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有的智能家居的匯流排制或無線的智能家居系統中,您個人認為還有哪些的需求沒被解決
首先現有抄智能家居出現各種接入方式,各種協議,原因是因為沒有一個統一標准,各個企業廠商都按照自己的標准去做。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定義標准。
接下來就是各智能單品設備廠商與集成商的系統對接協議這一塊,很多廠商協議不開放,導致系統運行過程中出現不穩定,體驗不好的情況。
⑵ 智能家居485匯流排是什麼意思
RS-485是串列數據介面標准,由電子工業協會制訂並發布的,1983年在RS-422基礎上制定了RS-485標准,增加了多點、雙向通信能力,即允許多個發送器連接到同一條匯流排上,同時增加了發送器的驅動能力和沖突保護特性,擴展了匯流排共模範圍,後命名為TIA/EIA-485-A標准。
主要特性
典型的串列通訊標準是RS232和RS485,它們定義了電壓,阻抗等,但不對軟體協議給予定義,區別於RS232, RS485的特性包括:
1. RS-485的電氣特性:邏輯「1」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邏輯「0」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介面信號電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損壞介面電路的晶元, 且該電平與TTL電平兼容,可方便與TTL 電路連接。
2. RS-485的數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 。
3. RS-485介面是採用平衡驅動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組合,抗共模干擾能力增強,即抗雜訊干擾性好。
4. RS-485介面的最大傳輸距離標准值為4000英尺(約1219米),實際上可達 3000米,另外RS-232-C介面在匯流排上只允許連接1個收發器,即單站能力。而RS-485介面在匯流排上是允許連接多達128個收發器。即具有多站能力,這樣用戶可以利用單一的RS-485介面方便地建立起設備網路。
因RS-485介面具有良好的抗雜訊干擾性,長的傳輸距離和多站能力等上述優點就使其成為首選的串列介面。因為RS485介面組成的半雙工網路一般只需二根連線,所以RS485介面均採用屏蔽雙絞線傳輸。 RS485介面連接器採用DB-9的9芯插頭座,與智能終端RS485介面採用DB-9(孔),與鍵盤連接的鍵盤介面RS485採用DB-9(針)。
RS485編程
串口協議只是定義了傳輸的電壓,阻抗等,編程方式和普通的串口編程一樣
⑶ 國內智能家居匯流排方案是485通訊好還是CAN匯流排好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在哪裡
智能家居行業,有線方案只適合帶裝修的成品房屋(國外的常態)版,而國內是毛權坯房居多,自己弄太麻煩必然走無線,但無線方案太多了,尤其是藍牙BLE方案所以就是國外發展匯流排型智能家居多,國內現在主要是無線,zigbee和ble這些,是不是無線的沒有有線的技術成熟可靠?非也,預裝市場上傳統有線比較多,不過最近BLE也在多起來後裝市場上無線比較多,畢竟不需重新布線
⑷ 智能家居一般採用什麼樣的匯流排聯電國際都有哪幾種
智能家居的匯流排分類很多比如485,CAN,快思聰RoomNet,KNX/EIB,LonWorks,CIB,C-BUSG-BUS,i-BUS,K-BUS,V-BUS,聯電國際KNX/EIB用的比較多。
⑸ 智能家居匯流排通訊跟無線通訊優缺點在哪裡該如何選擇方案
無線有線匯流排,我前面看的文章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部分,通信控制策略選擇
當前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一個比較火的分支已經開始慢慢地走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 作為一個才接觸或者接觸不深的普通用戶如何在各種狂轟亂炸的智能家居廣告中,各種大公司渲染的智能家居生活場景中選擇自己合適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
當前常用通信技術方案
從實現控制通信技術方案來講可以歸類為有線方案(通過有線介質傳遞控制信號) 、無線方案(通過無線電波傳遞無線信號)兩大類。
