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鹽津縣有沒有電動車修理門市
修摩托的絕對不復行,電動車電路和摩托制大不相同,特別是控制器,接不好是會燒掉的。修摩托、修汽車的習慣用「打火」來判斷線路是否斷路,電動車則不行,一不小心就會燒東西。
只要有賣電動車的就會有修電動車的,如實在找不到專門維修店,可以找賣電動車的,一般他們都會修電動車。
㈡ 昭通市戴爾dell維修站點 dell筆記本電腦維修部
您好
CCC-3025雲南省昆明市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小菜園立交橋美麗家園小區美雅閣2單元0201室(鼓樓路325號)0871-5155405 / 0871-8370145支持換機診斷CCC-3026雲南省昆明市昆明市五華區121大街46號121數碼城5樓501室0871-68025814 / 0871-65107078支持換機診斷CCC-5027雲南省大理市雲南省大理市下關鎮幸福路10號紅星商務酒店二層0872-2187799CCC-5029雲南省玉溪市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鄒家花園三幢17號二樓0877-6109181CCC-52421雲南省師宗縣師宗縣南通街36號0874-5755488CCC-52423雲南省大理市雲南省大理市下關幸福路25號0872-8875306CCC-62495雲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新平縣桂山鎮桂山路97號0877-7022009CCC-62496雲南省潞西市芒市胞波路129號0692-2121003CCC-62499雲南省楚雄市楚雄市匯東街69-71號0878-3130978CCC-62502雲南省瀘西縣瀘西縣中樞鎮瀘發大街0873-6635222CCC-62503雲南省保山市保山市隆陽區同仁街48號0875-2132551CCC-62536雲南省宜良縣宜良縣溫泉路3號13619655196 / 0871-7529759 / 6181991CCC-62539雲南省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孟連縣白象街延長線(十字路口旁)15987996148 / 0879-8724988CCC-62545雲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墨江縣新建路83號(電影院租房)13388792974 / 0879-4232994 / 8885911CCC-62546雲南省呈貢縣呈貢縣雙龍路64號13888154725 / 0871-7474668 /7476909CCC-62560雲南省麗江市麗江市古城區香格里拉大道凱天酒店一樓13618880717 / 0888-8885601/8895168CCC-62570雲南省陸良縣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中樞鎮中興北路13987406705CCC-62572雲南省鎮雄縣昭通鎮雄縣烏峰鎮南台路10號13649688794CCC-62577雲南省騰沖縣騰沖文星社區文財小區1號18908756918CCC-62578雲南省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艾葉大道紅陽電腦城0883-6517587CCC-62579雲南省羅平縣羅平縣鎮興西街0874-8213939 / 13988932843CCC-62581雲南省祿豐縣雲南省祿豐縣金山鎮金源街0878-4128000 /13095287066CCC-62583雲南省硯山縣硯山縣嘉禾3路13577672477CCC-62585雲南省鹽津縣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黃葛槽新區財政局一樓(檢察院旁)0870-6632323 / 13628703319CCC-62589雲南省潞西市芒市闊時路47-6號(市法院斜對面)0692-2999266CCC-62592雲南省河口瑤族自治縣河口縣百貨大樓乾坤商貿有限公司13577025810CCC-62593雲南省江川縣江川縣仁和街農貿市場南門16-17號15008770726CCC-62600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縣宏遠路普洱中學綜合樓3號門面13987975211CCC-62604雲南省施甸縣施甸朝陽城(步行街)中段0875-8122120 / 13987562665CCC-62606雲南省開遠市開遠市靈泉西路229號0873-7140168 / 0873-3164596CCC-62610雲南省巧家縣巧家縣白鶴灘鎮新華路國稅大廳對面0870-7126922 / 13887033250CCC-62805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滄源華宇電腦科技 戴爾專賣店0883-7121366CCC-62987雲南省牟定縣楚雄州牟定縣共和鎮中園東路34號0878-5221397CCC-62993雲南省祥雲縣祥雲縣祥城鎮文苑路45號0872-3120079CCC-63003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石林縣鹿阜鎮龍泉路166號(119斜對面)DELL專賣0871-7787687CCC-63005雲南省華坪縣華坪縣河濱花園61號0888-6122649CCC-63008雲南省鳳慶縣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鳳城文明社區新市場2號(農行旁邊)0883-4212345CCC-63009雲南省永德縣永德縣永春路2號0883-5221889CCC-63010雲南省雲縣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愛華鎮濱河西路曙光科技0883-3225598CCC-63015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蘭坪縣人民東路27-40886-3215197CCC-63032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景谷縣白龍步行街C289號0879-5229499CCC-65162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屏山鎮公園上居16-S-30871-8945988 / 