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試定性分析電路在什麼情況下呈現 串聯諧振 並聯諧振
您好!在電阻、電容、電感串聯電路中,出現電源、電壓、電流同相位現象,叫做串聯諧振,其特點是:電路呈純電阻性,電源、電壓和電流同相位,電抗X等於0,阻抗Z等於電阻R,此時電路的阻抗最小,電流最大,在電感和電容上可能產生比電源電壓大很多倍的高電壓,因此串聯諧振也稱電壓諧振。
諧振電壓與原電壓疊加,並聯諧振:在電阻、電容、電感並聯電路中,出現電路端電壓和總電流同相位的現象,叫做並聯諧振,其特點是:並聯諧振是一種完全的補償,電源無需提供無功功率,只提供電阻所需要的有功功率,諧振時,電路的總電流最小,而支路電流往往大於電路中的總電流,因此,並聯諧振也叫電流諧振。
串聯諧振裝置就用運用串聯諧振原理設計的最新型交流耐壓試驗設備。一套串聯諧振耐壓試驗設備,可兼顧電力變壓器、交聯電纜、開關櫃、電動機、發電機、GIS和SF6開關、母線、套管、CT、PT等試品的交流耐壓試驗,是全能型的交流耐壓設備。上海大帆DFVF3000變頻串聯諧振是全國少數通過國家權威部門--電力工業電氣設備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武漢高壓研究所)嚴格的型式試驗鑒定的設備,質量可靠,確保試驗人員、被試品和試驗設備本身的安全。謝謝閱讀!
Ⅱ rlc串聯電路諧振時,uc會大於us嗎為什麼
電容與電感的容抗和感抗相等時,電路才能諧振。 由於容抗感抗相等,所以在串聯電路中相互抵消,就只剩阻抗了,這時電流最大,也就是I=U/R,就是串聯電路的電流。 容抗的電壓和感抗的電壓由此電流乘以容抗和感抗。所以Ul和Uc多大與電阻沒什麼直接關系,就是由電源電壓和電阻決定電流。 至於Ul和Uc多大,不見得比Uo大。看感抗、容抗,和阻抗的大小而已。電容器兩端電壓可能會超過電源電壓,因為電容器電壓等於電壓電壓加上電抗器電壓再減去電阻電壓,由於電阻相對很小,所以電容器電壓是超過電源電壓的。UR不會大於端電壓,因為串聯諧振時,總阻抗不會小於R,這樣,電流就不會大於U/R,R兩端的電壓也就不會大於U。
純電感在直流迴路中,
感抗
等於零,相當於一根短路線。是短路,也是通路。
因為感抗XL=2πfL,
直流電路
中,f=0,因此,XL=0。串聯諧振在rlc串聯諧振電路的研究對應的ul與uc是否相等 電容與電感的容抗和感抗相等時,電路才能諧振。由於容抗感抗相等,所以在串聯電路中相互抵消,就只剩阻抗了,這時電流最大,也就是I=U/R。
Ⅲ 串聯電路 並聯電路 電流、電壓 規律 (要具體)
我們用繩子作一個比喻吧:現在有兩條繩子,當你想用比較長的繩子時就串聯,串聯越串總長度就越長,當你想有更結實一點的繩子時就把兩個繩子並聯,並聯時越並就越粗。
把繩子換成導線(導線有電阻),導線越長電阻越大,導線越粗電阻越小。
每一個電阻都可以理解為一段有一定長度的電阻率比較大的導線,所以電阻的串並聯的意思也差不多,當你想讓總的電阻大一點時就串聯,因為越串電阻(導體)就越長,越長電阻就越大。當你想讓能通過的電流大一點時(電阻就小一點)就並聯,因為越並聯導線就越粗。
電流:電流的名詞來源最初是作為電荷流動的意思,但是電流的真實意義並不僅僅是電荷的移動。
教科書上是這樣說的:「電荷的定向移動就形成了電流,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正方向」。
這里我們注意一下這句話的表達特點,並沒有說電荷的定向移動「就是」電流,而是說「形成」了電流。言外之意很明顯,電流並不僅僅是電荷的定向移動的表現。我們在電容充電中就發現,電容兩極板間是絕緣的,理想的電容中沒有電荷的通過,但是兩個極板之間卻有電流通過。因此,連續變化的電壓(電場強度乘距離)在電容中形成了電流,而電容極板的距離是固定的,因而形成電流的是連續變化的電場。同樣我們知道變化的磁場又能形成電場,因而非線性變化的磁場也能形成電流。
但是電流的定量表達式依然採用電荷移動的意義來達即:I=q/t,即單位時間內通過的電荷量。
電壓:電壓就是電場與沿電場方向的距離的乘積,是形成電流的必要條件,但並不是充分條件。一段導線(一定有電阻)兩端必須有電壓才能有電荷定向移動的動力。
為了更好有理解電壓,(這段有關電壓的內容可以不看)我們可以與力學的知識進行對比:引力場是一種對質量產生作用力的場,與電場能對電荷產生作用力相對應。質量則剛好與電量相對應。而力的概都是相同的,因而F=mg與F=qE也對應起來。
力×距離就是功(或能),因此mgh是重力勢能,qEL就是電功或電能。我們把電荷變成1,那就是單位電荷所具有的能量,那就是電壓EL=U。同樣我們如果把質量變成1,gh就是單位質量所具有的勢能,我們可以起個名稱叫重位差(因為高度是對參照點的高度差)。它表是單位質量在這個位置上所具有的勢能量。對應的電壓也一樣,表示單位電量在該點所具有的電能,因而電壓也稱電位差。
電阻:電阻淺顯的意思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能力。而這種阻礙能力是需要用一種方法來定性定量,那就是如果想要有一定的電流,就必須在導體兩端加上電壓,我們把單位電流需要的電壓稱為導線的電阻。因此電阻的表達就是R=U/I。
電阻的並聯:並聯就是多了一個電流通道,顯然是電流要相加。
R=U/(I1+I2),
R=U/(U/R1+U/R2)
R=R1R2/(R1+R2)
電阻的串聯:串聯的電阻就相當於導線的加長,電流的通道數沒變。每段導線都要有一定的電壓才能保持電流的變,總的電壓就要相加。因此總電阻就變大了。
R=(U1+U2)/I
R=R1+R2
至於還有什麼規律,上面有關電流、電壓、電阻的解釋中已經順便提到了。
歸納起來的規律就是:
①、歐姆定律:I=U/R,寫成R=U/I也可以。
②、串聯公式:R=R1+R2
③、並聯公式:R=R1R2/(R1+R2)
④、電功公式:W=qEL=qU。
⑤、功率公式:P=W/t=qEL/t=IU
電路中所有的其他公式都由上面這些基本公式推導而來,那些都是純數學的等式變換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