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DIY木頭製作方法圖解
第1步:選擇木材
去一家好的木材商店選擇一些硬木。 在歐洲有許多大型的原木材商店,木村在烘乾切割上都按照嚴格的標准執行,並且可以免費切割和開榫下槽等,所以當消費者購買時候,只需要說出要求即可。
第2步:木材的加工
在木材商店即可刨平木材,
3步:按照尺寸下料
這個實例當中就不給大家提供圖紙,因為比較簡單,總體尺寸為28英寸高和25英寸寬,我們主要學習是他們的製作過程。木材刨平後就可以按照要求切割下料。
4步:切割角度
兩塊木板拼裝時候切割的是45度角,而且一側木板開榫,另一側開槽。這樣木板咬合的緊密,在歐洲木製傢具開榫和開槽都有一定的規范。個人製作時候如果有專業工具可以開榫,如果沒有,就在背面使用L型連接配件固定。
第5步:布局
檢查全部尺寸布局並且標明附件子。 國內傢具一般在連接時候都是使用木螺絲固定,但是在歐洲傳統高檔的傢具使用膠粘合。粘合時間和烘乾時間都有標准。
使用木螺絲容易造成介面斷裂和破損
第6步:開槽 和榫
使用專業工具對木板進行45度角的粘合開榫和開槽
連接部分樣式
第7步:粘合
使用木工膠水將木板連接,並且使用專業固定裝置固定,保證木板粘合時間和烘乾時間。
第8步:傢具的背板
如果喜歡可以看見牆壁的化可以不使用背板,這里作者使用的是半背板,背板的作用不光是擋住背面,也可以起到連接加固的作用。這里的背板沒有使用國內的五層板,側邊開槽的樣式,而是和側板一樣開榫開槽。加強整體牢固性。
第9步:打磨
找好的油漆如果在打磨時候不用心也發揮不出作用。歐洲傢具,在打磨時候精益求精,要求平整,光滑,無毛刺。選用不同打磨規格的砂紙,先粗後細。
第10步:固定定型
當途上膠水連接後要使用專用工具對傢具的整體,側面立面進行全方位的固定,粘合時間不小於24小時,固定時間不小於36小時。
第11步:打磨邊緣
打磨連接的邊緣和成體的邊角
第12步:手工打磨
機器打磨有局限性和無法涉及的地方,這樣就需要手工打磨。方法還是按照先粗後細,仔細比較打磨完成和未完成區域的手感和不同,做到完全一致。
第13步:選擇油漆
將你加工傢具時候的廢料和邊角料上進行油漆的塗測試。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和塗刷的厚度遍數。這樣做到心裡有數,在最後的加工過程中,不至於出錯。
第14步:去除灰塵
從架子上除去全部灰塵。
第15步:塗刷油漆
通常塗刷兩遍油漆,在第一遍完全乾透後用軟布擦拭乾凈,整體觀察薄後,污漬,進行處理後在刷第二遍。
第16步:塗刷表面保護層
使用聚氨基甲酸酯塗刷表面保護層。
『貳』 製作實木傢具需要什麼設備
傳統方法製作實木傢具需要推台鋸、封邊機、冷壓機、熱壓機、多排鑽、塗膠機、帶鋸、砂光機、烘乾房、拼板機、油漆高清度噴房等設備。
現代製作廠需要數控開料機、數控雕刻機、木榫機或者木榫加工中心、噴漆、砂光機等等
『叄』 老船木傢具有哪些加工方式
老船木傢具一般有三種加工方式
第一種只是簡單清洗和拼裝
第二種是塗上清專漆
第三中是用屬炭化加油漆的處理工藝
其中第一種加工方式,通過簡單的清洗和拼裝,讓船木的自然紋路顯現,效果明顯,紅、黑、黃相間的木紋清晰可辨。只要輕輕擦洗,船木地板就像上了蠟一樣油光可鑒。船木的紋理烘托出一種古樸而又神秘的氣氛,構成了獨特的格調。
明智御品船木傢具的製作工藝比較不錯。
『肆』 你知道實木傢具所用的木頭是如何處理的嗎
實木傢具用的木頭處理的方法如下。我們在買傢具的時候,主要觀察的就是它的用料和工業,一件好的實木傢具是用料非常多的,而且做工也非常細致,我們在它們在做實木傢具的時候,先檢查木材的表面有沒有蟲眼。傢具的不同位置對材料也是不一樣的,傢具的前臉用更嚴格一些,盡量用紋理的材料,這樣才能保證花紋一樣讓眼睛上舒服。正好它的尺寸就應該找它的基準了,在選料的時候應該用鋸子,按著正面來鋸它的木料進行裁剪,用平拋來找它的基準。一般情況下,兩個相鄰的直角作為它的基準面,而且要註明在通過單面的拋削材料來進行加工。實木傢具用的木頭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來處理的,處理的時候做的工藝還是比較細心一些的。
『伍』 加工木材如何製作