0871-8910668CCC-65171雲南省瀘水縣怒江州瀘水縣六庫鎮穿城路155號0886-3628028CCC-65172雲南省鶴慶縣大理州鶴慶縣雲鶴鎮雲新路5號0872-4133512CCC-65741雲南省洱源縣洱源縣芘碧湖鎮文碧路0872-5127380CCC-65744雲南省香格里拉縣香格里拉龜山巷0887-8222205CCC-65745雲南省彌勒縣彌勒縣九號路楠樺賓館1樓0873-6126812CCC-65746雲南省綠春縣綠春縣街心花園行政服務中心1樓1號0873-4224146CCC-65747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屏邊縣衛國路電信一樓旁0873-3222722CCC-65748雲南省個舊市雲南省個舊市金湖西路400-4號0873-3154138 / 0873-3154135CCC-66341雲南省隴川縣隴川縣章鳳龍鳳路電信公司一樓0692-7171388CCC-66346雲南省石屏縣雲南省石屏縣天竺街37號0873-4850770CCC-66347雲南省安寧市大屯西路天然居c座10313888147040 / 0871-8695379CCC-66357雲南省丘北縣丘北縣錦屏鎮重陽街0876-4125556CCC-66358雲南省景洪市景洪市電子商貿城一樓13888651577CCC-66689雲南省盈江縣盈江縣平原鎮密迴路一小大門斜對面0692-8873121CCC-66690雲南省臨滄市臨滄市臨翔區南屏西路43-45號0883-2122928CCC-66833雲南省建水縣建水清遠路電力公司對面13987333545CCC-66834雲南省蒙自縣雲南省蒙自市南湖西路26號0873-3655055CCC-66835雲南省文山縣文山縣通橋c棟dell金鑽店0876-2148601CCC-67017雲南省普洱市普洱市思茅區通商路(政府小區旁)0879-2142851CCC-67048雲南省易門縣石林縣鹿阜街道辦事處龍泉路119號石林縣鹿阜街道辦事處龍泉路119號0871-7746050CCC-70014雲南省昆明市昆明市北京路900號頤高數碼中心A座4F-110871-65112154CCC-70035雲南省昆明市昆明市121大街雲南大學體育館內0871-66403314CCC-70038雲南省玉溪市玉溪市紅塔區撫仙路6號玉溪時代廣場1幢31號0877-2061919
㈢ oppo維修點地址查詢鹽津縣
你好,OPPO客戶售後抄服務中心地址及相關電話信息查詢方法:方法一:在OPPO官網--服務--服務網點查詢。方法二:在手機OPPO會員--客戶服務--服務網點查詢,還可以預約維修哦。方法三:在OPPO樂園--探索--客戶服務--服務中心查詢。
㈣ 鹽津哪裡好玩
1、有形的歷史文化資源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唐代袁滋題記摩崖石刻;千古之迷的僰人懸棺;歷史悠久的秦開五尺道;造型別致的東漢岩墓群;玲瓏精緻的清代觀音閣;歷經戰火洗禮的隋代古城堡;屹立在烏蒙山脈的宋代阿杓墓;史料價值極高的明代摩崖、馬湖府界碑;五尺道上的豆沙古鎮;南絲綢之路上的古高橋;保護完好的明、清、民國的石牌坊;曾歷經硝煙戰火的李蘭義軍戰場遺址;中原入滇的第一個天主教堂串絲經堂。
2、無形的歷史文化資源
傳承至今的漢族鋤禾民歌打鼓草;古樸典雅的僰人舞蹈;新穎、粗獷的宗教文化儺戲;苗族傳統的口弦;氣吞山河的關河號子;諸葛亮揮師入滇;石達開強渡朱提江;袁滋絕壁留勝跡;朱德夜過石門關;李蘭義軍出雄關等民間傳說。
自然資源
雄奇壯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豆沙石門關;神奇獨特的三股水;景色壯觀的萬古老黎山;別致一格、千姿百態的天然蓮花洞和長勝溶洞;秀麗清澈的白水江;筆立千仞的新華白岩壁;碧波盪漾的峽谷朱提江;氣勢雄偉、具有傳奇色彩的小洞天生橋;多姿多彩的雷家岩瀑布群;奇特莫測的正溝喊泉;昆水線上具有「小重慶」特色的鹽津縣城;靈氣鬼詭的椅子活石頭;動、植物繁多的朝天馬、羅漢壩、大堡鼎、白老林大片原始森林……
省級風景名勝區豆沙關
鹽津縣豆沙鎮石門關風景區,距縣城22公里,位於雲南省滇東北雲川交界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的起伏地帶,烏蒙山脈關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鎖滇扼蜀的雄關天險;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留下了眾多燦爛的文化遺產。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獨領風騷的朱提文化,即「三川半」文化。這里,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居住,公元前四世紀南絲綢之路就從這里經過。
自那時起,這塊閉塞落後的荒涼之地,就進入了喧囂沸騰的開發時期。尤其是先秦開僰道,秦開五尺道,漢武開南夷道,隋唐開石門道以來,更加速了開發進程。有史記載:豆沙鎮諸葛亮南征後始見繁榮;隋史萬歲南征後閉石門道,一度冷落;公元630年為南通州石門縣治;南詔時就置石門鎮;公元794年袁滋赴雲南冊封異牟尋為南詔時開路置驛;清雍正九年為昭通鎮標左營豆沙訊,派把總,駐兵;清乾隆時為轉運京銅岸站之一;清宣統三年為大關廳豆沙鄉。
豆沙關景區已創下國家級文保單位唐袁滋題記摩崖,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大名牌,現正在爭創豆沙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國防教育基地兩大名牌。
豆沙古鎮遺存文物眾多。在豆沙古鎮10平方公里以內遺存的歷史,史料價值高,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物有古老神秘的僰人懸棺,距離最長、保留最完好的秦開五尺道,維修復原,屹於關隘的隋代古城堡,聞名遐邇的唐代袁滋題記摩崖,明末清初如意斗拱裝飾的三重檐歇山頂式建築觀音閣,玲瓏精緻的清代三觀樓塔,老木城西側馬蹄石上的十餘個極深且大的馬蹄跡,石門關五尺道上大小243個馬蹄跡,石門關前的古今四道交通風景線,五尺道北岩壁上的清代、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歷史時期的摩崖群,保留和迄今為止出土的木、石碑刻,清乾隆年間鐵鍾、大鼓等。列其主要歷史文物資源如下:
僰人懸棺
位於豆沙鎮石門關口,關河南岸懸崖絕壁半腰間,距關河水面約60餘米高處的一天然斜洞內,洞內現存有懸棺九具11件,造型別致,工藝精湛。
據史料:僰人是夏朝遺民,商朝的戰俘,驍勇善戰,善騎射,周武王伐紂時,立下赫赫戰功。武王封其首領為僰侯。在今四川宜賓建「僰侯國」。僰人分為:南廣河流域支系;橫江流域支系;南盤江流域支系。豆沙僰人屬橫江流域支系。
僰人先祖是一個游牧民族,因居有定所,後為農耕民族,農業畜牧業都較發達,尤精於種植果木。在戰國時期就以富有著稱於世。在明朝萬曆年間,封建統治者對僰人發動滅族大戰後,僰人就改名換姓,融入了民族大家庭之中,只留下了絕壁上的懸棺。這些高高在上的懸棺,歷經百年的風雨傾洗,千秋歲月的磨礪,更顯現了一種精深玄奧的神秘。
