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電路設計流程

電路設計流程

發布時間:2023-05-29 23:22:02

『壹』 科學實驗房子電路怎麼設計

1、在紙上畫出房間的平面圖,標出書桌、床、窗戶的位置。
2、房間需安裝兩盞電燈照明燈和閱讀燈並由兩個開關分別控制,在房間平面圖上標出電燈,開關的位置。
3、然後組裝電路,以上是科學實驗房子電路設計流程。

『貳』 簡述硬體電路的設計流程

集成電路設計的流程一般先要進行軟硬體劃分,將設計基本分為兩部分:晶元硬體設計和軟體協同設計。
集成電路設計的流程一般先要進行軟硬體劃分,將設計基本分為兩部分:晶元硬體設計和軟體協同設計。晶元硬體設計包括:

1.功能設計階段。

設計人員產品的應用場合,設定一些諸如功能、操作速度、介面規格、環

境溫度及消耗功率等規格,以做為將來電路設計時的依據。更可進一步規劃軟

件模塊及硬體模塊該如何劃分,哪些功能該整合於SOC 內,哪些功能可以設

計在電路板上。

2.設計描述和行為級驗證

功能設計完成後,可以依據功能將SOC 劃分為若干功能模塊,並決定實現

這些功能將要使用的IP 核。此階段間接影響了SOC 內部的架構及各模塊間互

動的訊號,及未來產品的可靠性。

決定模塊之後,可以用VHDL 或Verilog 等硬體描述語言實現各模塊的設

計。接著,利用VHDL 或Verilog 的電路模擬器,對設計進行功能驗證(function

simulation,或行為驗證 behavioral simulation)。

注意,這種功能模擬沒有考慮電路實際的延遲,也無法獲得精確的結果。

3.邏輯綜合

確定設計描述正確後,可以使用邏輯綜合工具(synthesizer)進行綜合。

綜合過程中,需要選擇適當的邏輯器件庫(logic cell library),作為合成邏輯

電路時的參考依據。

硬體語言設計描述文件的編寫風格是決定綜合工具執行效率的一個重要

因素。事實上,綜合工具支持的HDL 語法均是有限的,一些過於抽象的語法

只適於作為系統評估時的模擬模型,而不能被綜合工具接受。

邏輯綜合得到門級網表。

4.門級驗證(Gate-Level Netlist Verification)

門級功能驗證是寄存器傳輸級驗證。主要的工作是要確認經綜合後的電路

是否符合功能需求,該工作一般利用門電路級驗證工具完成。

注意,此階段模擬需要考慮門電路的延遲。

5.布局和布線

布局指將設計好的功能模塊合理地安排在晶元上,規劃好它們的位置。布線則指完成各模塊之間互連的連線。注意,各模塊之間的連線通常比較長,因此,產生的延遲會嚴重影響SOC的性能,尤其在0.25 微米製程以上,這種現象更為顯著。 目前,這一個行業仍然是中國的空缺,開設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的大學還比較少,其中師資較好的學校有 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東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這個領域已經逐漸飽和,越來越有趨勢走上當年軟體行業的道路。

『叄』 集成電路設計流程的設計過程

1.電路設來計
依據電路功能源完成電路的設計。
2.前模擬
電路功能的模擬,包括功耗,電流,電壓,溫度,壓擺幅,輸入輸出特性等參數的模擬。
3.版圖設計(Layout)
依據所設計的電路畫版圖。一般使用Cadence軟體。
4.後模擬
對所畫的版圖進行模擬,並與前模擬比較,若達不到要求需修改或重新設計版圖。
5.後續處理
將版圖文件生成GDSII文件交予Foundry流片。

『肆』 設計電子電路的基本步驟方法

設計電子電路的基本步驟方法

實際的電子電路往往是很復雜的,是由多種基本電路組合而成,設計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遵循一些規律去合理地設計電路的形式。下面,我為大家分享設計電子電路的基本步驟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確設計任務要求

充分了解設計任務的具體要求如性能指標、內容及要求,明確設計任務。

方案選擇

根據掌握的知識和資料,針對設計提出的任務、要求和條件,設計合理、可靠、經濟、可行的設計框架,對其優缺點進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數。

根據設計框架進行電路單元設計、參數計算和器件選擇

具體設計時可以模仿成熟的電路進行改進和創新,注意信號之間的關系和限制;

接著根據電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進行參數的估計與計算;

器件選擇時,元器件的工作、電壓、頻率和功耗等參數應滿足電路指標要求。

元器件的極限參數必須留有足夠的裕量,一般應大於額定值的1.5倍,電阻和電容的.參數應選擇計算值附近的標稱值。

電路原理圖的繪制

電路原理圖是組裝、焊接、調試和檢修的依據,繪制電路圖時布局必須合理、排列均勻、清晰、便於看圖、有利於讀圖;

信號的流向一般從輸入端或信號源畫起,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按信號的流向依次畫出務單元電路,反饋通路的信號流向則與此相反;

圖形符號和標准,並加適當的標注;

連線應為直線,並且交叉和折彎應最少,互相連通的交叉處用圓點表示,地線用接地符號表示。

;

