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用的集成電路
1、金屬封裝型集成電路
金屬封裝型集成電路的功能較為單一,引腳數較少。其安裝及代換都十分方便
2、功率塑封式集成電路
功率塑封式集成電路一般只有一列引腳,引腳數目較少一般為3~16隻。
其內部電路簡單,且都是用於大功率的電路;通常都設有散熱片,可以貼裝在其它金屬散熱片上,通常情況下其引腳不進行特殊的彎折處理
3、單列直插型集成電路
單列直插型集成電路其內部電路相對比較簡單。引腳數目較少(3~16)只,只有一排引腳。這種集成電路造價較低,安裝方便。小型的集成電路多採用這種封裝形式
4、雙列直插式集成電路
雙列直插式集成電路多為長方形結構,兩排引腳分別由兩側引出,這種集成電路內部電路較為復雜,一般採用陶瓷塑封,耐高溫好,安裝比較方便,應用廣泛,其引腳通常情況下都是直的,沒有進行特殊的折彎處理。
5、雙列表面安裝式集成電路
雙列表面安裝式集成電路的引腳分布是在兩側的,引腳數目較多,一般為5~28隻。
雙列表面安裝式集成電路引腳很細,有特殊的彎折處理,便於粘貼在電路板上。
6、扁平封裝型集成電路、
扁平封裝型集成電路的引腳數目較多,且引腳之間的間隙很小。主要通過表面安裝技術安裝在電路板上。這種集成電路在數碼產品中十分常見,其功能強大,體積很小,檢修和更換都較為困難(需要使用專業工具)
7、矩形針腳插入型集成電路
矩形針腳插入型集成電路的引腳很多,內部結構十分復雜,功能強大,這種集成電路多用於高智能化的數字產品中。如計算機中的中央處理器(CPU)多採用針腳插入型封裝形式。
8、球柵陣列型集成電路
球柵陣列型集成電路體積小,引腳在集成電路的下方(因此在集成電路四周看不見引腳),形狀為球形,採用表面貼片焊接技術,被廣泛的用在小型數碼產品中。如新型手機的信號處理集成電路
Ⅱ 集成電路能不能脫離電路板
不能。集成電路中的電路板是不能脫離的,防止電流連接異常。集成電路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
Ⅲ 集成電路和集成電路板有什麼差別
集成電路:是採用半導體製作工藝,在一塊較小的單晶矽片上製作上許多晶體管專及電阻器、電容器等元器屬件,並按照多層布線或遂道布線的方法將元器件組合成完整的電子電路。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元號「N」等)表示。
集成電路板是載裝集成電路的一個載體。但往往說集成電路板時也把集成電路帶上。集成電路板主要有硅膠構成,所以成綠色。
所以呢,兩者之間是:前者講的是一種形式,後者講的是一種實物。呵呵……
Ⅳ 集成電路板的簡介
集成電路板是採用半導體製作工藝,在一塊較小的單晶矽片上製作上許多晶體管及電阻器、電容器等元器件,並按照多層布線或遂道布線的方法將元器件組合成完整的電子電路。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元號「N」等)表示。
Ⅳ 什麼叫電路集成電路,電視機電路板上
早期集成電路是將單獨地元器件(例如:電容、電阻、電感等元器件)集成於專PCB印製電路板上,屬這種方式佔用大量面積且成本較高;後來出現了半定製集成電路,就是一半的電路是獨立元器件搭建構成,而另一半電路則是集成到一塊或多塊集成電路晶元上,最後整體實現某些功能;現在進入全定製集成電路時代了,也就是真正的集成電路,基本所有元器件(電容、電阻、電感、變壓器等等)都可以做到一塊晶元上,並且在當今主流的CMOS工藝下可以完美實現數字電路、模擬電路以及射頻前端電路的集成,現在的集成電路面積小,功耗低,成本大大降低,主要用在攜帶型移動設備等領域。希望對你有幫助。
Ⅵ PCB印製電路板、集成電路,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PCB印製電路板和集成電路之間的區別:
1、集成電路是一般是指晶元的集成,像主板上的北橋晶元,CPU內部,都是叫集成電路,原始名也是叫集成塊的。而印刷電路是指我們通常看到的電路板等,還有在電路板上印刷焊接晶元。
