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電路英特爾

電路英特爾

發布時間:2021-02-03 08:37:37

① 英特爾起源於哪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41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英特爾的創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們新公司的名稱為兩人名字的組合——Moore Noyce,但當他們去工商局登記時,卻發現這個名字已經被一家連鎖酒店搶先注冊。不得已,他們採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電子)」兩個單詞的縮寫為公司名稱。現任經營高層是董事長克雷格·貝瑞特和總裁兼執行長保羅·歐德寧。
英特爾公司在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擘。

1955年,「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離開貝爾實驗室創建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並吸引了許多才華橫溢的年輕科學家加入,但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異行為引起員工的不滿。其中被肖克利稱為八叛逆的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朱利亞斯·布蘭克、尤金·克萊爾、金·赫爾尼、傑·拉斯特、謝爾頓·羅伯茨和維克多·格里尼克,聯合辭職並於1957年10月共同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安迪·葛洛夫於1963年在戈登·摩爾的邀請下加入了仙童半導體公司。
由於仙童半導體快速發展,導致內部組織管理與產品問題日亦失衡。1968年7月仙童半導體其中兩位共同創辦人羅伯特·諾宜斯、戈登·摩爾請辭,並於7月16日,以集成電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創辦Intel公司。而安迪·葛洛夫也自願跟隨戈登·摩爾的腳步,成為英特爾公司第3位員工。
在安迪·葛洛夫的口述自傳中表示,如果以他是公司第3位員工的角度來看,他是「英特爾創辦人之一」。但若以所有權來說,因未受邀1美元價格購股,而是以首位自願加入員工。

② 計數器和定時器電路Intel 8253-PIT

intel8253是NMOS工藝製成的可編程計數器/定時器,有幾種晶元型號,外形引腳及功能都是兼容的,只是工作的最高計數速率有所差異,例如8253(2.6MHz),8253-5(5MHz)
8253內部有三個計數器,分別成為計數器0、計數器1和計數器2,他們的機構完全相同。每個計數器的輸入和輸出都決定於設置在控制寄存器中的控制字,互相之間工作完全獨立。每個計數器通過三個引腳和外部聯系,一個為時鍾輸入端CLK,一個為門控信號輸入端GATE,另一個為輸出端OUT。每個計數器內部有一個8位的控制寄存器,還有一個16位的計數初值寄存器CR、一個計數執行部件CE和一個輸出鎖存器OL。
執行部件實際上是一個16位的減法計數器,它的起始值就是初值寄存器的值,而初始值寄存器的值是通過程序設置的。輸出鎖存器的值是通過程序設置的。輸出鎖存器OL用來鎖存計數執行部件CE的內容,從而使CPU可以對此進行讀操作。順便提一下,CR、CE和OL都是16位寄存器,但是也可以作8位寄存器來用。

