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宮廷傢具大觀的基本信息
書 名: 故宮博復物院藏明清宮廷傢具大制觀(全二冊)
作 者:胡德生
出 版 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12-1
I S B N:9787800475825
印刷時間:2006-12-1
版 次:1
頁 數:723
開 本:大16開
紙 張:銅版紙
包 裝:平裝
2. 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宮廷傢具大觀的目錄
序言
第一章明清宮廷抄傢具的來源
一明代宮廷傢具的來源
二清代宮廷傢具的來源
第二章明清宮廷傢具的風格特點
一明代宮廷傢具的風格特點
二清代宮廷傢具的風格特點
第三章明清宮廷傢具的種類
一床榻類
二椅凳類
三桌案類
四櫃櫥箱匣類
五屏風類
六台架類
第四章明清宮廷傢具的造型與結構
一造型設計
二榫卯結構
第五章明清宮廷傢具的裝飾手法
一結構部件裝飾
二線腳裝飾
三雕刻裝飾
四漆裝飾
五鑲嵌裝飾
六金屬飾件裝飾
第六章明清宮廷傢具的裝飾紋樣
一龍鳳紋紋飾
二樹石花卉紋紋飾
三幾何紋紋飾
四博古紋紋飾
五神話故事圖紋飾
六吉祥圖案紡飾
第七章明清宮廷傢具的用材
一木材
二石材
三漆材
第八章明清宮廷傢具的絕品
一紀年款傢具
二特製傢具
三傢具之最
第九章明清宮廷傢具的陳設與使用
一明清宮廷傢具的陳設
二明清宮廷傢具的使用
圖片總目
參考書目
後記
3. 故宮里的傢具主要是什麼材質打造的,有什麼特色
故宮里的傢具一般由楠木、黃花梨等名貴木質做成,它們的製作工藝精湛,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人文價值。
當然,這些傢具除了基本的製作材料外,還會鑲嵌銅、玉、琺琅、象牙等,來達到更加新奇的色彩。
大到皇帝每天做的龍椅,小到一個個皇帝、妃子、後宮宮女用的洗臉盆家,無不顯示出雍容華貴的氣息。
這些傢具,為帝王們所喜愛。時到今日,它們依然構成了故宮最美麗的一道風景,吸引著每一位去故宮遊玩的人們。
4. 明清傢具的種類 明清傢具的怎麼分辯 還想要一些圖片。
問題太多了,只能回答傢具的種類。sorry啦!
1紫檀 帝王之木——紫檀
紫檀最早是在印版度熱帶權森林和島嶼上發現的。分布於亞洲熱帶,印度、印尼、泰國、緬甸、越南、菲律賓、非洲、南美洲等都生長紫檀。我國南部亦有栽培。
紫檀質地堅硬,色澤從深黑到紅工,變幻多樣,紋理細密。紫檀奇重,比重幾乎是水的兩倍。紫檀有許多種類,金星紫檀、雞血紫檀、牛毛紫檀、花梨紫檀、黑檀木、紅檀木等等。黑檀木其木質呈黑色,且密度高,含油脂,生長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赤道兩旁,斜坡峻硝石頭上。生長速度緩慢,5年才一年輪,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為木材之首,系稱「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印尼國家將涫游
5. 清朝時皇宮里可以躺著睡覺也可以坐這下棋的木質床叫什麼
羅漢床
中國古代傢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種,即榻、羅漢床、架子床、拔步床。
架子床、拔步床只作為卧具,供睡眠之用;榻和羅漢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
6. 明代和清代的傢具各自有什麼特點
清朝的傢具有其獨特的文化特點,與明代有一些區分。清朝的傢具,在康熙時代發生了顯著的風格變化,之前與明朝傢具風格接近,之後有了自己的特點,在康熙至乾隆年間的百年裡,形成了自己的濃郁的傢具風格,製作水平也在此期間達到了頂峰。在康熙時代之前,基本上保存著明朝的傢具的一些特點,康熙時代才開始轉變風格。這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證據。
清朝傢具的裝飾,也比明朝顯得更加的華麗,在豪華奢侈的程度上,超過了明朝。清朝傢具一般使用鑲嵌、雕刻和彩繪等手法,極盡奢侈華貴,色彩極其之鮮艷。而明朝的傢具,總體上風格為簡朴大方,色彩上並不是非常的鮮艷。可以說,明朝傢具講究一種「清水出芙蓉」的淡雅別致,而清朝傢具顯得濃妝艷抹。
7. 明清傢具歷史背景
明代前期,從事手工業的藝人較前代有所增多,技藝亦高前代一籌。明代沈德符《蔽帚齋余談》說:「玩好之物,以古為貴,惟本朝則不然。永樂之剔紅,宣德之銅,成化之窯,其價遂以古敵」。明王世貞《觚不觚錄》介紹說:「畫當重宋,而三十年來忽重元人,乃至倪元鎮以逮明沈周,價驟增十倍。窯器當重哥、汝,而十五年來忽重富德,以至永樂、成化,價亦驟增十倍。大抵吳中濫觴,而徽人導之,俱可怪也。今吾吳中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趙良璧之治錫,馬勛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呂愛山治金,王小溪治瑪瑙,皆比常價再倍。而其人至有與縉紳坐者。近聞此好流入宮掖,其勢尚未已也」
