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上海集成電路晶元

上海集成電路晶元

發布時間:2023-03-11 03:48:20

㈠ 晶元產能短缺多地加快布局,哪些城市集成電路競爭力強

去年下半年開始,晶元產能短缺持續發酵。作為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我國重點區域和企業龍頭也在加強布局。

4月7日,「無錫發布」公布了南京海關同意在無錫開展集成電路全產業鏈保稅模式改革試點的消息。業務試點包括建立產業鏈評估機制、促進產業鏈自律管理等措施,無錫高新區綜保區SK海力士半導體等4家上下游關聯企業成為開展高端製造全產業鏈保稅監管模式業務改革試點企業。

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重鎮的上海,7日發布了第二批14個特色產業園區,分別聚焦三大先導產業,重點領域補鏈強鏈,新興融合領域三大類別。其中包括浦江創芯之城(三大先導產業)、電子化學品專區(重點領域補鏈強鏈)等特色園區皆為集成電路領域。

集成電路十五強城市

對於產能短缺,各地也加快了對集成電路的部署。

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基本分布在省會城市或沿海的計劃單列市,呈現「一軸一帶」的分布特徵。經過多年部署,我國目前主要有四個產業集聚區,分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以深圳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以武漢、成都為代表的中西部區域。

芯思想研究院日前發布了2021年中國大陸城市集成電路競爭力排行榜,從產業規模、產業鏈支撐、市場需求、政策支持、創新能力、產業活力等6個指標進行評估。根據測算結果,上海、北京位列第一、第二,無錫超越深圳,排在第三位,武漢、合肥超越成都、西安,排名第五、第六。在位列前15名的城市中,長三角地區佔有六席,分別是上海、無錫、合肥、南京、蘇州、杭州。這個排名,也和我國已有的集成電路產業格局和各地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布局大致相符。

排在榜單首位的上海,集成電路已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各環節領域。就在日前工信部公布的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決賽優勝者名單中,上海市集成電路集群入選第一批決賽優勝者。

而在4月7日舉行的2021年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總投資4898億元的216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在製造業領域簽約項目共118項。三大先導產業中,集成電路領域簽約項目16個,如彤程電子計劃在化工區新建半導體光刻膠及配套試劑項目,可形成年產1.1萬噸半導體光刻膠及2萬噸相關配套溶劑,進一步推動光刻膠生產本土化。

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佔全國比重約為22%,產值超過2000億元,增長超過20%。目前超過700家集成電路重點企業落戶上海,形成了集群效應。僅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集成電路領域2020年產銷規模就達到1800億元,佔全國1/5。

第二名北京,也在3月24日啟動了北方集成電路技術創新中心項目建設。北京亦庄表示,這是北京經開區「兩區」建設圍繞「4+2+1」產業體系集聚高端產業資源推進項目落地背景下,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落地的又一重點項目,有利於構建以北京為中心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助集成電路生產線提質增效。而在早一些的2月初,北京經開區集中簽約129個「兩區」建設項目,總投資額近4000億元,其中集成電路項目投資額就超過2000億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前15個城市中,江蘇一共有3個城市上榜,分別是無錫、南京、蘇州。

3月21日,江蘇召開集成電路產業強鏈專班工作推進會,提出重點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扶持壯大龍頭骨幹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

而剛迎來集成電路利好政策的無錫,2020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420億元,同比增長27.5%,佔到江蘇全省一半以上,產業規模位居江蘇城市第一、全國城市前三。

楊俊剛看來,在中西部地區,武漢和合肥在集成電路產業整體實力表現上較成都和西安更弱一些,但是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非常強勁,包括本地培養企業和招商引資國內外的企業力度都比較大。「尤其現在的存儲器項目,長江存儲在武漢,長鑫存儲在合肥,兩家企業發展布局比較迅速,後面發展勢能更強。」

產能短缺還將持續

高通CEO安蒙在2月初的財季電話會議上表示,全球半導體行業都在缺貨,不僅僅是先進工藝產能不足,傳統節點工藝產能也面臨考驗,晶元缺貨緩解或許要等到今年年底。

在今年3月的SEMICON China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吳漢明表示,如果我們不加速發展,未來中國晶元產能(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將拉大到至少相當於8個中芯國際的產能,因此我們必須加快速度。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陳南翔亦在SEMICON China上表示,晶元產業作為周期性產業,此前供需情況呈現出「庫存、消化、庫存」三段式變化,但從2020年至今,全球晶元產業已不再符合這一規律。雖然目前產能擴充一直在做,但擴產的能力實際上還是跟不上需求的增長,在總供應不變的情況下,半導體產業將面臨供需動態不平衡的新常態。

