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有知道的把這本書復制過來(整本,我用手機看),章節也復制,謝謝
第一節 不可思議的遠古文明(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14:38 新浪讀書
1965年,在湖北江陵發掘的一號楚墓中發現了越王勾踐劍,此劍長厘米,寬厘米,劍寬5厘米。劍身滿飾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柄以絲線纏縛,劍首向外形翻卷作圓箍,劍身一面近格處刻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此劍埋藏2000多年,依然鋒利無比,當時有記載說:「拔劍出鞘,寒光閃閃。毫無銹蝕,刃薄鋒利,試之以紙,二十餘層一劃而破。」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它為什麼不銹呢?
1977年12月,上海復旦大學靜電加速器實驗室的專家們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組一道,採用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法對越王勾踐劍進行了無損科學檢測,得出了劍身青銅合金分配比的准確數據表。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青銅合金。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的,劍刃的精磨技藝水平可同現代在精密磨床上生產出的產品相媲美,比如說寶劍的尾部是圓錐體底座,座內內空,有極其規整的11個同心圓刻紋,間隔只有毫米,圓圈中間還有細繩紋,這是現代的車床技術都無法實現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硫化處理」這個結論,簡單地說,「硫化處理」就是將一些物質稀釋後包裹在物體表面。學者們認為,越王勾踐劍是經過硫化銅的處理,這樣就可以防止銹蝕,以保持花紋的艷麗。但後來許多仿製「越王勾踐劍」的商家和個人,在經過無數次的對比後發現,最接近「越王勾踐劍」原始「包漿」的只有硫化鉻,而非硫化銅。
這樣一來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春秋時期的中國人是否掌握「硫化處理」技術?據說「硫化鉻」是德國於1937年、美國於1950年才發明的,並列為專利。
其實像這樣不可思議的技術原素,在中國並非孤證。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馬俑研究》有這樣一句話:「一號兵馬俑坑T2第十一過洞的一件青銅劍,出土時因被陶俑碎片壓住而彎曲,當把陶俑碎片拿掉後,劍立刻反彈恢復平直。」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名詞「記憶金屬」,又叫形狀記憶合金,此項技術出現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世界材料科學中。
由於袁文中沒有細節的描述,人們自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把秦代的青銅劍被陶俑的碎片壓彎了幾千年,當把碎片移開後,劍身立刻反彈恢復平直。因為一號坑在建成的初期發生大火,發掘中多處發現火焚痕跡,可能與楚霸王入關火燒阿房宮有關系。如此算來,此劍可能被壓2200多年。
或者有人說:可能只是發掘時不小心掉落的碎片砸中了寶劍。但這樣一個小意外會被鄭重其事寫在研究報告中嗎?
192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塞拉伊圖書館,人們發現了一張用羊皮紙繪制的航海地圖,當然這不是原圖,而是精美的復製品。地圖上有土耳其海軍上將皮里·賴斯的簽名,日期是公元1513年。據查,賴斯確有其人,他是著名海盜馬爾·賴斯的侄子。一生以大海為生的人,擁有一張航海圖本來算不了什麼,但他這張海圖卻與眾不同。這張地圖上准確地畫著大西洋兩岸的輪廓,北美和南美的地理位置也准確無誤,特別是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委內瑞拉灣的合恩角等地也標注得十分精確。更令人驚嘆不已的是,這張地圖上竟然十分清楚地畫出了整個南極洲的輪廓,而且還畫出了現在已經被幾千米厚的冰層覆蓋下的南極大陸兩側的海岸線和南極山脈,其中尤以魁莫朗德地區最為清晰。
第一節 不可思議的遠古文明(2)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14:38 新浪讀書
南極洲現在公認是1818年發現的,比賴斯的地圖晚了300多年,而且南極大陸被冰層覆蓋也是1500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這幅地圖的存在說明,在南極大陸還沒有被冰雪覆蓋以前,曾經有人畫出過當時的地理面貌。但是,人類在萬年以前還處於原始石器時代,當時既到不了四周環海的南極地區,也不可能有繪制地圖的先進文化。那麼這幅地圖的原作者又是誰呢?