工作原理
8253具有3個獨立的計數通道,採用減1計數方式。在門控信號有效時,每輸入1個計數脈沖,通道作1次計數操作。當計數脈沖是已知周期的時鍾信號時,計數就成為定時。
一、8253內部結構
8253晶元有24條引腳,封裝在雙列直插式陶瓷管殼內。
1.數據匯流排緩沖器
數據匯流排緩沖器與系統匯流排連接,8位雙向,與CPU交換信息的通道。這是8253與CPU之間的數據介面,它由8位雙向三態緩沖存儲器構成,是CPU與8253之間交換信息的必經之路。
2.讀/寫控制
讀/寫控制分別連接系統的IOR#和IOW#, 由CPU控制著訪問8253的內部通道。接收CPU送入的讀/寫控制信號, 並完成對晶元內部各功能部件的控制功能, 因此, 它實際上是8253晶元內部的控制器。A1A0:埠選擇信號,由CPU輸入。8253內部有3個獨立的通道和一個控制字寄存器, 它們構成8253晶元的4個埠,CPU可對3個通道進行讀/寫操作3對控制字寄存器進行寫操作。 這4個埠地址由最低2位地址碼A1A0來選擇。如表9.3.1所示。
3.通道選擇
(1) CS#——片選信號,由CPU輸入,低電平有效,通常由埠地址的高位地址解碼形成。
(2) RD#、WR#——讀/寫控制命令,由CPU輸入, 低電平有效。RD#效時,CPU讀取由A1A0所選定的通道內計數器的內容。WR#有效時,CPU將計數值寫入各個通道的計數器中, 或者是將方式控制字寫入控制字寄存器中。CPU對8253的讀/寫操作如表9.3.2所示。
4.計數通道0~2
每個計數通道內含1個16位的初值寄存器、減1計數器和1個16位的(輸出)鎖存器。8253內部包含3個功能完全相同的通道,每個通道內部設有一個16位計數器,可進行二進制或十進制(BCD碼)計數。採用二進制計數時, 最大計數值是FFFFH, 採用BCD碼計數時。 最大計數值是9999。與此計數器相對應, 每個通道內設有一個16位計數值鎖存器。必要時可用來鎖存計數值。
當某通道用作計數器時,應將要求計數的次數預置到該通道的計數器中、被計數的事件應以脈沖方式從CLK端輸入, 每輸入一個計數脈沖,計數器內容減「1」,待計數值計到「0」。 OUT端將有輸出。表示計數次數到。當某個通道用作定時器時。 由CLK輸入一定頻率的時鍾脈沖。根據要求定時的時間長短確定所需的計數值。並預置到計數器中,每輸入一個時鍾脈沖,計數器內容減「1」, 待計數值計到「0」。OUT將有輸出,表示定時時間到。允許從CLK輸入的時鍾頻在1~2MHz范圍內。因此,任一通道作計數器用或作定時器用,其內部操作完全相同,區別僅在於前者是由計數脈沖進行減「1」計數。 而後者是內時鍾脈沖進行減「1」計數。作計數器時, 要求計數的次數可直接作為計數器的初值預置到減「1」計數器中。作定時器時, 計數器的初值即定時系數應根據要求定時的時間進行如下運算才能得到:
定時系數=需要定時的時間/時鍾脈沖周期
①設置通道:向方式控制字寄存器埠寫入方式選擇控制字,用於確定要設置的通道及工作方式;
②計數/定時:向通道寫入計數值,啟動計數操作;
③讀取當前的計數值:向指定通道讀取當前計數器值時,8253將計數器值存入鎖存器,從鎖存器向外提供當前的計數器值,計數器則繼續作計數操作。
④計數到:當計數器減1為0時,通過引腳OUTi向外輸出「到」的脈沖信號。
計數初值輸入存放在初值寄存器中,計數開始或重裝入時被復制到計數器中。
鎖存器在非鎖存狀態,其值隨計數器的變化而變化;一旦鎖存了計數器的當前值,直到鎖存器值被讀取後才能解除鎖存狀態。
5.方式選擇控制字
二、8253的通道工作方式
8253中各通道可有6種可供選擇的工作方式, 以完成定時、計數或脈沖發生器等多種功能。8253的各種工作方式如下:
1.方式0:計數結束則中斷
