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高速模擬電路

高速模擬電路

發布時間:2023-07-21 00:46:56

㈠ 如何分辨一個電路是數字電路還是模擬電路

1、模擬電路

模擬電路是指用來對模擬信號進行傳輸、變換、處理、放大、測量和顯示等工作的電路。模擬信號是指連續變化的電信號。

模擬電路是電子電路的基礎,它主要包括放大電路、信號運算和處理電路、振盪電路、調制和解調電路及電源等。

模擬電路可分為標准模擬電路和專用模擬電路(application spacific analog IC)兩大類,前者占市場的37%,後者佔63%,

2、數字電路

數字電路是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的電路,由於它具有邏輯運算和邏輯處理功能,所以又稱數字邏輯電路。

現代的數字電路由半導體工藝製成的若干數字集成器件構造而成。邏輯門是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單元。存儲器是用來存儲二進制數據的數字電路。

(1)高速模擬電路擴展閱讀:

數字電路的發展與模擬電路一樣經歷了由電子管、半導體分立器件到集成電路等幾個時代。但其發展比模擬電路發展的更快。

從60年代開始,數字集成器件以雙極型工藝製成了小規模邏輯器件。隨後發展到中規模邏輯器件;70年代末,微處理器的出現,使數字集成電路的性能產生質的飛躍。

數字集成器件所用的材料以硅材料為主,在高速電路中,也使用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例如砷化鎵等。

邏輯門是數字電路中一種重要的邏輯單元電路 。TTL邏輯門電路問世較早,其工藝經過不斷改進,至今仍為主要的基本邏輯器件之一。隨著CMOS工藝的發展,TTL的主導地位受到了動搖,有被CMOS器件所取代的趨勢。

