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解析明清傢具
清傢具不論從工藝、文化、欣賞、收藏的價值來看,都能作為中國傢具的典範,無處不閃耀著中國傳統傢具與文化的魅力。對中國古典傢具進行欣賞,可以從材、形和(工)藝三方面來考慮。
形形主要是指傢具在造型和結構方面體現的整體美態。作為研究中國傢具的外國專家,.H.Ellsworth先生曾總結說:沒有任何其它文化能產生如此美妙的傢具,其美妙之處在於設計與結構的天然融合,每一構件都以一種精心計算過的方式交接從而令人感覺到每一件傢具的適當比例。西方傢具達不到這一點。無論中國傢具的尺度、線條和設計是如何漂亮,其結合方式都只是簡單的槽接、榫卯及木銷,它們構成中國木工製作的精髓。
材樹之美,人皆見之;木之美,則同樣令人感嘆。中國的古典傢具,特別是明式傢具,崇尚簡約,在選材時追求天然美,巧妙地運用木材天生的色澤和紋理之美,而不做過多的雕琢----這與現代人返璞歸真的審美時尚是完全契合的。明清傢具在選料時,凡紋理清晰、美觀的「美材」,總是被放在傢具的顯著部位,並常呈對稱狀,顯得格外雋永耐看。此外,明清傢具也很講究不同材質的搭配使用,利用木材的質地和色澤對比,達到一定的裝飾效果。
明式傢具達到了中國古典傢具藝術的頂峰,其成功的關鍵在於造型藝術。在當時,明式傢具大多是在文人指導下由工匠製作的,每一件成功的傢具無不融進了設計者的思想、性格,無不體現出設計者對藝術、對生活的看法,具有獨特的氣度神韻和高雅格調,在線條背後寓有高妙的境界,是中國古代以道家為代表的人文思想在古典傢具上的體現。明式傢具自然朴實,充分發揮了木材自身的天然的色澤和紋理之美,不用大面積雕琢,在不影響整體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積的雕飾。明式傢具在造型上,講求物盡其用沒有多餘的東西,簡潔到不能再簡潔了,強調傢具形體線條優美、明快、清新。通體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整體線條一氣呵成,在細微處有適宜的曲折變化。明式傢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凈簡朴之曲線,若有若無、若虛若實,給人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體現了虛無空靈的禪意。中國古典傢具的美常常盡在不言中或者說不言而喻,這充分反映了中國人偏愛含蓄、不喜直露的習慣。
在風格的追求上,清式傢具與禪意的明式傢具有本質的不同,清式傢具注重形式。清式傢具一改前代造型洗練、式樣挺秀的特點而為沉穩、渾厚、莊重的特點所取代,突出繁復的雕刻。清式傢具選料精良,用料充裕,技藝細膩;不管部件大小,多為一木製成,追求富麗而不吝嗇。清代傢具中,最出色的是宮庭傢具,突出表現了傳統傢具的工藝美,尤其是乾隆時期的宮廷傢具,材質之優、工藝之精,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般來講,清式傢具的形體尺寸比明代的寬大,大都採用各種手法,強調形體的裝飾美,各種材料的鑲嵌、精細繁雜的雕刻,大面積的繪彩,不厭其煩,給人一種威嚴豪華穩重的感覺,它們與明式的樸素輕巧形成鮮明對比。對造型的評價與欣賞,清式傢具的上品應該具有華麗而不濫,富貴而不俗,端莊而不呆,厚重而不蠢,清新而不離奇的特點。但清式傢具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似乎顯得有些浮華,而明式傢具則更強調傢具的實用功能。
藝傢具與建築,室內設計之間是有密切關系的。明式傢具的結構源於建築學的大木樑架結構,橫者為梁,豎者為架,結構嚴謹,用材合理,准確牢固,絕無多餘與浪費。近年來,將中國傢具拆解,"圖解"式說明其精妙的組合方式與結構,成為展示中國傢具的熱門手法之一。這也難怪,中式古典傢具不用一顆釘子,全部榫卯連接,膠粘輔助牢固,而板面與邊框絕無膠粘,全部傢具均可拆裝。巧奪天工的榫卯結構,一直是外國朋友心中的一個謎。就是國內研究中國古典傢具的權威,也要發出「古典傢具中的榫卯結構實在是太有意思了,研究起來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沉浸其中可以享受到智慧的樂趣」的感嘆。此外,中國古典傢具的雕刻等裝飾,層次分明,線條均勻、優美、和順一致、輪廓對稱、立體感強,都盡顯其美態。同時,雕飾與實用相結合,明式傢具的雕飾除反映當時的歷史文化外,也反映了傢具製作的工藝美,如:椅子下部的券口通常由三塊牙板組成,券口飾以線形、花葉形、壺門等裝飾,使券口看似一整體,掩飾了傢具必有的接縫。
㈡ 明清傢具分類都有哪些
傢具是我們生活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從傢具設計來看,明清傢具的人氣是非常高的,具有更加典雅的搭配和裝飾效果,那麼,明清傢具分類都是什麼?在挑選傢具的時候應當要斟酌到的事項都是什麼?這里就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分類,看看如何挑選到適合的傢具產品,為自己的居家生活打造舒適和美好感。
明清傢具分類——卧具類
明清傢具的設計是比較多的,首先就是卧具類,最具典型代表的就是床榻之類的設計了。床榻在我們生活裡面是比較重要的,也是休息的主要挑選,明清時期的床榻設計重視的是整體的雕刻藝術和什麼是結構等,力求能夠滿足用戶們的生活需求。
明清傢具分類——坐具類
明清傢具的分類中,坐具類是比較經常使用的,明清時期的坐具設計比較重視實用性,整體的結構設計也都相當不錯,款式風格多,在整體的設計上都有很不錯的搭配,成了眾多居家用戶們理想的挑選。
明清傢具分類——起居類
在平常的起居生活裡面,各類傢具也是常常會使用到,例如、古人更重視的就是書房眾多桌案等,在設計的時候也是相當考究。明清時期的傢具在用料上非常講求,嚴格地把關挑選進程,而且在設計的時候更重視的是細節上的雕刻,展現其迷人的藝術魅力感。
