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杜阮傢具店

杜阮傢具店

發布時間:2025-09-13 09:42:05

A. 蓬江區的自然資源

蓬江區內植物資源有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大類,108科、413種。主要品種有南洋衫、銀杏、竹柏、陰香、紫薇、烏梅、垂盤草、寶巾等。
20世紀80年代,蓬江區境內野生動物主要有斑鳩、白頭翁、釣魚郎、貓頭鷹、麻雀、黃靈等。江河常見鯽、鯉、鱅、鱒、鯰、生魚(學名:斑鱧)、塘虱(學名:鬍子鯰)、泥鰍、鱉、龜等,尤以江門河產的鯉魚著名。90年代後,由於環境污染和人為捕殺,野生、水生動物日漸減少。 支柱產業 蓬江區不斷加大引導產業集聚力度,促進產業集聚,已形成摩托車、汽車及零配件產業、五金衛浴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化工製品產業、紡織服裝產業五大支柱產業。
摩托車、汽車及零配件產業:蓬江區是中國最大的縣級摩托車生產基地,是廣東省摩托車生產專業區,有8家整車生產企業,零部件生產企業100 多家,形成了研發、檢測、生產、銷售、出口的完整產業鏈條和齊全的配套體系,具備年產400萬輛摩托車的生產能力。汽車輪轂、汽車音響、車載電子產品等汽車配件行業發展勢頭強勁。
五金衛浴產業:蓬江區是「中國五金衛浴產業基地」,有美標、樂家、金凱登等五金衛浴生產企業近500家,年產值150億元,擁有完整的產品開發設計、生產、配套加工、銷售產業鏈條。
電子信息產業:年產值超過90億元,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產品製造企業及信息服務企業94家,涵蓋電氣機械器材、通訊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軟體、信息服務等領域。
化工製品產業:該產業年產值超過125億元,涌現了一批產銷量以及技術含量在同行業領先的企業,如嘉寶莉、江門制漆廠、瑞期化工等,嘉寶莉的綜合效益位居國內品牌第一。
紡織服裝產業:蓬江區紡織服裝業基礎好,有著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覆蓋了紡織、漂染、成衣加工、輔料生產、市場營銷等領域,年產服裝6500萬件(套),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國民經濟 初步核算,201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30.85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8.34億元,同比增長13.5%;第三產業增加值173.04億元,同比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為2.2:57.64:40.16。在第三產業增加值中,批發和零售業增長21.2%,住宿和餐飲業增長6.2%,金融業下降0.9%,房地產業下降1.9%,其他服務業增長15.1%。人均GDP 59749元,增長9.3%。
2011年蓬江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增長4.8%,其中食品類價格上增長8.5%;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增長4.4%。
2011年末蓬江區私營企業8762戶,注冊資金106.13億元,分別增長4.05%和12.53%;個體工商戶3.81萬戶,注冊資金8.07億元,分別增長8.92%和16.63%。
2011年蓬江區城鎮新增就業9452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5739人。2011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623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7 %,比2010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 江門近郊素稱魚米之鄉,以生產稻穀、甘蔗、塘魚、蠶絲著稱。經過土地改革後,發展養豬業,開發荒地造林。
1984年,全區有耕地面積6.62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11萬畝、花生種植面積5000畝、蔬菜種植面積5000畝、甘蔗種植面積6300畝、水果種植面積4670畝、水產養殖面積1.41萬畝。主要農產品有稻穀、蔬菜、塘魚、水果、甘蔗、花生、豬、牛、雞、鴨、鵝等。特產有石沖粉葛、滘頭果蔗、白沙大白菜、麻園荔枝、篁邊韭黃等。1985年,以發展蔬菜、塘魚、畜牧、水果為主,減少水稻、花生種植面積共5369畝,增加魚塘面積2065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304畝。1986年,先後建立水果、水產、禽畜和林業生產示範基地(場)6個,推動全區高產、高質、高效的「三高」農業發展。1987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21.8%。1993年末,水稻播種面積4222畝,甘蔗以果蔗為主也僅有564畝,蔬菜種植面積3.74萬畝,魚塘面積1.72萬畝。全區農業總產值1.48億元,比1985年增長212.83%。