2、集成電路(IC)是焊接在PCB板上的;PCB版是集成電路(IC)的載體。PCB板就是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印刷電路板幾乎會出現在每一種電子設備當中。如果在某樣設備中有電子零件,印刷電路板都是鑲在大小各異的PCB上的。除了固定各種小零件外,印刷電路板的主要功能是進行上頭各項零件的相互電氣連接。
3、簡單的說集成電路是把一個通用電路集成到一塊晶元上,它是一個整體,一旦它內部有損壞 ,那這個晶元也就損壞了,而PCB是可以自己焊接元件的,壞了可以換元件。
(6)電路板集成電路擴展閱讀:
PCB即印製線路板,簡稱印製板,是電子工業的重要部件之一。幾乎每種電子設備,小到電子手錶、計算器,大到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軍用武器系統,只要有集成電路等電子元件,為了使各個元件之間的電氣互連,都要使用印製板。
印製線路板由絕緣底板、連接導線和裝配焊接電子元件的焊盤組成,具有導電線路和絕緣底板的雙重作用。它可以代替復雜的布線,實現電路中各元件之間的電氣連接,不僅簡化了電子產品的裝配、焊接工作,減少傳統方式下的接線工作量,大大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縮小了整機體積,降低產品成本,提高電子設備的質量和可靠性。
集成電路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電路發明者為傑克·基爾比(基於鍺(Ge)的集成電路)和羅伯特·諾伊思(基於硅(Si)的集成電路)。當今半導體工業大多數應用的是基於硅的集成電路。
Ⅶ PCB跟IC(集成電路)是什麼關系
集成電路是一般是指晶元的集成,像主板上的北橋晶元,CPU內部,都是叫集成電路,原始名也是叫集成塊的。而PCB是指我們通常看到的電路板,還有在電路板上印刷焊接晶元。對於兩者關系的理解:集成電路(IC)是焊接在PCB板上的;PCB板是集成電路(IC)的載體。
簡單來說,集成電路是把一個通用電路集成到一塊晶元上,它是一個整體,一旦它內部有損壞,那這個晶元也就損壞了,而PCB是可以自己焊接元件的,壞了可以換元件。
(7)電路板集成電路擴展閱讀
PCB板特點:
1、可高密度化。數十年來,印製板高密度能夠隨著集成電路集成度提高和安裝技術進步而發展著。
2、高可靠性。通過一系列檢查、測試和老化試驗等可保證PCB長期(使用期,一般為20年)而可靠地工作著。
3、可設計性。對PCB各種性能(電氣、物理、化學、機械等)要求,可以通過設計標准化、規范化等來實現印製板設計,時間短、效率高。
4、可生產性。採用現代化管理,可進行標准化、規模(量)化、自動化等生產、保證產品質量一致性。
5、可測試性。建立了比較完整測試方法、測試標准、各種測試設備與儀器等來檢測並鑒定PCB產品合格性和使用壽命。
6、可組裝性。PCB產品既便於各種元件進行標准化組裝,又可以進行自動化、規模化批量生產。同時,PCB和各種元件組裝部件還可組裝形成更大部件、系統,直至整機。
Ⅷ PCB板和集成電路有什麼區別
區別:
集成電路(IC)是焊接在PCB板上的;PCB版是集成電路(IC)的載體。
PCB板就是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印刷電路板幾乎會出現在每一種電子設備當中。如果在某樣設備中有電子零件,印刷電路板都是鑲在大小各異的PCB上的。除了固定各種小零件外,印刷電路板的主要功能是進行上頭各項零件的相互電氣連接。
Ⅸ 電路板與集成電路有什麼區別工業電子市場網
電路板是把電子元器件固定的特定的位置的設備,通俗的說就是固定元器件的那塊板,集成線路就是經常說的晶元,集成電路是相對於分立元件而言的,把設計好的電子電路整個製作在一片硅材料上就是集成電路,祝願你能看明白。
Ⅹ 電路板、集成電路、單片機、CPU、晶元的區別是什麼
1)CPU是一種特殊功能的晶元,包含控制器和運算器,是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就是計算機的大版腦。從外觀上來看權就是一個晶元。
2)單片機是含有CPU,存儲器,輸入輸出部件,定時、計數器等功能的一個晶元,具備了一個計算機主機的基本功能,由於體積小等原因,適合嵌入式應用,從外觀上來看就是一個晶元。
3)集成電路和晶元一般意義上來說 是一樣的。
4)電路板是讓各種晶元(集成電路)配合工作搭起來的集合,也就是通道。