明清傢具分類——屏蔽類
中國比較具有典型的傢具設計應當就是屏風等這么的屏蔽類設計,這類型型傢具設計比較具有中國的傳統雕刻和藝術設計魅力,能夠展現出更好的設計效果。屏風的利用是比較多的,根據不同地域文化和什麼是需求在設計上也都有了新的搭配,展現地方特點。
明清傢具分類——存貯類
存貯類的傢具設計事實上,還是比較多的,明清時期的款式更具古典藝術魅力,主要包括了箱子和櫃子,和什麼是其他的存儲傢具等。其設計比較重視實用性,在整體的搭配上也都更具有中國的傳統雕刻感,更符合人們的居家生活需求。
明清傢具分類是比較多的,根據不同用戶們的居家生活需求在傢具的挑選和搭配上都會有所不同,在挑選的時候可以自己先有個基本的了解,看看需要什麼樣的傢具,自己做好整體的搭配和計劃,享遭到更加舒適美好的生活。
㈢ 明清傢具了解多嗎
明清傢具同中國古代其它藝術品一樣,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藝術底蘊,而且具有典雅、實用的功能,令人回味無窮。明清傢具的收藏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外國人開始大量地搜集、收購中國明清傢具,並運往海外。在後來的幾十年間,西方人將中國明清傢具提升到了與中國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紹中國古典傢具的著作《明代黃花梨傢具圖考》,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份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書中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令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嘆為觀止。亞洲特別是港台地區的明清傢具收藏,到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珍賞》出版後,才引起港台收藏家大量湧入內地搜覓明清傢具。當時大陸根本沒有古典傢具市場,大陸的古玩商們也不清楚古典傢具在國際上的價格。港台收藏家開出的價碼,極大地激發了大陸傢具商的熱情。他們深入到江、晉、冀、陝等省的城鄉,到每一間舊宅老屋內搜尋,以極低的價格搬走黃花梨、紅木、烏木、雞翅木等明清傢具,從而使明清傢具的價格暴漲了近10倍。在古董傢具外流的高潮中,國內的收藏家也開始了古典傢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國人的是迅速上升的價格,收藏古董傢具除了保值,還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傢具的藝術魅力。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明清傢具的交易已成為古玩買賣中的重頭戲。
20世紀50年代王世襄等專家參與、制定了關於紫檀、黃花梨等明式傢具不得出口的法律規定。1985年傢具外流高潮時,王先生再一次向文物部門呼籲,但傢具商販完全無視此規定。一件紫檀條桌在海外拍賣價高達32.5萬美元,相當於270萬人民幣。海內外價格間的差距,已無法阻止中國古典傢具的外流。1985年後,市場偏好蘇作、廣作、京作的明式傢具,至80年代末由於市場硬木傢具貨源減少,江蘇、安徽、浙江、山西以及福建泉州、廈門的明式柴木傢具,成為向外傾銷的主要對象。至90年代初這類極具中國民俗風味的民間傢具開始走入紐約、倫敦、香港等地的國際拍賣行,約占每場拍賣古董傢具的30%以上。台灣古典傢具商在大陸設廠收貨修復,拉回台灣後舉辦專業講座,煸情促銷。台灣人開始講求陳設古董傢具,顯露出中國人對自己民族藝術的理解。
一些專家指出,在各種傳統收藏品中,如中國書畫、陶瓷、古玩等價格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明清傢具仍與國際市場的價格存在著巨大的差額,未來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應是頗具潛力的投資項目。有人估算過,明清傢具的年升值率約為20%左右,說明了明清傢具的收藏確實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收藏明清傢具是一種很有前景的保值投資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留存的古舊明清傢具將會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資源匱乏的現實也就越來越難滿足收藏者們的強烈願望。在這種大趨勢下,人們就會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將眼光轉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傢具,尤其鍾情於那些選料精良、做工精細、形神兼備的仿古傢具精品,因為無論就其珍稀名貴木材的價值,還是其藝術價值都具有增值的潛力。