常用有線控制方案又分(RS485匯流排,CAN匯流排,KNX匯流排,IO直控(通過線路的干節點通斷傳遞信號))
常用無線控制方案又分(中短距離zgb,zwave,315/433/2.4G非組網雙向,315/433ASK,WIFI,遠距離Lora ,NBIOT(有通信收費))
兩分類方案可靠性分析
有線 >無線
由於有線信號傳遞是通過物理介質,電壓的震動變化傳遞信息,在線路布線規范的情況下受外界的干擾極小,在可靠性的大方向上無線則受制於傳輸距離,傳輸范圍內的電磁環境,通信組網延時等因素影響存在不能將控制信息傳遞到被控設備的情況。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大家用座機打電話給座機電話聲音是非常清晰地,但是用手機打電話給手機,或者座機打給手機則有時候會出現通信斷斷續續的情況。所以有線的可靠性要高於無線。
有線控制方案中: IO直控>匯流排
IO直控由於是通過通斷信號直接輸入給控制系統或者嵌入式單片機,中間不經過任何的數據調制,轉換,通就是通,斷就是斷,單片機能非常清晰和清楚的獲得通斷信號,從而做出執行反應,幾乎是沒有延時實時發生。
各類匯流排通信則是通過專用的通訊協議晶元將需要傳遞的信息調制轉換為標準的匯流排電平信號通過一定頻率的電平信號震動來傳遞信息,中間多了信息程序處理轉換和電平轉換兩個環節。兩種方式各有優劣勢,現有有線控制方案中一般兩種被組合使用。IO直控穩定可靠,但是傳輸的指令數據有線,兩線只能傳遞0/1,通俗可以理解發電報,匯流排穩定可靠略低,但是匯流排兩線則可以傳輸各種控制指令,可以把它理解為可以傳輸任意信息的電話線。
無線控制方案中: NBIOT>Lora > wifi > zgb/ zwave > 315/433/2.4G非組網雙向 > 315/433ASK
NBIOT由於是基於運營商的手機網路,理論上有信號的地方就能連接控制,但是由於模塊價格偏貴和需要支付運營商通信費用,現在還不能大規模應用與家庭,但是在共享單車,智能電表,智能充電樁。。。等比較分散的商業項目應用非常廣泛。
Lora也是最近非常熱的一個無線通訊技術,集合了雙向通信,無線抗干擾能力強,自動調頻避開擁堵,通信距離遠,上電即可通信等優點,後續再智能家庭中的應用肯定會越來越多,現階段發展也是受制於模塊費用偏貴,體積偏大,組網加密通信體系還不夠完善等因素還沒有大規模應用。
Wifi由於各大晶元廠商的加入現在價格非常便宜可以堪稱廉價,由以前幾十元到現在的幾元只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被廣泛的應用到各種智能單品。但是由於路由組網,網路延時等原因,在大房子大規模應用還是有其局限性,例如停電來電後,需要等待其連接網路才能受控,一個情景執行可能有不一致等情況。
zgb/ zwave 作為老牌的短距離自組網無線通訊協議在幾年前的無線通訊方案中可謂風光無限,現在由於wifi的沖擊已經慢慢的被邊緣化,從當時設計這套通信規則的人來講,自組網是非常好的一個方式,也非常有遠見,但是短距離制約了其發展,對網路布點非常考驗經驗,你至少要做到在其通信范圍內有一個備用節點可以備用,否則一旦關鍵節點故障,通過這個關鍵節點的控制設備都會脫網不能控制。同時由於組網需要時間,也不能通電立即運行。適合於面積較小的房子控制,房子一旦大了延時就會非常明顯。
315/433/2.4G非組網雙向,這個相當於就是各大廠家自由發揮的比較多沒有統一的標准和協議,要點對點,還是多對點,還是點對多,還是多對多全靠廠家後台設置匹配,由於沒有標準的組網規則協議,這個的穩定可靠全靠廠家的基本功。通信距離短也不適合大房子應用。
315/433ASK,該方案現在主要傳輸2262和1527編碼無線信號,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用得比較廣的短距離無線通信協議,沒有組網的感念,信號直達,簡單,控制方便,模塊成熟,成本可控,被大規模應用,淘寶上有成千上萬種模塊可以選擇自由組合,擴展非常靈活,劣勢就是沒有反饋。
通信技術方案選擇總結
如果你房子比較大選擇有線控制是不二的選擇。
如果房子偏小對控制實時性可靠性要求不高,可以選擇無線方案。
個人覺得作為家庭控制而言,畢竟這些都是高頻使用的設備,有線方案前期布線是多了一個環節但是後期會很省心推薦使用有線為主無線為輔的方案,布線有遺漏的地方用無線去彌補。
第二部分,聯網控制策略選擇
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聯網控制已經作為一個基礎的標配控制方式。現在大家應該被各種雲控制的廣告包圍著吧,各種大數據,智能AI的營銷是不是也有耳聞呢?是不是會覺得這些概念都很高端,很前衛。
那什麼是雲控制,什麼是大數據?
