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竹子是用來做什麼的
竹子全身都是寶,它在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有「成千上萬」種用途。
利用其可食性:用其筍做各種食品、用其幼稈燒制竹筒飯、用其各種特殊提取物(如鮮竹瀝)做葯品、飲料等;
⑵ 常州有幾個經濟強鎮(最好詳細些)
常 州,你 被 誰 拋 棄?
常州古名延陵,系春秋時期(公元547)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的封邑,至今已有多年文字記載歷史。「常州」之稱始於隋文帝開皇九年.
常州人文薈萃、物華天寶,素有「三吳重鎮」、「八邑名都」之美譽。先後出過2位皇帝、1546名進士,其中狀元9名。南北朝時,常州是齊梁故里。常州歷史上曾涌現過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史學家等。如政治家有春秋時期的季札、明朝的孔慎行;詩人有南北朝齊國的皇帝蕭衍、清朝的黃仲則;文學家有清朝的唐荊川;教育家有明朝的謝應芳;史學家有清朝的呂思勉。此外,清朝的常州還涌現有全國影響的常州畫派、常州詞派、常州學派、陽湖文派、孟河醫派等學派群體,被清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贊謂「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近現代則有實業家盛宣懷、劉國鈞、語言學家趙元任、書畫家劉海粟、數學家華羅庚,「常州三傑」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等更是全國聞名。當代繆進鴻先生歷時數載對先秦以來全國400多座城市的傑出專家學者的地域分布進行統計分析,得出常州位居蘇州、杭州、北京之後,名列第四位的結論。
幾千年的文明歷史為常州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也吸引了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光顧游覽。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皇帝曾6次南巡遊經常州。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更是十一次回遊常州,並終老於此。常州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7處。其中有國內外罕見的最為古老的春秋地面城池——淹城遺址,建於唐代、號稱「東南第一叢林」的天寧禪寺,有因蘇東坡來常州並泊舟而得名的艤舟亭,有始建於北宋的文筆塔,建於唐昭宗年間的紅梅閣等。常州園林歷史悠久,明清兩代曾盛極一時,達40多處。現保存較好的有近園、約園、半園、亦園、寄園、止園、意園、聊園、暫園和未園等。
近幾年來,常州致力於景點景區的開發和建設,制定了發展旅遊業的目標規劃,逐步構築和完善了六大景區:以天寧寺為代表的常州古城文化旅遊區、以中華恐龍館為代表的常州新城現代旅遊區、以淹城為代表的武進淹城和隔湖旅遊區、以大林寺、白龍廟為代表的武進橫山風景區、以茅山為代表的金壇茅山風景名勝區和以天目湖為代表的溧陽天目湖旅遊度假區。
「較大的市」是一個法律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規定,「較大的市」可以享受省一級的立法權。在江蘇省內,無錫、蘇州、徐州已先後被國家批准為「較大的市」。據稱,今年的人代會上,本省的南通市、浙江的溫州市、福建的泉州市都有議案爭取成為「較大的市」。年初,有消息說,江蘇省今年要爭取批准一個「較大的市」,本以為從各方面來講都應該是常州了,可是現在看起來還玄。成為「較大的市」意味著城市地位的提高,也表明了城市的規模與發展程度,國家在總量上是控制的。如果讓南通搶了先,常州就太說不過去了。常州在發展過程中失去過好些良機,不知道這方面能不能抓住機會。
常州,我為你急!!!
常州正在消失,留下的就是個頂著常州牌子的空殼,我不知道這些領導著只不知道城市存在的價值不能完全用經濟來衡量的,而且對舊城區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常州從春秋時期便已開始形成,到今天卻成為了一座毫無歷史沉澱的城市。豬市長還造了些仿古建築來哄外國人……
我不是常州人!
我家的東邊就是常州(武進市),小時候,只要往東邊看,就會發現東邊的樓房很多,為什麼?因為東邊是武進,西邊是丹陽啊!在我們丹陽人眼裡常州是個很好的地方!
今年寒假前後,我一直奔波在常州大地上!尤其是武進地區,幾乎每一個鄉鎮都去過了。有個總體的感覺,武進的鄉鎮使我失望(總體上雖然比丹陽好,但它是武進啊)。我是懷著崇敬和學習的心理去的,但感覺並沒有想像的好!傳統的強鎮象湖塘(政府所在地),牛塘,洛陽,奔牛等等,小城鎮建設並不是特別好!夏溪是苗木之鄉,但那條街也太短了。象雪堰,潘家,漕橋,前黃(中學很不錯),南夏墅,焦溪,鄭陸,橫山橋,小河,卜弋,東安等等,小城鎮建設很一般!而象孟河,焦西,羅溪等等就更不怎麼樣了!一般來說武進現在保留的一些鎮都是經濟強鎮,一些較差已經被並掉了。所以有些鎮是不應該的。
武進是常州最好的縣級市,但近年的發展的確出現了問題。80年代的武進是全國百強第二名,90 年代是第7名,現在已經是第13了,可見是在走下坡路。政府大樓很不錯,不知是喜是優?
