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歐亨利小說的結尾風格,並結合具體內容談談
〔教學設想〕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但用來例什麼,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回答。具體到《項鏈》一文,有拿它例多元解讀的,有拿它例概括人物形象的,有拿它闡釋結論的。我想拿它來教此類小小說的讀法,讓學生能夠面對這類作品時知道該讀什麼,怎麼去讀。這種由篇到類的提升如果使用恰當很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歐亨利式結尾的小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並且是通過結尾來實現的,當然前面也有伏筆。但結尾在這類小說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關聯了前面的伏筆,同時也是靠結尾的這一轉來刻畫人物形象和顯現主題的。以致於有人說寫小小說就是寫結尾,構思小小說就是構思好結尾。因此小小說的結尾是讀這類小說的抓手,通過它去鑒賞情節和伏筆,通過它去思考它的主旨,通過它去鑒賞人物形象。
〔教學流程〕
1. 請以「項鏈」為關鍵詞概括故事情節。
【明確】概括故事情節,熟悉故事情節。
2. 交流感受:這個結尾給你怎樣的感受?
【明確】我想幾乎所有的學生會說:意料之外。
3. 學習「伏筆」:好的小說除了「意料之外」還得在「情理之中」,你覺得這個故事在情理之中嗎?如果是,請從前面找出必要的細節來印證它的合理性。
或者問:這個結尾合理嗎?是不是太突兀?
【明確】找細節,講明鋪墊伏筆的作用。
4. 討論:有很多人對這個結尾進行了續寫?你同意續寫嗎?為什麼?
【明確】這是這堂課的重點,這個問題的落點是小小說結尾決定主題這一教學重點。重點是引導學生思考可以續寫成怎樣的,並與原文比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比較續寫後主題的變化,可以多幾次比較。
同時需要對原文主題進行解讀,可以設計如下問題:(1)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那麼文章中誰還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2)除了美麗動人相同外,他們還有哪些相同點?(3)縱觀全文,兩人的人生軌跡是一樣的嗎?(4)在作者看來,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朗讀相關段落。理清了命運小說特點。(這個環節的目的並不是要學生了解這個結論,它是為下面的比較作鋪墊而已。)再來比較這些續寫,有什麼不同?
明確小小說結尾的巨大作用:表達主旨,塑造人物。
5. 師生總結:應該怎樣讀這類小說?
【明確】抓住結尾,鑒賞伏筆,鑒賞「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節。
抓住結尾,鑒賞人物形象
抓住結尾,把握主旨。
6. 拓展1:出示已割去結尾的《橋》,要求學生說說文中的老漢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再出示結尾,要求學生說說結尾為什麼不突兀?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有什麼變化?
【明確】實地操練,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這類小小說該讀什麼?如何去讀。
7. 拓展2:《項鏈》表達主題的方式跟《葯》有什麼不同?
【明確】界定這種讀法的界限,不要越界。
[align=right][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10-15 12:43:15編輯過][/align]
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卧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