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收音機的天線真的有用嗎為什麼不用天線也能聽
分類: 電腦/網路
解析:
FM、AM是根據頻率對廣播的一種分類方式。一般來說AM頻率的電台是相對於遠距離傳播的節目用的,其福射范圍大,是長波,多為一些大電台彩的方式,比如說美車之音啊,中央的一些節目啊,但是其收聽效果不好,音質差,我們稱為調幅廣播。
FM則與之相反,其福射范圍小,多在幾十公里之內,比如一些城裡的,學校里的電台之類,其針對性較強,我們平時聽的廣播節目多為這類,稱為調頻廣播,音質較好
工作原理
收音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簡單歸納為三步曲:第一步要接收到相應頻率的無線電波,第二步是從無線電波上取出調制在其上的聲音悔肢高信息,第三步為把聲音信息還原成人耳能聽到的聲音。下面我們較詳細地來介紹這三個過程:
1. 無線電已與我們人類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如廣播、電視、無線通迅等,可以說我們是生活在無線電波的包圍中。用於無線廣播的無線電頻率是非常眾多的,一個頻率對應一個電台的一套廣播節目,而一台收音機一次也只能收聽一個頻率的廣播節目。這就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收音機應能有選擇性地接收無線電波的能力。事實上,收音機首先靠其本身配置的天線將各碧尺種頻率的無線電波接收進來,然後通過一個具有選擇功能的電路來擇取聽眾所需收聽的電台頻率,此時自然就要將其它頻率的無線電波濾掉。這一選擇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選台,書名應稱之謂調諧。
2. 在接收到我們所需收聽的電台高頻電波後,下一步就是把"搭載"在電波上的聲音信息取下來,前面我們已說過,這個"搭載"過程叫調制,那麼現在把聲音信號取下來則稱為解調。解調是通過特別設計的電子線路來完成的。調飢好制的方式有調幅和調頻兩種,相對應的,解調的方式或採用的電子線路也是不相同的。需要說明的是,從天線上直接接收到的無線電信號是非常微弱的,在通過調諧電路後還需經過放大電路放大到一定幅度才能送往解調電路。
3. 從無線電波上解調出來的聲音信息此時還是一種幅度很低的電信號,我們人耳是聽不到的,還需用功率放大電路將其放大,再通過喇叭或耳機才能還原成我們真正能聽到的聲音。
Ⅱ 求好的fm收音機原理圖 資料 要是獨立元件的哦
找這些干什麼呀?是想學無線電嗎?給你一大堆的電路圖。不過我建議你裝一台電子管的吧,雖說技術過時,但音色很好,現在很流行的。
Ⅲ 誰知道 FM的接收原理是什麼
就是把從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經檢波(解調)還原成音頻信號,送到耳機或喇叭變成音波。
bcl3000
由於科技進步,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頻率的無線電波。如果把這許多電波全都接收下來,音頻信號就會象處於鬧市之中一樣,許多聲音混雜在一起,結果什麼也聽不清了。為了設法選擇所需要的節目,在接收天線後,有一個選擇性電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號(電台)挑選出來,並把不要的信號「濾掉」,以免產生干擾,這就是我們收聽廣播時,所使用的「選台」按鈕。 選擇性電路的輸出是選出某個電台的高頻調幅信號,利用它直接推動耳機(電聲器)是不行的,還必須把它恢復成原來的音頻信號,這種還原電路稱為解調,把解調的音頻信號送到耳機,就可以收到廣播。 最簡單收音機稱為直接檢波機,但從接收天線得到的高頻無線電信號一般非常微弱,直睜遲接把它送到檢波器不太合適,最好在選擇電路和檢波器之間插入一個高頻放大器,把高頻信號放大。即使已經增加高頻放大器,檢波輸出的功率通常也只有幾毫瓦,用耳機聽還可以,但要用揚聲器就嫌太小,因此在檢波輸出後增加音頻放大器來推動揚聲器。 高放式收音機比直接檢波式收音機靈敏度高、功率大,但是選擇性還較差,調諧也比較復雜。把從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放大幾百甚至幾萬倍,一般要有幾級的高頻放大,每一級電路都有一個諧振迴路,當被接收的頻