1994年,全區耕地面積為5703畝,水稻、經濟作物與禽畜、水產的種養比例為11∶89。農業總產值7988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1314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6.45%。為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在間種、套種的基礎上,創出「塘中養魚、塘頭養豬、塘基種菜」的立體種植農業新格局。潮連鎮連片200畝廠房式白鴿養殖基地、豸岡村室內控溫菇類繁育場、環市鎮群星村養豬專業戶的良種母豬繁育場、雙龍村盆景花卉苗木場,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的亮點。2004年,江新聯圍江門河段和荷塘圍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准,潮連圍達30年一遇防洪標准;全區82座小型水閘均進行過維修加固。
2011年,蓬江區農業總產值17.56億元,增長0.9%。其中種植業產值21148.30萬元,增長3.4%;林業產值1742.15萬元,增長138.1%;牧業產值106892.79 萬元,增長0.4%;漁業產值44494.61萬元,下降1.8%。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043畝,蔬菜種植面積39416畝。全年糧食產量4600噸,下降17.12%;油料產量429噸,增長0.02%;蔬菜產量65814噸,增長0.05%;水果產量1166噸,下降15.63%;水產品產量19653噸,增長0.02%;肉類產量43488噸,上升0.01%,其中豬肉產量34599噸,下降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蓬江區內重工業不夠發達。1958年,由廣東省投資、波蘭專家設計的江門甘蔗化工廠建成投產,成為江門市最大的地方國營企業。周恩來總理到該廠視察並書寫廠名。1977年江門升格為地級市前,轄區駐地市直的工業發展迅猛,市電機廠、柴油機廠、化機廠(後改名機械廠)、氮肥廠成為省屬工業企業,其產品暢銷全國。市屬汽油機廠、農葯廠、浮琺玻璃廠、化工廠,以及自行車廠、金鈴洗衣機廠、橡膠廠、衡器廠等成為計劃經濟時期的生力軍。1978年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個體、私營經濟的沖擊,國有、集體企業逐漸難以為繼。
1983年末,市郊環市、外海、潮連3個區(區公所)、鄉(村)辦的工交企業共272家,從業人員6948人。1985年,區內工業企業沖破「三就地」、「四服務」束縛,利用城市的工業輻射,開展外引內聯,實行區、鄉(鎮)、村、合作(聯營)、合資、個體私營齊發展,全民辦工業。1987年,區轄工業企業451家,從業人員1.5萬人。1988年,區屬工業企業429家,固定資產9400萬元;工業總產值2.83億元。1984~1988年,累計投資總額2900萬元,共興辦區直企業13家。在區轄企業中,年產值超過百萬元的44家,超300萬元的21家,超500萬元的8家,超1000萬元的6家。1988年,出口總值583萬美元。1989年後,逐步向區、鎮、公司辦企業的多層次工業發展格局轉變。1991年,區轄工業企業有408家,其中年產值1000萬元至3500萬元的企業有17家,形成以加工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1992年後,開展提高產品質量效益年活動,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至1993年末,形成以電子電器、五金機械、紡織工藝、金屬傢具、建築裝飾材料、皮革及其製品、化工染料、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1994年,有區直工業企業、鄉鎮工業企業和街道工業企業數百家。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轄區駐地的省、市屬國有企業及集體企業進行改制,或改為私人承包、或改為股份制、或重組合並成立集團公司,其中甘化廠改制後,於1994年成功上市,成為江門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其後,該公司與9家化工企業合並,組成江門甘化集團有限公司。1995年,轄區有600多家工業企業,其中區轄工業企業有455家。區轄工業企業中,鎮及鎮以上企業174家,其中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有9家,超億元的企業有4家,超10億元的企業1家。是年,區轄工業總產值40.41億元,主要產品有摩托車、照相機、手錶、聚酯切片、機制紙及紙板、傢具、塑料製品、油漆等。隨著企業轉換機制,區轄的國有、集體工業企業在企業體制改革中逐漸減少,私人和「三資」企業逐年增多。1996年,區轄的工業企業共有604家,從業人員2.59萬人,其中法人單位489家,從業人員2.58萬人。