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路知識入門基礎知識是什麼
電路知識入門基礎知識如下:
1、電路的作用:實現電能的傳輸、分配與轉換;實現信號的傳遞與處理。
2、電路中有電流通過,也就意味著電路中有電荷處於移動狀態,移動的電荷又載流子。
3、電流是一個有方向的物理量,僅指出大小是不夠的,規定以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真實方向。列寫電路方程時,電壓、電流的正、負是以電流圖上預先假定的參考方向為依據的,若計算結果為正值,說明電壓、電流的真實方向與參考方向相符,否則相反。
4、電路的基本元素是元件,電路元件是實際器件的理想化物理模型,應有嚴格的定義。電路中研究的全部為集總元件,電路元件的端子數目可分為二端、三端、四端元件等。
5、電感是用絕緣導線繞制而成的電磁感應元件,也是電子電路中常用的元器件之一。
⑵ 繪制簡單電路原理圖的方法
繪制簡單電路原理圖的方法
Protel 2004是Altium公司推出的第一套完整的板卡級設計系統,由於Protel進入我國較早,已成為國內電子設計者的首選軟體。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繪制簡單電路原理圖的方法,歡迎大家參考!
(1)電流分路法
此方法的要點是:從電源的正極出發,順著電流的方向找,直到電源的負極為止。不管電路如何彎曲,只要是電流不分路,即電流從一個用電器流向另一個用電器,一直流下去,那麼用電器就是串聯接法,組成的就是串聯電路。如果電路在某點出現分路,表明這個電路中既有幹路,又有支路,那麼電流通過支路上的用電器後將在另一點匯合,在回到電源的負極。當幹路上沒有用電器,而每條支路上只要一個用電器時,這些用電器就組成並聯電路。
(2)節點法
對於具有串.並聯電路初步知識的同學來說,從規范的電路中看出用電器的接法是很容易的。但當面對的是一個不規范的電路,特別是電路中的導線在多處交叉相連時,初學者往往會感到困惑。
識別這種電路可採用“節點法”。所謂節點指的是電路中那些“導線交叉相連”的點,包括分流點和匯流點。
利用節點法識別電路的具體步驟是:
a.先找出電路中的所有節點,並分別用字母(或數字)表示。
b.將所有用一根導線直接相連(不經過用電器)的節點視為同一節點。並改用同一字母(或數字)表示。
經過以上兩步的處理,從圖06-2中不難看出,燈L1、L2、L3的兩端,都是一端接在電路的A點上,另一端接在電路的D(B)點上,因而燈L1、L2、L3是並聯的。
連接電路
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是同學們應該具備的一種電學的實驗技能。連接電路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1)電流流向法
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流向依次連接實物,直到電 源的負極。連接串聯電路時採用這種方法既快捷又准確。
(2)先支路後幹路法
顧名思義,這是連接並聯電路常採用的一種方法。其過程是:先從電路圖中找出電路的分流點和匯流點,視它們為各個支路的“頭”和“尾”;把各個支路上的元件按電流流入方向連好,電流流入端是支路的“頭”,電流流出端是支路的“尾”,並將各個支路 的“頭頭”相接,“尾尾”相連;再把幹路上的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接在分流點和匯流點之間;最後把各個支路的“頭”和“尾”分別與分流點和匯流點相連。
(3)先通後補法
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流向,將幹路中的元件和某一支路的元件用導線接通,先形成一條電流的路徑,找出分流點和匯流點的'位置;然後將其他各個支路中的元件連好,補接在分流點和匯流點之間,再形成所有電流的路徑。
維修人員常遇到無圖紙的電子產品,需要根據實物畫出電路原理圖。這也是初學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以下介紹有關方法與技巧。1.選擇體積大、引腳多並在電路中起主要作用的元器件如集成電路、變壓器、晶體管等作畫圖基準件,然後從選擇的基準件各引腳開始畫圖,可減少出錯。
2.若印製板上標有元件序號(如VD870、R330、C466等),由於這些序號有特定的規則,英文字母後首位阿拉伯數字相同的元件屬同一功能單元,因此畫圖時應巧加利用。正確區分同一功能單元的元器件,是畫圖布局的基礎。
