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玳瑁傢具

玳瑁傢具

發布時間:2023-05-30 08:15:07

⑴ 玳瑁有收藏價值嗎

玳瑁花紋紋理和顏色異常美麗,所以非常適宜製作各式的裝飾製品。玳瑁有收藏價值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玳瑁的收藏價值,一起來看看。

玳瑁的收藏價值

玳瑁為海龜科動物甲片,其外觀為近圓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長10~20厘米,厚1.5~3毫米,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體,並有暗褐色與乳黃色的花紋,平滑而有光澤;內面密布白色的條紋或斑點,並有縱橫交錯的溝紋;質堅韌,斷面角質,不易折斷。玳瑁性寒,味甘咸,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的功效,《本草綱目》載:“玳瑁,解毒清熱之功,同於犀角,古方不用,至宋時‘至寶丹’始用之也。”由於玳瑁產於海洋深處,不易捕獲,屬貴重葯材。

而這種稀有珍貴的材質在17世紀的歐洲被法國著名皇室傢具工藝大師布勒(André-Charles Boulle,1642年-1732年)用於高檔傢具製造之中。布勒從17世紀70年代開始便為盧浮宮和凡爾賽宮服務,18世紀他的風格在大量高質量工藝作品中被採用,布勒風格作品在今天成為許多博物館的珍貴藏品和拍賣會上熱門的法國工藝拍品。如孔代美術博物館Cmusée Condé,(繼盧浮宮之後法國最大的經典繪畫作品收藏博物館)收藏有Boulle製作的玳瑁細鑲銅絲寫字台(Bureau plat)。

細鑲銅絲玳瑁工藝(後被稱為“布勒工藝”)將稀有龜甲切割成薄片後層層重疊至2-5毫米厚度,再依序貼覆於櫃面使每個曲面都天衣無縫,用料珍貴,雕刻、硬木貼面、金漆、鎏金銅飾等傳統工藝細膩,櫃體折角處嵌升凱鍵入脫蠟銅鑄工藝打造的女神像,線條柔美精麗,兼具了華貴大氣和纖巧靈動的精神氣質。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風格復辟,繼承十八世紀宮廷傢具的艷逸風格。

玳瑁的鑒別方法

1.強光照射法:將玳瑁在強光或電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見通透的美麗花紋,透明的血絲狀深入甲片內,其色斑呈無數圓點狀,如糜子小點聚集一起,形成邊界參差不齊的不規則狀。仿製品的孫侍血絲在表面成片狀,斑紋呆板或呈團塊狀。

2.拋光法:玳瑁片經拋光後呈現一種獨特光彩和神韻。仿製品則不具備這一特徵。

3.燃燒法:刮削末點燃或以熱針觸之,真品火燒會有燒焦頭發的味道。仿製品則為異味,電木發石酸氣味;賽璐珞呈樟腦氣味;安全賽璐珞和酪素塑膠則呈醋味。

4.手掂法:玳瑁密度為1.29g/cm3。塑料仿製品為1.05-1.10g/cm3,手感易分出。

5.切片觀察法:將玳瑁用溫水浸泡軟化後,切片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可見紅褐色球狀顆粒,色斑呈圓形色素小點,具備清晰的斑紋結構。塑料製品具條狀,可見界限明顯的色帶。

