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極體的放大電路原理
原理:
集電極電流受基極電流的控制(假設電源能夠提供給集電極足夠大的電流的話),並且基極電流很小的變化,會引起集電極電流很大的變化,且變化滿足一定的比例關系:集電極電流的變化量是基極電流變化量的β倍,即電流變化被放大了β倍。
⑵ 低頻功率放大器設計(快啊)
1.
功率放大級電路設計當功率放大器以
的滿功率不失真輸出時,輸出電壓的幅度為
為留有充分的餘地,取
.由此可以計算功率放大器的總電壓增益
,即用分貝表示,
功率放大級電路可直接選用集成功率放大器,也可以選用分離元件來組成,但是由於集成功率放大級的調節往往達不到目的,故選用由分離元件晶體管組成的功率放大電路,電路圖如下所示:其中
、
組成差分放大器,如果電路的參數完全對稱則電路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可以克服由溫度變化引起的靜態工作點的漂移。晶體管
組成電壓放大器,為末級功率放大電路提供驅動電壓。晶體管
、
、
、
組成末級功率放大電路,輸出端為互補對稱的OCL電路。這3級之間採用直流耦合,並引入直流負反饋,電壓增益為反饋電阻決定,即
。反饋支路並聯電容
可以減小高頻自激。(1)
末級功率放大電路
本設計的技術要求:在額定功率下,輸出的正弦波信號的非線性失真系數
3%,效率
55%,所以末級功率放大電路工作在甲乙類比較好。因為工作在甲類狀態,雖然非線性失真系數小,但效率較低,一般小於50%;如果工作在乙類狀態,雖然效率高較高,但輸出波形,容易產生交越失真,達不到非線性失真系數
3%的要求。上圖中二級管
、
、
和電位器
是用來調整電路的工作狀態的。靜態時,調節電位器
,使A,B間的電壓為2.8.V,即近似等於晶體管
、
、
、
的be結電壓之和。晶體管
、
、
、
靜態時外於微導通狀態,O點對地的電壓應為0V,從而克服交越失真。
採用+
、-
雙電源供電,由上面計算可得,輸出電壓的幅度為+20V,則
+20V,為留有餘地,選+
=24V,-
=-24V。功率輸出晶體管
、
選用一對大功率互補對稱的場效應晶體管2N3055和MT2955。其特徵頻率
,耗散功率
20W,選
>50。驅動管
、
也是一對互補對稱的晶體管,其特徵頻率
,耗散功率
500mW,選
>80。(2)
電壓放大電路
電壓放大電路給末級功放提供驅動電壓
,晶體管
構成;靜態工作點由電阻R4、R8、R9決定,取集電極電流
為6mA左右。電容
是高頻電壓負反饋支路,防止高頻自激。(3)
差分放大器電路
差分放大器電路由晶體管
、
構成。選擇差分放大器電路作為功率放大級的前級,主要是為了提高電路的抗干攏能力。電路的靜態工作點由電阻R6和
及R2和
等決定,差分對管的集電極電流通常取1mA左右。2.前置放大級電路設計前置放大級電路的主要功能是將5mV~700mV輸入信號不失真地放大到功率放大級所需要的1.4V輸入信號。因此,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本級400倍的電壓放大倍數和帶寬BW>50Hz-10KHz的矛盾;二是對5mV-700mV范圍內的信號,都只能放大到2V。以滿足額定輸出功率Po
20W的要求。對於前者,可以採用二級放大器,因為放大器的增益帶寬積是一個常數,第級的增益減小,帶寬就可以提高。對於後者,可以設計一個音量控制電路或自動增益控制電路,使功放級的輸入信號控制在2V左右。根據以上思路,設計的前置放大級電路如下圖所示。其中,NE5532是一個雙運放集成運算放大器,可以有來構成
,
二級放大電路。其主要性能參數如下:增益帶寬積10MHz,轉換速率為9V/
,共模抑制比100
,輸入電阻300k
。設前置放大器的
增益為:對於幅度為5
mV~700mV的輸入信號,
的輸出幅度為100mV~14V
。選電源電壓+
=24V,-
=-24V。第二級放大器的輸入信號的大小由音量控制電位器進行控制。設
的增益為對於100mV的輸入信號,不經過電位器
衰減,直接由
放大至2V;對於大於的100mV信號,則調節音量控制電位器
先進行衰減後再放大,使得
經放大後的信號的幅度也為2V,以滿足功率放大級輸出額定功率
的要求。3.方波發生器電路設計
方波發生器電路的功能:一是要將信號源輸的1000Hz正弦波變為正負極性對稱的方波,且
=200mV;二是方波信號要經過放大通道進行放大,使輸出達到額定功率
。此外,還要滿足方波波形成參數的要求
⑶ 功率放大電路的主要特點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功率放大電路之我見
功率放大電路的特點就,是輸出的電壓高,輸出電內流大,要解決的主容要問題是,1、高壓高速的電壓放大級,2、高壓高速的電流放大級。
高壓高速的電壓放大電路己經找到辦法,用多層晶體管運算放大器擴壓技術,電路避免共發射極電路,速度快了許多倍,同時帶均壓輸出,為電流放大的功率管串聯提供了環境。
高壓高速的電流放大級也找到辦法,採用聲效應管有源均流並聯電路,經均流後,使其線性化、一至化,均流均功又均熱,並且提高了速度,
有了以上兩大技術,功率管實現了有源串聯和有源並聯,電壓要多高有多高,電流要多大有多大,那就是功率要多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