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嶺南風格傢具

嶺南風格傢具

發布時間:2021-12-19 21:37:05

『壹』 嶺南風格建築包括哪些元素

1、追求意境

廣東人在每一種藝術創作中都刻意追求嶺南特色,建築創作也一樣,追求意境,立意在先,處處體現出中國的嶺南情調和神韻。

例如白雲山莊的詩情畫意,能喚起海外遊子思鄉之情的「故鄉水」。

2、與環融合

嶺南建築重視選址立基,與環境融為一體,繼承了傳統建築的精華。「白雲賓館」、「雙溪別墅」、「白天鵝」等賓館建築是其中的佼佼者。

3、群體布局

嶺南建築結合氣候特點,使建築物具備現代景園特色,而只在門廳、中庭、休息廊、餐廳、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園林花木,賦予環境以大自然的情趣。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將中國園林的精神與現代建築的格調渾然一體的東方賓館庭園。

4、建築形象清新明快

嶺南建築善於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特點,創造通透空間及虛靈形體,塑造清新明快的建築形象,同時借鑒古代亭台樓閣原型,使新建築千姿百態,氣象萬千。

5、室內設計豐富多彩

嶺南建築在室內設計上利用傳統手法,如灰塑、陶塑、磚雕、木雕、洞門景窗、空花博古、貼地鋪地、彩色玻璃、鑲拼壁畫、盆景幾架、特色傢具、匾名對聯等等,使室內景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6、具有景園文脈

嶺南建築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鑒中國古園林空間手法,移植到建築與城市設計中,從而產生出鮮明的特色。例如白雲山、越秀山、流花湖公園、蘭圃、烈士陵園、麓湖、東山湖公園等。

(1)嶺南風格傢具擴展閱讀

嶺南建築分類:

嶺南建築主要主要分為廣府建築、潮汕建築和客家建築。

廣府民居的代表是鑊耳屋,多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圖案。因其山牆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粵北客家等地稱為「雲牆」或者是「茶壺環」。鑊,是古時的一種大鍋,鑊耳屋,因此亦稱「鍋耳屋」。

據說鑊耳狀的建築防火和通風性能良好:火災時,高聳的山牆可阻止火勢的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牆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廣府風格的民居建築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兩邊牆上築起兩個像鑊耳一樣的擋風牆而得名。

在明清時期的廣府民居中,一般是出過高官的村落,才有資格在屋頂豎起鑊耳封火山牆。鑊耳屋象徵著官帽兩耳,具「獨占鰲頭」之意,唯有功名的鄉紳方能採用,也是家境殷實的象徵。明清兩代,只要是發了財的村民,都會建造一所鑊耳屋以顯示其富有與氣派。

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極具嶺南文化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

其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西關大屋的門廊裝修,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腳門)、趟櫳、硬木大門三重門扇。大廳是大屋的主體建築,面積最大,屋脊最高。

潮汕民居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稱「下山虎」和「四點金」。規模較小的城鎮平民居屋有布局狹長的「竹竿厝」。

大型民居以四點金為基礎橫向或縱向擴大規模,稱「三廳串」、「八廳相向」、「四馬拖車」、「百鳳朝陽」,其外部輪廓則保留十分規整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大規模的集居式住宅稱為「寨」,這是清代潮汕地區鄉村居民軍事化的產物。

從平面上可分為方案和樓寨,從外圍方式上可分為圍牆和圍樓。潮汕地區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採用貝灰和石材。至遲在北宋已開始燒制貝殼灰,以貝灰為主體原料的三合土版築大為盛行,不僅應用於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應用到加固堤防上。

石材不僅應用於建築構件的門框、欄板、抱鼓石、台階、柱礎、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橋、石塔、石橋大型建築物。潮州城內,僅太平路就有47座石牌坊。以巨石為墩的潮州湘子橋,建造年代從南宋至明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客家建築的代表是客家圍龍屋。歷史上客家人社會宗族制的強化,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質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祠堂設施的完善和族譜連續修撰。在聚族而居的村落,各族都重視祠堂的建造。祠堂住處講究風水,重視堂號家聲。

客家圍屋堂號,或有直書故土祖地,或言志明義,這些堂號的命名習慣與唐宋古俗相承。再就是在民居方面出現了超大型的土樓和樓房組合成的大理圍龍屋。土樓建築多以夯土或土坯磚為材料,漸而發展到以花崗石、大青磚為建築材料,十分堅固,規模巨大。

現存土樓,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自清康熙初年至20世紀70年代,興建了不少土樓建築。圍樓形制依平面布局大體分為圓形和方形。大型圓形圍樓高達4~6層20餘米,多達四環。

建於清代的始興縣隘子鎮滿堂村大圍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10800平方米。各家圍龍屋尤為講究風水。近代,還出現了傳統民居布局而門面裝修西式的中西合壁的客家僑鄉民居。

『貳』 西關大屋的傢具特色

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西關在明朝已成為廣州城區的商業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漸形成。而西關角形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范圍包括文昌橋、大觀橋、泮塘、昌華園周圍一帶。西關大屋集中在寶華路、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後來又擴展到西關的其他地區,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建。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其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後,由南而北,依次為門廊、門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天井、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一進,一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兩旁偏間前部左邊為書房及小院,右邊為

偏廳和客房。客房頂為平天台,供乘涼、賞月和西關小姐們七夕拜月(拜七姐)等用。偏廳、客房後部為卧房、廚房等。庭園中栽種花木,築有假山魚池,頗為典雅清幽。

西關大屋的門廊裝修,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腳門)、趟櫳、硬木大門三重門扇。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一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腳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製的建築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製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門廳(門官廳)中設天宮和土地神仕,其後有中門四扇,平時不開,只有乘轎貴客來訪才開,以示隆重迎接。僅留左右兩門出入,使路人看不見門內情景。轎廳是供乘轎客人及主人出入停轎之所。

