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真假紅木的怎麼看,幾招教您辨別真假紅木傢具
導語: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住環境好的小區,將房屋的裝修品格提高,以及選擇質地優良的傢具。很多人對紅木質地的傢具比較青睞,不僅以為其可以適應傳統的中國式裝修風格,其質地較堅固,耐磨耐用。但是市面上很多假的紅木傢具,本文小編就為您介紹怎麼樣辨別真假紅木傢具。
古典傢具鑒定方法:
1、從木質結構上看紅木傢具的特點是否體現
觀察傢具是否有紅木傢具的特點,即木質本身是否帶有紫紅色、黃紅色、赤紅色或深紅色等多種自然色澤;木紋是否質朴美觀,幽雅清新,上漆後木紋是否仍然清新可見。假紅木製品油漆後,一般顏色厚實,常有白色泛出,無紋理可尋。
2、通過看重量來辨別傢具是否是真的紅木
真的紅木傢具堅固結實,質地特別緊密,比一般的柞木要重。而相同造型、尺寸的假紅木傢具,重量要比真品明顯偏輕。
3、辨別紅木傢具是否是紅木貼面傢具
有些產品雖然是用紅木製作,但是,經過仔細檢查,則可以發現其產品是將紅木劈成薄片,貼在其他木材的表面偽裝而成的,並非是真正的純紅木傢具。
4、根據紅木傢具的樣式進行辨別
老式紅木傢具造型優美,傢具的輪廓具有濃郁的東方格調。但這只是紅木傢具的一種風格,不能以古色古香作為紅木傢具的唯一標志。因為現代紅木傢具中,已有不少西式造型的,如紅木餐桌,外形較大,有的桌面採用西式的拉合結構,可隨意擴大或縮小。又如沙發的規格和造型皆已西化,線條流暢,一般家庭也容易接受。
5、根據商家的口碑對傢具進行選擇
選購紅木傢具,最好是到信譽好、資信程度高的正規傢具商店選購,看其商品標簽上所標識的用材和漆料是否與成品相一致,並仔細咨詢認真辨認,以避免誤購,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古典傢具選購技巧:
聞氣味: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木傢具,除了全實木傢具外,多數都有人造板部件。因此在選購時特別要聞氣味。如果使人流眼淚、打噴嚏,說明傢具的甲醛釋放量比較高,可能有問題,不要去購買。
看報告:消費者向經銷商索取質量檢驗報告,看看傢具的甲醛釋放量是否在標准允許的范圍里。國家標准《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木傢具中有害物質限量》規定,木傢具中甲醛釋放量每升不得大於1.5毫克,如選購的木傢具甲醛超標就不要購買,建議購買達到e1標准板材製作的傢具,只有達到e1級標準的板材才真正能對人體無害。
問價格:甲醛超標的木傢具大多使用廉價的人造板材,因此整套木傢具的價格往往「超低」。由於廉價的人造板材大量使用了劣質膠水,致使甲醛釋放量嚴重超標。
簽合同:客戶在購買傢具時最好簽訂《傢具買賣合同》,並將環保條款寫進合同中。
發票:現在有為數不少的消費者在經銷商低價的誘惑下,拿了白條、收據等一走了之,而出了質量問題去投訴時,這類非正規發票往往難以作為有效證據,因此買傢具一定要經銷商具正規發票。
古典傢具保養:
古典傢具皆屬榫卯結構的實木傢具,外面塗漆用以裝飾和保護傢具,因而木材和油漆的性能決定了古典傢具的保養和維護要求。
一、搬運或移動古典傢具時應保持平穩、輕搬輕放不能硬拉硬拽,以避免傢具受力不均而損傷榫卯結構。桌椅類不能抬面,容易脫落,櫃子最好卸下櫃門再抬,可以減少重量,同時也避免櫃門活動。如需移動特別重的傢具,可用軟繩索套入傢具底盤下提起再移動。