6.天然玳瑁與壓制玳瑁的區別在於:仿製玳瑁因受熱後顏色變深,且有空氣泡,呈拉長狀。天然玳瑁則相反。

7.拼合玳瑁是為了看去很厚,但從側面觀察,就可見不同片間有色澤區別;用放大鏡觀之,有粘膠痕跡及氣泡殘存。

8.玳瑁和牛角的區別,牛角普遍沒有玳吵巧瑁的花紋,(也就是紅黑透明黃夾雜的花斑) ,玳瑁斑光澤好,花紋通透美麗。

9.大的玳瑁片從水中撈出瞬間,水會向四周散開,所以玳瑁能避霧水、風邪。

10.開水加熱法:玳瑁經開水煮後,形狀可以任意彎曲而不折斷,而仿製玳瑁經開水煮後,彎曲易斷。

⑵ 論述明清兩朝代「明式傢具」和「清式傢具」的特色

明式傢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曲線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體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線腳的變化和運用是明式傢具線條造型的另一特色。線腳是指傢具邊框邊緣的造型線條。通過各種線與面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從而產生出鮮明的裝飾效果,極富藝術情趣。 明式傢具的裝飾手法善於提煉,精於取捨。主要通過木紋、雕刻、鑲嵌和附屬構件等來體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工藝水平。在選料上十分注重木材的紋理,凡是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傢具的顯著部分。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圓雕以及浮雕與透雕結合等多種,有人認為還有平雕(又分為陰刻和陽刻),其中以浮雕最為常用。鑲嵌方面有用木、骨、螺、瓷、玳瑁等平鑲或凸鑲。雕刻紋飾題材廣泛,大致有卷草、蓮紋、雲紋、靈芝、龍紋、螭紋、花鳥、走獸、山水、人物、鳳紋、樹皮紋、竹節紋、吉祥圖文、宗教圖案等。刀法細膩,線條流暢,生動形象,極富生氣。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傢具的背板、牙板、圍子等處,通常僅做小面積的雕刻,細致精巧的裝飾反而更加引人注目。
具體而言,清式傢具具有以下特點: [1]
其一、品種及造型上追求創新。清式傢具的品種可謂繁多,許多傢具都具有前代所沒有的風格和特點。比如,清代的李漁就主張幾案多設抽屜,櫥櫃多加擱板,從而開清式書案、多寶格之先河。據史載,生炭火避寒的暖椅,貯冷水祛暑的涼炕,都是李漁的創造。清式宮廷傢具更喜標新立異。比如有一種木床,床上不僅有帽架、衣架、瓶托、燈台、懸余架,甚至還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此外,清式傢具的造型也變化多端。多年來,海內外的博物館及收藏家雖搜集了難以計數的清式傢具,但至今仍不時發現前所未見的清式傢具的奇特品種,有些傢具竟難猜測其為何物。
其二、用材上視野廣闊。在用料選材上,清式傢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尤以紫檀為首選。
清中期以前的宮中傢具,選料最為講究。如用料講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紅木,各種木料互不摻用,有的傢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製成;選材時要求無癤無疤,無標皮,色澤均勻,稍不中意,就棄之不用,絕不將就。在製作上,為了保證外觀的色澤和紋理的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有的床榻為鼓腿澎牙結構,盡管腿足曲率極大,也多採用一木挖成而不是拼接。不少宮廷紫檀傢具透雕的花牙,往往與腿足和牙條一木連做。這樣一來,用料很大,浪費極多。
其三、工藝上裝飾豐富。注意裝飾性,是清式傢具最顯著的特徵。為了達到瑰麗多姿、千變萬化的裝飾效果,清式傢具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幾乎使用了當時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傢具製作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智,力求新奇。其中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當屬雕飾和鑲嵌。
其四、藝術風格上融會中西。從傳世的清式傢具中,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藝術的濃濃氣息。清式傢具不僅繼承了明式的優點,而且,對西方文明也進行了大膽借用。從現存的清式傢具來看,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裝飾手法者佔有相當的比重。

⑶ 文玩圈裡戴帽什麼意思

不是戴帽,是玳瑁。

玳瑁是一種有機寶石,特指玳瑁的背甲,為非晶質體,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蠟質至油脂光澤。玳瑁可用於製作戒指、手鐲、簪(釵)、梳(櫛)、扇子、盒、眼鏡框、樂器小零件、精密儀器的梳齒以及刮痧板等器物,而且古箏義甲和古代朝鮮琵琶的撥子也是由玳瑁製作,同時也是螺鈿片的材料之一,具有獨特的神韻和光彩。

很多文化中都有玳瑁工藝品的使用。

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中有記載:「趙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趙使欲誇楚,為玳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

這段話的大意是趙國平原君使臣出使楚國時,為向春申君炫耀而頭戴玳瑁簪身配鑲有珠玉的佩劍,結果見到春申君的三千門客時,人人皆腳穿斗大珍珠鑲嵌的鞋見客,這表明在中國的戰國時期,玳瑁銷前飾品已經是很普遍的男子族旅飾品。

在唐代,玳瑁曾用於製造錢幣——開元通寶,出土於西安法門寺真身寶塔地下藏宮,非常寶貴,全世界僅有13枚。雖然玳瑁器易蛀,但目前在博物館中仍能看到清代慈禧太後和嬪妃日常所用虧穗清的梳子等物品,以及明末清初董小宛遺留下的玳瑁桃花扇,均很精美,為稀世珍寶,而故宮博物院中也收藏有一些玳瑁製作的工藝品。

在西方,玳瑁被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用於製作梳子、刷子和戒指等首飾,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人會將玳瑁鑲嵌在傢具上。漢代遺址和努比亞人統治時代的埃及古墓中就曾發現過很多精美的玳瑁器。

在日本,各種龜鼈當中只有玳瑁的殼被日本人用來製作飾品,因此日語中將玳瑁殼稱為「鼈甲」(べっこう)。

⑷ 文玩圈裡戴帽什麼意思

不是帽子,是龜甲。玳瑁是一種有機寶石,尤其是玳瑁的甲殼,呈無定形狀,略透明至半透明,蠟狀至油膩光澤。玳瑁可以用來製作戒指、手鐲、發夾(簪)、梳子(梳)、扇子、盒子、眼鏡架、樂器的小零件、精密儀器的梳齒、刮痧板等。除此之外,古箏鎧甲和朝鮮古代琵琶的撥片也是態配玳瑁做的,也是螺絲。玳瑁工藝品在許多文化中都有使用。司馬遷《史記·淳沈駿列傳》記載:「趙使人報君於春,淳讓於上院。趙欲誇楚,是玳瑁簪,劍室珠翠。請春申做你的客人。春有三千多客人,上面的客人都爬著來見趙大使,趙大使大為慚愧。」這段話的大意是說,當趙的使臣被派往楚國時,他們穿著鑲有珍珠的劍的玳瑁,向淳炫耀。結果,當他們看到3000名春的客人時,每個人都穿著鑲有大珍珠的鞋子,這表明龜甲首飾在中國戰國時期已經是普通男人的首飾了。唐代玳瑁龜用於鑄幣——開元鮑彤,帆坦指出土於Xi安法門寺真塔寺地下藏宮。非常珍貴,全世界只有13件。雖然玳信鏈瑁容易被蟲蛀,但目前,清朝慈禧太後和嬪妃常用的梳子等物品,以及明末清初董小宛留下的玳瑁桃花扇,在博物館里仍能看到,都是精美的稀世珍品,故宮博物院里還有一些玳瑁製作的工藝品。在西方,玳瑁龜被古希臘人和羅馬人用來製作梳子、刷子、戒指和其他珠寶。古埃及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在傢具上鑲嵌玳瑁。在努比亞統治下的漢代遺址和古埃及墓葬中發現了許多精美的龜甲。在日本,各種龜中,只有龜甲被日本人用來做飾品,所以龜甲在日語中被稱為「龜甲」(べっこぅ)。

