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道士隨身佩戴的飾品都有哪些都代表什麼
道教作為三大宗教之一,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我們印象中的道士都是來源於影視劇,道士們戴著黑帽子,穿著黑袍子,嘴裡念念有詞,手蘸著符水在黃色的紙上鬼畫符。影視劇中到底有沒有真實的還原我們古代道士的形象?道士身上都佩戴著那些物品呢?一般是有念珠、葫蘆、乾坤圈、道簪、慧劍,這些也是身為一個道士的必備用品。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道教也融入其中。宗教是古代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寄託,以及無可奈何時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文學作品《紅樓夢》中主要採用的也是道教的思想,什麼“通靈之說、太虛幻境”,可以從中看出道教對於我國文化影響之大。
㈡ 道教常見的法寶三清鈴究竟是一件怎樣的法寶
三清鈴為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帝鍾、法鍾、法鈴、鈴書。由於道士學模擬它的聲音,俗稱師公?或?仔。一般高約二十厘米,口徑約九厘米,用黃銅製造,有柄、鈴內有舌。
三清鈴柄的上端稱作劍,呈「山」字形,以象徵三清之意。《太清玉冊》卷五:「道家所謂手把帝鍾,擲火萬里,流鈴八沖是也」。以為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法師常以單手持,在作法時按照一定節奏搖動。
本質而言,三清鈴在道教中更是以法器的面目出現。在中國古代道教的認識中,帝鍾發出的叮鐺聲,在人類聽起來是一種悅耳的音樂,但在妖邪、鬼魅乃至僵屍聽起來卻是十分刺耳,心驚膽戰。有迎請諸聖的作用。經單上將三清鈴放在左邊稱琳,放經單右邊稱琅,有的三清鈴上還刻有符咒、神像、經文以及裝飾有金銀玉器,光彩照人,故而有「琳琅滿目」之贊譽。
㈢ 道教的十二器是什麼
道教的法器十二器是指道教儀式中所使用的各種用具。無論舉行何種道教儀式,均離不開法器的使用。
在道教儀式上使用法器,主要是為了使儀式具有法力的效能,從而呈現出強烈的節奏感與庄嚴肅穆的宗教氣氛。因此,當道士在執行儀式時,除了要注重壇場的設置(如香爐、供品等的擺設)和本身的服飾(如頭上的道冠、道巾,身上的道服、道履等)外,還要因應儀式所需而使用和種法器。此等法器,或有用以辟邪驅魔的,或有用以召神遣將的,或有用以靖綏壇場的,或有用以節制經頌的……。
.帝鍾.
亦稱三清鈴、法鈴、法鍾,道士行儀時的法器。帝鍾有手柄,柄端稱「劍」,呈「山」字形,是道教三清的象徵,代表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帝鍾有降神、驅魔的作用。法師施法時以單手持柄搖動,其叮呤叮呤的聲音,意為「振動法鈴,神鬼咸欽」。
.木魚.
木質法器,又稱木鼓,道教行儀時用以敲擊節奏以控制誦經速度。由於魚晝夜都不合眼,所以把木頭雕刻成魚形,藉以警戒修行者應晝夜思道,切勿懈怠。木魚樣式和大小有多種:小木魚可握在手中敲打;大木魚通常放在經案旁邊。
.鼓.
皮面木質法器,有圓筒形、扁圓形、大小兩種。道觀早晨開靜、晚上止靜時均有擊鼓為號者。小鼓在行儀時作為法器,配合小鍾使用。鼓聲有通神辟邪的作用。道教擊鼓十分講究,手法多樣,既能模擬「風雲雷雨」,又能配合經韻板眼,謂之「花點」。
.如意.
行儀時高功(主持儀式的法師)的法器,由玉、木、骨等雕制。形狀略曲如「心」字,有三點:首尾兩端作雲彩形或靈芝形,中央一點呈圓形,三點暗喻「道化三清」之意,亦象徵一心尊三寶(道寶、經寶、師寶)。相傳如意為黃帝戰蚩尤之兵器,具有辟眾魔、宣寶經之法力。現今道教行儀時,只有高功可以手持如意。
.磬.
銅質缽盂狀法器。道教行儀時擊磬以通報神靈、消災解厄。香客叩拜神靈,值殿道士擊磬以示通報;在道場誦經時,擊磬以控制科儀程序。
.引磬.
銅質法器,又名手磬。其形似小碗,底部連以木柄,以便攜持。行走誦念時,敲擊磬邊,其清脆之聲用以引導、控制行儀的速度,故名引磬。
.水盂.
