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紀梵希是一線品牌么
紀梵希是一線大牌,可是高級定製時裝(Haute Couture )的成員品牌之一。
Givenchy來自法國的時裝品牌。GIVENCHY是法語,其正確發音:Gee-von-she。中國大陸譯名紀梵希,台灣、香港等地的譯名「紀旺西」更加接近其正確發音。紀梵希最初以香水為其主要產品,後開始涉足護膚及彩妝事業。
(1)諾曼底傢具擴展閱讀
紀梵希一直被視為優雅、高貴、精緻的象徵。繼承了這一品牌享有盛譽的傳統設計風格,2005年春夏季男裝系列在設計中更加入了新的元素:現代而自信的男子氣概。採用別致的面料和精緻的製作工藝,重現當代意味的男裝設計成型,並全部系列採用黑色、淺藍色和灰色系色調,以純粹明亮的夏日白色作點綴;襯里則採用單一、明亮、濃烈的暗紅色,傳遞出紀梵希持久不變的精緻優雅氣質。
Givenchy的設計,可從經典美女奧黛麗·赫本身上反映出來。Givenchy與奧黛麗·赫本相識於1953年,從單純的主顧關系,因為相互欣賞彼此的才華而進展成好朋友。隨後四十年的時間里,Givenchy不但為赫本設計日常衣飾,同時也負責設計赫本在電影中所穿的服裝,包括《羅馬假日》、《珠光寶氣》、《甜姐兒》與《偷龍轉鳳》等。
紀梵希(GiVechy)品牌曾獲金頂針獎、得軍團騎士榮譽、奧斯卡優雅大獎等獎項,憑借其獨樹一幟的優雅格調,在時尚界享有盛名,半個世紀以來持續不輟。紀梵希與奧黛麗·赫本的惺惺相惜,以及他所創造出的「赫本旋風」,並且與奧黛麗·赫本的忠貞不渝的友情也成為流行史上的一則佳話。他的4G設計風格——Genteel(古典)、Grace(優雅)、Gaiety(愉悅)、Givenchy(紀梵希)不僅體現在創立紀梵希 (GIVENCHY) 時所賦予的品牌精神,更體現在同名的彩妝保養品牌上,讓女人對他鍾愛不已。
② 介紹一下芬蘭,挪威這兩個國家
1、芬蘭
芬蘭共和國(芬蘭語:Suomen tasavalta,瑞典語:Republiken Finland),簡稱芬蘭(芬蘭語:Suomi, 瑞典語:Finland),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
國土總面積3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00公里,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
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芬蘭人遷入後,建立了芬蘭大公國。十二世紀後半期被瑞典統治。1809年俄瑞戰爭後並入俄羅斯帝國,成為大公國。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布獨立,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
2、挪威
挪威王國(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或 Kongeriket Noreg),簡稱「挪威」(挪威語:Norge 或Noreg), 意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歐五國之一,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
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土與瑞典、芬蘭、俄羅斯接壤,屬地還包括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首都為奧斯陸。
9世紀形成統一王國,8~11世紀進入維京時代的北歐海盜全盛時期。14世紀開始衰落,從1397年起是受丹麥控制的卡爾馬聯盟成員。1814年起成為瑞典屬國,1905年宣布獨立。
(2)諾曼底傢具擴展閱讀:
經濟狀況:
1、芬蘭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超過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老牌強國,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
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倚賴進口。
2、挪威
