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歐洲傢具歷史

歐洲傢具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02 00:52:54

A. 歐洲實木的文化淵源


丹麥設計
在木製傢具設計界,全世界首推丹麥設計最為經典。"丹麥設計"似乎成了一個專用名詞,與牛頓定律、阿基米德原理一樣,有著不可懷疑的權威性。
丹麥設計的精髓是以人為本。如設計一把椅子,一張沙發,丹麥設計不僅僅追求它的造型美,更注重從人體結構出發,講究它的曲線如何與人體接觸時達到完美的結合。它突破了工藝、技術僵硬的理念,融進人的主體意識,從而變得充滿理性。被稱為丹麥傢具設計之父的克林特,就像一個畫家那樣,為研究座椅的實用功能,他會在設計之前畫出各種各樣的人體素描,在比例與尺寸上精益求精,並運用技巧將材料的特性發揮到極致,從而創作出美輪美奐的工藝品。


■ 瑞典摩登傢具
北歐諸國的傢具製作,均有自己的設計風格,而瑞典風格的特徵,是雅緻與摩登。
瑞典的摩登之風,曾使馬特森椅暢銷不衰。這股以設計師名命名的馬特森椅風潮,曾經刮遍東南亞。與丹麥傢具不同的是,瑞典風格並不十分強調個性,而更注重工藝性與市場性較高的大眾化傢具的研究開發。瑞典傢具偶爾也會受到丹麥風格的影響,採用柚木、紫檀木等名貴質材製作高級傢具,但從傳統上,瑞典人更喜歡用本國盛產的松木、白樺為質材製作白木傢具。設計風格,更追求便於疊放的層疊式結構,線條明朗,簡化流通,以便製作摩登與風行,並以此凝結瑞典傢具的現代風格。

■ 芬蘭人的造型天賦
芬蘭藝術家和設計師們所追求的芬蘭風格,是將出水的大自然靈性融入設計作品,使其翔動一種源自自然的藝術智慧與靈感。
到60年代,芬蘭人開始進入一種反省,漸漸將設計風格沉澱為平實、實用,與生活密切結合,更深度地利用國內現有材料,擴大消費群,擴大規模生產,逐漸形成芬蘭傢具的現代特色。他們在強調設計魅力的同時,致力於新材質的研究開發,終於生產出造型精巧、色澤典雅的塑膠傢具,令人耳目一新。

■ 挪威傢具的個性
挪威傢具的個性猶如挪威的山巒與神秘的峽灣,處處滲透出厚重與質朴,富有濃郁的北歐氣質。挪威傢具設計別具匠心,富有獨創。它在成型合板及金屬運用上,常常給人以意想不到的獨特效果,並起到強化風格的作用。
挪威的傢具風格大致分兩類,一類設計以出口為目的,在材質選用及工藝設計上均十分講究,品質典雅高貴,為傢具中的上乘之作。另一類則崇尚自然、質朴,具有北歐鄉間的濃郁氣息,極具民間藝術風格。

縱觀北歐四國的傢具製造,確是世界傢具王國中一道獨特的風景。這股北歐之風迅速吹向世界各地,這絕非偶然。時下,連國內的不少家庭也開始青睞起北歐傢具的原始氣息,它代表了一種時尚,回歸自然,崇尚原木韻味,外加現代、實用、精美的藝術設計風格,正反映出現代都市人進入新時代的某種取向與旋律。

B. 簡述歐洲傢具設計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羅可可時期的演變過程

同中式古典傢具是中國古典文化的一個再現一樣,歐洲古典傢具也都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成為歷史的見證。而遙遠的距離和迥異的風格,使得歐洲古典傢具更多地受到了國人的關注。

歐洲古典傢具的發展經歷了5個主要階段。這5個階段也對應了5個最繁榮、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發展時期,至今在各個時期歐洲古典傢具上,我們依然可以追尋到不同時期文化的影子。

