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傢具如何製作
中國古代最廣泛的使用傢具是從1000多年前的唐代開始,到五代又進一步發展。進入宋代時,傢具無論從種類、造型、製作及材料方面都已進一步地完善形成了質朴、簡潔的特色。明代傢具是中國古代傢具的代表,從選料、工藝、功能到裝飾藝術等方面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至今聲譽不衰,博得人們的高度贊賞及回味。
明代傢具多用紫檀、花梨、鐵梨之類硬木,也用楠、樟、胡桃、榆等硬雜木。這些材料不僅堅實又富有彈性,而且棕眼細密、紋理清晰、色澤柔和。加工表面時又多用蠟而不塗漆,更加顯露出樸素的「肌理」之美,顯現輕巧、挺拔、簡潔的特色。
清代前期傢具基本上繼承了明代傳統,但由於當時宮廷極端追求裝飾效果的風尚,使清代傢具,特別是北京故宮里的傢具,日益趨向繁縟。過多的雕飾破壞了傢具的整體造型,也減弱了傢具的實用功能。清代傢具的進步和成就主要表現在雕漆、填漆描金傢具方面,這些工藝都是新的創造和發展。此時,傢具同建築居室有了更密切的聯系,一般廳堂、卧室、書齋都有了配套常用傢具。明代民間傢具向更加實用和經濟的方向發展。
一般來說,明式傢具往往是指明及清前期(清康熙、雍正時期)製作的傢具。因為清初的傢具在形式上仍然繼承了明式的風格,在結構上沒有多大差別,因此統稱為「明式傢具」。而清式傢具則是指清乾隆以後製作的傢具。明清兩代在傢具製作風格、造型結構、裝飾手法、所用材質上都不盡相同,這些因素都是判定傢具時代的重要標准。
明代是中國傢具史上的黃金時代,明式傢具大體上保留了中國傢具傳統的裝飾風格及製作手法,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的巔峰時期,大體上造型質朴簡潔,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在藝術造型、工藝技巧和實用功能等方面,都已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簡潔的時代特色。
如今,明清古董傢具成為西方各大博物館競相收藏的藝術品,是中國繼書畫、陶瓷之後的第三大藝術收藏熱點。這些傢具線條簡約,造型典雅,完美地融合了藝術、文化和實用的功能,被西方學者認為是當今中國「繼青銅器、玉器、書法、繪畫、陶瓷後,又一載入青史的國粹」。
② 香柏木傢具怎麼樣···
香柏木實木傢具材質好嗎
1.概述
想要了解香柏木實木傢具,首先就需要來了解一下製作柏木傢具的材質。我國的柏木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一帶,柏木屬於常綠喬木,有著自己獨特的一些特點,它分類也是比較多的,現在市面上的柏木傢具價格也不是特別的貴,這里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香柏木實木傢具好不好和香柏木實木傢具的一些優缺點。
2.材質分析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香柏木實木傢具好不好,香柏木實木傢具的材質本身還是有一些優勢的,木材光澤強,柏木香氣濃,生長輪明顯,黃色條紋明顯,用它做的傢具質感比較好,也比較的美觀。而且柏木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醫葯作用,所以對人體還是很有好處的。好的加工廠商對在製作香柏木實木傢具的時候未加過多的修飾,加上精湛的手工工藝,就能將香柏木實木傢具的美展現的淋漓盡致了。而且香柏木實木傢具本身價格也不是特別的貴,所以總的來說香柏木實木傢具還是非常不錯。
3.客觀認識:
大家都知道任何東西都會存在一個兩面性,香柏木實木傢具有優點的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缺點。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明了的認識到香柏木實木傢具,再來說說香柏木實木傢具的優缺點都是怎麼樣的。
4.香柏木實木傢具優點:
以上對於香柏木實木傢具優點都做了一個簡單的闡述了。概括起來,香柏木實木傢具的優點就是:歷史比較悠久,材質比較優良,整個傢具看起來比較有藝術氣息,能夠襯托整個環境;實木傢具都是比較環保健康的,當然香柏木實木傢具也是不例外的,能夠凈化空氣,滅菌、病毒等,還具有一定的安神補心作用;香柏木實木傢具密度比較大,遇水不易腐爛,防臭防霉,一般的香柏木實木傢具都至少用三四十年。
5.香柏木實木傢具缺點:
香柏木實木傢具當然也是存在缺陷的。香柏木實木傢具木質的表面的疤痕比較多,好的生產廠家處理的好的話就沒有影響,處理不好的話就會比較影響檔次;香柏木實木傢具木質含有比較多的油脂,所以比較滋生蟲害;香柏木實木傢具一般也比較沉重,不易搬動,造型也比較簡單古樸,年輕人不是很喜歡。
③ 「春凳」是古代使用的傢具,為何許多酒店如今還有有什麼用呢
旅遊是生活中一件能夠提高幸福感的事情,細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很多酒店的床尾處擺放有一個像凳子的東西。有部分朋友感到納悶,這是做什麼用的呢?