明張岱《陶庵夢憶》中也有類似記載:「吳中技絕,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鑲嵌,趙良璧之治錫,朱碧山之治金銀,馬勛、荷葉李之治扇,張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鬻鬻若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勾勒數刀,價以兩計」。
明代周暉的《金陵瑣事》卷三介紹說「徐守素,蔣徹,李信修補古銅器如神。鄒英學於蔣徹,亦次之。李昭、李贊、蔣誠制扇極精工。劉敬之,小木高手」。這些資料說明一個問題,即明代江南地區手工藝技術較前代大大提高了。
傢具藝術也和其他藝術一樣,在明代初期至中期也有很大的發展。盡管匠師們沒有在器物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流傳至今的大批傢具珍品記錄了他們的勤勞智慧和光輝業績。他們為弘揚祖國優秀文化藝術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是理所當然的藝術家。
8. 明式傢具中的椅凳類就有9種,你知道嗎
明至清前期的傢具按照功能加以區分,可以分成椅凳、桌案、床榻和櫃架四類,再將其他小批量的傢具整合成一類,總共有五大類。今天就先講一講椅凳類。
椅凳類包括凳、椅、寶座這三小類。
凳:
1.杌凳
「杌」的本義指的是沒有枝葉的樹,因此杌凳指的便是無靠背坐具。杌凳一般分為無束腰與有束腰兩種,其他的杌凳(比如圓杌凳)傳世太少,可以忽略不計。
無束腰杌凳中,多是在直腿直棖的基本樣式上,進行一些小的改動,比如增加矮老;將直棖改成羅鍋棖;在腿足下端安裝棖子,名叫管腳棖。
有束腰杌凳多為直腿內翻馬蹄,在兩腿之間安置直棖或羅鍋棖。除了直腿之外,也會有三彎腿或鼓腿。有時還會讓腿足落在木架上,木架上還有小足,這種稱為「托泥」。
2.坐墩:
在明至清前期的坐墩上,大多保留著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跡。但是到清中期和晚期,在綉墩上往往難於再找到木腔鼓的痕跡了。
3.交杌:
交杌是東漢時期由西域傳至中土,在此後的千百年來流傳甚廣。在之後,交杌出現了一些衍生品,比如交椅等。
4.長凳:
明清之際,長凳的樣式相當之多。最普遍的便是小條凳,以前農村裡經常可以看見。圖中所示的是桌型結構的二人凳。
椅:
1.靠背椅
只有靠背,沒有扶手的椅子便稱為靠背椅。靠背椅中還有一種面窄而背高的椅子專稱為「燈掛椅」。
2.扶手椅
有靠背又有扶手的椅子,除了圈椅與交椅這兩種特例,其餘的都稱為扶手椅。扶手椅又可以細分為三類:玫瑰椅(文椅)、官帽椅、南官帽椅。
3.圈椅
圈椅圓婉柔和,極為美觀,算得上是椅中貴族。圖中所示的金絲楠皇宮椅椅,就是清朝宮廷在圈椅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後形成的精品。
4.交椅
交杌有了靠背之後,便叫做交椅。交椅有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樣式。直後背的靠背類似燈掛椅,圓後背的靠背類似圈椅。
寶座:
寶座是供帝王專用的坐具。寶座多是清式傢具,明式傢具太少,這里只能找到清式的寶座。寶座多有腳踏
9. 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宮廷傢具大觀的作者簡介
胡德生,男,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學會專專家委員,北京市文保文屬物鑒定中心專家,中國文物學會培訓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教授,中國紅木傢具網、中國紅木傢具雜志特邀藝術顧問。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歷史系中國史專業,同年10月被分配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傢具的保管與研究,主要研究中國古典傢具。自1984年起,先後發表古典傢具專業論文和文章30餘篇,出版多部專著,並受香港、台灣、山西、山東、天津、北京等地區的大學及文化團體邀請舉辦古典傢具專題講座。主編《國家館藏文物定級圖典》之《明清傢具卷》,並在此過程中,制定了《高檔木材分類細表》,澄清了多年來社會上對明清傢具材質的模糊認識。還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在器物上的體現,最豐富的載體首推傢具。在全國率先將古代傢具的研究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發表了《傳統傢具與傳統觀念》一文,將研究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