簡單通俗一點講就是,你家裡老婆什麼時候回家,小孩什麼時候回家,燃氣閥是否開啟,感測器探測到你上了幾次衛生間,現在家裡是否有人。。。這些信息通過家裡的智能設備先傳遞到商家的伺服器,然後你的手機通過賬號密碼連接到商家伺服器,商家的伺服器將相關的數據推送給你,讓你知道家裡的狀態,你通過手機控制操作家裡的設備幾點開,幾點關,通過商家的伺服器控制到你家裡的智能設備,這就是雲控。 手機<->商家伺服器 <-> 家裡智能設備。
你吃喝拉撒的這些控制數據累計多了就是大數據。
統計了幾個月你每天都是7點上廁所,AI有可能認為你每天都是7點鍾上廁所,然後突然又一天7點自動給你把廁所燈打開了,然而你今天想睡懶覺。。。。 這就是AI。
站在開放物聯網雲平台商角度:
現在有非常多的免費物流網雲平台,小米的生態,京東的生態,阿里的生態。。。。大家的思路都是想讓智能家居或者家電廠家把所有的設備掛上去,在雲端實現對所有設備的管理和控制,現在很多基礎服務都是免費的,就像當初的淘寶免費一樣,後續這個就說不清楚了。這個是雲商的非常精明的盈利模式,自己不用花很多精力去開發各種各樣的硬體設備,只需軟體平台就能整合各種硬體資源創造財富,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各種設備上傳的各種數據和用戶使用習慣來提煉更大的商業價值。
站在智能家居或者家電設備廠家的角度來看:
自己沒有精力或者技術搭建雲平台,有個免費的剛好省事,也能廣告宣傳自己雲了一把,感覺雲了就高級了。同時能收集用戶數據,一舉多得!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這裡面這個環節少了一個用戶的角度,上面兩種利益群體都是將用戶或者說用戶所購買的設備、在細一點是用戶所購買設備所產生的各種數據作為一種資源,為大數據分析或者更大的布局提供服務。犧牲了用戶的小我成就了平台商的大我。
站在用戶的角度出發:
1,我是否願意將我家裡的各種設備交給平台商管理?選擇平台之後你沒得選擇,趕緊打開你的手機控制app看看廠家給你預制的隱私協議吧,你可以選擇不用,用了我就要收集你的數據。
2,家裡所有的設備在雲端給人的感覺是否安全? 當家裡只是一兩個插座的時候可能覺得還無所謂,但是是你家裡所有的家用電器,各種探測器,電量數據,視頻數據都在雲端的時候呢,即使是非常安全的,但是是沒有安全感的。
3,平台商服務宕機,設備被黑怎麼辦?當所有設備有規律的連接到平台之後,在平台的後台是能對這些規律的數據進行分析的,對黑客或者有壞心眼的人也更有誘惑力,想想讓幾百萬個家庭同時電視關閉,水閥全部關閉,帶來的轟動效應和影響力絕對可以上頭條!