其實,這凳子叫做「春凳」,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既然是古代傳下,必有其過人之處,那麼酒店將其擺放在床尾的作用是什麼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古時的春凳
在古代,春凳是家家不可少的傢具,但是到了今天已寥寥無幾,鮮能見到。只能說,時代的發展淘汰了許多東西。雖然在以前它很流行,家家必備!但是,時代是變遷著的,只有適應性強的才能夠保留下來並且發展強盛。春凳便是如此!
一些酒店沿用「春凳」,這是值得鼓勵的,畢竟是宣揚傳統,宣揚古人的智慧傑作!如今,春凳更多的是被當做一件藝術品來看待,而不是一件實用品。
④ 高分求解答```關於傢具史
明式傢具與現代主義傢具之美
傢具,可以說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開始,便與我們難舍難分。 從古至盡、不分地域,只要有人類生存發展的地方就會有傢具文化的痕跡。在傢具上的設計可以客觀的展現一個時代審美傾向,而至今我個人認為所見過的最美最有魅力的是明式傢具與現代主義風格的傢具這兩種。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便是樣式上的簡潔,功能上的合理。這種簡潔它不會因時代的變遷而失去設計感,這種美著實讓人感動。將現代主義年代的傢具與中國黃金時期的傢具作一比較,時間是16、17世紀與19、20世紀,這樣兩個不同時期的傢具放在一起,他們同樣具備現代感。這讓我們思考是否簡潔的設計可以歷久彌新?結構功能主義的設計是否生命力更持久?
先看一下明代傢具的特色,古典中國明代傢具具備了一種永恆的普世的美感。明代當時的中國,對它的文人學者而言是一個流動的社會,這樣一種社會形式也在傢具上產生了反映,為了流動和旅行的需要,傢具既需要實用,又需要方便拆卸、折疊,因此它不會採用漿膠、釘子或任何永久粘和的方式去製造它們。這樣的傢具就要求了這個民族和時代的人民具備了強烈的理性思維,同時在工藝上精益求精,就使得明代的傢具在中國其它時代的傢具行列里顯現地如此的卓越不群。明代傢具:造型簡練、以線為主: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與功能要求相符,無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剛柔相濟,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結構嚴謹、作工精細:卯榫結構,是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時至今日,傢具仍然牢固如初;裝飾適度、繁簡相宜:裝飾手法,多種多樣,雕、鏤、嵌、描,等。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但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恰如其分的作局部裝飾;木材堅硬、紋理優美:自然優美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本有美麗色澤與木紋地高級硬木,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
比較一下現代主義設計下的傢具,提到現代主義,必須提到功能主義風格的傢具,則起源於德國現代主義之祖的包豪斯學院,包豪斯推崇「功能決定形式」,與當時的歐洲開始流行奉信新教有關,這樣的觀念與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提倡的簡朴節約相似,都追求著朴實無華的美感。包豪斯運動帶領下的現代主義設計作品與傳統流派拉開距離,揚棄了以前歐洲傳統的傢具中那種繁復的表面浮華的裝飾,而是用「少即是多」的理念傳達著現代主義風格的美麗。這里的"少即是多"的理念設計出來的作品的感覺就與明式傢具中造型簡潔、以線為主的要點相合拍。現代主義傢具的設計作品中的裝飾更是通過它本身的造型與材質的運用,一氣呵成的產生自身的裝飾美感,而拒絕那種後來加上的,所謂的「點綴」 的任何裝飾手法。現代主義的傢具設計嘗試使用各種各樣的欣欣材料,就象明式傢具中運用木材本身的紋理優勢一樣,現代主義的傢具中使用的各種各樣的材料也力求體現他們本身呈現出來的美感,如彩色的各種塑料,纖維,玻璃……還有使用鋼管,膠合木等一些廉價的素材,並不是再象歐洲傳統那樣再再昂貴的木材上雕飾各種花紋或者再鑲金嵌銀。包豪斯的設計師們堅信藉由金屬、夾板、塑膠、玻璃等新式材質,加以工業製造,能大量生產出兼具美學與經濟實用的傢具。而隨著工業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包豪斯的設計風格更加入了人體工學的研究和新式材質的開發。無論是造型獨特的椅子,或是強調舒適感的沙發,其功能性與裝飾性恰到好處的結合。並且現代主義傢具的設計與明式傢具一樣,需要流動便攜,於是這個共同點符合現代的口號「形式追隨功能」即,功能主義。這一原則衍生出自己的一套審美體系——簡約主義、極簡主義……並產生了許多功能形式完美統一的理性主義的優良設計。
