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放大電路中為什麼一般都要引入負反饋
引入來負反饋呢主要是使放大電自路工作在線性區,使輸出電壓不超過最大輸出電壓,因為不引入負反饋其電壓放大倍數很大,理想化可認為是無窮大,引入之後就降到了很小,但夠了。然後是對放大電路的一些性能的影響:首先,對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與穩定性的影響:以犧牲放大倍數來穩定放大電路,比如沒有引入負反饋時放大倍數為Au,變化率為10%,引入1+AF為100的反饋電路,那麼放大倍數為Au/(1+AF),但變化率為0.1%;其次,對輸入電阻的影響:串聯負反饋增大輸入電阻1+AF倍,並聯負反饋減小輸入電阻至1/(1+AF);對輸出電阻的影響:電流負反饋增大輸出電阻1+AF倍,電壓負反饋減小輸出電阻至1/(1+AF);還能展寬頻帶:下限頻率下降至1/(1+AF),上限頻率上升1+AF倍,所以頻帶更寬。最後可以減小非線性失真等等作用。
B. 開關電源晶元原理是什麼
開關電源晶元是一種用於控制電源開關的集成電路。其工作原理是通過控制開關管的導通和截止來實現電源的開關和調節。當輸入電壓通過變壓器或者直流-直流變換器轉換成所需的輸出電壓時,開關電源晶元會根據輸出電壓的變化情況來控制開關管的導通時間,從而實現對輸出電壓的穩定調節。
具體來說,開關電源晶元內部包含有PWM控制器、開關管、反饋電路和保護電路等模塊。PWM控制器通過比較輸出電壓與參考電壓的大小來產生控制信號,控制開關管的導通和截止。反饋電路則用於監測輸出電壓的變化情況,將反饋信號傳遞給PWM控制器,以實現對輸出電壓的穩定調節。同時,保護電路還可以對電源進行過載、過壓、過流等情況進行保護。
總的來說,開關電源晶元通過控制開關管的導通和截止來實現對電源的開關和調節,從而實現對輸出電壓的穩定控制和保護。
C. boost 升壓電路,帶閉環反饋控制
在電子電路設計中,boost升壓電路是一種常見的電壓提升電路。MC34063集成電路是設計此類電路的理想選擇。通過將MC34063配置為boost模式,可以實現電壓的增加。為了確保電路的穩定性和高效性,通常會引入閉環反饋機制。
在具體實現中,閉環反饋電路通過連接MC34063的5腳來實現。5腳通常被用來監測輸出電壓,並根據需要調整開關動作。通過將5腳與電阻R1和R2串聯,形成分壓電路,可以精確地調整反饋電壓。這樣,MC34063能夠根據反饋電壓調節其內部開關的導通和截止時間,從而精確控制輸出電壓。
分壓電路的具體設置需要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來確定。通過合理選擇R1和R2的阻值,可以確保反饋電壓與輸出電壓之間的正確比例關系。這不僅有助於提高電路的穩定性,還能確保輸出電壓的准確性和一致性。
閉環反饋機制的引入使得boost升壓電路能夠更加精確地控制輸出電壓。通過動態調整開關的動作,可以有效避免電壓過沖和欠沖現象,從而提高電路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實際應用中,閉環反饋電路的設計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負載變化、溫度變化等對電路性能的影響。通過優化反饋機制,可以進一步提升電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確保輸出電壓在各種條件下都能保持穩定。
D. 集成電路是怎麼工作的(圖片)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表示。
1.集成電路應用電路圖功能
集成電路應用電路圖具有下列一些功能:
(1)、它表達了集成電路各引腳外電路結構、元器件參數等,從而表示了某一集成電路的完整工作情況。
