沖洗其溶液和舊漆,然後用清潔布擦乾。如有少處未去除舊漆,可用玻璃片颳去,再用干布擦抹乾凈,即可重新塗飾原色新漆或其它色漆、清漆。
燒鹼溶液的配法:取干快石灰0.5公斤,純鹼0.25公斤,清水3公斤。先將清水倒入潔凈的木桶或鐵桶內,再將石灰浸入清水中。干石灰遇水就會膨脹發熱,使水沸騰,成為石灰漿。這時,可將一定比例的純鹼放入石灰漿中,再用木棒把兩者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氫氧化鈉溶液配法:取工業用氫氧化鈉0.1公斤,60~80ºC溫水0.5公斤。將氫氧化鈉放在鐵桶里,再將溫水倒入,成為氫氧化鈉溶液,即可使用。使用中,需保持一定溫度,不能讓氫氧化鈉溶液冷卻。
在使用中,由於燒鹼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均有腐蝕性,在配製和使用時注意不要濺到身上,以免燒壞衣服及皮膚。
(3)加色翻新:舊木器傢具使用時間長了,顏色就變得陳舊,影響美觀,需要加色翻新。方法是在原油漆顏色的基礎上,加重顏色,塗刷清凡立水。工藝和原色翻新相似。
(4)改色翻新:木器傢具在使用中,因脹縮而變形,就要請木工整修。整修後的舊傢具,其木質、色澤、新舊不一,這樣,只能改色翻新做成混色。工藝過程是:去油污;批刮油性膩子;砂紙打磨;塗刷油色;罩光。
傢具改色翻新怎麼做?改色除了可以讓傢具變得新穎外,還能給傢具改變一種新的形態,人們面對傢具的時候可以有一種更好的心情。只是在為傢具改色的時候,具體的顏色應該選擇哪種,如何調色等等,也需要特別的重視。想要讓傢具翻新的話,除了可以通過改色的方式外,還可以自製軟包、貼貼紙等方式,它們帶來的翻新效果也很好。
『柒』 書籍收藏————如何修補破舊的書籍啊望好心的朋友指點一下!!
搜索到一些比較專業的方法,可以先看看。
紙張的修補法與加固方式
修補與加固是修復工作中重要環結,也是保護脆弱紙張、延緩其壽命所採取的有效措施的組成部分。修復技師在長期從事古籍、檔案、書畫修復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為了保護古代文化遺產作出了顯著的成績。
最近幾年陸續出版了《中國古籍裝訂修補技術》等專著,對我國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術作了系統的總結,許多加固的方法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對文物的修復技藝的發展,將起到有益的推動作用。
一、修補--紙漿修補法
傳統的紙張修補方法,於上述書中都已詳述,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靈活運用。一般來說,有了這些方法,平常遇到的一些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但研究人員並不滿足現狀,還在以新的方法進行修補,如有人採用纖維素溶液修補法。此法是將需要修補的紙張平放在葛板上,然後在殘缺、蛀洞的地方,注入預先配製好的呈懸浮狀的纖維素(紙漿、棉纖維、樹脂)溶液。當溶液往下滲透時,溶液中的纖維素便堵住蛀孔,布滿殘缺,將紙修復。
用紙漿作為紙張破損部位的修補材料,目前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其應用方法:分手工修補和機械修補兩種,以機械修補為主。機械修補是通過紙漿修復機完成的。現介紹一下紙漿修復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一)紙漿修復機的結構
紙張修復機是由上半部、下半部和控制系統三部份組成,上半部份的門可以打開,為修復文件的主要部位,下半部份有水箱、抽水機和幾個存放消毒或殺菌葯物的罐子。葯物罐在輔助車子的協助下,可對修復原件進行薰蒸、殺菌。但這種處理只能是少量的。水箱是在抽水機的幫助下供應必要的修復水,並在修復結束時把水抽還箱內。控制部份有操作圖,提供操作員操作方法。
(二)紙張的修復原理及步驟
1.首先要測出修復件(紙張)的厚度,算出需要的紙漿量,並把漿料投進攪拌機和加水進行攪伴。
