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在電路圖中區分負載和電源
看功率流動的正方向。如果是發出功率的元件,可以看作是電源,反之就是負載。版
根據電壓和權電流的實際方向可確定某一元件是電源還是負載:
電源U和I的實際方向相反,電流從+端流出,發出功率。
負載U和I的實際方向相同,電流從+端流入,取用功率。
(1)冗餘電路圖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為了更好的使容性負載具有更好的響應特性,驅動功率放大器中需要容性負載的放電迴路。綜上所述容性負載對功放提出更高的要求:頻率相應要達到客戶的要求, 驅動能力需要有一定的冗餘,電路補償及阻抗匹配設計完善。
2、切勿使用載荷限制器來停止負荷物運行,切勿緊靠著導纜器停鉤。
3、切勿使用負荷限制量來測量負載。
4、切勿將鋼纜卷出超過紅繩的長度。
5、切勿提升/牽引任何偏離中心的負載。這可能會導致負載物擺動的危險。確保負載物在產品正下方。
B. 數字電路如何判斷是否有冗餘項
由邏輯表達式來判斷,需要很熟悉邏輯運橡攜纖算的隱虧基本公式,尤其是掌握冗餘項的定義。
通過卡諾圖來判斷,觀察邏輯表達式中各個乘積項(與項)的卡諾圈。若有兩圈相切的情況,相切處兩圈的相鄰格子又被一個圈包圍,則此圈對應的乘積項就是冗餘項。下圖中的ACD為梁仿冗餘項。
C. 什麼是工作冗餘系統和非工作冗餘系統
第二章 系統可靠性模型建立與冗餘設計 Post By:2009-11-14 10:14:47 [只看該作者]
第二章 系統可靠性模型建立與冗餘設計
第二章 系統可靠性模型建立與冗餘設計
2.1 概述
2.2 可靠性模型
2.3 可靠性模型建立應注意問題
2.4 冗餘設計
第二章 系統可靠性模型建立與冗餘設計
2.1 概述
系統可靠性模型是指系統的可靠性結構模型(又稱可靠性框圖)和對應的可靠性數學模型總稱。所謂可靠性結構模型是指從可靠性觀點出發,依照系統各單元間存在的功能邏輯關系,用框圖將這種關系表達出來。用數學方法對這種關系加已描述,這就是可靠性數學模型。
建立系統可靠性模型是可靠性工程中重要工作專案之一。它是進行可靠性指標預計、分配及可靠性分析、評估以及權衡和優化設計重要的基礎和手段。建立系統可靠性模型應在系統研製早期進行,隨著研製工作進展和設計上更動,系統可靠性模型要不斷深入完善和修改。
系統的可靠性模型分為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務可靠性模型。
基本可靠性模型包括一個可靠性框圖和一個相應的可靠性數學模型。基本可靠性模型是一個串聯模型,包括那些冗餘或替代工作模式的單元都按串聯處理,用以估計產品及其組成單元引起的維修及後勤保障要求。基本可靠性模型的詳細程式應該達到產品規定的分析層次,以獲得可以利用的資訊。而且失效率資料對該層次產品設計來說能夠作為考慮維修和後勤保障要求的依據。
任務可靠性模型包括一個可靠性框圖和一個相應的數學模型。任務可靠性模型應該能描述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產品各單元的預定用途。預定用於冗餘或替代的單元應該在模型中反映為並聯結構或適用於特定任務階段及任務范圍的類似結構。任務可靠性模型的結構比較復雜,用以估計產品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任務可靠性模型中所用產品單元的名稱標志應該與基本可靠性模型中所用的一致。
建立系統可靠性模型有以下作用和意義:
1) 建立系統可靠性模型是可靠性工程重要工作專案,是可靠性保證大綱規定的必做的工作專案之一。