㈡ 模擬集成電路的發展

模擬電路當前呈現出三個突出趨勢:高性能分立器件、模數混合和SOC (System on Chip系統晶元)。 模擬集成電路種類繁多,其性能要求也各不相同。追求更高的性能將是模擬器件未來主要的發展方向[7]。凌特公司中國區域業務經理李錦華簡單地將其歸納為「三升三降」,即速度、精度、效率上升,而功耗、尺寸與外圍元件數下降。對放大器而言,將向更高速度、更低雜訊、更大動態范圍等方向發展;對數據轉換器而言,將向更高速度、更高精度等方向發展;在信號處理、射頻電路、電源管理等領域,將向更高精度、速度與效率方向發展,同時功耗、尺寸及外圍元件數量則將不斷下降。以手機為例,消費者要求更清晰的語音、更加絢麗的屏幕,同時還要有更長的待機時間,這些都給模擬器件製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設計人員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分立模擬電路可以把這些性能做得很高。例如,Maxim轉換速率已經做到了2GSPS,而採用SOC (系統晶元)是做不到這種性能的。
一個單片上組成的開關電容濾波器( SCF)完成對模擬信號的處理隨著超大規模IC的不斷發展,模擬與數字之間的概念也在不斷模糊。例如如今迅速發展起來的集成濾波技術,就是模數結合的集成電路的一個實例:它利用MOS開關,MOS電容和MOS運算放大器同時集成在[8]。美國國家半導體最新推出的ADC081000晶元就是模擬與數字融合的一個最好例子。這款8位的模數轉換器設有低電壓差分信號(LVDS)介面,最高取樣率可達1. 6GHz,這是業界目前最快的速度。由於這款模數轉換器具有高速的數據採集能力,因此系統設計工程師可以直接將模擬信號向下轉換,以便進行更快及更有效的後期處理。
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EDA工具、Foundry工藝PDK的完善以及設計水平的提高,模擬IC正在步入新的發展時代。為了保證最佳的系統性能、最高的可靠性、最小的體積和最低的成本,數字和模擬IC的設計及製造正在趨向於統一的加工平台,由單一的功能電路向系統級電路發展,這也是目前最具潛力的IC發展方向——SOC。
SOC是微電子設計領域的一場革命,它從整個系統的角度出發,把智能核、信息處理機制、模型演算法、晶元結構、各層次電路直至器件的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在單個或少數幾個晶元上完成整個系統的功能,即我們可以把越來越多的電路設計在同一個晶元中,這裡面可能包含有中央處理器(CPU )、嵌入式內存( Embedded memory)、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數字功能模塊(Digital function)、模擬功能模塊 (Analog function)、模擬數字轉換器(A/D, D/A )以及各種外圍配置(USB, MPEG)等等。這就為設計者進行電子系統設計和開發提供了可利用的最新手段。採用片內可再編程技術,使得片上系統內硬體的功能可以像軟體一樣通過編程來配置,從而可以實時地進行靈活而方便的更改和開發,甚至可以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不停機地進行再配置,使相同的硬體可以按不同時段實現不同的功能,提高了系統的效率。這種全新的系統設計概念,使新一代的SOC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它不僅使電子系統的設計和開發以及產品性能的改進和擴充變得十分簡易和方便,而且使電子系統具有更好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小的體積和更低的成本,帶來了電子系統設計與應用的革命性新變革,可廣泛應用於行動電話、硬碟驅動器、個人數字助理和手持電子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等。SOC是21世紀電子系統開發應用的新平台。TI公司推出型號為MSC120產品,它是一款具有8通道24位△-Σ模數/轉換器及單通道8位數/模轉換器的增強型8051 MCU。具有片上溫度感測器、I2C、SP I介面以及低電壓監測功能,非常適合於工業應用,如秤重、過程式控制制、智能感測器等。 模擬電路可以作為我國未來集成電路發展的切入點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良好的產業基礎。2004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和晶元製造業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集成電路市場需求達243億塊,然而在這243億塊集成電路中,中國本地產的產品不到8% ,這其中既蘊藏著巨大商機,同時也反映了中國IC設計業與國際IC設計業的差距。中國的集成電路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2005年中國消費電子產業保持快速增長,對集成電路產品需求大幅增加。
中國廣闊的模擬 IC應用市場,給模擬IC技術帶來足夠的發展空間。模擬電路可以作為我國未來集成電路發展的切入點。做CPU的許多知識不是從書本上可以學到的,而是經驗和竅門。中國缺少這類人才,還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並且,經費也是一個問題,晶元每一次投片需要投入幾十萬美元,而高性能的CPU投片七、八次是很正常的。中國集成電路水平在通用CPU產品領域甚至相差20至30年的水平。
因而,我們可以避開高檔的CPU,瞄準國際IC產業發展的趨勢,即SOC,通過嵌入式晶元的設計實施跟蹤和突破。因為在數字設計中,幾乎每件事都可以自動完成;但模擬電路仍然要依靠工程師的智慧來實現設計。採用模擬和數字結合的嵌入式晶元IC製造業無論從質還是從量來說都不算發達,但是只要找准了發展方向,伴隨著全球產,能充分發揮我們已有的生產能力;而且,它種類眾多,在諸如手機、數字電視、DVD、電視機頂盒、PDA等不同領域應用廣泛,與高度標准化的PC只有英特爾一家獨大現象不同,國外大公司很難形成壟斷。
雖然中國業東移的大潮、中國的經濟穩定增長,再加上巨大的內需市場,以及充實的人力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以說,中國模擬集成電路的發展盡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會繼美國、日本、台灣、韓國、新加坡之後,崛起為新的世界集成電路製造中心。

㈢ 模擬電路PCB是否需要大面積鋪地

不需要,如影響不大,還是可以鋪地。或是小范圍鋪地。應該按照高速PCB的設計規則來做,這樣在任何場合都不會有問題。模擬電路要單點接地,若是鋪地,可能會有迴路造成干擾,但是鋪地也會帶來接地阻抗低的好處。
從信號迴流路徑的角度講,模擬電路也是要鋪地的,同時可以降低阻抗,至於干擾,看信號頻率和電源質量,一般模擬電路鋪地與數字地是單點連接的。
模擬電路處理模擬信號的電子電路 。"模擬"二字主要指電壓(或電流)對於真實信號成比例的再現

