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明朝哪個皇帝喜歡做傢具
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喜歡做傢具。
朱由校在歷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個皇帝,他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
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台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朱由校親手製作的娛樂工具也頗為精巧。
他用大缸盛滿水,水畫蓋上圓桶,在缸下鑽孔,通於桶底形成水噴,再放置許多小木球於噴水處,啟閉灌輸,水打木球,木球盤旋,久而不息,朱由校與妃嬪在一起觀賞喝彩。有一次他做了個花園,裡面的可以走路,鳥可以唱歌,水能流動。
朱由校喜歡建造房屋,喜弄機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後,高興得手舞足蹈,反復欣賞,等高興勁過後,又立即毀掉,重新造新樣製作,從不感到厭倦。吳寶崖在《曠園雜志》中寫到朱由校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
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館,雕琢細致,堪稱當時一絕。朱由校喜歡蹋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打球,朱由校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
朱由校酷愛建築,還表現在對朝廷建築工程的關心上,天啟五年(1625年)到天啟七年(1627年)間,明朝對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進行了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從起柱、上樑到插劍懸牌,整個工程中朱由校都親臨現場。
(1)天啟皇帝傢具擴展閱讀:
明熹宗朱由校軼事典故
1、喜傀儡戲
朱由校喜歡看傀儡戲,當時的梨園弟子用輕木雕鏤成海外四夷、蠻山仙聖及將軍士卒等形象。朱由校情緒高時,也施展自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
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釘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裡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用紗圍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游移轉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台。
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聲喧天。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
2、厭惡朝政
因為朱由校時常忙於玩樂,疏於朝政,所以面對這樣的主子,魏忠賢當然不會錯過良機,他常趁朱由校引繩削墨得意之時,或有急切章疏,奏請定奪,識字女官朗誦職銜姓名畢,玉音輒諭王體乾輩曰:『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諸奸於是恣其愛憎,批紅施行。」
明朝舊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筆親批;若是例行文書,由司禮監代擬批問,也必須寫上遵閣票字樣,或奉旨更改,朱由校便把上述公務一慨交給了魏忠賢,魏忠賢借機排斥異己,擴充勢力,專權誤國。
就在整個大明王朝風雨飄搖的時候,一手製造了客魏專政的朱由校還在後宮玩樂。在盛夏季節,他喜歡穿上冬裝,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裝巡遊,有時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戲,遊山玩水。因嬉樂過度,釀成了一身的疾病,面無血色,虛弱乏力。
⑵ 明朝喜歡做木工的皇帝是誰
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
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台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
朱由校對木匠的興趣超過一切甚至於是萬人矚目的權力,集設計、監工、工頭、工匠於一身,從宮殿建築到木器製作,無所不精,無所不能。朱由校好製造的漆器、硯床、梳匣等器具非常精巧,尤在雕刻上見工夫,作品施以五彩,精緻妙麗,出人意表。
無論是建造宮殿還是製作器具,朱由校都精益求精,要求嚴格,每製成一件作品後,先是欣喜,後又不滿意,棄之,再做,樂此不疲。
魯班天子——元順帝
與朱由校一樣,元順帝也是一個痴迷於木工的皇帝。建造宮殿時,順帝自畫屋樣,又親自削木構宮,讓工匠按他的圖紙來搭建。
《元史》記載,元順帝曾親自造過龍船和宮漏,且相當成功。龍舟長120尺,寬20尺。駛動時龍的頭眼口尾巴都跟著動,龍爪會自動撥水,令人驚嘆。
宮漏,也就是自動報時器。元順帝製作的這個漏壺高七尺,寬四尺,用木為櫃,中間放置盛水的漏壺,櫃上雕有三聖殿,櫃腰立一玉女,捧一漏箭,上有刻度,隨時浮水而上,顯示時刻。櫃左懸鍾,櫃右懸鉦,鍾鉦各立一金甲神,按時撞鍾擊鉦,不差分毫。當鍾響之時,兩旁雕刻的鳳凰和雄獅亦隨之舞動,十分精巧。