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具有沖破中世紀裝飾的封建性和閉鎖性而重視人性的文化特徵。將文化藝術的中心從宮殿移向民眾,以及在對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再認識的基礎上,具有使古典樣式再生和充實的意義。文藝復興開始於14世紀的義大利。15—16世紀時進入繁盛時期,又在歐洲各國逐步形成各自獨特的樣式。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多不露結構部件,而強調表面雕飾,多運用細密描繪的手法,具有豐裕華麗的效果。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室內和傢具木雕飾技藝精湛為其主要的裝飾手法。

英國的文藝復興樣式似可見哥特樣式的特徵,但隨著住宅建築的快速發展,室內工藝占據了主要位置。

巴洛克時期
發源於17世紀20年代的義大利繪畫、雕塑和建築、傢具,還有對青花瓷特別的需求。以後該種風格傳遍了整個歐洲,不僅一些著名的藝術大師參與其中,還有許多新教徒手工藝人。

巴洛克風格佔主導地位的母題包括古典葉紋裝飾、山楣、垂花幔紋、面具、獅爪式器足、包嵌的銀片嵌花紋飾、中國風樣式以及精工雕鑄的人像裝飾。使用各種奢侈昂貴的材料,包括半寶石拼嵌、細木鑲嵌、用天鵝絨作為傢具的蒙面。造型重拙,富有雕塑感,經常採用弧曲的線條,或呈球莖狀,但是裝飾紋樣卻規范對稱。

洛可可時期
洛可可風格出現於18世紀早期的法國,是對巴洛克經典風格過分的規范感和沉重感的一種反潮流,由路易十四統治下的讓貝蘭等設計師開創。雖然這種風格從18世紀30年代開始風行歐洲,但是美洲殖民地卻少有影響。到了現代,這種風格卻成為不少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來源之一。

洛可可風格大量運用玲瓏起伏的及不對稱的形式, 特別是C形和S形渦卷紋的復雜精巧結合。主要母題包括貝殼式形狀、寫實性花朵和葉簇、奇相圖案和中國式紋樣。主題性形象包括戲劇人物和田園人物,以及四季風光和四季的擬人化形象。偏愛明亮色彩(經常是淺淡色彩)、輕巧的木材和塗金效果。

新古典主義時期
18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出於對洛可可風格輕快和感傷特性的一種反抗,也有對古代羅馬城考古挖掘的再現,體現出人們對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的興趣。這一風格的傑出倡導者是英國建築師和設計師羅伯特亞當。到了18世紀90年代以後,這一風格變得更加單純和樸素莊重。

特有母題包括纏索紋、卵箭式線腳、花束、奇相圖案和花束垂環。造型簡單質朴,包括希臘古尊、三角祭壇、古瓶形式,在使用裝飾時又很節制,表現形象以神話題材為主。顏色搭配沉暗、素淡,惟一例外的是採用伊特魯里亞風格的紅、黑、白搭配方法。

維多利亞時期
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它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

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工業成長,中產階級不斷擴大,商品規模化生產。社會風氣以舒適和自我炫耀為能事,人們對豪華的軟墊式傢具趨之若騖。

在造型上一般都體積大、飽滿,裝飾不拘一格。從各種復古風格中衍生的母題,如羅可可式渦卷紋、哥特式尖塔紋以及文藝復興式盤絛紋等,常常被結合在一起。使用各種新工業技術,如若層壓合的膠木和電鍍法。裝飾中描繪走獸、飛禽、花卉和果實,特別是在為觀賞而做的大尺寸的傢具上,這種描繪尤多。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歐洲的古典傢具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從個性化到逐漸包容的過程。這顯然和現代人對傢具的設計風格的多樣化要求是一致的。