大廳是大屋的主體建築,面積最大,屋脊最高。整座大廳紅棟(主梁油紅漆〕黑桷(木角油黑色)白瓦(襯瓦塗以白色),寬敞宏大。為使大廳更加明亮,屋頂錯落裝以明瓦即玻璃瓦。

正廳後面是頭房(或稱長輩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採光。

頭房後依次是二廳(飯廳)、二房(供兒子婚後夫婦居住)。二房又稱尾房,是中軸線上最後的房間。

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採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卧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布置。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遊憩觀賞。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僕役出入)、通風、採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糞便垃圾等多種功能。

西關大屋的門面裝設矮腳吊扇門、趟櫳、硬木大門等門扇。室內裝修典雅,堪稱集工藝美術之大成,木石磚雕、陶塑灰塑、壁畫石景、玻璃及鐵漏花、滿洲窗、刻彩圖案、紅木傢具、木雕花飾、檻窗等,均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

西關大屋是廣州傳統建築的瑰寶,據統計現存100多間,具有保留價值的有10多間。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約的鍾家花園等。十分可惜,這些名園大宅大多早已不復存在。現在碩果僅存的名宅只有小畫舫齋

『叄』 嶺南文化的特點

1、嶺南文化的重商性      

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濟領域歷來具有重農抑商的傾向。但是,這種封建社會小農經濟條件下萌生的價值觀念,在嶺南地區並無突出的反映。嶺南文化上的商業精神不僅彌漫於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約者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目標。     

2、嶺南文化的開放性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形成的嶺南文化,必然是「窗權之下,易感風霜」,免不了要發生與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匯,形成一種開放的文化心態,呈現出與較為封閉的內陸文化有明顯的不同性質。     

3、嶺南文化的兼容性      

開放性跟兼容性是相互聯系的。嶺南文化具兼容並蓄的性質,它處於與不同文化相互對流和溝通的狀態,不存在嚴重沖突和對抗的局面。     

4、嶺南文化的多元性      

嶺南文化的兼容性在表現上,必然出現嶺南文化的多元性。嶺南文化的多元性是指多種性質,多種類型,多種層次文化的並存,使嶺南文化顯得多姿多彩,生動活潑、富有活力。     

5、嶺南文化的享樂性      

嶺南文化的享樂性不僅表現在舒適、快樂、美好、享受等美的生活追求,企求幸福生活,更重要的表現為通過勞動,獲得成功,取得勝利,實現人生價值,達到目的以及對個人利益、事業成就的滿足。其主導方面是積極的,它催人上進,奮發,開拓,攀登,建設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但也有一些消極因素,諸如過於追求刺激和物質享受,甚至奢侈。

(3)嶺南風格傢具擴展閱讀:

嶺南文化是指中國嶺南地區文化,涵蓋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築、園林、民俗、宗教、飲食、語言、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 從地域上,嶺南文化又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尤其以屬於漢族廣東文化的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構成了漢族嶺南文化的主體。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在漢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多方面,嶺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近代嶺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國的一種先進文化,對近代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嶺南文化以其獨有的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等特點,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在中華大文化之林獨樹一幟,對嶺南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嶺南文化涵蓋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築、園林、民俗、宗教、飲食、語言、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嶺南文化又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尤其以屬於漢族廣東文化的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為主,構成了嶺南漢族文化的主體。

『肆』 佛山嶺南天地有哪些特別的東西可以當禮物送人

嶺南天地作為歷史留存和創新最完美的結合地,對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相當重視的,很多傳統手工藝術品和百年老手藝在這里被發揚光大,把這些歷史文化的承載物作為小禮物帶給朋友,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這些精美禮物,你的朋友們一定會喜歡的!

玉冰燒:酒行會館石灣酒庄

地址:祖廟大街(嶺南天地遊客服務中心旁)

身邊有喜歡喝酒的朋友或長輩的話,可以選擇石灣酒庄的酒,這是一傢具有悠久歷史的酒廠,石灣酒廠創立於清朝道光年間,迄今已有180年的歷史,其釀造的糧食酒享譽中外,送這樣一份禮物既體面又有品味。

『伍』 嶺南有什麼特產

嶺南特產有原汁原味的雲吞面、牛腩粉、布拉腸,鮮嫩豆腐花, 爽口缽仔糕,大良雙皮奶,潮汕功夫茶,還有牙雕、木雕、玉雕、廣彩、廣綉、竹藝、石灣陶瓷、新會葵藝、肇慶端硯、陽江風箏、佛山木版年畫、鬱南手指畫等。

古代嶺南,由於山高嶺峻的阻隔,較少受到中原政治風波的影響,經濟發展一直較為平穩。與中原地區「以農為本」的模式相同,農作物為五穀,尤以水稻為首。嶺南的種植歷史相當悠久,在英德考古出土了1.4萬年稻穀文作物印證了嶺南的農耕歷史。除水稻以外,嶺南水網縱橫,氣候溫和,養魚、種果、種桑、育蠶,重視經濟作物與多種經營。

(5)嶺南風格傢具擴展閱讀:

嶺南屬東亞季風氣候區南部,具有熱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特點,嶺南的大部分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雷州半島一帶,海南島和南海諸島屬熱帶氣候。北回歸線橫穿嶺南中部,高溫多雨為主要氣候特徵。

嶺南大部分地區夏長冬短,終年不見霜雪。太陽輻射量較多,日照時間較長,以廣東省為例,全省各地的平均日照時數載1450小時-2300小時之間。嶺南為典型的季風氣候區,風向隨季節交替變更。夏季以南至東南風為主,風速較小;冬季大部分地區以北至東北風為主,風速較大;春秋季為交替季節,風向不如冬季穩定。

嶺南因全年氣溫較高,加上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爭艷,各種果實終年不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森林植物也為動物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嶺南動物種類較多,是全國動物最繁盛的地區之一。