明式傢具與現代主義傢具的設計樣式,其實為我們提供的是一種生活的形式之美這樣的設計給人提供了一種很好的精神方面的生活方式,使人不被俗世所困,可以更注重原始本能的生活形態,以及滿足人對精神世界追求的一種渴望。
⑤ 唐初的時候有床和椅子嗎
到了唐代,室內的陳設開始改變。凳椅問世,而坐禮亦隨之改變。唐天寶五年(公元756年)高元珪墓壁畫中,有人坐在椅子上(圖一)。唐代文獻也有一些相關的記載,但唐代有關椅子的資料究竟不多。[16] 當時的史料顯示,唐代的居室文化仍然以席子為主。[17] 然而,要想找出漢人到底於何時何地開始廣泛地使用椅子,頗為困難。從圖像與文獻的資料來看,我們只能說,從盛唐以來,椅子大概日益流行,而最遲在宋初已經相當普遍。因此,近代學者大都認為椅子是在晚唐與五代之際逐漸進入中國人的房室之中。[18]
圖一: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高元珪墓
賀梓城,〈唐墓壁畫〉,《文物》1959.8:31-33
--------------------------------------------------------------------------------
16.詳見賀梓城,〈唐墓壁畫〉,《文物》1959.8:31-33。唐代戴孚著《廣異記》中有幾條提到椅子的資料。詳見〈仇嘉福〉及〈李參軍〉的故事,方詩銘輯校,《冥報記.廣異記》(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58,201。此外,相傳為唐人周昉所畫的〈揮扇仕女圖〉中則有宮女坐於椅子,但此畫是否唐代的作品很可疑。同樣,相傳為唐人盧楞伽所主畫的〈六尊者像〉、唐人周文矩的〈宮中圖〉和〈琉璃堂人物圖〉、以及五代人王齊翰的〈勘書圖〉和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雖然都有椅子,但都很可能是宋代的作品。詳見James Cahill,An Index of Early Chinese Paintungs:T'ang, Sung,andYuua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pp.16,28-30,50。
17.崔詠雪,《中國傢具史》,頁59。
18.例如,王嗚盛,〈箕踞〉,頁3:黃正建,〈唐代的椅子與繩床〉,《文物》1990.7:86-88;及Craig Clunas,Chinese Furniture(London:Bamboo Publishing Ltd.,1988),p.16,都持此說。
頁732
除了坐禮之外,椅子還引起了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變化。由於室內的陳設互相關聯,因此席地而坐時,必須用低矮型的傢具。相反的,人坐上椅子以後,其他的傢具也得跟著增高。清人王鳴盛曾闡明此點。他說:「古人坐於地,下籍席,前據幾,坐席固不用椅。而幾則如《書》所謂憑玉幾、《詩》所謂授幾。有緝御之類,其制甚小。今桌甚大,俗名『八仙桌』,謂可坐八人同食,與幾雖相似,實大不同。」[19] 此外,椅子的出現也影響了器皿的形狀。正如蘇拭所說,「古者坐於席,故籩豆之長短、簠簋之高下適與人均」。唐宋出土的實物表明,唐代的器皿與宋代的器皿的確有明顯的差異。唐人因席地而坐,使用高型的飲食器具較為方便。到了宋代,飲食器置於高桌上,身體的位置及人的視線都不一樣了。因此,碗、盤、杯等食器都變得玲瓏精巧。[20] 人們改用椅子以後,窗戶的位置及屏風與屋頂的高低也因此改變;飲食習慣與衣著也跟隨著傢具改變,甚至人的心理狀態可能也受到影響。[21] 這種由低向高發展的趨勢,涉及的層面極廣。因此,有位學者甚至認為中國的這次「室內革命」,可與二十世紀家庭的機械化相比。[22] 至於中國的椅子究竟來自何處,源於何時、在何地出現,歷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二 、椅子淵源說四種
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先要處理一個表面上很簡單但實際上很復雜的問題:甚麼是椅子?關於這個問題,現在的詞典並不是很有用。例如《漢語大詞典》及《現代漢語詞典》只說椅子是「有靠背的坐具」,而這個定義可以包括很多種傢具。[23] 對一般人而言,椅子最基本的定義應該是具有靠背的單人坐具。此外,
--------------------------------------------------------------------------------