2) 建立系統可靠性模型是可靠性指標與維修性指標分配與預計的基礎工作。
3) 建立系統可靠性模型是可靠性分析、估算、評價的工具。
4) 建立系統可靠性模型是對系統最佳方案權衡和優化設計首先應完成的工作專案。
5) 建立系統可靠性模型是進行可靠性設計重要措施之一。如余度設計等。
2.2 可靠性模型---548註:此節多為圖形,沒有貼出,只貼出小節;
2.2.1單元的故障均會導致整個系統的故障,對這種系統應建立串聯模型。
2.2.2 可靠性並聯模型
組成系統的所有單元都發生故障時系統才發生故障,對這樣的系統建立可靠性並聯模型。
2.2.3 (m,n)並聯模型
這種模型又叫表決系統模型, 它是由m個可靠度相同的分系統組成並聯結構, 其中有n個單元正常工作, 系統才能正常工作;
2.2.4可靠性混合模型
把若干串聯模型與並聯模型組合在一起,便構成混合模型
2.2.5簡單旁聯模型
組成產品的幾個單元中只需一個單元工作, 當該單元工作故障時通過故障監測及轉換裝置接到另一個單元進行工作的模型, 就是旁聯模型。
2.2.6復雜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對於復雜結構模型,如果是簡單的串並或並串亂高含的混聯結構,其建模和數學模型的計算較簡單。對很難轉換為簡單念侍的串並結構模型的分析需採用其他方法,常用的有布林真值法、概率展開分析法、貝葉斯法等。下面就具體例項介紹用貝葉斯法分析復雜結構模型。如圖2.8所示。
2.3 可靠性模型建立應注意問題
2.3.1可靠性模型框圖的每個單元只表示一個功能單元。
2.3.2可靠性模型框圖,應與電氯聯接圖相區別。圖2.10a所示,是一個LC並聯振盪迴路,不論線圈L或是電容器C,任何一個失效,都導致迴路失效。因而,雖在電氯聯接上二者並聯,但就可靠性框圖而言它應是串聯模型,如圖2.10b所示。
2.3.3 建立模型要根據失效模式決定;舉例說明,兩電容並聯完成濾波嘩笑功能,如電容器開路失效為主要模式,其可靠性模型為並聯結構模型, 如電容器短路失效為主要模式,其可靠性模型為串聯結構模型。
(a)電路 (b)開路失效結構模型 (c) 短路失效結構模型
圖2.11 並聯電容與其可靠性框圖
2.3.4可靠性結構模型框圖與數學模型應與系統框圖、原理圖、工程圖等相協調, 輸入輸出關系一致,並隨其更改而變化。
2.3.5模型框圖應在最低層次確定以後, 自上而下逐級展開,並逐級確定數學模型關系式。在附錄中給出建立可靠性結構模型和數學模型的例項,見附錄例A1和附錄例A2。
2.3.6建立可靠性框圖時,應確定系統功能,同一工作原理圖中的各單元,因為完成的任務功能不同,其可靠性框圖也不一定相同。對多工系統 應針對各個功能建立可靠性結構模型,如系統要求各任務功能都要保證,則系統的任務可靠性模型為各任務模型的串聯結構。
2.4 冗餘設計
當構成系統的單元可靠性不能滿足系統要求時,所採取的一種設計方法,尤其對於無法維修或要求不停機維修的系統更需要這種設計方法,對於執行特殊任務和對於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系統特別需要這種設計方法,它是提高系統任務可靠性有效方法之一。
冗餘系統可分工作冗餘系統和非工作冗餘系統,工作冗餘系統是並聯各單元同機工作,如本標准2.2.2 中可靠性並聯模型和2.2.3中(m,n)並聯模型,而非工作冗餘系統中的非執行狀態備用只有一個單元工作,其餘處於單元待機狀態,當工作單元失效時,儲備單元通過開關逐個替換,直到所有單元失效,系統才失效, 如本標准2.2.5 中的簡單旁聯模型,其中的倒換開關也可作為一個單元加以考慮。另外, 非工作冗餘系統還有執行狀態備用,即所謂熱備份,其結構模型工程上近似等同並聯模型。