1531年,奧隆丘斯·弗納尤斯也有一張古地圖,上面標出的南極洲大小和形狀與現代人繪制的地圖基本一樣。這張地圖顯示,南極大陸的西部已經被冰雪覆蓋,而東部依然還有陸地存在。根據地球物理學家的研究,大約在6000年以前,南極洲的東部還比較溫暖,這與弗納尤斯的地圖所反映的情況十分吻合。
1559年,另一張土耳其地圖也精確地畫出了南極大陸和北美的太平洋海岸線,使人驚訝的是,在這張地圖上有一條狹窄的地帶,像橋梁一樣把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連在了一起,地圖上所表示的無疑就是現在的白令海峽地區。但是,白令海峽形成已經有1萬多年了,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中間的這條地帶就是在那時消失在碧波萬頃之下。不知為什麼,這張地圖的作者竟對1萬多年以前的地球地貌了如指掌,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還有一樁怪事發生在古希臘一些普托利邁斯年代的地圖上。人們從這張地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瑞典還被埋在厚厚的冰層下,而這個地質變動的年代已經距今很遠很遠了。
這些地圖是否正確呢?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爭論不休。1952年,美國海軍利用先進的回聲探測技術,發現了南極冰層覆蓋下的山脈,與皮里·賴斯的地圖對照,二者基本相同。這不亞於在科學家的頭頂上炸響了一枚巨型炸彈,在震驚之餘產生了一系列疑問:是誰在1萬多年以前繪制了如此精確的地圖和後人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史記·扁鵲傳》記載:俞【 】(一足一付)是中國歷史上的名醫,但他究竟生活在什麼年代,目前還不清楚,只知道他是一位很古很古的醫師。此人醫術極高「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湔浣腸胃,瀨滌五臟,練精易形」無所不能,其中「搦髓腦」就是做開顱手術。其實,中國古代做開顱手術的不止這一例, 據記載太倉公就曾打開人的顱骨將大腦重新安排,時間大約是公元前150年。
1865年在法國發現一片圓型頭蓋骨,屬於石器時代,後經解剖學家保羅· 白洛嘉教授鑒定,得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結論: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在進行腦外科手術。後來世界各地又發現了數百件顱骨證據。
1995年,在山東廣饒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392號墓中,發現一成年男性,年齡在35歲至45歲之間,距今5000年以上。當人們把標本上的泥土清理干凈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墓主顱骨的右側頂骨靠後部有一個圓洞……
2001年4月初,山東省文化廳邀請了省內考古學界、醫學界部分專家對廣饒傅家392號墓墓主開顱手術進行了初步認定。最後的結論是:此人做過開顱手術,而且手術是成功的,手術後病人至少又存活了兩年時間。
同樣,世界上許多不解之謎至今還靜靜躺在一些古老的圖書館里,從這些圖書館保留的上古文獻中,我們讀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文明社會。
大約在公元前306年的時候,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繼承人托勒密一世開始修建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圖書館的規模越來越大。它收集天下所有的文字抄本,無論是買來的、偷來的,還是復制過來的,統統都要。而且馬其頓國王還給「所有的主權國家」寫過信,要求借用它們的書籍。於此同時,天下學者雲集於此,使西方的研究中心從雅典轉移到了亞歷山大里亞。歐幾里得、埃拉托斯特尼、赫羅菲拉斯、卡利馬楚斯,這些歷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都曾經在這里學習過。