工作方式0被稱為計數結束中斷方式,它的定時波形如圖9.3.4所示。當任一通道被定義為工作方式0時, OUTi輸出為低電平;若門控信號GATE為高電平,當CPU利用輸出指令向該通道寫入計數值WR#有效時,OUTi仍保持低電平,然後計數器開始減「1」計數, 直到計數值為「0」,此刻OUTi將輸出由低電平向高電平跳變,可用它向CPU發出中斷請求,OUTi端輸出的高電平一直維持到下次再寫入計數值為止。
在工作方式0情況下,門控信號GATE用來控制減「1」計數操作是否進行。當GATE=1時,允許減「1」計數;GATE=0時,禁止減「1」計數; 計數值將保持GATE有效時的數值不變, 待GATE重新有效後,減「1」計數繼續進行。
顯然,利用工作方式0既可完成計數功能, 也可完成定時功能。當用作計數器時,應將要求計數的次數預置到計數器中,將要求計數的事件以脈沖方式從CLKi端輸入, 由它對計數器進行減「1」計數,直到計數值為0,此刻OUTi輸出正跳變, 表示計數次數到。當用作定時器時,應把根據要求定時的時間和CLKi的周期計算出定時系數,預置到計數器中。從CLKi,輸入的應是一定頻率的時鍾脈沖,由它對計數器進行減「1」計數, 定時時間從寫入計數值開始,到計數值計到「0」為止,這時OUTi輸出正跳變,表示定時時間到。
有一點需要說明,任一通道工作在方式0情況下, 計數器初值一次有效,經過一次計數或定時後如果需要繼續完成計數或定時功能,必須重新寫入計數器的初值。
2.方式1:單脈沖發生器
工作方式1被稱作可編程單脈沖發生器,其定義波形如圖9.3.5。進入這種工作方式, CPU裝入計數值n後OUTi輸出高電平, 不管此時的GATE輸入是高電平還是低電平, 都不開始減「1」計數,必須等到GATE由低電平向高電平跳變形成一個上升沿後,計數過程才會開始。與此同時,OUTi輸出由高電平向低電平跳變,形成了輸出單脈沖的前沿,待計數值計到「0」, OUTi輸出由低電平向高電平跳變,形成輸出單脈沖的後沿, 因此,由方式l所能輸出單脈沖的寬度為CLKi周期的n倍。
如果在減「1」計數過程中, GATE由高電平跳變為低電乎,這並不影響計數過程,仍繼續計數;但若重新遇到GATE的上升沿,則從初值開始重新計數, 其效果會使輸出的單脈沖加寬,如教材圖9-22(b)中的第2個單脈沖。
這種工作方式下,計數值也是一次有效,每輸入一次計數值,只產生一個負極性單脈沖。
3.方式2:速率波發生器
工作方式2被稱作速率波發生器,其定時波形如圖9.3.6所示。進入這種工作方式, OUTi輸出高電平,裝入計數值n後如果GATE為高電平,則立即開始計數,OUTi保持為高電平不變; 待計數值減到「1」和「0」之間, OUTi將輸出寬度為一個CLKi周期的負脈沖,計數值為「0」時,自動重新裝入計數初值n,實現循環計數,OUTi將輸出一定頻率的負脈沖序列, 其脈沖寬度固定為一個CLKi周期, 重復周期為CLKi周期的n倍。
如果在減「1」計數過程中,GATE變為無效(輸入0電平),則暫停減「1」計數,待GATE恢復有效後,從初值n開始重新計數。這樣會改變輸出脈沖的速率。
如果在操作過程中要求改變輸出脈沖的速率,CPU可在任何時候,重新寫人新的計數值, 它不會影響正在進行的減「1」計數過程,而是從下一個計數操作用期開始按新的計數值改變輸出脈沖的速率。
4.方式3:方波發生器
工作方式3被稱作方波發生器,其定時波型如圖9.3.7所示。任一通道工作在方式3, 只在計數值n為偶數,則可輸出重復周期為n、占空比為1:1的方波。