在總數中,採掘業有12家,從業人員214人,其中區屬街道企業1家;製造業476家,從業人員2.57萬人,其中區屬企業73家,街道、鎮企業238家;電力蒸汽熱水的生產和供應1家。製造業佔法人企業總數的97.34%。1997年始,在金融、財政持續緊縮的環境下,區採取「扶強扶優扶大」的策略,扶持龍頭企業,帶動全區工業的發展。同時,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工業增長速度。1997~2000年,區轄工業企業實施技改項目28項,其中新上項目12項,共投資1.82億元;工業總產值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長,工業銷售總產值以年均18.4%的速度增長。2000年末,區轄工業企業共1416家,其中重工業272家、輕工業1144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有149家,其中輕工業有91家、重工業有58家。全區工業總產值64.71億元,其中輕工業產值52.43億元、重工業產值12.28億元;工業產品銷售值61.88億元,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510萬元。全區列入跟蹤考核的39家虧損工業企業中有28家實現扭虧,虧損面比上年下降71.79%,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404萬元。
從2001~2004年的4年間,全區千萬元重大工業項目投入建設有220多個,投入資金超過50億元;工業園區6個,投資1.32億元。同時,區政府發展鎮級特色工業,初步形成環市汽車配件、棠下摩托車配件、荷塘玻璃及深加工、杜阮五金衛浴、潮連鑽石珠寶等「一鎮一業」的產業布局。2004年末,區轄工業企業2680家,其中輕工業企業1737家、重工業企業943家。工業總產值230.09億元。在區轄工業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433家,其中大型企業2家、中型企業21家、小型企業410家。工業產值196.38億元,占區轄工業總產值的85.35%。摩托車、五金機械、紡織服裝、電子信息、化工制葯等5大優勢產業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32.48億元,占區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67.46%。工業的快速增長來自龍頭骨幹企業的拉動,大長江、現代集裝箱、嘉寶莉、吉事多4家企業年產值均超3億元。是年增幅均超過40%。
2011年,蓬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57.84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輕工業增加值156.09億元,增長11.7%;重工業增加值101.75億元,增長15.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7.4%,集體企業增長0.1%,股份合作企業下降28.9%,股份制企業增長22.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6.8%,民營企業增長21%。分行業看,食品製造業增長11.5%,紡織業增長20.2%,服裝鞋帽製造業增長17.8%,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增長17%,傢具製造業增長8.3%,造紙及紙製品業增長7.9%,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增長20.7%,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7.9%,塑料製品業增長10.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6.7%,金屬製品業增長20.9%,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0.1%,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7.0%,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增長20.6%,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0.6%,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增長3.6%。