同時,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值上升期,市場對於晶元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預計,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可達4694億美元,同比增長8.4%。可以預見,全球晶元產能短缺的情況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仍會繼續存在。

李珂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所需晶元又大量依賴進口,晶元缺貨對國內電子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在李珂看來,目前造成晶元產能不足主要有需求側、供給側、供應鏈三方面的原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應用加速落地,推動晶元需求快速增長,另外由於晶元生產線建設所需投資不斷增長,導致近些年全球半導體產能增長緩慢,疊加疫情等因素又造成晶元短期供給中斷。最後受國際貿易影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為防範斷供風險都在增加庫存,無形中進一步加劇了晶元的「搶購」。

據SIA(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2021年1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長13.2%,其中,中國銷售額佔比位居第二(12.4%),同比增長3.4%。

就在3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公布《關於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發展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了集成電路產業免徵進口稅的情況。

例如,《通知》提出,對集成電路線寬小於65納米(含,下同)的邏輯電路、存儲器生產企業,以及線寬小於0.25微米的特色工藝集成電路生產企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求的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凈化室專用建築材料、配套系統和集成電路生產設備(包括進口設備和國產設備)零配件等,免徵進口關稅。

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關鍵原材料、零配件生產企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求的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免徵進口關稅。

其實,這已經不是集成電路和軟體產業第一次迎來稅收方面的利好了。

去年8月國務院公布了《關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這份新政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力度最大以及覆蓋范圍最廣的文件,包括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方面。

