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功率表在電路中應採用什麼接法
電壓線圈「發電機端」接電流流入端
B. 功率表接線要注意什麼事項
1)測量功率時,可用低功率因數表測量高功率因數負載,禁止用高功率因數表測量低功率因數負載,否則會使儀表燒毀。
2)接線渣春悄時要注意同名端應接在一起,直流電路要注意功率表、電流表、電壓表的極性.
3)發現測量指針反轉時,可更換電壓端鈕,不要更換電流端鈕。
4)通常功率表製成多量程的,一般有兩個電流量程,三個或四個電壓量程。由於功率表上只有一森鄭條標度如渣尺,故在標度尺上不標瓦特數,而是標注分格數。
電路的功率P(W)為
P=CN
式中P——電路的功率(W);
C——功率表常數(W/格),C=UNIN/αm,其中UN為功率襲電壓擻程(V),IN辦功率表電流量程(A), αm 為功率表標度尺的滿刻度數;
N——功率表指示的格數。
C. 不懂功率表在電路中表示的測量對象是什麼,如何判斷功率表在電路中四端接線代表什麼意思求指教。
功率表要取得兩種信號條件才成立,1.電壓2.電流。(共有四個接線端點)
水平線的那條是電流信號。
垂直轉彎的那條是電壓信號。
就是串聯,串在那條電路上的元件都影響電流的變化,R2+R1+X1。
其中X1是屬於感抗性元件,功率因數不等於1,所以會有有功功率與無功功率的產生。電壓信號取自於X1與R1之間,另一點在R2的前端,作用在讀取R1與R2的有效功率。
前面X2是屬於容抗負載,是補償感抗負載用的。圖示X2沒有在迴路上所以這個W表測不到它的電流。如在R2的前端在裝一個W表,才可以測到總電流。也就是實在功率。
(3)功率表電路擴展閱讀:
射頻或微波功率計按照在測試系統中的連接方式不同分類
有終端式和通過式兩種。終端式功率計把功率計探頭作為測試系統的終端負載,功率計吸收全部待測功率,由功率指示器直接讀取功率值。
通過式功率計利用某種耦合裝置,如定向耦合器、耦合環、探針等從傳輸的功率中按一定的比例耦合出一部分功率,送入功率計度量,傳輸的總功率等於功率計指示值乘以比例系數。
射頻或微波功率計按的測量原理分類
測熱電阻型功率計使用熱變電阻做功率感測元件。熱變電阻值的溫度系數較大。被測信號的功率被熱變電阻吸收後產生熱量,使其自身溫度升高,電阻值發生顯著變化,利用電阻電橋測量電阻值的變化,顯示功率值。
熱電偶型功率計熱電偶型功率計中的熱偶結直接吸收高頻信號功率,結點溫度升高,產生溫差電勢,電勢的大小正比於吸收的高頻功率值。
量熱式功率計典型的熱效應功率計,利用隔熱負載吸收高頻信號功率,使負載的溫度升高,再利用熱電偶元件測量負載的溫度變化量,根據產生的熱量計算高頻功率值。
晶體檢波式功率計晶體二極體檢波器將高頻信號變換為低頻或直流電信號。適當選擇工作點,使檢波器輸出信號的幅度正比於高頻信號的功率。
射頻或微波功率計按被測信號連續性分類
有連續波功率計和脈沖峰值功率計。
D. 功率表的具體接法是怎樣的望高手賜教.....最好說明一下電流的具體流向
1
功率表標有*號的電陸嫌流端接至電源一端,而另一電流端接至負載端。電流線圈是串聯接入電路的
2
功率表標有*號的電壓端可以接至電流賀臘端的任意一端,而另早拍手一個電壓端則跨接至負載的另一端。功率表電壓支路是並聯接入被測電路的
E. 功率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功率表怎麼使用
1、使宏嫌顫用原理:功率表大多採用電動系測量機構。電動系功率表與電動系電流表、電壓表的不同之處:定線圈和可動線圈不是串聯起來構成一條支路,而是分別將固定線圈與負載串聯,將可動線圈與附加電阻串聯後再並聯至負載,由於儀表指針的偏轉角度者物與負載電流和電壓的乘積成面故可測量負載的功率。
2、使用方法:
正確選擇功率表的量程。選擇功率表的量程就是選擇功率表中的電流量程和電壓量程。使用時應使功率表中的電流表程不小於負載電流,電壓量程不低於負載電壓,而不能僅從功率量程來考慮。
正確連接測量線路。電動系測量蔽敗機構的轉動力矩方向和兩線圈中的電流方向有關,為了防止電動系功率表的指針反偏,接線時功率表電流線標有「·」號的端鈕必須接到電源的正極端,而電流線圈的另一端則與負載相連,電流線圈以串聯形式接入電路中。
正確讀數。一般安裝式功率表為直讀單量程式,表上的示數即為功率數。但攜帶型功率表一般為多量程式,在表的標度尺上不直接標注示數,只標注分格。在選用不同的電流與電壓量程時,每一分格都可以表示不同的功率數。
在讀數時,應先根據所選的電壓量程u、電流量程i以及標度尺滿量程時的格數&,求出每格瓦數(又稱功率表常數)c,然後再乘上指針偏轉的格數夕,就可得到所測功率p。
F. 電動系功率表結構和工作原理
電動系測量機構用於功率測量時,其定圈串聯接入被測電路;而動圈與附加電阻串聯後並聯接人被測電路。國家標准規定,在測量線路中,用一個圓加-條水平粗實線和一條豎直細實線來表示電壓與電流相乘的線圈。電動系功率表的電路原理圖如圖1所示。顯然,通過定圈的電流就是被測電路的電流i,所以通常稱定圈為電流線圈;動圈支路兩端的電壓就是被測電路兩端的電壓,所以通常稱動圈為電壓線圈,而動圈支路也常被稱為電壓支路。
①當用於直流電路的功率測量時,通過電流線圈的電流i;與被測電路電流相等,即
i1=i
圖1 電動系功率表的原理電路圖
而電壓線圈中的電流jz可由歐姆定律確定,即
由於電流線圈兩端的電壓降遠小於負載兩端的電壓u,所以可以認為電壓支路兩端的電壓與負載電壓tj是相等的。式(2-21)中r2是電壓支路總電阻,它包括電壓線圈電阻和附加電阻rfj。對於一個已製成的功率表,r2是一個常數。又因為電動系功率表可動部分的偏轉角為
即電動系功率表用於直流電路的測量時,其可動部分的偏轉角α正比於被測負載功率p。
②當用於交流電路的測量時,通過電流線圈的電流i,等於負載電流i,即
而通過電壓線圈的電流i2與負載電壓j成正比,即
式中 z2——電壓支路的總阻抗。
由於電壓支路中附加電阻r凸總是比較大,在工作頻率不太高時,電壓線圈的
感抗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可以近似認為電壓線圈電流i2與負載電壓j是同相的,即i2與山之間的相位差等於零,而i1與i2之間的相位差矽跟j;與山之間的相位差¢相等,如圖2所示。
因此可得
圖2 i1、u、∮、i2、φ的相位關系
即電動系功率表用於交流電路的功率測量時,其可動部分的偏轉角α與被測電路的有功功率p成正比。雖然這一結論是在正弦交流電路的情況下得出的,但它對非正弦交流電路同樣適用。
歡迎轉載,信息來自維庫電子市場網(www.dzs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