4,我的數據我只想我自己知道行么?現在各種渠道、軟體都充斥著用戶數據收集的手段,選擇雲端相當於把自己家庭運行狀況數據全部上傳。不管是平台商和其他商家都會保證不泄露用戶數據,都會說客戶第一,但是數據肯定會被平台商或者商家用來分析。這個就看自己感覺了。
作為一個普通用戶的基本需求:
1,能安全控制自己家裡的設備。
2,不想自己的各種控制數據被上傳,泄露,保證自己的隱私。
有沒有好的方案供大家選擇?
作為一個技術愛好者回答是肯定的!動態域名埠轉發
埠數據轉發工作原理:只是作轉發,不做存儲。動態域名提供商服務的設備可以說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當然轉發的數據也就是各種各樣了,在動態域名提供商瞬間轉發的雜亂無章、毫無規律的數據大海中要去找沒有規律的規律可謂是毫無意義,對黑客的興趣大大降低,一個宕機也不會影響其他用戶。
比較基礎的方案是:在擁有公網的動態IP的前提下(南電信北網通的寬頻)通過設置動態域名和埠轉發自己來搭建一條通道不受各種平台的制約,直接和設備建立連接。
不是技術宅不懂設置,難道就沒有更好的方案了么?
這里要講一下國內比較出名的動態域名廠家就是花生殼了,我記得高中的時候就知道他的存在了。現在10多年過去了這個公司依然還在,同時不斷改進,同時期的科邁好像就要差一些了。花生棒硬體的出現給這個解決方案帶來了福音,拋開了動態域名申請和路由器端復雜的設置,同時內外穿透使用體驗和使用各種雲一樣,數據不被存儲,只轉發。也就是你可以不需要擁有公網的動態IP,隨便一根網線可以上網就可以,雲端填用戶名密碼,這里填入域名和埠。
最近蒲公英路由器的發布也帶來了第二種便捷的聯網方案,可以將手機和智能設備之間架起一個獨立的VPN網路。
從而實現 手機<->家裡智能設備的直接連接。
聯網控制方案選擇總結
1、家裡只是簡單的開關插座通斷電非核心設備,不在乎數據是否被收集,可以選擇雲服務方案。
2、家裡採用的是系統解決方案,涉及到各種功能系統,對隱私和安全比較在意,選擇本地網路+轉發控制方案
上面只是我從一個普通用戶角度出發所闡述的觀點,不是推銷花生殼的產品。
一直以為只有自己才想到這些,萬能的淘寶給了無數的技術達人以空間,讓技術宅的方案能和觸及到普通消費者。 具體的大家點擊推薦鏈接去細細的品味!
在完成了基礎的通信方案略選擇和聯網控制策略後,下一講我將給大家講解認識智能家居和現在的智能家居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原文來之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如有侵權聯系我刪除~~~原文鏈接
⑹ 國際上智能家居系統標准協議有哪些
智能家居的標准與協議
古人雲:「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在智能家居領域也是如此。在技術上,智能家居建設面臨的挑戰不是設備或實施問題,而是標准與協議問題。智能家居是一個多行業交叉覆蓋的系統工程,各設備廠商按照不同的介面標准與協議生產設備,其結果是:不同設備之間的互連、互通變得非常困難。因此,建立共同遵循的標准與協議是發展智能家居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目前,智能家居領域的國際標准尚未成熟,各大廠商和相關組織機構正在著手建立和制定智能家居系統內部設備之間的網路介面標准和數據傳輸協議。抓住機會,參與標準的制定,將給國內廠商帶來無窮的機會。
家庭匯流排系統
家庭匯流排是智能家居實現的重要基礎,是住宅內部的神經系統,其主要作用是連接家中的各種電子、電氣設備,負責將家庭內的各種通信設備(包括安保、電話、家電、視聽設備等)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家庭網路。
日本是較早推動智能家居發展的國家之一,它較早地提出了家庭匯流排系統( Home Bus System, 簡稱HBS )的概念,成立了家庭匯流排(HBS)研究會,並在郵政省和通產省的指導下組成了HBS標准委員會,制定了日本的HBS標准。按照該標准,HBS系統由一條同軸電纜和4對雙絞線構成,前者用於傳輸圖像信息,後者用於傳輸語音、數據及控制信號。各類家用設備與電氣設備均按一定方式與HBS相連,這些電氣設備既可以在室內進行控制,也可在異地通過電話進行遙控。為適應大型居住社區的需要,1988年年初,日本住宅信息化推進協會又推出了超級家庭匯流排(Super Home Bus System,簡稱S-HBS),它適用於更大的范圍,因為一個S-HBS系統可掛接數千個家庭內部網。