C. 歐美傢具的沿革

歐式古典風格傢具是一種追求華麗、高雅的古典,其設計風格直接受歐洲建築、文學、繪畫甚至音樂藝術的影響,對歐式傢具設計影響最深的首推歐式建築,具體可以分為六種風格來簡述:1、羅馬風格,源自11-13世紀 這個時期是一個以柱式結構為主的時代,講究從教堂圓形弓頂得來的啟示,雕刻、鑲嵌等藝術手法處於次要地位,用料粗大,線條簡單。羅馬柱式結構可以歸納為五種基本柱式。五種柱式中又以克林斯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和組合式柱式三種在傢具及傢具展廳裝飾中的運用最為普遍。 2、哥特式風格,源自14世紀 以精雕細琢與華麗的鏤花構成的新式傢具,盛行於法國,以尖頂、拱卷和垂直線為主,高聳、輕盈、富麗而精緻,對其影響很深的古建築代表有:英國的西敏寺、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對「哥特式」建築的形容,人們用了這樣一句話:「它如火焰般躥向天際,剛直、挺拔」。而這一時期的傢具製作,是以模仿建築外形為主的,現存於世的這一風格傢具以西班牙最多和最原汁原味。3、文藝復興時期,源自15-16世紀 這一時期的傢具清一色地成了仿古藝術的產品,而且絕對是溫室里的花朵。但這個時期的繪畫藝術對傢具的影響巨大,傢具製造工匠們開始講究木材飾面材料的花紋和顏色,開始用天然有色木材來拼接精美的畫面。人們這樣評價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作品:平衡、含蓄、節制,且富於理性和邏輯性。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的傢具沒有形成自己傳世的風格,這樣就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淹沒。 4、巴洛克風格,源自17-18世紀 巴洛克風格傢具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沙發華麗的布面與精緻的雕刻互相配合,把高貴的造型與地面鋪飾融為一體,氣質雍容。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5、洛可可風格,源自18世紀 講到洛可可風格就不能不講到一個人,他就是英國的傢具設計大師奇朋代爾(1718-1779年)。他是將中國的塔、蘇州園林技術等東方元素與西方傢具製作技藝相融合的第一人。他同時是英國傢具界最有成就的傢具設計師,也是第一個以設計師的名字命名傢具風格的傢具師。洛可可風格是法文「岩石」、「貝殼」的復合詞,詞義為洛可可,洛可可藝術傢具注重體現曲線特色。沙發*背、扶手、椅腿與畫框大都採用細致典雅的雕花,椅背的頂梁都有玲瓏起伏的「C」形和「S」形的渦卷紋的精巧結合,椅腿採用弧彎式並配有獸爪抓球時的椅腳,椅背頂梁和畫框的前樑上都有貝殼紋雕花。6、新古典主義風格 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在18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出於對洛可可風格輕快和感傷特性的一種反抗,也有對古代羅馬城考古挖掘的再現,體現出人們對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的興趣。這一風格運用曲線曲面,追求動態變化,到了18世紀90年代以後,這一風格變得更加單純和樸素莊重。 這個時期的傢具雕飾圖案包括纏索紋、卵箭式線腳、花束、奇相圖案和花束垂環。造型簡單質朴,包括希臘古尊、三角祭壇、古瓶形式,在使用裝飾時又很節制,表現形象以神話題材為主。顏色搭配沉暗、素淡,惟一例外的是採用伊特魯里亞風格的紅、黑、白搭配方法。 新古典主義時期,傢具的特點: 雕飾圖案:主要以玫瑰花飾,花束和絲帶、杯形等相結合的物品被繫上美麗的花結。傢具樣式:以直線為基調不作過密的細部裝飾,以直角為主體,追求整體比例的和諧與呼應,做工考究,造型精煉而樸素。

D. 西方傢具的發展有哪幾個階段

外國古典傢具可分三個歷史階段:古代傢具、中世紀傢具和文藝復興後的近代傢具。 把分給我吧~還有什麼不懂可以問我!