⑸ 漆藝的古代漆器

傳世漆器以明清兩代的為主。明清兩代髹漆工藝在繼承唐宋元優秀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以多種傳統技法相結合為特點,進入了以斑斕、復飾、紋間、填嵌等為技法的千文萬華的新時代。特別是明清兩代的宮廷漆器,異彩紛呈,創造了許多工藝美術史上的珍寶。
雕漆在漆器中工藝最復雜、造價最高昂。因此,雕漆尤其是剔紅,是明清兩代宮廷漆器中最主要的品種。今天,我們看到的明清兩代的宮廷造雕漆作品,以北京故宮收藏最多,流散在外的也不少。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剔紅,以著名的元代嘉興西塘張成、楊茂作品為榜樣,由張成的兒子張德剛與包亮主持內廷果園廠官辦漆作生產,器型以各式大小果盒、果盤為主,堆漆肥厚光亮,刀工圓潤豐腴,與元代剔紅同屬工藝美術史上的珍品。
成化、弘治年間內廷雕漆製品不多,器胎變薄,花紋疏朗,標志著西塘派雕漆已進入尾聲;嘉靖、萬曆年間的雕漆不少,但特點變為:刀不藏鋒、棱不磨熟。藝術價值遜於永宣時期。明朝末年作為宮廷特有工藝的雕漆失傳了,至乾隆四年,在乾隆皇帝的要求下,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樣,蘇州織造管理下的漆作仿製成功,此後宮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蘇州製作。乾隆雕漆器物種類極多,並向大件發展,除盤、碗、盒、匣、爐、瓶之外,還有屏風、寶座,乃至車輦舟船、亭台殿閣的模型陳設等,工藝風格上更加追求精工纖巧,刀工鋒棱畢露,紋飾繁縟;還有的在雕漆上鑲嵌琺琅、玉雕、牙雕、鎦金銅飾件等,富麗堂皇,但過於堆砌,有損藝術價值。乾隆以後宮廷可能不再要求製作雕漆器了,以至於後來慈禧太後要求進貢時,得到的回復是技藝失傳。今天的雕漆工藝是清末民國時期由修補宮廷雕漆發展到仿製而恢復起來的。明清兩代的剔犀器也有不少依存,但質量比元代張成所制相差甚遠,而且很難准確斷代。
漆器中除了雕漆工藝最復雜、造價最高昂之外,再有就是填嵌類的螺鈿和百寶嵌了。為傳統漆器品種。故宮博物院中有多件明代宮廷螺鈿漆器,包括傢具、盒子等。明朝末年,揚州的螺鈿漆器極為精緻,螺鈿裝飾不但更加纖細,而且不再是簡單的花紋,而是發展為五彩繽紛的山水、人物、花鳥畫面,出現了江千里、方信川等名家。帶其款識的盤、杯、壺、盒、箱等製品今天存有不少,雖尚難確定均是真品,但也多屬於工藝美術史上的珍貴品種。清代宮廷用的螺鈿漆器也是揚州的製品。
百寶嵌系用螺鈿和各種玉石、象牙、翡翠、寶石、珍珠、瑪瑙、珊瑚、蜜蠟、硨磲、沉香等珍貴材料以及椰子殼等鑲嵌組成紋飾的漆器,故名「百寶嵌」。據記載也是一位揚州人周翥發明的。清代乾隆年間的百寶嵌名工有王國琛、盧映之、夏漆工等,另外盧映之的孫子盧葵生除了擅長百寶嵌之外,其所制漆砂硯也名震一時。盒蓋上百寶嵌,內裝輕巧的漆砂硯,作品除清宮有藏外,民間流傳也不少,是名貴的工藝珍品。清代,百寶嵌以其絢麗豪華的裝飾效果在宮廷中被格外青睞。清宮中百寶嵌,除地方官吏進貢,或由宮廷中畫樣,交由揚州承做的之外,大多數作品是由「造辦處」製造。百寶嵌是一項具有綜合性特點的復合工藝美術品,要求各工種間相互配合,木漆器需要製造;玉、瑪瑙、青金、翡翠、寶石需琢磨;象牙、犀角、玳瑁需精雕細刻。而造辦處得天獨厚的優勢為這種多工藝結合的製品提供了最為方便的條件。宮中的百寶嵌製品很多,應用范圍廣泛,有常見的盒、匣、奩、文房用具、插屏、掛屏、屏風等小型陳設品乃至大型衣箱、立櫃等,用料珍貴豐富,並且主要使用在紫檀木器上,而不像民間百寶嵌是使用在黑漆上。所以,嚴格地說,清宮百寶嵌應該不屬於漆器類,圖案的題材內容也更加廣泛,有各種寓意吉祥長壽的花鳥圖案,以及人物眾多的獻寶圖等,充分展現出百寶嵌工藝的富麗豪華,但有些作品由於一味追求華麗,顯得臃腫不堪。相比之下,揚州的黑漆地百寶嵌用料種類少,貴重材料更少,而紋飾構圖卻簡潔疏朗。總之,傳世的明清百寶嵌無論是民間的還是宮廷的,基本都屬於珍貴的古代工藝珍品。
一色漆器是漆器的最傳統、最基本品種,但主要是一般器具。宮廷精緻一色漆器很少,以脫胎菊瓣形朱漆盒及有乾隆御題的脫胎菊瓣形朱漆盤為代表,以絲綢為胎,極為輕薄,色澤紅潤如珊瑚。
描金和彩繪是另兩種傳統的漆器品種。描金,日本稱為蒔繪,所制最精。明代宣德年間漆工楊氏受命赴日學習蒔繪漆,回國仿製,其子楊塤從學,所制足以亂真。另有漆工蔣回回也善仿蒔繪漆,清代蘇州仿蒔繪漆極盛,金漆輝映,富麗堂皇。當時稱為「洋漆」。明代宮廷描金漆器存世不多,以國家博物館的萬曆年制黑漆描金葯櫃為最著名;清宮描金漆器很多,除造辦處製品外,多為江蘇督撫進獻。精美者見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黑漆描金松石藤蘿紋盤;雍正、乾隆時期的紫檀傢具也有很多描金裝飾的,極為精緻。彩繪漆器精緻者見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描油錦文委角方盒和描油花蝶紋委角長方盒。雍正、乾隆時期的漆器更多的是描金、貼金與彩繪及堆漆等技法相結合的即所謂斑斕、復飾、紋間製品。這類漆器最為精細華美,與百寶嵌一樣,最能代表我國18世紀工藝美術的風格。其代表性器物很多,如彩繪描金手爐、識紋描金瓜形盒、彩繪描金包袱式盒、識紋描金海棠形攢盒。
雕填、款彩和戧金是三種工藝近似並常結合使用的傳統漆器品種,特別是在明代,不但是民間漆器而且是宮廷漆器常用的裝飾方法。明代嘉靖、萬曆兩朝的宮廷製品僅次於雕漆器,流傳到今天的也不少,見有箱子、盤和銀錠、方勝等式樣的盒。清乾隆宮廷有少數盒子採用此類技法製造。另外,明末清初有許多以此製成的通景大屏風傳世,圖案有百鳥朝風、玉堂富貴、松鶴延年等,背面往往為百壽字,多為康熙款,可惜此類屏風大多流失海外。犀皮器精緻者僅見有故宮博物院藏黃面葵瓣形盒。罩金漆在大件器物上應用較廣,太和殿龍柱、屏風、寶座均是。

