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實驗接線的基本原則是什麼電學實驗基本的操作規程是什麼
基本原則:按電流的流向逐個進行連接。
基本的操作:1、按圖連接:(1)斷開關、調零、變阻器調最大(2)按圖連接
2、檢查:(1)看斷、短、錯
(2)試
3、進行試驗
4、歸納、分析、整理
9
B. 電路基礎實驗 高教 思考題
實驗一:實驗課中已分析
實驗二:實驗課中已分析
實驗三:
預習思考題2:用指針式萬用表測支路電流,接反了指針會反偏,處理方式:反接,記錄數據的時候在所讀數據上補加負號。若用直流數字毫安表測量,則會顯示負值,帶負號記錄。
實驗四:
預習思考題1:U1單獨作用時,將開關K1投向U1側,開關K2投向短路側;U2單獨作用時,將開關K1投向短路側,開關K2投向U2側。不可以將不用的電源直接短接置零,因為電壓源是不可以短接的。
預習思考題2:電阻更改為二極體,疊加原理的疊加性和齊次性不成立,因為二極體不是線性元件,不符合疊加的前提條件。
實驗五:
預習思考題1:測ISC的條件是二端網路的內阻不可太小,否則將輸出埠短路易損壞其內部元件。本實驗的等效電阻約520Ω,可以直接作負載短路實驗。
預習思考題2:詳見實驗指導書
實驗七:
預習思考題1:方波模擬的階躍信號,但方波的周期要遠大於電路的時間常數。
預習思考題2:τ=RC=1ms,時間常數τ的測試方法:零輸入響應的波形從Um減少到0.368Um所對應的時間,或零狀態響應的波形從0增加到0.632Um所對應的時間。
預習思考題3:積分電路:電路的輸出信號電壓與輸入信號電壓的積分成正比,τ>>T/2,且由C兩端的電壓作為響應輸出,利用積分電路可以將方波轉變成三角波。微分電路:電路的輸出信號電壓與輸入信號電壓的微分成正比,τ<<T/2,且由R兩端的電壓作為響應輸出,利用微分電路可以將方波轉變成尖脈沖。所以兩種電路都起著波形變換的作用。
實驗八:
預習思考題:由於電阻的阻值遠小於被測元件的阻抗值,可認為電壓源直接加在被測元件R、L或C兩端。
不能用小電感或大電容代替,只有電阻上的電壓和電流是同相位的,電阻上的U代表通過被測元件的I,從而與被測元件的電壓比較得到阻抗角φ。
實驗十:
預習思考題2:改變L C可以使電路發生諧振,R不影響諧振頻率值
預習思考題4:當輸入端的電壓過大時,電感和電容上會出現過電壓的情況。
預習思考題5:提高品質因數Q,R減小,L增大,C減小
預習思考題6:不相等,元件值以及測試儀器本身都有誤差,所以實驗測得的諧振頻率可能與真實值之間也是存在誤差的。
C. 電路分析基礎與實驗
1、解:使用電源等效變換,得到等效電路:
2Ω串聯3A電流源,等效為3A電流源;
3V電壓源並聯3A電流源,等效為3V電壓源;
2V電壓源並聯4Ω電阻,等效為2V電壓源;
2V電壓源逆向串聯3V電壓源,等效為3-2=1V電壓源,上正下負;
1V電壓源串聯4A電流源,等效為4A電流源。
因此,原電路ab端的等效電路為:4A電流源並聯5Ω電阻;當然也可以等效為4×5=20V電壓源,串聯5Ω電阻。
2、解:針對兩個電阻的公共節點,根據KCL得到5Ω電阻的電流為:I-2,方向向下。
而根據KVL,5×(I-2)=20.