E. 英式傢具的歷史沿革與特點

英國是老牌的工業國家,其傢具製造歷史悠久,是歐洲傢具生產的大國之一。英內式傢具典雅的造型,精緻容大方,注重在細節上創造新趣味,突顯裝飾的新奇美麗。幾百年過去,英式傢具仍具有新魅力,受到國際的關注。英式傢具古典美觀、雅緻柔美,多用飾條與桃花木雕刻。雕刻木質嵌花圖案常見於英式古典傢具,富有古典韻味。英式傢具有別於歐式傢具,簡潔渾厚,歷久彌新。 胡桃木之取代橡木始於十七世紀中期,胡桃木易於細雕工,所以這時候的英國傢具比早期的傢具更為精緻而進步。此時,英國文藝復興傢具已近尾聲,而進入巴洛克時期,於是發生了兩種極為顯著的變化:一方面是鄉間較為粗糙的橡木平刻傢具被單純的胡桃木傢具所取代;另一方面是皇宮和貴族受義大利與法國宮廷的影響,採取了極端奢華的裝飾風格。但是,在十七世紀末期,英國傢具即拋棄了這種流風,轉而專心致力於本土胡桃木傢具的發展,外型上流露出質朴而素雅的感覺。本時期的英國傢具均採用了胡桃木為材料,因此被稱為胡桃木時期。

F. 誰了解傢具的歷史和文化包括中國傢具和歐美傢具啊

中國傢具發展史簡述
中國傢具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文化。中國傢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全世界的共同財富。
傢具,通常指「桌椅板凳」之類,中國各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決定了中國傢具發展的方向。魏、晉時代人們習慣席地而坐,因此傢具多為低矮型,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再後來出現屏、幾、案等傢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礎上又衍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直到漢代,胡床進入中原地帶,到南北朝時期,高型坐具陸續出現,垂足而坐開始流行;到唐朝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革,人們開始坐高,雙足懸起,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人所使用,中國垂足傢具逐漸興起,經五代十國至宋代垂足傢具才定型,各種配合高坐的傢具也應運而生,垂足傢具完全取代席地傢具,製作工藝也基本成熟;到了明清時期,中國傢具達到鼎盛時期,對傢具的生產、設計要求精益求精,真正將中國傢具推向藝術頂峰。
中國歷代傢具的特質,在於它不僅僅通過各歷史時期的演變,完善其服務於人類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聚出在其特定環境里形成的不同藝術風格。在現存的明清傢具中,比較集中的體現出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沉重的歷史文化價值,這就使傢具成為中華民族值得驕傲並珍視的文化遺產之一。

歐式古典傢具,一般是指17世紀到19世紀這一歷史時期改變日常生活風格、內涵和標準的傢具及裝飾的仿古復製品。同中式傢具是中國傢具文化的一個再現一樣,歐式古典傢具也都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成為歷史的見證。
歐式古典傢具的發展經歷了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維多利亞時期5個主要階段。這5個階段也對應了歐洲5個最繁榮、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發展時期。
精益求精是歐式古典傢具的特點:以實木為材料,既有很好的硬度,又具相當的柔韌性;可雕刻出細膩的圖案,又不至於開裂,使用期可達幾十年以上;採用手工生產,濃厚的文化氣息使其超越了「流行」的概念,成為一種品位的象徵。遙遠的距離和迥異的風格使得歐式古典傢具更多地受到了國人的關注。
歐洲的古典傢具經歷了一個從個性化到逐漸包容的過程,這與現代人對傢具的設計風格的多樣化要求是一致的