⑹ 法門寺有13枚玳瑁幣,為何它們被稱為世界奇珍

在法門寺地宮中,考古專家曾經發現了13枚古代錢譽伍幣,按照道理來說,古代遺跡發現古錢幣實屬正常現象,其文物意義也只能是一般水平。專家們卻將該13枚古幣視作世界級的奇珍異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13枚古幣又有何神奇之處?

1981年時考古研究所專家們突然接到舉報,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十公里處的法門寺內唐建佛塔突然出現裂縫,懷疑是年久失修與雨水侵蝕所造成的。

如今法門寺地宮已經被開發成了重點的旅遊景區,向世界各地的遊客展示自己獨特的風采。可是對於地宮內部的文物之謎,專家們還是在不停的探索中,我相信,隨著考古技術越來越先進,更多的文物將會陸續出土,到時候就能揭開所有關於地宮內部文物的秘密。

⑺ 古典傢具漆工藝中什麼叫玳瑁漆

玳瑁漆如玳瑁紋,十分逼真。做法是:先用稻穀殼,在漆面上印顯出痕跡,在這高低不平的漆面上,在填上不同顏色的漆層,最後磨平,現出艷麗繽紛的斑紋,變化繁多,其類無窮。
此具多寶格斑紋絢麗,褐灰黃黑相間,色澤深淺不同。髹漆技巧精湛,做工復雜,傳世髹玳瑁漆器物稀少。十六世紀有名漆工黃大成著《髹飾錄》列舉了十七種彰髹斑紋名稱。