挪威是全球最發達的福利國家之一。人均GDP達到81085美元(2010數據),2011年全球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卡達和盧森堡。2013年人均GDP過10萬美元。挪威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是歐洲十大經濟國之一。
人均GDP是北歐之首。挪威90年代起油氣產量超過英國,成為一個新興的油氣生產國。北海油田生產的油、氣,除滿足本國自身消費外,還大量出口。在北海主要油田的集中海域,新建了許多新輸油管道、石油終點站和油港。深海採油技術發達。
③ 二戰最傳奇的間諜:一人分飾28角,為何僅靠居家冥想就屢獲情報大料
二戰,整個歐洲打的不可開交,在看不見的戰線上,同盟國與軸心國間諜之間的較量,同樣是驚心動魄。間諜們都堪稱人中翹楚,以非凡的隱匿之才,給予對手重創,左右戰爭局勢。沒有間諜獲取情報,戰爭就如同蒙蔽了雙眼,會被對手按在地上摩擦。
咱們之前介紹過很多二戰中的超級間諜,在他們身上都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但要問誰是二戰中最為傳奇的間諜之王?那非胡安·普約爾·加爾西莫屬。加爾西擁有著超高智商,他一人分飾28角,僅靠居家冥想就能屢獲情報大料,在英德兩國都獲得最高榮譽勛章,扭轉了二戰戰局。
圖:加爾西
偽造死亡後,加爾西秘密隱居南美委內瑞拉,為防止身份暴露遭納粹殘敵和支持者追殺,44年裡一直不敢公開身份,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胡安·普約爾·加爾西,一個二戰最為傳奇的間諜之王,名副其實。
④ 諾曼底,是一個什麼樣美好地方
離開魯昂搬到巴黎已經四個月有餘,時常還會想起這些年來在那裡度過的日日夜夜,在這座在法國西北諾曼底的小城裡,我在這生活,求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經歷著這些日常。當自己離開的時候,曾經也瀟灑的以為這個簡單的小城不再有什麼值得我留戀的地方了,但是現在才僅僅幾個月,我才發現它已經深深的刻在我的記憶里。其它
當然,魯昂也有很多精美考究的飲食,諾曼底地區和海峽對面的英國不僅在地理上非常靠近,更是因為歷史的糾葛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性。所以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魯昂會有一家驚艷的下午茶。
大教堂左手邊的dame cake salon de thé,每天下午兩點開始就會排起長長的隊。走進這家茶室,發現他的風格真的很少女心,以淺粉色為主色調的布藝傢具,配上粉紅色花紋的餐具,是很多妹子最心水的一家店。
茶室的甜品單,一年更換6次。甜品的選擇非常多,法式的soufflé,英式的cupcake, 當然還有諾曼底當地的gellée de pomme 等等。
除了這家少女粉的茶室,還有米其林一星的 la Gouronne,在老集市最顯眼位置的這家店,自從1345年就一直在這個位置。最開始是一家小旅館,再後來的歲月里,他們擴張成為一個有四個salon的酒店,由於歷史悠久和絕佳的位置,許多名人和政要在訪問魯昂時,都下榻在這里。所以他們一直致力於把最正宗的諾曼底風味帶個他的客人。很可惜的是之前一直考慮到他稍顯昂貴的價格,我也並沒有去品嘗他家到味道。但現在想來也十分後悔,其實對於食物來說,他的作用除了讓人飽腹以外,更重要的左右就是使人心情愉悅。有時候,那種美餐以後的滿足感,可以掃除幾個星期心裡堆積的負能量。
對於我而言,魯昂和諾曼底就是最普通,最現實的法國生活。巴黎太美了,巴黎的生活太豐富了,這種美和豐富有時候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夜裡走在巴黎的街頭,看著霓虹閃爍,還是會覺得自己還是不屬於這里,對於巴黎而言,我們都是過客。而魯昂的生活則帶給我一種現實的安穩,你可以知道在這里自己的生活不會有太多的起伏,可以靜下心來認真的想,認真的規劃,認真的來充實自己。這兩年在法國,局勢日趨復雜,嚴峻的安全形勢和不確定的未來政局,都讓我們這些遊子愈發的感到緊張。尤其是在巴黎這樣一座有四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裡,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秒和明天會發生什麼,坐在巴黎的地鐵上,會不自覺的對周圍的環境警覺起來。但魯昂這座安靜的小城市,在當下混亂的局勢中,帶給了我最踏實的安全感。在一個雨夜裡,外面大雨滂沱,但是你卻窩在被窩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管外面怎麼樣,你的心裡都是寧靜的。我走過歐洲的很多地方,在四個城市都長期居住過一段時間,但是每當我拖著行李箱,從Gare Rouen R.D. 走出來,我都會感覺到「自己終於是到家了」。