數顯調頻收音機
率改變時,諧振電路都要重新調整,而且每次調整後的選擇性和通帶很難保證完全一樣,為了克服這些缺點,現在的收音機幾乎都採用超外差式電路。 超外差的特點是:被選擇的高頻信陸神號的載波頻率,變為較低的固定不變的中頻(465KHz),再利用中頻放大器放大,滿足檢波的要求,然後才進行檢波。在超外差接收機中,為了產生變頻作用,還要有一個外加的正弦信號,這個信號通常叫外差信號,產生外差信號的電路,習慣叫本地振盪。在收音機本振頻率和被接收信號的頻率相差一個中頻,因此在混頻器之前的選擇電路,和本振採用統一調諧線,如用同軸的雙聯電早早虧容器(PVC)進行調諧,使之差保持固定的中頻數值。由於中頻固定,且頻率比高頻已調信號低,中放的增益可以做得較大,工作也比較穩定,通頻帶特性也可做得比較理想,這樣可以使檢波器獲得足夠大的信號,從而使整機輸出音質較好的音頻信號。
Ⅳ 求解FM調頻發射器電路圖工作原理
此級是將前級的調頻信號進行電壓與電流的放大,輸出負載則是個LC諧振迴路,諧振在調頻信號的中心頻率上,而射頻信號就通過天線輻射出去;
在安裝調試中這個電感線圈是可以調節的,以獲得准確的中心頻率,效果是接收端的已解調信號的質量增強;
集電極上的電感為扼流圈,即阻交通直,對高頻信號呈現出高阻狀態,只為三極體提供直流通路;
Ⅳ 基於CD4046的FM調制解調的問題。
信息源(簡稱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種信息轉換成原始信號。根據消息的種類不同信源分為模擬信源和數字信源。發送設慎賣備的作用產生適合傳輸的信號,即使發送信號的特性和信道特性相匹配,具有抗雜訊的能力,並且具有足夠的功率滿足原距離傳輸的需求。 信息源和發送設備統稱為發送端。 發尺晌送端將信息直接轉換得到的較低頻率的原始電信號稱為基帶信號。通常基帶信號不宜直接在信道中傳輸。因此,在通信系統的發送端需將基帶信號的頻譜搬移(調制)到適合信道傳輸的頻率范圍內進行傳輸。這就是調制的過程。 信號通過信道傳輸後,具有將信號放大和反變換功能的接收端將已調制的信號搬移(解調)到陵孝鋒原來的頻率范圍,這就是解調的過程。
Ⅵ 如何調試an7410立體聲解碼電路
1)用立體聲信號發生器;
2)用FM收音機,引出解調復合信號;
其實這類晶元電路沒什麼可調試的,電路、參數正確,都能夠正常工作了
Ⅶ 射頻電路設計的目錄
第1章 射頻電子學概述
1.1 電磁波譜
1.2 物理單位和物理常數
1.3 微波波段的字母命名法
1.4 射頻電路的元件、布局和構造
1.5 同軸電纜傳輸線
1.6 警告
第2章 射頻元件和諧振電路
2.1 諧振電路
2.2 向量
2.3 電感和電感器
2.4 電容和電容器
2.5 電容器在電路中的電壓和電流
2.6 射頻/中頻(RF/IF)調諧變壓器
第3章 射頻電路中的可變電容器
3.1 線性容值電容器和線性頻率電容器
3.2 特殊的可變電容器
3.3 變容二極體的應用
3.4 注意事項和警告
第4章 自己動手製作電感
4.1 阿米德(Amidon Associates)線圈系統
4.2 製作自己的環形鐵芯電感和RF變壓器
4.3 鐵氧體和鐵粉棒
4.4 製作實例
第5章 無線接收器的原理與設計
5.1 調諧器
5.2 射頻調諧(TRF)接收器
5.3 超外差式接收器
5.4 自製接收器電路
第6章 直接變頻無線電接收機
6.1 基本工作原理
6.2 直接變頻接收機設計中的相關問題
6.3 一些實際的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及注釋
第7章 射頻放大器及預選器電路
7.1 JFET預選器電路
7.2 MOSFET預選器電路
7.3 雜訊和預選器
7.4 應用於VLF、LF和AM BCB的寬頻射頻前置放大器
7.5 寬頻射頻放大器(50Ω輸入輸出阻抗)
7.6 使用MC-1350P的寬頻調諧射頻/中頻(RF/IF)放大器
7.7 VLF前置放大器
7.8 小結
第8章 組裝中頻放大器
8.1 放大器電路
8.2 級聯對放大器