二、箱、櫃等封閉性傢具內應放適量固體防蛀劑。
三、避免把傢具放在朝南的大玻璃窗前,陽光長期直接照射會使傢具木頭內部水分失去平衡,造成裂痕,漆膜受陽光中紫外線的影響會褪色乃至脫落。避免將過熱的物品直接放在桌上,會破壞表面的保護漆和蠟。熱水杯等不能直接放置在傢具表面上,否則會留下不容易去除的痕跡。溫差不宜過大,避免空調開開關關,造成溫度變化劇烈。
四、對硬木傢具,應使空氣保持良好濕度,並且調到適當的溫度,若長期使用冷氣,可在旁邊放盆水。用一台加濕器,在一定范圍內控制內部溫度是最安全的方法。如果是平房地勢較低的屋內,地面潮濕須將傢具腿適當墊高,否則腿部容易受潮氣腐蝕。
五、在傢具上放物品應墊一層軟膜,垂直方向輕拿輕放,以免破壞漆膜,若出現漆膜滑損碰損應及時找專業人員修補。傢具表面避免長期放置過於沉重的物品,特別是電視、魚缸等,會使傢具變形。桌面上不宜鋪塑料布之類不透氣的材料。
六、擦拭古典傢具時,選用柔軟的棉布或軟毛刷擦拭,避免使用金屬刷、硬毛刷或粗糙的布。先擦去傢具上的塵土,再用棉麻布料的干布擦拭,絕對不要用濕抹布或粗糙的抹布揩擦硬木傢具。濕抹布會對傢具的表面造成很大威脅,因為濕抹布中的水和灰沙混合後會產生粒狀顆粒,會劃傷傢具的表面。應用干凈柔軟的純棉布,過一段時間後加少許傢具蠟或者核桃油,順著木紋來回輕輕揩擦,傢具上不能留有水珠或水印。
七、古典傢具應定期進行保養,在正常情況下,清潔完傢具表面的灰塵後才能給傢具上蠟,不然灰塵會造成蠟斑,產生劃痕。一般的噴蠟、水蠟均可,但一定不能使用汽車蠟。不用過於頻繁地給傢具上蠟,一兩周上一次即可。每次用蠟和核桃油可以使傢具表面平滑並且有適度的光澤。上蠟時要由點到面,由淺入深,逐漸深入。
八、如何防止案面塌腰
有一種條案叫擱板條案,也叫架幾案,案面很長,很厚,也很重。它的案面與案腿不是一體的,而是可拆卸的。北方俗稱「一塊玉」,南方叫「梗板」,流行於清末,人們一般用它來放笨重的自鳴鍾或山石盆景等。
因為案面上的物品很笨重,所以案面承受的壓力非常大。案面兩端因有案腿支撐,所以不算吃力,但案面中間卻是懸空的,時間長了會有塌腰的危險。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應該每隔一年或半年把案面翻個個兒,那樣略微彎曲的案面會因為換了受力方向而還原。
九、合理的擺放
傢具擺放與保養也有一定的關系。在平房中,條案、櫃子、桌子擺放時與牆壁要保持一厘米的距離,不能近貼牆壁。因為如果貼得太近,磚牆上的水氣就會侵蝕傢具,使傢具受潮,還會損壞傢具表面的蠟層或包漿,進而損壞木質。
裝修房屋時,很多人看中裝修材料的好壞,好的裝修材料不僅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益,而且質地堅固經久耐用,其實傢具的選擇也是一大難題。很多人青睞木質的傢具,其中紅木傢具更是質地上乘,但是市面上假貨較多,如何辨別真假紅木,選擇真正的紅木傢具,是消費者頭疼的問題。以上為您介紹了如何辨別真假紅木,希望對您有幫助。
好的裝修材料不僅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益,而且質地堅固經久耐用。我們裝修的時候肯定要注意這些建材的質量等問題。這時候有一個免費的服務可供大家申請哦。土巴兔創立「裝修保」服務,保障業主裝修質量,還為業主監管裝修資金。能有效杜絕裝修公司使用虛假材料,偷工減料,後期增項等一系列問題。感興趣可以在線申請!
