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機利潤究竟怎樣
一部功能頂級手機的成本價是120美元
當然鑲鑽帶金的就不算在內了
買手機就是圖個方便踏實,我認為沒必要去買水貨
特別是現在電子產品降價的這么厲害
一兩千塊錢就能買個很好的手機了行貨吧
不過如果你實在是比較標新立異,喜歡點不同的
買個水貨也可以
至於翻新機與水貨機的鑒別方法我也就不說了
這主要看個人的經驗,建議請個手機比較懂得朋友一起吧
㈡ 國產手機會不會有翻新機,翻新機廠家利潤如何來
國產手機一般價格都不是很高,所以一般是沒人會翻新國產手機出售的,出手售的時候直接就會告訴你是翻新機,所以買手機一定要去正規大型的手機店買,或者各個營業廳,蘋果之類的翻新機利潤是很高的,他們回二手或者損壞的手機,拆解,然後再拼出一部手機,換上新外殼,重新打上塑封,賣的價格也比正規手機店便宜很多,很多人以為是新機,只要去正規的地方買,就可以避免買到翻新機了,一般新機器,都有一層塑封膜,都是要新激活的,而且可以查詢保修時間,
㈢ 2手手機的利潤是多少
這樣看怎麼個二手法了,有翻新機,就是回收一些舊機或者壞的手機,然後修好清潔,換外殼等,這種利潤往往在60%左右,或者以上,第二種就是直接以二手手機賣,就是幫你修好而已或者就是一部別人賣的手機,一般利潤在30%左右,
㈣ 手機行貨的利潤一般是多少
估計利潤80-90%的樣子但是研發費用很高的,攤下了就不高了。國產的手機賣的便宜,因為沒研發費用,換個外殼就是一部手機,你沒發現國產手機功能一樣呀。手機的批發商賺的很多但如果是一些國產的雜牌或是帖牌手機,利潤是相當驚人的,但絕對在100%以內(我指的是零售商)。水貨手機利潤利潤在400-800的樣子,也要看牌子,像諾記的手機,1500的手機,水貨機利潤不過200-500的樣雜牌或者貼牌的利潤是100塊左右,水貨的利潤跟行貨的差不多,因為上貨便宜一點點,但是零售同樣是價格要低,但是E71目前比行貨價格都高的,因為支持3G,功能比行貨
㈤ 二手手機市場的利潤有多大
一張回收牌、一台舊電腦、一把電烙鐵、一堆走私來的嶄新手機外殼和桌上散放著的幾十部已被「開膛」的舊手機,這就是二手手機市場上經營者的主要家當。
在蘭州市廣武商廈二手手機市場,二手手機經營者甄虎(化名)拿著自己剛剛翻新好的手機得意地對記者說:「我們的手機質量實行三包,你買去放心用,絕對沒有問題。」
甄虎此話不假,盡管目前市場上新手機的價格不斷下降,手機的款式也是層出不窮,但二手手機仍以其絕對的價格優勢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在其旺盛的需求和低廉的價格背後卻有隱憂。
二手手機大行其道
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底,中國手機的擁有量已超過3.6億部。在2004年中國新增的手機用戶中,有10%-15%使用的就是二手手機。
二手手機市場利潤究竟有多大?在外行人看來,收購二手手機只是小打小鬧,但據業內人士透露,二手手機的銷售利潤起碼比新手機的利潤高20%。
正是這巨大的利潤,驅使眾多手機經營者紛至沓來。
那麼,在蘭州市究竟有多少人在瓜分二手手機市場?這似乎很難統計,但在東方紅廣場西口到廣武商廈之間不足200米的路段上,就擺放著幾十個「回收手機」的招牌。
據一名經營者介紹,她以前並沒有做過手機,但後來發現做二手手機很賺錢,就和她的丈夫一起做起二手手機,現在她的女兒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中。
業內人士透露,蘭州市持有牌照的二手手機市場有3家,每家的經營者一般在100人左右,這尚不包括場外的「散兵游勇」。
經營者自曝翻新黑幕
近日,蘭州市民趙圓英(化名)發現她花1000元在商場里新買的手機的待機時間才1天半,遠遠達不到說明書上所說的「在三天以上」。便拿著手機到廣武商廈一家維修店去檢測。維修師傅告訴她,她的手機是一部只換了個新外殼的二手手機,這部手機最多值600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改頭換面,以舊充新,是二手手機回收中最大的暴利點。
到底用過的手機如何翻新?一名經營者在無意間道出了二手手機經營內幕。他告訴記者,商家先將從各地低價收購來的二手手機分類,選出一些成色較新的手機來翻新。翻新的主要程序是更換外殼、清洗、打蠟,經過「整容」的手機看上去和新機沒兩樣。如果二手手機是目前市場上較為流行的機型,商家就會換上新機殼、配上新包裝盒作為新機出售。而對於成色一般的二手手機,他們就會對電池大動手腳。手機的電池分為原廠電池、品牌電池和副廠電池,副廠電池和原廠電池很難辨認,但價格卻相差很多。因此,他們會換下原廠電池,安上副廠電池。這樣,電池可以多掙一筆錢,拆下來的原裝電池還可以銷售或以舊充新。而對於一些手機後殼不能更換的手機,一些經營者就會用一種噴劑噴在後殼上,使二手手機出現一層像新機一樣的磨砂,這樣完全能以舊亂新。