解得:I=6(A)。
另外根據KVL:2×20+U=20。
解得:U=-20(V)。
D. 初中物理電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電學實驗的操作相比於其他實驗更加復雜一些,所以在做實驗之前要好好准備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我在這里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初中物理電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基礎性
9.(1)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目的】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將導體甲連入 M、N兩點,電鍵處於斷開狀態。
2.閉合電鍵,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和電壓表示數。
3.改變電池的節數,再記下兩組不同電壓下對應的電流值。
4.用乙導體換甲導體,重復上述實驗。
5.本實驗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多次試驗,得出普遍的物理規律。
【實驗結論】
1.同一導體,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2.同一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為定值。
3.不同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同。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中作用:控制電阻兩端電壓不變。
初中物理電路及特點記憶順口溜
摩擦起電本領大,電子轉移有變化;吸引排斥驗電器,靜電放電要注意
毛皮摩擦橡膠棒,棒上負電比較強;絲綢摩擦玻璃棒,絲負玻正等電量
定向移動成電流,電流方向有規定;電源外部正到負;自由電子是倒流。
容易導電是導體,不易導電是絕緣;絕緣自由電荷少,防止漏電和觸電;
學電路前畫元件,認真規范是關鍵;整個圖形是長框,元件均勻擺四方;
拐角之處留空白,這樣標准顯出來;通路斷路和短路,最後一路燒電源。
基本電路串並聯,分清特點是關鍵;串聯就是一條路,正極出發負極回;
一燈燒毀全路斷,一個開關管全局;開關位置無影響,局部短路特殊用。
並聯電路像河流,分了幹路分支流,幹路開關全控制,支路電器獨立行。
E. 關於電工電子基礎實驗的相關問題(單級放大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解碼器,比例求和運算電路,常用電子儀器
我來回答一下吧。說實話,本人對模擬並不是很熟悉,現在也還在熟悉工。我的工作主要是單片機編程。挑一些能回答的回答吧。
單級放大電路
1.首先要明確電壓的概念。電壓只是一個電勢差!既然是差,就不是針對一個而言,而是兩個,就像運放的差分輸入。兩個輸入端都接信號時,輸入為同相-反相。比如你拿一節5V電池,它的電壓是1.5V對吧。我們這時說的1.5V是相對地而言的。也就是大地是參考點。但是如果你拿1.5V做參考點呢?那麼電池的電壓就是0V了。如果兩個儀器不共地,那麼發送端的信號到了接收端就沒有辦法被正確接收,因為它們沒有統一的參考點。你發送端將5V定義為邏輯1,等接收端接收到以後會按照自己的參考點來判斷這個電平。由於不共地,那麼很可能會誤判,認為他是2V,3V等。。。
2。放大器的性能指標Au很大,理想運放的Au趨近於無窮大。即,輸入一個非常微小的信號,比如幾uV,放大器也能把它「無限」放大,以至接近電源電壓。我的理解是,在此情況下,你的萬用表根本就達不到測量輸入的微小信號的精度。Ri和Ro是輸入和輸出阻抗,Ri是相對於前級電路而言的,表徵的是它從信號源索取電流的大小,Ro是相對於後級負載而言的,表徵的是驅動負載的能力。這兩個參數是計算出來的。
3。對於運放,我覺得不必像三極體那樣考慮他的靜態工作點。運放是把管子封裝在一個黑盒子里,你知道怎麼用就行了。電阻的增大和減小你只需要看和放大有關的電阻即可。進行計算就行了。學習,真的沒有必要按照書本上來,國內的教材很多都是垃圾,誤人子弟。
4.這個是否有意義,要看你的信號是什麼類型的。如果是正弦波,那你用萬用表測量的只是有效值。
比例求和電路
1。運放為什麼要調零。運放的輸入級為差分對管形式,但是由於工藝的問題,兩個管子肯定不會完全對稱,世界上就沒有完全一樣的東西。所以實際運放的特性必定不是理想的。即當輸入為0的時候輸出不為0。因此在使用前我們要調零。
要說明的一點是,這在早期的運放中較為常見,現在的晶元一般都有自動調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好了。
2.3。不確定。但是我覺得調零應該是在開環的狀態下進行。理想運放就是輸入為0時輸出為0。當你調零的時候可以認為輸入端沒有信號,那你反饋回來以後影響誰?影響輸入那你此時的輸入就不是0了,還如何調零呢。相位補償這回事不存在。
任何放大器,既然叫放大,那就是增大了信號的幅度。不會影響相位和頻率。
解碼器
不可以直接加5V,因為數碼管就是一個二極體,其正向電阻較小,有一個最大電流限制,一般10幾個mA左右。超過的話就會燒掉。要串聯電阻才可以。
2一個7段數碼管裡面有7個二極體,它們都是獨立的。所謂共陰就是他們共用一個地,這個地就是COM端。當分別給各個段施加高電平時,對應的段會點亮。所以叫共陰
所謂共陽,就是他們共用一個電源端,這個電源端也是COM端,當分別對各個段施加低電平時,對應的段會被點亮。
5,毫伏表我沒用過。不過他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根號2倍的關系,即峰值與有效值的關系。
媽呀,累死我了。你給30分太少了。。。。。。。。有問題的話發我郵箱吧[email protected]
F. 電學實驗
初中物理電學實驗題中常見的誤區
在物理電學的學習中,學生容易進入一些誤區。本文分析了常見的幾種誤區,旨在幫助學生走出誤區,指出學習的方向。
有一句話道出了理科各科的特點:「物理難,化學繁,數學習題做不完」,許多學生反映物理難學,特別是電學不好理解,面對物理就像是霧里看花一樣,總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感。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調查,發現有此感覺的學生在學習中都同樣走進了如下學習的誤區中,本文希望通過對誤區進行標識,幫助同學們走出學習的誤區,提供參考的方向。
誤區一:電阻不能做導線
這些同學認為平時使用的導線(銅線)電阻很小,實驗的電阻元件都是完整的,只需一個個連接入電路中就可以了,而且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 ,於是普遍地認為「電阻不能做導線」致使不能正確判斷電路中的故障。
例1:兩個燈泡L1和L2串聯,電流表測電流,電壓表測燈L1的電壓,當開關S閉合後,若電壓表的示數為零,這可能是燈L1出現了______ ,也可能是L2出現了_______ 故障,若電流表沒有示數,而電壓表有較大的示數,其故障可能是_______ 。
有些錯誤認識的同學解答為:斷路;短路;L2短路。正確解答是:電壓表示數為零,這可能是燈L1出現了短路,也可能是L2出現了斷路;若電流表沒有示數,而電壓表有較大的示數,則說明電路存在斷路,其故障可能是燈L1斷路
誤區二:斷章取義
在電學一章中,各種概念定律都是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總結歸納出來的,有些同學往往在學習中對概念定律的認識出現「斷章取義」的錯誤行為。
如:在學習焦耳定律的時候,先是通過電流的熱效應實驗再進行分析歸納推導。但是有的同學在實際應用中只記住了實驗時「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R成正比,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就越多」,忽略了它的前提條件「在通電電流和時間相同的情況下,……」
又如:在學習串並聯電路特點時,有串聯電路中電壓分配與電阻成正比,到實際應用時就變成了「電壓跟電阻成正比」的錯誤認識。而對並聯電路中電流分配與電阻成反比的認識,到了實際應用時卻變成了「電阻跟電流成反比」了。最後乾脆就一起推翻了歐姆定律,錯誤地認為:「電阻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這是物理學發展史上多麼悲慘的事呀!