秦五尺道
五尺道位於豆沙石門關口,現存長約350米,寬1.7米,是迄今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長、最完好、馬蹄印跡最多(243個)的古驛道。
五尺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秦國占據巴蜀後,秦蜀守李冰採用了積薪燒岩之法,修築了從僰道縣(今宜賓)經石門關,到千傾池(昭通)的第一條內地入滇通道——「僰道」。秦朝建立後,常頞在僰道的基礎上,將路又修到了建寧(曲靖),道寬五尺,故稱「五尺道」。從此,五尺道成為內地入滇的一條大通道。石門關也一成了內地通往雲南的重要門戶。漢武帝時,唐蒙再次在五尺道上「鑿山開闊、以通南中,迄於建寧……」,史稱「南夷道」。
隋代古城堡
古城堡雄居於豆沙古鎮南約500米處的五尺道間,始建於隋朝,是利用五尺道雄奇險峻的自然形勢,用大石條砌成的一座軍事性城堡,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古城堡在50年代毀後,一九八二年仿原狀修復,通高15米,寬約5米,中開卷洞形城門,在城堡的門額上,書寫著「石門關」三個古樸雄軍的大字,系當代書法家楚圖南先生所書。
在干戈擾攘征戰頻繁的歲月里,這古城堡巍然屹立於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發揮它獨特的關隘作用。今天,雖然已為歷史的陳跡,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軍事作用,但是,它那雄偉庄嚴的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仍然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奮力拚搏的精神。
唐代袁滋題記摩崖石刻
在關河北岸,豆沙石門關口巨石懸岩上,唐貞元十年(794),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冊異牟尋為南詔,途經石門關,為紀其行,特摩崖題紀。摩崖面積0.44×0.36米,自左至右,全文直書八行,每行3-21字,左七行字為楷書,末行「袁滋題」三字為篆書。按摩崖史實紀載,學者稱為「民族友好的標志」,並校正了《雲南志?程途篇》中的訛誤,其書刊遺跡,是西南邊疆文獻中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它有「維國家之統,定疆域之界,鑒民族之睦,補唐書之缺,正在籍之誤,增袁書之跡」的重大歷史作用。
1963年撥款修建保護摩崖的風雨亭。1965年省人委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風雨亭重修,改作鋼混結構、磁鑲寶頂脊,翹角飛檐,巍然屹立。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對摩崖亭進行了改建。
附唐摩崖原文:「大唐貞元十年 九月廿日雲南宣慰使內給事俱文珍 判官劉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節冊南詔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龐頎判官監察御史崔佐時同奉恩命赴雲南冊蒙異牟尋為南詔其時節度使尚書右僕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韋皋差巡官監察御史馬益統行營兵馬開路置驛故石紀之袁滋題」。
古今四道交通風景線
在豆沙石門關口。有開鑿於秦代,經歷代續修的五尺道,是古代中原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堅硬坎域的石階磨得烏里發亮,馬蹄印跡突里,歷經二千四百多年風雨,綿延至今。石門關下的朱提,江水滔滔,碧波盪漾,清乾隆年間多次疏浚,規模宏大,乾隆九年(1744)通航,東川的京銅,昭通的朱提銀都從石門關下起航運往北京,年轉運京銅一項就達395噸,商賈雲集,盛極一時,碼頭遺跡,依稀可見。
解放後,50年代末修築的昭(通)——筠(連)公路、70年代中期修築的昆(明)——水(富)公路,都經石門關下,南來北往的車輛川流不息。1958年破土動工,1997年復工,2003年10月竣工的內昆鐵路,火車汽笛響徹峽谷,經石門關下飛奔而去。
至此,跨越時空千載,在此聚集成一線,四條動脈各自互動,相互共振,形成了石門關古今四道(秦五尺道、關河水道、昆水公路、內昆鐵路),並行的交通風景線奇觀。
清代觀音閣
觀音閣位於豆沙石門關北崖峭壁間的青蓮洞口,原寺建築年代久遠,僅存遺址。現存觀音閣重建於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四川省慶符縣靜修和尚募捐建造,系如意斗拱裝飾的三重檐歇山頂式建築,是滇東北少有的古建築之一,其左、右、後三面均依岩石為壁,閣門飛懸洞口,峻拔挺立於懸岩之間,在四周群峰的攢擁烘托下,大有飛閣凌空、氣象萬千之勢,閣內石壁中,鍾乳石倒立,天然地構成各種形態,其中有一鍾乳石極象南海慈航普渡的觀世音菩薩,千百年來,為這一帶虔誠的佛教信徒所敬仰。
觀音閣內有數尊精塑的神像,閣內金碧輝煌。在岩壁上還刻有「觀世音慈航普渡眾生」的浮雕,造型別致,技藝精湛。每年農歷二、六、九月的十九日的觀音會,朝聖觀光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清代三官樓石塔
三官樓石塔矗立於豆沙鎮駐地北約150米處的山腰,背靠萬丈崔嵬的老君山,前臨碧波盪漾的朱堤江。塔為沙石質的密檐仿樓閣式五角形五級石塔,其塔身向西南,通高5米,5重檐,底層檐直徑2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層內收,底部一邊長2米,呈正方形台基。塔的各層均有疊澀的塔檐,出檐較長,轉角處略微翹起,凌空伸展,造型古樸優美。角柱上雕有各種花草圖案,第二、三層浮雕人物、動物、花草,第四層空雕幾何圖文,造型獨特。
三官樓石塔上雕刻的各種花卉、草蟲、動物、人物及幾何等圖案,栩栩如生,各盡其妙。三官樓石塔建於清代,是清代鹽津石塔建築的實例,也是鹽津唯一的一座石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雕刻藝術價值。
五尺道上的馬蹄印跡
開鑿於秦代的豆沙關五尺道,經歷代修築置驛,形成了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中原進入雲南的要沖。歷經2400多年的滄桑巨變,古道至今猶存。
一段約350米長的不甚規整的石頭路上留下了243個深深淺淺的馬蹄印跡,其中約10厘米深的39個,這些馬蹄印跡很有規律,曾有人牽馬從五尺道上走過,馬的前後左右四蹄正好落在殘留的馬蹄印跡上。而距石門關約5公里的老木城馬蹄石上有8個最深最大的馬蹄印跡,更為凹顯,堪稱馬蹄印跡之最。 [編輯本段]優勢資源水能資源