2011年1-11月,蓬江區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2.64%。資產貢獻率12.63%,資產負債率55.05%,成本費用利潤率2.13%,全員勞動生產率113214元/人,產品銷售率99.81%。產品銷售收入894.75億元,增長24.35%;利潤總額18.13億元,下降35.18%。虧損企業35家;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36億元,增長64.01%。 商業、服務業 1984年,蓬江區先後成立郊區信託服務公司、郊區五金交電化工公司、郊區水產供銷公司、郊區百貨公司、郊區紡織品公司和郊區商業總公司共6家區直屬企業。郊區供銷聯合社自1985年1月成立後,根據「服務城市、富裕農村」的宗旨,面向農村、城鄉,在農村商業領域充當主渠道的角色,促進郊區商業經濟的發展。1985年末,區轄商業、飲食服務企業1044家(戶),從業人員4330人,實現社會商品零售額5215萬元。為搞活商貿經濟,商業部門拓展進貨渠道,改變經營方式,增加花色品種,經營商品增至30類4000多個品種。從1986~1988年的3年間,全區的商業機構和從業人員分別以年均40.5%和43%的速度增長。1988年末,全區共有商業飲食服務業經營單位2879個、從業人員1.27萬人;商業飲食業總產值5713.62萬元,占當年全區社會總產值的25.85%;全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億元。之後,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其間,出現「皮包公司」、「空殼公司」,轉手經營,投機鑽營,謀取利益,後被市場逐漸淘汰。
1993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74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6.87億元。1994年,轄區內商業分為商業貿易、旅遊、餐飲、服務、娛樂服務、保健、中介服務、家政服務等行業。市駐轄區的大型國企有東湖百貨、常安百貨、嘉聯商場、銀晶大酒店、江門大廈、僑都大酒店等以及常安路商業中心、東湖商業中心區及建設路、勝利路、躍進路等商業街,長堤燈光夜市等。貿易市場21個,其中區轄農貿市場14個,專業市場5個,批發市場1個。1995年末,區轄批發零售貿易法人機構有160個,經營網點5259個,從業人員1.57萬人;餐飲業法人機構5個,經營網點698個,從業人員3361人。全區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22億元,商品購進額39.18億元,商品銷售額41.31億元,年末庫存額8.2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5億元。其間,私營、個體興起開辦商場、酒樓、便利店、飲食店、商貿公司熱潮。區政府對個體私營企業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在方法上給予指導,在法律上給予保護,使私營個體經濟健康發展。從1996~2000年,耕地隨城市化日漸減少,農村富餘人員走向經商。環市、潮連2鎮農民興辦的商貿企業600多家,政府部門辦的集團公司等企業160多家,從事日用百貨、紡織服裝、糧油食品、農副產品、生產資料、日用電器、化肥農葯、水泥建材、摩托車及零配件等30多個商品的經銷。
2000年,轄區內有私營個體工商戶1.36萬家(戶),從業人員3.75萬人,注冊資金9.2億元,產值5.09億元,營業收入14.03億元,其中:私營工商企業有1561家,從業人員1.6萬人,注冊資金7.85億元,產值4.15億元,營業收入7.32億元;個體工商企業有1.2萬戶,從業人員2.15萬人,注冊資金1.35億元,產值9360萬元,營業收入6.7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7億元。全區商品購進總額9.87億元,商品銷售總額35.68億元,年末庫存額2286萬元。全區有各類貿易市場25個,其中專業市場3個;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1.46億元,占市區總數的47.32%。2002年,棠下、荷塘、杜阮3鎮劃入,區轄商業和飲食服務業有新的發展。至2004年,全區形成常安、東湖、北新區和江會路4個商業圈,10多條商業特色街,建有農副產品市場、工業產品市場和超級市場84個。至年末,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1.79億元,商品購進總額38.74億元,商品銷售總額78.73億元。轄區內限額以上商貿及住宿飲食服務單位共93個,產業活動單位289個,從業人員8188人,商品銷售總額77.91億元,營業總額2.98億元。
2011年,蓬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72億元,比上年增長18.0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34.61億元,增長19.06%;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3.11億元,增長8.54%。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126.56億元,增長16.77%;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1.16億元,增長26.3%。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52.64%,日用品類下降12.12%,化妝品類下降15.56%,石油及製品類增長33.78%,金銀珠寶類增長28.3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7.12%,傢具類下降33.51%,中西葯品類增長7.98%,汽車類增長25.47%。