『陸』 嶺南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上海嶺南

別名:彭浦社區網

城市:上海

樓盤位置:閘北嶺南路539弄、平順路550弄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共0棟樓,停車位

周邊配套:幼兒園:彭浦新村幼兒園總園 中小學:嶺南中學、彭浦第三中學、上海市閘北區江楊小學、保德中學 大學:易達教育(彭浦校區)、中共閘北區委黨校 商場:華聯吉買盛閘北店、永樂生活電器共康店、共康傢具城 醫院:上海閘北區市北醫院保德路分院、閘北區體檢站、萬豪醫院 郵局:中國郵政彭浦郵政支局(寶山區局) 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彭浦支行、交通銀行上海分行彭浦新村、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彭浦支行 其他:臨汾路街道社會救助事務管理所、臨汾路街道司法信訪綜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柒』 廣州的特色物品及特產有哪些

·楊桃

楊桃,又名"陽桃"、"羊桃",學名"五斂子",又因橫切面如五角星,故國外又稱之為"星梨"。是素負盛名的嶺南佳果之一。楊桃果實形狀特殊,顏色呈翠綠鵝黃色,皮薄如膜,肉脆滑汁,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C 。其主要品種有"崛督(平頂)甜楊桃""尖督(尖頂)甜楊桃"、"酸楊桃"三種。而最負盛名的當數芳村區花地所產的楊桃。

楊桃是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漿果一年四季交替互生,但品質以7月開花,秋分果熟的為最佳,產量也最高。中秋前後為楊桃的旺產期。

·芒果

芒果是漆樹科芒果屬,享有"熱帶果王"的美稱。芒果樹是常綠喬木,樹高10-20米,主根粗大,樹冠圓頭形。果實呈球狀或腎臟形,淡綠或淡黃色。其果肉汁多味甜,可鮮食或製成果脯、榨制芒果汁。廣州芒果品種主要有紫花芒『桂香芒、串芒、綠皮芒、土芒等。其中,白雲區石井鎮夏茅村出產的"夏茅香芒",是馳名中外的優質芒果品種。"夏茅香芒"除果肉柔軟香甜外,剝去皮後,肉質乾爽,易於貯存和攜帶。據說,夏茅香芒於清康熙年間從外地引進種植,後來因質量上乘而被定為貢品。現在,真正的名牌香芒樹只有數株,每年收果只有一千數百斤,極為珍貴。

·白欖

增城還出產白欖,可以製成各種涼果小食,如我們平日愛食的甘草欖,化皮欖,桂花欖和衛生欖等,就是用鹽漬,用糖腌,或加上香料與食用色素等,經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

·烏欖

烏欖和白欖合稱橄欖,是增城市的特產。

烏欖是"增城四寶"之一(另三寶是掛綠荔枝、絲苗米、涼粉草),它全身是寶:欖肉制欖角、榨油;欖仁可作菜餚,又是點心的上好配料;欖核是著名工藝品欖雕的原料,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烏欖共有30多個品種,其中以西山、羊角、黃肉、鵝膏、三方、油欖仔最為著名。

·萬頃沙的香蕉

香蕉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栽培中數量僅次於柑橘、荔枝、菠蘿。

我國栽種香蕉有2000多年歷史,廣東除東莞、中山、新會、順德之外,還有番禹和廣州市郊。

香蕉是芭蕉科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果樹,每株抽蕾結果一次,每株香蕉生十餘梳,每梳果實10一15隻。其果肉軟甜可口,獨具香氣,有潤腸通便、降低血壓、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番禹萬頃沙的香蕉產在沙質泥土上,其果具有濃郁的香味。廣州名水果中,同屬蕉類還有大蕉,萬頃沙除盛產香蕉外,也盛產大蕉,其「紅嘴綠鸚哥大蕉」是大蕉名貴品種之一。其蕉果色澤金黃,蕉邊有一條綠線,熟透時蕉柄仍保持青綠色,果實頂端呈紫紅色,故得此名。

·潭州白蔗

番禺市盛產甘蔗,有「糖都」之稱,而潭州鎮所產的白蔗更是馳名中外。潭州白蔗色澤青白,皮薄肉脆,汁多清甜,纖維少,可作水果食用,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嶺南盆景

嶺南盆景是以樹木、山石等為素材,經藝術處理和精心培養,在盆中再現嶺南大自然神態的藝術品。嶺南盆景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五大流派之一,它風格獨特,多姿多彩,順乎自然,以富於自然美而見長,生活情趣十分濃厚。

嶺南盆景的製作多選用亞熱帶和熱帶常綠細葉樹種,品種有月桶(九里香)、雀梅(酸味)、福建茶、山桔、榆樹、梳子花(水橫枝)、滿天星等,廣州人稱這些為"樹仔頭"。

嶺南盆景的構圖形式有多樣:單干大樹型,雙乾式,懸崖式,水影式,一頭多乾式,附石式,合植式等。除了樹樁盆景之外,還有製作石山盆景的。石山盆景中的石材主要是英石、方解石、珊湖石、砂積石等,尤以取自英德市的英石為多。英石是廣東的特產,其石具有皺、瘦、透的特點。 嶺南盆景在廣州地區有著廣泛基礎,在居民家中廳堂或陽台上,在公園長廊或道路兩旁,在清平市場的盆景集市裡,到處都可見到嶺南盆景的藝術。值得一提的是,位於流花湖畔的廣州西苑,被稱為"盆景之家",這里芸草了代表嶺南派盆景風格的許多精品,供遊人觀賞與購買。此外,廣州不少旅遊景點都有盆景展覽並出售,如蘭圃、陳家祠、廣州文化公園、光孝寺、華南植物園等。廣州著名園林酒家如甫園、北園和泮溪酒家,擺放著各式盆景,姿態萬千,使酒家更顯得古樸雅緻。