19.王嗚盛,〈箕踞〉,頁3-4。
20.詳見陳偉明,《唐宋飲食文化初探》(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3),頁63-64。
21.Sarah Handler,"The Revolution in Chinese Furniture:Moving from Mat to Chair,"Asian Art4.3(Summer1991):9-33。Wu Tung 認為,強調集體的上古中國社會不肯容忍代表「自由」 與「個人主義」的椅子 Wu Tung, 「From Imported『Nomadic Seat』to Chinese Folding Armchair,」Journal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Furniture Society 3.2(Spring1993):38-47,(原戴於 Boston Museum Bulletin 71{1973})。
22.Donald Holzman,「`A propos de l'origine de la chaise en chine,」T'oung Pao 53(1967):279。
23.《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及《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頁733
我們心目中標準的椅子常有四條腳,有時也有扶手。[24] 這是現代人對椅子的了解,是經過幾百年慢慢形成的概念。
「椅子」一詞在唐代始見,最早稱之為「倚子」。最早提及「倚子」的記載約在八世紀末。[25] 唐人之所以稱有靠背的坐具為「倚子」是很容易了解的,因為坐這種坐具時可倚靠靠背。如宋人黃朝英說,「今人用倚、卓字多從木旁,殊無義理。字書從木從奇乃椅字。於宜切。《詩》曰:『其桐其椅』是也......倚、卓之字雖不經見,以鄙意測之蓋人所倚者為倚,卓之在前者為卓。」[26] 因此可知,當時的倚子是有靠背的坐具。從其他資料,我們也知道,唐代的倚子容易搬移,通常是單人坐的。[27] 總之,唐代的倚子應與現在的椅子相去無幾。
「倚子」一詞出現之後,椅子的歷史便較好處理,但在此之前雖然沒有一個專有名詞來稱呼具有靠背的單人坐具,但文獻及圖象的資料顯示,唐代之前的確有此物。這個現象不限於傢具史。研究古代物質文化的學者,常常遇到這種詞彙問題,因為語言的變化往往比物質的變化慢一步。例如,研究茶及蔗糖的學者都得下很多功夫探究「茶」及「糖」等字出現之前,漢人是否用其他的詞彙來涵蓋喝茶及製糖的習慣。[28] 由於傢具的詞彙問題,再加上資料的零散,從宋代以來,椅子的淵源自然成為議論紛紛的課題。以下是椅子淵源最常見的四種說法。
--------------------------------------------------------------------------------
24.參見崔詠雪,《中國傢具史》,頁9。
25.參見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的《濟瀆廟北海壇祭器碑》,收入王昶輯,《金石萃編》 (北京:中國書店,1985),卷一O三,頁11,及王 讜,《唐語林》在周勛初校證《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卷六,頁523。王讜是宋人,但提到倚子一段來自唐代筆記《戎幕閑談》。
26.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四,頁8,《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八五O。
27.圓仁,《入唐巡禮行記》卷四,白化文等編,《入唐巡禮行記校注》(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頁454。
28.有關茶的問題研究很多,參見陳椽,《茶葉通史》(北京:農業出版社,1984)。有關糖,參見 ChriStian Daniels,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 6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pt.3 Agro-instries and Forestr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及季羨林,《文化交流的軌跡:中華蔗糖史》(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頁734
甲、本土說