明式傢具與清式傢具的區分主要根據作品的風格、形式和水平。一般以清代乾隆為界。明代和盛清以前大致皆可納入為明式。清式則指乾隆以後直到清末民初。明式與清式相比,水平更高。明式傢具之造型完美、格調典雅、裝飾得體、工藝技術精良,是歷史上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明式傢具繼承了宋元的優秀成果。明代中期以後,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並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城市空前繁榮,市民文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傢具藝術的發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動力。清初國家尚未大定,無暇顧及藝術,經濟也有待恢復。到了康熙時期,軍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百業待興,焦點已轉移到經濟的發展。隨著政權的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文化方面明顯出現了滿漢合流的趨勢,傢具藝術也才能夠在明代已取得的高度成就上繼續發展。清初傢具帶有濃厚的明式傢具特點,仍具有很高的水平和美學價值,精品眾多。乾隆時,傢具得到了上層的推動而加速發展,一方面根據統治階層的趣味而創新,同時滲入了西方的某些因素,大大豐富了中國傢具史的內容。現代北京宮殿和皇家園林中還保存不少這時期的作品,可謂佳作紛呈,目不暇接。
明代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黃金時期.明式傢具多採用硬木,以黃花梨,紫檀木最為常見.結構採用小結構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與多樣性,既要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富貴典雅,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明式傢具極少漆,也沒有過多的裝飾,突出木色紋理,體現材質美,形成清新雅緻,明快簡約的風格。明式傢具質朴簡潔、豪放規整,清代傢具工藝精湛、雍容典雅。 明式傢具以黃花梨木為主,極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黃花梨木傢具,又以桌椅、櫥櫃較多,沒有鑲嵌和雕鏤,只有極少雕刻。明末清初由於黃花梨木匱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製作。紫檀木傢具大件甚少,木材寬一般不過八寸,木材材質好,雕刻的較少,不做鑲嵌。據行家介紹,紫檀木木種就有十幾種,根據不同的材質,其價格差別較大,最昂貴的為金星紫檀。
清代傢具與明代傢具不同,大體來說明式簡約,清代繁瑣;明式的造型取勝,清式裝飾見長。清中期以後逐漸使用雞翅木、酸枝木、鐵力木、花梨木等,而新傢具大多是用酸枝木和紅木作材料。酸枝木傢具,大件較多,雕刻花樣多,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藍等。花梨木傢具也多雕刻、多鑲嵌,並且近代產品多。明及清前期的傢具式樣紛呈,常有變化。明朝在造型上設計出了圈椅、四齣頭官帽椅、圓角櫃、大畫案等。清朝在延續了明傢具風格的基礎上,又設計出了特有的傢具,如紅木福壽如意太師椅、炫琴案、紫檀圓凳、釘綉墩等傢具。
㈣ 明清傢具的主要木材是什麼
中國明清傢具用材,主要分為硬木和白木兩類,由此傢具也可分為硬木傢具和白木傢具。硬木主要有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梨木、酸枝木、柞榛木、烏木、花梨木、樟木等。白木包括櫸木、榆木、楠木、核桃木、黃楊木等。 明清傢具的用材大體相同,但明以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櫸木為多;清以紫檀木為最上乘用料,紅木,雞翅木、鐵力木亦有,黃花梨相對要少,櫸木、榆木、柞榛、核桃木民間使用最為廣泛。 黃花梨在明清傢具中首選材料是黃花梨木, 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 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黃花梨古無此名,而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後來冠以黃字,主要藉以區別現在還大量用來製造傢具的所謂新花梨。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紫檀木我國自古即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由於過於名貴,故紫檀器物留存少。倘是大形傢具,因材料難得,留存就更少,紫檀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除多為紫黑色外,有的黑如漆,幾乎看不見紋理。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疑的。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 ,我國的雲南、兩廣等地也有生產。 雞翅木雞翅木有不同的寫法,或作,雞翅木,或作杞梓木。雞翅木肌理細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文,尤其是縱切面織細浮動,具有禽鳥頸翅那種燦烊閃耀的光輝。清中期以後,傢具用老雞翅木的甚少,雞翅木屬紅豆科,計約四十到六十種,在我國有二十六種,主要產於福建省,因其花紋秀美似雞翅膀而改名。 鐵力木鐵力木,或作鐵梨木、鐵栗木,在幾種硬木樹種中長得最高大。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傢具用它做成,有時以之用在傢具後背土, 作屜板及抽屜內部等。它有時有花紋,似木而較粗,鐵力木是較大的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可十餘丈,直徑達丈余。