金壇的基礎並不是很好,在90 年代發展很快,象化城的建設。這一次也進入了全國百強,但名次還是太後了。金壇的城建一般,但是很乾凈,這一點我很喜歡。但有一點我不懂,金壇有四個蘇果超市,為什麼共用一個倉庫呢?而唯一的倉庫還在一個巷子里的三樓上?是不是很難跟金壇人做生意?
溧陽城不大,但感覺有點亂,不過人氣很旺。溧陽已經被擠出了全國百強,這勢必會給常州拖後腿。溧陽的鄉鎮企業不是很好,丘陵地區過多,象埭頭這要的經濟強鎮太少了。不過,溧陽圍繞天目湖做了不少文章,這一點值的肯定——四A級旅遊區,天目湖酒也不錯,還有沙河魚頭。政府大樓也很好,不知是不是好事?
常州新區建設的步伐要慢與蘇錫,剛開始不錯,但後來出了一點事情就一蹶不振!恐龍園的崛起可能會給其重新給它帶來希望!
常州市區建設呢,比較好的地方還是那一條延陵路。當年的亞西亞是多麼的風光!現在雖重新裝潢開張,但是它還能再次風光嗎?我感覺前幾年常州的大手筆太少了!不過還好,現在常州市區花了二三十個億大搞城市建設,這又讓人看到了希望!
常州的交通建設不錯,要好於鎮江,但是跟蘇錫相比還是有差距!要知道,你是跟蘇錫齊名的!要不然,蘇州和無錫會不帶你玩了。武進已經並入市區,剩下的金壇和溧陽與丹陽相比還有差距,更不用說是蘇錫的縣級市了!你們兩者要好好努力了!
作為蘇錫常都市圈的一員——常州,你有必要發展的更好!作為一個丹陽人,我也希望你能發展的更好!因為你好我也好啊?很多人一定都去過蘇州,大家是否還記得蘇州火車站廣場上有許多虎丘的廣告牌,上面寫的是蘇東坡的一句話:「到蘇州不游虎丘,乃一憾事也。」殊不知這位文學大家生前最喜歡的城市並不是蘇州,而是常州。蘇東坡生前曾十一次來常州居住,而且最後一次也就逝於常州了。至今,他的居室和洗硯池都保留在艤舟亭公園內,常州人也稱之為東坡公園。
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有別稱,就像南京稱之為石城、金陵,蘇州也稱作姑蘇一樣,常州的別稱也是獨具一格。我記得的別稱有三個:龍城、蘭陵、毗陵。每個別稱就顯示著古往今來的常州正是一個「俊彩星馳」的地方。與以前常州的轄地不同,現在常州的轄地要小許多,而且像江陰這樣的富庶之縣也被劃給無錫。但每個常州人依然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默默地在建設著新常州。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常州以較高的速度健康穩定地發展著自己的經濟。八十年代,常州有過輝煌的階段,如同九十年代的張家港一樣,常州在那時是全國各中小城市學習的楷模,經濟實力也曾一度位於江蘇省第一。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當時中央採取的一種宣傳手段,這種宣傳對於宣傳對象本身來說,有利有弊。於是當近年來,常州的GDP總量不斷下降,而且與蘇、錫不斷拉大差距的時候,很多人便說常州不行了。
常州還是原來的常州。如果說八十年代,常州能夠排到省內第一的話,那並不說明常州發展的特別好,那隻是說明當時的蘇州、無錫或是南京還沒有抓住發展的機遇好好發展自己。試想,一個轄區范圍和人口都只排江蘇省倒數第二的常州,它的經濟總量怎麼都不可能高於本身條件就比之優越且面積、人口都數倍於常州的蘇、錫、寧。如果說,常州有什麼先天不足的話,那就是常州地區的旅遊資源太貧乏,且開發度不夠。而蘇、錫、寧都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城市,在常州的經濟體系中,旅遊業就不是一個支柱形產業。
說到常州,就不能不說它的鄉鎮企業。這個問題其實應該跟蘇、錫一起來探討,因為這一現象是蘇錫常所共有的。這兒的鄉鎮企業,是全國發展最好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可見一斑。在全國百強縣(市)前十名中,蘇錫常中就有六七個之多。常州的武進也入選其中。
我在常州上學的時候,對鄉鎮企業的興趣比較濃厚,那時也是它發展最有爭議的階段。那時全國許多經濟學家對以鄉鎮企業為特徵的「蘇南模式」撰文著述,大部分的觀點都大同小異,而且已為大多數人所公認。其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而且這位學者的一些想法竟與我不謀而合。
大家知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首要條件就是政企分開,這對於保證其實施獨立的法人經營權和管理權是十分重要的。但這條看似普通的真理,並不適用在鄉鎮企業上,准確地說,在鄉鎮企業的開始以及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階段上,「政企不分開」恰恰是它強勁發展的動力。因為鄉鎮企業開始於計劃經濟時代,發展於市場經濟的初始階段,在江南,鄉鎮企業主要是集體經濟的產物,而「政企不分開」則為企業提供了不少的便利:計劃經濟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配置經濟」、「官僚經濟」、「關系經濟」,而企業所屬的「集體」——鄉鎮政府,甚至是村委——可以為企業最初的發展大開關系之門,可以讓企業不是很費勁地就獲得與國企一樣的資源配置。企業經營者盡管當時還不算是真正的法人代表,但他可以與這個「集體」分享所獲利益,這也極大地調動了個人和集體的積極性,雙方都從中受益。
但在近來,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日趨成熟的今天,任何企業,包括鄉鎮企業最終都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手段來規范自己的經營活動。鄉鎮企業遇到了設備落後,技術更新慢,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這約束了它們朝更高方向的發展。但我們並不能說鄉鎮企業不行了。市場其實是最好的「篩選機」,經過市場的磨煉,鄉鎮企業才能走出小集體、小家庭式的發展,而跨向現代企業行列。