G. 西方傢具設計在中世紀以後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幾個時期

西方傢具設計在中世紀(1~15世紀)的發展經歷了兩個時期:
1、高直時期(尤其:哥特式——古羅馬的遺風高潮)
2、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特徵:雕琢輪廓為直線、矩形、方正等):
①義大利②西班牙③法國
在中世紀以後,經歷了五個時期
一、巴洛克時期(1643~1700):
1、法國路易十四(主要特徵:雄偉、誇張,也具有一些人性,如出現了坐墊現象)
2、英國安妮皇後(主要特徵:細膩、多運用曲線,人本的回歸)
二、洛可可(1730~1760):
1、法國路易十五(主要特徵:傢具的木質結構連接非常牢固)
2、英國喬治時期(主要特徵:從誇張的手法到精緻繁復,此時藝術手法轉變表現在精緻繁復多集中在手能接觸到的地方或部位,精神人本的回歸,體現了女性化的柔和美)
三、新古典主義(1760~1789):
1、法國路易十六(主要特徵:輕巧女性化的回歸)
2、法國帝政時期(主要特徵:雄偉、貴重,如銅材的加用)
3、英國攝政時期(主要特徵:矩形、紅黑為主)
4、維多利亞時期(主要特徵:混亂,之前各時期風格的混用)
截止到這段時期為止,發展趨勢成波浪形的曲線形式,各高峰頂期分別出現在高直時期(主
要指哥特式時期)、巴洛克時期(不要指路易十四時期)、洛可可時期(主要指喬治時期)、
帝政時期。這些過程中不斷出現對先前風格的叛逆、回歸的顛覆現象,工藝、思想、文化等的不斷改進和成熟,為之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近現代=現代主義(1918~1929):工藝、思想、文化的成熟,充分考慮人本、材料、科技等的嘗試,但缺少歷史文化的藝術表現。
如傢具設計例子:1、里特維爾德:三色椅
2、賴特:金屬辦公椅
3、柯布西耶:「豪華舒適」的沙發椅、巴斯庫蘭椅
4、密斯:「先生椅」、巴塞羅那椅
5、阿爾托:帕米奧椅、疊摞式圓凳、懸挑椅
五、後現代主義(1934~60年代):科技與歷史文化的結合,採用現代科技手段的同時利用先前的風格形式。
如實例:一堵青磚鋪置的牆上(體現了一種歷史文化)抽出幾塊青磚用不銹鋼來代替(充分體現科技與歷史文化的結合)。

H. 西歐傢具歷史和風格+做工特點

你說的那個時間段是流行的古典主義吧。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
說這些前,我們要明確藝術是傳承的不能單獨評論。
在16世紀的時候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出現了精美,華美的藝術風格。桌子的設計有明顯的義大利風格。大量高浮雕的人物裝飾,底部選制腿,迴旋體構件的大量使用,是對古代傢具的繼承和發揚。在法國產生了與義大利的長箱類似的陳列櫃。這部分簡單說明下。
17世紀是巴洛克風格。傢具計追求新奇復雜的造型,以曲線、弧面為特點,如華麗的破山牆、渦卷飾、人像柱、深深的石膏線,還有扭曲的旋製件、翻轉的雕塑,突出噴泉、水池等動感因素,打破了古典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的「常規」,被稱之為「巴洛克」式的建築裝飾風格。

巴洛克風格傢具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沙發華麗的布面與精緻的雕刻互相配合,把高貴的造型與地面鋪飾融為一體,氣質雍容。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甚或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巴洛克風格的住宅和傢具設計具有真實的生活且富有情感,更加適合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巴洛克傢具的最大特色是將富於表現力的裝飾細部相對集中,簡化不必要的部分而強調整體結構,在傢具的總體造型與裝飾風格上與巴洛克建築、室內的陳設、牆壁、門窗嚴格統一,創造了一種建築與傢具和諧一致的總體效果。巴洛克風格傢具造型華麗 渲染奔放熱烈的生活。
巴洛克式傢具,以浪漫主義精神為設計出發點,賦予親切柔和的抒情情調,追求躍動型裝飾樣式,以烘托宏偉、生動、熱情、奔放的藝術效果。巴洛克傢具利用多變的曲面,採用花樣繁多的裝飾,做大面積的雕刻、或者是金箔貼面、描金塗漆處理,並在坐卧類傢具上大量應用面料包覆。繁復的空間組合,與濃重的布局色調,把每一件傢具的抒情色彩表達得十分強烈強烈的舒適感與細膩溫馨的色調處理,把熱情浪漫的藝術效果表達得十分成功。
真正的為了生活需要作為設計原則就是屬於巴洛克風格,雖然文藝復興就開始說了。這是繼承和發揚。巴洛克風格具有真實性富有情感,更加適於生活的功能需要充滿精神祈求。巴洛克是將生活藝術和生活本身需要緊密相連結合的先驅,也是其值得贊揚的成就。
巴洛克傢具最大的特色就是富於表現力的細部相對集中,講話不必要的部分而重整體結構,在傢具的總體造型與裝飾風格上與巴洛克建築,室內陳色,牆壁,門窗嚴格統一,創造出一種建築與傢具和諧一致的總體效果。巴洛克相對於文藝復興時期傢具改革很多,不採用圓形旋木與方木相間的椅腿,取代的是整體的回欄柱腿。以前的雕刻裝飾變成了織物或皮革包襯代替。這些變動使傢具形式在視覺上產生更為華貴而統一的效果,在功能上改進,更舒適。

