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榫卯結構的傢具結構
明式傢具的榫卯結合
明式紅木傢具有榫卯結合近百種,常見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夾頭榫、抱肩榫、龍風榫、楔釘榫、插肩榫、圍欄榫、套榫、掛榫、半榫與札榫等。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傢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結構。也可以說是傢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連接的榫卯結構。
抱肩榫是結構復雜的榫卯結構,因為要解決腿足與面板、腿足與束腰、腿足與腿足之間的連接。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兩個相互垂直但不連接的半榫頭、這是與桌面相連的。在與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傢具,牙條與束腰是用一塊獨木做出的,憑此掛銷,可使束腰及牙條和腿足牢固地連接在一起。這是抱肩榫的標准做法。清中期以後,抱肩榫的做法就開始簡化,掛銷省略不做了,為了省料,牙條和束腰也改為用兩塊木條單獨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進一步簡化,連牙條上的榫舌也沒有了,只靠用膠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霸王棖:霸王棖是用於方桌、方凳的一種榫卯,也可以說是一種不用橫棖加固腿足的榫卯結構。在製作桌子時,為增加四條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條橫棖即可。但有時要製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條橫棖礙事,但又要兼顧桌子牢固,於是就可採用「霸王棖」。霸王棖為S形,上端與桌面的穿帶相接,用銷釘固定,下端與腿足相接(位置在本來應放橫棖處)。棖子下端的榫頭為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裝配時,將霸王棖的榫頭從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掛住了,再用木楔將霸王棖固定住。
夾頭榫:是製作案類傢具常用的榫卯結構。腿足在頂端出榫,與案面底面的卯眼結合。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及牙頭,故其外觀腿足高出在牙條及牙頭之上。此種結構,是利用四足把牙條夾住,連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變動,並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傳遞四條腿足上來。
插肩榫:是製作案類傢具的榫卯結構。腿足頂端有半頭直榫,與案面大邊上的卯眼連接,腿足上端的前臉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與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裝配時,牙條與腿足之間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齊的表面;當面板承重時,牙板也受到壓力,但可將壓力通過腿足上斜肩傳給四條腿足。
粽角榫:粽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從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線的是45度的斜線,又叫「三角齊尖」。多用於框形的連接。另外,明式傢具中還有「四十式」桌,其腿足、牙條、面板的連接均要用粽角榫。
栽榫:又叫「樁頭」、「走馬銷」,是一種用於可拆卸傢具部件之間的榫卯結構。由於要拆卸,榫頭易磨損,甚至損壞,出於維修方便,也避免因榫頭損壞而使傢具部件報廢的情況,一般都採用另外一種木料來製成榫頭,然後將榫頭栽到傢具部件上。栽榫多採用掛榫結構。羅漢床圈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多用栽榫。
楔釘榫:是用來連接圓棍狀又帶弧形的傢具部件,如圓形扶手的榫卯結構。雖然也是兩根圓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片榫頭的前端,都有一個台階狀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這樣便使連接部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連接部的中間位置鑿一個一端略大的方孔,再做一個與此等大的四稜台形長木楔,插入後,便能保證兩個小直榫不會前後脫出。製作圈椅的扶手、圓形傢具都要用楔釘榫。
格肩:傳統傢具橫豎材料相交,將出榫料外半部皮子截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另一料在榫眼相應的半麵皮子同樣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後相接交合,通稱「格肩」。
