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印刷電路的描繪
一、印刷電路的描繪方法
(1)根據設計在白紙上的印刷電路圖,在雙面復寫紙上再畫一次。在白紙背面即得到所需繪制的印刷電路圖了。在描圖前,用去污粉輕輕將銅箔去污,然後再用復寫紙把電路描繪到印製板有銅箔的一面上。
(2)將繪制(復寫上的)在銅箔上的電路與各元器件的實際尺寸(可用實物)逐個核對位置和孔距,為描圖做好充分准備。
(3)在基板上描圖可以用小楷毛筆或鴨嘴筆蘸上調好的油漆細心描繪。此法質量雖好,但油漆易干而要現用現配,比較麻煩。描好後,還要等油漆干後才能腐蝕。
可以用記號筆(市上有售)直接在敷銅板上描繪。記號筆描制後的墨跡幹得快,而且耐水。對於較細的線條就要使用細尖的記號筆,因而要同時准備幾支不同粗細的筆備用。記號筆液極易揮發,用後要插緊筆套。
簡單易行的方法是將松香末溶於小瓶中的無水酒精中,再滴數滴紫葯水,使之變為紫色,然後用鴨嘴筆或細毛筆繪出粗細不同的線條。用此法繪圖線條鮮明,描好的線路易干,描圖液配製簡易、造價低廉。
二、描圖要求
不論採用哪種方法描圖都要求描出的線條光潔,點要圓滑,線與線間的距離最好不要小於1毫米,點的直徑應不小於2毫米,以便於在鑽孔後,點的邊緣仍有0.5毫米的銅箔,而利焊接組件。
B. 印刷電路板,什麼是印刷電路板,印刷電路板介紹
印刷電路板是指裸板-即沒有上元器件的電路板。
目前的電路板,主要由以下組成
1、線路與圖面(Pattern):線路是做為原件之間導通的工具,在設計上會另外設計大銅面作為接地及電源層。線路與圖面是同時做出的。
2、介電層(Dielectric):用來保持線路及各層之間的絕緣性,俗稱為基材。
3、孔(Through hole / via):導通孔可使兩層次以上的線路彼此導通,較大的導通孔則做為零件插件用,另外有非導通孔(nPTH)通常用來作為表面貼裝定位,組裝時固定螺絲用。
4、防焊油墨(Solder resistant /Solder Mask) :並非全部的銅面都要吃錫上零件,因此非吃錫的區域,會印一層隔絕銅面吃錫的物質(通常為環氧樹脂),避免非吃錫的線路間短路。根據不同的工藝,分為綠油、紅油、藍油。
5、絲印(Legend /Marking/Silk screen):此為非必要之構成,主要的功能是在電路板上標注各零件的名稱、位置框,方便組裝後維修及辨識用。
(2)紡織印電路擴展閱讀
印刷電路板本身的基板是由絕緣隔熱、並不易彎曲的材質所製作成。
在表面可以看到的細小線路材料是銅箔,原本銅箔是覆蓋在整個板子上的,而在製造過程中部份被蝕刻處理掉,留下來的部份就變成網狀的細小線路了。這些線路被稱作導線(conctor pattern)或稱布線,並用來提供PCB上零件的電路連接。
通常PCB的顏色都是綠色或是棕色,這是阻焊(solder mask)的顏色。是絕緣的防護層,可以保護銅線,也防止波焊時造成的短路,並節省焊錫之用量。
在阻焊層上還會印刷上一層絲網印刷面(silk screen)。通常在這上面會印上文字與符號(大多是白色的),以標示出各零件在板子上的位置。絲網印刷面也被稱作圖標面(legend)。
在製成最終產品時,其上會安裝集成電路、電晶體、二極體、被動元件(如:電阻、電容、連接器等)及其他各種各樣的電子零件。借著導線連通,可以形成電子訊號連結及應有機能。
C. 印製電路板製作流程
印製電路板(英文名: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又稱印刷線路板,它是重要的電子部件,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由於它是採用電子印刷術製作的,故被稱為「印刷」電路板。印製電路板的製作流程14步走:
注冊客戶編號;
開料。流程:大板料→按MI要求切板→鋦板→啤圓角磨邊→出板;