⑶ 明朝有個喜歡木匠活的皇帝,請介紹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漢族。1620年陰歷九月—1627年陰歷八月在位,年號天啟(1621—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父親光宗在位僅29天便因「紅丸案」而暴斃,朱由校經過「移宮案」的風波,為群臣擁立繼位。在位7年,因嬉樂過度成病(一說曾落水,留下病根),於1627年服用「仙葯」而死,終年23歲,謚號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廟號熹宗,葬於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營建的最後一座皇陵。明熹宗有三男二女,無一長成。
明熹宗時期的政治
明熹宗即位後令東林黨人主掌內閣、都察院及六部,東林黨勢力較大,眾正盈朝。楊漣、左光斗、趙南星、高攀龍等許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方從哲等奸臣已逐漸被排擠出去,吏制稍顯清明。由於楊漣等人在幫助天啟帝即位時盡心盡力,因此,天啟帝對這些東林黨人也是非常信任,言聽計從。
在東林黨人的輔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袁崇煥,天啟二年(1622)下詔為張居正平反,錄方孝孺遺嗣,優恤元勛,給予祭葬及謚號。在澳門問題上態度強硬,還與荷蘭殖民者兩次在澎湖交戰,並且獲勝。且有罷礦監,安撫遼東的之舉。但是誰知不久之後就出了事。
這時的後宮之中,兩顆毒瘤正在悄悄的生長。這兩個毒瘤就是魏忠賢與客氏。魏忠賢原為一市井無賴,大字不識,卻善於鑽營,很快攀上了大太監王安的關系,並結識了當時還是皇太孫的天啟帝,天啟帝繼位後,他的地位自然直線上升,升任司禮秉筆太監。客氏是天啟帝皇帝的奶媽,其奸詐而貪權,客魏兩人很快結成了同盟,成為了後宮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監在後宮逐漸被排擠,客魏的權力覆蓋了整個後宮。但魏忠賢並不滿足,決心成為權傾朝野,名副其實的大太監。
一方面,魏忠賢引誘天啟帝玩樂,使天啟帝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賢與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結,排擠東林黨人,逐漸掌握了內閣和六部。魏忠賢常常趁天啟帝在專心製作木器時啟奏,這時天啟帝總是厭煩地說:「朕知道了,你去照章辦理就是了。」魏忠賢據此濫行賜賞,大施刑罰,造成空前的宦官專政。天啟五、六年間,屢興大獄,誣殺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並毀天下東林書院。凡正直的大臣,都被以東林黨的罪名慘遭橫禍,東林黨人被貶、被殺不計其數,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楊漣、左光斗為首的東林六君子。天啟六年,天啟帝還命顧秉謙等人修《三朝要典》,為魏忠賢等歌功頌德。
明熹宗時期的社會
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而且加深了對百姓的盤剝,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極度黑暗,其時,國內土地兼並劇烈,苛捐雜稅繁重,各種社會矛盾激化,這必然導致了人民的反抗。天啟元年,白蓮教在山東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彥起事於西南,天啟七年,國內還爆發了山東的徐鴻儒起義和陝西的王二之起義。
天啟年間,明熹宗不但面臨內憂,還有外患。山海關外,女真叛亂政權步步進逼。明熹宗卻聽信讒言,不辨是非,即位後罷免遼東經略熊廷弼,致使後金勢力逐漸壯大,攻陷沈陽、遼陽,進逼寧遠(今遼寧興城),遼東局勢日趨嚴峻。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為穩定遼東,明熹宗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熊廷弼根據遼東實際情況,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遼東實際兵權的巡撫王化貞,卻不顧當時敵強我弱、容易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力主分兵把守,全面進攻。明熹宗優柔寡斷,沒有主見,不對經、撫之爭作出合理決斷,以致後金軍各個擊破,攻陷廣寧及其周圍40餘城。在閹黨策劃下,明熹宗殺了堅持正確方略的熊廷弼,忠臣良將孫承宗亦遭猜忌被革職,遼東戰局陷於重重危機。同時,荷蘭人於1624年登上台灣島,大明王朝很快又失去了台灣。