托角榫:角牙與腿足和牙條相接合,一般在腿足上挖槽口,與角牙的榫舌相接合,當牙條或面子與腿足構成的同時,角牙與牙條或面子都打榫眼插入樁頭,故「托角榫」是一組卯榫的組合,不是指單一的構造形式。
長短榫:一般腿部與面子的邊抹接合時,腿料出榫做成一長一短互相垂直的兩個榫頭,分別與邊抹的榫眼結合,故稱「長短榫」。因邊抹接合用格角榫,抹頭兩邊從打榫眼腿料出榫與大邊出榫相碰,故只有長短榫才能牢固。
抱肩榫:牙條與腿足結合有幾種形式,抱肩榫的做法採用45度,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條與腿足構成同一層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傢具常用的榫卯結構。
暗榫:兩塊木板兩端對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悶榫」,是製作幾、案,箱子之類必用之榫。
套榫:明清椅子的搭腦不出挑,與腿交接處不用夾頭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腦部位則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掛榫:掛榫屬楔形榫的一種,榫頭一邊成斜面,眼口鑿成同形,但再需放長一倍鑿直眼,榫頭入直眼後拍進原榫眼,上提或掛拉都不能脫出,若拆裝時可重新將榫頭移入直眼探出。明清傢具有不少站牙都取扎榫做法。因榫頭實為裝入的楔子,故又名「掛楔」。北方匠師叫「走馬銷」。
勾掛榫:榫眼做成直角梯台形,榫頭也做成相應的直角梯台形,但榫頭的下底面等於榫眼的底面,嵌入後斜面與斜面接合,產生倒勾作用。然後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處,再也不易脫出,故曰「勾掛榫」。
紅木傢具與榫卯結構
近幾百年的中國,有兩件東西被海外華人視為國粹:一是京劇藝術,二就是紅木傢具。中國傳統傢具自明末進入技藝之巔峰。此後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如今中國傳統傢具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舉世公認,日久彌香。中國傳統紅木傢具的靈魂就是榫卯結構。整套傢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類輕工製造史上堪稱奇跡。這種傳統的中國製作工藝正是海內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一、榫卯結構歷史悠久。研究發現,早在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結構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工藝創造,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傳統傢具(特別是用明清傢具)之所以達到今天的水平,與對這種特徵的運用有著直接的關系,也正是這種巧妙結構的運用,提升了中式傢具的藝術價值,尤為國外傢具和建築藝術家們所贊嘆。中式傢具之所以又被稱之為傳統傢具,榫卯結構是核心。
二、榫卯結構組合的傢具比用鐵釘連接的傢具更加結實耐用。這種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間向各個方向的扭動。而鐵釘連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鐵釘將兩根木棖做T字型組合,豎棖與橫棖很容易被扭曲而改變角度,而用榫卯結合,就不會被扭曲。其次,金屬容易銹蝕或氧化,而真正的紅木傢具,可以使用幾百年或上千年。許多明式傢具距今幾百年了,雖顯滄桑,但木質堅硬如初。如果用鐵釘組合這樣的傢具,很可能木質完好,但由於連接的金屬銹蝕、疲勞、老化等,而使傢具散架。
三、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運輸。許多紅木傢具是拆裝運輸的,到了目的地再組合安裝起來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鐵釘連接傢具,雖說可以做成部分的分體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較多的傢具,就做不到了。
四、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維修。純正紅木傢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總會出現問題的,比如某一根棖子折斷了需要更換等。用鐵釘連接的傢具,做這處拆卸更換就不象榫卯結構傢具來得容易。
五、榫卯品質高。紅木木質堅硬,而鐵釘是靠擠和鑽勁硬楔進去的,此過程極易造成木材劈裂,這一點木工師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連接紅木傢具,可以大大提升紅木傢具的內在品質,這也是中國傳統工藝製作的紅木傢具具有增值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因。