⑻ 急需1600-1930年的各種傢具的情況和分類

相關資料如果需要可以留下郵箱,我發給你哦!
一、文藝復興傢具(15世紀至17世紀)
從15世紀後期開始,文藝復興式建築取代了哥特式建築,由此產生的文藝復興式傢具便在整個歐洲大陸盛行。直至17世紀初,又在此基礎上逐漸演變出一種新的巴洛克式傢具。與此同時,亞洲和非洲一些地區的傢具也已形成各自獨特的風格,如中國的明代傢具。
(1)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400~1650年),為了適應社會交往和接待增多的需要,傢具靠牆布置,並沿牆布置了半身雕像、繪畫、裝飾品等,強調水平線,使牆面形成構圖的中心。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的特徵是:普遍採用直線式,以古典浮雕圖案為特徵,許多傢具放在矮台座上,椅子上加裝墊子,傢具部件多樣化,除用少量橡木、衫木,絲柏木外,核桃木是唯一所用的,節約使用木材,大型圖案的絲織品用作椅座等的裝飾。
(2)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年)的傢具許多是原始的,特徵是:厚重的比例和矩形形式,結構簡單,缺乏運用建築細部的裝飾,有鐵支撐和支架,釘頭處顯露,傢具體形大,富有男性的陽剛氣,色彩鮮明(經常掩飾低級工藝),用壓印圖案或簡單的皮革裝飾(座椅),採用核桃木比松木更多,圖案包括短的鑿紋、幾何形圖案,腿腳是「八」字形式傾斜的,採用鐵和銀的玫瑰花飾、星狀裝飾以及貝殼作為裝飾。
(3)法國文藝復興時期(1485~1643年)的傢具的特徵:厚重。輪廓鮮明的浮雕,由擦亮的橡木或核桃木製成,在後期出現烏木飾面板,椅子有象御座的靠背,直扶手,以及有旋成球狀、螺旋形或欄桿柱形的腿,帶有小圓麵包形或荷蘭式漩渦飾的腳,使用上色木的鑲嵌細工、玳瑁殼、鍍金金屬、珍珠母、象牙,傢具的部分部件用西班牙產的科爾多瓦皮革、天鵝絨、針綉花邊、錦緞及流蘇等裝飾物裝飾,裝飾圖案有橄欖樹枝葉、月桂樹葉、打成漩渦葉箔、阿拉伯式圖案、玫瑰花飾、漩渦花飾、仔吵拍圓雕飾,貝殼,怪物。鷹頭獅身帶翅膀的怪物、棱形物、奇形怪狀的人物圖案,女人像柱,傢具連接處被隱蔽起來。
文藝復興傢具風格:義大利最早將希臘、羅馬古典建築上的檐板、半柱、台座以及其他細部形式移植為傢具的裝飾,而建築的外形也同時影響到傢具造型。
文藝復興式傢具的主要特徵為:外形厚重端莊,線條簡潔嚴謹,立面比例和諧,採用古典建築裝飾等。文藝復興式傢具在歐洲流行了近兩個世紀。總的說來,早期裝飾比較簡練單純,後期漸趨華麗優美。此外,不同的國家也都有各自的特點。如法國採用繁復的雕刻裝飾,顯得富麗豪念羨華(圖6);英國把文藝復興風格與自己傳統的單純剛勁的風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樸素嚴謹的風格;北歐的文藝復興式傢具發展緩慢,實際上是將哥特式後期的結構方式與文藝復興式裝飾融為一體。
二、巴洛克傢具(17世紀至18世紀初)
(1)法國巴洛克風格亦稱碰猜法國路易十四風格,其傢具特徵為:雄偉、帶有誇張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緻優美重於舒適,雖然用了墊子,採用直線和一些圓弧形曲線相結合和矩形、對稱結構的特徵,採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歐鍛和梨木,嵌用斑木、鵝掌鍬木等,傢具下部有斜撐,結構牢固,直到後期才取消橫檔;既有雕刻和鑲嵌細工,又有鍍金或部分鍍金或銀、鑲嵌、塗漆、繪畫,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原為直腿變為曲線腿,桌面為大理石和嵌石細工,高靠背椅,靠牆布置的帶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撐的蝸形腿狹台;裝飾圖案包括嵌有寶石的旭日形飾針,圍繞頭部有射線,在卵形內雙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線,海豚、人面獅身、獅頭和爪,公羊頭或龜、橄欖葉、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櫚和睡蓮葉不規則分散布置及人類寓言、古代武器等。
(2)英國安尼皇後式(1702~1714年):傢具輕巧優美,做工優良,無強勁線條,並考慮人體尺度,形狀適合人體。椅背、腿、座面邊緣均為曲線,裝有舒適的軟墊,用法國、義大利有著美麗木紋的胡桃木作飾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櫸、紫杉、果木等。
巴洛克風格傢具: 17~18 世紀流行於歐美的一種傢具。巴洛克風格脫胎於文藝復興風格,但與文藝復興式的理智的古典主義相反,而是一種熱情奔放的浪漫主義風格。經歷了文藝復興運動之後,17世紀的義大利建築處於復雜的矛盾之中,一批中小型教堂、城市廣場和花園別墅設計追求新奇復雜的造型,以曲線、弧面為特點,如華麗的破山牆、渦卷飾、人像柱、深深的石膏線,還有扭曲的旋製件、翻轉的雕塑,突出噴泉、水池等動感因素,打破了古典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的「常規」,被稱之為「巴洛克」式的建築裝飾風格。「巴洛克」原是葡萄牙語「Baroque」,意為珠寶商人用來描述珍珠表面光滑、圓潤、凹凸不平、扭曲的特徵。追求動感,誇張尺度,形成了一種極富強烈、奇特的男性化裝飾風格。而與隨後的「洛可可」的女性化的細膩嬌艷風格相對應。
巴洛克風格傢具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沙發華麗的布面與精緻的雕刻互相配合,把高貴的造型與地面鋪飾融為一體,氣質雍容。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巴洛克風格的住宅和傢具設計具有真實的生活且富有情感,更加適合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巴洛克傢具的最大特色是將富於表現力的裝飾細部相對集中,簡化不必要的部分而強調整體結構,在傢具的總體造型與裝飾風格上與巴洛克建築、室內的陳設、牆壁、門窗嚴格統一,創造了一種建築與傢具和諧一致的總體效果。巴洛克風格傢具造型華麗 渲染奔放熱烈的生活。
巴洛克式傢具,以浪漫主義精神為設計出發點,賦予親切柔和的抒情情調,追求躍動型裝飾樣式,以烘托宏偉、生動、熱情、奔放的藝術效果。巴洛克傢具利用多變的曲面,採用花樣繁多的裝飾,做大面積的雕刻、金箔貼面、描金塗漆處理,並在坐卧類傢具上大量應用面料包覆。繁復的空間組合,與濃重的布局色調,把每一件傢具的抒情色彩表達得十分強烈強烈的舒適感與細膩溫馨的色調處理,把熱情浪漫的藝術效果表達得十分成功。
三、洛可可傢具(18世紀至18世紀中期)
(1)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傢具特徵:傢具是嬌柔和雅緻的,符合人體尺度,重點放在曲線上,特別是傢具的腿,無橫檔,傢具比較輕巧,因此容易移動;核桃木、紅木、果木均使用,以及藤料。蒲製品和麥桿;華麗裝飾包括雕刻、鑲嵌、鍍金物、油漆、彩飾、鍍金。初期有許多新傢具引進或大量製造,採用色彩柔和的織物裝飾傢具,圖案包括不對稱的斷開的曲線、花,扭曲的漩渦飾、貝殼、中國裝飾藝術風格、樂器(小提琴、角制號角、鼓)、愛的標志(持弓劍的丘比特)、花環、牧羊人的場面、戰利品飾(戰役象徵的裝飾布置)、花和動物。
(2)英國喬治早期(1714~1750年): 1730年前均為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1730年後洛可可風格開始大眾化,主要裝飾有細雕刻,鑲嵌裝飾品、鍍金石膏。裝飾圖案有獅頭、假面、鷹頭和展開的翅膀、貝殼、希臘神面具、建築柱頭、裂開的山牆等。