全縣河流眾多,其中常年不斷流的有78條,主要河流有關河(朱堤江)、牛街河(白水江)、溫沼河、上清河等,流域面積在於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條,水能資源極為豐富,流量穩定。全縣水資源總量17.8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65萬千瓦。具有十分可觀的開發前景。
礦產資源
鹽津主要有煤、鐵、鉛、鋅、硫磺、銅、鹽、銀、硅等十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高灰特低硫優質無煙煤探明儲量達6.5億噸,年產量達100萬噸;銅礦已探明49個點,D級儲量585萬噸,E級儲量7972噸,礦層厚度為0.23—1.98米,礦石品位2.73—40%,含量為1.92—3.2%;鉛鋅礦點8個,D級儲量502萬噸,鐵鋅含量6.24%,鋅含量12.5%;重晶石礦D級儲量4288萬噸;硅石礦D級儲量2866萬噸;綠石岩礦D級儲量56360噸;陶瓷原料礦D級儲量95570噸。還有儲量達20億噸的優質石灰石資源,另外,還有方解石、澎潤土、石英砂等也具有可觀的開發價值。
生物資源
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稻穀、小麥、豆類、洋芋、紅薯等。年播種面積50萬畝左右,產量1.8億斤以上,是雲南省糧食基地縣之一。
經濟作物主要有烤煙、油菜籽、蠶桑、茶葉、花生、麻類、魔芋、芝麻等。油菜籽最高年產量達350萬公斤,是雲南省油菜基地縣之一。鹽津茶葉素來以湯色好、味色正而聞名遐邇,早在60年代初就被列為全國107個重點產茶縣之一。茉莉花、毛尖、毛峰、十里香及苦丁茶已載入《中國名特優新產品精選》一書。目前,全縣有茶園7.1萬畝,大小精、粗製茶廠60多個,茶葉產量1600噸;蠶桑是我縣的一項優勢產業,桑園面積已達2萬多畝,年產干繭20噸,是雲南省蠶桑基地縣之一。
全縣林業面積120多萬畝,可利用的荒坡荒地80多萬畝。現有用材林、經濟林140多萬畝,植被覆蓋率41.1%,森林蓄積量56.2萬m3。用材林以杉木為主,主要樹種有松、櫟、楸、楊、樺、榿木、榕樹、泡桐等。較為珍貴的樹種有植物王國中「活化石」美稱的杪欏樹和紅豆杉,還有銀杏、香樟、珍楠、鵝掌杉等。經濟林果有油桐、梘子、木漆、柑桔、李子、板栗、枳殼、柿子等。
五倍子是鹽津的優勢資源,全縣有倍林15萬多畝,年產干倍400噸,是生產單寧酸、苯甲醛等系列化工產品主要原材料。
鹽津竹類資源品種較多,主要有水竹、茨竹、楠竹、班竹、苦竹、硬頭黃竹、羅漢竹、黃皮竹等。較成片的竹資源有7萬畝,每年可產鮮筍10000噸,干筍220噸,遠銷台灣、香港。各種竹產品年產量達20000噸。
鹽津縣雨量充沛,氣候適宜,山清水秀,青飼料豐富,飼養畜牧以生豬為主,其次是黃牛、水牛和羊,全縣肥豬年出欄19萬頭,生豬存欄28萬頭,育肥率達60%以上,家禽主要是雞,其次是鴨、鵝、肉鴿等。全縣養雞普遍,雞的品種較多。
鹽津烏骨雞系地方優良雞種,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和營養滋補作用,經科研測定,屬國內營養價值最高雞種。有「肉之冠、葯之首」之贊譽,已載入《雲南家畜家禽品種志》,其賴氨酸、氮氨酸的含量均高於我國著名的江西泰和烏骨雞,1987年被列入雲南省科委基礎應用課題。全縣烏骨雞年出欄可達100萬只。
㈤ 筠連縣經濟還是鹽津縣經濟好
筠連古為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今為出川入滇重要門戶,商業經濟源遠流長。如今,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大力推動商業經濟發展,培育消費熱點,居民消費層次逐步提高,消費品市場持續穩定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了較快增長。但是,我縣商業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加快商業經濟發展,對於建設「川南滇東北結合部經濟強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筠連商業經濟在宜賓十區縣和雲南毗鄰縣中的位置
筠連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系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的山區地帶,東臨珙縣,北界高縣,西與雲南省鹽津縣接壤,南與雲南省彝良縣、威信縣毗鄰,全縣總人口40.88萬人,轄9鎮9鄉,243個行政村,縣城人口5萬人,歷來商賈雲集,商業繁榮,商業發展有較大空間,商業市場投資建設具有較強的回報率。我縣經濟存二、一、三的產業結構,第三產業的主要支柱——商業,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93485萬元,比上年增長21.6%,我縣總量靠後,居全市第九位,全縣人均月消費僅190元。但與毗鄰縣鹽津、彝良、威信相比,2008年,鹽津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920萬元,彝良縣完成55500萬元,威信縣達到35078萬元,我縣商業經濟實體大,比滇東北毗鄰縣遠遠超前。
二、筠連商業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縣域經濟強勁發展,為我縣商業發展奠定了最為有利的條件。近年來,隨著筠連煤田開發,一批大中型工業項目的建設,一方面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促進筠連地方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從而使廣大人民群眾的購買力大大提高,為商業大發展奠定非常良好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是相應的配套建設多,如交通、供電等基礎設施在建設階段和生產階段,在原材料供應、機械設備的維修服務、後勤保障、產品的運輸和銷售等方面,都需要提供商業服務,從而直接拉動了筠連商業經濟快速發展,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2000年的3.1倍,消費品市場呈現出較快增長勢頭。