㈣ 模擬集成電路的原理

在信息來技術中,數字集成電路源是主角,其處理對象是以數字信號承載的信息,而數字信號在時間、量的方面是取離散值的。但是自然界的信號在時間和量方面的變化是連續的,比如風聲、水流量等,這樣的信號稱為模擬信號(Analog Signal),相應地,處理模擬信號的電路稱為模擬電路,而用來處理模擬信號的集成電路則稱為模擬集成電路。顯然數字電路是無法直接跟自然界打交道的,只是為了處理或傳輸的方便,為了充分利用數字系統的優點,把模擬信號先轉換為數字信號,輸入到大容量、高速、抗干擾能力強、保密性好的現代化數字系統處理後,再重新轉換為模擬信號輸出。
集成電路的主角是晶體管,模擬集成電路也不例外,只是其利用的是晶體管的放大作用,而數字集成電路則是利用晶體的開關作用。早期的模擬集成電路大都使用雙極型晶體管,由於CMOS工藝的成熟,克服了早期CMOS電路速度較慢的缺點,並且有著功耗低和工藝升級換代方便的優點(CMOS的等比例縮小),如今模擬集成電路和數模混合集成電路(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集成在一起)也常用CMOS來設計和實現了

㈤ 我現在做高速模擬電路設計,模擬電路很扎實。想轉做模擬IC設計,目前正在看流行的三本寶典。

1.熟讀幾本經典書籍,找份工作還是可以的
2.小公司可以接觸更全面的知識
3.模擬IC設計薪水不如數字,8K差不多吧
4.從IC設計基礎學起,最後走向系統設計,不過模擬前景的確不好,就業面太窄。

㈥ 高速數字電路設計實際上是模擬電路設計 正確 錯誤

答案:錯誤
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對於信號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分屬於兩大電路體系,前者處理的是離散的二值邏輯信號,後者處理的是連續變化信號,無論高速與否兩者均有本質區別。

㈦ 什麼是高速PCB

PCB布線
在PCB設計中,布線是完成產品設計的重要步驟,可以說前面的准備工作都是為它而做的, 在整個PCB中,以布線的設計過程限定最高,技巧最細、工作量最大。PCB布線有單面布線、 雙面布線及多層布線。布線的方式也有兩種:自動布線及互動式布線,在自動布線之前, 可以用互動式預先對要求比較嚴格的線進行布線,輸入端與輸出端的邊線應避免相鄰平行, 以免產生反射干擾。必要時應加地線隔離,兩相鄰層的布線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產生寄生耦合。
自動布線的布通率,依賴於良好的布局,布線規則可以預先設定, 包括走線的彎曲次數、導通孔的數目、步進的數目等。一般先進行探索式布經線,快速地把短線連通, 然後進行迷宮式布線,先把要布的連線進行全局的布線路徑優化,它可以根據需要斷開已布的線。 並試著重新再布線,以改進總體效果。
對目前高密度的PCB設計已感覺到貫通孔不太適應了, 它浪費了許多寶貴的布線通道,為解決這一矛盾,出現了盲孔和埋孔技術,它不僅完成了導通孔的作用, 還省出許多布線通道使布線過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更加流暢,更為完善,PCB 板的設計過程是一個復雜而又簡單的過程,要想很好地掌握它,還需廣大電子工程設計人員去自已體會, 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諦。