道壇法器。即:水碗、清水碗,用以盛裝法水(甘露)。古為竹製品,今多為銅制。有的形如茶杯,杯口略大,杯身周圍繪有「五嶽真形圖」;有的狀如飯碗狀的水盂,杯口略窄。高功法師,常以左手持盂,右手執楊柳枝,沾取盂中法水,遍灑法壇以示凈壇。
.鐺.
又稱單音、銅鼓,俗稱鐺子。形為直徑約十公分的小銅鑼,懸於木框上,敲擊出聲。如果有多面小鑼懸掛於同一框上敲擊演奏,則稱為「雲鑼」、「雲璈」。
.鐃鈸.
亦稱鈸、銅盤。由兩片圓形的銅板組成,其中央的隆起部份,有繩或布條系結起來。行儀時道士雙手各持一片,合擊發聲。鐃鈸之聲,可迎送神將,驅趕妖魔。行儀時,鐃鈸通常和鐺配合使用。
.令旗.
道教法壇上道士用以發號施令的旗子。旗面為青、紅、黃、白、黑五色,代表五行,並鑲以齒狀色邊,配有飄帶一條,旗桿一般為藤製。旗子上書有:「令」或「敕召萬神」等字。
.幢幡.
法壇儀仗常用法器。幢、幡的區分在於:幢頂有蓋,並有執桿,可以手持;幡頂無蓋,有手持者,亦有懸掛於神像兩側。法壇設置幢幡主要用於盟天告地、昭真召靈。
.朝笏.
又稱圭簡、朝簡、朝板、奏板等。原是古代朝廷上官員所執的手板,上面可以記事,以免遺忘。在道教法壇上,仍尊古意以示法師向帝尊奏告;朝拜時均是兩手恭執朝笏於胸前,以表尊敬。
.法尺.
壇場法器,有木尺和鐵尺兩種:木尺多為金色或紅色,兩面均有刻度,並雕有葫蘆等吉祥圖;鐵尺不帶刻度和圖案。另有天蓬尺,形為四棱,各面分別刻有日月、二十八星宿等星象圖案及天蓬元帥聖號,以示天蓬神的辟邪力量。道教認為,法尺具有辟邪除魔的力量。
.法劍.
壇場法器,即:寶劍、令劍、七星劍。法劍是道士施法的法器,具有斬妖誅魔的法力,科儀中念咒語、噀水、灑凈、焚符等節次多以法劍相配合。法劍有金屬和木製兩種:金屬劍的劍身兩面各鑲有北斗七星圖案,劍柄則刻有龍、符圖案;桃木劍的劍身亦刻有符咒。
.法印.
道士上奏天廷文書之印信,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法壇上使用的青詞、表章、意文、榜檄、符籙多蓋法印,以象徵神靈的嘉持和頒行。質料有木質、石質、青銅等,印文多為仙聖的尊號或法壇的名稱,文字通常呈篆體或符籙,非一般人可識讀。
.令牌.
又稱雷令,五雷號令牌,源於古時軍隊的虎符。有金屬或木質多種。令牌的正面一般有「五雷號令」,背面有「總召萬靈」等字樣,兩側刻二十八星宿名稱。令牌上圓下方,象徵天地,是道教法壇上用以召集神將、差遣神靈的法器,亦有辟惡驅邪的作用。
.手爐.
道壇法器。即:有柄的香爐。用手持爐,故稱手爐。古代灌獻之禮用圭瓚,瓚的形狀像盤,內盛放祭酒,手柄像圭,執柄以行灌獻之禮,手爐即源於此。道教儀式有上爐香科儀,法師執手爐燃香,以行祭。
㈣ 道教法劍開刃、有睚眥劍格、法符才能斬妖除魔
在東方和西方文明中,劍都是一種地位比較高的武器。在歐洲,劍被用於冊封爵士與騎士,這個習慣一直流傳到今天。
在中國古代,劍被稱作「百兵之君」,意為劍是兵器中的君子。從皇帝到文人都喜歡佩劍以顯示身份。此外,劍也被當作一種儀式道具,比如在中國道教儀式中,劍常常被作為一種降伏妖魔的法器。
劍的表面也進行了鏡面研磨,鏡面處理並不僅僅是為了好看。由於傳統刀劍沒有不銹鋼的,實際上不銹鋼也不適合做長刀長劍,除了純擺設的工藝品劍外,有實用功能的長刀長劍沒有用不銹鋼的。冷兵器圈內甚至戲稱不會生銹的鋼不是好鋼。這就導致碳鋼的刀劍存在著防銹的問題。在潮濕環境下水汽通常更容易凝結在細小的縫隙中,所以表面越是光滑平整越不容易存下水汽而導致生銹。並且就算有輕微的銹蝕,也很好處理掉,細砂紙輕輕一打就能除掉,不會在不平的凹坑中向深處銹蝕形成銹坑。但是即便是鏡面研磨的刀劍,在長期不用時也應該上一層刀油,隔絕金屬表面與空氣中水汽的結合,然後妥善放在乾燥通風之處收藏。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㈤ 道教法器,令牌的效用是什麼
