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三物理電路圖 關於紅綠燈的
實際路口燈亮情況是只有綠燈到紅燈時出現黃燈,紅燈直接變綠燈,連接方法如回下圖:
1、對答面的同色燈一定是同時亮的!
所以先將對面的所有同色燈連上
2、隔壁紅燈亮時,自己綠燈亮。
將串好的紅燈綠燈並聯或串聯後接上電路
3、隔壁黃燈亮的時,自己紅燈亮
將串聯好的紅燈和黃燈並聯或串聯接上電路
(需要注意如果是串聯一定要讓綠燈最後接到沒有選擇的那個接線柱上以防止紅燈和黃燈的並聯)
如果按照你的題意,紅綠燈切換時都要黃燈亮,那就簡單了,
1,將所有的黃燈串聯,接在電源與開關的2號接線柱
2,將東西紅燈和南北綠燈串聯,接在電源和開關1號接線柱
3,將南北紅燈和東西綠燈串聯,接在電源與開關3號接線柱
這樣交警只要手動按照12321232123……的順序切換就可以了
你的圖片太小了,在上面畫的有點不清楚,圖上面的十字交叉沒有節點
B. 電工電路圖符號大全
電工電路圖符號大全:
電路圖是指用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用物理電學標准化的符號繪制的一種表示各元器件組成及器件關系的原理布局圖。工程師可從容在紙上或電腦上進行,確認完善後再進行實際安裝。
電路圖主要由元件符號、連線、結點、注釋四大部分組成。元件符號表示實際電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狀與實際的元件不一定相似,甚至完全不一樣。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元件的特點,而且引腳的數目都和實際元件保持一致。電路圖主要由元件符號、連線、結點、注釋四大部分組成。
(2)初三物理電路圖大全擴展閱讀:
電路圖主要由元件符號、連線、結點、注釋四大部分組成。
1、元件符號表示實際電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狀與實際的元件不一定相似,甚至完全不一樣。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元件的特點,而且引腳的數目都和實際元件保持一致。
2、連線表示的是實際電路中的導線,在原理圖中雖然是一根線,但在常用的印刷電路板中往往不是線而是各種形狀的銅箔塊,就像收音機原理圖中的許多連線在印刷電路板圖中並不一定都是線形的,也可以是一定形狀的銅膜。
3、結點表示幾個元件引腳或幾條導線之間相互的連接關系。所有和結點相連的元件引腳、導線,不論數目多少,都是導通的。
4、注釋在電路圖中是十分重要的,電路圖中所有的文字都可以歸入注釋—類。細看以上各圖就會發現,在電路圖的各個地方都有注釋存在,它們被用來說明元件的型號、名稱等等。
C. 初中物理電路圖符號
^一、物理量電學符號
1、電荷量:Q,單位:C,
2、元電荷:e;1e=e=1.60218×10^-19C
3、電流:I,單位回:A
4、電壓:U,單位:V
5、電阻:R,單位:Ω
6、電功:W,單位:J
7、電功率:P,單答位:W
二、電路圖中常見的電學符號如下:
D. 初三物理電學知識點匯總 這些必須掌握!
電學是初中物理非常基礎的一部分,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初三物理 電學知識點 匯總,僅供大家參考。
電學知識點
電荷電荷: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
摩擦起電: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摩擦起電的原因:在摩擦過程中,電子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得到電子的物體因有多餘的電子帶上負電荷,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上等量的正電荷。
兩種電荷:
1、正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
2、負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負正電荷。
電荷作用規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驗電器:結構: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1、是看它能否吸引輕小物體,如能則帶電;
2、是利用驗電器,用物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如果金屬箔張開則帶電。
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單位:庫侖,符號:C。
元電荷:電子(湯姆生發現)是帶有負電最小電荷的粒子,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元元電荷。e=1.6×10-19C。
導體;善於導電的物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鹼鹽的水溶液、石墨等。
導體導電原因:導體中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金屬中導電的是自由電子)
絕緣體: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如:橡膠、陶瓷、塑料、乾燥的空氣、油等。
絕緣體絕緣的原因:電荷幾乎都被束縛在原子范圍內,不能自由移動。
電路構成1、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發電機、電池。
2、用電器:消耗電能的裝置,把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3、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連接電路輸送電能。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
二極體具有單向導電性(發光二極體還可發光)。
串聯和並聯串聯1、連接特點:逐個順次,首尾相接。
2、電流路徑:只有一個。
3、開關作用:能同時控制所有的用電器,開關位置變了控製作用不變。
4、用電器工作:互相影響。
並聯:
1、連接特點:並列連接,首首尾尾。
2、電流路徑:至少2個。
3、開關作用:幹路:總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電器工作:互不影響。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總結的初三 物理 電學知識點匯總,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E. 初三物理電學知識點歸納匯總
初三物理電學知識點內容很多,我幫助大家做了歸納和匯總,接下來分享具體的初三物理電學知識點,供參考。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能量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①摩擦起電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於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叫正電荷。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叫負電荷。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餘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或者帶電多少。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單位:庫侖(C)。
(7)元電荷(e):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量,
(8)異種電荷接觸在一起要相互抵消。e=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拓展: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餘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1)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能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轉變成了多少其它形式的能。
(2)能量的轉化:
電燈亮:電能轉化為熱能,再由一部分熱能轉為光能。
電動機轉: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電池充電:電能轉化化學能。
光電池工作:光能轉化為電能。
(3)電功: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計算公式:W=UIt。
(1)電流:導體中的自由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做有規則的定向運動就形成了電流。
(2)電流方向:正電荷定向流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
(3)導體:是指電阻率很小且易於傳導電流的物質。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
(4)絕緣體:不善於傳導電流的物質稱為絕緣體。
(5)電路:由金屬導線和電氣、電子部件組成的導電迴路,稱為電路。
(6)電路由電源、開關、連接導線和用電器四大部分組成。
(7)串聯:串聯是連接電路元件的基本方式之一。將電路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感,用電器等)逐個順次首尾相連接,將各用電器串聯起來組成的電路叫串聯電路。
優點:在一個電路中,若想通過一個開關控制所有電器,即可使用串聯的電路;
缺點:只要有某一處斷開,整個電路就成為斷路。即所相串聯的電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8)並聯:並聯電路是使在構成並聯的電路元件間電流有一條以上的相互獨立通路。
特點:用電器之間互不影響。一條支路上的用電器損壞,其他支路不受影響。
(1)電流的強弱用電流強度來描述,電流強度是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某一橫截面的電量,簡稱電流,用I表示。
(2)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①電流表要與被測用電器串聯。
②正負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使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從負接線柱流出,俗稱正進負出。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否則會燒壞電流表)可用試觸的方法確定量程。
④因為電流表內阻太小(相當於導線),所以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⑤確認使用的電流表的量程。
⑥確認每個大格和每個小格所代表的電流值。
(1)電壓也稱作電勢差或電位差,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2)電壓表
電壓表,測電壓,電路符號圈中V。
測誰電壓跟誰並(聯),「+」進「-」出勿接反。
電阻的相關知識點
(1)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2)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
(3)滑動變阻器
①工作原理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部分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從而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的大小。
②作用:保護電路、改變電壓、利用伏安法測電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