當我問我周圍的朋友,魯昂對於你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鋼蘑菇:「你在法國那裡? 魯昂, 什麼, 里昂? 不,是魯昂。魯昂之於我是一個我願意費盡心神去跟別人解釋哪兒不是里昂,這是諾曼底的首府,這里有聖女貞德的故事,這有很多漂亮的鍾樓和教堂。魯昂是一個我下了飛機到了戴高樂就會想著我要回家了,回到魯昂。」
雨果塗:「吃千百斤生猛海鮮,喝十來瓶蘋果酸酒。住一兩棟教堂隔壁,過半輩子陰雨綿綿。」
倩倩:「多一點太陽,謝謝。」
【法蘭西一分錢】 法國本地資訊博主,擅長買買買,從日常生活到精品小眾,不怕剁手吃土,只想物有所值。 ID:francepromo
⑤ 法國巴黎拉德芳斯是由西班牙畫家誰設計的
巴黎: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歷史名城,世界著名的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巴黎位於法國北部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包括巴黎市區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巴黎市人口230多萬,大巴黎區人口約1007萬多,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上,巴黎為法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歷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今天,法國政府的許多行政機關,黨派團體、及省級行政機構依然設在這里,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也設在巴黎。巴黎還是法國的經濟中心,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巴黎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
巴黎的工人數量約佔全國的1/5。汽車工業居全國首位。在輕工業中,巴黎有傳統的服裝、化妝品、裝飾品和時髦傢具等,這些產品都享有世界聲譽。巴黎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被法人國視為國寶。巴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十分繁榮。這里還有法國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場。商業也很興隆。歐洲最大的商場——四季商場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著名的巴黎國際博覽會、現代化的特羅卡德羅展覽館,形成一個可供常年展出的「博覽會城」。巴黎是法國的交通樞紐,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次。
全國的陸路交通都向巴黎集中,形成一個輻式式的交通網。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象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必到勝地。
馬賽:法國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位於地中海北岸,三百被石灰岩山丘所環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馬賽是法國的一個重要工業中心,這里集中了法國40%的石油加工工業,福斯—塔爾泊一帶有4個大型煉油廠,每年能處理石油4500萬噸。馬賽的修船工業也相當發達,其修船量佔全國此行業的70%。新港區有大小船塢10個,其中第10號船塢長465米,寬65米,深11~12?5米,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船隻——80萬噸級的油輪。在馬賽老港口的伊夫島上,有法國名作家大仲馬在他的小說《基度山伯爵》里曾著力描寫的伊夫古堡。
魯昂:是法國西北部上諾曼底大區濱海塞納省省會。位於巴黎西北,塞納河畔。魯昂以其精美的采陶和瓷器成為法國主要陶瓷中心。魯昂瓷器帶淡綠色,半透明,用單一的藍色裝飾。至今,魯昂的小花瓶,化妝品罐及調味瓶仍為舉世珍品。