道教法器和令牌在宗教儀式中的意義: (1)鼓,通神及辟邪之用及醒人振奮的傳訊工具。醮壇多用、扁平手鼓等法器。晨鍾暮鼓原道門之習,藉以說明時間來去匆匆,也警惕人生應當日日振奮。 (2)圭簡,也稱朝簡、笏或手板,其長約五十厘米,寬五厘米,厚約五毫米,稍彎,上端略窄,用漆塗飾。古代大臣進宮朝覲,要持笏謁先帝王。如今道教齋醮時也用圭簡,法師兩手相合,恭執圭簡於胸前,以謁見三清、玉帝等神靈。 (3)法尺,長約卅厘米,寬約二厘米,厚約一厘米的木尺,主要功能是去除不詳及逐鬼。法尺通常用在道教齋醮法事上,形狀面刻有尺度、繪有吉祥圖案,如葫蘆等。另外,形狀四棱的天蓬尺是發揮天蓬神的辟邪力量的法器,他比法尺更有威力。古人認為,度量衡講究「規矩」及「合法」,且具有驅魔的力量。尺則被廣泛利用在信仰活動,僅次斗。道士利工匠也以魯班尺、文公尺、丁蘭尺等作為計算凶禍福。 (4)法繩,也稱法鞭,俗稱法索。法繩是一條長鞭,木納刻有蛇頭或龍頭,其上栓有長約一米的麻繩或綿繩,構成龍身龍尾或蛇身蛇尾。法繩多為法師驅逐惡靈、鞭撻惡靈及辟邪之用,及傳旨時使,至於道士施行法術時也使用法繩。 (5)法劍,又稱寶劍、劍或七星劍,長約六十厘米,有鐵製和桃木製兩種,古代道士有佩劍的規定。鐵製綱劍劍身兩面各鑲有北斗七星圖案,七星劍一般是兩把合一,可合起來使用,稱為合劍;也可兩手各握一把,稱雙劍。七星劍是斬殺惡靈的有力辟邪法器。至於桃木劍(桃劍)劍身畫有符咒,多用來驅魔,威力強大。 (6)筶,也稱珓或教,有以青銅製成或木製,不過通常是以竹根削成半月形,塗成紅色的卜具。其長度各異,較合規格的長約三厘米,寬約二厘米,凸面有十五級橫線,據說十二級代表十二時辰,其他三級是三界。筶形如半月形,後面凹,平面有個小洞,以便穿上紅繩。一條紅繩兩頭各穿一個,成為一雙,紅繩上頭打個結。筶兩個一對,平面為陽,凸面為陰。在神靈前祈禱時,將筶擲在地上。若一雙筶一陰一陽,則是聖筶,意思是神表示迦納或肯定;若兩個平面則是笑筶,表示冷笑,即無。但若兩個凸面是伏筶,表示神生氣,即否定。筶是用於判定鬼神意向的最簡單方法,在所有的祭禮都經常使,在儀式進行,可用筶不停占卜神意。 (7)法印,道教對刻法之質料非常注重,多是木刻,但木質刻要尋穴霹棗木為佳。青銅印也有不少人使用,印上的字幾乎都是神仙稱號;如「道、經、師」,總稱「三寶」,即代「三清」的傳承。「三清」是道教最高的尊神,即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聖號,其他的神仙各有各的仙號刻印及道法的印璽。 (8)手爐,源於古代灌獻禮所的用圭瓚。醮壇儀式的發爐,即是道士執手爐燃香,以行祭儀。 (9)龍角,又稱靈角、號角等,製造的材料包括牛角、錫角及鋁角三大類。角身刻有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或刻日、月二字。龍角在古代戰爭中作號角,如今是醮壇法器,具有招神驅邪雙重作用。 (10)令牌,源於古代軍隊的虎符或稱雷令、五雷牌。此牌用棗木造,以雷辟棗木刻令牌為佳。令牌的孤頂刻有「風雲雷電雨」,平底刻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其正面刻有「雷霆號令」;左邊刻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右邊刻有斗、牛、女、虛、危、室、壁;背後刻有龍盤七星劍,其意「總召萬靈」;兩側刻有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翌、軫,共為天上廿八宿的名稱。兩旁刻有「天聲天聲震動雷震」及「霹靂一聲隨令降臨」。其形狀特徵是上圓下方,象徵天地,是召集神靈的最神聖法器。 (11)帝鍾,也稱三清法鈴、法令,形如吊鍾,黃銅製。道教的法鈴有柄,特點在柄端,稱為劍,呈「山」字形,三根並列的突出尖刺象徵三清。帝鍾具降神利驅魔雙重作用。道士手握帝鍾搖動,發出叮呤叮呤搖鍾的聲音,齋醮科儀不可少的重要法器。 (12)木魚,其形圓如魚,故稱木鼓,醮壇誦經敲打之用。木魚分大小兩種,大木魚置於桌左側,與鍾磬相對,小木魚在法事中握在手中敲打。 (13)水盂,在道教儀式中用於盛聖水容器,俗稱凈水碗,黃銅製或竹製品。水盂的口稍窄,形如矮胖壺,也有呈大口的如茶碗形。醮壇法事,道士左手端水盂,右手持小柳枝或帶葉小花枝,其浸入聖水中後,在道場上到處灑遍凈壇。由於道教所有的儀式特別注重清潔,所以凈壇的水盂也是主要法器。 (14)凈板,原義是奉三清的敕旨,是用來發施號令的法器。凈板小而硬的長方形木塊,分為三層,底平面,最上的一層最小而微隆起,方便手持。凈板與過去法官所用的驚堂木或講評書人使用的醒木相同。在奉行儀式過程中奉旨始終放在桌上 ,是供道壇道士使用的法器,以拍桌威嚇惡靈。