(2)、有些集成電路應用電路中,畫出了集成電路的內電路方框圖,這時對分析集成電路應用電路是相當方便的,但這種表示方式不多。
(3)、集成電路應用電路有典型應用電路和實用電路兩種,前者在集成電路手冊中可以查到,後者出現在實用電路中,這兩種應用電路相差不大,根據這一特點,在沒有實際應用電路圖時可以用典型應用電路圖作參考,這一方法修理中常常採用。
(4)、一般情況集成電路應用電路表達了一個完整的單元電路,或一個電路系統,但有些情況下一個完整的電路系統要用到兩個或更多的集成電路。
2.集成電路應用電路特點
集成電路應用電路圖具有下列一些特點:
(1)、大部分應用電路不畫出內電路方框圖,這對識圖不利,尤其對初學者進行電路工作分析時更為不利。
(2)、對初學者而言,分析集成電路的應用電路比分析分立元器件的電路更為困難,這是對集成電路內部電路不了解的原緣,實際上識圖也好、修理也好,集成電路比分立元器件電路更為方便。
(3)、對集成電路應用電路而言,大致了解集成電路內部電路和詳細了解各引腳作用的情況下,識圖是比較方便的。這是因為同類型集成電路具有規律性,在掌握了它們的共性後,可以方便地分析許多同功能不同型號的集成電路應用電路。
3.集成電路應用電路識圖方法和注意事項
分析集成電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主要有下列幾點:
(1)、了解各引腳的作用是識圖的關鍵
了解各引腳的作用可以查閱有關集成電路應用手冊。知道了各引腳作用之後,分析各引腳外電路工作原理和元器件作用就方便了。例如:知道①腳是輸入引腳,那麼與①腳所串聯的電容是輸入端耦合電路,與①腳相連的電路是輸入電路。
(2)、了解集成電路各引腳作用的三種方法
了解集成電路各引腳作用有三種方法:一是查閱有關資料;二是根據集成電路的內電路方框圖分析;三是根據集成電路的應用電路中各引腳外電路特徵進行分析。對第三種方法要求有比較好的電路分析基礎。
(3)、電路分析步驟
集成電路應用電路分析步驟如下:
①、直流電路分析。這一步主要是進行電源和接地引腳外電路的分析。注意:電源引腳有多個時要分清這幾個電源之間的關系,例如是否是前級、後級電路的電源引腳,或是左、右聲道的電源引腳;對多個接地引腳也要這樣分清。分清多個電源引腳和接地引腳,對修理是有用的。
②、信號傳輸分析。這一步主要分析信號輸入引腳和輸出引腳外電路。當集成電路有多個輸入、輸出引腳時,要搞清楚是前級還是後級電路的輸出引腳;對於雙聲道電路還分清左、右聲道的輸入和輸出引腳。
③、其他引腳外電路分析。例如找出負反饋引腳、消振引腳等,這一步的分析是最困難的,對初學者而言要藉助於引腳作用資料或內電路方框圖。
④、有了一定的識圖能力後,要學會總結各種功能集成電路的引腳外電路規律,並要掌握這種規律,這對提高識圖速度是有用的。例如,輸入引腳外電路的規律是:通過一個耦合電容或一個耦合電路與前級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出引腳外電路的規律是:通過一個耦合電路與後級電路的輸入端相連。
⑤、分析集成電路的內電路對信號放大、處理過程時,最好是查閱該集成電路的內電路方框圖。分析內電路方框圖時,可以通過信號傳輸線路中的箭頭指示,知道信號經過了哪些電路的放大或處理,最後信號是從哪個引腳輸出。
⑥、了解集成電路的一些關鍵測試點、引腳直流電壓規律對檢修電路是十分有用的。OTL電路輸出端的直流電壓等於集成電路直流工作電壓的一半;OCL電路輸出端的直流電壓等於0V;BTL電路兩個輸出端的直流電壓是相等的,單電源供電時等於直流工作電壓的一半,雙電源供電時等於0V。當集成電路兩個引腳之間接有電阻時,該電阻將影響這兩個引腳上的直流電壓;當兩個引腳之間接有線圈時,這兩個引腳的直流電壓是相等的,不等時必是線圈開路了;當兩個引腳之間接有電容或接RC串聯電路時,這兩個引腳的直流電壓肯定不相等,若相等說明該電容已經擊穿。
⑦、一般情況下不要去分析集成電路的內電路工作原理,這是相當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