·廣州木雕

木雕廣州雕刻的一種,素以工藝精巧細膩而聞名。木雕分為建築裝飾和傢具雕刻兩類。建築雕刻多採用棒木製成,有廳堂花榻.門窗、屏風、神案等,如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里的屏風、樑柱、門窗便處處體現著廣州木雕工藝的特色。傢具雕刻以紅木傢具和棒木箱最為有名。以紅木傢具為例,它繼承了我國傳統的雕刻工藝和木質結構工藝,具有造型古樸典雅、雕刻精細、打磨光滑、油漆明亮、結構堅固、經久耐用等特點,是東方式廳堂的高檔實用藝術品。

紅木分為酸技和花梨木兩大類。紅木傢具的製作是用入棒方法,不用釘子。雕工主要有浮雕(凸花)、通雕(通花)和刻線沉雕(凹花)三種q紅木傢具也有花瓶、瓶座、宮燈籌工藝產品,習慣稱為"紅木小件"。紅木工藝九龍床是近年來創新產品的代表作之一,其雕刻設計別出心裁,靠背上雕刻的九條游龍大宵呼之欲出之勢,真可謂是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絕。

·廣州玉雕

工藝形成於唐代中後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玉雕工藝品主要分為玉器首飾和玉雕擺件兩大類。玉器首飾以名貴的緬甸翡翠玉料製作,目前已經形成光身碎件、花草和玉鐲等三大類產品。玉雕擺件多採用緬甸蒲翠玉、新疆白玉、珊湖、孔雀石、水膽瑪瑞和蛐玉、信宜玉等名貴玉料雕琢而成。玉雕擺件主要有人物、花卉、鳥獸、瓶罐,還有獨具風格的玉球、花航、寶塔、素爐等高級工藝品。尤其是玉球,其構思獨特,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勻,層層自由轉動,並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魚蟲、花鳥等精細的襯花,形象極其逼真生動。目前,玉雕球已雕至20層,形成一組球雕系統。廣州南方玉雕工藝廠是一間專門生產各類玉雕製品的廠家。

·廣州牙雕

該工藝始於晉代,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廣州牙雕製品主要有人物、飾品、山水盆景、花鳥蟲負和文房四寶等。其傳統的名品有:牙球、牙筋、花瓶等,而以牙球最為著名。從雕刻手法上分,廣州牙雕主要分為圓雕和通雕兩大類:圓雕用以製作實心、立體工藝品,如人物、動物.山石風景等;通雕用以製作花肪、花瓶、花塔、蟹籠、牙球等通透玲瓏的品種。大新路廣州象牙工藝廠是馳名中外的象牙雕刻廠家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廣彩

廣彩是廣州彩瓷的簡稱,又叫廣州織金彩瓷,它是在各種白瓷器皿上彩繪而燒製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的東方特色的工藝品,大都採用我國的織錦圖案,以顏色鮮明絢麗而著稱,是我國軸上彩瓷的一個獨特的品種。

廣州彩瓷始於明代的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並在乾隆年間逐步形成袖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廣彩以色彩絢麗、構圖嚴謹、繪工精細而著稱。在潔白的瓷器上手工藝人織上金線,如萬縷金絲織在寶石上,給人以雍容華貴之感。生產廣彩用的自瓷胎主要來自江西、湖南、廣東各大瓷區。廣彩有大紅、水青、大綠、鶴春、艷黑、雙黃等20多種顏色,採用織、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種彩繪技巧,在自瓷胎上繪制出優美的花紋圖案,然後放進電窯中在800℃左右的高溫中燒制完成。

廣彩的彩繪工藝工序有七道:描線、填色、織金、填綠、鬥彩、包金口、燒花。廣彩的圖案設計有人物、花鳥蟲魚、山水風景等。廣彩的產品主要分陳列藝術瓷、日用欣賞瓷、工藝瓷三大類。廣彩中的工藝瓷共有5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式。

·絨綉

絨綉以綉畫為主,現有其代表作、大型綉畫《孔雀紫荊》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廣東廳。

金銀線綉是將金、銀絲盤繞出圖案後以絨線固定,有的還將主要圖案如龍、鳳等用棉條墊高,使之突出,金碧耀眼,且動物逼真生動,其中釘金龍風褂裙;是長盛不衰的出口產品。珠綉產品常見的有掛畫、手袋、服裝、王藝鞋、腰帶等,頗具實用與藝術價值。機綉是以衣車代替手工的綉法,產品多為枕套、床罩、檯布等日用品,其中機綉的"女蟒裙"曾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中的「優秀新產品獎」。

·廣綉

廣綉又叫粵綉,是廣州及鄰近的南海、番禹、順德等地民間刺綉工藝品的統稱,它與蘇綉、湘綉、蜀綉合稱中國四大名綉,《百鳥朝鳳》和雙面綉《金魚》是其代表作。

廣綉已有2000多年的生產歷史,相傳始創於古代的黎族,與黎族的織錦同出一源。廣綉以構圖飽滿、色彩富麗、形象傳神的風格和紋理清晰、針法善變的特色聞名於世。

廣綉的品種有服裝、日用品、裝飾品、欣賞畫、戲服等幾種。通常說來,廣綉可分為絨綉、金銀線綉(即盤金綉,俗稱釘金)、珠綉、機綉四大類。

現在,廣州綉品工藝廠、中華戲服工藝廠、廣州機綉廠等是廣綉的主要專業生產廠家。而廣綉發展到了今天,品種目趨增多,例如有刺綉、織錦、抽紗、機綉、綉衣、通錦綉、珠綉、手工編織等品類。尤其是珠綉中的珠綉鞋和珠綉晚禮服在國際市場上頗具競爭力,產品遠銷歐、美、澳、亞洲等50多個國家與地區。

·石硤龍眼

龍眼,正名叫做桂圓,是多年生常綠喬木植物,春天開花夏日結果。其果球形,殼淡黃色或褐色,果肉白色透明,汁多味甜。是嶺南佳果之一。連殼的龍眼還可加工焙曬成龍眼乾 (即桂圓肉),是一種具有鎮靜、滋補功能的葯材。