原產東印度,我國兩廣皆有分布。 紅木紅木為熱帶地區豆科檀屬木材,主要產於印度, 我國廣東、 雲南及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常見的名貴硬木。紅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稱,廣東一帶俗稱酸枝木。紅木木質堅硬耐用。紅木是優質硬木,其品種和名稱多達幾十種:如酸枝、紅木、老紅木、新紅木、香紅木、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質地不緊密,有香味。 櫸木櫸木屬榆種,產於江、浙等地,木材堅致,色澤兼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木材帶赤色故名血櫸。又叫紅櫸。櫸木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如山戀重疊,稱之為寶塔紋,它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傢具中占重要位置。 榆木榆木亦稱白榆,廣布性樹種,產於我國的平原地區,紋理直,花紋較大,結構稍粗,棕眼顯著,質地較軟,歸為柴木或叫軟木類。易於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張家口一帶和山東境內黃河兩岸的為最佳。山西、山東、河北、京津等地民間傢具以此木為主。 柏木柏木屬柏科,古有悅柏之稱,有扁柏、側柏、羅漢柏等多種。我國民間慣將柏樹分為南柏和北柏兩類,南柏質地優於北柏。其色橙黃,肌理細密勻稱,質地細密,比較耐水,多疤節,有香味,也是一種葯材。其性不撟不裂,耐腐朽,適用於作雕刻板材,是硬木之外較名貴的材種。 癭木癭,樹瘤也、樹根。(《格古要論》)癭木不是指某一樹種,而是指樹根部位結瘤、或樹干結瘤部位的木材。這個部位的木材紋理特殊,效果奇異,歷來很受人喜愛。癭木,實際上指木質紋理的特徵他們認為任何一種樹都可能有癭子,而生處的木材總是有旋轉的細密花紋。 楠木楠木屬樟科,種類很多,常用於建築及傢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 前者為常綠大喬木,產於四川雅安、灌縣一帶;後者別名金絲楠,產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蘇南部。楠木的色澤淡雅勻稱,伸縮變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軟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
㈤ 明清傢具的特點有哪些
一、特點
(一)明抄代傢具的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二)清代傢具的特點
清式傢具的風格,概括來說有如下兩點:
1.造型上渾厚、莊重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二、簡介
明清傢具同中國古代其它藝術品一樣,不僅具有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底蘊,而且具有典雅、實用的功能,令人回味無窮。明清傢具的收藏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外國人開始大量地搜集、收購中國明清傢具,並運往海外。在後來的幾十年間,西方人將中國明清傢具提升到了與中國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㈥ 明清傢具歷史背景
明代前期,從事手工業的藝人較前代有所增多,技藝亦高前代一籌。明代沈德符《蔽帚齋余談》說:「玩好之物,以古為貴,惟本朝則不然。永樂之剔紅,宣德之銅,成化之窯,其價遂以古敵」。明王世貞《觚不觚錄》介紹說:「畫當重宋,而三十年來忽重元人,乃至倪元鎮以逮明沈周,價驟增十倍。窯器當重哥、汝,而十五年來忽重富德,以至永樂、成化,價亦驟增十倍。大抵吳中濫觴,而徽人導之,俱可怪也。今吾吳中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趙良璧之治錫,馬勛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呂愛山治金,王小溪治瑪瑙,皆比常價再倍。而其人至有與縉紳坐者。近聞此好流入宮掖,其勢尚未已也」
明張岱《陶庵夢憶》中也有類似記載:「吳中技絕,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鑲嵌,趙良璧之治錫,朱碧山之治金銀,馬勛、荷葉李之治扇,張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鬻鬻若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勾勒數刀,價以兩計」。
明代周暉的《金陵瑣事》卷三介紹說「徐守素,蔣徹,李信修補古銅器如神。鄒英學於蔣徹,亦次之。李昭、李贊、蔣誠制扇極精工。劉敬之,小木高手」。這些資料說明一個問題,即明代江南地區手工藝技術較前代大大提高了。
傢具藝術也和其他藝術一樣,在明代初期至中期也有很大的發展。盡管匠師們沒有在器物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流傳至今的大批傢具珍品記錄了他們的勤勞智慧和光輝業績。他們為弘揚祖國優秀文化藝術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是理所當然的藝術家。
㈦ 中國明清傢具有什麼特點
一、明代傢具特點:
1、精, 即選材精良,製作精湛。明式傢具的用料多採用紫檀、黃花梨、鐵梨木等質地堅硬、紋理細密、色澤深沉的名貴木材。鑒定和辨別是否是明代 傢具,用料的審鑒是至關重要的。