常州的新科,無錫的陽光、蘇州的沙鋼,三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上,他們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已經遠遠超過了一些國企。短短十幾年的發展, 「新科」已經從一家鄉鎮小廠成為全國第一大VCD和DVD生產基地,並且在國內與東南大學、在國外與SONY等日美數碼實驗室保持聯系與合作關系。現在新科的發展已經伸向「白色家電」領域。看來,像「新科」這樣的鄉鎮企業名牌會越來越多地登上大雅之堂。
在文化教育領域,常州最著名的便是它的教育教學質量。用「人傑地靈」來形容常州一點都不為過。古往今來,這兒就是一個「狀元之地」,唐宋元明清,歷代均有常州狀元。北宋某年的一次科舉,全國300進士,而常州一地竟佔了60名。歷史上的文化傳統可見一斑。現在,常州市的高考本科達線率在省內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市區的本科率更是數年來都位居全省第一。「四大名旦」之一的江蘇省常州市高級中學便是其中一面旗幟(另外三家是省揚中,蘇州中學和南師附中),其硬體設施、師資力量以及生源素質在全省都是屬於第一流的。
以前的數十年間,每逢高考,省招辦都設在常州或無錫招生,從中可以看出常州的教育質量在省內、甚至在全國都是頗負盛名的。現任南京大學副校長許敖敖教授和洪銀興教授來自常州,現任東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冠群教授來自常州。在常州,還有吳氏兄弟(我忘了他們的名字)的事跡傳為美談:一位現任河海大學副校長,一位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兄弟倆均是所在學校的業務骨幹。現在,常州市教委直接管理或間接管理的基金總額已突破千萬元大關,莘莘學子的佳績已得到社會廣泛的贊賞和回報。
常州人的生活質量怎麼樣?那就以我個人的視線來看看普通常州人生活的變化。
六七年前,常州市紅梅西村小區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章「魯班獎」,它是江蘇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小區住宅。六七年後的今天,這樣的小區已算不上新潮和現代了,常州現在矗立的居民住宅讓人看得真是眼花繚亂,這真正體現了常州普通居民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和對家居環境至善至美的追求。
最新一期的江蘇衛視的「地球村」節目,邀請了兩位經濟學者和一位政府官員談南京的水、電、住房等的價格問題。來自江蘇省人民政府經濟法規制訂處的王處長,談到對南京住房的看法:「南京的住房價格大概就比北京、上海、廣州低,排到全國第四。但住宅環境……由於我經常去常州,對常州的小區感觸頗深,真是漂亮,我覺得南京現在只有月牙湖小區能有那樣的環境。我一問價格,卻只要二千多。這樣的住宅如果是在南京市中心的話,肯定是在五千元以上。」(無錫蘇州我還沒發現過)我想,每個人都明白這位省政府官員所表達的意思,他的話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常州人是幸運的,花不多的錢卻能享受到省內最好的居住環境。
南京是一個大城市,側重發展公共交通。而常州作為一個中小城市,情況有所不同,發展個人交通工具十分有利。在常州,你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在路口等紅燈的摩托車(助力車)竟會比自行車還要多。如果說常州每戶家庭就擁有一輛摩托車(助力車),並不為過。今年上半年,常州私家車的銷量竟然超過3000輛,並且有加快的趨勢。代步工具的變化,也從另一個方面常州市民的生活質量正發生著質的飛躍。事實上,蘇州和無錫普通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和常州一樣,收入水平高,但生活支出少。在江南生活是一件連現代的上海人都感到愜意的事。
快餐是常州獨特的飲食文化現象,用「發達」來形容它並不為過。在常州人的觀念中,包括在我固有的觀念中,快餐就是指只須打個電話,便會有人送餐上門,而不是指親自跑到店裡去買個盒飯。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常州的快餐店就是專門配送上門服務的,這樣的店在省內是獨一無二的。現在盡管有的城市已經出現這樣的快餐店,但遠沒有常州這么發達。這樣的快餐非常便捷且、清潔,價格也不貴。大家可能吃過「大娘水餃」,殊不知它就是常州人所開,並且當初它在常州的經營方式也是上門配送,你同樣只需打個電話,可口的餃子和美味的牛雜湯就會有人親自送上門(當然不會額外收費),相當方便。
如今,常州最大的快餐店「麗華快餐」已經通過國際質量認證體系的認證,並且在三年前把業務經營到了北京,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北京已頗具盛名,也悄悄地改變著北京人固有的快餐觀念並使之欣然接受它。
以飲食業為代表的私營企業的迅速發展,成為常州經濟騰飛的一首閃亮的風景線。私營企業的發展也得益於常州這片神奇的土地,像現在幾乎壟斷南京傢具市場的「月星」和「紅星」兩家企業,正是常州的私企。他們兩家企業正是依託常州,依託這片富饒的土地才開始了他們的發展。特別是紅星,網路不僅遍布江蘇,更是把觸角伸向了上海和北京。
常州的歷史傳統和現實特點決定常州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把自己定位於現代化的中型城市,努力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特別是促進鄉鎮和私營經濟的質的飛躍。努力營造兩個文明充分實現的城市氛圍
⑶ 竹子有什麼作用
竹子的用途:
1,筍用:筍用的意思就是可以拿來食用,可食用的部位為幼期之簡,主要表現為竹筍和筍干兩種。我國優良的筍用竹種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和珠江流域、福建等地的綠竹等。在竹筍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鈣、鐵、維生素、纖維等等,是一種優良的保健食品。