(3)喬治後期及溫莎椅。直到1750年油漆傢具才普及,傢具開始廣泛使用直線和直線形傢具,小尺度,優美的裝飾線條,逐漸變細的直腿,不用橫檔,有些傢具構件過於纖細。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在英國的溫莎地區流行的一種椅子,後經由美國改良推廣得以風靡世界,成為英美鄉村傢具的代表之一。
洛可可風格傢具:洛可可(Rococo)時期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一開始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
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 演變而來,原意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
洛可可風格宛如中國的明式傢具,以流暢的線條和唯美的造型著稱。相比之下,路易十四時期巴洛克風格的法國古典傢具的特點是雕刻,和當時路易十四國王的英勇善戰有關,在傢具中是通過雕刻體現出力量。
而洛可可風格更加帶有女性的柔美,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以芭蕾舞為原型的椅子腿,你可以看到那種秀氣和高雅,那種融於傢具當中的韻律美。而路易十六時期歷經了歷史的變革,所以摒棄了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時期的繁雜,把傢具的曲線變成了直線,只留下了凹槽的設計。
而到了新古典時期,則連凹槽也省去了,留下的就是直線條。歷經了時代的變遷,法國古典傢具受到了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然而洛可可風格仍然是最能代表法國古典傢具的一種風格,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認可和推崇,也是體現人身份和品位的一種象徵。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曾風靡歐洲。
四、新古典傢具(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
這個時期的傢具稱為新古典主義傢具,這和我們現代裝修風格中所說的新古典傢具的定義是不同的。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傢具泛指這一百年裡,對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的改良,去除太多無用的奢華虛飾,重新回歸古典的一種歷史傢具風格。
(1)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的傢具特徵:古典影響占統治地位,傢具更輕、更女性化和細軟,考慮人體舒適的尺度,對稱設計,帶有直線和幾何形式,大多為噴漆的傢具,櫥櫃和五斗櫃是矩形的,在箱盒上的五金吊環飾有四周框架圖案,座椅上裝座墊,直線腿,向下部逐漸變細,箭袋形或細長形,有凹槽,椅靠背是矩形、卵形或圓雕飾,頂點用青銅制,金屬鑲嵌是有節制的,鑲嵌細工及鍍金等裝潢都很精美雅緻,裝飾圖案源於希臘。
(2)法國帝政時期(1804~1815年):傢具帶有剛健曲線和雄偉的比例,體量厚重,裝飾包括厚重的平木板、青銅支座,鑲嵌寶石、銀、淺浮雕、鍍金,廣泛使用漩渦式曲線以及少量的裝飾線條,傢具外觀對稱統一,採用暗銷的膠粘結構。1810年前一直使用紅木,後採用橡木、山毛櫸、楓木、檸檬木等。
(3)英國攝政時期(18ll~1830年):設計的舒適為主要標准,形式、線條、結構、表面裝飾都很簡單,許多部件是矩形的,以紅木、黑、黃檀為主要木材。裝飾包括小雕刻、小凸線、雕鏤合金、黃銅嵌帶、獅足,採用小腳輪,櫃門上採用金屬線格。
(4)維多利亞時期(1830~1901年)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
新古典主義傢具風格: 法國的新古典風格傢具成熟於路易十六時期,因此又稱為路易十六式傢具。它很快被傳播到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等國。新古典式傢具的特徵是以削瘦的直線為造型的基調,追求整體比例的諧調,不作過分的細部雕飾,表現出了注重理性、講究節制、結構清晰和脈絡嚴謹的古典主義精神。傢具多採用由上而下、逐漸收縮的方形或圓形的腳,櫃體的邊框部分則多用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作菱形或錐形的鑲嵌貼面裝飾。
維多利亞傢具風格: 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也許正是各種風格的混雜借鑒,才得以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一種高靠背舒適的椅子,帶有維多利亞時期的生活印記,稱之為維多利亞椅,而沿用至今。
五、現代風格傢具
(1)新藝術運動風格
時間:流行於19世紀末和20 世紀初的一種建築、美術及實用藝術的風格。
地點:以比利時為中心,風靡歐洲大陸。
特點:體現了現代建築室內設計中簡化與凈化的傾向。
代表人物:霍爾塔和維爾德。
新藝術是與先前的歷史風格的決裂,這種風格體現了一種懷舊的趨勢和折中主義的混亂局面。新藝術又拒絕了西方藝術的另一種趨勢——自然主義。新藝術的擁護者熱衷於表現華美、精緻的裝飾。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們實際上又是崇拜自然的,只是他們崇拜的是熱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這種活力是難以用復制其表面形式來傳達的。
新藝術最典型的紋樣都是從自然草木中抽象出來的,多是流動的形態和蜿蜒交織的線條,充滿了內在活力。
霍爾塔在室內設計中喜歡用葡萄蔓般相互纏繞和螺旋扭曲的線條,這種起伏有力的線條成了比利時新藝術的代表性特徵,被稱為「比利時線條」或「鞭線」,霍爾塔設計的布魯塞爾都靈路12號住宅是新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
另一位法國新藝術代表人物是吉馬德,吉馬德最有影響的作品是為巴黎地鐵所作的設計,被稱為地鐵風格。「地鐵風格」與「比利時線條」頗為相似,所有地鐵入口的欄桿、燈柱等全部採用了起伏捲曲的植物紋樣。 吉馬德設計的咖啡幾是典型的新藝術設計作品與新藝術相關的一個流派是維也納分離派,它的代表人物是麥金托什,麥金托什是英國格拉斯哥的一位建築師和設計師,他和妻子以及妻妹、妹夫形成著名的「格拉斯哥四人」的設計小組,從事傢具及室內裝修設計。
如果說霍爾塔和吉馬德的主旋律是捲曲起伏的「鞭線」,則麥金托什的主調是一種高直、清瘦的莖狀垂直線條,能體現植物生長垂直向上的活力。麥金托什一生設計了大量的傢具、餐具和其他家用產品,它們都具有高直式的風格,是哥特式和新藝術的一種交融。維也納分離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霍夫曼,霍夫曼深受麥金托什的影響,喜歡規整的垂直構圖,並逐漸演變成了方網格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由此獲得了「棋盤霍夫曼」的雅稱。
新藝術運動十分強調整體藝術環境,即人類視覺環境中的任何人為因素都應精心設計,以獲得和諧一致的效果。新藝術在本質上仍是一場裝飾運動,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紋與曲線,脫掉了守舊、折衷的外衣,是現代設計簡化和凈化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之一。特別是維也納分離派的直線和方格預示著機器美學的出現,為設計走向現代主義創造了十分重要的條件。