B. 歷史上姓簡的名人有哪些

1、簡文會 唐 (900~958)
簡文會(約900~958)簡文會,號魁崗,南漢時南海黎水村(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涌村)人。幼年喪父,全賴母親撫養。其母靠縫衣服維持生活,難以供兒子讀書,只憑自己所識的粗淺文字教育兒子。簡文會聰穎好學,常向有文才的人請教。買不起的書籍,便向別人借閱。平日節衣縮食,把省下的錢購買書紙筆墨,苦心好學。由……
2、簡大獅 清 (?~1900)
簡大獅(?~1900年),原名簡忠誥,出生於台灣淡水縣,祖籍梅林坎下。簡大獅膽量過人,嫉惡如仇,富有民族氣節,是台灣抗日義勇軍首領,被稱為台灣「三猛」之一。大獅年青時回祖籍南靖縣梅林坎下學武3年,技藝超群,常在漳、廈、碼一帶演武獻藝,廣交朋友。不久,渡海返台,在市集演武授徒,濟困扶貧。甲午戰爭後,日……
3、簡悅威
簡悅威
簡悅威;(Yuet;Wai;Kan),醫學家。美國國籍。生於香港。1958年獲香港大學醫學院理學士學位,1980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1976年迄今任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83年迄今任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講座教授,1990年迄今兼任香港大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8……
4、簡水生
簡水生
簡水生,光纖通信和電磁兼容專家。1929年10月25日生於江西萍鄉。1953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電信系。北方交通大學光波技術研究所所長、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建立了JN和IK函數,豐富了Bessel函數理論,研製成我國第一根偏振保持單模光纖三萬至三十萬象素石英傳像光纖雙窗口雙零色散光……
5、簡雍 三國
簡雍(生卒年不詳),字憲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將耿說成簡,便改為姓簡。漢末三國時劉備帳下謀士。他年少時便與劉備相識,後跟隨劉備奔走。常作為談客,往來使命,劉備圍成都時,簡雍勸說劉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將軍,地位次於麋竺。簡雍擅於辯論、議事。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與劉備同坐時……
6、簡玉階 (1875~1957)
簡玉階(1875~1957)簡玉階,廣東南海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18歲時隨兄簡照南赴日本學生意,後承兄命到香港主持開設怡興泰商號。在他的全力經營下,商號幾年間盈利上萬。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二月,簡氏兄弟決心從事實業救國,出資4萬多港元,招股共集資10萬元,在香港創設廣東南洋煙草公司。光緒三……
7、簡文 (1919~2007)
簡文同志生平(1919-2007)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湖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顧問簡文同志(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4月10日21時30分在武昌逝世,享年88歲。簡文同志1919年7月17日出生於廣東省番禺縣新洲區小州村。1937年9月……
8、簡崇志
簡崇志廣東順德人,1949年7月19日出生;我國著名水彩水粉風景畫家;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四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協會會員;職業畫家;美術研究員,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兼職教授。簡崇志青年時期曾在四川阿壩高原生活10年,長期侵潤於高原雪域大山林莽間,是我國第一個發現和……
9、簡祥明 (1896~1934)
簡祥明(1896~1934),原名集慶,又名祥雲,坎市鎮洪源村人。民國6年(1917年),畢業於福建省立第九中學,以後在洪源和培風的小學任教。五四運動發生,他受新思潮激盪,與一批進步教師一起,為開展革命教育,在大排創辦了同志學校。民國16年(1927)秋,又與革命青年林梅汀在同志學校的基礎上創立培風……
10、簡又文 (1896~1979)