在工程中,冗餘設計應注意下述問題:
2.4.1在進行冗餘設計時應在可靠性、體積、重量及成本四者之間進行權衡優化設計。
2.4.2在進行冗餘設計時,不是構成系統所有的單元都需要進行冗餘設計,應選取那些可靠性薄弱環節和對執行任務及安全性影響至關重要單元進行冗餘設計。
2.4.3為了提高系統的任務可靠性,可以對單元進行如下權衡:如果提高單元的元器件可靠性可以與進行冗餘設計有相同可靠性水平。同時,提高單元的元器件水平較易且成本不高,那就採取提高單元的元器件可靠性水平,即選用高可靠元器件,尤其對長期工作的通訊產品尤為重要,往往在較長工作時間更顯現出選用高可靠元器件的優越性
2.4.4在設計時,替代功能冗餘能使完成不同功能的單元,一旦其中某單元發生故障時,其它單元可轉換功能,予以替代。對移動通訊產品還可以採用實時動態重組冗餘設計,如站與站之間通過呼吸吞吐予以發射訊號覆蓋,使使用者接收不中斷訊號,可以與硬體冗餘設計有異曲同工的妙處,計算公式為
冗餘是指重復配置系統的一些部件,當系統發生故障時,冗餘配置的部件介入並承擔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減少系統的故障時間。
PLC冗餘可以分為:軟體冗餘和硬體冗餘。硬體冗餘對硬體型號有所要求,連線方式也不同,但對軟體並無特殊要求。 在工業自動化系統中大量選用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作為控制器,隨著技術的發展又組建冗餘系統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目前冗餘的分類方式很多,而採用PLC冗餘方式的有兩種,即軟冗餘和硬亢余。西門子公司在軟、硬冗餘兩方面均給出了解決方案。而基於硬冗餘的可靠性高,但構建系統成本也較高。而基於S7300或S7400的軟冗餘是一種成本低又能提高可靠性的方案。目前,軟冗餘系統已經在冶金、交通、電力、化工、污水處理等工業控制工程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但是對於軟冗餘的效能仍沒有進行系統的研究。 硬冗餘系統的冗餘結構確保了任何時候的系統可靠性,例如所有的重要部件都是冗餘配置。這包括了冗餘的CPU、供電模件和用於冗餘CPU通訊的同步模組。根據特定的自動化控制過程需要,還可以配置冗餘客戶伺服器、冗餘通訊介質、冗餘介面模件IM153-2等。 硬冗餘系統能夠: 1. 平滑的主從切換 2. 自動事件同步 3. 整合的錯誤識別和錯誤定位功能 4. 操作期間可對系統進行修改 5. 類似標准CPU的線上程式設計 6. 下載程式時,只考慮單個CPU,程式可自動拷貝到另一個CPU中。 7. CPU修復後自動再進入。 8. 執行中所有部件可更換。 軟冗餘實現原理: 系統執行過程中兩個CPU同時啟動和執行,但是在正常執行時只有主CPU發出控制命令,而備用CPU檢測主CPU狀態和記錄主CPU發出的命令,當主CPU發生故障時能夠延續當時的實際狀態接替主CPU發出執行命令。與主CPU通訊的IM1532模組處於啟用狀態時主CPU能訪問I/0模組。當系統發生特定故障時,系統可以實現主備切換,備站接替主站繼續執行。
冗餘系統,是為安全考量,往往用於停機損失非常大的裝置上
這種裝置就需要冗餘系統,一個壞了熱切到第二個系統,不停機的情況下換掉壞的元件
西門子S400,西門子博途1500,AB Controllogic 5000系列,大型PLC一般都有這功能。國產的和利時LK系列好像也有
可以使用Flash儲存卡。
冗餘檔案就是系統備分檔案.格式有DLL和deb等.