漢代人使用不少低型的傢具。至東漢末年,屏風、案(即置物的小桌)、憑幾(一種小型的靠具)、床等傢具至少在上層社會已廣為流行。[29] 由此可見,從科技的角度來說,漢代的木匠已具有製作椅子的能力。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唐宋時代的椅子,很可能是中國的木匠從原來已有的傢具中發展出來的。
除了席子以外,漢代最主要的坐具是榻。[30] 漢代的榻比床小;與床不同的是,榻是坐具而不是寢具。其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流行於漢、魏、晉時代的獨坐式小榻。[31] 這種小榻有兩人坐的,也有一人坐的,有的小榻不用時甚至可以懸掛於牆上。如《後漢書.徐穉傳》雲:「陳蕃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徐)穉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32] 這種小榻只要加上靠背就可說是椅子了。事實上,清代學者趙翼便認為宋代的椅子來自於中古時期的榻。他說:「其時(即漢唐之間)坐床榻大概皆盤膝,無垂腳者。至唐又改木榻,而穿以繩,名曰繩床......而尚無椅子之名。其名之曰椅子,則自宋初始。」[33] 我們雖然無法否定趙翼的說法,但亦沒有資料支持他的猜測。更重要的是,椅子在中國出現時,與當時外國的椅子在造形上很相似。因此,研究中國傢具的學者一般不認為中國的椅子是從木榻發展出來的,倒有不少人認為椅子是從來自外國的「胡床」逐漸演變而來。[34]
--------------------------------------------------------------------------------
29.參見孫機,《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頁216-228。
30.在漢代,凳子並不流行。到南北朝,所謂「荃蹄」從國外引進來以後,坐凳子的習慣才興起。在此過程當中,佛教或許扮演了某種角色。詳見孫機,〈唐李壽石槨線刻《侍女圖》、《樂舞圖》散記〉,《文物》1996.5:33-49。
31.陳增弼,〈漢、魏、晉獨坐式小榻初論〉,《文物》1979.9:66-71。
32.《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卷五三,頁1746。崔詠雪卻認為此文中的榻指的是折疊凳。《中國傢具史》,頁81。
33.趙翼,〈高坐緣起〉《陔余叢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卷三一,頁661-662。 C.P.FitzGerald 在其Barbarian Beds:The Origin of the Chair in China(London:The Cresset Press,1965)也提到這個可能,請見頁45-49。實際上,「椅子」一詞在唐代已有。更重要的是,下面談及繩床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趙翼對繩床的理解也是錯的。
34.除了榻以外,中國早期的椅子或許與中國的其他物品有密切的開系。例如,吳美鳳曾指出,北魏馬車之形制跟當時坐具的形制有相似之處。參見〈宋明時期傢具形制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6),頁197,及吳美鳳,〈坐椅繩床閑自念— 從明式傢具看坐具之演變),《歷史文物》8.2(1998):59-69。
頁735
乙、胡床說
中古時期的文獻中,有時出現所謂的「胡床」的坐具。至今,考古學家還沒有發現中古時期胡床的實物,但多種文獻資料、一通東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的造像碑(圖二),西魏大統十一年(公元547年)的女侍俑,以及唐代李壽墓的石槨線刻,都表明,當時的胡床是一種小型、可以合攏的凳子,相當於現在的摺壘凳,也稱「馬扎兒」。[35] 這種坐具的歷史悠久,可溯源至公元前一
圖二:東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的造像碑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所藏拓片
--------------------------------------------------------------------------------