㈥ 道術法器分別指什麼
道術指道士的自身修行,法器廣義而言,凡是修行之人所用的器具或具有一些特殊功效的器具都可稱為法器,內義而言,凡是在宗教寺院內,用於各類宗教事務的器具,或是宗教徒所攜帶的念珠,都可稱為法器。
道術法器分別指什麼
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等差異極大,即使是相同名稱的法器,也因為時代、國家區域乃至宗教的不同,而在形式、材料及製作方法上,有極大的差異。
道術包括內丹、外丹、服食、導引等內容,道教的宗教活動主要分兩大類:道士的自身修行和道教儀式。
道教中人也有稱道術為「仙術」的,道教中人常有「道無術不行」的說法,就是說「道」寓於「術」,行術即演道。
㈦ 古代道士一般有什麼工具
一、拂塵
拂塵,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蚊蠅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
二、羅盤
羅盤,又叫羅經儀,是用於風水探測的工具,理氣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羅盤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三、道袍
道袍是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均取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道教道袍承傳有序從未斷代為道袍之正宗。
四、桃木劍
桃木劍是道教的一種法器,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也被認為有鎮宅、納福、辟邪、招財等作用。在製作上,通常取天然桃木,純手工雕刻(現代為節約成本很多已使用機器雕刻)一般認為,桃者為五木之精,亦稱仙木,故有辟邪鎮宅的作用;桃木劍則因而具有了這方面的能力。
五、道教法器
諸如符術、呪術,與寶劍、寶鏡、印章等物。
㈧ 傳說中的道家法寶和佛教法寶有那些
道教法寶:有拂塵 葫蘆 銅錢 劍 鏡 鞭 符 鈴鐺 等等
佛教:舍利子 缽盂 袈裟 還有怒目金剛手持的十八般兵器 佛珠 蓮花 等等
其實佛道都有很多一樣的法器
㈨ 佛教道教用品 法鈴 有什麼用處
法鈴
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三清鈴、法鍾、帝鍾、鈴書。由於道士學模擬
它的聲音,俗稱師公鈃或鈃仔。一般高約二十厘米,口徑約九厘米,用黃銅製造,
有柄、鈴內有舌。柄的上端稱作劍,山字形,以象徵三清之意。《太清玉冊》卷五
:〝道家所謂手把帝鍾,擲火萬里,流鈴八沖是也〞。以為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法師常以單手持,有節奏的不停搖動。《道書援神契.帝鍾》:〝古之祀神舞者執
鐃,帝鍾鐃之小者耳〞。
金剛鈴是密教法具之一。又作金鈴。其中西藏密教所用者又稱藏鈴。為督勵眾生精進與喚起佛、菩薩之驚覺所振搖之鈴。即於修法中,為驚覺、勸請諸尊,令彼等歡喜而振搖之。
修法時所用的法器,代表佛的善巧、方便,以及大慈大悲。它也有「覺醒者」之意,鈴聲能讓有情眾生在無明的睡夢中蘇醒過來。眾生因無明執著而致輪回不已,貪嗔痴三毒由是而生,故用鈴聲警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