(2)現代主義
隨著新藝術運動、立體主義、風格派、構成派等現代流派的產生和發展,導致了機器美學的產生,所謂「機器美學」,就是用凈化了的幾何形來象徵機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業時代的本質特點。其中,風格派的蒙特里安和里特維爾德的設計對現代設計影響較大。
蒙特里安的油畫典型地體現了風格派的視覺語言,他認為,繪畫是由線條和顏色構成的,所以,線條和顏色是繪畫的本質,應該允許獨立存在。只有最簡單的幾何形式和最純粹的色彩組成的構圖才是最普遍的永恆繪畫。在他的作品裡僅用三原色色塊以及非彩色的黑、白、灰色。
而里特維爾德的貢獻在於:他把風格派藝術由平面推廣到了三度空間,通過使用簡潔的基本形和三原色創造出了優美而功能性的建築與傢具。他的作品有紅/藍椅和烏德勒支住宅。機器美學的產生為設計走向現代主義提供了理論條件。而現代主義是在德國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和法國的柯布西耶的積極推動下發展起來的。
1919 年4月,格羅皮烏斯在德國魏瑪籌建國立建築學校,簡稱「包豪斯」。「包豪斯」一詞是格羅皮烏斯生造出來的,由德語的「建造」和「房屋」兩詞的詞根構成。包豪斯學校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並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
密斯是包豪斯第三任校長,他的名言是「少就是多」。1929年他設計了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會館,同時設計了巴塞羅那椅,它們成了現代建築和設計的里程碑。1932年德國納粹關閉了包豪斯,包豪斯的學生和老師離開了德國,把包豪斯的思想帶到了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德國,包豪斯的產品並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包豪斯的影響不在於它的實際成就,而在於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時間內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是,包豪斯的局限性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如:為了追求新的、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
「立方體就是上帝」,無論什麼產品,什麼材料都採用幾何造型,從而走向形式主義的道路,有時甚至破壞了產品的使用功能。嚴格的幾何形體和對工業材料的追求使產品具有一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積極倡導為普通大眾的設計,但是由於包豪斯的設計美學抽象而深奧,因而曲高和寡,只能為少數知識分子和富有階層所欣賞。對包豪斯批評最多的是所謂「國際式」風格。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文脈被忽視了,加之一些設計師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襲代替創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國際式」風格。以平屋頂、白牆面、統長窗為特徵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對於各國的建築文化傳統產生了巨大沖擊,因而受到廣泛的批評。
包豪斯很注重功能,先後提出了「形式追隨功能」、「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房子是住人的機器」和「那裡功能不變,那裡形式不變」等口號,從而走向極端功能主義的道路,並忽視了人們對美感的需求,這也是人們批判包豪斯的一個原因。
無論對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見,它的巨大影響是無可爭議的。集合在格羅皮烏斯旗下的精英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但又發展了一種強烈的共性。他們懷著堅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或任教的地方傳播包豪斯思想,並使其發揚光大。
(3)高技術風格
時間:1960年至1980年。
地點:歐美各國。
特點:高技術風格不僅在設計中採用高新技術,而且在美學上鼓吹表現新技術。
高技術風格源於20—30年代的機器美學,這種美學直接反映了當時以機械為代表的技術特徵。不少電子產品模仿軍用通訊機器風格,即所謂的「游擊隊」風格。高技術風格的發展與50年代末以來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發展分不開的。
高技術派的代表作是巴黎的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由英國的皮阿諾和羅傑斯設計。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不僅直率地表現了結構,而且連設備也全部暴露。在它的東立面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各種「管道」,紅色的為交通通道,綠色的為供水系統,蘭色的為空調系統,黃色的為供電系統。在西立面上是幾條有機玻璃的巨龍。一條由地層蜿蜒向上的是自動扶梯,幾條水平方向的是走廊。
高技術風格在室內設計、傢具設計上主要特徵是直接利用那些為工廠、實驗室生產的產品或材料來象徵高度發達的工業技術。如:外科醫生用的手推車、倉庫用的金屬支架、礦井用的安全燈等都紛紛進入居家環境。
高技術風格由於過度重視技術和時代的體現,把裝飾壓到最低限度,因而顯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所以常常遭到非議。
(4)後現代主義
時間:1965年以後。
地點:歐美各國。
後現代主義是旨在反抗現代主義的一場運動,它廣泛地體現於文學、哲學、批評領域、建築及設計領域中。文丘里出版了《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書,這本書成了後現代主義最早的宣言。針對現代主義「少就是多」的信條,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號,鼓吹一種雜亂的、復雜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徵主義和歷史主義的建築。
他把賭城中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世俗建築與設計奉為流行文化的傑出代表。
後現代主義的主要特徵有三點:文脈主義、引喻主義和裝飾主義。後現代主義在設計界最有影響的組織是義大利的「孟菲斯」設計師集團。「孟菲斯」反對一切固有觀念,反對將生活鑄成固定模式。「孟菲斯」對功能有自己的全新解釋。他們認為功能的含義不只是物質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產品不僅要有使用價值,更要有一種文化內涵,使設計成為某一文化系統的隱喻或符號。「孟菲斯」的設計都盡力去表現各種富於個性化的文化內涵,從天真滑稽直到怪誕、離奇等不同情趣。在色彩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規律,喜歡用一些明快、風趣、彩度高的明亮色調,特別是粉紅、粉綠等艷俗的色彩。