波爾多:法國西南部吉倫省省會。波爾多臨加隆河,距多爾涅河匯合點24公里,距河口96公里,波爾多釀酒歷史悠久,其葡萄酒馳名於世,特等「波爾多紅葡萄酒」列為世界葡萄酒「皇後」,一瓶百年陣酒在國際市場上可售3萬多美元。法國年產各類葡萄酒600多萬噸,佔世界葡萄酒產量的1/6,每年出口值10億多美元,其中波爾多生產的佔90%以上。
戛納:法國地中海岸一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城,人口9萬。戛納電影節一年一次。它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最高榮譽之一。電影節的建築群坐落在500米長的海灘上。其中包括25個電影院和放映室,中心是6層高的電影節宮。
旅遊
盧浮宮: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盧浮宮是舉世矚的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盧浮宮共分6個部分:希臘羅馬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東方藝術館、繪畫館、雕塑館和裝飾藝術館。人們一涉足這藝術的海洋,總是先睹其中最著名的「宮中三寶」,即「愛神維納斯」、「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麗莎」。
凡爾賽宮:位於巴黎西南郊約20公里處的凡爾賽鎮。凡爾賽宮包括100萬平方米的園林,700多個房間廳室和一所可容納1200名觀眾的劇院。
波旁宮:是座具有260多年歷史的古典建築。坐落在塞納河南岸,原是國王路易十四的女兒波旁公爵夫人的王府,1789年以後,波旁宮差不多一直是法國最高立法機構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國法律的象徵。
愛麗舍宮:總統府。法國著名建築之一。盧森堡宮建於1615年。原為法國皇家後殿。近200年來,盧森堡宮一直是法國的政治機構所在地。
巴黎聖母院:法國建築史上的傑作。它有700餘年歷中。坐落在巴黎市中心賽納河中的小島上,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築的最大特點是高而尖,且由豎直的線條構成。正面有三重哥特式拱門,門上點著猶太和以色列的28位國王的全身像。院內外都裝飾著許多精美的雕刻:「欄桿上也分別飾有不同形象的魔鬼雕象,狀似奇禽異獸。據說這就是著名的「希魅爾」。
蠟像館:即格雷萬博物館,位於蒙馬特大街。它平均每年接待60多萬遊客。該館是19世紀著名畫家格雷萬於1882年創建和,全館分蠟像館、幻影廳和魔術劇場三部分。
凱旋門:巴黎最著名的勝跡之一。凱旋門是拿破崙為紀念1805年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擊潰奧、俄軍的功績於1806年下令動工興建的。費時30年。凱旋門坐落在著名的巴黎星辰廣場中央,高50米,寬45米。門上有許多精美的雕刻,右側石柱上刻有著名的大型浮雕《馬賽曲》;門的正面下方有1920年建造的無名戰士墓,墓前點著常年不滅的火炬,還有天天供奉不斷的鮮花。凱旋門內裝有電梯。
拉雪茲公墓:位於巴黎東部,佔地44公頃,是巴黎最大的公墓。公墓劃分為幾十個墓區,許多著名人物都安息在這里。著名的巴黎公社社員牆就坐落在公墓內。
天然動物園特瓦里:天然動物園位於巴黎西南方40餘公里處。這座天然動物園建於1967年,園內飼養著5000多種世界各地的各種飛禽走獸,在歐洲首屈一指。
⑥ 莫泊桑的小說《俊友》講的什麽內容
這么長?
沒那麼復雜!
其實就是講一個男人以勾引女人來一步步走在社會上向上爬。
他不顧情面,毫無情誼。女人對於他而言連瀉欲的工具都不是,她們,或者說「它們」僅僅是他的工具。如同梯子——他眼中只有上面的階梯,然後再把她們踩在腳下……
⑦ 英國部族時代的特徵,有誰有這方面的資料的發給我下,在這先謝謝了!!!有急用,!!
隨著羅馬(Roman)軍隊於公元5世紀時(401-410年)最終撤出不列顛(Britannia,古凱爾特語,意為「五彩斑斕的土地」),不列顛島南部隨後進入了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不列顛島上南部地區帝國的余輝逐漸消亡殆盡,而耶酥(Jesus)最終替代了愷撒(Caesar,對羅馬皇帝的稱呼),一時間群雄並立,你方唱罷我登場,擾擾嚷嚷幾百年後,在1066年聖誕節的倫敦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通譯為威斯敏斯特教堂,倫敦的主要教堂,牛頓、達爾文等名人均葬於此地),隨著諾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 of Normandy,the conqueror:綽號「征服者威廉」)加冕為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William I of England),英格蘭進入了中世紀。那麼,人們對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7個國家究竟有沒有詳細的了解呢?本文旨在探討這個時期的7個國家的若干情況。