龍眼原產中國,已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現廣州白雲區、海珠區,增城、番禹和花都市都廣種龍眼,其品種有烏圓、石峽、水眼、米仔眼、圓眼等,其中尤以海珠區新沼鎮小洲村出品的石硤龍眼最為出名。

石峽龍眼果實大,產量高,清甜之中帶有蜜糖的味道。傳說,「石硤」最早是"石夾"的意思,最早的龍眼樹是從大石縫中長出來的,由於樹根被大石夾住,只好往深土層里鑽,樹根吸收了地下的"精氣",結出來的龍眼果特別好吃。

·木瓜

又名番木瓜,又名萬壽果,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素有"嶺峭南果枉王"的稱號。

木瓜原產墨西哥,17世紀時傳入我國,現廣東各地均有栽培,而以廣州市郊最為集中。

木瓜是番木瓜科常綠軟木性喬木,與香蕉、菠蘿同稱為"熱帶三大草本果樹"。廣州所產較好的品種有嶺南種、穗中紅、泰國紅肉等,品質以嶺南種為最佳。其果形長圓豐滿,肉厚籽少,有桂花香味。木瓜果實碩大,其果重一二公斤,大的可達六七公斤。其果鮮食,口味美好,營養豐富;還可燉食,冰糖燉木瓜可清心潤肺,醫治喉炎等疾患;未成熟的木瓜可糖漬,作蔬菜煲湯食用,或掩製成"咸酸木瓜"等。

·糖心菠蘿

「糖心菠蘿」屬沙撈越種。沙撈越種又名「夏威夷」,果實重兩三公斤,果眼大而淺,一般削皮後即可食用。其果形端正,果肉柔滑多汁,甜酸適中,是鮮食和制罐頭的優良品種。「糖心菠蘿」中,尤以廣州黃埔區黃登村出產的「黃登菠蘿」為最佳,它以個大肉厚汁多,甜似蜜,芳香異常而聞名遠近。

·增城掛綠

「增城掛綠」外殼紅中帶綠,四分微綠六分紅,每個荔枝都環繞有一圈綠線,果肉潔白晶瑩,清甜爽口,掛齒留香,風味獨特。現存活在增城荔城鎮掛綠園的那株掛綠是掛綠荔枝品種的老祖宗,有四百多年樹齡,高五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幾代的掛綠子孫樹種,共一百多株,在增城幾個鄉種植。

·菠蘿

原名鳳梨,原產巴西,16世紀時傳入中國,有那多個品種嶺南四大名果之一。

菠蘿是鳳梨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每株只在中心結一個果實。其果實呈圓筒形,由許多子房和花軸聚合而長成,是一種復合果。菠蘿果皮有眾多的花器(俗稱果眼或菠蘿雞),堅硬棘手,食用前必須削皮後挖去。

菠蘿一年有三次結果期,品質以6至8月成熟為最佳。鮮食以果色新鮮,果形端正,果身堅實,熟度八成的為好。菠蘿常見品種有神灣種、巴厘種和沙撈越種三種,而以近年廣州果農精心培育的「糖心菠蘿」為最佳。

『捌』 嶺南有何建築風格

嶺南新建築的特徵及其形成因素

特徵的含義是指事物中最能代表或反映其本質的東西。建築特徵也是一樣,按其本質和屬性來說,建築既要實用、又要美觀;既有技術,又有藝術,這就是建築的本質和特徵,即雙重性。

建築特徵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來源於民族、文化、習俗、特性、審美觀。從它的組成來看,則來源生活、氣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條件,它們共同形成建築的特徵。地方的建築特徵則來源於地方的各項構成條件。

建築特徵表現,從社會文化角度來看,可以分為社會特徵,文化特徵,還可以有各個歷史時期的特徵。從建築自身角度來看,還有技術、藝術特徵。從技術方面來看,有平面的、結構構造、材料的特徵,還有氣候、地理、地貌特徵等。從藝術角度來看,就有外貌、細部、裝飾、裝修等特徵。綜合起來,就是建築的總特徵。

建築特徵表現中,一般說,物質技術容易反映,而精神氣質較難表現,最難表達的是它的文化內涵。在一座建築中,外表的建築形象、細部、裝飾、色彩等藝術表現和平面功能使用、結構、構造、材料等技術手段,看得見、摸得著,易於表現。而一座建築物的文化內涵、性格、氣質、它蘊藏在建築深層,是很難一下子判斷。

此外,建築特徵還有三個層次的表現,即:

1.1 淺層次表現,它表現在物質技術方面的特徵較多,也是易看到易反映的一種特徵表現。一般在建築中如平面、結構、材料、氣候、地貌以及某些外形、細部、構件、圖案等,在建築設計中,它可以直接拿來應用,在創作中可以稱作抄襲或模仿。

1.2 中層次表現,它已經開始進入建築中去模索、綜合,可以說是一種代表性或典型性特徵,如符號、象徵、手法等都屬於這一類中層次特徵表現。

1.3 高層次表現,這是深入到文化內涵的一種特徵表現,是要經過相當時間才能逐步形成的。

1.3.1建築技術特徵與表現

這是淺層次表現,在建築上屬於技術范圍。歸納起來有下列四個方面特徵:

 開敞通透的平面與空間布局

建築平面布局中要考慮建築的朝向,以便獲得良好的通風條件。通透的空間,包括室內外空間過渡和結合的敞廊、敞窗、敞門以及室內的敞廳、敞梯、支柱層、敞廳大空間等。

‚ 輕巧的外觀造型

建築設計的藝術組成有四個要素,體型、材料、細部和色彩,其中關鍵是體型。建築物的造型美觀悅目其首要的條件是體型得當,即比例恰當、優美。和諧優美的比例是形成建築自然美的必要條件。其次是材料,它是建築形成的物質基礎。細部和色彩包括裝飾、裝修,是建築增加美觀的重要輔助手段。