木頭加工工藝品前要進行浸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木頭飽含水分便於加工,加工出來的形象細膩光滑。二是浸泡後木頭樹脂和膠質都被分解了,工藝品以後不容易開裂。在清水中把木頭浸泡以後,水滲進去樹脂就吐出來,吐出來以後水就發黃,黃的就是樹脂。下面說兩個例子給你欣賞。 1. 旋匠建國前,從春末到冬初這個季節里,山村經常出現挑擔子的小手工業者,沿街吆喝「旋棒棰咧,旋棒棰」。群眾稱他為旋匠師傅。旋棒棰做什麼?因為從前婦女洗衣服時,都用棒棰去敲打衣服讓它掉灰。洗衣服用的棒棰比較簡單,鋸根本棒就能用。可是洗過的衣服,布疋,被褥等,曬干後都有皺紋,要想去掉它,就得用熨斗去熨。可是從前有熨斗的人家真是太少了,多少個村子也找不到一家,所以大部分婦女洗衣服都用棒棰敲,敲乾衣服不同於敲濕衣服,棒棰的表面必須光滑,才能不損壞衣服。這樣的棒棰必須得有手藝人才能做出來。因此農村裡就出現了旋匠。旋棒棰要用硬質木材,如梨木、棗木等。用硬木旋出來的棒棰,不單表面光滑,拿在手裡還有個沉重,非常好使,表面光滑還美觀。不管軟硬木料,要旋傢具時,事先都要得放在水坑裡去浸泡,讓它吃飽水才好旋。新採伐的木頭,不浸泡也可以旋東西,但是旋出來的東西容易乾裂。所以都用干木頭浸泡後再旋。旋匠工作程序是這樣的,先把木料放在木架上,兩頭頂在木架的釘子上,讓它好轉動。然後拿來一個竹弓,用弓弦把木頭纏幾道圈,左手拉弓帶動木頭旋轉,右手拿刀刻削木頭。旋大件時,將刀固定,腳踩手拉弓弦讓木頭旋轉,進行切削,它與工廠用車床車部件的道理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一個是手工生產,一個是機械生產。旋匠旋東西沒有圖紙,全憑他的腦力,顧主要求什麼樣,他就能旋出什麼樣,保證美觀適用,所以受到群眾的歡迎。那時群眾旋的都是些小傢具,如棒棰、面擀、菜刀把、線板子、供器、炕桌腿等。旋匠返行,到了1930年前後,在農村裡就絕跡了,再沒有聽到他們的吆喝聲。 2. 木鞋木鞋過去是手工製作的,現在不少工序已經用機器生產了。我們參觀時,一名師傅正表演如何用車刀把木料車削成型,用鑽頭掏空。使人驚訝的是,經過浸泡的木頭做的鞋胚本來是很重的,但因浸泡後木頭樹脂和膠質都被分解了,水可以很容易被排除出來。大家看到那師傅用嘴對著鞋口,使勁一吹,那水分噼里啪啦地從鞋尖流出來時,大家都鼓掌歡呼起來。他把鞋子遞給周圍的人,一掂量,果然變得輕飄飄了。
『陸』 實木傢具的加工工藝過程包括哪些主要組成部分
實木傢具加工工藝主要內容為實木零件的加工工藝。實木零件的工藝
過程是指通過各種加工設備改變原材料的形狀、尺寸或物理性質,將原材料
加工成符合技術要求的產品時,所進行的一系列工作的總和稱為工藝過程。
它是由若干個工序組成的。
乾燥-配料-毛料加工-膠合加工-彎曲加工-凈料加工—部件裝配-部件加工-總裝配、塗飾
(1)乾燥:濕的板材、方材通過乾燥窯乾燥或自然乾燥等方式,將材料
的含水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即與使用該傢具地區的木材年平衡含水率
相適應。用於傢具製造的其他材料如集成材、層積材及各種人造板的含水
率也要加以控制。
(2)配料:
①合理選料:根據產品質量要求和特點來選擇樹種、紋理、顏色等。高
檔傢具所有零件都盡可能選用同一種樹種來配料,如所選用樹種為珍貴樹
種則傢具的成本就會很高。起支撐作用的傢具零件要考慮其強度,普通家
具也是如此。
②合理確定加工餘量和含水率:含水率應內外均勻一致,無內應力,防
止在加工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翹曲、開裂等現象;根據設備情況及加工工序的
多少合理地留出加工餘量。
③合理選擇配料方式:一般應該遵循倍數毛料原則,即毛料與凈料的長
度、寬度、厚度都可以是倍數關系。最佳方案是毛料和凈料的斷面尺寸相當
(應有一定的加工餘量),長度則是被加工零件的倍數。其目的是減少浪費
和提高生產效率。
(3)毛料加工:將鋸材加工成外形尺寸准確的零件,為凈料加工提供准
確的定位基準。
(4)膠合加工:主要指板方材膠合、空心板的製造、貼面等。
(5)彎曲加工:主要指實木彎曲、單板膠合彎曲、鋸口彎曲等。
(6)凈料加工:主要指開榫、鑽孔、開槽、車形、仿形、鏤銑、打榫眼、磨
光等。
(7)部件裝配:就是把零件通過榫卯結構、圓榫連接、膠粘劑、釘子、木
螺絲釘及五金聯接件組裝起來成為部件。
(8)部件加工:主要是指裝配好的部件的加工,如門的再修正、砂光。
(9)總裝配和塗飾:將部件、零件通過一定方式連接起來,再油漆。
如:學生課畫桌生產工藝包括以下個過程
1、配料:配料一般需用到下列機器:切床、壓刨、開料鋸、平刨、銑床、拼板機、帶鋸、四面刨等。
2、白胚加工:白身加工(細作)也就是產品各分件從毛料加工成圖紙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狀的一個加工過程。其重點要注意的加工工序是打孔、銑型、截斜角、雕刻部件的加工,必需保證加工精度,這樣才能保證組裝工序的組裝精度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3、組裝:為保證組裝的精度和操作的熟練程度,每一組裝線都要進行合理安排,其基本過程是先裝框架再裝細節,裝好後再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整。