因此,我們對電學中概念定律學習要實事求是不要斷章取義,同時還要學會對物理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學會對物理實驗的層層剖析;學會通過實踐加深對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義的確切理解;學會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誤區三:死記公式
由於電學在初中物理中占的比例較大,知識面廣,公式比較多。學習中,很多同學都以為只要記住了電學公式就行了,往往忽略對公式表術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例1:已知:電阻R1=10Ω, R2=20Ω,(1)先將兩電阻串聯,求串聯後電阻?(2)若將兩電阻並聯,並聯後的總電阻又為多少?
解錯過程:
已知R1=10Ω, R2=20Ω
(1)由,
R總==6.6Ω
(2) 由R總=R1+R2
R總=10+20=30Ω
分析:本例題考查同學們對串並聯電路電阻特點的認識和應用,由於該生過分強調自己記住公式,但不理解公式所表述的內容,最後造成亂用公式的錯誤現象。
例2:小寧在「測量小燈泡功率」的實驗中所用的電源電壓為6V,滑動變阻器標有「20Ω 2A」字樣,小燈光上面的字樣模糊,但已知其額定電壓是2.2V或3.8V。他按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實驗時,他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當他認為小燈泡接近正常發光時,再去觀察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觀察到的現象如圖乙所示。小寧經過思考、分析後,重新實驗,使小燈泡正常發光,此時,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點(即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為10Ω)。求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分析:本例考查同學們對電功率推導公式的理解應用能力,由於該生只記得電功率公式卻不理解公式的應用要求:「同一時刻,同一段電路」,造致在使用數據時出現「張冠李帶」的錯誤現象。
由此可見,在學習物理的時候不但要熟記公式,還注意如下幾點:
(1)會表述:能熟記並正確地敘述概念、規律的內容。
(2)會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
(3)會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條件。
(4)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並理解變形後的含義。
(5)會應用:會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綜上所述,我們在學習電學的時候,對基礎的概念定律和公式要有正確全面的理解,切忌形而上學的學習態度。
G. 大學物理實驗 基本電路測量
對於圖2的七,思考題,首先是要根據提列的條件,理論計算出要測的各個值;
1. 電流I的計算:I=(Us1+Us2)/(Rp+R1+R2)
=(3+8)/(220+51+200)=11V/471Ω=23.35mA;
2. 以D為參考點時的各點的電位:
φA=Us1-R1*I=3-1.19=1.81V; UAB=φA-φB=5.14V.
φB=-Us2+R2*I=-8+4.67=-3.33V; UBC=φB-φC=-8V.
φC=R2*I=4.67V; UCD=φC-φD=4.67V
φD=0; UDE=φD-φE=1.19V
φE=-R1*I=-1.19V; UEA=φE-φA=-3V
3. 以E為參考點時的各點的電位:
φA=Us1=3V; UAB=φA-φB=5.14V.
φB=-Us2+R1*I +R2*I=-8 + 5.86=-2.14V; UBC=φB-φC=-8V.
φC=(R2+R1)*I =5.86V; UCD=φC-φD=4.67V
φD=R1*I=1.19V; UDE=φD-φE=1.19V
φC=0; UEA=φE-φA=-3V
4. 理論值與實驗值出現差異的原因:
a. 串聯的電流表的內阻不為零,導致迴路中的電阻>Rp+R1+R2, 使得實際的電流要小於理論值的電流;
b. 測電壓(電位)的電壓表的內阻不是無限大,導致並聯測電壓時等效電阻小於實際電阻,即實測的電壓(地位差)小於理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