⑷ 竹思文章賞析
竹文化
我國人民歷來喜愛竹子,中國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從竹子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竹子與中國詩歌書畫和園林建設的源遠流長的關系,以及竹子與人民生活的息息相關中不難看出,中國不愧被譽為"竹子文明的國度"。沒有哪一種植物能夠像竹子一樣對人類的文明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我們把竹子給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帶來的作用和影響,稱為竹文化。
一、 竹子與中國歷史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已經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發掘了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元號,說明在此之前,竹子已為人們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崩潰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應在此之前就已出現了。在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縣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也發現了竹子的實物,可見在原始社會時期竹子和人們的生活有了密切關系。因為只有竹子已為人所用,才須為其創造一種文字元號來表示。
研究證明,我國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簡,即把字寫在竹片(有時用木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即由此而來。竹簡和木簡為我們保存了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跡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筆書寫的朱墨字跡。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戰國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證。利用竹子的另一項偉大成果是造紙。早在9世紀我國已開始用竹造紙,比歐洲約早1000年。當然竹紙的大發展還是此以後。關於用竹造紙,明代《天工開物》中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用竹造紙,標志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實際上在竹紙出現以前,制紙工具也離不開竹子。從竹簡開始到竹紙出現,竹子在文化發展史上始終佔有重要地位,對保存人類知識、形成中化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間接的作用。
我國古代竹子的利用還有許多方面,比如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已製造了利用杠桿提水的竹製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轉筒車"。竹子在武器發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從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時期的拋石機、宋代的火葯箭和竹管火槍等都是古代竹製武器。
從漢字中竹部文字的情況來分析,也可看出中國竹子利用的古老歷史,古人把"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的植物稱之為竹。從形態上認識開始,把竹子進行加工,製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隨著人類對竹子的認識不斷提高,竹類利用日益廣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隨之增加。我國辭海(1979年版)中共收錄竹部文字209個,如筆、籍、簿、簡、篇、筷、籠、笛、笙等等。歷代各類字典收錄的就更為可觀。而諸如"竹報平安"、"衰絲豪竹"、"青梅竹馬"、"日上三竿"一類的成語也都包含著與竹子有關的有趣典故。這些竹部文字和成語涉及社會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一方面反映了竹子日益為人類所認識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了竹子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在工農業生產、文化藝術、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二、 竹子與精神文化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而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竹子均並列其中,可見竹子在我國人民心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其稈挺拔秀麗、葉瀟灑多姿、形千奇百態;它四季常青,姿態優美,獨具韻味,情趣盎然。當人們有閑情逸致漫步於青青翠竹之下時,一種無限舒適和遐意便會油然而生,難怪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因此,公園里,村寨旁,一叢叢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華人的高尚情操。