南方氣候炎熱、潮濕多雨,人們的性格喜愛一種輕穎、活潑的生活,同時更喜愛戶外活動。對於厚重實體的物件,往往從內心感到繁重壓郁。這種觀念也影響到對建築的看法,總的來說,希望建築輕巧、活潑、自由。

建築體型做成輕巧,有下列一些手法,如:建築不對稱的體型體量、線條虛實的對比。多用輕質通透的材料、以及選用通透的細部構件等。

ƒ 明朗淡雅的色彩

嶺南建築在色彩選擇上往往喜愛用比較明朗的淺色淡色,同時又喜歡用青、藍、綠等純色作為色彩基調,這些都能使建築物減少重量感,從而造成建築外貌的輕巧。

„ 建築結合自然的環境布置分為兩個方面:

a、 建築與大自然的結合,即建築的充分利用天然的即大自然的山、水,如山崖、峭壁、溪水、湖泊作為環境,以增加建築物的自然風光。

b、 建築與庭園的結合。其特徵就是有庭又有園、庭與園的結合。庭有多種類型,以水為中心的稱水庭,以綠地為中心的稱旱庭,以石景為中心的稱石庭,石景在水面之中的稱為水石庭。建築物環繞庭院而建,稱為繞庭建築。

將庭園引入室內,也是建築與庭園的一種手法,具體做法有:把庭園引入大廳、把庭園引入房間內、把庭園引入屋頂層,稱為屋頂花園或天台花園、還有把庭園引入支柱層,稱為底層花園。

… 傳統地方特色細部和裝飾裝修的運用。

1.3.2建築象徵特徵表現

這種特徵表現比上述技術、外表或形式特徵表現要深入一些,它深入到建築的本性來反映,可以說是屬於觀念、規律等范圍,它已經有一種概括性的內容表現,例如一般設計人員通常喜用的符號、手法、象徵等都屬於這一類。但是,這種如符號、手法、象徵等特徵表現不是固定的,而是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建築特徵表現,並且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或淘汰、或升華。

如廣州地區七十年代流行的新建築形式及其設計思潮,當地有一段諺語說,「板式建築帶形窗,高層平頂加裙房,高樓低層相結合,遮陽板加通花窗」,這就是當時嶺南新建築的符號、形象和細部等特徵及其具體體現,它比技術物質特徵是進了一步。但是,為時不久,到了八十年代,這些特徵也沒落了,產生了新的特徵。

1.3.3高層次建築特徵與表現

高層次表現,這是屬於文化思想內涵方面的表現,它已經超越某些表面形式等物質特徵和符號、象徵、手法等內容表現,而是進入到通過意匠、構思、並從哲學、美學、歷史、人文等學科在理論綜合上進行研究和創造來表達,這是建築創作的最高境界。通常業內人士所說要「神似」不要「形似」,就是這個意思。這種創造境界是較難達到,也是很艱苦才能做到,而且要化精力、化時間並在長期的實踐、摸索創作中才能逐步達到的。如果在創作中能在思想內涵某一方面達到高層次表現,那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

下面我們從嶺南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嶺南建築的特徵。

文化特徵的形成由於各個民族、各個地區因它所處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歷史發展以及觀念上的不同等因素所造成。

嶺南文化的特徵可以歸納為,三大文化體系和四大文化特徵。三大文化體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業文化。至於四大文化特徵,即兼容性、務實性、世俗性和創新性,在近現代文化發展中還增加了輻射性。

 多元文化。嶺南地區在古代為南越百姓居住地,當時稱土著文化。秦漢以後的幾次動亂中,北方漢族徒遷南下帶來了中原文化。長期來漢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嶺南周圍地區如荊楚、閩越、吳越文化、還有海外一帶的外來文化的優點,從而使嶺南文化中的多元化成為其最大的特點。在全國來說,這也是比較特殊的。

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其特徵形成離不開中華民族文化特徵的影響和交融。嶺南地區的多元文化主要是中原文化與土著文化長期融合的結果,也是吸收周邊地區文化的結果。這里要明確的是,在漢越文化中,是以中原文化為根,在嶺南多元文化中則要明確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導。其次要強調的是,在漢越文化融合的主體中,不能忽視南越文化的歷史發展及其特色。如果離開了上述兩點,那麼,嶺南的多元文化偏離了民族的和地域的特點,那與國外地區的多元文化又有什麼區別呢?

‚ 海洋文化。在氣候地理上的特點是開放、開朗、開敞,與大自然相融合,這是自然性、開放性的反映。此外,海洋文化交往、開拓、貿易多,吸取和傳播文化也多,雙方的先進技術和文化的交流也多。近代的中國和國外的交往都是從沿海地區的城鎮作為交匯點產生和發展的,因此,海洋文化的特徵就是開放、開拓。

ƒ 商業文化。其特點是有經濟頭腦,帶來競爭意識,但也帶來功利主義、崇商崇利。處理好「利義」關系是關鍵,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關系,這也反映在傳統文化與商業文化的關繫上。在我國現代社會新的價值觀上,兩者應是統一的,但必須要強調社會效益。

下面敘述嶺南文化的四個具體特徵。

 兼容性。這是嶺南文化在歷史發展中反映出來最明顯的特性之一。嶺南人對待古代文化、外來文化、包括一切古今中外文化都能採取來者不拒、批判吸收,一切皆為我用的態度,這就是多元文化帶來的效果。兼容性中最主要的原則是以我為主,也就是多元化是以中華文化為主。

‚ 務實性。這是商業文化帶來的優點。要做生意,長期經營下去,就是靠誠信。要有信譽、誠實,要老實做人,商品實在,作風踏實。這是正確的、有道德的商業文化所帶來的行為必然是務實。其次,商業文化也帶來靈活變通的特點,這是與務實相輔相成的另一面。只要不違背務實、信譽,允許事物有一定的靈活和變通。