2、巧,即製作精巧,設計巧妙。明代傢具的造型結構,十分重視與廳堂建築相配套,傢具本身的整體配置也主次井然,陳列在廳堂里有裝飾環境、填補空間的巧妙作用。
3、簡,即是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明式傢具的造型雖式樣紛呈,常有變化,但有一個基點,即是簡練。幾根線條和組合造型,給人以靜而美,簡而穩,疏朗而空靈的藝術效果。
4、雅,即是風格清新,素雅端莊。雅,是一種文化,一種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官宦富賈也附庸「雅」,工匠們也迎合文人們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傢具「雅」的品性。雅在傢具上的體現,即是造型上的簡練,裝飾上的樸素,色澤上的清新自然,而無矯揉造作之弊。
二、清代傢具特點:
1、前清時期,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
2、造型上渾厚、莊重。
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的太師椅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傢具,也可看出這些特點。
3、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雕、嵌、描金兼取並用,常見通體裝飾,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
㈧ 明清傢具有哪些種類
紅木是明清傢具裡面最大的一類。按風格來看現在很多工廠推出的新中式也是這種風格的延伸。但傳統意義上的明清傢具就是紅木!
㈨ 明清傢具的區別是什麼
一、紋飾上的時代差別
一般來說,明式傢具以精緻但不淫巧、質朴而不粗俗、厚實卻不沉滯見長,它特有的美學個性和藝術形式也鮮明地體現在紋飾圖案上。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如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題材;山石、流水、村居、樓閣等風景題材較多見,並且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飾,與清代傢具相比,明式傢具紋飾題材寓意大都比較雅逸,頗有「明月清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加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清式傢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在表現手法上,清式傢具可謂錦上添花。與明式傢具重視材美相比,清代工匠更側重於人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視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傢具上很少見到那種大片作素,不事雕飾的情況。清代傢具的紋飾圖案題材是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無所不有,十分豐富。吉祥圖案在這一時期亦非常流行,但這一時期所流行的圖案大都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為目的,與明式傢具的陽春白雪相比,顯得有些世俗化。
二、造型時代特徵明顯
明清傢具的品種、造型均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如酒桌、圓靠背交椅等傢具,在明代尚且流行,入清以後就逐漸被淘汰;而式樣莊重的太師椅,則是清式傢具的代表。又如茶幾,本身就是為適應清式傢具布置方法而產生的品種,多為紅木、新黃花梨製品。未見年代較早的。此外,如折疊椅、折疊香幾等,都是清雍正朝以後出現的新品種。
而在明清兩代均流行的坐墩,在造型上也有明顯不同。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多瘦而高。桌椅的腿足,也經歷了一個由瘦到粗的變化過程。凡是有前者特徵的桌椅,一般年代都要早於後者。鑒定明清傢具的年代早晚,有時也可根據某些構件來判斷。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基本光素無紋。清代官帽椅的靠背,多為雕花板,素板罕見。又如明式傢具的管腳棖都用直棖,而清中期以後管腳棖常用羅鍋棖。再如櫃子,明式櫃子以圓角居多,側腳收分明顯,以各種流暢的線條裝飾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後,這類圓角櫃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方角櫃,下方正平直,側腳收分漸小,至清中期以後基本無側腳。
由於明清傢具在紋飾方面或沿襲傳統,或刻意仿造,極難斷代。因此,可選擇參照物對比斷代。在參照對比時,宜採用題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對比,這樣就比較容易判斷年代,結果也較准確。參照物可以是玉器、瓷器、剔紅漆器等工藝品上的花紋,尤其是明清建築物上的裝飾紋樣,往往與傢具裝飾花紋在材質、內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相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