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個掌握月球探測技術的國家
目前為止,一共有6個國家實現過月球探測,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國,印度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至今,前蘇聯/俄羅斯、美國、日本、歐洲航天局、中國和印度先後進行了月球探測.
【中國是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美國最先發射月球探測器,但沒有成功;
蘇聯第一個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俄語:Луних-1)綽號「夢想」,是蘇聯、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是蘇聯的第一個月球探測計劃「月球計劃」的第4顆無人月球探測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號」命名的探測器中的第一個成員.;
格林尼治時間2003年9月27日23時17分(北京時間28日7時17分),歐洲航天局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SMART-1號」由阿麗亞娜-5型火箭搭載從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航天發射中心升空.
日本的月亮女神比北京時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發射升空的我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提前了40天.
印度月船1號(Chandrayaan-1)「月船1號」於當地時間2008年10月22日上午由印度國產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C11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距離印度南部城市欽奈90公里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
㈡ 目前全世界登月的國家有幾個,有哪些登月歷程
截止2020年只有三個。
人類第一次登月時間是1969年7月20二十日,阿波羅登月。目前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登過月,可見登月是非常難得。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五火箭)點火升空,托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發射,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介紹,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2)有哪些國傢具有探月能力擴展閱讀
嫦娥五號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復雜的航天器系統,4個「首次」背後是空前挑戰
嫦娥五號,是嫦娥探月家族的最新成員。上一次「嫦娥」奔月還是在2018年年末,在飛行約40萬公里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於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這一回,嫦娥五號任務不同,四個「首次」是其最大亮點。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重點實現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完成首次地外天體自動采樣返回和完善探月工程體系三大工程目標。
目標激動人心,背後挑戰也更加艱巨。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分別是一顆單獨的衛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分別由著陸器和月球車兩器組成,而嫦娥五號由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返回器4器組成,包含15 個分系統,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復雜的航天器系統。
結構復雜,是由任務本身的復雜性決定的。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五院)技術專家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任務技術難點主要表現在軌道設計、月面采樣封裝、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月地入射、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等六個關鍵環節。
嫦娥五號的4個器並非各自獨立。其中,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摘月戰隊」,共同開展月面工作。當「摘月戰隊」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了為期 2 天的月面工作。它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采樣。
表鑽結合,多點采樣。五院技術專家們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嫦娥五號隨身攜帶鑽取采樣裝置、表取采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採取深鑽、淺鑽、「鏟土」、「挖土」、「夾土」等方式採集月壤。
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在這種環境下鑽孔、鏟挖、把樣品封裝進上升器,對探測器技術要求極高。「采樣時序緊張,動作多,而且裝置也是全新研製的,需要考慮探測器的測控、光照條件、電源、熱控等各種約束,還有月面高溫的工作環境,不確定因素多。」五院技術專家說。
據悉,在經過發射入軌、地月轉移等11 個階段、約23天的在軌飛行後,嫦娥五號將攜帶約2千克密封封裝的月壤回到地球。
㈢ 哪些國家登月成功
截止2021年有三個國家登陸過月球,美國,前蘇聯和中國。
1、1969年7月21日,美國的「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曾道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
2、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登月活動。到了1972年,人類先後登月6次,對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使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3、公元2013年的天空,註定要給國人留下更多難忘的記憶。這一年的初夏,神舟十號兩次對接天宮一號,中國首次太空授課贏得了世界的喝彩。這一年的初冬,嫦娥三號將實施中國首次月球軟著陸,這將是中國深空探測的又一新起點。
(3)有哪些國傢具有探月能力擴展閱讀
登月發現
1、月球不是一個原生物體
月球是一顆逐步演化而成的擁有類似於地球內部結構的「陸行星」。現今我們知道月球是由岩石構成的。而且這些岩石受過不同程度的熔化、火山噴發以及隕石的碰撞而變得凹凸不平。
月球擁有一層很厚的表層外殼(60千米),一層厚度基本一致的岩石圈(60~1000千米),再深就是岩流層(1000~1740千米)。在岩流層的底部可能是一個小小的鐵質核心,但是這還沒證實。
2、月球產生的時間很久遠
和所有的陸行星一樣,太陽系形成後的前10億年的歷史在月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月球表面留有大量隕石坑。如果可以確定岩石樣品的年代,那麼我們就可根據金星、水星和火星上的隕石坑的信息來確定其地質發展史。其他行星的地質照片也可以根據我們從月球獲得的信息進行解釋了。
3、最年輕的岩石比地球的「老」
最初的時候,月球和地球可能受到同樣的過程和事件的影響,但是這些過程和事件留下的痕跡只有在月球上才能找得到。
在月球表面,黑暗平滑的月海大多是一些隕石坑,當中的岩石相對年輕,年齡大約為32億年。而一些高低不平的高地中的岩石則相對較老,年齡約為46億年。
㈣ 掌握月球探測技術的國家排名
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的宇航員登上了月球。
1964年,「阿波羅」飛船問世。1969年7月16日,「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向月球飛去。飛船載著2名宇航員於20日凌晨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時說:「對我來說這只是邁了一小步,對人類科學技術來說卻是邁出一大步。」
從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共發射了7顆載人登月飛船,其中「阿波羅」13號因途中故障未實現登月。
到1972年12月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飛行——阿波羅17號登月為止,先後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表面。
阿波羅計劃之後,由於多方面原因,人類月球探測進入了一個「寧靜」期。這期間,世界各國均未對月球進行新的探測。直至1994年和1998年,美國成功發射「克萊門汀」和「月球勘探者」號月球探測器,對月球形貌、資源、水冰等進行了探測,標志「又快、又好、又省」的月球探測新時代的開始。
至2004年1月,除美國之外,歐洲國家、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也都已經制定或正在實施相應的月球探測計劃,例如歐洲首個月球探測器「SMART-1號」已於2003年9月27日順利升空,踏上了月球探測之旅。
㈤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有能力登月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拉開了人類航天時代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航天員加加林乘「東方號」宇宙飛船,用108分鍾環繞地球一圈,寫下了人類航天飛行的新篇章.1969年7月20日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率先登上月球,在月面停留了22小時,揭開了人類探索月球、開發月球的歷程.這是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11年的結果.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美國多次發射遙控飛船環繞月球飛行或登月,對月球進行拍照,對月面的地藐及環境有了全面的了解.其後共有6艘飛船,12名航天員登上了月球表面,帶回來了月球的岩石和土壤標本.同時,前蘇聯也於1970年至1973年有兩個無人駕駛月球車在月面進行了探測.
1959年至1976年美國和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45個對月球的各種探測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1994年美國發射了「克萊門汀號」環月球探測器,發現月球南極有冰存在的信息,1998年1月6日美國成功發射了「月球勘探者」拉開了世界各國新一輪探測月球的序幕.俄羅斯將發射一個小型月球軌道站,再從軌道站向月球發射各種探測器,研究月球內部化學結構及物理特性,開發核燃料「氦-3」.歐洲打算分四步實施探月計劃:研製月球探測器、研製長期在月球上工作的機器人、初步利用月球資源和建立人類月球基地.日本下了很大的決心,其中「月亮女神探測計劃」已進入設計與開發階段,還有軌道器、著陸器和中繼衛星三個航天器在研製中.印度在探月方面已制定詳細計劃,預定在2007年前發射月球探測器,可環月飛行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