3.如果印製板上未標出元器件的序號,為便於分析與校對電路,最好自己給元器件編號。製造廠在設計印製板排列元器件時,為使銅箔走線最短,一般把同一功能單元的元器件相對集中布置。找到某單元起核心作用的器件後,只要順藤摸瓜就能找到同一功能單元的其它元件。
4.正確區分印製板的地線、電源線和信號線。以電源電路為例,電源變壓器次級所接整流管的負端為電源正極,與地線之間一般均接有大容量濾波電容,該電容外殼有極性標志。也可從三端穩壓器引腳找出電源線和地線。工廠在印製板布線時,為防止自激、抗干擾,一般把地線銅箔設置得最寬(高頻電路則常有大面積接地銅箔),電源線銅箔次之,信號線銅箔最窄。此外,在既有模擬電路又有數字電路的電子產品中,印製板上往往將各自的地線分開,形成獨立的接地網,這也可作為識別判斷的依據。
5.為避免元器件引腳連線過多使電路圖的布線交叉穿插,導致所畫的圖雜亂無章,電源和地線可大量使用端子標注與接地符號。如果元器件較多,還可將各單元電路分開畫出,然後組合在一起。
6.畫草圖時,推薦採用透明描圖紙,用多色彩筆將地線、電源線、信號線、元器件等按顏色分類畫出。修改時,逐步加深顏色,使圖紙直觀醒目,以便分析電路。
7.熟練掌握一些單元電路的基本組成形式和經典畫法,如整流橋、穩壓電路和運放、數字集成電路等。先將這些單元電路直接畫出,形成電路圖的框架,可提高畫圖效率。
8.畫電路圖時,應盡可能地找到類似產品的電路圖做參考,會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⑶ 電路圖上R、 S、 T都是什麼線有什麼作用
1、電路圖上的 R、S、T 三個字母復指輸入的三相電源。分制別對應我國A(黃)、B(綠)、C(紅)三根相線。
2、三相電的作用:
(1)製造三相交流發電機、變壓器比單相的節省材料,而且構造簡單、性能優良;
(2)在同樣條件下輸送同樣大的功率時,三相輸電線比單相輸電線節省有色金屬25%,電能損耗也少;
(3)三相電動機比單相電動機性能優良,
(3)初學電路線擴展閱讀:
三相電的原理:
發動機交流發電機的原理是:在發電機內部有一個由發動機帶動的轉子(旋轉磁場)。磁場外有一個子繞組,繞組有3組線圈(三相繞組),三相繞組彼此相隔120°電角。當轉子旋轉時,旋轉磁場使固定的定子繞組切割磁力線(或者說使電動勢繞組中通過的磁通量發生變化)而產生電動線圈所能產生的電動勢的大小,和線圈通量的強弱、磁極的旋轉速度成正比。
把3組線圈以(120°)進行配置,就可以得到互差120°的相同電壓、相同頻率的三相交流電。
⑷ 初中電路圖怎麼畫
(1)電流分路法
此方法的要點是:從電源的正極出發,順著電流的方向找,直到電源的負極為止。不管電路如何彎曲,只要是電流不分路,即電流從一個用電器流向另一個用電器,一直流下去,那麼用電器就是串聯接法,組成的就是串聯電路。如果電路在某點出現分路,表明這個電路中既有幹路,又有支路,那麼電流通過支路上的用電器後將在另一點匯合,在回到電源的負極。當幹路上沒有用電器,而每條支路上只要一個用電器時,這些用電器就組成並聯電路。
(2)節點法
對於具有串.並聯電路初步知識的同學來說,從規范的電路中看出用電器的接法是很容易的。但當面對的是一個不規范的電路,特別是電路中的導線在多處交叉相連時,初學者往往會感到困惑。
識別這種電路可採用「節點法」。所謂節點指的是電路中那些「導線交叉相連」的點,包括分流點和匯流點。
利用節點法識別電路的具體步驟是:
a.先找出電路中的所有節點,並分別用字母(或數字)表示。
b.將所有用一根導線直接相連(不經過用電器)的節點視為同一節點。並改用同一字母(或數字)表示。
經過以上兩步的處理,從圖06-2中不難看出,燈L1、L2、L3的兩端,都是一端接在電路的A點上,另一端接在電路的D(B)點上,因而燈L1、L2、L3是並聯的。
4.連接電路
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是同學們應該具備的一種電學的實驗技能。連接電路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1)電流流向法
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流向依次連接實物,直到電 源的負極。連接串聯電路時採用這種方法既快捷又准確。
(2)先支路後幹路法