35.有關胡床,最詳細的著作仍然是藤田豐八,〈胡床〉,收入《東西交涉史研究》(東京:岡書院,1934),頁143-185。此外,亦見崔詠雪,《中國傢具史》;頁80-88,Wu Tung,「From Imported 『Nomadic Seat』to Chinese Folding Armchair.」易水〈漫談胡床〉,《文物》1982.10:82-85,討論近年有關胡床的考古發現。FitzGera1d的 Barbarian Beds 值得參考,但 Holzman 在上面所引的書評里指出此書的不少問題,並提供很多頗有價值的資料和分析。關於 543年的碑,詳見 E. Chavannes, Mission archeologique dans la Chine septentrionale (Paris:E.Leroux,1913-15),第二冊第一部,圖版第二七四,第四三二號及第一冊第二部,頁589-590,及長廣敏雄,《六朝時代美術研究》(東京:美術出版社,1969),頁69-92。有關女侍俑,見磁縣文化館,〈河北磁縣東陳村東魏墓〉,《考古》1977.6:圖版第九。關於李壽墓的石槨,見陝西省博物館,文館會,〈唐李壽墓發掘簡報〉、〈唐李壽墓壁畫試探〉,《文物》1974.9:71-94及孫機,〈唐代李壽石槨〉。
頁736
千五百年的埃及。在古埃及的上層社會中,這種坐具是尊貴的象徵;近代研究埃及的考古學家發掘過幾件精美的寶物。[36] 胡床傳至中國的途徑,今已難查考,但大約是從北非經過中亞而來的。據《後漢書》〈五行志〉載:「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37] 倘若這則資料可靠,靈帝在位時(即公元二世紀末)胡床已經進入中國,並出現在宮廷了。[38] 此後在中國的文獻中,有關胡床的記載很多。除了帝王以外,有將令、官吏、講學者乃至村婦等各種身分的人使用胡床的記載。並有胡床出現於室內、室外,宮廷以及戰場等各種場合的文獻。[39]
在坐禮的轉變中,胡床扮演了開路先鋒的角色。與小型榻不同,坐於胡床時,人們通常是垂腳而坐。其次,由於胡床的腳容易撕破席子,胡床與席子不能並用。簡言之,胡床的興起對室內的陳設與坐禮的習俗可能引起了一些變化。由此看來,胡床似乎可視為椅子的前身——只要加上靠背和扶手,稍微改一下它的型制就可說是典型的椅子了。[40] 雖然如此,歷來大部分的學者對「胡床說」卻持保留的態度。
宋代的張端義和程大昌及明代的王圻都認為宋代的交椅(一種腿交叉,能摺疊的椅子)是從胡床發展出來的。不過,胡床雖然與宋代的交椅應有關聯,但它不一定跟唐代的椅子有直接的關系。[41] 《資治通鑒》載唐穆宗曾「見群臣於紫宸殿,御大繩床」。元代胡三省的注則主張椅子的前身是所謂的「繩床」而不是胡床。他說:
程大昌《演繁露》曰:「今之交床,制本自虜來,始名胡床。隋以讖有
--------------------------------------------------------------------------------
36.Ole Wanscher,Sella Curulis:The Folding Stool,an Ancient Symbol of Dignity (Copenhagen,1980).
37.《後漢書》卷十三〈五行志〉,頁3272。
38.《太平御覽》在〈胡床〉條下引《風俗通》說:「靈帝好胡床......」可作《後漢書》的旁證。請見《太平御覽》卷七O六,頁8,《四部叢刊三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子部,冊三四。
39.朱大渭,〈中古漢人由跪坐到垂腳高坐〉,頁106。
40.胡德生在其〈古代的椅和凳〉持此說。參見《故宮博物院院刊》1996.3:23-33。
41.張端義,《貴耳集》卷三,頁64,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二七八三、程大昌,《演繁露》卷十〈胡床〉,頁3-4,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八五二,及王圻《三才圖會》(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據萬曆三十四年本),卷十二〈器用〉,頁14。
頁737
胡,改名交床。唐穆宗於紫宸殿御大蠅床見群臣,則又名繩床矣。」余案交床、繩床,今人家有之,然二物也。交床以木交午為足,足前後皆施橫木,平其底,使錯之地而安;足之上端,其前後亦施橫木而平其上,橫木列竅以穿繩條,使之可坐。足交午處復為圓穿,貫之以鐵,斂之可挾,放之可坐;以其足交,故曰交床。繩床,以板為之,人坐其上,其廣前可容膝,使有靠背,左右有托手,可以閣臂,其下四足著地。[42]
可見,胡三省認為繩床是具有靠背、扶手以及坐板的單人坐具,也就是標準的椅子。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43] 下面談及佛藏的資料時我會列出這方面的證據,並試圖重建繩床的原貌。不過,即使我們能證明繩床是一種有靠背的單人坐具,並可推測椅子的前身應該是繩床而不是胡床,最基本的問題仍待解決,也就是:這種坐具又是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如胡床一樣從外國來?如果繩床來自於中國之外,又是從哪國來的,以甚麼樣的方式傳到申國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P.FitzGerald曾把中國椅子的淵源問題放到世界傢具史中去看。