家庭智能化要求諸多家電和網路能夠彼此相容,匯流排協議是其精髓所在,只有介面暢通,家電才能「聽懂」人發出的指令,因此匯流排標準的物理層介面形式是智能家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比較成型的匯流排標准協議主要是美國公司提出的,包括Echelon 公司的LonWorks協議、電子工業協會(EIA)的CE匯流排協議(CEBuS )、Smart House LP的智能屋協議和X-10公司的X-10協議等。
這些協議各有優劣。LonWorks協議是美國Echelon公司開發並與Motorola和東芝公司共同倡導的現場匯流排技術,它支持多種物理介質,適用於雙絞線、電力線、光纜、射頻、紅外線等,並可在同一網路中混合使用。LonWorks協議支持多種拓撲結構,可以選用任意形式的網路拓撲結構,組網方式靈活。LonWorks應用范圍主要包括樓宇自動化、工業控制等,在組建分布式監控網路方面有較好的性能,目前全球已建立的LonWorks節點已經超過50萬個。在四種協議中,X-10是歷史最長且使用最簡單的一種,它於1978年誕生於美國,至今仍是美國家庭自動化的主導系統。之所以說X-10協議簡單是因為它直接利用住宅電力線作為控制匯流排,通過電力線將各控制器與各功能介面器相連並實現程序控制,不必再穿牆打孔,更有利於改變結構空間,用戶可自己動手安裝,價格也比較低廉。而CEBuS 作為電子工業推廣協議,與歐洲的EHS標准同為歐美家庭自動化電子產品的行業推薦標准。
內部傳輸介面
智能家居系統內部傳輸介面可以通過兩種傳輸途徑來實現:其一是無線傳輸方式;其二是有線傳輸方式。目前國際上流行的物理層系列介面主要包含無線射頻(RF)、電力載波(PL)、雙絞線(RS485等)、專用線IEEE 1394 、IEEE1394b、利用IEEE 1394 的HAVI 、藍牙技術(Bluetooth)、無線通信乙太網(IEEE802.11)、X11、無線通信HomeRF(Home Radio Frequency)、紅外線技術等,這些介面涵蓋了從以智能設備監控為代表的低速數據鏈路介面和以家庭多媒體娛樂和視頻監控為代表的高速數據鏈路介面。
無線傳輸方式最適合於家庭。目前用於家庭內部的無線傳輸技術主要是無線通信HomeRF、藍牙技術、WAP、無線乙太網等,而人們比較看好的是Home RF和藍牙技術。HomeRF主要為家庭網路設計,是IEEE 802.11與DECT結合的產物。1999年1月5日,HomeRF工作組公布了「共享無線訪問協議」SWAP 1.0版本規范,有13家公司(包括IBM、Intel等)承諾將生產基於SWAP的產品。
藍牙(IEEE 802.15)是一項最新標准,它比無線乙太網(IEEE 802.11)更具移動性,它能把一個設備連接到LAN和WAN,甚至支持全球漫遊。此外,藍牙成本低、體積小,可用於更多的設備。
其他的技術或多或少地有些問題。例如,IEEE 802.11技術在家用市場的前景不太好;射頻(RF)技術成熟度高、成本低廉,穿透性也非常好,但缺點是沒有統一的標准,各公司的通信協議都不一樣;紅外技術非常成熟、具有很好的靈活性和可移動性,成本也非常低廉,但受到障礙物的限制,沒有穿透性,方向性較差,也沒有標準的通信協議。目前,由於無線射頻無需增加附加的布線資源,數據傳輸性能可靠且成本低廉,因而成為目前最現實和最受歡迎的物理層介面形式之一。可以預見,隨著無線方式的逐漸成熟,它將在未來取代有線通信,成為家庭網路的最佳連接方式。不過在目前,家庭布線仍然大量採用有線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家庭網路布線。這是目前應用最廣泛,但也是最麻煩的技術,這種方式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布線的方便性和如何實現即插即用。
第二種是利用家庭中的電話線進行網路連接,採用的技術為HomePNA(Home Phoneline Networking Alliance)。HomePNA旨在盡快向家庭用戶推出易於使用、成本低廉,用於解決沒有網路連接的家庭的上網問題,其缺點是網路速度較低。它支持Internet訪問,支持的介面協議包括V.90、ADSL和Cable Modem。目前,HomePNA的方案尚在制訂之中,帶寬的限制是制約該項技術發展的不利因素,但由於其網路介質的簡易和實用,仍然極具吸引力。