8.3 通用中頻放大器
8.4 耦合至其他濾波器
8.5 集成中頻放大器
8.6 中頻信號處理集成電路
8.7 逐級檢波對數放大器
8.8 中頻放大器中的濾波器開關
參考文獻
第9章 無線接收機特性詳解
9.1 理想無線電接收機
9.2 計量單位
9.3 動態性能
9.4 動態范圍
9.5 接收機性能改進策略
參考文獻
第10章 構造信號發生器和振盪器電路
10.1 振盪器電路的類型
10.2 1~20MHz晶體振盪器
10.3 高頻(HF)/甚高頻(VHF)緩沖放大器
10.4 455kHz調幅(AM)中頻放大器測試校準振盪器
10.5 調幅(AM)及短波波段信號發生器
第1l章 射頻定向耦合器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2章 射頻混合耦合器
12.1 混合耦合器的應用
12.2 相移混合器
12.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13章 構造簡單的超低頻無線電接收機
13.1 接收機類型
13.2 調頻電路問題
13.3 VLF接收機工程
參考文獻
第14章 接收機里的干擾現象
14.1 無線電站干擾
14.2 其他干擾
第15章 針對電磁干擾的濾波電路
15.1 電磁干擾傳輸的方式
15.2 電子雜訊
15.3 防止電磁干擾的措施
15.4 共模電流和差模電流
15.5 交流輸電線濾波器
15.6 特殊的醫學電磁干擾問題
15.7 計算機中的電磁干擾
15.8 小結
第16章 射頻電感與電容的測量
16.1 電壓駐波比(VSWR)方法
16.2 分壓法
16.3 信號發生器法
16.4 變頻振盪器法
16.5 使用射頻橋路
16.6 測量寄生電容與寄生電感
16.7 小結
第17章 射頻雜訊橋的構建與應用
17.1 天線的調整
17.2 諧振頻率
17.3 電容與電感的測量
第18章 射頻電路中的向量
第19章 阻抗匹配:方法與電路
19.1 阻抗匹配的方法
19.2 L形網路
19.3 Pi(Ⅱ)形網路
19.4 電容式變壓器網路
19.5 阻抗匹配電路
19.6 同軸電纜平衡一不平衡轉換器
19.7 匹配短截線
19.8 四分之一波長匹配線
19.9 串聯阻抗匹配器
第20章 雙平衡混頻器DBM的應用
20.1 雙工濾波器電路
20.2 JFET與MOSFET雙平衡混頻電路
20.3 雙平衡二極體混頻電路
20.4 雙極跨導單元雙平衡混頻器
20.5 前置放大器與後置放大器
20.6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l章 PIN二極體及其應用
21.1 PIN 極管開關電路
21.2 PIN二極體的應用
21.3 小結
第22章 UHF和微波二極體、晶體管及集成電路
22.1 二極體器件
22.2 負電阻(-R)元件介紹
22.3 UHF和微波射頻晶體管
22.4 半導體概述
22.5 晶體管的選擇
第23章 LC射頻濾波器電路
23.1 濾波器應用
23.2 濾波器構造
23.3 濾波器的設計方法
23.4 低通濾波器
23.5 高通濾波器
23.6 帶通濾波器
23.7 帶阻濾波器
23.8 其他帶通濾波器
23.9 小結
第24章 工程中的時域反射法
24.1 TDR的基本原理
24.2 脈沖源
24.3 實驗結構
24.4 實際測量
第25章 頻率漂移問題的解決
25.1 頻率移位問題
25.2 漂移問題
25.3 高頻(VHF)問題
25.4 早期設備的問題
25.5 熱量問題
25.6 設備更新
第26章 史密斯圓圖
26.1 Smith圓圖的組成
26.2 Smith圓圖的應用
第27章 檢波器與解調器電路
27.1 AM包絡檢波器
27.2 雜訊
27.3 平衡解調器
27.4 同步調幅(AM)解調
27.5 雙邊帶抑制載波(DSBSC)與單邊帶抑制載波(SSBSC)解調器
27.6 FM與PM解調器電路
27.7 鑒頻器電路
27.8 比例檢波器電路
27.9 脈沖計數檢波器
27.10 鎖相環FM/PM檢波器
27.11 積分檢波器
專業名詞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