(二)筠連縣城位於滇東北高原地區進入宜賓市的門戶位置,具有較好的城市商業發展區位條件。筠連縣地處於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山區的過渡地帶,加上盆地經濟區與山地經濟區的個性差異和兩個經濟區之間的互補作用,盆地經濟與山地經濟在此融合。而筠連城市位於筠連全縣乃至滇東北高原地區進入宜賓市的門戶位置,乃至進入成都、重慶等大城市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宜賓至巡司的高等級快速通道建成通車後,以及連接成都—宜賓—貴陽—廣州的快速通道,激活筠連礦區與滇東北煤炭資源富集區,筠連城市商業發展的區位條件將更加有利。
(三)筠連城市商業有比較穩定的服務群體。筠連城市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筠連城市商業有比較穩定的服務群體。主要表現在:一是筠連距最近的上一級城市宜賓有100公里以上的車程,距離較遠,筠連的經濟獨立性相對較強;二是縣域內的鄉鎮到達宜賓、成都、重慶方向,筠連是中轉站,縣城對鄉鎮的經濟輻射力強,而受鄰近縣城的影響較小;三是筠連城市建設水平領先於滇東北地區的鹽津、彝良、威信,筠連城市對以上毗縣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
(四) 筠連外向型經濟發展速度將逐年加快。目前,筠連的外向型經濟有一定發展,但發展還不夠,特別是在廣大農村,自給自足經濟還佔有重要地位。但從筠連的資源條件、區位條件、經濟發展趨勢等方面來看,筠連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已成為必然。一方面,筠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是四川省最大的苦丁茶種植加工基地和全國100個茶葉種植基地縣,並跨進了全國優質烤煙基地縣行列。筠連水粉、糟黃瓜、苦丁茶等特色農產品已有較大名氣,對外銷售量較大。同時,筠連從縣外購進的農副產品也較多,如水果、中高檔糧油食品等。另一方面,筠連縣大中型工業建設項目及其相關配套設施需要從外地購買大量的機械設備和物資,在項目建成投產後需要進出筠連縣的工業品物資種類多、數量大,在筠連進行物資集散的數量將逐年增大,為把筠連城市建設成為川南及滇東北結合部物資集散中心提供了最大可能性。
(五) 筠連與雲南省鹽津、彝良、威信相連,發展邊境貿易優勢突出。雲南省鹽津縣、彝良縣、威信縣屬於雲貴高原地區,其經濟與四川盆周的筠連縣有較強的互補性。隨著宜賓至雲南昭通高速公路和鐵路的建成通車,兩市的經濟合作已經全面展開,合作領域十分廣闊,近期合作重點是交通、能源、商業等領域,筠連縣在兩市的經濟合作中佔有重要的中間地理地位。
三、筠連商業經濟發展的不利條件
筠連縣城城市功能較為完善,但市場還存在較多問題,需要大力進行投資建設。
(一)商業街的功能過於混雜。還沒有完全形成規模化的商業街,屬於建設起步階段。
(二)農產品市場整體發展水平較低。大多存在設施不完善、服務水平低、管理不善、流通體制不盡完善等諸多問題。從空間分布來看,筠連片區4個,巡司片區1個,大多缺少完善的排水、排污、環衛等設施,更不用說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和管理設施。
(三)生產資料市場整體發展水平滯後。市場化、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低,大型企業生產資料來源缺少第三方服務,專業批發市場還不夠,筠連作為宜賓的二級中心城市,其產業發展與需求不相匹配。
(四)其它專門的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場很少、不規范。按建築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標准統計,只有城南綜合市場和金鑫步行街服裝市場,其規模小、功能混雜。
四、加快筠連商業經濟發展的建議
為加快發展我縣商業經濟,進一步促進城鄉市場的繁榮,特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根本,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擴大消費需求,優化消費結構。一方面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村消費市場是全縣消費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潛力巨大,但目前基礎比較薄弱,應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激活農村市場,有效促進農村消費需求的擴大。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努力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促進城鄉居民消費不斷增長。
(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培育農村消費品市場。我縣農村居民達35萬人,占總人口的87.5%,農村消費潛力的挖掘和消費的釋放,對消費品市場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擴大內需的著力點。今年6月13日,省委書記劉奇葆同志到我縣騰達鎮春風村調研時,對我縣提出再造100個春風村的新希望,我縣要以此為契機,繼續加大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努力構建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市場,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為啟動農村消費創造經濟條件,推動農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結構升級。
(三)加快城鄉商業網點建設步伐,推動現代物流。按照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要求,合理規劃布局城鄉商業網點。在縣城商業中心和人流相對集中區域,充分利用其優勢和特點,形成能夠帶動消費升級和創造商業氛圍的消費中心。為此,筠連已對城市商業發展進行了規劃,正在著力打造八類新型市場:一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地點在煤都大道,佔地0.4公頃;二是建築裝飾、日用品、文化娛樂商業街,地點在煤都大道中段、南段;三是河西農貿市場,地點在河西片區,佔地0.3公頃;四是城南傢具與建築裝飾材料市場,佔地0.3公頃;五是城南新區綜合市場,佔地0.8公頃;六是蓮花再生資源市場,佔地0.2公頃;七是生產資料市場,佔地1.2公頃;八是新建2個大型超市,地點在學士路和煤都大道。這幾個較大市場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為筠連近期工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商業市場的繁榮,輻射川南滇東北,成為商貿物流中心,市場的投資建設必然具有較強的回報率。