動態連結庫DLL檔案即動態連結庫檔案,是一種可執行檔案,它允許程式共享執行特殊任務所必需的程式碼和其他資源。Windows提供的DLL檔案中包含了允許基於Windows的程式在Windows環境下操作的許多函式和資源。
DLL檔案即動態連結庫檔案,是一種可執行檔案,它允許程式共享執行特殊任務所必需的程式碼和其他資源。Windows提供的DLL檔案中包含了允許基於Windows的程式在Windows環境下操作的許多函式和資源。
DLL多數情況下是帶有DLL副檔名的檔案,但也可能是EXE或其他副檔名。它們向運行於Windows作業系統下的程式提供程式碼、資料或函式。程式可根據DLL檔案中的指令開啟、啟用、查詢、禁用和關閉驅動程式。
DLL的全稱是Dynamic Link Library, 中文叫做「動態連結檔案」。在Windows作業系統中, DLL對於程式執行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程式在執行的時候, 必須連結到DLL檔案, 才能夠正確地執行。而有些DLL檔案可以被許多程式共用。因此, 程式設計人員可以利用DLL檔案, 使程式不至於太過巨大。但是當安裝的程式越來越多, DLL檔案也就會越來越多, 如果當你刪除程式的時候, 沒有用的DLL檔案沒有被刪除的話, 久而久之就造成系統的負擔了。
DLL是動態連線庫。使用動態連線庫的一些好處是:
1.多個應用程式共享程式碼和資料:比如Office軟體的各個組成部分有相似的外觀和功能,這就是通過共享動態連線庫實現的。
2.在鉤子程式過濾系統訊息時必須使用動態連線庫。
3.動態連線庫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將一個大的應用程式劃分為幾個小的模組,有利於小組內部成員的分工與合作。而且,各個模組可以獨立升級。如果小組中的一個成員開發了一組實用常式,他就可以把這些常式放在一個動態連線庫中,讓小組的其他成員使用。
4.為了實現應用程式的國際化,往往需要使用動態連線庫。使用動態連線庫可以將針對某一國家、語言的資訊存放在其中。對於不同的版本,使用不同的動態連線庫。在使用AppWizard生成應用程式時,我們可以指定資原始檔使用的語言,這就是通過提供不同的動態連線庫實現的。
VC++、C++ Builder、Delphi都可以編寫DLL檔案。Visual Basic 5.0以上版本也可以編寫一種特殊的DLL,即ActiveX DLL。
DLL不是獨立執行的程式,它是某個程式的一個部分,它只能由所屬的程式呼叫。使用者不能,也不需要開啟它。
要看什麼版本。博圖軟體 是西門子以後軟體的趨勢,也就是西門子以後准備就這一個軟體了(西門子S-1200,S7-1500,S7-300,S7-400,稍作說明:西門子200是西門子公司收購產品應該不會整合到博圖軟體,而且200看樣子西門子想把它淘汰了)。正題:SIMATIC Manager軟體可以做的博圖軟體應該都行,強調最新版本。TIA10.5是1200專用,算是試水製作吧。其他的要根據它的軟體說明。 希望能幫助到你。
你是說UPS 系統嗎?就是N+1並機,一是冗餘備份的,如果有一台壞了,可以補上。平常都是均分負載
控制器和交換機怎麼通訊?還需要443-1,win冗餘需要冗餘授權,如果win做伺服器還要有winserver授權。如果歸檔很多超過了512個點,還需要歸檔授權。
D. 求將220交流電轉換為5v直流電的電路圖
電容C3,它的容量可以取100微法左右,C1的容量控制在1-7微法之間,C2容量控制在300-100微法之間,如果輸出電流大,可以調大一點C1和C1的容量。R3和R4是在斷電時候用來吸收電容C1的能量的,用一個電阻也可以,就是不好匹配阻值而已,右邊靠7812來穩定壓力。
具體好處:
1、設備負載率高,加上節能休眠管理,大大提高系統整體效率
2、拓撲簡單,電池直接掛母排上,且電源模塊N+1冗餘,可靠性高