1 電源、地線的處理
既使在整個PCB板中的布線完成得都很好,但由於電源、 地線的考慮不周到而引起的干擾,會使產品的性能下降,有時甚至影響到產品的成功率。所以對電、 地線的布線要認真對待,把電、地線所產生的噪音干擾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對每個從事電子產品設計的工程人員來說都明白地線與電源線之間噪音所產生的原因, 現只對降低式抑制噪音作以表述:
(1)、眾所周知的是在電源、地線之間加上去耦電容。
(2)、盡量加寬電源、地線寬度,最好是地線比電源線寬,它們的關系是:地線>電源線>信號線,通常信號線寬為:0.2~0.3mm,最經細寬度可達0.05~0.07mm,電源線為1.2~2.5 mm
對數字電路的PCB可用寬的地導線組成一個迴路, 即構成一個地網來使用(模擬電路的地不能這樣使用)
(3)、用大面積銅層作地線用,在印製板上把沒被用上的地方都與地相連接作為地線用。或是做成多層板,電源,地線各佔用一層。

2 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的共地處理
現在有許多PCB不再是單一功能電路(數字或模擬電路),而是由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混合構成的。因此在布線時就需要考慮它們之間互相干擾問題,特別是地線上的噪音干擾。
數字電路的頻率高,模擬電路的敏感度強,對信號線來說,高頻的信號線盡可能遠離敏感的模擬電路器件,對地線來說,整人PCB對外界只有一個結點,所以必須在PCB內部進行處理數、模共地的問題,而在板內部數字地和模擬地實際上是分開的它們之間互不相連,只是在PCB與外界連接的介面處(如插頭等)。數字地與模擬地有一點短接,請注意,只有一個連接點。也有在PCB上不共地的,這由系統設計來決定。

3 信號線布在電(地)層上
在多層印製板布線時,由於在信號線層沒有布完的線剩下已經不多,再多加層數就會造成浪費也會給生產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應增加了,為解決這個矛盾,可以考慮在電(地)層上進行布線。首先應考慮用電源層,其次才是地層。因為最好是保留地層的完整性。

4 大面積導體中連接腿的處理
在大面積的接地(電)中,常用元器件的腿與其連接,對連接腿的處理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就電氣性能而言,元件腿的焊盤與銅面滿接為好,但對元件的焊接裝配就存在一些不良隱患如:①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熱器。②容易造成虛焊點。所以兼顧電氣性能與工藝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盤,稱之為熱隔離(heat shield)俗稱熱焊盤(Thermal),這樣,可使在焊接時因截面過分散熱而產生虛焊點的可能性大大減少。多層板的接電(地)層腿的處理相同。

5 布線中網路系統的作用
在許多CAD系統中,布線是依據網路系統決定的。網格過密,通路雖然有所增加,但步進太小,圖場的數據量過大,這必然對設備的存貯空間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象計算機類電子產品的運算速度有極大的影響。而有些通路是無效的,如被元件腿的焊盤佔用的或被安裝孔、定們孔所佔用的等。網格過疏,通路太少對布通率的影響極大。所以要有一個疏密合理的網格系統來支持布線的進行。
標准元器件兩腿之間的距離為0.1英寸(2.54mm),所以網格系統的基礎一般就定為0.1英寸(2.54 mm)或小於0.1英寸的整倍數,如:0.05英寸、0.025英寸、0.02英寸等。

6 設計規則檢查(DRC)
布線設計完成後,需認真檢查布線設計是否符合設計者所制定的規則,同時也需確認所制定的規則是否符合印製板生產工藝的需求,一般檢查有如下幾個方面:

(1)、線與線,線與元件焊盤,線與貫通孔,元件焊盤與貫通孔,貫通孔與貫通孔之間的距離是否合理,是否滿足生產要求。
(2)、電源線和地線的寬度是否合適,電源與地線之間是否緊耦合(低的波阻抗)?在PCB中是否還有能讓地線加寬的地方。
(3)、對於關鍵的信號線是否採取了最佳措施,如長度最短,加保護線,輸入線及輸出線被明顯地分開。
(4)、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部分,是否有各自獨立的地線。
(5)後加在PCB中的圖形(如圖標、注標)是否會造成信號短路。
(6)對一些不理想的線形進行修改。
(7)、在PCB上是否加有工藝線?阻焊是否符合生產工藝的要求,阻焊尺寸是否合適,字元標志是否壓在器件焊盤上,以免影響電裝質量。
(8)、多層板中的電源地層的外框邊緣是否縮小,如電源地層的銅箔露出板外容易造成短路。

