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熾燈的電路原理圖怎麼畫
白熾燈的電路原理圖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部分:開關、燈泡、導線以及交流電源220V。常見的照明電路連接方式是一燈一開關,如圖4-5(a)所示。在這種方式中,兩個燈泡串聯連接,根據串聯分壓原理,每個燈泡分擔約110V的電壓,因此亮度相對較低,但使用壽命更長,這種電路常用於走廊照明,如圖4-5(b)所示。
圖4-5(c)展示的是兩個燈泡並聯連接,並由一個開關控制。並聯連接意味著每個燈泡都直接連接到電源,因此它們都能在完整的電壓下工作,亮度更高。
在圖4-5(d)中,電路中加入了一個二極體或電容。二極體具有單向導電性,使得交流電只能在一個半周期內通過,從而節省了電能。而電容器雖然不是耗能元件,但它具有降壓作用,可以將幾十瓦燈泡的能耗降低到幾瓦。
注意:文本中的「燈滑明蔽泡」應該是「燈泡」的誤寫,已更正為「燈泡」。
Ⅱ 物理問題 電燈泡
一樓的答案是有問題的,如果R變小,P變大的話,燈絲會一直升溫把燈燒掉的。
我用通俗點的文字和你解釋。
一般的白熾燈的額定功率其實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發熱功率,一部分是發光功率。燈絲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絲溫度上升時,熱量無法僅僅只靠與燈泡內空氣的熱傳遞散發,來不及散發的熱量轉換成光能散發出來。
首先你要認識兩個基本規律,中學階段很難了解到:1.在同種穩定的環境狀態下,任何物體會與周圍物體保持一定的熱交換平衡。2.白熾燈電路是純電阻電路,原因是燈絲發出的光能實際上是由內能轉化來的,也就是說先發熱,熱再轉成光。
在剛開始通電的時候,燈絲還未發光,電能全部轉換為內能,此時內能很大一部分保留在燈絲內部,讓燈絲升溫,有一部分散失到空氣中。要注意的是,燈絲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後(未發光),燈絲向空氣釋放熱能的功率就達到最大,盡管燈絲實際消耗的電功率已經減少,但仍比燈絲向空氣釋放熱能的功率大得多,這一部分能量依然以熱的形式存在於燈絲內。這樣,燈絲溫度持續上升,達到一定的值後,燈絲於周圍空氣間的熱平衡極限就被打破,燈絲內的熱無法再只以熱傳遞的方式和空氣交換熱能,必須另找途徑散熱,於是就開始發光了。這時候,燈絲實際功率已經比剛開始時減少了很多,但依然比燈絲與空氣熱傳遞的功率大,這兩個功率的差值,就是發光功率了,也就是說P(額)=P(光)+P(熱),達到這個平衡以後,燈絲溫度不再變化,燈泡就穩定發光了。
雖然有點抽象,但我也只能這么解釋了。。。如果哪裡寫的不好,希望樓主原諒。。。
謝謝!!
Ⅲ 白熾燈發光的原理是什麼
1. 白熾燈的工作原理基於純電阻電路,其中電流通過時,電能幾乎完全轉化為熱能。
2. 作為熱輻射光源,白熾燈的效率不高,光能轉換效率僅為2%~4%。
3. 盡管效率不高,白熾燈因其良好的顯色性、連續的光譜和便捷的使用方式,仍被廣泛使用。
4. 點亮時,白熾燈的燈絲溫度可達到3000℃,高溫下的燈絲產生光輻射,從而發出光芒。
5. 燈泡的設計之所以呈現「大腹便便」的外型,是為了讓高溫下蒸發並在玻璃表面沉積的鎢原子有更大的面積擴散,避免燈泡過早變黑。
6. 白熾燈的能量特性通過發光效率來衡量,其效率大約為13%。
7. 白熾燈的電壓特性表現為燈絲溫度、電流、功率等隨電壓變化的指數函數關系。
8. 白熾燈的壽命通常指從使用到燈絲斷掉的時間,或是在規定光通量下的持續發光時間。
9. 電源電壓的變化會影響白熾燈的壽命,尤其是對於功率較大的燈,頻繁的開關動作可能導致壽命縮短。
10. 白熾燈的工作特性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燈絲變形、充填氣體純度、殘余氣體成分和玻殼尺寸等。
11. 點燃與熄滅特性方面,白熾燈燈絲達到一定溫度需要時間,開啟時從施加電壓到達到額定光通量需要數百毫秒,而關閉時則相反。
12. 開啟瞬間,流過燈絲的電流理論上可達到額定電流的13~16倍,實際受迴路阻抗限制,電流為額定電流的7~10倍。
來源:網路-純電阻、網路-白熾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