竹子無牡丹之富麗,無松柏之偉岸,無桃李之嬌艷,但它虛心文雅的特徵,高風亮節的品格為人們所稱頌。它坦誠無私,朴實無華,不苛求環境,不玄耀自己,默默無聞地把綠蔭奉獻給大地,反財富奉獻給人民。
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態特徵總結升華成了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疇,其內涵已形成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美學精神的象徵。的確,看到竹子,人們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所在。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和獨特,影響著中國人的審美觀和審美意識以及倫理道德,對中國文學、繪畫藝術、工藝美術、園林藝術、音樂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竹是中國文學的重要題材,從《詩經》時代開始,歷代皆有詠竹賦竹的詩文佳作,創作了難以計數的文學作品,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竹文學,在中國文學中獨樹一幟,異彩繽紛。
工藝美術是美學和生活的結合,是科學和藝術的產品,竹是工藝美術品的重要材料,數千年來,中國先人們用竹子編織和雕刻各種賞心悅目的工藝美術作品,豐富了竹文化的內涵。考古資料證實,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開始用竹編織器物,春秋戰國時期竹編藝術已達到了很高的境地,尤以楚國最為發達,品種極為豐富,以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而著稱於世。商周時期就已形成了雕刻工藝,漢代有竹雕刻藝術品存世,六朝時期文獻中有竹雕刻藝術品的記載。唐代以後,竹刻名家輩出。宋代出現詹成,明代出現了嘉定朱松鄰祖孫三代為代表的嘉定竹刻派,金陵(今南京)則出現李文甫等竹刻家。清代中期形成了湖南邵陽、四川江安和浙江黃岩等地的翻簧竹雕,並成為竹雕刻藝術的主流,民國初期出現北京張志漁開創的北派竹刻。竹還是工藝美術中表現題材,寄寓著福、祿、壽、喜、財、發順、吉等吉祥內容的圖案,數千年來一直在民間裝飾美術中流行,被廣泛應用於雕刻、織綉、印染、陶瓷、編織、剪紙等各種工藝品的創作中。
竹與中國的音樂文化有著重要的聯系,竹是製作樂器的重要材料,中國傳統的吹奏樂器和彈撥樂器基本上是用竹製造的。竹子,對中國音律的起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自周朝以後,歷代使用竹定音律,故此,晉代就有以"絲竹"為音樂的名稱,有"絲不如竹"之說,唐代把演奏樂器的藝人稱為"竹人"。可見竹是中國音樂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質載體。
竹對中國的宗教文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古代的先民奉竹圖騰,視其為圖騰崇拜物,把竹作為祭祀的工具和祭品。道教和佛教出於教義崇奉竹子,追求竹子所構築的環境。
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竹文化聯系著口承文藝和游樂活動以及信仰習俗;進入了人類的儀禮制度之中,在祭祀、婚喪、交際、節日、朝規等社群文化中構成了民間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三、 竹子與中國詩畫
青青翠竹古往今來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他們面對竹子有感而發,創作了數以千計的竹子神話、詩歌、書畫,形成了中國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詩,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現7次;間接提及的有幾十首之多。如《詩·衛風淇奧》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歷史上對《詩經》中上述有關竹的記載有不同看法,但事實上指竹子是確鑿無疑的。《詩經》編成於春秋時期,此後各朝代各種典籍中都有竹詩畫記載。
在敘竹詩畫時,我們不可不提到幾個動人的愛竹故事。據《太平御覽》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曾"暫寄人空宅住,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他平生愛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蘇東坡對竹子的評價也很高,他在一首《於潛僧綠筠軒》中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清代傑出藝術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特別喜愛和擅長畫竹,他題於竹畫的詩也數以百計,豐富多彩,獨領風騷。他在《竹石》圖的畫眉上題詩曰:"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難還堅挺,任爾東南西北風",高度贊揚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在中國革命史中,先輩們以竹題詩作畫也頗多,其中以方誌敏烈士最為典型,他自撰對聯掛於卧室以自勉:"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甚至自己的兒女也以松、竹、梅、蘭命名,足見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艱難關頭寫下了氣貫長虹的史詩:"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輪紅日升,依舊與天齊。"