顧名思義,這是連接並聯電路常採用的一種方法。其過程是:先從電路圖中找出電路的分流點和匯流點,視它們為各個支路的「頭」和「尾」;把各個支路上的元件按電流流入方向連好,電流流入端是支路的「頭」,電流流出端是支路的「尾」,並將各個支路 的「頭頭」相接,「尾尾」相連;再把幹路上的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接在分流點和匯流點之間;最後把各個支路的「頭」和「尾」分別與分流點和匯流點相連。
(3)先通後補法
從電源的正極開始,沿著電流的流向,將幹路中的元件和某一支路的元件用導線接通,先形成一條電流的路徑,找出分流點和匯流點的位置;然後將其他各個支路中的元件連好,補接在分流點和匯流點之間,再形成所有電流的路徑。
⑸ 初學電子電路從哪學起好
1、你先看一下《電路基礎》或者《電路分析》,對電路的基本構成,交流信號的表達方式,電路一般分析手法有所了解。
2、然後你再看《模擬電子技術》和《電子元器件》(最好再加上《電子工藝》)這幾本書,對模擬電子電路有所涉獵,後面的兩本電子元器件是輔助的,主要讓你對實用的電子元器件有了解,因為在設計電路時,其實就是把各種不同的器件組合到一起,形成預定的功能。電子工藝會告訴你電子電路是如何製造、生產的,這方面的知識很重要,因為在設計時就必須考慮到製作和生產的一些要求。
3、看《數字電子技術》,數電中最主要的是了解數字變數之間的邏輯關系,熟悉一些常用數字晶元的使用(特別是培養一種學習習慣,也就是學習如何去理解,使用一種新的晶元)。
4、完成以上後,你應該有個基礎了,下一步可以向單片機、感測器、通信方面發展,這三個方面都很難,需要長期投入,且都要用到前面三方面的知識。
當這六個部分完成後,電子電路的基本領域,基本知識和能力,你就具備了,然後可以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向自己喜歡、擅長的某個領域進軍,越學越深,最終成為某個方面的專家型人物。
先學「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再「學數字電子技術」,這兩種是電子電路的基礎,這兩種你能搞定那就變成高手了,資料網上很多、書館也很多。
如果你從零開始學,建議你去書館買那種初學簡單的書
如果你自學能力還可以,建議你去書館買下面這兩本大學教材: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 第4版 華成英 童詩白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 閻石
⑹ 新手學電路從哪裡開始
一、從零開始學電路基礎- -「電路」
電路的概念- -電路是指由實際元器件構成的電流的通路。
電路的構成- -電路由電源、負載和中間環節組成。電源是可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成電能、向電路提供電能的裝置;負載是可將電能轉換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在電路中接受電能的設備;中間環節是電源和負載之間不可缺少的連接、控制和保護部件統稱為中間環節,如導線、開關及各種繼電器等。
電路的功能- -電力系統中的電路可對電能進行傳輸、分配和轉換;電子技術中的電路可對電信號進行傳遞、變換、儲存和處理。
電路模型- -在電路分析中,為了方便於對實際電氣裝置的分析研究,通常在一定條件下需要對實際電路採用模型化處理,即用抽象的理想電路元件及其組合近似的代替實際的器件,從而構成了與實際電路相對應的電路模型。
理想電路元件- -理想電路元件是實際電路器件的理想化和近似,其電特性唯一、精確,可定量分析和計算。理想電路元件可分為有源和無源兩大類,無源二端元件包括電阻元件(只具耗能的電特性)、電感元件(只具有存儲磁能的電特性)。電容元件(只具有存儲電能的電特性);有源二端元件包括理想電壓源(輸出電壓恆定,輸出電流由它和負載共同決定)、理想電流源(輸出電流恆定,兩端電壓由它和負載共同決定)。
為了便於分析電路,應預先在電路圖上標示出電壓、電流的方向,電路圖上的電壓、電流方向稱為參考方向,原則上可以任意假定。元件究竟是電源還是負載,應由元件上電壓、電流的實際方向決定:實際方向關聯時,元件是負載;實際方向非關聯時,元件是電源。
⑺ 初學電工怎樣看懂電路圖
電工初學者的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看懂電路圖:
1、認識電路元器件,從電路元器件入手!
不管是基礎的電路還是復雜的電路都是由各樣的電路元器件組成的,掌握了每個電路元器件的基本工作性質,再把電路元器件組合起來,就可以大致明白電路的動作原理了!
2、分清常開點NO和常閉點NC很重要!