第二篇 PCB布局
在設計中,布局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布局結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布線的效果,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合理的布局是PCB設計成功的第一步。
布局的方式分兩種,一種是互動式布局,另一種是自動布局,一般是在自動布局的基礎上用互動式布局進行調整,在布局時還可根據走線的情況對門電路進行再分配,將兩個門電路進行交換,使其成為便於布線的最佳布局。在布局完成後,還可對設計文件及有關信息進行返回標注於原理圖,使得PCB板中的有關信息與原理圖相一致,以便在今後的建檔、更改設計能同步起來, 同時對模擬的有關信息進行更新,使得能對電路的電氣性能及功能進行板級驗證。

--考慮整體美觀
一個產品的成功與否,一是要注重內在質量,二是兼顧整體的美觀,兩者都較完美才能認為該產品是成功的。
在一個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頭重腳輕或一頭沉。

--布局的檢查
印製板尺寸是否與加工圖紙尺寸相符?能否符合PCB製造工藝要求?有無定位標記?
元件在二維、三維空間上有無沖突?
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齊?是否全部布完?
需經常更換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換?插件板插入設備是否方便?
熱敏元件與發熱元件之間是否有適當的距離?
調整可調元件是否方便?
在需要散熱的地方,裝了散熱器沒有?空氣流是否通暢?
信號流程是否順暢且互連最短?
插頭、插座等與機械設計是否矛盾?
線路的干擾問題是否有所考慮?

第三篇 高速PCB設計
(一)、電子系統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隨著系統設計復雜性和集成度的大規模提高,電子系統設計師們正在從事100MHZ以上的電路設計,匯流排的工作頻率也已經達到或者超過50MHZ,有的甚至超過100MHZ。目前約50% 的設計的時鍾頻率超過50MHz,將近20% 的設計主頻超過120MHz。
當系統工作在50MHz時,將產生傳輸線效應和信號的完整性問題;而當系統時鍾達到120MHz時,除非使用高速電路設計知識,否則基於傳統方法設計的PCB將無法工作。因此,高速電路設計技術已經成為電子系統設計師必須採取的設計手段。只有通過使用高速電路設計師的設計技術,才能實現設計過程的可控性。

(二)、什麼是高速電路

通常認為如果數字邏輯電路的頻率達到或者超過45MHZ~50MHZ,而且工作在這個頻率之上的電路已經佔到了整個電子系統一定的份量(比如說1/3),就稱為高速電路。
實際上,信號邊沿的諧波頻率比信號本身的頻率高,是信號快速變化的上升沿與下降沿(或稱信號的跳變)引發了信號傳輸的非預期結果。因此,通常約定如果線傳播延時大於1/2數字信號驅動端的上升時間,則認為此類信號是高速信號並產生傳輸線效應。
信號的傳遞發生在信號狀態改變的瞬間,如上升或下降時間。信號從驅動端到接收端經過一段固定的時間,如果傳輸時間小於1/2的上升或下降時間,那麼來自接收端的反射信號將在信號改變狀態之前到達驅動端。反之,反射信號將在信號改變狀態之後到達驅動端。如果反射信號很強,疊加的波形就有可能會改變邏輯狀態。

(三)、高速信號的確定

上面我們定義了傳輸線效應發生的前提條件,但是如何得知線延時是否大於1/2驅動端的信號上升時間? 一般地,信號上升時間的典型值可通過器件手冊給出,而信號的傳播時間在PCB設計中由實際布線長度決定。下圖為信號上升時間和允許的布線長度(延時)的對應關系。
PCB 板上每單位英寸的延時為 0.167ns.。但是,如果過孔多,器件管腳多,網線上設置的約束多,延時將增大。通常高速邏輯器件的信號上升時間大約為0.2ns。如果板上有GaAs晶元,則最大布線長度為7.62mm。
設Tr 為信號上升時間, Tpd 為信號線傳播延時。如果Tr≥4Tpd,信號落在安全區域。如果2Tpd≥Tr≥4Tpd,信號落在不確定區域。如果Tr≤2Tpd,信號落在問題區域。對於落在不確定區域及問題區域的信號,應該使用高速布線方法。