(四)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旅遊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加大旅遊資源宣傳營銷,提升筠連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知名度,促進我縣旅遊服務業快速發展。經過10—20年努力,把筠連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奇泉岩溶觀光休閑基地,旅遊業成為縣域經濟新興的支柱產業。發展旅遊業的戰略重點,一是重點推出溫泉度假旅遊、地質奇觀之光旅遊、大雪山生態旅遊、苗族文化風情旅遊四大特色旅遊產品;二是連接長寧竹海、興文石海,使筠連豐富的旅遊資源進入川南旅遊環線,成為川南旅遊環線的新亮點;三是以營造舒適的旅遊環境為重點,搞好旅遊服務,旅遊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四是加大社會資金的投資力度,進一步搞好溫泉休閑度假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芭茅坡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並對外開放,開發仙人洞、大雪山,使之成為有一定接待能力的旅遊產品,配合舊城改造,初步形成城市休閑觀光的旅遊環境。
鹽津縣現階段,雖然縣域經濟發展積累了一定基礎,處於較快增長時期,但是縣域經濟總體上還比較薄弱,縣域經濟狀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為:一是經濟總量偏小。從目前鹽津縣三次產業結構構成比例上看已正趨於合理,但經濟總量不大,與先進兄弟縣(市、區)相比還存在差距。二是發展後勁不足。靠山吃山的傳統經濟觀念尚未根本轉變,縣域經濟結構不合理,以資源開發為主、以傳統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未得到根本改變。除煤炭、電力外缺乏以重大產業項目為支撐的大宗穩定的後續財源。縣、鄉財力薄弱,「吃飯」財政的現狀在較長時期內還難以改變。三是科技創新能力低。當前鹽津縣缺乏支撐經濟快速、協調發展的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體系。農業生產大多仍處於傳統單一的種、養業結構,高技術含量、高效益的新型農業發展緩慢;工業企業產業層次偏低、技術工藝簡單、行業結構趨同;科技人才緊缺,企業生產和管理人員科技素養不高,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制約我縣縣域經濟健康快速協調發展。
㈥ 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有沒有適合黨支部活動的地方
當然有了,尤其是可以黨支部活動的地方是有的,例如一些市場或者是一些村落,甚內至我覺得一些高中不容也是可以去的,尤其是黨支部可以接觸許多學生而言,驚現就有許多。高中,而且那裡的高中十分的破舊,如果去的話可以給學校維修一下。甚至是搞搞活動,推銷一下一些文藝作品,甚至還可以為學校裡面增加一些活動,讓他們更加的活躍氣氛。其實我覺得黨支部最好去的就是學校了,尤其是高中,小學,初中這幾個學校一定要去
㈦ 鹽津三川能源有限公司怎麼樣
鹽津三川能源有限公司是2009-07-0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回資),注冊答地址位於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柿子鎮黃毛壩。
鹽津三川能源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30623690867436K,企業法人李曉亮,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鹽津三川能源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實業投資;能源技術開發;水力發電及設備維修;技術轉讓及服務;技術、管理咨詢;機電設備租賃;機電產品、建材批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鹽津三川能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㈧ 鹽津哪些地方好耍
1、有形的歷史文化資源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唐代袁滋題記摩崖石刻;千古之迷的僰人懸棺;歷史悠久的秦開五尺道;造型別致的東漢岩墓群;玲瓏精緻的清代觀音閣;歷經戰火洗禮的隋代古城堡;屹立在烏蒙山脈的宋代阿杓墓;史料價值極高的明代摩崖、馬湖府界碑;五尺道上的豆沙古鎮;南絲綢之路上的古高橋;保護完好的明、清、民國的石牌坊;曾歷經硝煙戰火的李蘭義軍戰場遺址;中原入滇的第一個天主教堂串絲經堂。
2、無形的歷史文化資源
傳承至今的漢族鋤禾民歌打鼓草;古樸典雅的僰人舞蹈;新穎、粗獷的宗教文化儺戲;苗族傳統的口弦;氣吞山河的關河號子;諸葛亮揮師入滇;石達開強渡朱提江;袁滋絕壁留勝跡;朱德夜過石門關;李蘭義軍出雄關等民間傳說。
自然資源
雄奇壯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豆沙石門關;神奇獨特的三股水;景色壯觀的萬古老黎山;別致一格、千姿百態的天然蓮花洞和長勝溶洞;秀麗清澈的白水江;筆立千仞的新華白岩壁;碧波盪漾的峽谷朱提江;氣勢雄偉、具有傳奇色彩的小洞天生橋;多姿多彩的雷家岩瀑布群;奇特莫測的正溝喊泉;昆水線上具有「小重慶」特色的鹽津縣城;靈氣鬼詭的椅子活石頭;動、植物繁多的朝天馬、羅漢壩、大堡鼎、白老林大片原始森林……
省級風景名勝區豆沙關
鹽津縣豆沙鎮石門關風景區,距縣城22公里,位於雲南省滇東北雲川交界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的起伏地帶,烏蒙山脈關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鎖滇扼蜀的雄關天險;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留下了眾多燦爛的文化遺產。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獨領風騷的朱提文化,即「三川半」文化。這里,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居住,公元前四世紀南絲綢之路就從這里經過。