技藝高超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時,外有金兵侵擾,內有明末起義,正是國難當頭,內憂外患的時期。明熹宗卻不務正業,不聽先賢教誨去「祖法堯舜,憲章文武」,而是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不顧,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不僅貪玩,而且還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僅經常沉迷於刀鋸斧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嫻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塵莫及。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器用具、亭台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部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據《先撥志》載:「斧斤之屬,皆躬自操之。雖巧匠,不能過焉。」文獻載其「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史書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明熹宗經自己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摟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
明熹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還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天啟帝更加高興,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動手,並喜歡創造新花樣,讓身旁太監們欣賞評論。明熹宗還喜歡在木製器物上發揮自己的雕鏤技藝。在他製作的十座護燈小屏上,雕刻著《寒雀爭梅圖》,形象逼真。《明宮雜詠》上有詩吟道:「御制十燈屏,司農不患貧。沈香刻寒雀,論價十萬緡。」天啟帝雕琢玉石,也頗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種印章,賜給身邊的大臣、宮監。
明熹宗喜歡看傀儡戲,當時的梨園弟子用輕木雕樓成海外四夷、蠻山仙聖及將軍士卒等形象。明熹宗情緒高時,也施展自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訂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朋紗囤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游移拽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台。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聲喧大。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天啟帝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凍,冰堅且滑。明熹宗便命一群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他親自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攏,僅容一人,塗上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為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明熹宗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兩面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里。整個工程中明熹宗都親臨現場。
明熹宗親手製作的娛樂工具也頗為精巧。他用大缸盛滿水,水畫蓋上圓桶,在缸下鑽孔,通於桶底形成水噴,再放置許多小木球於噴水處,啟閉灌輸,水打木球,木球盤旋,久而不息,天啟帝與妃嬪在一起觀賞喝彩。有一次他做了個花園,裡面的可以走路,鳥可以唱歌,水能流動。
除木工活外,天啟帝還醉心於建築。吳寶崖在《曠園雜志》中寫到天啟帝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館,雕琢細致,堪稱當時一絕。天啟帝喜歡蹋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打球,天啟帝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天啟帝酷愛建築,還表現在對朝廷建築工程的關心上,天啟五年(1625)到天啟七年(1627)間,明朝對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進行了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從起柱、上樑到插劍懸牌,整個工程中天啟帝都親臨現場。天啟帝常常在房屋造成後,高興得手舞足蹈,反復欣賞,等高興勁過後,又立即毀掉,重新造新樣製作,從不感到厭倦,興致高時,往往脫掉外衣棵作,把治國平天下的事,早就拋到腦後,無暇過問。
面對這樣的主子,奸臣魏忠賢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良機,他常趁天啟帝引繩削墨,興趣最濃時,拿上公文請天啟帝批示,天啟帝覺著影響了自己的興致,便隨口說道:「我已經知道了,你盡心照章辦理就是了。」正如《酌中志余》所述:「當斫削得意之時,或有急切章疏,奏請定奪,識字女官朗誦職銜姓名畢,玉音輒諭王體乾輩曰:『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諸奸於是恣其愛憎,批紅施行。」