傢具在巴洛克時期增加了沙發床、寫字台、壁桌、抽屜櫃(老式抽屜櫃的一種改進型)和軟墊靠背椅等品種。跟當時的所有傢具一樣,軟墊靠背椅既穩且重,有一個向後傾的靠背,在雕花的有棱椅腿(不再旋削成圓形)之間,有桌子上普遍有的那種X形或H形的撐條。市民的巴羅克傢具愛用天然木料(實心的或者貼面的),而貴族用的傢具則往往要鍍金,顯得很華貴。
洛可可傢具從其裝飾形式的新思想出發,特點是把截為弧形發展到平面的拱形。圓角、斜棱和富於想像力的細線紋飾使得傢具顯得不笨重。各個部分擺脫了歷來遵循的結構劃分而結合成裝飾生動的整體。呆板的欄桿柱式桌腿演變成了「牝鹿腿」。面板上鑲嵌了鍍金的銅件以及用不同顏色的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雕飾,如槭木、桃花心木、烏檀木和花梨木等等。伴隨著路易十五時代的終結,這種有史以來最華麗、最風行的傢具風格才告結束。
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傢具又稱為洛可可傢具,它以其不對稱的輕快纖細曲線著稱,以其迴旋曲折的貝殼形曲線和精細纖巧的雕飾為主要特徵,以其凸曲線和彎腳作為主要造型基調,以研究中國漆為基礎,發展流行一種既有中國風又有歐洲獨自特點的塗飾技法。相對於路易十四時代庄嚴、豪華、宏偉的巴洛克藝術,洛可可藝術則打破了藝術上的對稱、均衡、朴實的規律,在傢具、建築、室內等藝術的裝飾設計上,以復雜自由的波浪線條為主勢,室內裝飾以鑲嵌畫以及許多鏡子,形成了一種輕快精巧、優美華麗、閃耀虛幻的效果。
中國的裝飾風格在歐洲洛可可室內裝飾藝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法國人從中國極柔軟的曲線,中國瓷器以及桌椅櫥櫃等造型中吸取了靈感,牆面的曲線「也含有東方花鳥紋樣的生命氣息」。大自然中的貝殼同莨菪葉飾相纏繞形成渦形花紋,上面布滿了花朵,輕盈飛舞有如流水般的曲面與曲線非常精緻優美。洛可可傢具則以華麗輕快、精美纖細的曲線著稱。這種藝術風格,充分反映了法國統治階級宮廷空虛與腐朽的享樂生活。同時,由於法國在歐洲的先進地位,使歐洲的其他國家也出現了這種藝術風格,以致形成了18世紀中期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洛可可」式的藝術形式。
歐洲各國的洛可可傢具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法國洛可可傢具柔軟優美,英國洛可可傢具輕巧典雅,義大利洛可可傢具精緻柔麗,德國洛可可傢具精巧華麗,美國洛可可傢具簡潔單純,荷蘭洛可可傢具嚴謹端莊,俄國洛可可傢具精密鮮明,斯堪的那維亞傢具典雅優美。這些不同國家的洛可可傢具遺產留傳於後世較多,多為歐洲一些國家的博物館中收藏,使後人得以欣賞研究這些豐富華美的傢具遺產。