『伍』 電路設計的設計流程

一般PCB基本設計流程如下:前期准備--PCB結構設計--PCB布局--布線--布線優化和絲印--網路和DRC檢查和結構檢查--製版。
第一:前期准備。這包括准備元件庫和原理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出一塊好的板子,除了要設計好原理之外,還要畫得好。在進行PCB設計之前,首先要准備好原理圖SCH的元件庫和PCB的元件庫。元件庫可以用peotel自帶的庫,但一般情況下很難找到合適的,最好是自己根據所選器件的標准尺寸資料自己做元件庫。原則上先做PCB的元件庫,再做SCH的元件庫。PCB的元件庫要求較高,它直接影響板子的安裝;SCH的元件庫要求相對比較松,只要注意定義好管腳屬性和與PCB元件的對應關系就行。PS:注意標准庫中的隱藏管腳。之後就是原理圖的設計,做好後就准備開始做PCB設計了。
第二:PCB結構設計。這一步根據已經確定的電路板尺寸和各項機械定位,在PCB設計環境下繪制PCB板面,並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鍵/開關、螺絲孔、裝配孔等等。並充分考慮和確定布線區域和非布線區域(如螺絲孔周圍多大范圍屬於非布線區域)。
第三:PCB布局。布局說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這時如果前面講到的准備工作都做好的話,就可以在原理圖上生成網路表(Design--CreateNetlist),之後在PCB圖上導入網路表(Design--LoadNets)。就看見器件嘩啦啦的全堆上去了,各管腳之間還有飛線提示連接。然後就可以對器件布局了。一般布局按如下原則進行:
①.按電氣性能合理分區,一般分為:數字電路區(即怕干擾、又產生干擾)、模擬電路區
(怕干擾)、功率驅動區(干擾源);
②.完成同一功能的電路,應盡量靠近放置,並調整各元器件以保證連線最為簡潔;同時,調整各功能塊間的相對位置使功能塊間的連線最簡潔;
③.對於質量大的元器件應考慮安裝位置和安裝強度;發熱元件應與溫度敏感元件分開放置,必要時還應考慮熱對流措施;
④.I/O驅動器件盡量靠近印刷板的邊、靠近引出接插件;
⑤.時鍾產生器(如:晶振或鍾振)要盡量靠近用到該時鍾的器件;
⑥.在每個集成電路的電源輸入腳和地之間,需加一個去耦電容(一般採用高頻性能好的獨石電容);電路板空間較密時,也可在幾個集成電路周圍加一個鉭電容。
⑦.繼電器線圈處要加放電二極體(1N4148即可);
⑧.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頭重腳輕或一頭沉
——需要特別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時,一定要考慮元器件的實際尺寸大小(所佔面積和高度)、元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以保證電路板的電氣性能和生產安裝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時,應該在保證上面原則能夠體現的
前提下,適當修改器件的擺放,使之整齊美觀,如同樣的器件要擺放整齊、方向一致,不能擺得「錯落有致」。這個步驟關繫到板子整體形象和下一步布線的難易程度,所以一點要花大力氣去考慮。布局時,對不太肯定的地方可以先作初步布線,充分考慮。
第四:布線。布線是整個PCB設計中最重要的工序。這將直接影響著PCB板的性能好壞。在PCB的設計過程中,布線一般有這么三種境界的劃分:首先是布通,這時PCB設計時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線路都沒布通,搞得到處是飛線,那將是一塊不合格的板子,可以說還沒入門。其次是電器性能的滿足。這是衡量一塊印刷電路板是否合格的標准。這是在布通之後,認真調整布線,使其能達到最佳的電器性能。接著是美觀。假如你的布線布通了,也沒有什麼影響電器性能的地方,但是一眼看過去雜亂無章的,加上五彩繽紛、花花綠綠的,那就算你的電器性能怎麼好,在別人眼裡還是垃圾一塊。這樣給測試和維修帶來極大的不便。布線要整齊劃一,不能縱橫交錯毫無章法。這些都要在保證電器性能和滿足其他個別要求的情況下實現,否則就是捨本逐末了。布線時主要按以下原則進行:
①.一般情況下,首先應對電源線和地線進行布線,以保證電路板的電氣性能。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加寬電源、地線寬度,最好是地線比電源線寬,它們的關系是:地線>電源線>信號線,通常信號線寬為:0.2~0.3mm,最細寬度可達0.05~0.07mm,電源線一般為1.2~2.5mm。對數字電路的PCB可用寬的地導線組成一個迴路,即構成一個地網來使用(模擬電路的地則不能這樣使用)
②.預先對要求比較嚴格的線(如高頻線)進行布線,輸入端與輸出端的邊線應避免相鄰平行,以免產生反射干擾。必要時應加地線隔離,兩相鄰層的布線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產生寄生耦合。