⑵ 中國古典傢具的結構有哪些
01
腿足
傢具的腿足最初是直線的簡單形狀,到了明清時期,開始出現各種不同的腿足,弓形足,三彎足,更加的趨於美觀,做工相對也復雜些許。腿足不僅有有簡單的足狀,還有案幾類的板狀。
02
搭腦
搭腦是椅類傢具特有的,它是椅子背板上的橫梁,人坐在椅子上,大致在托住腦部位置,因此名為搭腦。搭腦最初是直線構造,現在不僅有直線,還有曲線,更加的人性化的設計。為了椅類的美觀,搭腦還有波折的起伏,探出頭的,形式不一。
03
牙子
明代傢具的裝飾,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與結構緊密相連的裝飾,如牙子(牙條與牙頭)券口圈口擋板矮老卡子花等另外,如羅鍋棖霸王棖十字棖托泥等,雖然名為棖子,是地道的結構部件但是,由於匠師的巧妙處理,也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第二類,是純粹的裝飾如雕刻鑲嵌線形等。
04
扶手
在最早的古典傢具中,椅類是沒有扶手,到後來才出現。最早的扶手中規中矩,在圈椅,皇宮椅出現時,開始精雕細琢,不僅有了軟美的線形,還有精美的雕工。
05
券口
券口就是鑲在傢具的四條立柱之間的鑲板如坐椅的腿子之間,桌案兩側的前後腿之間,鑲以形式多樣的鏤空牙板這種鑲板,四周有框,中間鏤出空洞。
06
擋板
在桌案的兩側,即前後腿之間,鑲以各種紋飾的鑲板裝飾;或者用木條攢接成欞格形狀的側板這種形式多樣的側板,就叫擋板擋板加固了腿子的穩定性,同時,也是極好的裝飾。
07
卡子花
就是卡在兩條橫棖之間的花飾多數是用木材鏤雕的紋樣也有用其它材料,如嵌玉卡子花等。卡子花常用的有雙環卡子花單環卡子花楓葉卡子花等等。
08
托泥與龜足
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的四腿下端,加方形或圓形的底框,使得四腿不直接落地,是落在木框上,這種木框叫托泥這種托泥作法,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出現,不過那時是以箱形結體出現的托泥不僅改變了四腿直接落地的舊形式,出現了造型上的新意趣,同時,托泥也起到了加固四腿的連接與穩定。
09
矮老
是一種短而小的豎棖子,往往用在跨度較大的橫棖上矮老多與羅鍋棖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橫棖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撐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
10
棖子
棖子是傢具造型的一部分明代傢具的棖子式樣很多有羅鍋棖霸王棖十字棖花棖等棖子,雖然是以結構的形式而存在,但是至明代已經擺脫了直棖的基本形式,著意於裝飾作用,使其結構功能和裝飾美化兼顧這些加工美化了的棖子,也是值得一提的,它們也是明代傢具風格的一部分。
11
銅飾件
在箱子的四角櫃櫥的門扇和椅凳的座角足端等地方,使用金屬件這也是明代傢具的一個特色明代傢具上的金屬件,明代前期多使用白銅或黃銅製作,後期則使用紅銅鍍金,更顯得華麗。
⑶ 古代傢具是什麼結構
1、榫卯結構構成了中國古代傢具製作的精髓,並一直沿用。宋代傢具確立了以框架結構為基本形式,在造型結構較前代都有了不少變化,更趨向美觀化、科學化,為明清時期發展到傢具的巔峰奠定了基礎。
2、榫卯結構,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
3、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這種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築排架、框架或者鋼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4、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連接作用。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傢具及其它木製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最基本的榫卯結構由兩個構件組成,其中一個的榫頭插入另一個的卯眼中,使兩個構件連接並固定。榫頭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稱為榫舌,其餘部分則稱作榫肩。
5、榫卯結構廣泛用於建築,同時也廣泛用於傢具,體現出傢具與建築的密切關系。榫卯結構應用於房屋建築後,雖然每個構件都比較單薄,但是它整體上卻能承受巨大的壓力。這種結構不在於個體的強大,而是互相結合,互相支撐,這種結構成了後代建築和中式傢具的基本模式。
⑷ 傢具結構有哪些 傢具的類型
傢具結構表達的是傢具內、外部的詳細結構,主要包括零部件的形狀,零部件之間的結合方法等。按照不同的結構方式,傢具可以分為幾大類,那麼家居結構有哪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傢具結構表達的是傢具內、外部的詳細結構,主要包括零 部件 的形狀,零部件之間的結合方法等。按照不同的結構方式,傢具可以分為幾大類,那麼 家居結構有哪些 ?