那麼這座圖書館里有多少藏書呢?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不過據後來人研究,估計至少有20萬卷以上的圖書,還有人估計可能達到了70萬卷,流行的說法通常稱50萬卷。這些書籍絕大多數是東方文獻,包括埃及、兩河流域、印度,有沒有中國文獻就不清楚了。
那麼這座圖書館里究竟有什麼呢?有一位名叫阿利斯塔克的古希臘天文學家,曾經出任過該圖書館的館長,在他留下的文件中人們發現,他是第一個提出地球自轉並圍繞太陽公轉的人,比哥白尼的「太陽中心學」早了1800年。其實這並不是他的發現,而是他從館藏書籍中讀到的。
猶太人的經典《卡巴拉》也說到:「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像球一樣旋轉著。當其居民有的在下面時,其他的人就在上面。當地球的某一地區是黑夜時,其他地區是白晝。還有,當某一地區人在迎接黎明時,其他地區正籠罩在夜幕之下。」奇怪的是,《卡巴拉》顯然不是這一觀點的發現者,它也是在轉述更古遠的文獻。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中世紀的哥白尼第一次主張太陽中心說,認為地球是圍繞太陽在旋轉。布魯諾為了堅持這一科學的發現,竟被義大利教會以異端邪說的罪名燒死在百花廣場。而上面我們提到的幾種文獻都比哥白尼早了幾百年,有的甚至幾千年,如此說來,布魯諾的死簡直是命運開的一個惡意的玩笑。
18世紀,有一位名叫斯維伏特的著名作家,他非常留心上古的文獻。他在研究一些古代文獻的時候,知道了火星有兩顆衛星,並將這一發現公之於眾。150多年以後,天文學家果然在火星的周圍發現了兩顆衛星,一顆名叫弗波斯,一顆名叫蒂摩斯,時間是1877年。而且天文學家觀測到的兩顆衛星運轉的規律與周期,竟然與斯維伏特從上古文獻中得到的結果非常接近。
實際上,歐洲中世紀天文學家的許多科學發現,與其說是從觀測天空中得來的,還不如說是從古代人的書中得到的。然而,這些記載於古文獻中的知識是從哪裡來的呢?知識的主人又到哪裡去了呢?
第二節 人類的困惑(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14:38 新浪讀書
面對以上這些超越我們已有知識的發現,人們不禁迷茫,問題出在哪裡?我們必須正視的是幾萬年以前的開顱手術,奇妙但精確的古地圖,以及一大堆來歷不明的金屬冶煉技術和各種知識。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對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一群使用著笨拙石器的原始人正在那裡一邊喝著可口可樂,一邊看著高清晰的彩色電視機。在不可能的年代裡發生了不可能發生的事,這就是問題的結症。
理論與事實
現在,即使是最保守、最嚴肅的學者面對以上一大堆撲朔迷離的資料,也不得不承認:也許我們以往的科學研究把人類早期文明的程度估計低了。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固然比以前的夜郎自大前進了一大步,但依然沒有跳出已有理論的圈子。
現在,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人類的歷史,尤其是史前文明史。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雖然我們在努力追尋每一個歷史事件的真相,但結果卻不盡人意,甚至可以不客氣地說,我們所知道的歷史,其實是我們想知道的歷史,或許說是古人想告訴我們的歷史,並非是原原本本的歷史真相。為什麼這么說呢?歷史研究必須憑借豐富的資料,但恰恰就是在資料上出了麻煩。所有出土的實物資料,本來是最可信的資料,但它卻偏偏不能直接告訴我們任何東西,一副出土的人類骨骼化石並不能直接告訴我們他是誰、多大年紀、怎麼死去等具體的問題,這就需要歷史學家去猜。實物資料如此,文獻資料也好不了多少。大部分文獻資料只是前人想告訴你的東西,他們不想告訴你,或者認為沒必要告訴你的東西遠比想告訴你的東西多得多,而且有許多是把錯誤的東西告訴了你。