3、電源模塊達到插拔式的便利程度,可在機櫃內按需在線擴容
4、並機擴容無交流電源幅度、相位和頻率的同步要求,機櫃擴容簡單
5、標准機櫃設備,可以集中能源池布置,也分散到網路設備群中布置
6、現場更換故障電源模塊簡易,一線運維人員即可操作
E. 汽車線路當中的冗餘線和離散線的作用和區別
在可靠性設計中,有一個從功能圖->邊界圖->p圖->FMEA的完整設計流程。P圖能方便於設計FMEA,兩者的作用基本一致的,我的理解是P圖比FMEA更形象,更有利於產品設計(P圖 即參數圖,Parameter Diagram)。
以後在做PFMEA的過程中,亦可參考功能圖->邊界圖->p圖->FMEA的流程;比如要求圖->過程圖->p圖->PFMEA。
在汽車行業中P圖用於描述工程系統或過程。應用工程師需要確定能使系統獲得期望輸出的物理輸入,以及由於能量轉移導致的、客戶認定的不期望的輸出。
此外,應該辨認那些可能會干擾或削弱期望輸出或可用來改善輸出的參數。從理論上講,這似乎很容易做到,但實際應用中常常感覺比較難。這篇文章試圖通過提供規范化定義來明確區分。
1 引言
P圖應被更廣泛應用於產品的健壯性和可靠性領域。所以首先介紹一下這些術語。
在質量方面的健壯性是指某產品或工藝的功能不會受到參數變化的影響。工程上的挑戰是如何使得系統在有噪音影響的情況下其理想功能變化不大。更高的目標是使系統在名義目標附近執行理想功能,同時副作用最小;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理想的功能(提高健壯性)變化的收益必須兼顧的成本。
健壯性(robustness)可以被描述為系統所執行的功能與對它的需求功能之間的距離。能力與需求之間的這種分離是健壯性的一個標准,也可以描述為與故障模式的距離。
健壯性並不一定意味著設計是昂貴的、冗餘的或過份設計的。當系統有一個大的響應差異,即系統對於某種差異源(雜訊)的影響十分敏感時,該系統也稱為非穩健的。信噪比(田口使用的SAN比例)是一種已知的對健壯性的衡量,它用來定義設計的最優參數設定。
可靠性可以被定義為一個系統在規定的時間,里程數或周期內,在雜訊存在的情況下完成預定功能的概率。它還要考慮客戶期望系統達到或超過預期的功能,並且在系統或車輛指定的壽命內能夠滿足規定的功能,如對於主系統的變速箱或發動機要求的十年或150,000英里。對於像剎車片、雨刷、火花塞或輪胎等易磨損部件應用更短的時間或里程。至關重要的是,此系統與客戶相關的使用情況必須是已知的,並要融合到設計之中。可靠性衡量值如下:
- 製造過程的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 機器的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
- 每千輛汽車的維修數量
- 一個滾子軸承的B10壽命。
2 產品描述
在創建P圖(圖1)之前,團隊應該首先用邊界圖(圖2)描述系統。這對於描述哪些部件屬於該系統和它們之間的連接關系、甚至是各部件在系統邊界外它們與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可缺少的。通過定義系統邊界,工程的范圍和責任會被明確劃分。
F. cisco packet tracer5.3,交換機之間設計冗餘線路,埠接上了燈為什麼不綠如下圖
生成樹給阻塞了
G. 汽車電路圖中的冗餘線是起什麼作用的
冗餘線路,是指重復配置系統的一些部件,當系統或線路發生故障時,冗餘配置的部件介入或替換並承擔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提供更方便解決問題的方案;既「自動備援」,即當某一設備發生損壞時,它可以自動作為後備式設備替代該設備……
H. 機房UPS系統1+1冗餘與2N冗餘有什麼區別
首先肆散對於數據中心你機房來說會有幾個不同的供電等級標手漏准。
1+1表示只有一條市電輸入,示意圖如下:
這個2N系統中,N=2。也就是2台UPS組成一組UPS,分別接在兩路市電上。同時給負載供電,當某路市電斷電後,另外一路市電畢雹爛也能給整個機房供電。同時,當某組UPS故障時,另外一組UPS也能承擔起所有的負載。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I. 簡述發送器的作用,並說說如何實現N+1冗餘。
具有多埠T1/E1/J1線卡的現代通信系統通過增加冗餘來滿足電信網路的高可用性要求。過去,這些系統曾經用繼電器來實現N+1冗餘切換。隨著每個線卡上的T1/E1/J1埠數和每個系統內的線卡數的增加,繼電器方案不再可行,因為它們要佔用大量的板上空間和供率。設計者正在用模擬開關代替繼電器。與繼電器相比模擬開關的優點列在表格1中。
相關應用筆記:Intel(R) T1/E1/J1, N+1 Rendancy With Analog Switches and Intel(R) LXT38x Line Interface Units
表1. 模擬開關與繼電器的比較
Relay Analog Switch
Board Space 100mm2 15mm2
Power Consumption 140mW 5µW
Switching Speed 4ms 30ns
Reliability Mechanical Operation No Moving Parts
本篇應用筆記介紹了如何使用模擬開關實現T1/E1/J1, N+1冗餘保護。同時還提供了一些選擇模擬開關的指導,並給出了使用Maxim/Dallas模擬開關和T1/E1/J1收發器的測試結果。
冗餘結構
圖1和圖2為兩種使用模擬開關的冗卜畝早余結構。為清楚起見,分別畫出了發送介面和接收介面。對於每一個T1/E1埠,接收和發送介面都是在同一個電路板上的。圖中給出了為Dallas/Maxim收發器(如DS2155)推薦的典型介面變壓器和電阻。兩種結構中,都有一條保護匯流排走在底板上,輸入和輸出信號可以通過這個匯流排送到模擬開關。保護匯流排直接連接到備耐譽用(保護型雀)線卡。
在圖1中("結構A」),模擬開關位於線卡上。結構A的優點是,不必像下面的「結構B」那樣需要一個單獨的用於保護切換的線卡。但它要求即使在失效切換時開關也能獲得供電,這就要求一個單獨的專用電源。
圖1a. 冗餘結構A: 接收通道。
圖1a. 冗餘結構A: 接收通道。
圖1b. 冗餘結構A: 發送通道。
圖1b. 冗餘結構A: 發送通道。
在圖2(「結構B」)中,模擬開關在一個單獨的「保護切換卡」中。結構B的優點是它不依賴於線卡中的常「開」電源,但是它需要額外的保護切換卡。
圖2a.冗餘結構B: 接收通道。
圖2a.冗餘結構B: 接收通道。
J. 線路冗餘SOS 如圖 在各分局1721 再加上一條 ISP 和CISCO2911 做鏈路到CISCO3845 如何操作!!
需求不明確,網路構造不詳細。
1、加isp線路的用途是否增加備用線路到市局?還森畢是到別的地方?
2、分局到廣電mpls網路用的是靜態還是bgp?
3、圖中沒有cisco2911,cisco2611倒是有一個
改脊察造:
1、如果是增加線路到市局,每個分局的cisco1721必須有一個多餘的介面接入ISP線路,市局的3725同樣要有一個多餘的介面接入isp
2、要想分局實現冗餘,分局到廣電mpls網路和分局到新isp必須使用bgp協議或其他動態協議,因為靜態協議只有在埠down的情況下才會切到備用線路,但是很多MPLS網路PE到用戶設備中間往往經過很多跳接設備,跳接設備中間段down的話,是不會引起cisco1721埠down,這樣就會出現丟包。而動態協議,中間線路down了,就會ping不通,協議就會down,流量就會切換到備用線路。
3、增加的新櫻春茄isp線路,其實和你現網的配置差不多的,不用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