鑽孔。流程:疊板銷釘→上板→鑽孔→下板→檢查修理;
沉銅。流程:粗磨→掛板→沉銅自動線→下板→浸%稀H2SO4→加厚銅;
圖形轉移。流程:(藍油流程):磨板→印第一面→烘乾→印第二面→烘乾→爆光→沖影→檢查;(干膜流程):麻板→壓膜→靜置→對位→曝光→靜置→沖影→檢查;
圖形電鍍。流程:上板→除油→水洗二次→微蝕→水洗→酸洗→鍍銅→水洗→浸酸→鍍錫→水洗→下板;
退膜。流程:水膜:插架→浸鹼→沖洗→擦洗→過機;干膜:放板→過機;
蝕刻。是利用化學反應法將非線路部位的銅層腐蝕去除;
綠油。流程:磨板→印感光綠油→鋦板→曝光→沖影;磨板→印第一面→烘板→印第二面→烘板;
字元。流程:綠油終鋦後→冷卻靜置→調網→印字元→後鋦
鍍金手指。流程:上板→除油→水洗兩次→微蝕→水洗兩次→酸洗→鍍銅→水洗→鍍鎳→水洗→鍍金;鍍錫板 (並列的一種工藝),流程:微蝕→風干→預熱→松香塗覆→焊錫塗覆→熱風平整→風冷→洗滌風干;
成型。通過模具沖壓或數控鑼機鑼出客戶所需要的形狀;
測試。流程:上模→放板→測試→合格→FQC目檢→不合格→修理→返測試→OK→REJ→報廢;
終檢。流程:來料→查看資料→目檢→合格→FQA抽查→合格→包裝→不合格→處理→檢查OK。
D. 無紡布上印刷黑色的電路可以導電是什麼工藝
導電布是紡織纖維布,模切可能會產生毛絲,但易於返工
導電無紡布是聚酯壓合纖維布,模切不會產生毛絲,不易返工(易撕破)
E. 印刷電路板蝕刻法和雕刻法分別是什麼意思因為是PCB初學者,所又不太明白,還望詳細點,謝謝
蝕刻法是用蝕刻液將導電線路以外的銅箔去除掉的方法,雕刻法是用雕刻機將導電線路以外的銅箔去除掉的方法,前者是化學方法,較常見,後者是物理方法。
F. 印刷電路板一般不會漏電吧比如電腦主板一類的,只要不觸碰裸露的焊點,不會產生漏電這樣的情況吧。。。。
漏電要看電壓的,太高了就會!
G. 印刷電路和集成電路。分別解釋下
不一樣復呀,集成電路是一制般是指晶元的集成,像主板上的北橋晶元,CPU內部,都是叫集成電路,原始名也是叫集成塊的.集成電路是採用半導體製作工藝,在一塊較小的單晶矽片上製作上許多晶體管及電阻器、電容器等元器件,並按照多層布線或遂道布線的方法將元器件組合成完整的電子電路。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元號「N」等)表示。
印刷電路板是以絕緣材料輔以導體配線所形成的結構性元件。在製成最終產品時,其上會安裝集成電路、電晶體、二極體、被動元件(如:電阻、電容、連接器等)及其他各種各樣的電子零件。藉著導線連通,可以形成電子訊號連結及應有機能。因此,印製電路板是一種提供元件連結的平台,用以承接聯系零件的基礎。
由於印刷電路板並非一般終端產品,因此在名稱的定義上略為混亂,例如:個人電腦用的母板,稱為主機板而不能直接稱為電路板,雖然主機板中有電路板的存在但是並不相同,因此評估產業時兩者有關卻不能說相同。再譬如:因為有集成電路零件裝載在電路板上,因而新聞媒體稱他為IC板,但實質上他也不等同於印刷電路板。
H. 紡織絲印和電綉具體是什麼來的
<絲印:絲印的效果好壞與印的物料有很大關系。絲印的效果主要看以下方面版:印好的絲印不權能有膠落現象,可以用膠紙粘貼試試就可以看出來;表面光澤,沒有細孔,沒有很粗糙的感覺,而且有印一定的厚度,沒有看到物料底色,而且不易粘灰塵;絲印邊緣順平,沒有狗牙齒印的感覺;不會退色;當然印在有松緊彈性的物料就更要注意不能裂開。可以拔開物料來看就明顯可以看出來。套色要准,不移位。
電綉:電綉的效果好壞與物料的直橫紋面料有很大的關系。電綉的效果主要看以下方面:密度要夠,不能看到底物料;粗細要均勻,不要大大小小; 電綉的邊緣要均勻順平,邊上不要不平;連線要修剪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