ƒ 世俗性,這也是嶺南文化主要特徵之一。嶺南土著文化是代表了南越人的文化,它是南越人生活、生產中的事物、觀念以及禮儀、制度等方面的反映。在歷史文化發展中,嶺南文化代表了民間所需求的利益,如古代建築中的祠堂、書塾,近代的商店、茶樓等老百姓喜愛和實用的這些民間建築類型的產生,都是為老百姓所用的,這就是民俗性。

„ 創新性,這也是商業文化和海洋文化帶來的綜合反映。創新是競爭的必需手段,也是任何事物要獲得成功、勝利的必然途徑。沒有競爭,就不可能前進,但是,這種競爭必須是良性的、光明磊落的。

創新不同於創造。創新主要是一種觀念、思想,就是要求新奇,與眾不同。而創造則是具體行為,是產生價值的行為,是具有科學依據進行艱苦勞動創造價值的行為。當然,兩者有聯系,在某方面解釋也是可以相通的。

嶺南建築來源於地域的文化和自然條件。綜合上述,嶺南建築的特徵可歸納為:1、務實性,嶺南建築的本質所在,就是以真實為主;2、兼容性,古今中外,一切精華為我所用,這是嶺南建築博各家之長、豐富自己的做法;3、世俗性,這是嶺南建築注意民間建築,大眾化思想的表現;4、創新性,這是嶺南建築的主要特色和根本,一切以創新為主,在創新中求變。此外,隨時著文化的發展,輻射性的作用也在嶺南建築中不斷發展,也可以說是第五項特徵了。

2 嶺南建築地域風格的創造

2.1 地方建築風格形成的因素和條件

建築風格形成主要有四項因素,即社會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

2.1.1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歷史因素和人文因素兩大類。歷史因素中有時代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這些因素比較穩定,不是經常變化的。人文因素是社會因素中最活躍的也是經常變化的因素。人文因素包括人的習俗性格、宗教信仰、文化素養、審美觀念等。

在歷史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社會制度。在封建社會下,各個時期還有不同的表現,就構成了時代因素。

2.1.2經濟因素

這是建築形成的物質條件。同樣的材料,結構可以導致不同的建築形象和外貌,因為建築創作並不由材料結構等科學技術來決定, 而是由當時的社會需求,人們對建築的理解,以及思想文化對建築的要求來確定的。材料、結構方式為建築創作提供了建築實施的可能性和經濟性,是必要條件,但不是決定條件。

2.1.3自然條件因素

不同的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理、地貌和材料,它是我國建築形象呈現出豐富多彩和地方風貌的主要因素之一。

2.1.4文化因素

凡屬於意識形態方面的、非物質技術方面內容的、都屬於文化因素范疇。如制度(如禮制)、宗族、還有藝術方面的小說、詩歌、繪畫、音樂、戲曲、雕刻、裝飾、裝修、服飾、圖案等都屬於文化范疇。以建築類別來說,則多著重在制度、習俗、審美觀以及藝術處理等方面。

建築是為人的生產生活服務的,而建築又是由人進行設計和建造的。建築的形成離不開人,人的文化素質不同、性格不同都會導致建築的布局、空間、環境、形象產生不同的反映,建築風格更是如此。

建築風格的形成,四項因素都是必備的條件,但是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它們存在的條件不同,就會導致建築風貌、風格的不同。特別在南方地區,就要抓住嶺南特點,關鍵有兩個,一個是嶺南的人文因素,另一個是嶺南的自然因素。

那麼,什麼才是地方建築風格的形成標幟?通過多實踐總結,認為需要具備三方面的條件即:成熟的人文條件,明顯的地域條件和比較齊備的地方傳統文化條件。

Œ 成熟的人文條件

人文條件的內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項,一是性格特徵,另一是文化特徵。如果說,當地人民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本地共同性格特徵已經認真地總結出來,同時它的共同文化特徵也已經總結出來,那麼說,本地區的人文條件基本成熟了,這就為創造本地區的建築風格奠定了人文基礎。

 明顯的地域條件

任何建築物都是在一定的地點建造起來的,每個地點都有它的具體地形、周圍環境和具體氣候特徵,建築物是不能離開這些具體氣候、地形、地貌等特徵去做設計的。一座優秀的建築物,特別是地方建築一定要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地域特徵明顯就能使建築充分呈現出它的地方風貌和風格。

Ž 比較齊備的傳統文化條件

建築中的文化有兩類:一類是比較偏重於文學藝術等直觀型門類,如繪畫,雕飾、彩塑、裝飾、裝修、圖案以及匾額、楹聯等,另一類是側重於文化內涵,即情景意境等美感方面。後者比前者更深一步,但難度更大。

建築有藝術的一面,可以歸屬於藝術門類。它的表現主要是形象表現,但它也離不開材料、構造等物質技術條件。在古代,一些功能比較復雜、規模比較巨大的建築物不得不藉助於其它門類的藝術來表現,如雕飾、繪畫等,這些藝術門類既幫助了建築物增加它的形象表現,同時也增加了建築的文化內涵,呈現了更豐富的感染力。

藝術表現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歷史文化方面的積累和沉澱,各個時期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藝術有它的民族性、時代性,對地方來說有它的地方性。既然是歷史的文化,就必然有傳統性、繼承性。這些傳統文化也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是一個地方文化的表現和反映。離開了這些文化,無論是國家、民族、或者地方將是愚味的,沒有生命力的。有了燦爛的、獨特的豐富文化,國家、民族和地方就是高尚的、有生命力的、光輝的。

建築風格也是一樣,必須有強大的文化作為它的表現基礎。有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在建築風格表現上必然也是有獨特風貌的。我國古代建築風格上雄偉、庄嚴、豪放、壯麗, 給人一種偉大、強盛的感覺。在民間建築風格上的朴實、豐富、多式多樣,以及園林中的自由、靈活、活潑、多變,構成了古代建築風格中豐富性,多樣性。這是我們需要繼承的一筆寶貴財富。