進入工作方式3,OUTi輸出低電平, 裝入計數值後,OUTi立即跳變為高電平。如果當GATE為高電平, 則立即開始減「1」計數,OUTi保持為高電平,若n為偶數,則當計數值減到n/2時,OUTi跳變為低電平,一直保持到計數值為「0」,系統才自動重新置入計數值n,實現循環計數。這時OUTi端輸出的周期為n×CLKi周期,占空比為1:1的方波序列; 若n為奇數, 則OUTi端輸出周期為n×CLKi周期,占空比為((n+1)/2)/((n-1)/2)的近似方波序列。
如果在操作過程中, GATE變為無效,則暫停減「1」計數過程,直到GATE再次有效,重新從初值n開始減「l」計數。
如果要求改變輸出方波的速率, 則CPU可在任何時候重新裝入新的計數初值n,並從下一個計數操作周期開始改變輸出方波的速率。
5.方式4:軟體觸發方式計數
工作方式4被稱作軟體觸發方式,其定時波形如圖9.3.8所示。進入工作方式4,OUTi輸出高電平。 裝入計數值n後, 如果GATE為高電平,則立即開始減「1」計數,直到計數值減到「0」為止,OUTi輸出寬度為一個CLKi周期的負脈沖。由軟體裝入的計數值只有一次有效,如果要繼續操作, 必須重新置入計數初值n。如果在操作的過程中,GATE變為無效,則停止減「1」計數, 到GATE再次有效時,重新從初值開始減「1」計數。
顯然,利用這種工作方式可以完成定時功能,定時時間從裝入計數值n開始,則OUTi輸出負脈沖(表示定時時間到),其定時時間=n×CLK周期。 這種工作方式也可完成計數功能,它要求計數的事件以脈沖的方式從CLKi輸入,將計數次數作為計數初值裝入後,由CLKi端輸入的計數脈沖進行減「1」計數,直到計數值為「0」,由OUTt端輸出負脈沖(表示計數次數到)。 當然也可利用OUTj向CFU發出中斷請求。 因此工作方式4與工作方式0很相似,只是方式0在OUTi端輸出正階躍信號、方式4在OUTi端輸出負脈沖信號。
6.方式5:硬體觸發方式計數
工作方式5被稱為硬體觸發方式,其定時波形如圖9.3.9所示。進入工作方式5, OUTi輸出高電平, 硬體觸發信號由GATE端引入。 因此,開始時GATE應輸入為0, 裝入計數初值n後,減「1」計數並不工作,一定要等到硬體觸發信號由GATE端引入一個正階躍信號,減「1」計數才會開始,待計數值計到「0」, OUTi將輸出負脈沖,其寬度固定為一個CLKi周期,表示定時時間到或計數次數到。
這種工作方式下,當計數值計到「0」後, 系統將自動重新裝入計數值n,但並不開始計數, 一定要等到由GATE端引入的正跳沿,才會開始進行減「1」計數, 因此這是一種完全由GATE端引入的觸發信號控制下的計數或定時功能。如果由CLKi輸入的是一定頻率的時鍾脈沖,那麼可完成定時功能,定時時間從GATE上升沿開始,到OUTi端輸出負脈沖結束。如果從CLKi端輸入的是要求計數的事件,則可完成計數功能,計數過程從GATE上升沿開始,到OUTi輸出負脈沖結束。GATE可由外部電路或控制現場產生,故硬體觸發方式由此而得名。
如果需要改變計數初值, CPU可在任何時候用輸出指令裝入新的計數初值m,它將不影響正在進行的操作過程, 而是到下一個計數操作周期才會按新的計數值進行操作。
從上述各工作方式可看出,GATE作為各通道的門控信號,對於各種不同的工作方式,它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在8253的應用中,必須正確使用GATE信號,才能保證各通道的正常操作。
7.讀取計數器的當前值
⑴直接讀計數器:輸出鎖存器在非鎖存狀態會跟隨計數器計數的變化而變化,直接讀計數器是從鎖存器得到計數器的當前值。但由於計數器處於工作狀態,讀出值不一定能穩定。
⑵先鎖存再讀取:①通過方式選擇控制字對指定通道(SC1、SC0)的計數值鎖入鎖存器(RL1RL0=00), 鎖存器一旦鎖存了當前計數值,就不再隨計數器變化直到被讀取。②讀計數器通道(有鎖存器)。