2.把紙文件放入水中清洗,同時把文件平鋪在保護紙上,在整個修復過程中,要有一層保護紙托住破損文件。保護紙不僅對原件有保護,而且在下一步工作中,有過濾的作用(保護紙是一種透氣性極好的合成聚酯纖維)。文件准備好後,在小車的幫助下,平放在紙漿修復機的金屬網上,然後在文件上,再壓一層較厚的金屬網,以壓助文件的作用。
3.按電動鈕向修復機中灌水,並把攪拌好的紙漿倒入機中與水攪勻。(放紙漿有兩種方法:一是先灌水後放紙漿,也可把水和紙漿同時放入)。然後移動一下上面的金屬網,使金屬網和文件有一定的空隙。
4.開動抽水機,在一定的真空壓力下,使水流向破損處,在保護紙的過濾作用下,紙張纖維被保護紙擋助沉積在文件破損處和文件黏結。
5.水抽干後,連同保護紙一起取出,上下各夾幾層吸附紙上壓機壓平成型,待乾燥即可。
(三)修補的紙漿
常用的有亞麻、棉花及鹼性木漿等。亞麻纖維含量85%,牢度非常好;棉纖維含量90%,強度雖不如亞麻,但絨度好;亞麻和棉花相配,紙的質量最高,再加上鹼性木漿,有了這三種原料,就可以配成各種漿料,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調配成各種顏色的漿料。
紙張修復的纖維長度,應保持在30~35度左右。纖維太長的話,攪拌時容易起團,但纖維太短又不易和文件黏結,因此掌握好纖維的長度是很重要的。
在機械修復中,原件破損越嚴重,修復速度越快,修復層的紙漿面積,要比原件大5~10毫米,以達到保護原件的目的。
(四)紙漿修補法的功能與限制
修復機的修復原理和手工造紙原理基本上是一樣的,手工造紙是從水中把纖維撈出來,修復機是把纖維留下來。因此修復機不但可以修復破損文件,而且可以根據需要,製成各種類型纖維的紙,滿足手工修復的特殊需要。
紙漿修復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只是幫助手工修復的一種方法,在一般情況下效果尚好,有些情況下就不行。當文件的破損類似手撕的狀況,破損處有一定的纖維外露,修復層黏接較好,不易脫開。而當文件的破損處為刀傷形成,若破損很整齊沒有纖維外露時,修復後的黏接就很差,容易脫開。要解決黏結不好的問題,第一是採取人工的辦法,把破損的纖維挑出來;第二是在破損處塗上黏合劑,但塗黏合劑會使紙張發硬變形。故往往採取第一種方法比第二種較好。
紙漿手工修補法與紙漿機械修補法的原理基本上相同,而機械修復的方法僅是對於手工修復的一種幫助,但主要還是靠手,若沒有手,機械同樣工作不起來。但手工修復,價格非常貴,而且速度很慢。為提高速度,必須用機械修復的方法來幫助修復。
二、加固方式
加固的方法:就是用某種樹脂溶液塗刷、浸漬紙張,或者用紙、樹脂膜、絲網進行裱托、熱壓的方法,使紙張增加強度。茲將各種方法分述如下:
1.托裱法:
托裱是我傳統的技藝,是行之有效的加固方法。一 般可分單面托裱和雙面托裱。單面托裱,就是在有文字的背面進行裱托。雙面托裱,則適用於兩面有文字的紙張。托裱的工藝兩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托紙要求不同。
雙面托裱所用的紙,要求透明度大,加固後不會影響文字的閱讀。而單面托裱,只要紙張質量上乘即可。不過,常用的托紙都是專門生產的,如料半、連史、川連等。
托裱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操作方法是:把須托裱的紙張用濕毛巾覆蓋在上,或以清水噴濕,使之潤濕,舒展平整。施以漿水,再把托紙蓋在上面,用糊帚把它刷平。在上刷托紙時,左手拿著紙張另一頭,時時將托紙和紙張書頁輕輕掀松,並要與右手動作配合,既不能刷的太緊,也不能刷的太松,以不刷出夾皺為度,待全部刷好後,再翻轉放到一張干紙上,用糊帚排刷,使之粘結牢固。
托裱又分濕托和干托。其操作方法基本上相同,主要區別在於干托是把漿糊刷在托紙上,而濕托卻是把漿糊刷在文件上。使用時應根據字跡的耐水程度來決定。
2.樹脂溶液法:
就是用天然或合成的樹脂溶液噴塗在文件上使之加固的方法。選用的樹脂溶液,應具備以下性能:
(1)無色、透明、本身不變色。
(2)對字跡、色彩、纖維無副作用。
(3)具有一定的粘結力,耐老化。
(4)易可逆,處理後不發硬,手感好。
具備以上條件而在應用的有以下幾種:
a 膠礬溶液:
是書畫裝裱所用的傅統加固劑,一般配方為:膠3、礬l 、水70~80 克。在配製過程中,應控制適當溫度(40~50°C),使用時用排筆將溶液塗在加固紙上,先塗一面,次塗另一面,塗刷要均勻。也可用浸塗法,把需加固的紙張浸塗在膠礬水溶液中。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b 合成樹脂溶液:
早在四十年代,就開始用醋酸纖維素來加固紙張。隨著高分子化學的發展,各種新型的合成的樹脂不斷問世,也就有聚乙烯醇、丙烯酸樹脂。但是,由於對這些樹脂的老化程度及其對字跡和紙張的影響尚未深入研究,所以,目前仍未能廣泛應用。
3.加膜法
加膜法在脆弱紙張的兩面各加一層樹脂薄膜(如醋酸纖維素、聚酯、聚乙烯、尼龍等)或透明網,使紙張加固。加膜的方法很多,有熱壓加膜法、溶劑加膜法、真空鍍膜法以及絲網加固法等。現將各種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1)熱壓加膜法:
熱壓加膜法在30年代就由美國巴羅和斯克萊伯納研究成功。此法選用透明樹脂薄膜(醋酸纖維素、聚乙烯、聚酯、聚碳酸脂、尼龍等)將紙質文件夾在中間。通過熱壓使之得到加固。這種方法在國外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中已得到普遍的應用,現舉例如下:
美國國會圖書館,採用平板水壓加膜法,把文件夾在兩張醋酸纖維素薄膜中間,放入加膜機中,加熱至140~150°C ,在22-36公斤/平方厘米壓力下進行加固。
羅馬尼亞檔案館:選用聚乙烯薄膜、日本棉紙、醋酸纖維素作為加固材料。加固方法有兩種,其一為熱壓法,先將文件清洗干凈。中覆聚乙烯薄膜,上覆日本綿紙,然後將它放入平板水壓加膜機中,控溫 130°C ,壓力14公斤/平方厘米,經一分鍾即可。但要注意,當加固件送入加膜機前,其兩邊還要墊一層繪圖紙。第二種是冷壓法,是用 5%醋酸纖維素丙酮溶液,噴塗在文件上,加覆日本棉紙,然後用壓機加壓粘固。
英國丘圓檔案館,根據破損文件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加固方法,如加固對象是厚紙,則用日本紙加固,是羊皮紙用牛皮紙粘補,是破碎文件先用日本紙補缺後,再加絲絹、粘結紙、薄棉紙,然後放入加膜機中熱壓加固。文件兩面粘結層數可根據破損情況而定。
法國盧旺省檔案館,對破損文件先用棉紙補缺,再在文件兩面加透明塞璐紙,粘結紙尼龍薄膜,然後放入加膜機中,控溫180℃,進行熱壓即可。
(2)莫蘭加膜法:
是由英國莫蘭塑料公司提出,其方法是把文件放在二醋酸纖維素或三醋酸纖維素薄膜中間,用可控電熨斗,控溫80℃,施加輕微壓力即可。此法優點,不需要昂貴加膜機,加熱溫度又低,使用方便。
(3)迪斯普羅加膜法:
是英國倫敦博物館研究成功的方法。他們選用一種在迪斯普羅紗紙背面塗有丙烯酸樹酯,作為書籍加膜材料,這是一種冷加膜法,設
計的加膜機可處理20英寸以下的文件。據介紹,加膜效果是很令人滿意的。
上面所介紹的加膜方法,都是透過熱壓方式,由於設備費用昂貴以及高溫對文件的損害,為了彌補這些不足,印度國家檔案館提出用溶劑溶化薄膜,其方法先把加固材料裁成所需尺寸,按下列順序放好。然後用適量的丙酮刷在夾層表面,使丙酮溶液從中心向邊緣擴散。再用普通壓書機壓膜,待乾燥後即可。是一種應用較廣的加固方法。
4.真空加膜法
真空加膜法是將紙張放在不銹鋼真空容器中,在真空條件下通入單體,滲透到紙張纖維中,在紙上形成保護層(聚合物-紙-聚合物)增強紙張強度,起到加固紙張的作用。
常用的單體有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醋、二甲二氯矽烷,對二甲苯等。目前由南京博物院與南京圖書館共同研究,聚對二甲苯(派拉倫N )共形蓋覆技術在紙張上的應用,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紙張加固技術。現將此法介紹如下:
聚對二甲苯又稱派拉倫N (PPX-N),由美國碳化公司首先開發出
來,早在1951年以二甲苯為原料,用真空裂解法製得聚對二甲苯薄膜。1965年開始工業化生產。為改進其埋化性能,還有一氯與二氯化之對二甲苯。