自那時起,這塊閉塞落後的荒涼之地,就進入了喧囂沸騰的開發時期。尤其是先秦開僰道,秦開五尺道,漢武開南夷道,隋唐開石門道以來,更加速了開發進程。有史記載:豆沙鎮諸葛亮南征後始見繁榮;隋史萬歲南征後閉石門道,一度冷落;公元630年為南通州石門縣治;南詔時就置石門鎮;公元794年袁滋赴雲南冊封異牟尋為南詔時開路置驛;清雍正九年為昭通鎮標左營豆沙訊,派把總,駐兵;清乾隆時為轉運京銅岸站之一;清宣統三年為大關廳豆沙鄉。
豆沙關景區已創下國家級文保單位唐袁滋題記摩崖,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大名牌,現正在爭創豆沙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國防教育基地兩大名牌。
豆沙古鎮遺存文物眾多。在豆沙古鎮10平方公里以內遺存的歷史,史料價值高,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物有古老神秘的僰人懸棺,距離最長、保留最完好的秦開五尺道,維修復原,屹於關隘的隋代古城堡,聞名遐邇的唐代袁滋題記摩崖,明末清初如意斗拱裝飾的三重檐歇山頂式建築觀音閣,玲瓏精緻的清代三觀樓塔,老木城西側馬蹄石上的十餘個極深且大的馬蹄跡,石門關五尺道上大小243個馬蹄跡,石門關前的古今四道交通風景線,五尺道北岩壁上的清代、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歷史時期的摩崖群,保留和迄今為止出土的木、石碑刻,清乾隆年間鐵鍾、大鼓等。列其主要歷史文物資源如下:
僰人懸棺
位於豆沙鎮石門關口,關河南岸懸崖絕壁半腰間,距關河水面約60餘米高處的一天然斜洞內,洞內現存有懸棺九具11件,造型別致,工藝精湛。
據史料:僰人是夏朝遺民,商朝的戰俘,驍勇善戰,善騎射,周武王伐紂時,立下赫赫戰功。武王封其首領為僰侯。在今四川宜賓建「僰侯國」。僰人分為:南廣河流域支系;橫江流域支系;南盤江流域支系。豆沙僰人屬橫江流域支系。
僰人先祖是一個游牧民族,因居有定所,後為農耕民族,農業畜牧業都較發達,尤精於種植果木。在戰國時期就以富有著稱於世。在明朝萬曆年間,封建統治者對僰人發動滅族大戰後,僰人就改名換姓,融入了民族大家庭之中,只留下了絕壁上的懸棺。這些高高在上的懸棺,歷經百年的風雨傾洗,千秋歲月的磨礪,更顯現了一種精深玄奧的神秘。
秦五尺道
五尺道位於豆沙石門關口,現存長約350米,寬1.7米,是迄今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長、最完好、馬蹄印跡最多(243個)的古驛道。
五尺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秦國占據巴蜀後,秦蜀守李冰採用了積薪燒岩之法,修築了從僰道縣(今宜賓)經石門關,到千傾池(昭通)的第一條內地入滇通道——「僰道」。秦朝建立後,常頞在僰道的基礎上,將路又修到了建寧(曲靖),道寬五尺,故稱「五尺道」。從此,五尺道成為內地入滇的一條大通道。石門關也一成了內地通往雲南的重要門戶。漢武帝時,唐蒙再次在五尺道上「鑿山開闊、以通南中,迄於建寧……」,史稱「南夷道」。
隋代古城堡
古城堡雄居於豆沙古鎮南約500米處的五尺道間,始建於隋朝,是利用五尺道雄奇險峻的自然形勢,用大石條砌成的一座軍事性城堡,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古城堡在50年代毀後,一九八二年仿原狀修復,通高15米,寬約5米,中開卷洞形城門,在城堡的門額上,書寫著「石門關」三個古樸雄軍的大字,系當代書法家楚圖南先生所書。
在干戈擾攘征戰頻繁的歲月里,這古城堡巍然屹立於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發揮它獨特的關隘作用。今天,雖然已為歷史的陳跡,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軍事作用,但是,它那雄偉庄嚴的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仍然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奮力拚搏的精神。
唐代袁滋題記摩崖石刻
在關河北岸,豆沙石門關口巨石懸岩上,唐貞元十年(794),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冊異牟尋為南詔,途經石門關,為紀其行,特摩崖題紀。摩崖面積0.44×0.36米,自左至右,全文直書八行,每行3-21字,左七行字為楷書,末行「袁滋題」三字為篆書。按摩崖史實紀載,學者稱為「民族友好的標志」,並校正了《雲南志?程途篇》中的訛誤,其書刊遺跡,是西南邊疆文獻中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它有「維國家之統,定疆域之界,鑒民族之睦,補唐書之缺,正在籍之誤,增袁書之跡」的重大歷史作用。
1963年撥款修建保護摩崖的風雨亭。1965年省人委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風雨亭重修,改作鋼混結構、磁鑲寶頂脊,翹角飛檐,巍然屹立。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對摩崖亭進行了改建。
附唐摩崖原文:「大唐貞元十年 九月廿日雲南宣慰使內給事俱文珍 判官劉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節冊南詔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龐頎判官監察御史崔佐時同奉恩命赴雲南冊蒙異牟尋為南詔其時節度使尚書右僕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韋皋差巡官監察御史馬益統行營兵馬開路置驛故石紀之袁滋題」。
古今四道交通風景線
在豆沙石門關口。有開鑿於秦代,經歷代續修的五尺道,是古代中原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堅硬坎域的石階磨得烏里發亮,馬蹄印跡突里,歷經二千四百多年風雨,綿延至今。石門關下的朱提,江水滔滔,碧波盪漾,清乾隆年間多次疏浚,規模宏大,乾隆九年(1744)通航,東川的京銅,昭通的朱提銀都從石門關下起航運往北京,年轉運京銅一項就達395噸,商賈雲集,盛極一時,碼頭遺跡,依稀可見。
解放後,50年代末修築的昭(通)——筠(連)公路、70年代中期修築的昆(明)——水(富)公路,都經石門關下,南來北往的車輛川流不息。1958年破土動工,1997年復工,2003年10月竣工的內昆鐵路,火車汽笛響徹峽谷,經石門關下飛奔而去。