為此,只要人文條件達到成熟了,有了明顯的地域條件,再加上有了比較齊備的文化條件,那麼嶺南建築風格就有了創造的基礎和可能。

2.2 歷史文脈、人的素養與嶺南地方風格

根據以上所述,當人文條件、地域條件和當地的文化條件都已齊備時,那麼是不是建築的地方風格就能夠自然地產生了呢?回答是不一定,這三項條件雖然齊備,但是,它還只是形成具有地方建築風格的客觀條件和基礎,關鍵還在於人,也就是建築師,是由建築師的思想、素養、信念來決定的,這就是主觀條件。

作為建築師要具有一定的思想、素養和信念,第一,要了解當地人民的習俗、生活、思想、性格、審美觀等,同時,又要了解當地的氣候、地理、材料、環境等客觀條件。第二,要掌握歷史文脈,這是關繫到創造的建築風格是否有民族特色,是否有嶺南特色。第三,提高本身的素養的,即思想、文化、信念、能力,例如對建築的正確理解,對創作方向的堅定信念,有一定的業務文化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以及認真務實、深入工作的作風等,這些素養都是建築師進行創作的基礎。

建築師了解歷史文脈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了解本地的歷史、文化,這是發揚文化的民族性和傳統性,便於我們批判、繼承、吸取的需要;二是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習俗信仰等;三是當地人民的性格特徵,它涉及到生活方式、情感愛好、審美觀等;四是當地的文化特色。以文藝的門類來分,有關文學的有匾章、楹聯、題字,有關藝術的有繪畫、書法、雕飾、陳設(傢具),還有實用藝術的裝飾、裝修、紋樣、圖案、色彩等。這四方面的內容離不開歷史,離不開當地自然條件,也離不開當地環境,它們構成了當地的文化內涵,這些內容正是為創造嶺南風格的實踐基礎。

在這方面,土生土長的本地建築師是最有條件進行嶺南建築風格的創作實踐者,也是最能獲得成就者,廣東一些著名建築師已有先例。在當代,有不少建築師不是本地人,是新移民的建築師,他們也一樣可以成為優秀的嶺南建築風格的創作者。但是,他們必須像上面所談的那樣,要了解、熟悉和掌握形成地方風格的三個基本條件,特別是嶺南的歷史文脈,只有深入群眾,了解嶺南人文掌握嶺南條件,培養感情,並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才能創造出真正的嶺南地方風格的建築。

『玖』 嶺南建築風格特點有哪些

嶺南建築風格特點有:
寧變勿仿 寧今勿古
現代嶺南建築的先驅,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夏昌世教授以現代建築風格設計廣州文化公園水產館、中山醫學院和華南工學院校園中的建築群,在全國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他作品中的山醫學院醫療教學建築群還榮獲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創作獎。
追求意境 力臻神似
廣東人在每一種藝術創作中都刻意追求嶺南特色,建築創作也一樣,追求意境,立意在先,處處體現出中國的嶺南情調和神韻。
例如白雲山莊的詩情畫意,能喚起海外遊子思鄉之情的「故鄉水」。
因借環境 融為一體
嶺南建築重視選址立基,與環境融為一體,繼承了傳統建築的精華。「白雲賓館」、「雙溪別墅」、「白天鵝」等賓館建築是其中的佼佼者。
群體布局 組合空間

嶺南建築結合氣候特點,使建築物具備現代景園特色,而只在門廳、中庭、休息廊、餐廳、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園林花木,賦予環境以大自然的情趣。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將中國園林的精神與現代建築的格調渾然一體的東方賓館庭園。
清新明快 千姿百態
嶺南建築善於利用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特點,創造通透空間及虛靈形體,塑造清新明快的建築形象,同時借鑒古代亭台樓閣原型,使新建築千姿百態,氣象萬千。
室內設計 豐富多彩
嶺南建築在室內設計上利用傳統手法,如灰塑、陶塑、磚雕、木雕、洞門景窗、空花博古、貼地鋪地、彩色玻璃、鑲拼壁畫、盆景幾架、特色傢具、匾名對聯等等,使室內景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景園文脈 推陳出新
嶺南建築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鑒中國古園林空間手法,移植到建築與城市設計中,從而產生出鮮明的特色。例如白雲山、越秀山、流花湖公園、蘭圃、烈士陵園、麓湖、東山湖公園等。
神似之路 殊途同歸
嶺南建築學派主張新建築與傳統形式風格要神似,不要形似。神似反映了一種文脈意識,對傳統精神及集體無意識的關注,對環境整體性及人性空間的尊重,對與世界潮流同步的強烈願望。
◆ 自古嶺南地區就以繪畫藝術為主要的文化,嶺南繪畫藝術萌芽與新石器時期。
◆ 如今嶺南建築更是建築史上最為經典的典型,聞名世界,傳承了一代又一代。

閱讀全文

與嶺南風格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電使用多少平方電線 瀏覽:540
爰華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瀏覽:773
國外傢具認證 瀏覽:924
我的世界房子造好後傢具怎麼擺放 瀏覽:938
上海松下熨斗維修點 瀏覽:693
新芙蓉傢具怎麼樣 瀏覽:750
年豐汽車配件汽車維修怎麼樣 瀏覽:890
威海文登傢具 瀏覽:923
中國移動a4維修視頻 瀏覽:770
陝西省有多少家電廠 瀏覽:698
了解家用電器種類教案 瀏覽:304
找傢具油漆工 瀏覽:955
河北蜂巢家居有限公司 瀏覽:417
電路挖礦 瀏覽:797
什麼牌子的家用電器最貴 瀏覽:860
普通的防水材料怎麼使用 瀏覽:895
家居績效 瀏覽:388
撫順手機維修電話 瀏覽:8
東莞汽車維修哪裡便宜 瀏覽:35
防水手錶被洗衣機洗了怎麼辦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