(四)、什麼是傳輸線

PCB板上的走線可等效為下圖所示的串聯和並聯的電容、電阻和電感結構。串聯電阻的典型值0.25-0.55 ohms/foot,因為絕緣層的緣故,並聯電阻阻值通常很高。將寄生電阻、電容和電感加到實際的PCB連線中之後,連線上的最終阻抗稱為特徵阻抗Zo。線徑越寬,距電源/地越近,或隔離層的介電常數越高,特徵阻抗就越小。如果傳輸線和接收端的阻抗不匹配,那麼輸出的電流信號和信號最終的穩定狀態將不同,這就引起信號在接收端產生反射,這個反射信號將傳回信號發射端並再次反射回來。隨著能量的減弱反射信號的幅度將減小,直到信號的電壓和電流達到穩定。這種效應被稱為振盪,信號的振盪在信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經常可以看到。

(五)、傳輸線效應

基於上述定義的傳輸線模型,歸納起來,傳輸線會對整個電路設計帶來以下效應。
• 反射信號Reflected signals
• 延時和時序錯誤Delay & Timing errors
• 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錯誤False Switching
• 過沖與下沖Overshoot/Undershoot
• 串擾Inced Noise (or crosstalk)
• 電磁輻射EMI radiation

5.1 反射信號
如果一根走線沒有被正確終結(終端匹配),那麼來自於驅動端的信號脈沖在接收端被反射,從而引發不預期效應,使信號輪廓失真。當失真變形非常顯著時可導致多種錯誤,引起設計失敗。同時,失真變形的信號對雜訊的敏感性增加了,也會引起設計失敗。如果上述情況沒有被足夠考慮,EMI將顯著增加,這就不單單影響自身設計結果,還會造成整個系統的失敗。
反射信號產生的主要原因:過長的走線;未被匹配終結的傳輸線,過量電容或電感以及阻抗失配。

5.2 延時和時序錯誤
信號延時和時序錯誤表現為:信號在邏輯電平的高與低門限之間變化時保持一段時間信號不跳變。過多的信號延時可能導致時序錯誤和器件功能的混亂。
通常在有多個接收端時會出現問題。電路設計師必須確定最壞情況下的時間延時以確保設計的正確性。信號延時產生的原因:驅動過載,走線過長。

5.3 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錯誤
信號在跳變的過程中可能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從而導致這一類型的錯誤。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錯誤是信號振盪的一種特殊的形式,即信號的振盪發生在邏輯電平門限附近,多次跨越邏輯電平門限會導致邏輯功能紊亂。反射信號產生的原因:過長的走線,未被終結的傳輸線,過量電容或電感以及阻抗失配。

5.4 過沖與下沖
過沖與下沖來源於走線過長或者信號變化太快兩方面的原因。雖然大多數元件接收端有輸入保護二極體保護,但有時這些過沖電平會遠遠超過元件電源電壓范圍,損壞元器件。

5.5 串擾
串擾表現為在一根信號線上有信號通過時,在PCB板上與之相鄰的信號線上就會感應出相關的信號,我們稱之為串擾。
信號線距離地線越近,線間距越大,產生的串擾信號越小。非同步信號和時鍾信號更容易產生串擾。因此解串擾的方法是移開發生串擾的信號或屏蔽被嚴重干擾的信號。
5.6 電磁輻射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即電磁干擾,產生的問題包含過量的電磁輻射及對電磁輻射的敏感性兩方面。EMI表現為當數字系統加電運行時,會對周圍環境輻射電磁波,從而干擾周圍環境中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它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電路工作頻率太高以及布局布線不合理。目前已有進行 EMI模擬的軟體工具,但EMI模擬器都很昂貴,模擬參數和邊界條件設置又很困難,這將直接影響模擬結果的准確性和實用性。最通常的做法是將控制EMI的各項設計規則應用在設計的每一環節,實現在設計各環節上的規則驅動和控制。