我國傳統的繪畫藝術自古就重視畫竹,這不是偶然的,竹子高尚的精神風貌和特殊的審美價值,不但激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而且也成為藝術家推崇的楷模。
畫竹藝術在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具有相當的地位,中唐時期,竹已形成專門的繪畫題材;北宋文同開創了"湖州竹派",被後世人尊為墨竹繪畫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瓚,明代的王紱、夏昶、徐謂,清代的石濤、鄭板橋、蒲華、吳昌碩,都是樹一代畫竹新風的畫竹大量,促進了畫竹藝術的發展,對畫竹技法和理論的發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時至今日,中國的畫竹藝術仍保持長盛不衰的勢頭,當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唐代畫竹已經盛行,國畫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創始的。宋代以後畫竹更具成就。畫竹名家層出不窮。大詩人蘇東坡是畫竹的藝術大師,他的次子蘇過是畫竹名手,他的至友文與可也是畫竹的大家,在畫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藝。蘇東坡關於"胸有成竹"的繪畫理論,為千古墨竹畫家所趨尚,傳統繪畫創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稱為奇作的《墨竹圖》,能得"富瀟灑之姿,逼檀欒之秀,疑風可動,不筍而成"的綽約風姿。他的著名文章《文與可畫賞笛谷偃竹記》是一篇傳頌千古的佳作,文章說:"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各朝代畫竹名家各有特色,在繪畫實踐中形成了各種流派。他們畫竹都十分傳神而逼真, 因此白居易曾在《畫筆歌》中稱贊"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清朝畫竹也相當興盛,"揚州八怪"的異軍突起又為畫竹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國繪畫的傳統要求是真實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觀形態,鄭板橋畫竹則不但表現了客觀對象的天然特徵,而且表現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和對社會的態度。他不僅留有許多絕妙的翠竹圖,還留下了《題畫竹六十九則》,他贊美"竹君子、石大人、千歲友、四時春"。
四、 竹子與中國園林
竹子是我國古典風格園林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國的造園史從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築靈台、靈沼、靈囿"開始,可以說是最早的皇家園林。據《尚書·禹貢》"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說明古人懂得欣賞秀麗的竹林風光更早。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興土木,為建"上林苑"從山西雲岡引種竹子到咸陽(見《拾遺記》"始皇起虛明台,窮四方之珍,得雲岡素竹"),這是竹子用於造園的最早記載。當時的種竹、建竹園大多隻限於營建狩獵場和戰略物資基地,竹子造園還處於萌芽狀態。
到了魏晉、南北朝,中國園林從萌芽期進入了發展期。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動亂和宗教處世思想影響,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訪名山大川成了一時之風尚,謳歌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詩文及剛萌芽的山水畫,刺激了園林,產生了有別於皇家宮苑的"自然山水園",竹子隨即融入了造園之中。當時的皇家林和官宦私家園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應得到發展。《水經注》介紹北魏著名御苑"華林園"稱:"竹柏蔭於層石,綉薄叢於泉側。"《洛陽伽藍記》記錄了洛陽顯宦貴族私園"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由唐代文人王維規劃的"輞川別業"中有"斤竹嶺"、"竹里館"等竹景;"壽山艮獄"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親自參與規劃的,從宋徽宗本人所寫《艮獄記》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宮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為行都,改稱臨安,貴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宮苑、私家園林之盛不言而喻,為後來發展的江南園林起了推動作用。竹子在唐宋兩代運用較為廣泛。北宋李格非所寫《洛陽名園記》共評述了19座私園,對其中的歸仁園、董氏西園、富鄭公園、苗帥園等10座宅園作了專門的竹子景觀描述。從南宋周密《吳興園林記》也可了解到吳興的宅園"園園有竹"。竹子造園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