③ 英特爾主要是做什麼的

  1. 英特爾公復司是全球最大的個制人計算機零件和CPU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46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在2015年世界五百強中排在第182位。

  2. 英特爾公司在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擘。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築模塊,包括微處理器、晶元組、板卡、系統及軟體等。這些產品為標准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製造出先進的計算機。英特爾公司致力於在客戶機、伺服器、網路通訊、互聯網解決方案和互聯網服務方面為日益興起的全球互聯網經濟提供建築模塊。

④ 什麼是英特爾代碼

什麼信號都寫的很清楚啊

是p4就寫p4,只是p4有很多不同型號、參數,那些數字都是參數

CPU參數解釋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著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而且對於伺服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至今,沒有一條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即使是兩大處理器廠家Intel和 AMD,在這點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我們從Intel的產品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強自身主頻的發展。像其他的處理器廠家,有人曾經拿過一快1G的全美達來做比較,它的運行效率相當於2G的Intel處理器。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元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

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說白了,在台式機中,我們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台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的前端匯流排介紹我們談談兩者的區別。

3.前端匯流排(FSB)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帶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現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匯流排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其實現在 「HyperTransport」構架的出現,讓這種實際意義上的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發生了變化。之前我們知道IA-32架構必須有三大重要的構件:內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晶元組 Intel 7501、Intel7505晶元組,為雙至強處理器量身定做的,它們所包含的MCH為CPU提供了頻率為533MHz的前端匯流排,配合DDR內存,前端匯流排帶寬可達到4.3GB/秒。但隨著處理器性能不斷提高同時給系統架構帶來了很多問題。而「HyperTransport」構架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匯流排帶寬,比方AMD Opteron處理器,靈活的HyperTransport I/O匯流排體系結構讓它整合了內存控制器,使處理器不通過系統匯流排傳給晶元組而直接和內存交換數據。這樣的話,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在AMD Opteron處理器就不知道從何談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長

位:在數字電路和電腦技術中採用二進制,代碼只有「0」和「1」,其中無論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長:電腦技術中對CPU在單位時間內(同一時間)能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叫字長。所以能處理字長為8位數據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 32位的CPU就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字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位元組和字長的區別:由於常用的英文字元用8位二進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將8位稱為一個位元組。字長的長度是不固定的,對於不同的CPU、字長的長度也不一樣。8位的CPU一次只能處理一個位元組,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處理4個位元組,同理字長為64位的CPU一次可以處理8個位元組。

5.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樣版的Intel的CPU都是鎖了倍頻的,而AMD之前都沒有鎖。

6.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碟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由於CPU晶元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伺服器CPU的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 256KB。

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256-1MB,有的高達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級緩存),分為兩種,早期的是外置,現在的都是內置的。而它的實際作用即是,L3緩存的應用可以進一步降低內存延遲,同時提升大數據量計算時處理器的性能。降低內存延遲和提升大數據量計算能力對游戲都很有幫助。而在伺服器領域增加L3緩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顯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較大L3緩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內存會更有效,故它比較慢的磁碟I/O子系統可以處理更多的數據請求。具有較大L3緩存的處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統緩存行為及較短消息和處理器隊列長度。

其實最早的L3緩存被應用在AMD發布的K6-III處理器上,當時的L3緩存受限於製造工藝,並沒有被集成進晶元內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夠和系統匯流排頻率同步的L3緩存同主內存其實差不了多少。後來使用L3緩存的是英特爾為伺服器市場所推出的 Itanium處理器。接著就是P4EE和至強MP。Intel還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緩存的Itanium2處理器,和以後24MB L3緩存的雙核心Itanium2處理器。

但基本上L3緩存對處理器的性能提高顯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備1MB L3緩存的Xeon MP處理器卻仍然不是Opteron的對手,由此可見前端匯流排的增加,要比緩存增加帶來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7.CPU擴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來計算和控制系統,每款CPU在設計時就規定了一系列與其硬體電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統。指令的強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標,指令集是提高微處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從現階段的主流體系結構講,指令集可分為復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兩部分,而從具體運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擴展指令集,分別增強了CPU的多媒體、圖形圖象和Internet等的處理能力。我們通常會把 CPU的擴展指令集稱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規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條命令,SSE包含有50條命令,SSE2包含有144條命令,SSE3包含有13條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進的指令集,英特爾Prescott處理器已經支持SSE3指令集,AMD會在未來雙核心處理器當中加入對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達的處理器也將支持這一指令集。

8.CPU內核和I/O工作電壓

從586CPU開始,CPU的工作電壓分為內核電壓和I/O電壓兩種,通常CPU的核心電壓小於等於I/O電壓。其中內核電壓的大小是根據CPU的生產工藝而定,一般製作工藝越小,內核工作電壓越低;I/O電壓一般都在1.6~5V。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熱過高的問題。

9.製造工藝

製造工藝的微米是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製造工藝的趨勢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發展。密度愈高的IC電路設計,意味著在同樣大小面積的IC中,可以擁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復雜的電路設計。現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最近官方已經表示有65nm的製造工藝了。