一、時代發展脈絡:
1、史前時期:人們對於不列顛島上的最早居民的了解很少(英國最早的人類化石出現於25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第四紀冰期結束,海平面上升,不列顛成為島嶼),但這些居民在斯通亨格(Stonehenge,圓形石結構)和阿弗伯利(Avebury)所遺留下來的巨石陣都證明史前期的島上居民擁有一種相當程度發達的文明(Megalith Culture,巨石文明,來自北非,遍布於西班牙、法國和德國西部,以及英倫三島),他們當時正處於青銅時代文化期。
2、凱爾特人時期:隨後,在公元前5世紀早葉時,首批凱爾特人(主要有四大部落:志留人/Silures占據威爾士,杜姆諾尼人/Domnonii占據英格蘭西南部,肯特人/Canti占據英格蘭東南部,愛西尼人Iceni占據英格蘭東部)將歐洲大陸上的鐵器時代文化帶到了島上。(其實在公元前7-6世紀,不列顛島南部就已經出現了文明,屬於初期鐵器時代。該文明遍布當時的西歐和中歐,其名來自德語,指一種鐵制長劍)
3、羅馬征服時期:公元前54年,愷撒(Julius Caesar,羅馬將軍)渡過英吉利海峽,對島上的凱爾特人進行了幾次征服戰爭,一般的看法是愷撒的目的是阻止島上的凱爾特人對其剛征服的高盧(Gaul)地區的侵擾。公元43年,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Claudius,通譯克勞迪)再次對不列顛用兵,並在今天的倫敦以及科爾切斯特(Colchester,倫敦東北海港)設立了軍事基地,到了公元85年,羅馬帝國在不列顛上的領土已經延伸到克萊得河以南。在羅馬人征服不列顛島的初期,凱爾特人發動了一系列反抗羅馬人的起義,其中最著名的是波迪卡起義(Boudicca,凱爾特人中的布立吞/Briton女王,愛西尼國王普拉蘇塔古斯/Prasutagus之妻。公元60年發動反羅馬皇帝尼祿的獨立運動,一度攻佔倫敦。次年起義失敗,她服毒自盡),不過由於羅馬人的血腥鎮壓而宣告失敗。公元2世紀時,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下令在不列顛島的北部修建了一道著名的軍事防線——哈德良長城,其目的在於防止北部的皮克特人(Pict,「繪畫者」,古凱爾特部落,居住在英格蘭北部,以喜好文身而得名)南下侵略。羅馬統治時期,城鎮在不列顛島上發展起來,而為了確保軍事行動能順利開展而建設的道路網則把城鎮接連起來,這些道路是英格蘭地區陸路交通的基礎設施。羅馬人還建立了科爾切斯特、林肯(Lincoln)以及格洛切斯特(Gloucester)(此外最重要的是約克/York城,當時叫埃布拉庫姆/Ebracum)這些殖民地以安置退伍老兵。這個時期,羅馬統治下的不列顛和歐洲大陸上帝國的其他地區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葡萄酒、橄欖油、陶器以及傢具成為進口貨物的大宗,而不列顛的鉛、錫、鐵、小麥和羊毛則通行整個大陸,但這種貿易隨著羅馬帝國末期的經濟衰退以及羅馬軍團於公元5世紀初撤離不列顛而沒落。
4、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隨著羅馬軍隊的撤出,蠻族人對羅馬化不列顛的侵擾越來越頻繁,公元410年時,自顧不暇的羅馬帝國拒絕援助羅馬化不列顛(公元410年,西哥特國王阿拉里克/Alaric攻陷羅馬),羅馬官員也接著離開了不列顛,於是在5世紀下半葉日耳曼部落紛紛涌進了不列顛——它們分別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來自今德國西北部和荷蘭)以及朱特人(Jute,來自日德蘭半島/Jutland)。這些日耳曼部落打敗了當地的凱爾特人,戰敗的凱爾特人逃到了現在的威爾士以及英格蘭西南部的康沃爾(Cornwall)地區,他們中的一部分還越過英吉利海峽來到現在法國的布列塔尼(Bretagne)地區定居。