(六)、避免傳輸線效應的方法
針對上述傳輸線問題所引入的影響,我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控制這些影響的方法。

6.1 嚴格控制關鍵網線的走線長度
如果設計中有高速跳變的邊沿,就必須考慮到在PCB板上存在傳輸線效應的問題。現在普遍使用的很高時鍾頻率的快速集成電路晶元更是存在這樣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有一些基本原則:如果採用CMOS或TTL電路進行設計,工作頻率小於10MHz,布線長度應不大於7英寸。工作頻率在50MHz布線長度應不大於1.5英寸。如果工作頻率達到或超過75MHz布線長度應在1英寸。對於GaAs晶元最大的布線長度應為0.3英寸。如果超過這個標准,就存在傳輸線的問題。

6.2 合理規劃走線的拓撲結構
解決傳輸線效應的另一個方法是選擇正確的布線路徑和終端拓撲結構。走線的拓撲結構是指一根網線的布線順序及布線結構。當使用高速邏輯器件時,除非走線分支長度保持很短,否則邊沿快速變化的信號將被信號主幹走線上的分支走線所扭曲。通常情形下,PCB走線採用兩種基本拓撲結構,即菊花鏈(Daisy Chain)布線和星形(Star)分布。
對於菊花鏈布線,布線從驅動端開始,依次到達各接收端。如果使用串聯電阻來改變信號特性,串聯電阻的位置應該緊靠驅動端。在控制走線的高次諧波干擾方面,菊花鏈走線效果最好。但這種走線方式布通率最低,不容易100%布通。實際設計中,我們是使菊花鏈布線中分支長度盡可能短,安全的長度值應該是:Stub Delay <= Trt *0.1.
例如,高速TTL電路中的分支端長度應小於1.5英寸。這種拓撲結構佔用的布線空間較小並可用單一電阻匹配終結。但是這種走線結構使得在不同的信號接收端信號的接收是不同步的。
星形拓撲結構可以有效的避免時鍾信號的不同步問題,但在密度很高的PCB板上手工完成布線十分困難。採用自動布線器是完成星型布線的最好的方法。每條分支上都需要終端電阻。終端電阻的阻值應和連線的特徵阻抗相匹配。這可通過手工計算,也可通過CAD工具計算出特徵阻抗值和終端匹配電阻值。

在上面的兩個例子中使用了簡單的終端電阻,實際中可選擇使用更復雜的匹配終端。第一種選擇是RC匹配終端。RC匹配終端可以減少功率消耗,但只能使用於信號工作比較穩定的情況。這種方式最適合於對時鍾線信號進行匹配處理。其缺點是RC匹配終端中的電容可能影響信號的形狀和傳播速度。
串聯電阻匹配終端不會產生額外的功率消耗,但會減慢信號的傳輸。這種方式用於時間延遲影響不大的匯流排驅動電路。 串聯電阻匹配終端的優勢還在於可以減少板上器件的使用數量和連線密度。
最後一種方式為分離匹配終端,這種方式匹配元件需要放置在接收端附近。其優點是不會拉低信號,並且可以很好的避免雜訊。典型的用於TTL輸入信號(ACT, HCT, FAST)。
此外,對於終端匹配電阻的封裝型式和安裝型式也必須考慮。通常SMD表面貼裝電阻比通孔元件具有較低的電感,所以SMD封裝元件成為首選。如果選擇普通直插電阻也有兩種安裝方式可選:垂直方式和水平方式。
垂直安裝方式中電阻的一條安裝管腳很短,可以減少電阻和電路板間的熱阻,使電阻的熱量更加容易散發到空氣中。但較長的垂直安裝會增加電阻的電感。水平安裝方式因安裝較低有更低的電感。但過熱的電阻會出現漂移,在最壞的情況下電阻成為開路,造成PCB走線終結匹配失效,成為潛在的失敗因素。