第三種是利用家庭中已有的電源線傳輸數據,採用的是電源線載波技術(Powerline Carrier Technology)。該系統在家庭或設備內通過120V/60Hz的電功率分配系統傳送信息,目前這種方式採用的通信協議主要是X-10。採用電源線聯網方案的好處是不需要在家裡重新布線,可利用現有的電源插座,因此也是家庭網路研究開發的方向之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IEEE1394,它是IEEE制定的計算機及外圍設備連接的高速通用串列數字介面標准,它側重於線纜的連接應用。該標準定義了介質拓撲和傳輸協議,是一個硬體、軟體集成標准。 IEEE1394很可能成為未來的網路通用介面標准,它將是下一代電腦外圍設備與消費電子產品的最新介面標准,目前該標准還在進一步發展之中。隨著數字設備的廣泛使用,各種數字家電、數字AV系統、數字機頂盒與電腦之間的多媒體數據交換都紛紛採用IEEE1394介面標准,使得該標准成為消費電子產品與電腦相連的共同界面,可實現電視、電影、錄放像機、音響等系統的全自動控制,並可與外部ATM公共網路相連,實現家庭與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互連。
外連互聯網方式
家庭內部網路與外部互聯網的連接方式也可以分為有線和無線方式,但目前主要採用有線方式,包括乙太網專線、電視同軸線纜(Cable Modem)、電話線XDSL等。其中,乙太網專線接入的造價比較高,適合於新建小區;Cable Modem利用已有的有線電視網路,成本較低,非常適合於現有小區改造;XDSL與Cable Modem類似,也主要適合於舊小區改造。
目前有多種設備可以直接寬頻接入高速互聯網:第一種是通過PC機接入,這是最傳統的方式;第二種是機頂盒(Set-top Box)。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機頂盒,而是機頂計算機(Set-top Computer),它充當整個家庭的娛樂中心和信息中心;第三種是藍牙網關,或者叫藍牙接入點(Access Point),它把支持藍牙協議的信息家電和家庭網路連接起來並接入高速互聯網中;第四種是家居控制器(IHC),人們也把它稱為家庭信息平台(Home Information Platform,HIP),它既是家庭的控制中心,也是家庭的娛樂和信息中心,同時還充當家居控制網路與互聯網連接的網關,有了它,人們就可以通過互聯網自由地控制家裡的各種電氣設備。
HIP的相關方案和標准
人們對家庭信息平台(HIP)的基本要求是多功能集成、簡便易用、安全可靠、價格低廉。一些大廠商已經提出了有關HIP的相關標准和方案,比較主流的有以下幾種:
1. HAVI體系
HAVI(Home Audio/Video Interoperability)這是有關家庭網路中音頻/視頻電子產品的互聯和控制標准,它以IEEE 1394的底層協議為基礎,主要實現HAVI設備之間數字音頻/視頻內容的傳送以及對這些內容的操作。
2. Jini技術
1999年1月,Sun公司發布了Jini技術,它提供這樣一種機制,即安全地利用Java語言將一組設備歸於一個服務網路,使設備之間可隨時隨地建立聯系。
3. OSGi 開放服務網關
OSGi(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的主要目的是為連接Internet上的商業服務和下一代智能電器定義一個開放的標准,它很可能成為智能信息家電平台服務標准。OSGi兼容多種區域網技術,並包容各種無線和有線的數據及音頻/視頻本地傳輸標准,如BlueTooth、HAVI、HomePNA、HomeRF、IEEE1394、電源線通信系統、USB等。OSGi的另一特點是可與其他標准並存,在物理層,OSGi與BlueTooth、HAVI、HomePNA、HomeRF、USB等標准兼容;在設備訪問體系結構上, OSGi與Jini、UPnP等邏輯設備訪問技術兼容。除此之外,OSGi還支持多種與廣域網的連接方式,如 Modem、DSL、Cable Modem等。