所以歷史說穿了,它需要用我們的經驗和智慧去猜測,有的猜對了但也有的猜錯了。比如說,我們自認為對唐朝社會的歷史比較了解,但1988年陝西法門寺出土了大批唐代文物,絕妙的是還有一本文物清單,是唐人留下的賬本,從中我們才知道,以前我們一直把唐朝許多物品的名稱搞錯了,有的張冠李戴,有的純粹不著邊際。
那麼,歷史是什麼呢?不客氣地說,我們所知道的歷史都是假設,尤其是對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現有的歷史學理論大廈實際就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之上的。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歷史學家是怎樣假設的。
一般科學界將文字的出現作為界定文明的重要標志,通常人們把文字出現以後的歷史稱之為人類文明史,而把文字以前的歷史算為史前史。從上一個世紀,世界各國開始對上古文化進行大規模的考古挖掘,集一個世紀以來的考古成果,人們發現文字出現的時間並不長,最多不超過6000年。按照文明發展的程度,學術界將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四國排在首位,號稱「四大文明古國」。
迄今為止,在埃及發現的最早文字大約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距今6000年;20世紀20年代,人們在古印度人生活的地方,發現了許多保存在石器、陶器、象牙等物件上的奇怪符號,經過研究判斷,這些符號是一些發音符號,同時還有一些表意符號,可以看作是古印度的文字,它們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20世紀30年代,人們在亞述巴泥拔國王時期的古城市廢墟里發現了一個保存比較完整的古代圖書館,大致相當於國家檔案館,裡面保存了兩萬多塊泥版,上面刻滿了楔形的象形文字,被稱為泥版文書,它是古巴比倫文化的代表,年代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距今5500年。
第二節 人類的困惑(2)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14:38 新浪讀書
中國最為古老的文字要屬甲骨文,它大約產生於商周之際,它記載了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我們先民的活動。但由於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所以專家推測,中國文字的實際年代可能要更長一些。前幾年,考古學家在遼寧牛河梁一帶,發現了一座距今6000年的「女神廟」遺址,規模宏大。同時出土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文物,其中女神頭像栩栩如生,堪稱工藝品中的上乘,可惜未發現文字。但從其工藝程度推測,這是一個文明程度相當高的遺址,完全有出現文字的可能。
因此,單從文字的出現來看,我們這一代文明只有6000年的時間,這是可以確定的人類文明的最上限。今天我們所有的科學成果,是積6000年歲月發展而來,在此之前,根本不可能出現與我們今天相似的文明,這就是歷史學的結論。
那麼,人類6000年以前是一個什麼樣子呢?沒有任何文字的記載,只有大量出土的實物資料,從這些實物資料出發,加上合理的推測,歷史學家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史前歷史畫面:
大約從200萬年以前開始,剛剛從類人猿進化而來的人類,進入到舊石器時期,他們像一群野獸一樣過著群婚生活,赤身裸體居住在山洞或大樹上,用經過簡單加工的自然工具,如石塊、木棒等獵取野獸和採集各種能食用的植物。這個時期十分漫長,石斧、石片以及各類骨器上記載了原始人類的每一次微小的進步。
大約在一萬年以前,人類開始進入到新石器時代,他們開始懂得製造更加精細的工具,包括石器與骨器,同時他們發明了火,知道了熟食,再慢慢地,他們發明了結繩記事,發明了圖畫。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前,他們有了文字,走出了蒙昧的陰影,迎來了文明的曙光。這就是歷史學家們辛辛苦苦構建起來的史前歷史體系。
但我們不禁要問:歷史果然如此嗎?