明清園林繼承了唐宋傳統,且逐漸形成地方風格,其中以宅園為代表的江南園林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園林發展的一個高峰。竹子與水體、山石、園牆建築結合及竹林景觀,是江南園林、嶺南園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滄浪亭、獅子林等蘇州六大名園及揚州個園、惠州逍遙堂等在竹子造園上運用相當成功,許多造園手法仍為今人造園所採用。明清時期刊行多冊造園技術理論書籍,有王象晉《群芳譜》、屠隆《山齋清閑供箋》、李漁《閑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響的要數計成的《園冶》、文震亨的《長物志》,都對竹子造園作了詳盡、精闢的論述,為後人推崇、仿效。明清園林,特別是竹子園林發展進入成熟階段。
隨著詩、書、畫及造園藝術、技術的發展,人們已不滿足於庭院造景,於是,就產生了能在屋宇內隨時欣賞、掌玩的自然風景縮影--盆景。中國盆景的出現,據考證是在唐代,以竹子為材料製作的盆景從宋代的諸多名人畫卷上可以見到,到明清年間,"歲寒三友"類盆景廣為流傳。《考盤余錄》、《群芳譜》等都對竹子盆景的製作、欣賞進行了介紹。北京故宮博物館還珍藏著一座用翡翠製作的竹子盆景,這是乾隆皇帝弘歷的八旬壽節上群臣貢獻的一件珍寶。竹子盆景發展到今天出現了許多精品,如周瘦鵑先生的《竹林七賢》、《竹趣圖》等,還有揚州的《瀟湘流水》、《翠野圖》、《竹林逸隱》、《東坡遺風》等一大批竹子盆景代表作。
中國盆景一直被稱作"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倍受東西方人民的喜愛。
五、 竹子與人民生活
竹子生長快,適應性強,同時又具有廣泛的用途。竹子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竹子用於建築的歷史久遠,在遠古時代,人類從巢居和穴居向地面房居演進的過程,竹子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江蘇吳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草鞋山遺址發現有用竹作建築的材料,漢代的甘泉宮竹宮、宋代的黃岡竹樓,皆是取竹建造並負有盛名。
從服飾方面看,竹對中國人的衣飾起源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秦漢時期就出現用竹製布,取竹製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傘,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嶺南地區一些州縣的重要貢品之一,竹還是古代人裝飾的材料,說明竹對人類服飾文化的貢獻。
從食用方面看,竹筍和竹蓀是極受人們喜愛的美味山珍,竹實是歷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獻中記載,3000多年前的竹筍就是席上珍饌。竹筍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烹飪數千種美味佳食。竹還具有特別的醫用價值,在中國最早的醫書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歷史記載。竹的全身都是寶,葉、實、根及莖稈加工製成的竹茹、竹瀝,都是療疾效果顯著的葯用材料,竹黃、竹蓀也是治病的良葯。
交通工具和設施的產生與發展,是中國文明的標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運行工具和設施的起源與發展,均與竹子有極密切的關系,古代人取竹製造竹車、竹筏和船以及橋梁工程,創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許多第一例,對世界交通工具和設施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考古資料證明,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古代先民們就已開始用竹製造竹器。屬於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遺址發掘的陶器底部有竹編織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遺址發掘了大量的竹器紋飾的印紋陶器,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發掘有200餘件的竹器實物。隨著社會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竹器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到春秋戰國時代,竹器製作已成為當時社會的一個重要生產部門--竹器手工業,竹器製品已在當時廣大民眾生活中,成為"養生送死"不可缺少的物品。漢代有竹器生活物品60餘種,晉代有100多種,唐宋時近200種,到明清時期達250餘種。例如炊具的簞、籩、簋、碗、箸、勺、盤、厄、蒸籠等,盛放物品的筐、籃、笥、箱,傢具有床、榻、席、椅、枕、幾、屏風、桌、櫥、櫃,算具有算籌、算盤,量具有竹尺、竹筒,照明用具有燈籠、燭炬,衛生用具有帚、熏籠,裝飾用具有簾、花瓶,把玩用具有扇子、手杖,賭博用具有籌、葬用具有竹棺材,均是用竹為材料製成的。
從人類的生活環境看,竹子也發揮了其特殊的作用,古代先民很早就發現了竹子的特殊防護作用,注重發揮竹子的防護城池和居宅安全的屏障作用,歷代取竹子做圍籬牆垣,防禦盜寇,保護城池和居宅安全。竹林因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弱噪音、凈化空氣、防止風害的作用,備受人們的青睞,古今人們都不得取之以保護和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