丙、景教說
從現存史料看來,世界上最早使用椅子的地方是古代的埃及。埃及古墓壁畫土常常有椅子的描繪,研究埃及的考古學家也發掘了好幾把相當精緻的椅子。椅子從埃及傳到了希臘,又從希臘傳到羅馬。在流布的過程中,椅子的造型及使用方法發生了一些變化。例如,在古代羅馬的文化中,貴族用餐時不坐椅子,而躺在沙發上吃——用餐時,只有婦女和奴隸才坐椅子。[44] 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展,椅子傳到了君士坦丁堡,即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的首都。拜占庭帝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常出現椅子。
第五世紀的君士坦丁堡是景教的發源地,而在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時,一批景教的傳教士到達長安,並開始譯經傳教,三年後建寺。當時有二十一位國外來的景教教士。一百多年以後,立於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有「法流十道...寺滿百城」之句,說明當時景教
--------------------------------------------------------------------------------
42.《資治通鑒》卷二四二〈穆宗長慶二年(822)〉,頁7822,(北京:中華書局,1956;1987 重印)。
43.崔詠雪也支持胡三省的說法。《中國傢具史》,頁88
44.Schmitt,La raison des gestes,p.68.
頁738
的興盛。但到了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詔拆毀全國的佛寺,同時打擊景教,驅逐二千多名景教教士,中國的景教從此基本上滅絕了。[45] 由此可見,椅子開始在中國流傳的時期,大約也是景教流傳到中國的時期。FitzGerald認為這並不是巧合。簡言之,他認為椅子傳到中國的軌跡是:從埃及到希臘、羅馬及君士坦丁堡,又從君士坦丁堡傳到中國,而在此過程中,景教的傳教士是最重要的媒介。[46]
可惜,這種又神奇又耐人尋味的說法並不是很有說服力。我們仔細探討此說法的可能性時便會發現,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可支持椅子源於景教之說。這是說,中國景教的文獻未曾提到椅子,景教的圖像中也沒有椅子。景教說顯然太過牽強。[47] 除了缺乏證據以外,關鍵在於 FitzGerald 把中國椅子的問題當作一個技術或科技的問題來看,以為一旦有來自國外的人把椅於帶到中國、向當地人展示,漢人就很自然的開始使用椅子了。然而,如上所述,椅子的問題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牽涉到禮節的文化問題。正如張載曾說:「古人無椅桌,智非不能及也。聖人之才豈不如今人?但席地則體恭,可以拜伏」。[48]
景教雖曾傳入中國,但畢竟影響力有限。因此,景教能不能改變如坐禮這種基本的風俗習慣是很令人懷疑的。為了尋找足以改變這種基本習慣的文化勢力,有些學者把注意力轉向佛教。
丁、彌勒說
從第五世紀起,中國的佛教徒開始製造數量龐大的彌勒佛像。龍門、敦煌與雲崗石窟中的佛像,以及獨立的造像中有不少彌勒像。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彌勒的特徵之一是他的坐姿。彌勒通常高坐於座位上,垂一足或雙足:有時雙足交叉下垂、有時雙足下垂直堅、有時右足下垂、有時左足下垂等等。[49]
⑥ 無錫定做全屋傢具的廠家
無錫定做全屋傢具廠家,老木匠原木護牆板,原木櫥櫃,原木衣櫃等全屋傢具都可以定製。
⑦ 我想問一下香港唐木匠生態板E0級馬六甲生態板多少錢一張
唐木匠生態板價格不一,我是搞裝修的,我買一般都是在180~200每張,價格不貴,實惠,看具體的市場行情,具體的價格還要看你當地經銷商的報價。
⑧ 深圳傢具行業10大品牌設計策劃機構有哪幾家
1.深圳名漢自唐設計公司
2.深圳孔武設計工作室
3.深圳景初傢具設計公司
4.深圳拓璞傢具設計公司
5.深圳獵狐傢具設計公司
6.深圳比諾品牌設計公司
7.深圳彩迪智業機構
8.深圳百威設計公司
9.深圳傑信裝飾設計公司
10.深圳傑申傢具策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