過去的一百年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考古手段日益科學化,人們在以前歷史學家沒有注意到的地方,發現了大量史前遺址,雖然我們至今無法解讀這些遺物、遺址的正確含義,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這些遺物、遺址的含義與現代傳統史學觀點還是有較大出入的。其中從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這段歷史,最是不可思義,表現為極為突出的斷層特點。比如說,上世紀40年代發現的印度馬亨佐達摩,它分為幾層重疊在一起,而下一層明顯比上一層文明更先進。出土的金銀珠寶和各種手飾,其製作之精良,讓今天的人都大為嘆服,考古學家馬歇爾曾說:「如此精良的製作和高度的磨光,以至於這些東西彷彿出自今天倫敦第一大街的珠寶行。」
歷史學體系和新的考古學發現之間巨大的反差就擺在我們面前,它們的沖突是如此的尖銳:人們必須從兩者中間選擇一個正確的,否定另一個錯誤的。其間似乎沒有中間道路可走。
思想大爆炸
大約在公元前500年前後,人類歷史上突然出現了一個非常非常奇怪的現象:在前後不到200年的時間里,世界上爆炸性地產生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出現,基本框定了人類幾千年的社會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
在中國:老子約生於公元前571年,孔子約生於551年,墨子約生於公元前468年。
在印度:佛陀約生於公元前623年,還有同期出現的《五十奧義書》。
第二節 人類的困惑(3)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14:38 新浪讀書
在波斯:瑣羅亞斯特約生於公元前660年。
在古希臘:赫拉克利特生於公元前540年,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8年,柏拉圖生於公元前427年。
這並不是一份完整的名單,但已經讓我們震驚不已。有沒有發現,上述這些人基本都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紀前後不到200年的時間里。
這份名單中的人,大家絕大多數都是知道的,可能唯一感覺比較陌生的是瑣羅亞斯特。此人是古代波斯人,也有將其譯為查拉圖斯特拉,尼采寫過一本著名的哲學著作,書字就叫《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假借正是這位古波斯哲人之名。
瑣羅亞斯特的生卒年同樣不可考。據拜火教徒口述歷史,他生於公元前8000年左右。但這個說法只是傳說,沒有任何文字資料和出土文物可以證明。比較可信的是,瑣羅亞斯特於公元前660年創立了祆教,俗稱拜火教,此教曾於魏晉時期傳入中國。金庸先生《倚天屠龍》里的明教,就是從拜火教中演變而來。
瑣羅亞斯特和當時的許多人一樣,既不能讀,也不會寫。他死後,人們把他的言論輯錄成書,這就是《阿維斯陀》,作為祆教的經典,也有人將它稱為《波斯古經》。這部書第一次被記錄成文,是在大流士一世在位時。傳說一共抄寫了兩部,亞歷山大大帝攻克波斯時,其中一部毀於戰火,另一部被帶到了古希臘,最後不知所終。
據說這部書篇幅巨大,被寫在1200張牛皮之上,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許多高深的學問,所以本書一直被稱為知識與智慧之書。但是,十分遺憾的是,這部書的絕大部分已經失傳了,目前只留下很小一部分。
瑣羅亞斯特創立的拜火教以及《波斯古經》影響巨大,對當時兩河流域及印度的宗教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比如說,拜火教的主神是阿胡拉,是智慧之神,而他實際上就是佛經中常見的阿修羅。
好了,拜火教的教義是個歷史之謎,細節可能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先別去管它了,還是轉回頭來再看看這次思想大爆炸的成就。
當歷史的時鍾指向公元前500年前後時,歐洲的古希臘,亞洲的印度、中國、波斯,還有猶太人那裡,幾乎在同時爆發了一場偉大的思想革命,影響人類今後幾千年的幾乎所有思想,在那一刻突然從這些偉大人物的大腦深處噴涌而出,就像瞬時爆發的火山一樣。這些思想的出現,幾乎將人類以後幾千年活動的原則確立了下來,如宗教的原則,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原則,人類的本質、意義、地位等等。以中國為例,產生於那時的儒、道、墨三家,一直到今天依然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甚至已經內化成一種思維的方式。
讓後人感嘆不已的還有這次思想大爆炸的另一個特點,那就是——拯救人類!古人不知道出於怎樣的想法,以一種超絕的智慧、悲天憫人的情懷,關照著人類的靈魂和精神,賦予了這場思想大爆炸極其強烈的使命感。為什麼這么說呢?