作為戰勝者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朱特人慢慢組成了7個小國,它們分別是撒克遜人的蘇塞克斯(Sussex,「南撒克遜」)、埃塞克斯(Essex,「東撒克遜」)、韋塞克斯(Wessex,「西撒克遜」);盎格魯人的東盎格利亞(East ,Anglia,「東盎格魯」)、諾森布里亞(Northumbria,「北方的翁布里亞」,翁布里亞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省份)、默西亞(Mercia)以及朱特人的肯特(以當地的原凱爾特住民「肯特人」命名)。從8世紀晚葉開始,維京人(Wiking,「海員」,也稱諾曼人/Norman,「北方人」,主要是其中的丹麥人)對不列顛島進行了侵略,他們象蝗蟲一樣將英格蘭沿海地區破壞殆盡 ,並於865年對英格蘭展開全面入侵,但最終他們被韋塞克斯王國的阿爾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擊敗,被迫在英格蘭東部定居下來。這塊地區因為實行丹麥人的法律而被稱為丹麥法區,丹麥人的首領將土地分給士兵。阿爾弗雷德大帝的繼承人經過激烈的戰斗,終於征服了丹麥法區,統一了英格蘭。不過在10世紀晚期丹麥人再次對英格蘭地區展開侵略,卡努特大帝(Knut theGreat)於1016年最終征服了整個英格蘭,並一直統治到1042年。隨後,韋塞克斯王朝的懺悔者愛德華(Edward the Confessor)恢復了中斷了的撒克遜王系,隨著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在1066年在哈斯廷斯戰役中獲勝,盎格魯——撒克遜時代最終終結。
二、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社會概貌:
早期的日耳曼入侵者中,自由民地位比農奴高,但都依附於國王。隨著以後的幾個世紀的戰爭和農業耕作,大部分自由民或是在壓力下淪為農奴,或是依附貴族階級的領主和鄉紳。貴族階級的領主和鄉紳則是特權階級,他們通過效忠國王,從國王那裡獲得領地,並對自己擁有的領地行使較大程度的自治權。
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的政府是由部落首領會議演化而成的,國王擁有王國的行政和司法大權,貴族階級則組成國王的顧問會議,協助國王處理國政。國王將郡作為王國的基本的地區行政單位,由伯爵治理,在一些情況下這些伯爵將職位變為世襲,管理著幾個郡。郡以下的行政單位為縣,郡和縣都有各自的法庭,郡法庭由本郡的治安法官掌管,縣法庭由縣長長掌管。
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農業是第一產業,但入侵的丹麥人卻是活躍的商人,在9世紀時,城鎮的重要性開始增加。 ***盎格魯——撒克遜人在愛爾蘭和羅馬派來的傳教士的影響下,開始了基督教化的過程。但愛爾蘭宗教儀式和大陸宗教儀式上的差別幾乎導致不列顛基督教會的分裂,這一巨大的分歧在663年(一說公元664年)的惠特比(Whitby)宗教會議上終於獲得了解決。與此同時,修道院成為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文化中心,那裡以精美的手抄本而聞名,除此之外,教會學者——比德(Bede of Jarrow,673-735年,薩克遜 僧侶)、阿爾琴(Alcuin,諾森布里亞人)以及阿爾弗雷德大帝也為保存和發展知識而盡心盡力。
⑧ 在鎮上租了片空地蓋了幾間鋼構大棚賣傢具,開發商蓋居民樓!請問賠償我拆遷費
世界橋梁之最
現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橋是河北趙縣趙州橋。隋朝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元年(595~605年)建。
現存最早的也是橋洞最多的聯拱石橋是江蘇蘇州寶帶橋。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現存最早的十字橋是山西晉祠魚沼飛梁,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開關活動式大石橋是廣州潮州廣濟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石拱橋——1946年瑞典建成的綏依納松特橋,跨度為155m.
世界上第一座具有鋼筋混凝土主梁的斜拉橋——1925年在西班牙修建跨越但波爾河的水道橋,主跨為60.35m.
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西班牙的盧納巴里奧斯橋,跨徑達440m,採用了雙面輻射形密索布置.
世界第一的懸索橋——日本明石海峽橋,橫跨日本內海,使日本神戶與淡路島緊緊相連.這座大橋全長3190M,中央跨度1990m於1998年竣工.它可以承受里氏8.5級地震.