10.指令集

(1)CISC指令集

CISC指令集,也稱為復雜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縮寫)。在CISC微處理器中,程序的各條指令是按順序串列執行的,每條指令中的各個操作也是按順序串列執行的。順序執行的優點是控制簡單,但計算機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執行速度慢。其實它是英特爾生產的x86系列(也就是IA-32架構)CPU及其兼容CPU,如AMD、VIA的。即使是現在新起的X86-64(也被成AMD64)都是屬於CISC的范疇。

要知道什麼是指令集還要從當今的X86架構的CPU說起。X86指令集是Intel為其第一塊16位CPU(i8086)專門開發的,IBM1981年推出的世界第一台PC機中的 CPU—i8088(i8086簡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時電腦中為提高浮點數據處理能力而增加了X87晶元,以後就將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統稱為X86指令集。

雖然隨著CPU技術的不斷發展,Intel陸續研製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過去的 PII至強、PIII至強、Pentium 3,最後到今天的Pentium 4系列、至強(不包括至強Nocona),但為了保證電腦能繼續運行以往開發的各類應用程序以保護和繼承豐富的軟體資源,所以Intel公司所生產的所有 CPU仍然繼續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它的CPU仍屬於X86系列。由於Intel X86系列及其兼容CPU(如AMD Athlon MP、)都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就形成了今天龐大的X86系列及兼容CPU陣容。x86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伺服器CPU和AMD的伺服器 CPU兩類。

(2)RISC指令集

RISC是英文「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精簡指令集」。它是在CISC指令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人對CISC機進行測試表明,各種指令的使用頻度相當懸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指令,它們僅占指令總數的20%,但在程序中出現的頻度卻佔80%。復雜的指令系統必然增加微處理器的復雜性,使處理器的研製時間長,成本高。並且復雜指令需要復雜的操作,必然會降低計算機的速度。基於上述原因,20世紀80年代RISC型CPU誕生了,相對於CISC型CPU ,RISC型CPU不僅精簡了指令系統,還採用了一種叫做「超標量和超流水線結構」,大大增加了並行處理能力。RISC指令集是高性能CPU的發展方向。它與傳統的CISC(復雜指令集)相對。相比而言,RISC的指令格式統一,種類比較少,定址方式也比復雜指令集少。當然處理速度就提高很多了。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普遍採用這一指令系統的CPU,特別是高檔伺服器全都採用RISC指令系統的CPU。RISC指令系統更加適合高檔伺服器的操作系統 UNIX,現在Linux也屬於類似UNIX的操作系統。RISC型CPU與Intel和AMD的CPU在軟體和硬體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採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幾類:PowerPC處理器、SPARC處理器、PA-RISC處理器、MIPS處理器、Alpha處理器。

(3)IA-64

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ers,精確並行指令計算機)是否是RISC和CISC體系的繼承者的爭論已經有很多,單以EPIC體系來說,它更像Intel的處理器邁向 RISC體系的重要步驟。從理論上說,EPIC體系設計的CPU,在相同的主機配置下,處理Windows的應用軟體比基於Unix下的應用軟體要好得多。

Intel採用EPIC技術的伺服器CPU是安騰Itanium(開發代號即Merced)。它是 64位處理器,也是IA-64系列中的第一款。微軟也已開發了代號為Win64的操作系統,在軟體上加以支持。在Intel採用了X86指令集之後,它又轉而尋求更先進的64-bit微處理器,Intel這樣做的原因是,

⑤ 英特爾cpu,i7、E5、E3有何區別高手詳細分析一下

具體區別如下:

Intel E3,,代表了不同檔次的至強CPU,E系列是伺服器專用,i7屬於高端 ,i系列的是桌面級

1:英特爾至強E3處理器主要面向低端伺服器和微型伺服器。這是新興的高密度伺服器種類,主要用於網站託管和雲實現。微型伺服器通常配置低功率處理器,旨在處理大量的輕型網路交易或者雲交易,如搜索查詢和社交網路網頁效果等。