⑼ 諸位高人寒盡鴛鴦被,春生玳是什麼意思

也有「懶正鴛鴦被,羞褰玳瑁床」,一句。。。



為:晚謹帶或春 -- 劉希夷

佳人眠洞房,回首見垂楊。寒盡鴛鴦被,春生玳瑁床。庭陰幕青靄,簾影散紅芳。寄語同心伴,迎春且薄妝。

玳瑁祥伍:

玳瑁是一種個體較小的海龜。它的甲殼上的盾片呈覆瓦狀排列,總盾片數為十三枚,所以又稱「十三棱」。成年玳瑁的甲殼是鮮艷的黃褐色。
玳瑁性情凶暴,以軟體動物、小魚、海藻等為食,我國南方沿海能見到它們的蹤影,是我國二類保護動物。
繁殖季節,大多數海龜在夜間爬上沙灘產卵,玳瑁則是白天上岸產卵,數目也較其他龜類少。
玳瑁,其甲殼的裝飾花紋常為其招來「殺身之禍」;又由於玳瑁殼具清熱解毒功能,可以入葯,所以用玳瑁製造的工藝品據說就有了「避邪祛病」的功能,被人大肆利用。行如在海南旅遊地,現在還可以看到不少玳瑁製成的工藝品。

綉著鴛鴦的錦被,亦簡稱「鴛被」、「鴛衾」。
玳瑁床則是傢具了。。。

滿意請採納

⑽ 玳瑁手鐲有黑色的嗎

有黑色玳瑁手鐲

玳瑁(Shell)是一種有機寶石,成分:碳酸鈣;硬度:2.5;特指玳瑁的滲悉背甲,為非晶質體,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蠟質至油脂光澤。

在西方,玳瑁被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用於製作梳子、刷子和戒指等首飾,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人會將玳瑁鑲嵌在傢具上。漢代遺址和叢春乎努比亞人統治時代的埃及古墓森鋒中就曾發現過很多精美的玳瑁器。在日本,各種龜鼈當中只有玳瑁的殼被日本人用來製作飾品,因此日語中將玳瑁殼稱為「鼈甲」 (べっこう)。

閱讀全文

與玳瑁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盡海信家電股吧說些什麼 瀏覽:263
美的冰箱抽屜壞了保修嗎 瀏覽:937
阿克蘇舊傢具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867
家電排名前十該怎麼介紹呢 瀏覽:111
通遼學修家電在哪裡 瀏覽:358
傢具廠用什麼口罩最好 瀏覽:924
優質互聯家居廠家 瀏覽:155
在美團里做家電維修效果怎麼樣 瀏覽:325
哪裡有綦江六檔變速箱維修視頻 瀏覽:302
張家港西門子維修中心 瀏覽:371
天龍音響維修點 瀏覽:195
艾華電路板 瀏覽:515
如何維修音樂盒 瀏覽:80
我家電視多少寸 瀏覽:431
碳膜電位器維修視頻 瀏覽:321
家用電器的數字化 瀏覽:210
浙江德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128
軟木打磨翻新清潔多少錢一平 瀏覽:744
京東防水一般多少錢 瀏覽:131
小米簡訊查詢保修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