② 做紅木傢具的幾個步驟,你知道多少
7、紅木傢具上蠟工序
上蠟之前可以先在上面塗一層木器防爆劑,這樣可以更好的鎖住水分,然後在陰涼處放置一天。現在塗飾的工藝,主要有打蠟和生漆的。打蠟常用的蠟是蜂蠟。這兩種工藝,都是為了給紅木傢具增加一層保護膜。選用質量較好的蜂蠟。上蠟時可以將蜂蠟放入鐵桶內,然後放在火爐上加熱,等蜂蠟溶化後,用軟的純棉布均勻地擦磨在部件表面上,擦磨的時候應用較大的力量反復進行,以保證蠟能很好地滲入部件。
③ 通過什麼方法能准確辨別紅木傢具是不是真榫卯結構
看痕跡,榫卯結構通過肉眼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看出來,傢具它有榫卯結構的痕跡,沒有螺絲釘。
④ 紅木傢具,紅木傢具的種類有那些
分兩種,老紅木和新紅木。
1、老紅木
老紅木產於中南半島,中國雲南一帶也內有生長,其葉長橢容圓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紅。《古玩指南》這本書中有記載「木質之佳,除紫檀外,當以紅木為最」(翻譯:木材中質量好的,除了紫檀木以外,紅木質量是很好的。)這是書中對老紅木的評價。
2、新紅木
新紅木指的是採用烘烤等方式令其達到使用要求,但人為的技術性的處理並不能動搖材料的內部結構,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細微的形變,從而影響收藏價值和品質。
(4)紅木傢具結構解剖圖擴展閱讀:
紅木傢具保養注意事項
1、防灰塵
傢具表面的塵埃,可用軟毛刷或者狐狸尾帚除去,再用綿綢等柔軟布料緩緩擦拭。也可用吸塵器吸收縫隙外及隱蔽部分的塵埃,殘留的塵埃,不要用雞毛撣子掃紅木傢具,因為雞毛撣子會劃傷紅木傢具。
2、防潮濕
濕布是紅木衣櫃的天敵。因為濕布中的水分和灰塵混合後,會形成顆粒狀,一經摩擦衣櫃表面,就容易對其造成一定損害。若紅木衣櫃上沾上了污漬,可以用水溶性或者油性擦拭劑擦拭。
⑤ 怎樣辨別紅木傢具的真假,你知道多少
紅木的簡易識別方法主要包括看、聞、問、切、浸。
一看:觀察木材的三切面,即橫切面、弦切面和徑切面。木材的大部分特徵可以在前兩個切面上觀察到。如雞翅木在弦切面上有明顯的雞翅花紋。
二聞:不同種類的紅木有各自的氣味特點,或香或酸或無殊味,就如香水有不同香型。如:交趾黃檀(大紅酸枝)具酸香味,大果紫檀具淡淡的奶香味,降香黃檀(黃花梨)則具降香味,且淡雅。
三問:詢問木材名稱、產地、密度、含水率等信息。
四切:在購買傢具等產品時,最直接的是用手觸摸,摸木材的材質,掂量木材的重量。必要時,要切或刮開木材表面(通常是背面或隱蔽部位),看切面的紋理。這樣一來,在科學檢查前初步的鑒定都能做到位了。
五浸:一些紫檀屬的紅木,如紫檀木、花梨木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後,會呈現出一層藍綠色的熒光。到一些紅木傢具企業堆放原材料處,遇水浸泡或雨水天就可見其水積處液面的藍色熒光,就可初步認定是花梨木。
(5)紅木傢具結構解剖圖擴展閱讀:
紅木傢具是指用酸枝、花梨木等古典紅木製成的傢具,是明清以來對稀有硬木優質傢具的統稱。中國傳統古典紅木傢具流派中,主要有京作、蘇作、東作、潁作等。京作歷史上是御制、御用的「官窯」。而東陽被譽為百工之鄉,木雕技藝尤其出眾,在全國的紅木傢具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選購
注意事項
一、要選擇有品牌的、值得信賴的商店、廠家、老字型大小。一般來講,他們的產品質量會 有保障,而且售後服務也很好,沒有後顧之憂。
二、要貨比三家,對同一款式、同一品牌的商品,要從質量、價格、服務等方面綜合考慮。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真正的好東西,價格不可能很便宜的。
三、全紅木傢具是靠榫卯拆裝的,因此真正的紅木傢具不用一點膠水,不用一根鐵釘,這樣有利於防止紅木傢具開裂。
⑥ 如何鑒別紅木傢具
首先看選用的紅木材料是否正宗,是否為國標紅木材料直接決定了傢具使用壽命;然後看烘乾設備,這需要到紅木傢具廠才能得知,烘乾設備先進與否,也會影響傢具的含水率,從而決定傢具使用過程中會不會因為無法適應氣候溫差而開裂。
其次組裝是不是採用全榫卯工藝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這個可以從傢具的連接部分有沒有膠水的痕跡,或者有沒有明顯的細縫,如果有說明榫卯結構不密實,不是正宗紅木傢具。所謂榫卯結構,就是榫頭與榫槽的結合,組裝而不意掉落,方便以後拆開和組裝,至於雕花和打磨工藝,這個最重要的就是自然,雕花看起來要自然靈動,形神兼備;打磨後的傢具要摸起來自然細膩,手感舒適。
⑦ 榫卯結構的傢具結構
明式傢具的榫卯結合
明式紅木傢具有榫卯結合近百種,常見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夾頭榫、抱肩榫、龍風榫、楔釘榫、插肩榫、圍欄榫、套榫、掛榫、半榫與札榫等。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傢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結構。也可以說是傢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連接的榫卯結構。