1723年,路易十五開始親政後,更熱衷於享受生活。1745年路易十五將宮廷又遷回凡爾賽宮,恢復了以凡爾賽宮為中心的宮廷生活。18世紀是以女性為中心的沙龍文化全盛時期,這種橢圓形的沙龍活動,往往是少數較為知近人的社交生活,一般都是小型的房間。因此路易十五時期的椅、桌、櫃等傢具更加小型化、女性化。與室內裝飾相呼應,適合壁面輕盈飛舞有如流水般的木雕曲面和曲線,燭台是花朵造型,每個彎曲處都異常精緻優美。貼壁的小桌,遵循著曲形的草莖與貝殼所組成的復雜節奏,形成了雕塑的藝術品。沿壁面放置的沙發、椅背的高度及其裝飾,也配合壁面的鑲板,傢具彈性的曲線非常輕快和優美。
18世紀法國華麗輕巧的傢具形成,也是由於有嚴謹的加工工藝。這時期傢具製作有了專業化分工,出現了兩個嚴格的行會組織:另一個是傢具裝飾行會,專門從事傢具表面薄木拼貼鑲嵌、青銅鍍金飾件等裝飾。凡加入行會組織的傢具工匠,可由行會組織授予工藝技師或傢具、細木工鑲嵌技師等資格保證。在1744年-1751年間,同業行會規定凡有技師資格的工匠,出售傢具必須把自己名字的代號刻印在傢具上。這種嚴格的規定一直持續年法國革命時期,由於廢除了同業行會而終止。因此,洛可可時期的許多傢具師的名字,隨著其作品的存在而流傳下來。也正因為如此,法國路易十五到路易十六時期具才有可能保持著卓越的技術水平
歐式新古典傢具,在色彩上或是富麗堂皇,或是清新明快,或是古色古香,款式和設計風格較多。摒棄了始於洛可可風格時期的繁復裝飾,追求簡潔自然之美的同時保留歐式傢具的線條輪廓特徵。在外型上相比與傳統傢具有所不同和改進,但深層次來自是人們的精神狀態的改變和革新。當然,一味求新而忽略傳統文化在傢具中的地位同樣是不可取的。新古典傢具的特點是希望是在將古典傳統中精華的東西能夠保留,並能夠適當的簡化成新古典傢具中的一個細節,一個輪廓,一個更符合現代審美情趣的抽象化符號。我們在新古典傢具特點中除了看到新時代的特點,也能挖掘出我們更深層的傳統文化內涵,使我們不至於在現代社會迷失自我,丟失文化和以遺忘歷史。
注意的是新古典風格分為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大約1760到1800年間成為龐貝式,第二階段大約是1800年到1830年的帝政風格
然後就是前期現代傢具,有托奈特曲木傢具。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
維也納裝飾藝術。德意志製造聯盟。
風格派是1917年開始的 所以時間也算的進去。
現代風格的是藝術運動和學派。直接網路會關鍵字會出現很多相關介紹,這里就不具體說明了。
以上大部分純手打。
參考有網路。
參考文獻有 《 傢具設計》王燕
《傢具設計與工藝》 彭亮
《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張綺曼
有不完善處請大家指出諒解。