明朝舊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筆親批;若是例行文書,由司禮監代擬批問,也必須寫上遵閣票字樣,或奉旨更改,用朱筆批,號為批紅。天啟帝潛心於製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務一慨交給了魏忠賢,魏忠賢借機排斥異己,擴充勢力,專權誤國。而天啟帝卻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可嘆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卻使大明王朝在他的這雙手上搖搖欲墜。
就在整個大明王朝風雨飄搖的時候,一手製造了客魏專政的天啟帝皇帝還在後宮玩樂,在盛夏季節,他喜歡穿上冬裝,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裝巡遊,有時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戲,遊山玩水。因嬉樂過度,釀成了一身的疾病,面無血色,虛弱乏力。
大字不識的「文盲皇帝」
明天啟帝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兒子、明神宗朱翊鈞的孫子。因神宗在位時只顧自己尋歡作樂,無暇顧及皇太孫的讀書問題,光宗又是一個短命的皇帝,因此,16歲的天啟帝繼位時,文化程度很低,堪稱「文盲皇帝」。
由於沒有文化,天啟帝發布命令指示,只能靠聽讀別人的擬稿來決斷。天啟帝又不願意全聽別人擺布,往往不懂裝懂,一紙草詔、半張上諭,經多次塗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頒發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
有一次,江西撫軍剿平寇亂後上章報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說他們為平息叛亂,四處奔走,很是辛苦。皇帝身邊的一個叫何費的太監胸中也沒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時,把「追奔逐」北讀成「逐奔追比」。解釋時,把「逐奔」說成是「追趕逃走」,把「追比」說成是「追求贓物」。天啟帝聽了大發雷霆。江西撫軍不但未得到獎賞,反而受到「貶俸」的處罰。
一年,扶余、琉球、暹羅三國派使臣來進貢。扶余進貢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絲裙,琉球進貢的是溫玉椅、海馬、多羅木醒酒松,暹羅進貢的是五色水晶圍屏、三眼鎏金烏槍等。邦國的進貢,而且進的是貴重禮物,天啟帝原本應隆重接待。在金殿上,盡管使臣遞上的是用漢文寫的奏章,宦官魏忠賢接了,由於也是目不識丁,忙轉手遞給天啟帝,天啟帝裝模作樣地看了半晌,把進貢的奏章當成是交涉什麼問題的奏疏,不由大怒起來,將奏章往地下一擲,說:「外邦小國好沒道理!」說罷拂袖退朝。
明熹宗之死
公元1627年八月,天啟帝在客氏、魏忠賢的陪同下到宮中西苑乘船遊玩時,在橋北淺水處大船上飲酒。然後,又與王體干、魏忠賢及兩名親信小太監去深水處泛小舟盪漾,卻被一陣狂風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點被淹死。雖被人救起,經過這次驚嚇,卻落下了病根,多方醫治無效,身體每況愈下。
後來,尚書霍維華進獻一種「仙葯」,名叫靈露飲,說服後能立竿見影,健身長壽。天啟帝依言飲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飲用幾個月後,竟得了臌脹病,逐漸渾身水腫,卧床不起。
到了天啟七年夏,天啟帝的病更重了。八月十一日,他預感到自己來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檢入卧房,說:「來,吾弟當為堯舜。」命他繼位,次日,召見內閣大臣黃立極,說:「昨召見信王,朕心甚悅,體覺稍安。」8月乙卯日,天啟帝駕崩於乾清宮,終其一生。《明史卷二十二•天啟帝本紀》評價說:熹宗「在位七年,婦寺竊權,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朱由校死後葬於北京昌平德陵。廟號為熹宗,又稱為天啟皇帝。卒後謚號為「達天禪道敦孝篤友張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天啟帝專心致志地蓋著他的「宮殿」,奸佞們卻在悄悄地挖著他的牆腳,熹宗死後僅十多年,明朝就滅亡了。
歷史評價:
天啟帝在位期間縱容奶娘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賢,任他二人胡作非為,在朝則陷害忠良,在後宮則荼毒妃嬪,而熹宗卻不加規制。魏忠賢遍樹黨羽,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他們沆瀣一氣,排斥異己,尤其將東林黨人視作眼中釘,必欲除盡。楊漣、左光斗等皆慘死於其手,而熹宗絲毫不覺,連高官楊漣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熹宗酷愛做木工活,在宮中樂此不疲。世傳魏忠賢往往於皇帝全神貫注幹活時呈上奏章,於是上諭多是「知道了,你們用心行去」這類話語,魏忠賢始得肆意妄為。朝廷上正人君子殆盡,政治黑暗已極,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熹宗就是將這樣一個爛攤子留給了繼位的弟弟崇禎。彌留之時,還不忘叮囑崇禎帝要重用魏忠賢,然而志在振興的崇禎在三個月後就鏟除了這個大害。
縱觀天啟帝的一生,固然荒唐昏聵,究竟是一個欠教育的頑童的行徑,不是惡人(雖然他的昏聵對明朝造成的禍害無窮)。歸根結底應歸罪於天啟帝的祖父萬曆皇帝,萬曆不喜長子,不關心他的教育,長子自身難保,自然導致長孫的教育更被忽視,乃至熹宗繼位時據說大字不識幾個,遑論朝政。熹宗終究是「凡事憒憒」(太監王體乾語)而已,對待夫婦手足的情誼不薄。病重時,信王入見,熹宗拍著榻說道:「來!吾弟當為堯舜。」熹宗對張皇後也很愛惜,使客魏終不能動搖皇後,臨終時,熹宗道出心中對張皇後的歉疚,囑咐信王要善事中宮,足見結發情意。
