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40種榫卯結構詳細圖紙!
在紅木傢具中,榫卯結構是其靈魂所在。榫卯巧妙地利用了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的組合,有效限制了木件的扭動,保證了傢具的穩定性和美觀性。最基本榫卯結構由榫頭與卯眼兩部分組成,榫頭伸入卯眼內,形成連接與固定。其中,榫頭部分被稱為榫舌,其餘部分則為榫肩。
燕尾榫有全隱、半隱之分,分別適應不同的傢具設計需求。全隱燕尾榫完全隱藏於構件內部,增加傢具整體的美觀性;半隱燕尾榫則部分顯露,增添了一絲獨特的風格與韻味。
口袋榫、圓木銷、肩榫接合等結構,展現了榫卯結構在紅木傢具設計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口袋榫用於連接構件時,可以有效隱藏接合痕跡,增加傢具的美觀度;圓木銷則通過木銷與構件的連接,實現固定與裝飾的雙重功能;肩榫接合則通過榫肩與卯眼的巧妙配合,形成穩固的接合。
蝴蝶木銷拼板、方形木銷貫穿帶接合、方形木銷暗帶接合等結構,展示了榫卯在拼接大件傢具時的精湛工藝。蝴蝶木銷拼板通過木銷與拼板的結合,形成穩固的拼接結構;方形木銷貫穿帶接合則通過木銷在帶上的固定,實現長條傢具的接合;方形木銷暗帶接合則通過木銷隱藏於帶內,保持了傢具的簡潔美觀。
穿帶拼榫、餅干榫、斜角拼接等結構,則展現了榫卯在實現特殊連接時的創新性。穿帶拼榫通過木條與構件的連接,實現復雜拼接;餅干榫則通過獨特的榫頭形狀,形成獨特連接;斜角拼接通過角度的巧妙運用,實現特殊傢具的拼接。
榫槽邊角接合、木板直角拼接、木方平接、木板平拼、木板榫槽直角接合、木板榫槽平接等結構,展示了榫卯在連接木板時的靈活性與實用性。這些結構不僅保證了傢具的穩定性和美觀性,還體現了榫卯結構在紅木傢具設計中的廣泛應用。
指接榫、圓木銷榫接等結構,則展現了榫卯在實現特殊連接時的精細與獨特。指接榫通過多個榫頭與卯眼的組合,實現復雜拼接;圓木銷榫接則通過圓木銷與榫頭的連接,形成穩固而美觀的接合。
❷ 榫接和鉚接區別結構圖片
❸ 實木傢具卯榫結構和釘子連接本質上有何區別
實木傢具一般都採用卯榫結構,基本上不會使用釘子,這是為什麼呢?看完以下5點,答案迎刃而解。
1、卯榫歷史悠久
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也就是說,榫卯結構,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工藝創造,有著悠久的歷史。
70多個世紀以來,這種藝術工藝經由不斷地發展和再創造,技術和工藝都已經相稱熟練。
中國傳統傢具(特別是明清傢具)之所以達到今天的水平,與對這種結構特徵的運用有著直接的關系,也恰是這種巧妙結構的運用,晉升了中式傢具的藝術價值,尤為國娘傢具和建築藝術家們所驚嘆。
因此可以說,中式傢具不使用鐵釘,是一種傳統,是商定俗成的,是上風的延續和發揚光大。中式傢具之所以又被稱之為傳統傢具,榫卯結構是核心。
2、卯榫結構使傢具更加結實耐用
很多人經歷過這種事情,用釘子釘的板凳,釘子容易冒出來掛褲子,而卯榫結構的凳子很少出現這種情況,其原因就是卯榫結構傢具更加耐用。這里總結了下具體原因:
第一,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這種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間向各個方向的扭動。
而鐵釘連接就做不到。好比,用鐵釘將兩根木棖做T字型組合,豎棖與橫棖很輕易被扭曲而改變角度,而用榫卯結合,就不會被扭曲。
其次,金屬輕易銹蝕或氧化,而真正的紅木傢具,可以使用幾百年或上千年。很多明式傢具距今幾百年了,雖顯滄桑,但木質堅硬如初。
假如用鐵釘組合這樣的傢具,很可能木質完好,但因為連接的金屬銹蝕、疲憊、老化等,而使傢具散架。
3、卯榫結構傢具便於拆裝運輸
很多紅木傢具是拆裝運輸的,到了目的地再組合安裝起來的,非常利便。
假如用鐵釘連接傢具,雖說可以做成部門的分體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較多的傢具,就難以做到。釘子做的傢具在拆分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傢具的損壞。
動圖
4、卯榫傢具便於維修
