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路分析基礎第四版第二章課後習題
電路形式應該是這樣,是不是最簡單不敢說。電源電壓6v,沒標出。電流源與電阻並聯形式也可畫成電壓源與電阻串聯形式。
Ⅱ 《電路原理》第二版 江緝光 劉秀成主編 第二章的一道課後習題
將左邊三角形連接的30歐、20歐、50歐用星形連接的15歐、6歐、10歐等效,
將右邊三角形連接的10歐、回60歐、30歐用星答形連接的6歐、3歐、18歐等效,
則原電路可等效為:Rab=15+(6+48+6)//(10+27+3)+18=57歐,
故總電流i=114/57=2A,
則:CF支路上電流為:icf=(10+27+3)/(6+48+6+10+27+3)x2=0.8A,
DE支路上電流為:ide=2-icf=1.2A。
Ⅲ 電路邱關源主編電路第四版第二章的課後習題答案
Ⅳ 電工技術基礎,第二章電路的暫態分析,課後習題求解
解:t=0-時,iL(0-)=0。根據換路定理,iL(0-)=iL(0+)=0。
t=0+時,由於iL(0+)=0,所以u(0+)=0。
t=∞時:電內感相當於短路,因此容電壓源外部總電阻為:4+4∥2=16/3(Ω)。幹路電流為:20/(16/3)=15/4(A)。
所以:u(∞)=(15/4)×(4∥2)=5(V)。
iL(∞)=u(∞)/2=5/2=2.5(A)。
將電壓源短路,在從電感斷開處,求出戴維南等效電阻:R=2+4∥4=4(Ω)。所以電路的時間常數為:τ=L/R=2/4=0.5(s)。
根據三要素法:f(t)=f(∞)+[f(0+)-f(∞)]e^(-t/τ)。
iL(t)=2.5+(0-2.5)e^(-t/0.5)=2.5-2.5e^(-2t) (A);
u(t)=5+(0-5)e^(-t/0.5)=5-5e^(-2t)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