6.3 抑止電磁干擾的方法
很好地解決信號完整性問題將改善PCB板的電磁兼容性(EMC)。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保證PCB板有很好的接地。對復雜的設計採用一個信號層配一個地線層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此外,使電路板的最外層信號的密度最小也是減少電磁輻射的好方法,這種方法可採用"表面積層"技術"Build-up"設計製做PCB來實現。表面積層通過在普通工藝 PCB 上增加薄絕緣層和用於貫穿這些層的微孔的組合來實現 ,電阻和電容可埋在表層下,單位面積上的走線密度會增加近一倍,因而可降低 PCB的體積。PCB 面積的縮小對走線的拓撲結構有巨大的影響,這意味著縮小的電流迴路,縮小的分支走線長度,而電磁輻射近似正比於電流迴路的面積;同時小體積特徵意味著高密度引腳封裝器件可以被使用,這又使得連線長度下降,從而電流迴路減小,提高電磁兼容特性。

6.4 其它可採用技術
為減小集成電路晶元電源上的電壓瞬時過沖,應該為集成電路晶元添加去耦電容。這可以有效去除電源上的毛刺的影響並減少在印製板上的電源環路的輻射。
當去耦電容直接連接在集成電路的電源管腿上而不是連接在電源層上時,其平滑毛刺的效果最好。這就是為什麼有一些器件插座上帶有去耦電容,而有的器件要求去耦電容距器件的距離要足夠的小。
任何高速和高功耗的器件應盡量放置在一起以減少電源電壓瞬時過沖。
如果沒有電源層,那麼長的電源連線會在信號和迴路間形成環路,成為輻射源和易感應電路。
走線構成一個不穿過同一網線或其它走線的環路的情況稱為開環。如果環路穿過同一網線其它走線則構成閉環。兩種情況都會形成天線效應(線天線和環形天線)。天線對外產生EMI輻射,同時自身也是敏感電路。閉環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因為它產生的輻射與閉環面積近似成正比。

結束語
高速電路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設計過程,ZUKEN公司的高速電路布線演算法(Route Editor)和EMC/EMI分析軟體(INCASES,Hot-Stage)應用於分析和發現問題。本文所闡述的方法就是專門針對解決這些高速電路設計問題的。此外,在進行高速電路設計時有多個因素需要加以考慮,這些因素有時互相對立。如高速器件布局時位置靠近,雖可以減少延時,但可能產生串擾和顯著的熱效應。因此在設計中,需權衡各因素,做出全面的折衷考慮;既滿足設計要求,又降低設計復雜度。高速PCB設計手段的採用構成了設計過程的可控性,只有可控的,才是可靠的,也才能是成功的!
參考資料:高速PCB設計指南

閱讀全文

與高速模擬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盡海信家電股吧說些什麼 瀏覽:263
美的冰箱抽屜壞了保修嗎 瀏覽:937
阿克蘇舊傢具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867
家電排名前十該怎麼介紹呢 瀏覽:111
通遼學修家電在哪裡 瀏覽:358
傢具廠用什麼口罩最好 瀏覽:924
優質互聯家居廠家 瀏覽:155
在美團里做家電維修效果怎麼樣 瀏覽:325
哪裡有綦江六檔變速箱維修視頻 瀏覽:302
張家港西門子維修中心 瀏覽:371
天龍音響維修點 瀏覽:195
艾華電路板 瀏覽:515
如何維修音樂盒 瀏覽:80
我家電視多少寸 瀏覽:431
碳膜電位器維修視頻 瀏覽:321
家用電器的數字化 瀏覽:210
浙江德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128
軟木打磨翻新清潔多少錢一平 瀏覽:744
京東防水一般多少錢 瀏覽:131
小米簡訊查詢保修 瀏覽: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