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圖示電路是如何產生階梯波的
簡單說;
第一級是方波發生器電路,不說了;
第二級是積分電路,因為二極體作用,輸入方波信號在負脈沖時通過積分電路,形成輸出電壓給電容充電(從右向左),充電時間就是負脈沖的寬度,輸出端電壓抬高一段,負脈沖結束,輸出端電壓停頓,下一個負脈沖到來,就繼續給電容充電,輸出端電壓再抬高一段。
在此期間,第三極運放構成的比較器電路,因為反相端電壓高於同相端電壓,輸出低電平,也因為二極體作用,使得此路不通。當積分電路輸出電壓高於某一定值後,比較器翻轉輸出高電平,經二極體給積分電容反向充電(即放電),積分電路也翻轉輸出低電平,也令比較器翻轉輸出低電平,從而開始新的充電過程,形成階梯電壓輸出;
這里,方波周期必須遠小於積分時間常數,才能得到效果;
⑵ 什麼樣的電路叫做梯形電路
梯形來電路是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源運行線路圖,因為它是以階梯形式一步步寫出來的,所以命名為梯形電路。
相關知識:
梯形圖語言沿襲了繼電器控制電路的形式,梯形圖是在常用的繼電器與接觸器邏輯控制基礎上簡化了符號演變而來的,具有形象、直觀、實用等特點,電氣技術人員容易接受,是目前運用上最多的一種PLC的編程語言。
在PLC程序圖中,左、右母線類似於繼電器與接觸器控制電源線,輸出線圈類似於負載,輸入觸點類似於按鈕。梯形圖由若干階級構成,自上而下排列,每個階級起於左母線,經過觸點與線圈,止於右母線。
繼電器電路轉換梯形圖:
將繼電器電路轉換為功能相同的PLC外部接線圖和梯形圖步驟如下:
1)了解和熟悉被控設備的工藝過程和機械的動作情況,根據繼電器電路圖分析和掌握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這樣才能做到在設計和調試控制系統時心中有數。
2)確定PLC的輸入信號和輸出負載,以及與它們對應的梯形圖中的輸入位和輸出位的地址,畫出PLC的外部接線圖。
3)確定與繼電器電路圖的中間繼電器、時間繼電器對應的梯形圖中的位存儲器(M)和定時器(T)的地址。
4)根據上述關系畫出梯形圖。
⑶ 常用的脈沖電路有哪幾種
電脈沖有各式各樣的形狀,有矩形、三角形、鋸齒形、鍾形、階梯形和尖頂形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矩形脈沖。
要說明一個矩形脈沖的特性可以用脈沖幅度 Um 、脈沖周期 T 或頻率 f 、脈沖前沿 t r 、脈沖後沿 t f 和脈沖寬度 t k 來表示。如果一個脈沖的寬度 t k =1 / 2T ,它就是一個方波。
脈沖電路和放大振盪電路最大的不同點,或者說脈沖電路的特點是:脈沖電路中的晶體管是工作在開關狀態的。大多數情況下,晶體管是工作在特性曲線的飽和區或截止區的,所以脈沖電路有時也叫開關電路。
從所用的晶體管也可以看出來,在工作頻率較高時都採用專用的開關管,如 2AK 、 2CK 、DK 、 3AK 型管,只有在工作頻率較低時才使用一般的晶體管。
(3)階梯電路圖擴展閱讀
脈沖波形的主要參數。
(1)脈沖幅度Vm--脈沖電壓或電流的最大值。脈沖電壓幅度的單位為V、mV,脈沖電流幅度的單位為A、mA。
(2)脈沖前沿上升時間tr--脈沖前沿從0.1Vm上升到0.9Vm所需要的時間。單位為ms、μs、ns。
(3)脈沖後沿下降時間tf--脈沖後沿從0.9Vm下降到0.1Vm所需要的時間。單位為:ms、μs、ns。
(4)脈沖寬度tk--從脈沖前沿上升到0.5Vm處開始,到脈沖下降到0.5Vm處為止的一段時間。單位為:s、ms、μs或ns。
(5)脈沖周期T--周期性重復的脈沖序列中,兩相鄰脈沖重復出現的間隔時間。單位為:s、ms、μs。
(6)脈沖重復頻率--脈沖周期的倒數,即f =1/T,表示單位時間內脈沖重復出現的次數,單位為Hz、kHz、MHz。
(7)占空比tk/T--脈沖寬度與脈沖周期的比值,亦稱占空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