2:至強E5處理器用於中檔伺服器,最多可用於四路伺服器。這種處理器將取代代號為「Romley」的老式至強E5處理器。那是英特爾迄今為止最暢銷的伺服器處理器

3、i7是最新一代酷睿四核,08年11月推出。比之前Intel旗艦四核Core 2 Quad更昂貴。
同頻的i7比老的四核處理能力強20-30%,內存帶寬強50-100%。i7支持超線程,所以相當於8核;緩存方面十分特別:二級緩存不大,共享8M三級緩存;i7支持全新的三通道DDR3,內存帶寬驚人。

(5)電路英特爾擴展閱讀:

計算機處理器是解釋和執行指令的功能單元,也稱為中央處理器或cpu,它是計算機的中樞神經系統,與處理器和內存周圍被稱為外設的設備形成對比,如鍵盤、顯示器、磁碟、磁帶機等都是外設。

每一種處理器都有一套獨特的操作命令,可稱為處理器的指令集,如存儲、調入等之類都是操作命令。計算機的設計者喜歡將計算機稱為機器,因此,指令集有時也稱為機器指令,編寫這些指令的二進制語言也叫機器語言。中央處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5)電路英特爾擴展閱讀:網路-計算機處理器

⑥ 英特爾是做什麼的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總部位於美國加利弗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創辦Intel公司。現任經營高層是董事長克雷格·貝瑞特及總裁兼執行長保羅·歐特里尼。 英特爾公司在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擎。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40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

⑦ 英特爾cpu幾代針腳數分別為多少

具體針數要看CPU的介面。
Socket 939
Socket 939介面是目前AMD Athlon64和AMD Athlon64 X2系列處理器所採用的介面類型,針腳數為939pin 。

Socket 754
Socket 754介面是目前AMD Sempron閃龍系列處理器所採用的介面類型,針腳數為754pin 。

Socket 775
Socket 775 介面是目前Pentium D和Core 2 Duo系列處理器所採用的介面類型,針腳數為775pin。雙核時代的標志。

Socket 478
Socket 478介面是目前Pentium 4系列處理器所採用的介面類型,針腳數為478針。Socket 478的Pentium 4處理器面積很小,其針腳排列極為緊密。英特爾公司的Pentium 4系列和P4 賽揚系列都採用此介面。

Socket AM2
Socket AM2介面,也叫Socket 940,是目前AMD公司Athlon 64 AM2處理器的插座介面。Socket AM2
介面具有940插空,可以支持200MHz外頻。

Socket A
Socket A介面,也叫Socket 462,是目前AMD公司Athlon XP和Duron處理器的插座介面。Socket A介面具有462插空,可以支持133MHz外頻。

Socket 423
Socket 423插槽是最初Pentium 4處理器的標准介面,Socket 423的外形和前幾種Socket類的插槽類似,對應的CPU針腳數為423。Socket 423插槽多是基於Intel 850晶元組主板,支持1.3GHz~1.8GHz的Pentium 4處理器。不過隨著DDR內存的流行,英特爾又開發了支持SDRAM及DDR內存的i845晶元組,CPU插槽也改成了Socket 478,Socket 423介面也就銷聲匿跡了。

Socket 370
Socket 370架構是英特爾開發出來代替SLOT架構,外觀上與Socket 7非常像,也採用零插拔力插槽,對應的CPU是370針腳。英特爾公司著名的「銅礦」和」圖拉丁」系列CPU就是採用此介面。

SLOT 1
SLOT 1是英特爾公司為取代Socket 7而開發的CPU介面,並申請的專利。這樣其它廠商就無法生產SLOT 1介面的產品。SLOT1介面的CPU不再是大家熟悉的方方正正的樣子,而是變成了扁平的長方體,而且介面也變成了金手指,不再是插針形式。
SLOT 1是英特爾公司為Pentium Ⅱ系列CPU設計的插槽,其將Pentium Ⅱ CPU及其相關控制電路、二級緩存都做在一塊子卡上,多數Slot 1主板使用100MHz外頻。SLOT 1的技術結構比較先進,能提供更大的內部傳輸帶寬和CPU性能。此種介面已經被淘汰,市面上已無此類介面的產品。