家居結構有哪些
一、 板式傢具
板式傢具是用不同規格的板材,通過膠粘結或五金構件連接而成的傢具。這里的板材多為細木板和人造板,其板材具有結構承重和圍護分隔的作用。板式傢具的特點是結構簡單、節約 酒店裝修設計 材料、組合靈活、外觀簡潔、造型新穎、富有時代感,而且節約木材,便於自動化、機械化的生產。
板式 卧室傢具
二、 框架 傢具
框架傢具——是指傢具的承重部分是一個框架,在框架中間鑲板或在框架的外面附面板的傢具結構形式,在酒店裝修設計中通常傳統傢具大多屬於框架式傢具。框架傢具具有堅固耐用的特性,常用於櫃、箱、桌、床等傢具。但這種傢具用料多,又難適應於大工業的生產,故在 現代傢具 製作中正逐步為其他結構形式的傢具所代替。
三、 拆裝傢具
從結構設計上提供了更簡便的拆裝機會,並按照便於運輸的原則可拆後放在箱內攜帶的傢具。拆裝傢具摒棄了傳統做法,部件之間靠金屬連接器、塑料連接器、螺栓式木螺釘連接,必要的地方還有木質圓銷定位,部件間可以多次拆開和安裝,而且傢具表面油漆也可用機械化噴制,所有這些均為生產、運輸、裝配、攜帶、儲藏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它的缺點是堅固程度略低,需要製造連接器件。
四、 折疊傢具
這是一種具有靈活性的傢具,這種傢具可使用時打開,不用時收攏。其特點是輕巧、靈活、體積小、佔地少,便於存放、運輸。折疊式傢具主要用於面積較小或具有多種使用功能的場所。
折疊傢具圖
五、支架傢具
支架傢具在酒店裝修設計中應用得比較多。是指由承力的支架部分以及置物的櫃櫥或隔板構成的傢具。支架通常由金屬或木料、塑料等製作,其特點是結構簡潔、製作簡便、靈活多變、重量輕巧,且不佔或少佔地面面積。多用於大廳、客房、 廚房 等地來儲存酒具、 茶具 、書籍和陳列小擺設。
六、充氣傢具
充氣傢具——是指以密封性能好的酒店裝修設計材料灌充氣體,並按一定的使用要求製作而成的傢具。其特點是重量輕、用材少、給人以透明、新穎的印象,目前還只限於床、椅、沙發等幾種。與傳統傢具相比,充氣傢具的主體是一個不漏氣的膠囊,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是如何防止火燒、針刺和快速修補等問題。
七、澆注傢具
主要指用各種硬質塑料與發泡塑料,通過特製的模具澆注出來的傢具。其中硬質塑料傢具多以聚乙烯和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為原料,其特點是質輕、光潔、色彩豐富、成形自由、加工方便,最適於製作小型桌椅。
想必你看了我為您整理的內容, 對家居結構有哪些 已經有所了解了吧,希望我的整理對您選擇傢具有所幫助。
⑸ 內部結構,有哪些分類
傢具的內部結構這個有很多種劃分的,因為不同的角度來說家居本身的劃分標准不一樣,比如說有框架式傢具,板式傢具,拆裝傢具支架家居,這應該說是最常見的幾種,還有幾種是不怎麼常見的,那個就不必一一詳說了。
還有其他的一些傢具,比如說折疊傢具,這個就是你從很多的直播帶貨的主播那裡看到的一些推薦視頻,告訴你這個折疊的椅子,折疊的桌子在家裡既不佔地方,然後能滿足你多方面的什麼需求之類的,雖然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是智商稅,但是這個其實它是一種形式上的創新,你要是真的有用的話,它確實也是還可以的,只不過在兼顧程度上還有價格上工業化生產,這方面它還有待進步。
⑹ 傳統實木傢具最常見的結構
:紅木(紫檀、黃花梨、酸枝木、花梨木、雞翅木)、玫瑰木、柚木、胡桃楸木(也稱核桃楸、胡桃木、核桃木)、柞木、水曲柳、黃菠蘿、榆木、楓木、樺木、櫸木、樟木、松木(東北松、紐西蘭松、阿根廷松、巴西松、俄羅斯松)、楊木、杉木等。
中文名
實木傢具木材
外文名
furniture wood
木材
實木傢具木材
快速
導航
玫瑰木柚木胡桃楸木柞木水曲柳黃菠蘿榆木楓木樺木櫸木樟木松木楊木杉木特注
紅木
紫檀