斜拉橋世界之最
1多多羅大橋890日本1999
2諾曼底大橋856法國1995
3南京長江二橋628中國2001
4武漢長江三橋618中國2002
5青州閩江大橋605中國1999
6揚浦大橋602中國1993
7徐浦大橋590中國1997
8名港中央大橋590日本1998
9Roin-Antirion3×560希臘2004
10斯卡爾桑德橋530挪威1991
11澩石大橋518中國1999
12鶴見航道橋510日本1994
13荊沙長江大橋500中國2002
懸索橋世界之最
1明石海峽大橋1991日本1998
2大帶橋1624丹麥1996
3恆伯爾橋1410英國1981
4江陰長江公路大橋1385中國1999
5香港青馬大橋1377中國1997
6費雷澤諾橋1298美國1964
7金門大橋1280美國1937
8HogaKuster橋1210瑞典1997
9梅克金海峽橋1158美國1957
10南備贊賴戶橋1100日本1988
11博斯普魯斯二橋1090土耳其1988
12博斯普魯斯橋1074土耳其1973
13喬治華盛頓橋1067美國1931
14來島第三大橋1030日本1999
154月25日橋1013葡萄牙1966
16來島第二大橋1010日本1999
17福斯橋1006英國1964
⑨ 奧古曼實木傢具怎麼樣
奧古曼 奧古曼學名奧克橄欖,屬於橄欖科,商品名稱為奧古曼,俗稱叫做非洲紅胡桃、非洲桃花芯,奧古曼木材具光澤、紋理直至略交錯;略耐磨、乾燥迅速,質量好。奧古曼木質緊密細膩,顏色呈棕紅色,朴實自然,裝修風格清新高雅而又不失熱烈。奧古曼木材(英文名:Okoume)有「非洲樹木之王」之稱。分布於中非和西非及赤道地區。該種主要從咯麥隆、加彭、赤道幾內亞地區,馬拉西亞等進口。主要用作樂器、高檔傢具用材。二戰時盟軍佔領北非後大量使用該木材用於製造槍托。據傳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也大量使用該木材作為艦艇防禦材料。
光澤強。紋理直;結構細,均勻;重量輕;硬度軟;強度低;干縮中。加工容易,含硅石,刀具易鈍;時有波紋和光澤,無味。木質細,色差小,無疤節,單板刨切旋切性能佳;表面略起毛;膠黏性能良好;釘釘容易。略耐腐。乾燥快,無缺陷。
奧古曼傢具板是以高品質、環保性能突出的多層實膠合板為基材,通常為楊木和桉木,單面或者雙面貼0.2-1MM厚的天然木皮或者科技木皮,經過冷熱壓、砂光、科技處理等數十道工序製作而成。具有結構穩定、不易變形、環保等優點。是目前高檔衣櫃及傢具首選材料。
奧古曼傢具板更環保
大多定製衣櫃採用密度板、刨花板為基材,它們在製造過程中的施膠量遠遠多於多層膠合板,而大多數膠黏劑中含有甲醛等有害的化學物質,環保性能自然不如奧古曼傢具板。奧古曼傢具更有檔次。他更具有天然的質感。奧古曼傢具板更牢固持久
密度板和刨花板內部單元結構為木纖維和刨花結構,握釘力較差,而多奧古曼傢具板握釘力極佳,不易松動,一旦松動後仍舊可以緊固如初。多層實木傢具板採用縱橫交錯排列的結構,韌性好,穩定不變形,是高檔衣櫃和傢具的首選材料。奧古曼傢具不僅平整而且具備防潮等特點。
⑩ 求起名:法式奢華傢具,面對高端客戶,要求名字典雅奢華,好記有內涵,最好配上英文,非注冊商標。
建議你去看看中國各大城市樓盤,尤其是別墅名稱,什麼柏林愛樂、香榭麗舍都有。看人家達芬奇家居,死土死土的名字前幾年混的也是有頭有臉,中國人嘛,別搞太晦澀,真的藝術還沒多少人了解。
法國畫家:米勒的巴比松畫派比較田園風格;德拉克羅瓦是浪漫主義
法國城市:除了巴黎馬賽,中國人熟知的也不多,波爾多算一個,紅酒產地
法國地理:萊茵河、塞納河等
說到塞納河,巴黎人將塞納河以北稱為右岸,有許多的高級百貨商店、精品店及飯店;而塞納河以南稱為左岸,這里有許多的學院及文化教育機構,在這里以年輕人居多,消費也較便宜。
總之,米勒、巴比松、德拉克羅瓦、馬賽、波爾多、諾曼底、塞納河、萊茵河、楓丹白露、凡爾賽、或者路易世家算是國人比較熟悉的
非要跟法國扯上邊,乾脆叫盧浮宮家居,或者凱旋門家居,拉菲家居啥的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