抱肩榫是結構復雜的榫卯結構,因為要解決腿足與面板、腿足與束腰、腿足與腿足之間的連接。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兩個相互垂直但不連接的半榫頭、這是與桌面相連的。在與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並鑿三角形榫眼,以便與牙條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傢具,牙條與束腰是用一塊獨木做出的,憑此掛銷,可使束腰及牙條和腿足牢固地連接在一起。這是抱肩榫的標准做法。清中期以後,抱肩榫的做法就開始簡化,掛銷省略不做了,為了省料,牙條和束腰也改為用兩塊木條單獨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進一步簡化,連牙條上的榫舌也沒有了,只靠用膠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霸王棖:霸王棖是用於方桌、方凳的一種榫卯,也可以說是一種不用橫棖加固腿足的榫卯結構。在製作桌子時,為增加四條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條橫棖即可。但有時要製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條橫棖礙事,但又要兼顧桌子牢固,於是就可採用「霸王棖」。霸王棖為S形,上端與桌面的穿帶相接,用銷釘固定,下端與腿足相接(位置在本來應放橫棖處)。棖子下端的榫頭為半個銀錠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裝配時,將霸王棖的榫頭從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掛住了,再用木楔將霸王棖固定住。
夾頭榫:是製作案類傢具常用的榫卯結構。腿足在頂端出榫,與案面底面的卯眼結合。腿足上端開口,嵌夾牙條及牙頭,故其外觀腿足高出在牙條及牙頭之上。此種結構,是利用四足把牙條夾住,連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變動,並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傳遞四條腿足上來。
插肩榫:是製作案類傢具的榫卯結構。腿足頂端有半頭直榫,與案面大邊上的卯眼連接,腿足上端的前臉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與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裝配時,牙條與腿足之間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齊的表面;當面板承重時,牙板也受到壓力,但可將壓力通過腿足上斜肩傳給四條腿足。
粽角榫:粽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從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線的是45度的斜線,又叫「三角齊尖」。多用於框形的連接。另外,明式傢具中還有「四十式」桌,其腿足、牙條、面板的連接均要用粽角榫。
栽榫:又叫「樁頭」、「走馬銷」,是一種用於可拆卸傢具部件之間的榫卯結構。由於要拆卸,榫頭易磨損,甚至損壞,出於維修方便,也避免因榫頭損壞而使傢具部件報廢的情況,一般都採用另外一種木料來製成榫頭,然後將榫頭栽到傢具部件上。栽榫多採用掛榫結構。羅漢床圈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多用栽榫。
楔釘榫:是用來連接圓棍狀又帶弧形的傢具部件,如圓形扶手的榫卯結構。雖然也是兩根圓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片榫頭的前端,都有一個台階狀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這樣便使連接部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連接部的中間位置鑿一個一端略大的方孔,再做一個與此等大的四稜台形長木楔,插入後,便能保證兩個小直榫不會前後脫出。製作圈椅的扶手、圓形傢具都要用楔釘榫。
格肩:傳統傢具橫豎材料相交,將出榫料外半部皮子截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另一料在榫眼相應的半麵皮子同樣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後相接交合,通稱「格肩」。
托角榫:角牙與腿足和牙條相接合,一般在腿足上挖槽口,與角牙的榫舌相接合,當牙條或面子與腿足構成的同時,角牙與牙條或面子都打榫眼插入樁頭,故「托角榫」是一組卯榫的組合,不是指單一的構造形式。