I. 義大利傢具發展史


義大利傢具發展史:【十六世紀】

16世紀,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傳播到整個歐洲。家居設計的本質從宗教走向宮廷。建築元素應用廣泛,雕刻、馬賽克、繪畫已成為常見的裝飾手法,整體設計簡潔精煉。在材質上,胡桃木成了當時最搶手的木材,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

這一時期的傢具一般只屬於貴族,傢具的質量直接反映了主人的地位、財力和品位。由於義大利貴族宅邸很大,為了看起來更氣派,傢具的比例也會相應地更大,這直接導致傢具看起來比舒適要好,但卻絲毫不妨礙貴族炫目的富裕行為。


義大利傢具發展史:【十七世紀】

17世紀,新資產階級在社會經濟領域占據了主導地位,他們倡導享樂主義的審美傾向和奢華的設計風格。因此,巴洛克風格誇張的運動和清晰可辨的細節已成為流行在整個歐洲。這時候的傢具還是比較大的,但開始選用胡桃根作為裝飾材料,同時把黃銅放入其中,多顯幾分。就工藝而言,雕塑更多地用於傢具裝飾。

復雜的雕刻技術開始圍繞傢具,使它看起來更像一個雕塑。石刻是當時興起的另一種裝飾技術。傳說17世紀的佛羅倫薩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經常去阿諾德河,撿漂亮的石頭做傢具裝飾。可見,這種裝飾技術對石材的種類並不挑剔,「顏值」才是唯一的標准。

義大利傢具發展史:【十八世紀】

十八世紀歐洲傢具史上有一座風水山脊,即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寶座。在此之前,義大利一直是歐洲傢具行業的領頭羊,然而在這之後,法國傢具設計的迅速發展,義大利在該行業的領先地位也逐漸動搖。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時期的住宅風格也大不相同,路易十五時期開始住宅的整體規模將相對較小,逐漸接近我們的感覺「家」,逐步盛行其洛可可風格。

不像以前的直的建築元素,一些有節奏的線條開始出現在傢具上。傢具的一面不再那麼方正,而是出現了一個圓弧,最具代表性的是出現在桌腳上「小肚子」。而在路易十六時期,由於龐貝古城是從火山岩中發掘出來的,設計者開始從古城廢墟中尋找靈感,這時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元素受到尊重,新古典主義成為主流。家居裝飾的風格變得簡單了。線條變成了直線,不再是原來的曲線,圓角也成了直角,與洛可可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義大利傢具發展史:【十九世紀】

19世紀初,拿破崙推翻了總督的政府,加冕為法國皇帝。就職後,他和妻子參觀了傢具木工車間,為自己的宅邸訂購傢具,促成了帝王風格的誕生。帝王式傢具以其濃郁的氣息為主要特徵,突出了高貴的精神。羅馬的裝飾品,如自由女神像、羅馬捆棍、滿溢的聚寶盆、王冠等。成為當時的裝飾圖案。

這些圖樣一般都具有自己的寓意,例如,桂冠在古羅馬時期象徵著知識和權利,用這一元素來裝飾傢具,為的是體現帝國的權威。與之相似的是中國古代皇帝常以「龍」為主要元素設計的龍椅、龍榻。可見,帝國風格的家裝對美觀的追求是其次的,對於權利和政權的象徵卻是佔主導地位的。

義大利傢具發展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時候的義大利傢具並沒有太多的繁瑣了,實用加美觀從此成為了義大利設計的主要原則,其中吉奧●龐蒂便是這次運動的主要發起人,他的義大利設計包羅萬象,不只只是傢具,其中公共建築、室內裝修、陶瓷、燈具、金屬以及玻璃製品都受到了他的影響,影響了同代以及年青一代的設計師們。

閱讀全文

與歐洲傢具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鐵路機車電器維修工題庫 瀏覽:554
如何做防水手機殼 瀏覽:65
上海家電維修公司 瀏覽:111
航空維修1a檢是指什麼 瀏覽:372
消防水池挖土清單量怎麼計算 瀏覽:239
小米5a被摔黑屏維修多少錢 瀏覽:530
海爾臨桂售後維修點 瀏覽:513
預防性維修主要有哪些 瀏覽:830
蘆葦漂如何做防水漆 瀏覽:209
租房期間房東不維修空調怎麼辦 瀏覽:847
怎麼能買到真正的紅木傢具 瀏覽:931
上海實木傢具訂制 瀏覽:127
實體店買完家電什麼時候送貨 瀏覽:745
定製傢具什麼牌子好記 瀏覽:502
怎麼用硅藻泥翻新 瀏覽:599
車間維修費賬務處理 瀏覽:924
傢具回潮不合怎麼辦 瀏覽:645
不防水的手錶進水了應該怎麼辦 瀏覽:150
麵包車翻新一下需要多少錢 瀏覽:892
雅麗美傢具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