㈡ 華虹的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虹集團」)是現代化的以集成電路晶元製造業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型企業集團。經過八年的建設和發展,不僅引領了中國大陸現代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而且在晶元製造、晶元設計、系統集成、工藝研發、電子器件物流、投資(包括海外投資)等領域取得了令業內外所矚目的成績,向社會和用戶奉獻代工(Foundry)技術、產品工藝、晶元設計、AFC系統等產品和服務。
華虹集團將秉承「快速、靈活、執著、有效」的經營理念,牢牢抓住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機遇,努力為用戶提供與產業發展潮流同步的集成電路產品,並以卓越的品質、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和最佳的信譽服務於社會,全心致力於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在設計業務領域,華虹集團擁有從事智能卡晶元、家庭網路、汽車電子等領域集成電路及配套應用軟體系統開發設計的專業公司,並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1999年開發出中國大陸第一枚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非接觸式IC卡晶元,該晶元被成功應用於上海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工程;
1999年CSLIC、CODSP和CODEC三個對我國國產通信設備的自主開發有重要意義的產品通過國家科委組織的鑒定,並獲得成功應用;
2000年成功開發接觸式CPU卡晶元,該晶元在上海市社保卡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2000年成功開發國家技術創新重點項目模糊控制專用晶元,獲國家級和上海市級新產品稱號;
2000年以來,通信/電子電能計量表用大規模集成電路/EEPROM金卡晶元連續八年獲得「上海市名牌產品」的稱號,七次獲得上海市名牌產品100強稱號;
2001年開發成功國內首枚電子標簽晶元產品;
2002年成功開發SIM卡晶元並成為中國移動的供應商;
2003年開發安全微控制器晶元,該晶元通過了國家安全測評中心的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EAL4+級安全認證的晶元;同年,成為中國聯通SIM卡晶元的供應商;
2003年700V HV BiCMOS工藝技術通過上海市級鑒定,居國內領先水平;
2004年開發ID卡晶元並開始供卡;
2005年涉足國外社保卡業務;
2006年SIM卡晶元開始進入中國電信;
2006年,「符合ISO15693標準的電子標簽系列產品」獲第一屆(2005-2006年度)中國半導體創新產品獎;
2006年1月雙極型集成電路製造工藝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中國專利優秀獎;
電能計量晶元和基於DSP設計方法的產品開發能力居國內領先水平,市場佔有率為國產IC首位;
2007年6月底,ID卡累計供貨1.4億張。
同時,華虹集團還擁有一支專業的後端設計和ASIC設計隊伍,並在數字類、數/模混合類、EEPROM類、嵌入式MCU類和深亞微米數字電路的自動布局布線和版圖設計方面積累了成功經驗。 在晶元代工製造領域,華虹集團已分別投資控股了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和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被評為世界十大集成電路代工企業之一,擁有中國大陸第一條8英寸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生產線;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大陸集成電路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擁有以通訊類產品為主
的4英寸晶元生產線和6英寸晶元生產線。
華虹集團的晶元生產線擁有用於0.35-0.15微米存儲器、邏輯、混合信號電路的工藝以及用於通訊類產品的CMOS、BICOMS工藝。公司還相繼開發了嵌入式非易揮發存儲器、高壓、射頻和CMOS圖像感測器等工藝。公司也為客戶提供廣泛的設計服務支持,包括各類IP核、主流設計流程支持、版圖設計及測試服務等。公司的客戶遍及中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產品已被廣泛應用於通信、消費類電子和計算機等領域,包括:各種智能卡晶元(包括中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LCD Driver、DSC、Power MOS以及各類先進的存儲器晶元(DRAM、SDRAM、FLASH)等。
華虹集團主要晶元製造企業已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BS7799-2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是根據國家關於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華虹集團等單位投資,於2002年底組建成立,面向全國集成電路企業、大學及研究所開放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企業化經營管理的非盈利性公共研發機構。
研發中心以發展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相適應的應用技術為主線,通過與產業界協同發展的方式獲得持續發展能力,主要業務功能包括:
為行業提供技術來源和知識產權保護;
作為先進工藝研發和驗證的公共平台向製造企業開放;
面向應用產品開發特色工藝模塊;
為微電子裝備和原材料開發提供試驗條件;
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人才培訓平台。
研發中心堅持「以國際化合作建立基礎、以產學研結合集聚資源、以市場化運作獲取發展」的方針,與一批國際著名半導體廠商、研究機構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如與歐洲最大的微電子研究機構IMEC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進行超深亞微米工藝的開發。研發中心現正在和國內外設備廠商合作,建設一條與國際半導體製造主流水平同步的集成電路開放式中試線。研發中心將建成擁有3000平方米潔凈室的獨立中試線基地,成為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工藝技術研發公共平台。 華虹集團依託自身產業鏈的優勢,在智能收費終端產品、智能卡應用和系統集成等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取得了先發優勢,形成了較強的IC卡設計和生產、POS機具製造和應用、軟體開發和系統集成能力,建立了成熟的售後服務體系,成為城市和社會信息化領域的系統服務商。
華虹集團能夠完善地向用戶提供清分系統、中央計算機系統、車站計算機系統、半自動售票機、自動充值機、進出站閘機等軟硬體產品和成熟的系統整體解決方案。華虹集團在國內率先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上海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統獲得了2001年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金獎。 華虹集團在建設晶元生產線的同時,與日本東棉公司合資組建了上海虹日國際電子有限公司,以取得國際市場的銷售經驗。上海虹日國際電子有限公司改變傳統的半導體分銷商經營模式,以為大型電子整機廠商提供穩定的、專業的電子零部件供應鏈服務為宗旨,在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協助廠家改善設計、降低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為客戶創造附加價值。
經過幾年的發展,上海虹日國際電子有限公司已建立了專業的物流平台,形成了產品導向型和客戶導向型兩大業務模式,並依託日方合作者的先進物流經驗,為客戶建立了基於互聯網的物流信息平台,包括庫存查詢、進出口進程式控制制、運輸和配送跟蹤等實時信息。上海虹日國際電子有限公司是中國海關認定的A類企業,具有保稅區內倉庫型企業資格,具有豐富的EMS委託加工業務經驗。 1997年,上海華虹國際(美國)公司在美國加州矽谷成立。上海華虹國際(美國)公司主要從事集成電路行業的風險投資業務,同時利用地處矽谷的優勢,發揮華虹集團的國際窗口作用。上海華虹國際(美國)公司在矽谷先後投資了OmniVision、Amlogic、Spreadtrum、Apacewave等晶元設計公司。
2000年以後,華虹集團又與上海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投資組建了上海信虹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新鑫投資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對集成電路設計、軟體等高新技術企業及其他企業的創業投資與投資管理。兩家公司參照國際創業投資公司的運作模式,投資並扶持了多家業界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和軟體公司,並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
上海信虹投資管理公司於2004年被上海市政府部門選為上海市科教興市重大項目的管理公司之一,目前受託管理的7項重大項目,包括了所有已立項的半導體設備項目。