簡又文(1896~1979),字永真,號馭繁,筆名大華烈士。廣東新會縣人。祖居恩寧路逢慶中約。民國6年(1917)畢業於廣州嶺南學堂。後赴美留學,入歐柏林大學學習,獲文學士學位,再入芝加哥大學繼續深造,獲宗教教育科碩士學位。民國10年回國,曾任上海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幹事、廣州市教育局局長、北平……
11、簡琦輝 (1916~1967)
簡琦輝(1916~1967),又名簡炳明。原是連平縣九連人,幼時賣給在忠信街開「大生棧」煙店的福建省永定縣人簡仁生為子。簡初時極受寵愛,後因其後母生有兒子,便漸漸受到-。10歲時,被逐回福建,名日讀書,實則放牛。19歲時返回忠信「大生棧」煙店,請求分家。結果,其父只給了他一點小本錢和一些不值錢的傢具……
12、簡錫興 (1915~2000)
簡錫興(1915~2000年)。1915年11月9日生於新塘村,年輕時曾就讀黃埔軍校。1938年前經常扛著-,以打獵為名到凌塘村梁池等同志處接受抗日救國的思想教育。後來,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隊伍,並在徐幽明、梁池等人的帶領下,參加抗日青年大同盟(簡稱抗盟),開展交通、通訊聯絡、送情報,掩護地下工作人員,……
13、簡朝亮 (1852~1933)
簡朝亮(1852~1933),字季紀,號竹居,廣東省順德縣人,是名儒朱次琦入室弟子。父孫揚粗通文墨,常以「君子憂道不憂貧」教育兒輩。簡朝亮從小受到薰陶,勵志苦學,嚴格自律。曾兩度到朱次琦門下受業,歷時三年,自此衷心服膺朱氏學說,終身奉為圭臬。光緒五年(1879)27歲補廩生。一年後,在廣州南門和六榕……
14、簡進仁 (1914~1982)
簡進仁(1914~1982年),原名簡清疆,書洋楓林人。民國25年(1936年)參加紅軍,民國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調到粟裕將軍身邊當警衛員。第一次見面時,粟裕將軍知道他叫簡清疆,笑著對他說:「你這個名字不好,應該要為革命進仁義,你就叫進仁吧!」從此他改名簡進仁。此後近10年裡,他跟隨粟裕將軍南……
15、簡照南 (1870~1922)
簡照南(1870~1922)簡照南,名耀登,字肇章,號照南,廣東南海(今佛山市石灣區瀾石鎮黎涌村)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僅讀了3年私塾,13歲時喪父,-停學作童工。17歲時隨叔父簡銘石赴香港,在巨隆瓷器店學生意,後赴日本設店。香港巨隆歇業後,他在日本神戶自立門戶,開設東盛泰商號,並與二弟簡玉階在香……
16、簡嘉
簡嘉 (1954~)祖籍河南新野,生於重慶。198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70年應征入伍。歷任解放軍56176部隊機炮-士、幹部,成都軍區政治部創作組創作員,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學員,成都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專業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
17、簡葆真 (1889~1967)
簡葆真(1889~1967)簡葆真,又名序良。慶遠鎮人。祖籍貴州省普定縣。民國5年(1916) 至10年,任南丹慶雲錫礦公司經理。廣西右江道道員龍濟光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創辦慶雲錫礦公司,官督商辦,為廣西近代最早的錫礦公司。時集資白銀3萬兩,簡葆真之父簡肇承投資3300兩。民國2年公司改為商辦……
18、簡錦婆 (1873~1961)
簡錦婆(1873~1961),女,海南省文昌縣抱羅鎮昌錦村人。出身貧苦,為人和藹可親,樂於助人,在村中頗有威信。夫家姓王,但往來她家的革命同志卻習慣叫她「簡錦婆」。大革命時期,年過半百的簡錦婆,帶頭參加婦女協會,發動婦女上識字班,為中共組織傳遞情報,藏匿0彈葯,接濟和掩護革命幹部。1927年四一二……
19、簡寧
簡寧 (1963~)原名葉流傳。安徽潛山人。中共黨員。1984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工程熱物理系,1991年又畢業於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歷任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教師,《解放軍文藝》部特約,《空軍報》特約記者,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天真》、……
21、簡國湘 (1918~2004)
簡國湘,1918年2月出生,安徽省金寨縣七嶺鄉簡家上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簡國湘歷任紅四方面軍戰士、紅30軍93師交通隊手槍排長、通信隊長。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二至四次反「圍剿」作戰、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二路圍攻」、反「六路圍攻」……
22、簡羨強 (1890~1944)