關於智能家居標准、介面、協議的相關技術比較多,目前還無法簡單地斷定哪一種技術或哪幾種技術是標准,也無法准確地預測在今後的發展中,哪些技術會成為最終的標准。但當市場進入成熟階段時,那些在市場上佔有優勢的產品必將影響標準的制定。此外,由於人類生活的多樣化、個性化,未來智能家居的設計也會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因家制宜,其標准化也應當是高度開放的。因此,未來智能家居的有關標准、介面、協議必須考慮各種系統的聯動控制功能、新系統與舊系統之間的兼容性,將系統設計為高效的開放型系統,讓每個家庭成員方便、輕松地使用,為今後進行各項產品的改進和功能的升級留下餘地。
⑺ 智能家居BTcino採用的SCS-BUS協議,SCS-BUS協議具體是什麼意思
一種不通用,很少人使用的匯流排通訊協議,下面是英文簡介,我一句一句翻譯給你聽啊:
SCS bus is based on a sheathed twisted pair formed of two flexible conctors; these are braided and unshielded with isolation 300/500V – according to the rules adopted by CEI (Italian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
SCS匯流排基於護套雙絞線,耐壓300/500伏-基於CEI(義大利電工委員會)
Across the Scs bus are transmitted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signals in frequency molation
SCS匯流排可以調制四種不同的信號
Electricity Supply
電力供應
Data
數據
Sound
音頻
Video
視頻
The transmission protocol is the CSMA/CA.
傳輸控制協議是CSMA/CA(載波偵聽/碰撞避免)
Through the SCS bus you have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SCS總經可以實現以下功能:
Automation
自動控制
Sound diffusion
聲音廣播
Energy management
能源管理
Thermoregulation
溫度調節
Video intercom
可視對講
All the listed functions share the same technology and the same proceres for configuration / installation.
所有的功能都基於同樣的技術和產品的配置和安裝
下面沒啥意思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SCS bus are IMQ-certified and comply with these proct standards ( IEC EN 50428 - IEC EN 60669-1/A1 - IEC EN 60669-2-1 - IEC EN 50090-2-2 - IEC EN 50090-2-3 ).
You can interact with the SCS bus through a gateway and an open high-level protocol called OpenWebNet.
These gateways are bidirectional; they translate SCS frames into OpenWebNet frames, and the other way round.
⑻ 智能家居控制方式是匯流排好還是無線好呢為什麼
各有千秋
匯流排線路預埋比較麻煩
但穩定性優於無線
無線的不需要預埋控制線路
安裝方便
⑼ 智能家居有哪匯流排
電力載波技術瑞朗最好,瑞朗在1999年就在做X10技術(電力載波)了,至今無論是在產品的集成度和穩定性上都走在同行業的前面
⑽ 智能家居匯流排、無線、 電力載波他們有什麼區別呢
這幾種都是智能家居比較常見的數據傳輸方式。
1 匯流排是指用一組公共通信版干線在各個設備之間權傳輸控制信息。
2 無線是指採用某個特定的無線波段在設備之間傳輸控制信息。
3 電力載波是指把控制信息調制到電源線中進行傳輸。
匯流排是目前比較穩定的方式;無線比較靈活方便,尤其適合改造項目;電力載波技術比較成熟,布線可利用已有電源線,但容易受電網其它諧波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