長短榫:一般腿部與面子的邊抹接合時,腿料出榫做成一長一短互相垂直的兩個榫頭,分別與邊抹的榫眼結合,故稱「長短榫」。因邊抹接合用格角榫,抹頭兩邊從打榫眼腿料出榫與大邊出榫相碰,故只有長短榫才能牢固。
抱肩榫:牙條與腿足結合有幾種形式,抱肩榫的做法採用45度,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條與腿足構成同一層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傢具常用的榫卯結構。
暗榫:兩塊木板兩端對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悶榫」,是製作幾、案,箱子之類必用之榫。
套榫:明清椅子的搭腦不出挑,與腿交接處不用夾頭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腦部位則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掛榫:掛榫屬楔形榫的一種,榫頭一邊成斜面,眼口鑿成同形,但再需放長一倍鑿直眼,榫頭入直眼後拍進原榫眼,上提或掛拉都不能脫出,若拆裝時可重新將榫頭移入直眼探出。明清傢具有不少站牙都取扎榫做法。因榫頭實為裝入的楔子,故又名「掛楔」。北方匠師叫「走馬銷」。
勾掛榫:榫眼做成直角梯台形,榫頭也做成相應的直角梯台形,但榫頭的下底面等於榫眼的底面,嵌入後斜面與斜面接合,產生倒勾作用。然後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處,再也不易脫出,故曰「勾掛榫」。
紅木傢具與榫卯結構
近幾百年的中國,有兩件東西被海外華人視為國粹:一是京劇藝術,二就是紅木傢具。中國傳統傢具自明末進入技藝之巔峰。此後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如今中國傳統傢具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舉世公認,日久彌香。中國傳統紅木傢具的靈魂就是榫卯結構。整套傢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鐵釘,卻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類輕工製造史上堪稱奇跡。這種傳統的中國製作工藝正是海內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一、榫卯結構歷史悠久。研究發現,早在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結構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工藝創造,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傳統傢具(特別是用明清傢具)之所以達到今天的水平,與對這種特徵的運用有著直接的關系,也正是這種巧妙結構的運用,提升了中式傢具的藝術價值,尤為國外傢具和建築藝術家們所贊嘆。中式傢具之所以又被稱之為傳統傢具,榫卯結構是核心。
二、榫卯結構組合的傢具比用鐵釘連接的傢具更加結實耐用。這種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間向各個方向的扭動。而鐵釘連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鐵釘將兩根木棖做T字型組合,豎棖與橫棖很容易被扭曲而改變角度,而用榫卯結合,就不會被扭曲。其次,金屬容易銹蝕或氧化,而真正的紅木傢具,可以使用幾百年或上千年。許多明式傢具距今幾百年了,雖顯滄桑,但木質堅硬如初。如果用鐵釘組合這樣的傢具,很可能木質完好,但由於連接的金屬銹蝕、疲勞、老化等,而使傢具散架。
三、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運輸。許多紅木傢具是拆裝運輸的,到了目的地再組合安裝起來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鐵釘連接傢具,雖說可以做成部分的分體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較多的傢具,就做不到了。
四、榫卯結構的傢具便於維修。純正紅木傢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總會出現問題的,比如某一根棖子折斷了需要更換等。用鐵釘連接的傢具,做這處拆卸更換就不象榫卯結構傢具來得容易。
五、榫卯品質高。紅木木質堅硬,而鐵釘是靠擠和鑽勁硬楔進去的,此過程極易造成木材劈裂,這一點木工師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連接紅木傢具,可以大大提升紅木傢具的內在品質,這也是中國傳統工藝製作的紅木傢具具有增值收藏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