不管什麼樣的傢具,使用長久了都需要維修維護。純正紅木傢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總會出現類似於某一根棖子折斷了需要更換這種情況。用鐵釘連接的傢具,做這種拆卸更換就不象榫卯結構傢具來得輕易。
假如是用魚膘膠等好膠做的傢具,維修時先把膠用水浸軟,榫卯間很快就松脫下來了,而用鐵釘則做不到,除非把傢具大卸八塊。進而反倒造成傢具的損壞。
5、製作傢具時,釘子容易導致木材損壞
紅木木質堅硬,而鐵釘是靠擠和鑽勁硬楔進去的,此過程極易造成木材劈裂,而卯榫結構在製作時無需太多蠻力即可連接好。
1、卯榫接合是指在木料上進行各種加工,利用木料本身的材質性狀,將要進行咬合的各木製部件的兩頭處理成榫頭和榫眼的形式,彼此相互嵌套,進行固定的接合方式。
2、卯榫的形式多種多樣,通常什麼樣的榫頭就該配有什麼樣的榫眼,而且大小尺度絲絲人扣,不可失之毫釐。具有能使傢具零部件渾然一體、經久耐用的優點,但其加工難度大、生產效率低的缺點,也是造成目前實木傢具製作過程中常用榫型簡化,一些特殊榫型不多見的重要原因。這些常用榫型按形狀分主要有:直角榫、圓榫、燕尾榫、橢圓榫。按榫頭的數量分主要有:單榫、雙榫、多頭榫。按榫頭與榫眼的穿透關系分主要有:明榫、暗榫。按榫頭側面是否顯露榫頭來分主要有:開口榫、閉口榫和半閉口榫。
3、釘接合(釘子連接)是直接運用各種釘子將傢具各零部件接合在一起的結合方式,它具有生產效率高、加工容易的優點,但就牢固性而言,往往不及榫接合。通常情況下,此種接合方式的牢固度往往與釘身的長度和形狀、釘本身的強度、釘子的直徑密切相關,釘子的強度越高,其接合的強度就越高,釘子的長度與直徑越大,表面凹凸的起伏越大,接合的強度也越高。現常用的釘種主要分為採用人工送釘(直圓釘、直方釘、螺紋釘)和採用機械送釘(氣槍釘)兩大類。
4、區別:
(1)在傢具部件連接上採用榫卯結構(構件之間不用金屬釘子而是靠木構件的摩擦力連接)。卯眼(鑿)與榫頭(枘)大小形狀必須完全一致才能合適的裝配起來,其優點表現為:傢具使用精巧准確的榫卯結構將傢具的各部件緊密組合連接在一起,成為結實牢固的一個整體。榫本身即是傢具部件的聯體,材質一致,榫和傢具壽命相同,同時彰顯中國文化的內涵。
(2)釘子連接是運用各種釘子將傢具各零部件接合在一起的結合方式。通常會因傢具使用年限的增長、釘子的反復拔啟、材料熱脹冷縮的變化、釘身氧化與老化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傢具結構的松動及使用年限的縮短。
❹ 紅木傢具製作的詳細全流程
紅木傢具製作的詳細全流程包括:乾燥工序、選料開料、榫卯工序、雕刻工序、傢具組裝、刮磨工序以及上蠟工序。
首先,乾燥工序是紅木傢具製作的基礎步驟。新鮮木材含有大量水分,若直接用於製作傢具,其成品容易因水分自然蒸發而出現干縮、開裂、彎曲變形等問題。因此,原木需先經過鋸材,再送入乾燥室進行乾燥處理,使木材含水率達到科學標准,從而增強木材的力學強度和加工性能,延長使用年限。
接下來是選料開料。選材講究材質相近、同一批次、同產地甚至樹齡接近的材料進行搭配,以確保傢具質量。開料時,要根據所需尺寸將木材裁切成合適的板材,同時注意木材紋理的方向,確保美觀與實用並存。
榫卯工序是紅木傢具製作的特色之一。通過精湛的技藝,將開好的料按照圖紙做成各種榫卯結構,這種結構既穩固又美觀,充分體現了傳統木工的智慧。
雕刻工序是紅木傢具製作中的重頭戲。雕刻師根據設計圖案,在木材上進行精細的雕琢,每一刀都凝聚著匠心獨運。雕刻出的圖案栩栩如生,層次分明,為傢具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傢具組裝環節同樣考驗匠人的技藝。利用榫卯結構將雕刻好的部件組裝成成品傢具,需要確保每個部件的精準對接,以保證傢具的整體穩固性和美觀度。
刮磨工序是傢具表面處理的關鍵步驟。通過刮刀、砂紙等工具對傢具表面進行精細打磨,使傢具線條流暢、表面平坦無波浪感,呈現出細膩光滑的質感。
最後是上蠟工序。選用優質的蜂蠟或生漆對傢具進行上蠟處理,既能保護木材免受外界侵蝕,又能提升傢具的光澤度和美觀度。經過這一系列工序的精心打造,紅木傢具方能呈現出獨特的韻味和價值。
紅木傢具的製作不僅是對木材的加工和塑造,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一件成品都是對精湛技藝的最好詮釋。通過深入了解紅木傢具的製作流程,我們更能體會到這份傳統工藝的珍貴與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