產於亞熱帶地區,如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我國雲南、兩廣等地有少量出產。木材有光澤,具有香氣,久露空氣後變紫紅褐色,紋理交錯,結構緻密、耐腐、耐久性強、材質硬重細膩。
黃花梨
為我國特有珍稀樹種。木材有光澤,具辛辣滋味;紋理斜而交錯,結構細而勻,耐腐。耐久性強、材質硬重、強度高。
酸枝木
熱帶、亞熱帶地區,主要產地為東南亞國家。木材材色不均勻,心材橙色,淺紅褐色至黑褐色,深色條文明顯。木材有光澤,具酸味或酸香味,紋理斜而交錯,密度高、含油膩,堅硬耐磨。
花梨木
分布於全球熱帶地區,主要產地東南亞及南美、非洲。我國海南、雲南及兩廣地區已有引種栽培。材色較均勻,由淺黃至暗紅褐色,可見深色條紋,有光澤,具輕微或顯著輕香氣,紋理交錯、結構細而勻(南美、非洲略粗)耐磨、耐久強、硬重、強度高,通常浮於水。東南亞產的花梨木中是泰國最優,緬甸次之。
雞翅木
分布於全球亞熱帶地區,主要產地東南亞和南美,因為有類似「雞翅」的紋理而得名。紋理交錯、不清晰,顏色突兀,木材本無香氣,生長年輪不明顯。
綜上所述
「紅木」傢具的特點為:
優點:
1)顏色較深,多體現出古香古色的風格,用於傳統傢具。
2)木質較重,給人感覺質量不錯。
3)一般木材本身都有自身所散發出的香味,尤其是檀木。
4)材質較硬,強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缺點:
1)因為產量較少,所以很難有優質樹種,質量參差不齊。
2)紋路與年輪不清晰,視覺效果不夠清新。
3)材質較重,不容易搬運。
⑺ 傢具的種類有什麼可以從傢具的結構和材料分
一、實木(全木)傢具。
傢具的主體全部由木材製成,只少量配用一些膠合板等輔料,實木傢具一般都為榫眼結構,即固定結構。實木傢具的另一大類是硬木傢具,也叫中式傢具,硬木傢具是一種藝術性很強的傢具。它是按照我國明清傢具傳統款式和結構,特定的榫眼結構,採用花梨、紫檀等名貴木材加工製成,這類傢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近年來,由於上述名貴木材昂貴和短缺,有些生產廠家則採用材性紋理較接近的木材,如楸木,進行仿製,雖然形式一樣,但價值卻相差甚遠。
二、人造板傢具,也稱板式傢具。
傢具的主體部件全部經表面裝飾的人造板材、膠合板、刨花板、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板等製成,也有少數產品的下腳用實木的。由於我國木材資源短缺,所以人造板傢具是當今市場傢具的主流,且多數為拆裝結構。
三、彎曲木傢具。
其零部件是用木單板經膠合模壓彎曲而成,產品線條流暢多變,造型美觀,坐卧時舒適富有彈性。這類傢具在國外頗為流行,且在不斷開發創新中,在我國則是近年來才開始生產並投放市場。
四、聚氨酯發泡傢具。
早期聚氨酯發泡技術主要用於沙發椅座的殼體成形,其體輕,易於加工。近年來又開始應用於床、櫃類傢具的邊框裝飾部件,除具有前述的優點外,更可達到裝飾的效果。
五、玻璃鋼傢具。
玻璃鋼傢具是用玻璃布與環氧樹脂經模具加工脫模成型,其製成品與聚氨酯發泡製品類似,但同類產品比聚氨酯發泡的重,且加工工藝復雜。
六、金屬傢具。
以鋼管等金屬為主體,並配以鋼板等金屬或人造板等輔助材料製成的傢具。
⑻ 傢具的類型及分類
現代居室裝修中傢具的配置都以購買成品件為主,尤其是造型結構復雜、使用功能多樣的傢具在家庭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傢具的種類可以從多角度來劃分,在實際生活中一般分為材料類型和結構類型兩大類。
·按材料劃分
1.實木傢具
以實體木材為主要構件製作而成,主要使用松木、杉木、楊木、椴木、梨木、柳木、檀木等原始木材,通過切鋸成板材、方材後相互拼接構造而成,木質紋理色澤美觀、親和力較強、檔次和價格較高。
7.薄殼式傢具
又稱為鑄造成型式傢具,一般使用塑料、玻璃缸等材料一次壓薄成型,造型簡潔、輕巧,便於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