據了解,一些從事手機翻新的經銷商還會利用電腦設備,將手機內存自編碼刷新,使之與包裝盒編碼及標識編碼一致,最後給翻新的手機配上電池、充電器,放入包裝盒內打封,數小時後,一部「全新」的手機就誕生了。還會開出一張「保修三個月」的票據,讓消費者放心。而大多數二手手機在出售前都會檢測一遍,以確保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即便是出了毛病,他們也很「樂意」免費維修,因為賣出一部這樣的手機,商家的利潤是好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二手手機市場亟待規范
近日,甘肅省工商局對蘭州二手手機市場進行檢查,並對違規、違法從事翻新手機交易的商家,堅決清理出場。
據12315統計,截至6月底,消費者對電信市場申(投)訴的有1329件,占總投訴比例近20%。
省工商局市管局馬佔英局長稱,全省下半年將對電信市場進行集中整治,而手機質量和維修主體、資質不合法的問題是這次電信市場整治的重中之重。將會同質量、通信、勞動等部門對重點市場、重點地區進行抽查,大力打擊無照經營二手手機的違法行為。
據了解,目前,全省手機市場有90%的維修人員屬無正規培訓從事維修工作,出現問題很多。馬佔英說:「目前,省工商局正與省勞動廳職業技能處協調開展培訓工作。從而徹底清除手機修理主體不合法和無資質證上崗維修的違法行為。」
但也有專家提出,政策缺位、監管滯後是二手手機市場混亂的原因之一。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出台相關的二手手機市場監管政策。
㈥ 手機零售商賣一部手機利潤到底有多少
1:平均利潤在20%左右
2:根據品牌的不同路潤肯定不同,國產手機在30%左右,外資品牌在10%
3:3C產品的更新換代很多,所以要隨時注意市場變化做出應對。
㈦ 二手手機內幕是怎樣的
「賣一部『翻新』機賺個八百一千的沒問題,出了毛病也不怕,反復修唄,肯定不等你修膩了,他都不耐煩了,最後還是你賺。」曾經在東方七彩做過二手手機生意的吳先生向記者透露了二手手機銷售中鮮為人知的內幕。 一部機器易手5次 據吳先生講,二手手機生產、供應和銷售已經形成了一個閉合的鏈條,外人很難進來。它從回收到銷售至少要經過5次轉手。先是手機市場中各散戶從消費者處回收,接著有其上游收購商來批量回收,再轉手賣給更大的收購商,然後他再賣給專門做「翻新」和 「拆解」的「改裝商」,「改裝商」進行「加工」後,再批給下游一級批發商,批發商再批給二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再批給手機市場中的各散戶。 數小時「造」一部「新」手機 另一位曾經在手機「改裝廠」做過改裝工的小張則向記者透露了二手手機的「再加工」過程。 他介紹說,一般情況下,「改裝廠」要先把收購來的二手手機進行分類,選出一些成色較新或目前市場上較為流行的機型來翻新。翻新的主要程序是更換外殼、清洗、打蠟、裝盒,這樣,經過「整容」的手機看上去和新機沒兩樣,也都作為新機在二手市場上出售。一些從事手機翻新的「改裝商」還會利用電腦設備,刷新手機內存的自編碼,使之與包裝盒編碼及標識編碼一致,最後給翻新的手機配上電池、充電器,放入包裝盒內打封。只需數小時後,一部「全新」的手機就誕生了。 對於成色一般的二手手機,他們就會對裡面的配置和電池大動手腳。手機的電池分為原廠電池、品牌電池和副廠電池,副廠電池和原廠電池很難辨認,但價格卻相差很多。因此,他們會換下原廠電池,安上副廠電池。這樣,電池可以多掙一筆錢,拆下來的原裝電池還可以繼續銷售或以舊充新。 「許多消費者購買二手手機都以察看背面封貼是否完整來判斷手機是否被動過手腳,其實這根本無法判斷。」在城北大鍾寺商品交易市場的一家二手手機攤位處,記者看到了成本的三星手機「撕毀無效」的封貼。 「翻新機」也有售後保修 在二手手機市場,記者了解到,所有的新手機都有售後保修,只是保修期比較短,一般為3個月,而正品手機的保修期通常為一年。 「為了讓消費者放心,我們都會開出一張『保修3個月』的票據。」吳先生告訴記者,大多數「翻新機」在出售前都會經過粗略檢測,基本上3個月內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即便是出了毛病,他們也很「樂意」免費維修,因為賣出一部這樣的手機,利潤起碼要比新手機高出20%,商家輕易就能賺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泛濫市場成世紀難題 據了解,目前二手手機泛濫市場已經成了世紀難題,各國都無有效的解決辦法。大中電器華北分公司通訊事業部經理江遠濤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全國預計銷售手機7000萬部,其中的20%至25%屬於用戶更新換代,因此,今年將產生1500萬部二手手機,其中至少有70%以上流入二手市場。 記者同時從大中電器獲悉,為了配合國家打擊「黑手機」,大中將在本周末對二手手機發出別致的 「封殺令」——以舊換新。關在各門店設置專用的手機回收站,消費者持任何品牌任何型號的舊手機購買諾基亞的多個熱銷機型,均可至少沖抵300元。對於回收的手機,大中電器也將進行分類處理並最終銷毀,以防止流入市場。
㈧ 手機翻新機利潤大嗎
當然了!部件都是舊代替新的,卻買高價,中間利潤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