4、塗裝:塗裝是工程機械產品的表面製造工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防銹、防蝕塗裝質量是產品全面質量的重要方面之一。產品外觀質量不僅反映了產品防護、裝飾性能 , 而且也是構成產品價值的重要因素。
5、包裝:從油漆線下來的產品進行整體包裝,注意保護邊角,並按客戶要求作好嘜頭。
『柒』 木傢具如何製造
用木材或木質材料製成,陳設在室內或公共場所,以供人們工作、生活、休息或放物品等用的製品。木傢具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同時,也起著室內裝飾作用。良好的傢具裝備,不僅是保證人們高效工作、方便生活和充分休息的必要條件,而且對人們的藝術愛好和文化修養起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傢具作為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總是反映一定時期的文化藝術和技術發展水平以及人類相應的生活條件。就藝術風格來說,傢具往往與建築具有共同的時代特徵。
中國傢具發展簡史
中國傢具歷史悠久。早在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紀)甲骨文中就已有床、幾等傢具的記載。從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221年)至漢代(公元前206~220年)時期,人們的起居習慣是「席地而坐」。因此,早期的傢具特點是粗獷、低矮、敦厚,結構簡單,突出實用功能,以塗漆方法裝飾傢具。漢代後期傢具的品種逐漸增多,裝飾方法在以彩繪為主的基礎上,又出現鑲嵌、金箔貼花等技法。從南北朝(420~589年)到隋唐(581~907年)時期,傢具的品種和裝飾日益演變發展,出現了富麗豪華的座椅等傢具。盛唐以後,「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逐漸普及,傢具也由矮型向高型化發展。明清(1368~1911年)時期,海上交通發達,熱帶的優質木材輸入中國,加上工藝和裝飾手段日益進步,使傢具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蘇州、廣州、揚州、寧波等地成為當時傢具製作中心。明代傢具結構簡練,接合嚴密,比例協調,造型典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對外國傢具設計和工藝技術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改革和技術進步,中國傢具生產從手工業作坊生產逐漸轉變成具有一定技術裝備水平的工業部門。
木傢具分類
可以按多種特徵來分類。按照結構特徵,可分為拆裝的和不可拆裝的。前者是指那些可以多次拆開和裝配,通常是用各種聯結件或螺栓接合的傢具;後者則是在裝配後不能再拆開,一般採用帶膠的榫接合、膠接合或釘接合裝配而成的傢具。同是櫃類傢具又可分為板式的和框式的。櫃體由各種板件組成的,稱為板式結構。櫃體由帶嵌板的木框組成的,稱為框式結構。木傢具主要按使用場所和功能用途分類(圖1)。
圖2傢具生產發展趨勢
傢具生產的發展與建築事業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影響傢具生產發展的,還有人民生活水平、人口密度、家庭結構和原材料構成等可變因素。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後期,世界傢具工業發展很快。在多種傢具產品中,木傢具仍佔主導地位。傢具的發展趨勢是:①生產中心向著擁有豐富森林資源或毗鄰木材產地以及有廉價剩餘勞動力的地區轉移;②生產進一步專業化,在建立大型的能批量生產較便宜產品的高度機械化、自動化企業的同時,還將保存相當數量的小型企業和作坊來製造傳統風格的、優質高檔的傢具;③由於世界范圍內的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刨花板和中密度纖維板等類的人造板,將在傢具生產中進一步擴大應用;④傢具工業的生產技術和市場貿易將會越來越趨向國際化。
『捌』 實木傢具中的曲線或曲面是怎麼加工的
一般彎出一個弧度常見分為3種!一種較簡單的就是用一塊大板子,使用帶鋸、軍刀鋸切細你要的弧線,然後打磨平整,只是因為是鋸下來的,木材文里沒有跟著弧度彎曲,載重力不要沒那麼好,過重時會隨木理劈列,家裡常見餐桌、椅的腿腳就是這種做法。
另一種以木薄片集成成型,薄片厚度約0.5~5mm的都可,先製作公模或公母模,然後層層的上膠疊合彎曲成型。常見的歐洲曲木傢具或椅背都是這樣做的。第三種加工技術比較麻煩,將整根、片木材泡水or軟化劑,經過蒸煮或加熱後利用模具加壓冷卻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