㈢ 中芯國際是一家什麼企業

㈣ 國內生產晶元的上市公司

1、紫光國芯——長江存儲3D NAND;FPGA;

2、中興通訊——中興微電子;

3、國民技術——射頻晶元;移動支付限域通信 RCC 技術;

4、景嘉微——軍用GPU(JM5400 型圖形晶元);

5、光迅科技——光晶元;

6、全志科技——A 股唯一一家獨立自主IP 核晶元設計公司(類似巨頭ARM);數模混合高速信號的設計與集成技術在55nm/40nm/28nm 工藝下實現HDMI、LVDS、PLL、AudioCODEC、USB2.0、TV-encoder、TV-decoder 等數模混合IP。

(4)上海集成電路晶元擴展閱讀:

中國涉足晶元業務的大型公司中,華為算是一個,不過華為並未上市。中芯國際是公認的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該公司在香港上市。

反映在市值上,中芯國際當前總市值折算成人民幣僅有400多億元。其他在港上市的中資晶元公司,如華虹半導體、中電華大科技等市值規模則更小。

晶元國產化概念板塊納入的上市公司數量目前有46家,這些公司中目前營收規模最高的就是中興通訊,其後則是長電科技、納思達、太極實業、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

㈤ 集成電路產業這十城最有競爭力:上海居榜首,江蘇三地入選

集成電路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經過多年部署,我國目前主要有四個產業集聚區,分別是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以深圳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以武漢、成都為代表的中西部區域。

在上述四個區域中,不僅有上海、北京、無錫這類已經布局多年的城市,也有南京等後發奮起的城市。

隨著集成電路新政的出台,產業再度迎來利好,下一步區域和城市產業發展過程中該如何協同?

四個區域十大城市

由於集成電路產業對當地的資源稟賦條件要求很高,因此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基本都分布在省會城市或沿海的計劃單列市,並基本呈現「一軸一帶」的分布特徵。

「這種『一軸一帶』是十幾年前就有的布局,沿江發展軸是從成都、重慶、西安、武漢、合肥,一直到南京、上海;沿海發展帶是從大連、北京、天津、青島再到廈門、福州、深圳、廣州,呈現一個燕翅型的布局。其中,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是燕頭,珠三角、京津環渤海是兩個翅膀,中西部是燕子的尾巴。」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告訴第一 財經 記者。

根據芯思想研究院2020年中國大陸城市集成電路競爭力排行榜,前10強中,長三角地區佔五席,分別是上海、無錫、合肥、南京、蘇州,珠三角地區深圳入圍,環渤海北京入選,中西部有成都、西安、武漢入選。

這個排名,其實也和我國已有的集成電路產業格局相符。「集成電路產業並不是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一投入就能看到效果,它從政策、資金、產業基礎、上下游的配套再到人才,都需要長期投入才能慢慢看到成效。」李珂說。

具體來看,上海排在榜單首位,集成電路是其三大重點產業之一,已覆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各環節領域。根據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已經超過1700億元,其中設計業715億元,製造業389億元,封測業382億元,設備材料業218億元。

在企業方面,上海僅浦東張江就集聚了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華大半導體、紫光展銳、上海微電子裝備、盛美半導體等多家知名企業;在設計領域,上海一些集成電路企業的研發能力已達到7納米,其中紫光展銳在全球手機晶元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在製造領域,中芯國際、華虹集團的年銷售額在國內位居前兩位。

在今年1~5月各個領域受到挑戰的情況下,上海集成電路產業仍逆勢增長,銷售收入實現38.7%的增長。

作為國內綜合科研實力最強的地區,北京規劃到2020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基地,且北京的產業規模多年來一直位居前三,並在技術研發、集成電路設計、晶元製造、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方面都有良好基礎。

而深圳作為珠三角地區集成電路規模最大的城市,規劃到2023年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其中設計業銷售收入突破1600億元。

另外在十強城市中,江蘇有三個城市上榜,分別是無錫、南京、蘇州。其中既有布局多年的無錫和蘇州,也有近幾年開始發力的南京。

無錫是江蘇集成電路產業最發達的城市。2018年和2019年,無錫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其中,2019年的產值達1178.3億元,增長8.3%,位於江蘇省第一,佔比超過50%;在全國居第二,佔比超過10%。