⑷ 中國歷史上一個喜愛的木工的皇帝是那個
熹宗皇帝。最大的愛好是玩,尤其喜歡木工,越是復雜他就越喜歡。機巧淫技,回遠比國家大事更讓他答用心。他曾在庭院中仿照乾清宮的樣式,建造了一座小宮殿,高不過三、四尺,曲折微妙,巧奪天工。
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當然這也就給了魏忠賢掌權的空間。
(4)天啟皇帝傢具擴展閱讀
天啟帝在位期間,外有金兵侵擾,內有農民起義,正是國難當頭,內憂外患的時期。卻不聽先賢教誨去「祖法堯舜,憲章文武」,而是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不顧,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
魏忠賢總是乘他木工做得全神貫注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熹宗隨口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魏忠賢遂逐漸專權,誣陷忠良,致使朝政敗壞。同時期,女真人努爾哈赤則起於白山黑水之間,乘機攻佔沈陽,聲勢日隆。
⑸ 昏君不昏,木匠也有夢想,為何天啟君王被黑的體無完膚
有夢想是好的事情,天啟君王之所以被黑的體無完膚,就是因為他後來重用官宦,對宦官的為非作歹沒有加以制止,導致很多正直的官員都被宦官害了,也導致了朝廷最後的覆滅。
一開始的時候,朱由校重用東林黨,是一個正確的決策,但是後來又重用宦官,所以慢慢的一些奸臣就被排擠了出去,還任由宦官為非作歹,最後給朝廷帶來滅頂之災,所以後來朱由校死了以後,朱由檢繼位,雖然極力的挽回,但還是無力回天,最後導致了覆滅。
⑹ 明代木匠朱由校的木工活水平究竟怎麼樣
有時,他也叫小太監把作品拿到市場上去賣,不是為了賣錢,只是給自己的作品找個識貨的主。賣得好了,他就很有成就感。有時候,他自認某件作品屬於「得意之作」,就會叮囑小太監,御制之物,價須多少多少以上。要是真賣了好價錢,則「熹宗大悅」。
朱由校師傅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木匠師傅(名氣大約僅次於魯班),他的木製品絕對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珍品。
朱師傅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緻而妙麗,在雕刻上尤其見工夫,獨具匠心,出人意表。
熹宗死後,朱由檢入繼大統。見到先帝留下的一座沉香假山,上面池台林館悉具,燈屏、香幾精美依舊,崇禎輕聲嘆息說:「亦一時精神之所寄也」。
一句話道盡了天啟皇帝的家國辛酸,也點出了奢侈品的另一種精神功能:帝國風雨飄搖中,聊作一絲慰藉。
⑺ 木匠皇帝真的昏庸無能嗎
大部分人印象里天啟皇帝因為做木匠而不理朝政的說法來自於清人王士禛的《專池北偶談》屬,而王士禛的《池北偶談》記載的源頭又當是出自明太監劉若愚在崇禎年間寫成的《酌中志》一書。
天啟皇帝心靈手巧,善於機械設計,精於建築傢具的製造,具有這方面的天才是事實。但說天啟皇帝為了做木匠就不理朝政,這不過是輾轉傳聞之後,對事實的歪曲。
⑻ 歷史上喜歡做木工的皇帝是哪一位
明熹宗朱由校在歷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個皇帝,他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髹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都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所以明熹宗朱由校雖說痴迷於木匠,但對國家仍是抱著一顆帝王之心,大家不要被那些危言聳聽迷惑了視線
⑼ 明朝那個「天才木匠」皇帝是誰
崇禎的哥哥,也就是明朝第十五個皇帝朱由校.人稱木匠皇帝.您聽著怪吧版!這皇帝跟木匠權有什麼關系呢?確實,這朱由校確實是一個好木匠,後人對他是這么評說的,憑朱由校的手藝,如果他不是皇帝,那他肯定是天下第一的好木匠!這皇帝他好打木匠活,據說他經常往民間秘送一些他的作品,和天下人試比高!人們見到他的作品時無不贊嘆工藝之精湛,手藝之完美......但是!皇上的工作可不是干木匠活,而是要當好皇上.可朱由校偏偏就不愛做皇帝,愣是7年不上朝!您想這大明朝能好嗎?今天啊,咱們就借著這朱由校,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明朝16位皇帝中最有性格的幾位!接下來咱們就有請朱由校,這位魯班爺轉世的大明皇帝......
最不務正業的皇帝
他是明朝歷史上最不務正業的皇帝,人們稱他為天才木匠,7年隱居後宮玩樂,滋養出魏忠賢等閹黨孽障,這個歷史上最不務正業的皇帝如今就葬在德陵.
朱由校擋案:
姓名:朱由校
出生日期:1605年11月
屬相:蛇
享年:23歲
在位:7年
現居住地:德陵
最得意:不用上朝
最擅長:木匠活
最不幸:溺水身亡
⑽ 明朝著名的「木匠君王」朱由校,他的木工水平究竟有多高
他的木工水平是很不錯的,不僅善於親手製作,還有一定的設計天賦。他16歲登基在位七年,年僅23歲就駕崩了,因為他在位期間寵幸奸臣魏忠賢,所以說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寵信奸臣那說明他辦功做事都不大行。
很可惜的是他的手藝並沒有流傳下來,所以我們無法目睹他的這些寶貝,可能他把時間就花在了木工上,所以說他的統治就越來越敗壞,導致他在位只有七年就早早的駕崩了英年早逝。一個皇帝專注於木工還是不行的,因為他畢竟是個皇帝,他還有整個國家要管理。因為他太專注於木工,所以說他的國家就管理的不好,導致他才統治幾年就被退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