至此,跨越時空千載,在此聚集成一線,四條動脈各自互動,相互共振,形成了石門關古今四道(秦五尺道、關河水道、昆水公路、內昆鐵路),並行的交通風景線奇觀。
清代觀音閣
觀音閣位於豆沙石門關北崖峭壁間的青蓮洞口,原寺建築年代久遠,僅存遺址。現存觀音閣重建於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四川省慶符縣靜修和尚募捐建造,系如意斗拱裝飾的三重檐歇山頂式建築,是滇東北少有的古建築之一,其左、右、後三面均依岩石為壁,閣門飛懸洞口,峻拔挺立於懸岩之間,在四周群峰的攢擁烘托下,大有飛閣凌空、氣象萬千之勢,閣內石壁中,鍾乳石倒立,天然地構成各種形態,其中有一鍾乳石極象南海慈航普渡的觀世音菩薩,千百年來,為這一帶虔誠的佛教信徒所敬仰。
觀音閣內有數尊精塑的神像,閣內金碧輝煌。在岩壁上還刻有「觀世音慈航普渡眾生」的浮雕,造型別致,技藝精湛。每年農歷二、六、九月的十九日的觀音會,朝聖觀光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清代三官樓石塔
三官樓石塔矗立於豆沙鎮駐地北約150米處的山腰,背靠萬丈崔嵬的老君山,前臨碧波盪漾的朱堤江。塔為沙石質的密檐仿樓閣式五角形五級石塔,其塔身向西南,通高5米,5重檐,底層檐直徑2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層內收,底部一邊長2米,呈正方形台基。塔的各層均有疊澀的塔檐,出檐較長,轉角處略微翹起,凌空伸展,造型古樸優美。角柱上雕有各種花草圖案,第二、三層浮雕人物、動物、花草,第四層空雕幾何圖文,造型獨特。
三官樓石塔上雕刻的各種花卉、草蟲、動物、人物及幾何等圖案,栩栩如生,各盡其妙。三官樓石塔建於清代,是清代鹽津石塔建築的實例,也是鹽津唯一的一座石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雕刻藝術價值。
五尺道上的馬蹄印跡
開鑿於秦代的豆沙關五尺道,經歷代修築置驛,形成了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中原進入雲南的要沖。歷經2400多年的滄桑巨變,古道至今猶存。
一段約350米長的不甚規整的石頭路上留下了243個深深淺淺的馬蹄印跡,其中約10厘米深的39個,這些馬蹄印跡很有規律,曾有人牽馬從五尺道上走過,馬的前後左右四蹄正好落在殘留的馬蹄印跡上。而距石門關約5公里的老木城馬蹄石上有8個最深最大的馬蹄印跡,更為凹顯,堪稱馬蹄印跡之最。 [編輯本段]優勢資源水能資源
全縣河流眾多,其中常年不斷流的有78條,主要河流有關河(朱堤江)、牛街河(白水江)、溫沼河、上清河等,流域面積在於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條,水能資源極為豐富,流量穩定。全縣水資源總量17.8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65萬千瓦。具有十分可觀的開發前景。
礦產資源
鹽津主要有煤、鐵、鉛、鋅、硫磺、銅、鹽、銀、硅等十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高灰特低硫優質無煙煤探明儲量達6.5億噸,年產量達100萬噸;銅礦已探明49個點,D級儲量585萬噸,E級儲量7972噸,礦層厚度為0.23—1.98米,礦石品位2.73—40%,含量為1.92—3.2%;鉛鋅礦點8個,D級儲量502萬噸,鐵鋅含量6.24%,鋅含量12.5%;重晶石礦D級儲量4288萬噸;硅石礦D級儲量2866萬噸;綠石岩礦D級儲量56360噸;陶瓷原料礦D級儲量95570噸。還有儲量達20億噸的優質石灰石資源,另外,還有方解石、澎潤土、石英砂等也具有可觀的開發價值。
生物資源
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稻穀、小麥、豆類、洋芋、紅薯等。年播種面積50萬畝左右,產量1.8億斤以上,是雲南省糧食基地縣之一。
經濟作物主要有烤煙、油菜籽、蠶桑、茶葉、花生、麻類、魔芋、芝麻等。油菜籽最高年產量達350萬公斤,是雲南省油菜基地縣之一。鹽津茶葉素來以湯色好、味色正而聞名遐邇,早在60年代初就被列為全國107個重點產茶縣之一。茉莉花、毛尖、毛峰、十里香及苦丁茶已載入《中國名特優新產品精選》一書。目前,全縣有茶園7.1萬畝,大小精、粗製茶廠60多個,茶葉產量1600噸;蠶桑是我縣的一項優勢產業,桑園面積已達2萬多畝,年產干繭20噸,是雲南省蠶桑基地縣之一。
全縣林業面積120多萬畝,可利用的荒坡荒地80多萬畝。現有用材林、經濟林140多萬畝,植被覆蓋率41.1%,森林蓄積量56.2萬m3。用材林以杉木為主,主要樹種有松、櫟、楸、楊、樺、榿木、榕樹、泡桐等。較為珍貴的樹種有植物王國中「活化石」美稱的杪欏樹和紅豆杉,還有銀杏、香樟、珍楠、鵝掌杉等。經濟林果有油桐、梘子、木漆、柑桔、李子、板栗、枳殼、柿子等。
五倍子是鹽津的優勢資源,全縣有倍林15萬多畝,年產干倍400噸,是生產單寧酸、苯甲醛等系列化工產品主要原材料。
鹽津竹類資源品種較多,主要有水竹、茨竹、楠竹、班竹、苦竹、硬頭黃竹、羅漢竹、黃皮竹等。較成片的竹資源有7萬畝,每年可產鮮筍10000噸,干筍220噸,遠銷台灣、香港。各種竹產品年產量達20000噸。
鹽津縣雨量充沛,氣候適宜,山清水秀,青飼料豐富,飼養畜牧以生豬為主,其次是黃牛、水牛和羊,全縣肥豬年出欄19萬頭,生豬存欄28萬頭,育肥率達60%以上,家禽主要是雞,其次是鴨、鵝、肉鴿等。全縣養雞普遍,雞的品種較多。
鹽津烏骨雞系地方優良雞種,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和營養滋補作用,經科研測定,屬國內營養價值最高雞種。有「肉之冠、葯之首」之贊譽,已載入《雲南家畜家禽品種志》,其賴氨酸、氮氨酸的含量均高於我國著名的江西泰和烏骨雞,1987年被列入雲南省科委基礎應用課題。全縣烏骨雞年出欄可達100萬只。
人力資源
鹽津現有總人口82656戶365864人,其中男188366人,女177598人。農業人口72686戶339102人,占總人口的92.6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33‰,勞動力資源數173821人,其中農村剩餘勞力65000人。有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678人,其中大專以上93人。
從專業需要看,鹽津目前共需專科以上人才180餘人,涉及建築與設計、法學、英語教育、經濟管理、工程管理、農學、林學、計算機及其應用、農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公共關系、電算化會計、初等教育、旅遊開發、資產評估等近20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