SLOT 2
SLOT 2用途比較專業,都採用於高端伺服器及圖形工作站的系統。所用的CPU也是很昂貴的Xeon(至強)系列。Slot 2與Slot 1相比,有許多不同。首先,Slot 2插槽更長,CPU本身也都要大一些。其次,Slot 2能夠勝任更高要求的多用途計算處理,這是進入高端企業計算市場的關鍵所在。在當時標准伺服器設計中,一般廠商只能同時在系統中採用兩個 Pentium Ⅱ處理器,而有了Slot 2設計後,可以在一台伺服器中同時採用 8個處理器。而且採用Slot 2介面的Pentium Ⅱ CPU都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0.25微米製造工藝。支持SLOT 2介面的主板晶元組有440GX和450NX。

SLOT A
SLOT A介面類似於英特爾公司的SLOT 1介面,供AMD公司的K7 Athlon使用的。在技術和性能上,SLOT A主板可完全兼容原有的各種外設擴展卡設備。它使用的並不是Intel的P6 GTL+ 匯流排協議,而是Digital公司的Alpha匯流排協議EV6。EV6架構是種較先進的架構,它採用多線程處理的點到點拓撲結構,支持200MHz的匯流排頻率。

⑧ 英特爾CPU下電路缺了一端會給電腦造成死機現象嗎

電路都是很精密的,尤其是電阻的安排都是經過考量的,如果缺少電阻那麼硬體大概率會運行出錯,缺少電容的話會導致頻率不穩,超頻失敗,但是是可以輕度使用的。
建議去補焊,修電腦的哪兒就有。

⑨ 英特爾公司到底是干什麼的

1.先介紹下英特爾——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總部位於美國加利弗尼亞州聖克拉拉。由羅伯特·諾宜斯、高登·摩爾、安迪·葛洛夫,以集成電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創辦Intel公司。現任經營高層是董事長克雷格·貝瑞特及總裁兼執行長保羅·歐特里尼。
英特爾公司在隨著個人電腦普及,英特爾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設計和生產半導體的科技巨擎。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5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

2.CPU就是由半導體材料製成的,所以英特爾生產半導體和半導體晶元~~~
3.英特爾自己是不生產電腦的;
4.主板,內存以及其他等等電腦元件,都是要用到集成電路的。
5.其他生產集成電路的廠商還有ST,NXP(飛利浦),Atmel,ON,TI等,中國自己想要做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別的公司已經起步很多年,很多技術都是保密的,我們想要迎頭趕上也不是一年兩年能做到的;
6.其他電腦公司全部都是要從inter或是AMD買進CPU的,沒有公司例外~~~
7.摩爾理論不是說18個月你所買到的CPU頻率翻倍,而是說18個月以後,用你當時買CPU的錢,可以買到CPU頻率翻倍的產品。
8.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需要CPU的,大部分電子產品只需要一塊微控晶元,它們的工作壓力,工作頻率也和CPU差很多;
9.其實做電腦整機和作汽車不一樣,所有的電腦整機的生產商都沒辦法生產CPU,所以牌子都是自己的,並不是像汽車那樣名字和牌子不一致,電腦只需要標明什麼處理器就好了!

好啦!全部回答完了,希望你滿意~~

閱讀全文

與電路英特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防水絕緣膠帶怎麼用 瀏覽:429
哪些家電中有銀 瀏覽:740
品愛傢具品牌怎麼樣 瀏覽:988
洛陽上門維修家電 瀏覽:52
北京市天梭售後維修點 瀏覽:554
如何做好汽車維修行業2018 瀏覽:36
海爾熱順義維修電話 瀏覽:681
合肥皇明太陽能維修電話 瀏覽:410
莆田家庭防水補漏電話多少 瀏覽:822
蘋果手機wifi部件怎麼維修 瀏覽:846
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 瀏覽:693
有鎖機在國內保修嗎 瀏覽:847
K11家居 瀏覽:111
家用柔性防水成分是什麼 瀏覽:341
cad家居模板 瀏覽:455
朗動導航黑屏維修多久 瀏覽:93
廁所門百葉窗壞了怎麼維修 瀏覽:716
雨具品牌保修 瀏覽:811
華為智能手錶保修時間 瀏覽:965
電路板電感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