2.結合電路元器件的結構、原理、特性看圖
電路圖是由各種電子元器件組成的,要學會看懂電路圖,首先要了解圖中各種元器件的結構、作用,才能正確理解電路圖的工作原理。如在高壓供電電路中常用高壓隔離開關、熔斷器、電壓互感器、避雷器等;在低壓電路中常用各種繼電器、接觸器和控制開關等;在電子電路中常用到各種二極體、晶體管、電容器、晶閘管及各種集成電路等。
因此,了解這些元器件的功能、結構、工作原理、相互控制關系及在整個電路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否則看懂電路圖是有一定困難的。
⑻ 初中物理電路圖基礎知識分析講解
【—分析講解】人們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凡是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排斥的,必定與綢子摩擦玻璃棒吸引。
一、知識和技能要求
1、知道什麼叫物體帶電和摩擦起電;
2、認識到自然界有兩種電荷;知道正負電荷是如何規定的;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知道電量及其單位,知道驗電器的構造和原理;
3、認識電流的形成、簡單電路及電路圖;
4、知道電源和用電器,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電器的作用;
5、理解串聯電路與並聯電路的連接特點,會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與並聯電路。
二、重點難點精析
1、物體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它帶了電,或者說它帶了電荷。習慣上把帶了電的物體叫帶電體。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的方法叫摩擦起電。
②接觸起電:用接觸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凡是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必定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吸引。這些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規定:
正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是正電荷,可用"+"表示;
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是負電荷,可用"—"表示。
電荷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驗電器是實驗室里常用的一種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它的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Q)。單位是庫侖,符號是C。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做中和。元電荷:一個電子所帶的電量為1.6×10—19庫侖,作為元電荷。
2、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維持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
①必須有電源
②電路要接通。
電源作用:是提供持續電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常見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電機。干電池、蓄電池上有正極和負極,干電池的正極是碳棒,從外表看,即為帶銅帽的一端;負極是鋅筒(展示干電池剖面實物)。
在電現象中,有一些關於電荷的相近名詞,如:"正電荷"、"負電荷"、"電子"、"自由電子"、"正離子"、"負離子"等。這些名詞含義是不同的。在使用這些名詞時,可這樣區分:
(1)在摩擦起電、接觸帶電等問題中,注意是電子在轉移,不能說成「自由電子」或「自由電荷」。
(2)注意在泛泛地討論導體、絕緣體的微觀機制時,要說明是"自由電荷",即導體能夠導電是因為導體中有大量的自由電荷,而絕緣體中因自由電荷很少,所以絕緣體不容易導電。而金屬導體靠"自由電子"導電,酸、鹼、鹽水溶液靠"自由離子"導電,這些"自由電子"或"自由離子"都屬於自由電荷。
(3)在定義中用"電荷"來定義。如電流定義為電荷的定向移動,而電流方向規定為正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為電流方向。
3、電流方向的規定:
電荷有兩種,電路中有電流時,發生定向移動的電荷可能是正電荷,也可能是負電荷。還有可能是正負電荷同時向相反方向發生定向移動。正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在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在電源內部的電流方向是從電源負極流向正極。
電路圖的知識會要求大家畫出簡單的串聯電路與並聯電路的電路圖。
拓展閱讀:初中物理電路圖分析
1、電路圖分析方法
首先,看到電路圖判斷是串聯還是並聯電路,一定要記住兩種電路各自的電流電壓的特點可以將已知的條件標注在圖上還有,多做有關這方面的典型習題,尤其是老師的舉例,多問同學和老師同一個電路圖可能有不同看法或分析方法的,但結果是一樣的物理不能只靠死記硬背,要多觀察,善於思考電路圖不會刻意和老師多溝通畫電路圖的方法:先辨別是串聯還是並聯,若是並聯,再找開關控制哪條幹路和支路。
首先牢記電器符號的`代表意義,弄清每個元件在電路中的作用,結合生活中常遇電路,多看、多畫、多聯系實際。遇到電路圖時,按:電源+——開關——用電器——電源-的順序看,注意串聯、並聯器件在電路中的作用(分壓、分流、限流等)。這個還是要多加練習的。
最基本的,先找到電源正極,電流就從電源正極出發,沿著導線流。遇到分叉路的時候這樣看: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條是沒有任何電器的,只是一條導線,或者只有電流表,(初中階段電流表是可以看做沒有電阻的,所以也相當於一根導線),那麼所有的電流肯定只會走這個叉路,不會走別的地方。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條是有電壓表的(初中階段電壓表看做電阻無限大,也就相當於斷路),那麼電流肯定不會走這條路。
除了上述兩種特殊情況外,電流到了分叉路口就會往各個支路流去,每個支路電流的大小可以用歐姆定律計算。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電路圖分析方法知識的講解學習,希望同學對上面的知識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哦。
2、電路圖其實就是看看串聯還是並聯。
第1步:所有電壓表以及它左右兩邊直至節點的導線遮去不看。
第2步:尋找有沒有其他節點,如果有再看兩兩節點之間的東西,比如電流表測什麼電流(與之串聯)之類的。(電源到節點的電阻或者電流表是在幹路上的,這點要明白,先用鉛筆描幹路)
第3步:復查,重新走一遍電路,還是電壓表遮掉。
第4步:看電壓表兩端導線「抱」著哪(幾)個用電器或者電阻,就是測哪個的電壓。
結束。(PS.這都是我當初學電路初探時候的心得,但願對你有用)
希望上面對物理中電路圖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