近兩年,華虹半導體無錫基地(一期)12英寸生產線、中環領先大矽片、海力士二工廠、聯動天翼新能源一期等重大項目在無錫竣工投產。就在8月5日,無錫市政府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全面合作共建的江蘇集成電路應用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簽約,落戶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中心建成後,將形成3個以上行業級集成電路應用測試平台。該項目整體團隊規模預計達130人以上,計劃培養、引進大型公司高管等高層次人才20人以上,引進博士級別專業人才60人以上。

集成電路產業覆蓋設計、晶元製造、封裝與測試、裝備與材料和EDA等多個領域。李珂對記者表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四個主要區域,發展的重點有所不同。在長三角地區,製造環節是最核心的,無論是上海的晶元製造和設計,還是整個江蘇的封裝測試、晶元製造,都是這個區域的最大優勢。而北京是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最突出,比如全國前十大的IC設計公司,北京佔了超過一半。珠三角則是在集成電路的應用領域比較突出,包括中興、華為,以及下游的整機廠商、解決方案提供商。而中西部則處在趕超的狀態,比如西安的三星、武漢的長江存儲。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7562.3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設計業銷售額為3063.5億元,同比增長21.6%;製造業銷售額為2149.1億元,同比增長18.2%;封裝測試業銷售額2349.7億元,同比增長7.1%。

15.8%的增長率雖然比以往低,但相比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同比下滑12.1%的情況,中國半導體市場仍是逆勢上揚。

要在整個產業鏈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經過20年發展,在設計等領域取得不小進步,但是在製造、上游裝備等領域,依然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峰會上表示,盡管華為在晶元里的 探索 從十幾年前的嚴重落後經歷了「比較落後、有點落後、趕上來再到領先」的過程,但由於製造環節的缺失,讓華為即將發布的5G晶元麒麟9000很可能成為麒麟高端晶元的最後一代。他還呼籲,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夥伴應該全方位紮根。

在早些時候的8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關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下稱「新政」)。這份新政也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力度最大以及覆蓋范圍最廣的文件,包括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方面。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減稅相關內容,第一條就是針對製造企業。比如,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徵企業所得稅。

李珂對記者表示,如果說以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資金,現在不管是國家大基金的設立,還是科創板支持集成電路企業上市,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資金問題,所以當前的關鍵是技術領域的突破。「過去我們談產業鏈上的重點突破,選幾個領域先突破。現在和以往不同,需要在整個產業鏈全面突破。」

按照以往經驗,國務院發布文件以後,各部委和一線城市都會發布更具體的政策。李珂說,相比此前的《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00〕18號)出台後少數城市略顯蜂擁的布局,本次新政出台的背景是,各地政府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仍然很高,但是更重要的是已經認清自己的城市稟賦,因此在承接項目時會更加理性。

李珂還認為,從產業發展來看,不管是經濟強省還是信息產業強省,發展集成電路雖然各有側重,但是否擁有一條12英寸的集成電路生產線是一個關鍵。「比如廣州去年有了第一條12英寸生產線,杭州今年的重點項目也有12英寸集成電路製造項目。」

對於近年開始發力集成電路產業的後起之秀南京,還有中西部產業規模靠前的成都,李珂認為,這些地方要繼續發揮自己的城市優勢,比如成都要利用好自身的高校資源(電子 科技 大學),另外還要加快布局12英寸的生產線,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

閱讀全文

與上海集成電路晶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索尼手機防水膠壞了怎麼換 瀏覽:346
巴士管家電影兌換碼怎麼使用 瀏覽:191
共軌閥噴油器維修視頻 瀏覽:838
別墅地下室外牆怎麼做防水 瀏覽:584
為什麼要做手機維修員 瀏覽:573
聯想電腦銀川市維修中心 瀏覽:252
家電城門店有什麼崗位 瀏覽:199
何鴻燊家居 瀏覽:991
湖南海爾空調維修電話 瀏覽:544
濟源西餐廳傢具廠有哪些 瀏覽:670
家居服飾商場 瀏覽:553
尚品宅配與家居傢具哪個好 瀏覽:938
自行車漆面怎麼翻新 瀏覽:274
羅奇寶家居 瀏覽:202
昆明專業家電維修公司 瀏覽:744
保時捷車禍維修費 瀏覽:809
汽車維修費發票稅率 瀏覽:40
海口索尼電視維修中心 瀏覽:686
蔻馳包保修 瀏覽:292
濟南市家電維修電話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