由上可見,竹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領域中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展示了竹文明的風采。因此,竹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正如蘇東坡所述:"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⑸ 全屋定製設計培訓在哪裡有得學
全屋定製設計培訓可以到天琥培訓機構學習,天琥是全國連鎖機構,裡面的老師很有耐心,主要是面授,不用擔心學不會,每天上完學習內容老師都會留作業去鞏固講到的知識點。遇到不會的問題隨時可以問,老師會很耐心的講解。
學習設計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培養學習的興趣很關鍵,最好在學習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點擊測試我適不適合學設計
並且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會帶著大家進行實操演練,給到學生比較清晰直觀的思路。去咨詢的時候就不厭其煩的回答各種問題,讓其感受到了耐心,沒有基礎就已容易理解的方式講到聽懂為止,讓自己信心大增。其次,學習氛圍和環境也很不錯,教室讓人耳目一新,到處乾乾凈凈,布局也讓人很舒服。外面看到老師和學員課間說說笑笑,感覺學習環境輕松,老師容易相處。
學習全屋定製設計建議到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習。例如天琥就不錯。天琥秉承著「做負責任的教育,實現學員價值」的辦學宗旨,依靠設計精英、設計總監、藝術院校講師等,強大師資陣容和研發實力,培養獵才計劃、UI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網頁電商設計、營銷推廣、影視製作、C4D設計、PS高級合成等人才。先後與網路、歐派、尚品宅配、楷模、凡科股份、華視傳媒等上千家知名企業聯合實訓培養專項人才。
⑹ 2020南京春節展覽活動有哪些
「古道今承——張清雷玉雕作品及南京市博物總館藏玉器聯展」
即日起至2002年1月中旬, 六朝博物館一樓展廳 將展出禮儀用器、日常裝飾和生活起居用品等歷代玉器近30件,以及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當代南京玉雕代表人物張清雷的玉雕作品72件。
「刻意江南——竹刻名家張泰中作品展」
2002年1月10日至2月28日,在 南京市博物館 將有以竹文具系列、茶文化系列、掛件系列、竹製傢具系列以及高端定製等文化系列組成的展覽。
「春色滿園——當代南京名家國畫聯展」
2002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在 太博館第五展廳 將有紀太年、張迎春、平莉、李楚洋、林奕溥、徐熊等六位畫家的作品,題材多樣,為小夥伴們送來春節的美好祝願。
「皇家氣象--沈陽故宮清代宮廷生活用品展」
2002年春節前後, 江寧織造博物館 通過展出沈陽故宮珍藏的精品文物,以此向小夥伴們展示清代皇家歷史文化和文物精粹,引導小夥伴們探尋滿族皇室的龍興之路。
南京城牆系列展覽
2019年7月至今,「傳·城——普天同慶賀華誕 不忘初心勇前行」「城城垣垣小講堂——這些兵器你都認識嗎?」「童語話城牆」展覽都在 中華門 舉辦。
大明皇都——明故宮歷史文化展
2019年10月至今,在 明故宮遺址公園 展出的展品綜合展現了明代的歷史與文化,呈現明故宮這一重要遺產點的文化內涵。
2002年1月18日上午,子鼠迎春來——庚子年迎春特展將在 南京市民俗博物 館開幕。本次展覽策劃以「子鼠迎春來」為主題,以傳統年俗為線索,輔以配套的年俗活動、展出鼠年非遺作品及時尚創意的現代文創,展現出傳統鼠文化的時代新意。
2002年1月18日下午,歐洲十字路口的印記—斯洛維尼亞珍寶展將在 南京市博物館 開幕。展覽匯集斯洛維尼亞國家博物館、民族博物館、養蜂博物館(拉多夫利察市博物館)等館的精美藏品及現代設計師作品共計140件/組。參展的舊石器時代骨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鐵器時代的萬斯之桶是禮器裝飾藝術的優秀代表作、羅馬時期的埃莫納人雕像是唯一一座非羅馬皇室成員的紀念柱。
即日起至2020年2月26日,在 梅園新村紀念館 將展示「人民楷模」王繼才同志把青春全部獻給祖國海防事業的先進事跡。
2002年1月中旬—2月中旬,在 民俗博物館42號臨展廳 將舉辦「鼠歲報佳音—鼠年非遺賀歲展」。此次展覽結合「生肖鼠」主題,展出鼠年非遺作品及時尚創意的現代文創,為非遺文化傳承者搭建起展現技藝的平台。
2002年1月中旬到3月初,在 六朝博物館一樓臨展廳將舉辦 「錦緣匠心——雲錦·雕花鵝絨精品展」。展出金陵織物的代表性人物——金文、殷志聰夫婦的《應天繁華圖》《寶瓶觀音》《湯莎會》等60餘件精美雲錦作品。
2002年1月24日至1月31日,在 林散之紀念館閱翠樓展廳將 以第五屆林散之·雙年展入選的五大書體中各挑選部分作品進行展出。
除了展覽活動,2020春節期間,南京還有什麼好玩的活動呢?
微信搜索公眾號「 南京本地寶 」,關注南京本地寶微信公眾號;在南京本地寶微信公眾號對話框輸入【 春節 】即可獲取 南京春節活動匯總 ,還可以查看 南京各景點春節開放信息 、 春節燈會 詳情等有價值信息。
⑺ 咨詢楷模傢具 大普大風沙發 今一直在線苦等
我建議你買傢具等東西最好要到商場去看,到達傢具城,不要在網上購買傢具
⑻ 紅星美凱龍傢具品牌有哪些
有TAO,南京紅星美凱龍歐洲城店有,這個品牌主打極簡,平衡生活的美式傢具,如果你比較喜歡簡單一點的傢具你可以選擇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