簡羨強(1890~1944年),長教人。因家貧,自幼賣給他人。民國1年(1912年)前往緬甸毛禮謀生,開店鋪振成寶號,經營五穀雜貨批發。此後,陸續添置帆船10艘載運穀物,並辦碾米加工廠,日可加工大米千餘包。當時毛禮有閩粵華僑2000餘人。為解決華人子弟入學問題,民國19年,簡羨強獨資創辦啟民小學,自……
23、簡廷芮
簡廷芮,1992年3月9日出生於台中,中國台灣女歌手、演員、模特。2006年參加綜藝節目的美少女選秀出道 。2008年為偶像劇《蜂蜜幸運草》演唱插曲《一起遨遊》 。2013年參演都市情感劇《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 。2014年與安婕希組成女子團體Dears,8月發行同名寫真EP《Dears》 ……
24、簡振友 (1920~1945)
簡振友(1920~1945年)。1920年生於新塘村,排行第五,住東約啟明大街東勝里6號,以耕田為生。1943年,在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參加青年抗日大同盟(簡稱抗盟),任新塘抗盟宣傳委員。是年冬天,與簡錫興、簡應等抗盟成員,伏擊並擊潰了前來新塘0稻穀的一個排偽軍。保護了村民利益。1944年,參加東江……
25、簡長伯 (1880~1949)
簡長伯(1880~1949)簡長伯,祖籍廣東,出生於英屬殖民地沙撈越(今馬來西亞)。青年時期在新加坡萊佛士英文學院接受高等教育,畢業後回沙撈越從商。簡氏學識淵博,處事公正,深得邑僑愛戴,曾被推舉為沙撈越廣惠肇公會主席。1939年,簡氏在沙撈越參加當地抗日活動。南僑籌賑總會古晉分會成立時,黃慶昌和簡氏……
26、簡遠信
簡遠信,出生於台灣省台中市,中國台灣編劇,製片人,導演,演員,台灣省台中市人,畢業於華夏工業學院機械工程系。……
27、簡德棉 (1958~1979)
簡德棉(1958~1979年)。1958年3月,生於新塘村。1973年7月,畢業於新塘學校初中班。同年9月,在新塘果園場第二作業區第五生產隊工作。1974年8月,調新塘果園場農機站。由於思想進步,工作積極,1978年8月,被黨組織發展為中共預備黨員。1978年11月,應征入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8……
28、簡焯波 (1916~2003)
簡焯波(1916—2003),杜阮鎮井根村人,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科學院對外聯絡局副局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等職。……
29、簡捷
簡捷,新會縣杜阮鎮井根村(今屬蓬江區)人,民國10年(1921年)出生,居廣州。民國37年(1948年)為香港《文匯報》首批采編,1950年任香港《文匯報》廣州辦事處主任,香港《大公報》、《文匯報》國際新聞社廣州聯合辦事處副主任和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副社長等職。1956年當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一屆常務……
30、簡文樂
簡文樂,新會縣杜阮鎮井根村(今屬蓬江區)人,民國36年(1947年)生於廣州。在香港讀書,取得英國工商學士和香港工商碩士學位。1967年任香港政府電腦程序員,先後為電腦系統分析員、高級分析員。1987年研製中文傳呼機。1988年與日本一家公司合作,研製和生產出第一部中文傳呼機。同年,首創多種文字傳呼……
31、簡國森
民國31年(1942)6月出生,南蓢南塘村人,初中學歷,中共黨員。1959年10月起,在中山縣農科所、張家邊供銷社、張家邊公社、武裝部工作。1971年5月後,任中山縣體委辦公室副主任、張家邊公社武裝部部長、黨委副書記、書記。1977年7月至1994年1月,任張家邊(公社、區、鎮)黨委書記,中山市人……
32、簡仕龍
簡仕龍,男,1952年2月出生,沙市區岑河鎮西湖村人。1976年入伍,200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黨組成員、科技委員會常任委員、正軍職。1976年12月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無線電系遙測專業,同年分配到中國衛星海上監測部工作,曾任總裝備部某基地司令部,歷任「遠望」二號測量船工程師……
33、簡懷玉
簡懷玉,新田鋪鎮小江嶺村人,1962年12月生。1983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數學系,1994年獲清華大學應用數學博士,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研究所博士後,2000年7月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清華大學首批教學科研系列責任教授,曾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榮譽稱號。他主要從事非線性偏微分方……
34、簡家錦 (1916~1938)
簡家錦(1916-1938),福建省福鼎縣疊石鄉水倉村人。入伍後任紅軍游擊隊戰士,參加了閩東地區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所在部隊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戰士。1938年在安徽反「清鄉」作戰中犧牲。……