首先,這次爆炸產生了三種非常有影響的宗教思想,並最終形成了三種影響幾千年的宗教:老子的道家思想,最終形成了中國的本土道教;釋家牟尼的輪回思想,最終形成了影響深遠的佛教;瑣羅亞斯特的善惡思想,最終形成了拜火教。宗教的目的是直指人心,將人類的靈魂從罪惡與世俗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可以說它拯救的是人類的靈魂。
第二節 人類的困惑(4)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14:38 新浪讀書
其次,這次爆炸產生了大量「倫理哲學」,比如中國的孔子學說,就是一種道德哲學;幾乎在同期產生的印度《五十奧義書》中也有大量道德倫理。「倫理哲學」的目的是規范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說到底是為了拯救社會。
第三,古希臘哲學,雖然以理性的自然科學為主,但它關注的重點依然是人,它希望從肉體上拯救人類,把人類的思想從非理性中解脫出來。
從那以後,人類再也沒有如此大規模地關心過自己的精神世界,甚至放棄了對靈魂的尊重,轉而關心起自己的肉體與感官。如果說,公元前五世紀的思想大爆炸是精神至上論,是精神文明;那麼以後的文明基本上是物質至上論,是物質文明。客觀地說,我們的物質文明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已經遠遠將靈魂拋在了後面。
想想看多麼可怕,一群沒有靈魂的人在地球上奔走,就像被砍掉了腦袋的中國古代戰神「刑天」一樣,盲目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將地球砍殺得面目全非。更可氣的是,這群沒有腦袋的人竟敢在自己的旗幟上明確地寫道:人類不需要靈魂!
人類應該停下自己的腳步,仔細想一想:我們拚命地創造是為了什麼?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一種生活?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對待周圍的世界?再也不能沒頭沒腦地發展下去了。人類需要反思,文明的模式更需要反思。請記住《摩珂婆羅多》中一句對我們的批評:「在創造中走向愚昧」!
我們今天回望這次爆炸產生的光芒,雖然事隔2500多年,依然是那樣奪目耀眼。可以說,人類在這200年的時間里,突然達到了思想上的頂峰,至今還沒有一個人可以超越它。人們只能在一遍遍暢讀聖人經典的同時,以無限羞愧的心情面對這無法超越的智慧。
有人也許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們會舉出公元14世紀的「文藝復興」作為證據。不錯,「文藝復興」確實是近代少有的一次思想革命,當時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人,他們在交流與討論中,終於醞釀出了對當今文明有深遠意義的思想運動,產生了像達·芬奇這樣一批知名人物。
但客觀地說,「文藝復興」並不是創造,它是對古希臘自然科學的回歸,是一種科學精神的回歸。古希臘文明在羅馬帝國時代徹底衰敗了,歐洲進入了整整500多年的黑暗時期,十字軍東侵時,歐洲人從阿拉伯人那裡幸運地撿回了自己已經丟失的文明。從反思的角度來看,這次文藝運動是失敗的,它並沒有將那次思想大爆炸的精華繼承下來,而是將它的糟粕——古希臘文明繼承了下來。
同時,「文藝復興」運動也沒有創造出任何一種新思想,更沒有一個人的成就可與思想大爆炸時期的人物相比。不但如此,而後的幾千年中,世界也再沒有出現過像佛陀、老子這樣的人物。比如說,中國的魏晉玄學、朱程理學的各位大家,他們只是思想的繼承者,或者說是集大成者,而不是創造者。
然而,關於這次思想大爆炸的原因,至今沒有一個滿意的解釋。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次爆炸的原因與後來沒有關系,它只與公元前500多年以前的文明有關。那麼,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人類突然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智慧呢?
讓我們站在公元前500年這個起點上,回溯人類的歷史,找到令我們不解的一切答案。
為此,我們必須對早期人類神話和各種民間傳說格外注意,這是地球上最接近我們將要探索的那個時代的資料。
讓我們重新認識古老的神話吧!
字數太多 去網上看吧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0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