聚對二甲苯為熱塑性塑料,既具有芳香基之穩定性,又具有脂族鏈的柔韌性,故能薄至0.25微米而不破裂。該聚合物幾乎不吸收可見光,因而呈無色而透明。該聚合物對化學侵蝕有極大的抵抗力,又不溶於大多數常用的化學試劑。在高溫條件下能保持穩定。由於具備這些優異的性能,因而該技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
(1)聚對二甲苯的聚合方法:
以對二甲苯為原料,在水蒸氣稀釋下,減壓通過900~950°C反應管進行熱解,維過熱裂介的蒸汽(. H2C--CH2 .),還有未起裂介的P-X ,通過由空氣冷卻的冷凝管,使蒸汽從900°C降至145 °C-150°C ,再進入一支裝有冷凝迴流管,下接有水分離器的共沸蒸餾液浴中,然後經過濾、減壓、蒸餾、激冷、再過濾、烘乾(真空乾燥),得高純度結晶聚對二甲苯(PPX-N )。反應如下:
(2)聚對二甲苯的真空沉積(應用)
聚對二甲苯的氣相沉積過程,在某些方面與真空塗敷金屬相似。不同的只不過所需的真空度要求不同。沉積過程包括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固體二聚物在160°C左右時氣化。第二步是二聚物在680°C左右時,兩對亞甲基-亞甲基的大量熱解,產生單體二自由基,最後單體進入室溫真空沉積反應室,單體被紙張吸收。將在紙張纖維與纖維接觸點處產生聚合物橋,使整張紙強度全面增加。其強度增加的程度,隨聚合物厚度增大而增大。但厚度太厚反而變脆,一般認為蓋覆厚度在2.5 ~7.5 μm范圍內會保持甚至增加柔韌性的同時而獲得可喜的強度。
(3)加固的效果
a.經過處理的紙張與未處理的紙張進行耐折強度測試,其結果:未處理的紙張只經85次折疊就已損壞,而經派拉倫N處理過的紙張經上1000次折疊,紙角也絲毫沒有折下的跡象。對摺痕處的微觀觀察顯示,紙張大多數的單個纖維業已損壞,而紙角靠聚對二甲苯橋鍵聯結在一起。
b.為檢驗處理過紙張阻擋層性質,將處理過和未處理過的紙條放在水中浸泡六個月 ,結果未處埋的紙條變得半透明,呈現棕黑色,並且軟而易碎。而經過處理過紙條沒有任何腐壞的跡象。
c.經6個月的老化試驗,未處理的紙張變白,易碎。而處理過的紙張,絲毫沒有變白,破碎現象,僅出現一些皺折,紙張強度仍然較大,柔韌性好。
d.為測定處理過紙張對化學試劑的抵制力,把紙張樣品放入70 %硫酸溶液中浸24小時,紙樣變黃,但蓋覆層阻止了紙張的損壞,而其強度和柔韌性仍然很好。
該法已在美國圖書館對書本加固進行應用研究,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目前已成功的應用於木質工藝品、昆蟲標本、羽毛製品、貝殼、礦物以及植物標本等鍍膜。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該項技術在圖書、檔案、文物保護領域里的應用將會發揮更大作用。
5.絲網加固法 :
蠶絲樹脂網是一種新型加固材料,適用於脆弱薄型紙張及紡織文物的加固,如棉紙、毛邊紙、連史紙、有光紙、新聞紙。尤其適用於兩面文字書寫或印刷紙的加固,也適用於字跡遇水滲化的文件加固。
其方法是:先將加固對象理平皺折,對好破口,在破口處加一小條絲網,以便連成整體。在層壓機底,平襯上羊毛氈,然後在加固件的上面覆層。待層壓機自控溫度指示到80°C ,施加輕微壓力即可。反面按同樣方法操作。操作時應注意,絲網必須平整,網目最好與文字行路垂直,熨斗按順序熨壓,不要跳花,以免絲網起皺,用力要勻,一熨而過。熱溫度一般控制在80°C左右,溫度太高對紙有影響,太低則不易粘合,在操作中應靈活掌握,該項技術在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中已得到廣范應用,搶救了一大批珍貴紙質文物。
『捌』 廣州什麼地方能提供書籍翻新服務
現在在廣州的新區能翻譯出供書籍翻譯的這種新服務現在在廣州的新區能翻譯出供書籍翻譯的這種新服務
『玖』 越來越多的書開始論斤賣,是不是書本開始沒價值了
書本按斤賣,這種現象大多出現在畢業季,但是即使這些書本按斤賣,也並不意味著書這種東西越來越不值錢了。
如果你是剛剛畢業的學生,將這些學過的書帶回家,成本較高,也比較麻煩,那麼也就只能選擇這種按斤賣的方式,但如果你並不著急處理這些書,可以將它一一放在二手網站,總比你按照斤賣更能實現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