35、簡成暢 (1913~1938)
簡成暢(1913-1938),福建省福鼎縣疊石鄉水倉村人。入伍後任紅軍游擊隊戰士,參加了閩東地區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所在部隊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戰士。1938年在安徽反「清鄉」作戰中犧牲。……
36、簡家董 (1914~1943)
簡家董(1914-1943),福建省福鼎縣疊石鄉水倉村人。入伍後任閩東紅軍獨立師某部戰士,參加了閩東地區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所在部隊編入新四軍北上抗日,任新四軍三支隊六團戰士。1939年隨部東進江南,參加了開辟蘇南、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1943年在蘇北反「掃盪」作戰中犧牲。……
37、簡明輝 (1930~1964)
簡明輝(1930-1964),福建省晉江縣南靖鄉書祥清水塘人。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六六八部隊四連副連長。為穩定東南沿海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祖國統一,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從1958年8月23日開始,對金門國民黨軍發起懲罰性作戰行動,打擊國民黨軍的騷擾竄犯活動。這場戰斗一……
38、簡佐才
簡佐才(?-1934),福建省永定縣坎市鎮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34師100團戰士、團部警衛排班長,參加了閩西蘇區反「會剿」作戰和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斗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同年11月下旬在湘江邊承擔阻擊任務,在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後被敵軍……
39、簡志堅
簡志堅,英國名校畢業,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出身,之後因為覺得創業才能發家致富,從而下海投身了香港的股票市場。早前他以16億美元的身家首次登上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排名第40位,晉升了富豪名列。……
40、簡忠信 (1917~2016)
簡忠信,1917年4月生,四川閬中人,1933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軍大學、延安抗大總校勤務員、警衛員,120師連長、副營長、營長、政治教導員,張家口衛戍司令部供給部行政科科長,哈爾濱市法院總務科科長,東北軍區供給部生產科科長,四川宜賓縣公安局行政科科長,川南水上公……
41、簡慶福
民國10年(1921)出生,南蓢南塘村人。香港攝影家,香港攝影學會高級會員。自幼在村中讀書,愛好美術,18歲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後長居香港,以攝影藝術為終生事業。攝影作品以獨具匠心的精美構圖見長,雄渾的意境與細致的刻畫有機結合。30歲成為美國攝影家協會基石級會員。1951年,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
42、簡肇承 明
簡肇承,字敬齋,西秀區舊州鎮人。明初時,其入黔始祖簡伯齊從江西省新余縣遷徙來黔,定居舊州已達數百年。說起其肇字打頭的二十字譜系,還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進士後累官至雲南巡撫的清鎮人張日晸所擬。據傳簡之祖父入黔第八代簡法尹當年赴省應試,途經一小店打烊住宿,深夜聽見隔壁有一小童朗讀不停。試畢返回……

閱讀全文

與杜阮傢具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路改說明 瀏覽:226
屋面防水一般上翻多少 瀏覽:659
山東國家電網公司怎麼樣 瀏覽:775
微星官方維修點 瀏覽:92
西安蘋果手機維修點查詢 瀏覽:364
新興傢具城人民路店怎麼樣 瀏覽:207
英納格防水圈多少錢 瀏覽:212
宜家家居組裝費用 瀏覽:576
防水鞋底怎麼刷 瀏覽:792
舊外牆龜裂怎麼翻新 瀏覽:387
家電維修是夕陽產業 瀏覽:69
格蘭仕微波爐上海維修點 瀏覽:539
聯想手機維修售後 瀏覽:56
智能化家居成都 瀏覽:361
標的定損金額小於維修費 瀏覽:570
怎麼看翻新主機 瀏覽:6
山西室內防水工程是什麼 瀏覽:404
夏天什麼家電最好賣 瀏覽:960
北碚手機維修在哪裡 瀏覽:994
擋土牆用什麼材料防水好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