③.振盪器外殼接地,時鍾線要盡量短,且不能引得到處都是。時鍾振盪電路下面、特殊高速邏輯電路部分要加大地的面積,而不應該走其它信號線,以使周圍電場趨近於零;
④.盡可能採用45o的折線布線,不可使用90o折線,以減小高頻信號的輻射;(要求高的線還要用雙弧線)
⑤.任何信號線都不要形成環路,如不可避免,環路應盡量小;信號線的過孔要盡量少;
⑥.關鍵的線盡量短而粗,並在兩邊加上保護地。
⑦.通過扁平電纜傳送敏感信號和雜訊場帶信號時,要用「地線-信號-地線」的方式引出。
⑧.關鍵信號應預留測試點,以方便生產和維修檢測用
⑨.原理圖布線完成後,應對布線進行優化;同時,經初步網路檢查和DRC檢查無誤後,對未布線區域進行地線填充,用大面積銅層作地線用,在印製板上把沒被用上的地方都與地相連接作為地線用。或是做成多層板,電源,地線各佔用一層。
——PCB布線工藝要求
①.線
一般情況下,信號線寬為0.3mm(12mil),電源線寬為0.77mm(30mil)或1.27mm(50mil);線與
線之間和線與焊盤之間的距離大於等於0.33mm(13mil),實際應用中,條件允許時應考慮加大距離;布線密度較高時,可考慮(但不建議)採用IC腳間走兩根線,線的寬度為0.254mm(10mil),線間距不小於0.254mm(10mil)。
特殊情況下,當器件管腳較密,寬度較窄時,可按適當減小線寬和線間距。
②.焊盤(PAD)
焊盤(PAD)與過渡孔(VIA)的基本要求是:盤的直徑比孔的直徑要大於0.6mm;例如,通用插腳式電阻、電容和集成電路等,採用盤/孔尺寸1.6mm/0.8mm(63mil/32mil),插座、插針和二極體1N4007等,採用1.8mm/1.0mm(71mil/39mil)。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實際元件的尺寸來定,有條件時,可適當加大焊盤尺寸;PCB板上設計的元件安裝孔徑應比元件管腳的實際尺寸大0.2~0.4mm左右。
③.過孔(VIA)
一般為1.27mm/0.7mm(50mil/28mil);
當布線密度較高時,過孔尺寸可適當減小,但不宜過小,可考慮採用1.0mm/0.6mm(40mil/24mil)。
④.焊盤、線、過孔的間距要求
PADandVIA:≥0.3mm(12mil)
PADandPAD:≥0.3mm(12mil)
PADandTRACK:≥0.3mm(12mil)
TRACKandTRACK:≥0.3mm(12mil)
密度較高時:
PADandVIA:≥0.254mm(10mil)
PADandPAD:≥0.254mm(10mil)
PADandTRACK:≥0.254mm(10mil)
TRACKandTRACK:≥0.254mm(10mil)
第五:布線優化和絲印。「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不管你怎麼挖空心思的去設計,等你畫完之後,再去看一看,還是會覺得很多地方可以修改的。一般設計的經驗是:優化布線的時間是初次布線的時間的兩倍。感覺沒什麼地方需要修改之後,就可以鋪銅了(Place->polygonPlane)。鋪銅一般鋪地線(注意模擬地和數字地的分離),多層板時還可能需要鋪電源。時對於絲印,要注意不能被器件擋住或被過孔和焊盤去掉。同時,設計時正視元件面,底層的字應做鏡像處理,以免混淆層面。
第六:網路和DRC檢查和結構檢查。首先,在確定電路原理圖設計無誤的前提下,將所生成的PCB網路文件與原理圖網路文件進行物理連接關系的網路檢查(NETCHECK),並根據輸出文件結果及時對設計進行修正,以保證布線連接關系的正確性;網路檢查正確通過後,對PCB設計進行DRC檢查,並根據輸出文件結果及時對設計進行修正,以保證PCB布線的電氣性能。最後需進一步對PCB的機械安裝結構進行檢查和確認。
第七:製版。在此之前,最好還要有一個審核的過程。
PCB設計是一個考心思的工作,誰的心思密,經驗高,設計出來的板子就好。所以設計時要極其細心,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數(比如說便於維修和檢查這一項很多人就不去考慮),精益求精,就一定能設計出一個好板子。

閱讀全文

與電路設計流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維修的常用修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502
統帥冰箱保修期 瀏覽:553
蘋果x後玻璃維修費 瀏覽:892
木蘭傢具官網 瀏覽:9
pcb短路怎麼維修 瀏覽:830
傢具底漆打磨用多少目砂紙打 瀏覽:702
蒂雅家居 瀏覽:383
電信手機保修多久 瀏覽:151
東南dx3的保修 瀏覽:155
東芝筆記本杭州維修站電話 瀏覽:224
成都機動車維修如何備案 瀏覽:637
江門到溫州傢具汽運費用多少錢 瀏覽:125
長城汽車售後維修昌平 瀏覽:378
防水板有多少搭接怎麼算 瀏覽:752
家居類渲染 瀏覽:106
製作傢具材料哪裡買 瀏覽:191
洗衣包用什麼防水 瀏覽:314
什麼樣的牆面不能刷防水 瀏覽:487
消防水箱排水口怎麼拆 瀏覽:583
深圳龍崗vivo維修中心6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